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共產黨思想建黨的歷史與現實

中國共產黨思想建黨的歷史與現實

發布時間:2021-02-24 10:06:51

Ⅰ 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特點和意義

簡述中國共產黨產生的歷史條件。
答:年爆發的五四運動是近代中國第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標志著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變,同時也為中國共產黨的創建創造了條件。

首先,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基礎。五四運動以後,出現了一批宣傳十月革命和社會主義思想的報刊;出現了研究馬克思主義的團體,開始比較系統地介紹馬克思主義的學說,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基礎。

其次,工人階級的成長和工人運動的發展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階級基礎。五四運動後,中國工人運動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工人的罷工次數增加,斗爭的內容也從經濟斗爭轉向政治斗爭,開始從自在階級向自為階級的轉變,表明無產階級建立自己的政黨的條件趨於成熟。

第三,馬克思主義不同工人斗爭相結合,還是書本上的理論,對實際生活不會發生影響;工人運動沒有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只會是自發的、 零散的、限於經濟的斗爭,不會有政治意義。馬克思主義必須與工人運動相結合。經過五四運動,一批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成長起來,推動了馬克思主 義同工人運動的結合,為正式創建中國共產黨作了准備。
第四,外部條件主要是列寧領導的共產國際從各個方面給予幫助,推動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為什麼說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變」?
答: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近代中國社會經濟、政治發展和思想演變的結果,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是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變,從此,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

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偉大歷史意義:使中國革命有了堅強的領導核心,中國人民有了可依賴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保證了中國革命的勝利發展。使中國革命有了馬列主義科學的指導思想,並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為中國人民指明了斗爭的目標和走向勝利的道路。使中國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並溝通了中國革命與世界革命的聯系,為中國革命獲得國際援助和避免資本主義前途提供了客觀可能性。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近代社會經濟、政治發展和思想演變的結果,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是中國歷史上的大事變,從此,中國革命的面目就煥然一新了。第一,使中國革命有了堅強的領導核心。第二。使中國革命有了科學的指導思想。第三,使中國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
中國共產黨的出現使當時中國的革命前途煥然一新.
一.使中國革命有了新的指導思想--馬列主義,讓中國人看到了新的希望.
二.中國共產黨代表了最廣大的人民利益,讓長期受壓迫的廣大人民有了番身的機會
三.新的革命方向,在農民階級和資產階級革命失敗後,中國共產黨的出現讓在絕望中的國人看到了希望--社會主義.

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意義:
首先,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革命有了堅強的領導核心,災難沉重的中國人民有了可以依賴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中國革命從此在無產階級的領導下,不斷的向前發展,由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推進。

其次,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革命有了科學的指導思想,中國共產黨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思想的政黨,它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制定了正確的革命綱領和各種策略,為中國人民指明廠斗爭的目標和走向勝利的道路。

第三,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並溝通了中國革命同世界無產階級革命之間的聯系,為中國革命獲得廣泛的國際援助和避免資本主義的前途提供了可能性。

Ⅱ 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程

1、1921年7月,中共一大。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中國革命面目煥然一新。大會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黨的綱領是「革命軍隊必須與無產階級一起推翻資本家階級的政權」,「承認無產階級專政,直到階級斗爭結束」,「消滅資本家私有制」,以及聯合第三國際。(上海)
2、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舉行。黨的二大通過的決議案提出把黨建設成為一個革命的群眾性的無產階級政黨的任務,提出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無產階級的先鋒隊,是無產階級的忠實代表,旗幟鮮明地展示了黨的先進性。大會通過了黨的第一個章程。
3、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由孫中山主持在廣州舉行。國民黨一大在事實上確立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國民黨一大的成功,標志著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
4、北伐戰爭:1926年至1927年,1926年5月,國民革命軍先頭部隊出兵湖南。7月9日,正式出師北伐。在沿途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下,北伐軍勢如破竹。北伐戰爭能夠在短時間內取得如此巨大的勝利,是國共合作結出的豐碩成果。使中華民國在形式上完成統一的戰爭。
5、四一二反革命政變: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突然在上海向革命群眾舉起屠刀,發動反革命政變。 1927年7月15日,汪精衛召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擴大會議,正式同共產黨決裂。第一次國共合作終於全面破裂。1924年至1927年,一場以推翻帝國主義在華勢力和北洋軍閥為目標的革命運動,似滾滾洪流席捲中國大地,人們通常把它稱為「大革命」或「國民革命」。持續三年多的轟轟烈烈的大革命最後失敗了。
6、1927年8月1日, 南昌起義。 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第一槍,是黨獨立領導人民革命戰爭和創建人民軍隊的開端,標志著土地革命戰爭的開始。由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戰爭。
7、1927年9月9日。毛澤東作為中央特派員到湖南改組省委並領導湘贛邊界秋收起義。1927年10月,毛澤東、朱德、陳毅、彭德懷、滕代遠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率領中國工農紅軍來到寧岡井岡山,創建以寧岡縣為中心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建立蘭花坪。開辟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從此鮮為人知的井岡山被載入中國革命歷史的光榮史冊,被譽為「中國革命的搖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奠基石」。
8、在各根據地不斷發展的情況下,1931年11月7日至20日,在瑞金舉行的第一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宣布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毛澤東被選為臨時中央政府主席。
8、「圍剿」與「反圍剿」:經過艱苦的斗爭,到1930年夏,全國已有十幾塊農村根據地,紅軍發展到約7萬人,連同地方武裝共約10萬人。工農紅軍經過3年游擊戰爭,迅速發展壯大。紅軍和根據地的存在和發展,使國民黨統治集團感到震驚。從1930年10月起,蔣介石集中重兵,向南方各根據地的紅軍發動大規模的「圍剿」。
9、長征:「左」傾錯誤進一步發展的惡果,是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1934年4月中旬,國民黨軍隊集中優勢兵力進攻中央根據地的北大門廣昌。經過十八天血戰,廣昌失守。10月初,國民黨軍隊推進到根據地腹地,中央紅軍主力被迫實行戰略轉移。1934年10月10日晚6點12分,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率紅軍主力五個軍團及中央、軍委機關和部隊共8.6萬人,分別自瑞金、鄠都地區出發,被迫實行戰略大轉移,從而開始進行紅軍打敗國民黨的轉折點。1936年10月9日和22日,紅四、紅二方面軍先後在甘肅省會寧縣城和靜寧縣的將台堡同紅一方面軍會師。至此,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全部勝利結束。
11、1937年1月,中共中央領導機關遷駐延安。此後,延安成為指引中國革命方向、照耀中華民族前程的紅星。1937年9月,陝甘寧革命根據地改稱陝甘寧邊區,轄23個縣,人口約150萬,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12、1937年開始的全國抗日戰爭,既是關系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關鍵階段,也是中國共產黨發展壯大的重要時期。1937年9月22日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表《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23日,蔣介石發表實際上承認中國共產黨合法地位的談話,標志著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第二次國共合作開始。
13、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隆重召開。確立毛澤東思想在全黨的指導地位,是七大的歷史性貢獻。七大通過的黨章明確規定:毛澤東思想,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之統一的思想,就是中國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共產黨以毛澤東思想作為一切工作的指針。這是黨總結中國近代特別是建黨以來經驗作出的一項極為重要的決策。
14、抗日戰爭: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代表在向同盟國的投降書上簽字。兩國軍隊鏖戰八年,以中國的勝利而告終。黨在抗戰中發展為有120多萬黨員的大黨,人民軍隊發展到120餘萬人,民兵260多萬人,抗日民主根據地面積達到近100萬平方公里,人口近1億。
15、全面內戰爆發:中華民族經過浴血奮戰贏得抗日戰爭勝利後,又面臨著建什麼國的斗爭。中國共產黨代表全國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力圖通過和平的途徑來建設一個獨立、民主、富強的新民主主義中國。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的國民黨統治集團,企圖搶奪抗戰勝利果實,用內戰的方式來剝奪人民已經取得的權利,使中國社會退回到抗戰前一黨專制獨裁的反動統治。一場關系中國走向光明還是黑暗的大決戰不可避免。1946年6月26日,國民黨軍隊22萬人進攻中原解放區,全面內戰爆發。毛澤東提出:「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中國人民的小米加步槍能夠戰勝蔣介石的飛機加坦克。黨中央和毛澤東所闡明的必須從戰略上藐視敵人、敢於同敵人斗爭、敢於奪取勝利的思想,增強了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的信心。
16、解放戰爭:1948年9月—11月2日,遼沈戰役。解放戰爭敵我力量對比發生根本變化。(長春、錦州、沈陽) 1948年11月—1949年1月,淮海戰役。為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直搗南京奠定勝利基礎。(江蘇徐州、安徽宿縣雙堆集) 1948年12月—1949年1月,平津戰役。基本解放華北地區。人民群眾在戰略決戰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支前民工達886萬人,出動擔架36萬余副,大小車100萬余輛。(張家口、天津、北京)。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援下,為推翻國民黨統治、解放全中國而進行的戰爭,期間共殲滅國民黨軍625萬餘人,摧毀了國民黨各級反動政權,從根本上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統治。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揭開了中國歷史的新篇章。(北京)
18、抗美援朝:1950年10月—1953年7月,抗美援朝。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粉碎了帝國主義擴大侵略的野心,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使中國的國際威望空前提高,包括美、蘇在內的世界各國都感到必須重新估計中國在世界上的分量。
19、1950年冬,土地改革運動。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運動的基本完成。這是黨領導中國人民反對封建主義斗爭的歷史性標志,為新中國的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奠定了基礎。(北京)
20、1951年12月—1952年下半年,開展「三反」、「五反」運動。純潔了黨的隊伍,加強了黨和政府的廉政建設,打退了資產階級的猖狂進攻。(天津 劉青山張子善案)
21、1956年底, 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標志著黨領導全國人民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歷史轉變。社會主義的社會制度在中國基本建立起來。1956年,黨的八大召開。 做出了把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建設上來的重要決策 ,開始探索中國自己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北京)
22、「大躍進」運動從1957年底開始發動,1958年全面展開。黨力圖在探索中國自己的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中打開一個新的局面。
23、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爆發。全國陷入嚴重的混亂局面中。(北京)
24、1976年10月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結束「文化大革命」。國家進入到新的歷史發展時期。(說江青集團就要提林彪集團。)(北京)
25、1978年10月,小崗村耕地包產到戶。突破「左」的農村政策的大膽嘗試。(安徽鳳陽 四川等地)
26、1978年12月18日—22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舉行。這次全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偉大轉折,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的新時期。(北京)
27、1997年9月12日,黨的十五大召開。將鄧小平理論載入黨章,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28、2002年11月8日,黨的十六大召開。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寫入黨章,確定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29、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四川汶川)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1921年7月23日
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1924年1月30日
北伐戰爭1926年7月-1927年3月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1927年4月12日
南昌起義1927年8月1日
八七會議 1927年8月7日
秋收起義(1927年9月9日)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1927年10月
井岡山會師1928年4月
遵義會議:(1935年在遵義召開)
紅軍的長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瓦窯堡會議1935年12月
一二九學生運動 1935年12月9日
「九一八」事變1931年9月18日
西安事變1936年12月12日
七七事變1937年7月7日
國共第二次合作的實現1937年9月23日
南京大屠殺1937年12月
平型關大捷1937年9月25日
台兒庄戰役1938年3月16日
百團大戰1940年8月20日
中共七大1945年4月
抗日戰爭的勝利1945年8月15日
重慶談判1945年8月-10月
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1947年6月30日
三大戰役遼沈、 淮海、平津1948年9月-1949年1月
1949年3月,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在河北省西柏坡村召開。
渡江戰役1949年4月23日
南京解放 1949年4月23日
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1949年9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
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鮮參戰,抗美援朝。
1950年冬——1952年春 土地改革
1953年 中共中央正式提出過渡時期總路線。
1953年 一五計劃
1956年9月 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 北京召開。
1956年底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1957年底 第一個五年計劃超額完成。
1960年冬 中共中央決定對國民經濟進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 」八字方針 。
1964年10月,中國成功爆炸第一顆原子彈。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
1971年9月13日,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團。
1971年 聯合國大會第二十六屆會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 在聯合國一切合法席 位。
1976年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文革結束。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

南京大屠殺指1937至1945年中國抗日戰爭期間,中華民國在南京保衛戰中失利、首都南京於1937年12月13日淪陷後,日軍於南京及附近地區進行長達數月的大規模屠殺。其中日軍戰爭罪行包括搶掠、強奸、對大量平民及戰俘進行屠殺等。屠殺的規模、死傷人數等沒有世界共同認可的數字,但一般認為死亡人數超過30萬。
在中國,南京大屠殺往往是民族主義的重要關注點。而在日本,公眾對南京大屠殺的認識存在著廣泛不同的情緒及觀點,尤其是日本部份極右份子,認為南京大屠殺是被誇大、甚至是憑空捏造的反日本外交工具,也有人認為否認南京大屠殺是歷史修正主義、否認主義的表現。由於日本人對南京大屠殺的意見著廣泛的分歧,因此視乎講話者的觀點,南京大屠殺可能被稱為「南京大虐殺」、「南京虐殺」、及「南京事件」等。對南京大屠殺的認識,是中日外交及人民關系中存在的問題之一。
而在歐美等西方國家,南京大屠殺一般英譯為nanjing massacre(南京屠殺)或rape of nanjing(南京的洗劫、南京的強奸)等字眼,但總體上人民對其的認知往往遠不如對納粹的種族滅絕過程的認知。
親歷和目睹「南京大屠殺」的中國人和日本人尚健在的已經不可多得了,能作見證的人亦即將與時俱逝。但是,這個中國歷史上空前的慘案還懸而未決,讓我們活著的,尤其是作為這段歷史的見證人的一代,有責任把「南京大屠殺」這件在第二次中日戰爭中最突出的慘絕人寰的日軍罪行,徹底澄清,以對祖先,以儆子孫,更為「南京大屠殺」中死難的34萬同胞伸冤。
日期與地點:在南京審判(1946年1月至1948年11月)時,親歷「南京大屠殺」 ,曾任「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委員」的梅奇牧師(返美後任耶魯大學駐校牧師)、貝德士教授(金陵大學歷史教授,後任該校副校長,返美後任紐約聯合神學院教授) 及南京紅十字會副會長等出庭作證。貝德士說∶「南京失陷後在兩禮拜半到三禮拜的期間恐怖達於極點,從第六禮拜到第七禮拜的期間恐怖是嚴重的。」另外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司庫和秘書金陵大學社會學教授史邁士也對南京審判法庭說∶「在最初的六個禮拜中,曾每天提出兩次抗議。」於是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才有「在日軍佔領後最初六個星期內,南京及其附近被屠殺的平民和俘虜,總數20萬人以上」 的裁定。據此,學者及一般人多沿用「南京大屠殺」只為期六個星期。「南京大屠殺」不只是六個星期,雖然這六個星期的屠殺最為嚴重。
如果我們需要確切說明「南京大屠殺」的最嚴重階段,那應該是從1937年12月13日 南京淪陷至1938年2月5日,新任日本南京守備司令官天谷直次郎到任。兩天後,日本上海派遣軍總司令松井石根曾下令恢復南京秩序。盡管有松井上將和天谷少將的允諾,日軍在南京的屠殺、姦淫、掠奪、放火並沒有顯著的改善。當時納粹德國駐華大使館政務秘書喬治·羅森於1938年2月10日自南京發往柏林外交部的電報還說∶「日本人在南京的恐怖統治已達無以復加的程度。」他於3月4日的電報更清楚地分析日本人暴行的情形∶「二月份及本月近幾天南京及其周圍的形勢已有些穩定……日本人的暴行在數量上已有減少,但在性質上沒有變化。」羅森還提到直到他動筆寫信那一天(3月4日),南京還看不到一家中國商店 。史邁士教授在其1938年出版的《南京戰禍寫真》中說,南京市區在1938年3月份,有許多大門還是封著的。再有蔣介石的德國顧問團團長法爾肯豪森,當時留在南京在德國大使館工作,其遺稿中記有「一個日本兵於三月十九日在美國教會院內強奸一女孩」。上述留在南京的西洋人所報道的南京二三月的恐怖情形完全符合很多留京的中 國人所作之記述。南京失陷後未及逃出的野戰救護處處長金誦盤及其科長蔣公谷兩 位醫生於1938年2月15日搭美僑李格斯的汽車作南京陷後對市區的首次巡示 ,蔣氏於其《陷京三月記》有如下之記載∶「出新街口,經太平路,夫子廟,轉中山路,沿途房舍,百不存一,……行人 除敵兵外,絕對看不到另外的人,一片荒涼凄慘的景象,令我們不忍再看。」
蔣介石的衛隊中央軍官學校教導總隊的郭岐營長於南京淪陷後三個月逃出,著有《陷都血淚錄》,連載於1938年8月之《西京平報

Ⅲ 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史

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史:

  1. 1917年,十月革命的曙光照亮了世界。在十月革命的影響下,中國以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為代表的先進知識分子,開始了學習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活動。於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當中,逐步傳播開來。

  2. 1918年4月,毛澤東同蔡和森、何叔衡在湖南發起成立了「新民學會」。1919年7月,李大釗組織了「少年中國學會」。不久,周恩來和郭隆真等人組織了「覺悟社」。當時,在宣傳馬克思主義方面最突出的是李大釗和陳獨秀。

  3. 1920年4月,共產國際派代表維金斯基等來華,先後會見了李大釗、陳獨秀等人,開始醞釀成立共產黨。之後,在全國各地建立了共產主義小組的基礎上,於1921年7月下旬,在上海舉行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出席大會的代表有:毛澤東、何叔衡、董必武、陳潭秋、王盡美、鄧恩銘、李達、李漢俊、張國燾、劉仁靜、陳公博、周佛海十二人,還有陳獨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以及共產國際的代表馬林和尼柯爾斯基。

  4. 大會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制訂了我黨的第一個綱領。規定了黨支的奮斗目標是「建立無產階級專政」,「消滅資本家私有制」,「達到共產主義」。大會選舉了中央領導機構,由陳獨秀擔任中央局書記。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

  5. 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各族人民為新民主主義而斗爭的過程中,經歷了國共合作的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全國解放戰爭這四個階段,其間經受了1927年和1934年兩次嚴重失敗的痛苦考驗。經過長期武裝斗爭和各年方面、各種形式斗爭的密切配合,終於在1949年取得了革命的勝利。

  6. 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中國工人運動出現了第一次高潮。同時,建立了以共產黨員和國民黨左派為核心的國共兩黨和各界人民的革命統一戰線,聯合一切可以聯合的力量,迅速地掀起了1925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高潮,勝利地舉行了北伐戰爭,基本上摧毀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

  7. 1927年8月1日,周恩來等領導的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8月7日,黨中央召開緊急會議,確定了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方針。9月,毛澤東同湖南省委領導了湖南、江西邊界的秋收起義。隨後,湘鄂贛粵各地的秋收起義,廣州起義和其他許多地區的起義先後爆發。自1927年大革命失敗到1928年,黨在全國各地領導武裝起義100多次,開始進入創建紅軍和發動土地革命的新時期。

  8. 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針對當時實際情況,毛澤東同志多次重申黨的二大提出的關於中國革命分兩步走的規化,提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光輝思想,指出了中國的出路在於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反動統治,並進而轉入社會主義。

  9.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勝利充分說明:
    中國共產黨是無產階級的先鋒隊,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不謀任何私利的政黨雖敢於並善於領導人民百折不撓地向敵人作斗爭的政黨。中國各族人民從親身經歷中看到了這個事實,人而緊密團結在黨的周圍,實現了我國歷史上空前的民族統一和團結。

  10. 1957年,毛澤東同志也曾提出了必須正確區分和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和敵我矛盾的問題。但是,毛澤東現場在此之後的一個時期內,逐步誇大了確實存在的階級斗爭的嚴重程度,提出了「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口號,隨後發展為「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錯誤理論,致使在不少場合混淆了敵我,造成了階級斗爭擴大化,終於釀成了「文化大革命」這樣全局性,長時間的嚴重錯誤。

  11. 1976年10月,黨中央政治局代表人民的意志,粉碎了「四人幫」反革命集團,結束了「文化大革命」這場災難。

  12. 1978年12月,黨中央召開了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其中包括果斷地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這個不適用於社會主義社會的口號,作出了把全國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提出了健全社會主義民主和加強社會主義法制的任務。

  13. 十一屆三中全會的重大意義,就在於它真正開始了全面的、堅決的、依靠群眾和深思熟慮的撥亂反正,開始了認真糾正「文化大革命」中及以前的「左」傾錯誤,使用權黨重新加到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的軌道上來。

Ⅳ 中國共產黨成立時的歷史背景是怎樣的

中國共產黨成立時的歷史背景:

1、國內軍閥混戰,社會、經濟秩序混亂,民不聊生,國民黨勢力較弱,國外列強對中國虎視眈眈,蘇聯十月革命勝利,為共產黨的建立提供了理論依據。

2、帝國主義的入侵和現代工業的發展,使得中國的經濟得以開始發展。

3、工人運動高潮的失敗 激化了階級矛盾,使得工人階級意識到,要取得斗爭的勝利必須要有一個科學的,正確的理論武器,和一個團結的政黨的必要性。

4、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礎。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幹部上的准備。

(4)中國共產黨思想建黨的歷史與現實擴展閱讀:

中國共產黨名稱由來:

1920年8月,陳獨秀在上海發起成立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早期組織。1920年9月1日,陳獨秀在《新青年》發表的《對於時局之我見》一文中,曾稱「吾黨」為「社會黨」,後來才改稱為「共產黨」。

最早提出「中國共產黨」這一名稱的是蔡和森。1920年8月13日和9月16日,正在留法勤工儉學的他,在給毛澤東寫的兩封信中,詳細地研討了共產黨問題,提出:「先要組織黨——共產黨,因為它是革命運動的發動者、宣傳者、先鋒隊、作戰部。」他在對西歐各國共產黨特別是俄國共產黨考察的基礎上,提出了具體的建黨步驟,其中包括「明目張膽正式成立一個中國共產黨」。

在此前後,陳獨秀在上海,李大釗、張申府在北京也通過信函討論了黨的名稱問題,決定採用「共產黨」作為中國無產階級政黨的名稱。

Ⅳ 中國共產黨成立時的歷史背景

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背景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革命發展的客觀需要,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國際資本主義、帝國主義的勢力侵入中國,中國的社會結構由封建社會逐步演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中國人民為了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統治進行了英勇不屈的斗爭,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國農民戰爭和資產階級領導的辛亥革命,但都相繼失敗了。歷史證明,中國的農民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由於他們的歷史局限性和階級局限性,都不能領導民主革命取得勝利。

隨著帝國主義的入侵和現代工業的發展,中國產生了無產階級,而且在不斷發展壯大,到1919年產業工人已經發展到200萬人左右。無產階級的產生和發展,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奠定了階級基礎。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使中國的先進分子找到了救國救民的真理。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礎。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幹部上的准備。

1920年初,李大釗、陳獨秀等開始了建黨的探索和醞釀。4月,俄共(布)西伯利亞局派維經斯基等一行來華,了解中國情況,考察能否在上海建立共產國際東亞書記處。他們先在北京會見了李大釗,後由李大釗介紹到上海會見陳獨秀,共同商談討論了建黨問題,促進了中國共產黨的創立。從5月開始,陳獨秀邀約李漢俊、李達、俞秀松等人多次商談建黨的問題。8月,陳獨秀在上海成立了中國共產黨的發起組。10月,李大釗在北京建立了共產主義小組。接著,在湖南、湖北、山東、廣東等地相繼建立了共產主義小組,同時在法國和日本也由留學生中的先進分子組成了共產主義組織。

各地共產主義小組建立以後,開展了多方面的革命活動。為了廣泛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統一建黨思想,1920年9月,上海發起組把《新青年》雜志(從八卷一號開始)改為黨的公開刊物;同年11月,又創辦了《共產黨》月刊,在全國主要城市秘密發行,這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個黨刊。新青年出版社還翻譯出版了《共產黨宣言》、《國家與革命》等馬克思列寧主義經典著作,以及多種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通俗小冊子。各地共產主義小組又創辦了一批面向工人的通俗刊物,在上海有《勞動界》,北京有《勞動音》和《工人月刊》,濟南有《濟南勞動月刊》,廣州有《勞動者》等,對工人進行階級意識的啟蒙教育。在此基礎上,各地共產主義小組積極深入工人群眾,舉辦工人夜校,建立工會組織。各地還建立了社會主義青年團,發展了一批團員,青年團成為黨的有力助手和後備軍。

1921年3月,在俄共遠東局和共產國際的建議和支持下,召開了各共產主義小組的代表會議,發表了關於黨的宗旨和原則的宣言,並制定了臨時性的綱領,確立了黨的工作機構和工作計劃,表明了黨組織對社會主義青年團、工會、行會、文化教育團體和軍隊的態度。這次會議為黨的成立作了必要的准備。維經斯基回國不久,1921年6月,共產國際派馬林等到上海。他們建議召開黨的全國代表大會,正式成立中國共產黨。上海黨的發起組在李達的主持下進行了全國代表大會的籌備工作,並向各地黨的組織寫信發出通知,要求各地選派兩名代表出席大會。來自北京、漢口、廣州、長沙、濟南和日本的各地代表7月23日全部到達上海。

1921年7月23日—31日,在上海召開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這次大會,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Ⅵ 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特點和啟示

歷史特點::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是近代中國第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標志著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變,同時也為中國共產黨的創建創造了條件。
首先,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基礎。五四運動以後,出現了一批宣傳十月革命和社會主義思想的報刊;出現了研究馬克思主義的團體,開始比較系統地介紹馬克思主義的學說,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基礎。
其次,工人階級的成長和工人運動的發展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階級基礎。五四運動後,中國工人運動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工人的罷工次數增加,斗爭的內容也從經濟斗爭轉向政治斗爭,開始從自在階級向自為階級的轉變,表明無產階級建立自己的政黨的條件趨於成熟。
第三,馬克思主義不同工人斗爭相結合,還是書本上的理論,對實際生活不會發生影響;工人運動沒有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只會是自發的、 零散的、限於經濟的斗爭,不會有政治意義。馬克思主義必須與工人運動相結合。經過五四運動,一批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成長起來,推動了馬克思主 義同工人運動的結合,為正式創建中國共產黨作了准備。
第四,外部條件主要是列寧領導的共產國際從各個方面給予幫助,推動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啟示:
首先,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革命有了堅強的領導核心,災難沉重的中國人民有了可以依賴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中國革命從此在無產階級的領導下,不斷的向前發展,由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推進。
其次,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革命有了科學的指導思想,中國共產黨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思想的政黨,它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制定了正確的革命綱領和各種策略,為中國人民指明廠斗爭的目標和走向勝利的道路。
第三,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並溝通了中國革命同世界無產階級革命之間的聯系,為中國革命獲得廣泛的國際援助和避免資本主義的前途提供了可能性

Ⅶ 對中國共產黨的歷史都有哪些認識

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史:
1.
1917年,十月革命的曙光照亮了世界。在十月革命的影響下,中國以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為代表的先進知識分子,開始了學習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活動。於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當中,逐步傳播開來。
2.
1918年4月,毛澤東同蔡和森、何叔衡在湖南發起成立了「新民學會」。1919年7月,李大釗組織了「少年中國學會」。不久,周恩來和郭隆真等人組織了「覺悟社」。當時,在宣傳馬克思主義方面最突出的是李大釗和陳獨秀。
3.
1920年4月,共產國際派代表維金斯基等來華,先後會見了李大釗、陳獨秀等人,開始醞釀成立共產黨。之後,在全國各地建立了共產主義小組的基礎上,於1921年7月下旬,在上海舉行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出席大會的代表有:毛澤東、何叔衡、董必武、陳潭秋、王盡美、鄧恩銘、李達、李漢俊、張國燾、劉仁靜、陳公博、周佛海十二人,還有陳獨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以及共產國際的代表馬林和尼柯爾斯基。
4.
大會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制訂了我黨的第一個綱領。規定了黨支的奮斗目標是「建立無產階級專政」,「消滅資本家私有制」,「達到共產主義」。大會選舉了中央領導機構,由陳獨秀擔任中央局書記。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
5.
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各族人民為新民主主義而斗爭的過程中,經歷了國共合作的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全國解放戰爭這四個階段,其間經受了1927年和1934年兩次嚴重失敗的痛苦考驗。經過長期武裝斗爭和各年方面、各種形式斗爭的密切配合,終於在1949年取得了革命的勝利。
6.
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中國工人運動出現了第一次高潮。同時,建立了以共產黨員和國民黨左派為核心的國共兩黨和各界人民的革命統一戰線,聯合一切可以聯合的力量,迅速地掀起了1925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高潮,勝利地舉行了北伐戰爭,基本上摧毀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
7.
1927年8月1日,周恩來等領導的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8月7日,黨中央召開緊急會議,確定了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方針。9月,毛澤東同湖南省委領導了湖南、江西邊界的

Ⅷ 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背景是什麼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革命發展的客觀需要,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國際資本主義、帝國主義的勢力侵入中國,中國的社會結構由封建社會逐步演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中國人民為了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統治進行了英勇不屈的斗爭,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國農民戰爭和資產階級領導的辛亥革命,但都相繼失敗了。歷史證明,中國的農民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由於他們的歷史局限性和階級局限性,都不能領導民主革命取得勝利。

隨著帝國主義的入侵和現代工業的發展,中國產生了無產階級,而且在不斷發展壯大,到1919年產業工人已經發展到200萬人左右。無產階級的產生和發展,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奠定了階級基礎。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使中國的先進分子找到了救國救民的真理。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礎。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幹部上的准備。

1920年初,李大釗、陳獨秀等開始了建黨的探索和醞釀。4月,俄共(布)西伯利亞局派維經斯基等一行來華,了解中國情況,考察能否在上海建立共產國際東亞書記處。他們先在北京會見了李大釗,後由李大釗介紹到上海會見陳獨秀,共同商談討論了建黨問題,促進了中國共產黨的創立。從5月開始,陳獨秀邀約李漢俊、李達、俞秀松等人多次商談建黨的問題。8月,陳獨秀在上海成立了中國共產黨的發起組。10月,李大釗在北京建立了共產主義小組。接著,在湖南、湖北、山東、廣東等地相繼建立了共產主義小組,同時在法國和日本也由留學生中的先進分子組成了共產主義組織。

各地共產主義小組建立以後,開展了多方面的革命活動。為了廣泛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統一建黨思想,1920年9月,上海發起組把《新青年》雜志(從八卷一號開始)改為黨的公開刊物;同年11月,又創辦了《共產黨》月刊,在全國主要城市秘密發行,這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個黨刊。新青年出版社還翻譯出版了《共產黨宣言》、《國家與革命》等馬克思列寧主義經典著作,以及多種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通俗小冊子。各地共產主義小組又創辦了一批面向工人的通俗刊物,在上海有《勞動界》,北京有《勞動音》和《工人月刊》,濟南有《濟南勞動月刊》,廣州有《勞動者》等,對工人進行階級意識的啟蒙教育。在此基礎上,各地共產主義小組積極深入工人群眾,舉辦工人夜校,建立工會組織。各地還建立了社會主義青年團,發展了一批團員,青年團成為黨的有力助手和後備軍。

1921年3月,在俄共遠東局和共產國際的建議和支持下,召開了各共產主義小組的代表會議,發表了關於黨的宗旨和原則的宣言,並制定了臨時性的綱領,確立了黨的工作機構和工作計劃,表明了黨組織對社會主義青年團、工會、行會、文化教育團體和軍隊的態度。這次會議為黨的成立作了必要的准備。維經斯基回國不久,1921年6月,共產國際派馬林等到上海。他們建議召開黨的全國代表大會,正式成立中國共產黨。上海黨的發起組在李達的主持下進行了全國代表大會的籌備工作,並向各地黨的組織寫信發出通知,要求各地選派兩名代表出席大會。來自北京、漢口、廣州、長沙、濟南和日本的各地代表7月23日全部到達上海。

Ⅸ 中國共產黨發展的歷史是什麼

中國共產黨的最早組織是在上海首先建立的。1920年8月,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正式成立。參加者有陳獨秀、李漢俊、李達、陳望道、俞秀松等,陳獨秀任書記。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成立後,實際上成為各地建黨活動的聯絡中心,起著中國共產黨發起組的重要作用。

1920年10月,由李大釗、張申府、張國燾3人發起成立北京共產黨早期組織,李大釗為負責人。羅章龍、劉仁靜、鄧中夏、高君宇、何孟雄、繆伯英、范鴻劼、張太雷等先後加入,成員大多為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的骨幹。

1920年秋,董必武、陳潭秋、包惠僧等在武昌秘密召開會議,正式成立武漢共產黨早期組織,推選包惠僧為書記。

1920年秋,施存統、周佛海等在日本東京建立旅日共產黨早期組織,施存統為負責人。

1920年秋冬之際,毛澤東、何叔衡等在長沙,以新民學會骨幹為核心秘密組建共產黨早期組織。

1920年底至1921年初,王盡美、鄧恩銘等在濟南建立共產黨早期組織。

1921年春,在與無政府主義者組織的「共產黨」分道揚鑣後,陳獨秀等重新組建廣州共產黨早期組織,成員有譚平山、陳公博、譚植棠等,陳獨秀、譚平山先後任書記。

1921年,張申府、周恩來、趙世炎、劉清揚等在法國巴黎也建立了由留學生中先進分子組成的共產黨早期組織,張申府為負責人。

這些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名稱不一,有的叫「共產黨」,有的叫「共產黨支部」或「共產黨小組」,它們的性質相同,都是組成統一的中國共產黨的地方組織,後來被通稱為「共產主義小組」。

各地共產主義小組成立後,有組織、有計劃地擴大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和宣傳,批判各種反馬克思主義思潮,發起建立社會主義青年團,創辦工人刊物,開辦工人學校,領導工人成立工會,開展工人運動,進一步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工人運動的結合。這樣,正式成立中國共產黨的條件就基本具備了。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革命發展的客觀需要,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國際資本主義、帝國主義的勢力侵入中國,中國的社會結構由封建社會逐步演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中國人民為了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統治進行了英勇不屈的斗爭,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國農民戰爭和資產階級領導的辛亥革命,但都相繼失敗了。歷史證明,中國的農民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由於他們的歷史局限性和階級局限性,都不能領導民主革命取得勝利。

隨著帝國主義的入侵和現代工業的發展,中國產生了無產階級,而且在不斷發展壯大,到1919年產業工人已經發展到200萬人左右。無產階級的產生和發展,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奠定了階級基礎。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使中國的先進分子找到了救國救民的真理。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礎。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幹部上的准備。

1920年初,李大釗、陳獨秀等開始了建黨的探索和醞釀。4月,俄共(布)西伯利亞局派維經斯基等一行來華,了解中國情況,考察能否在上海建立共產國際東亞書記處。他們先在北京會見了李大釗,後由李大釗介紹到上海會見陳獨秀,共同商談討論了建黨問題,促進了中國共產黨的創立。從5月開始,陳獨秀邀約李漢俊、李達、俞秀松等人多次商談建黨的問題。8月,陳獨秀在上海成立了中國共產黨的發起組。10月,李大釗在北京建立了共產主義小組。接著,在湖南、湖北、山東、廣東等地相繼建立了黨的早期組織,同時在法國和日本也由留學生中的先進分子組成了黨的早期組織。這些組織當時叫法不一,有的叫共產黨,有的則稱共產黨小組或支部,由於它們性質相同,因此,後來統稱它們為各地共產主義小組。

各地共產主義小組建立以後,開展了多方面的革命活動。為了廣泛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統一建黨思想,1920年9月,上海發起組把《新青年》雜志(從八卷一號開始)改為黨的公開刊物;同年11月,又創辦了《共產黨》月刊,在全國主要城市秘密發行,這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個黨刊。新青年出版社還翻譯出版了《共產黨宣言》、《國家與革命》等馬克思列寧主義經典著作,以及多種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通俗小冊子。各地共產主義小組又創辦了一批面向工人的通俗刊物,在上海有《勞動界》,北京有《勞動音》和《工人月刊》,濟南有《濟南勞動月刊》,廣州有《勞動者》等,對工人進行階級意識的啟蒙教育。在此基礎上,各地共產主義小組積極深入工人群眾,舉辦工人夜校,建立工會組織。各地還建立了社會主義青年團,發展了一批團員,青年團成為黨的有力助手和後備軍。

1921年3月,在俄共遠東局和共產國際的建議和支持下,召開了各共產主義小組的代表會議,發表了關於黨的宗旨和原則的宣言,並制定了臨時性的綱領,確立了黨的工作機構和工作計劃,表明了黨組織對社會主義青年團、工會、行會、文化教育團體和軍隊的態度。這次會議為黨的成立作了必要的准備。維經斯基回國不久,1921年6月,共產國際派馬林等到上海。他們建議召開黨的全國代表大會,正式成立中國共產黨。上海黨的發起組在李達的主持下進行了全國代表大會的籌備工作,並向各地黨的組織寫信發出通知,要求各地選派兩名代表出席大會。來自北京、漢口、廣州、長沙、濟南和日本的各地代表7月23日全部到達上海。

1921年7月23日—31日,在上海召開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綱領和決議。綱領規定:黨的名稱是「中國共產黨」;黨的性質是無產階級政黨;黨的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廢除資本所有制,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黨的基本任務是從事工人運動的各項活動,加強對工會和工人運動的研究與領導。大會選舉產生黨的領導機構——中央局,陳獨秀為書記,張國燾負責組織,李達負責宣傳。

黨的一大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正式成立。從此,中國誕生了完全新式的、以共產主義為目的、以馬列主義為行動指南的、統一的工人階級政黨。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給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正如毛澤東所說的那樣,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一個開天闢地的大事變。中國共產黨成立後,中國革命的面目就為之一新了。

由於黨的「一大」召開於7月,而在戰爭年代檔案資料難尋,具體開幕日期無法查證,因此,1941年6月在黨成立20周年之際,中共中央發文正式規定,7月1日為黨的誕生紀念日。

黨的一大開幕日期到20世紀70年代末才由黨史工作者考證清楚,根據新發現的史料和考證成果,確定一大的召開日期是1921年7月23日。

Ⅹ 中國共產黨三大歷史成就以及不忘初心嗯內涵

第一件大事,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經過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黨和人民進行28年浴血奮戰,打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新中國的成立,使人民成為國家、社會和自己命運的主人,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制度向人民民主制度的偉大跨越,實現了中國高度統一和各民族空前團結,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徹底結束了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徹底廢除了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和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一切特權.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中華民族發展進步從此開啟了新的歷史紀元.
第二件大事,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我們創造性地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使佔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東方大國進入社會主義社會,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廣泛最深刻的社會變革.我們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積累了在中國這樣一個社會生產力水平十分落後的東方大國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經驗.
第三件大事,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進行了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開創、堅持、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經驗,同時借鑒國際經驗,以巨大的政治勇氣、理論勇氣、實踐勇氣實行改革開放,經過艱辛探索,形成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堅持全方位對外開放,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
這三件大事,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不可逆轉地結束了近代以後中國內憂外患、積貧積弱的悲慘命運,不可逆轉地開啟了中華民族不斷發展壯大、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進軍,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歷史的中國面貌煥然一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閱讀全文

與中國共產黨思想建黨的歷史與現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