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在西方史學家眼裡,秦始皇和凱撒,誰的歷史地位更高
在西方人看來,絕對是凱撒歷史地位更高。
理由:1、西方人對秦始皇不了解,很容專易忽視他。屬再加上西方對東方固有的歧視,在西方人眼裡亞歷山大第一,東方人最牛的是成吉思汗,其他的老外都看不上;
2、西方人有民主情節,他們認為秦始皇是獨夫暴君,他們對東方的政治人物會思想史加以抵觸,西方史學家認為秦始皇的政治功績和個人品格不如凱撒;
3、蓋烏斯。有利烏斯。凱撒確實有笑傲的資本,他是西方排的進前五的軍事家(美國的排名世界一百大軍事家第一是亞歷山大、第二是成吉思汗、第三是拿破崙、第四是漢尼拔),凱撒奠定了之後500年羅馬帝國和1000年拜占庭帝國的基礎,讓羅馬共和國成功實施了政治轉型。在文化上凱撒影響也很大,他編修了用了1400多年的儒略歷(現在俄羅斯等東正教國家還在用),在西方皇帝的稱呼都是「凱撒」和「奧古斯都」(俄國的沙皇就是凱撒的俄國音);凱撒是為屋大維打下了基礎是無冕之王,如果凱撒不被刺,很有可能西方走向另一條歷史道路。
以上引用自大部分西方歷史學家的觀點。
㈡ 秦朝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2000字論文,, 急求啊!!!!! 萬分感謝
秦國在春秋時期,社會經濟的發展遠遠落後於其他大國。魯國於公元前594年完成了「初稅畝」改革,秦國於186年後才開始「初租禾」 改革。也就是說,作為當時國家根本經濟制度的耕地管理及使用體制,秦國落後其他先進國家近200年。限於國家實力,在外交上秦國從未主持過任何盟會,所謂「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名不符實。
公元前359年,商鞅入秦,秦國綜合國力迅速崛起,版圖開始向中原膨脹,20年內由第三世界跳入超級大國行列。從秦孝公起,歷代國君均以「法」治國,迷信法家思想的治國理念。此後幾乎每一代君主都取得了輝煌武功,這也似乎一次次印證了以法家思想治國的絕對性和必要性。當歷代君主和當國重臣看著秦國版圖不斷擴張時,他們看不到法家思想的先天不足和後天缺陷,他們沒想到也不可能想到的是:法家治國理念是一把難以控制的雙刃劍,自己在揮舞它走向大一統之路時也砍傷了自己。
到了秦朝始皇帝時期,始皇帝只看到了前代君主以「法」治國的輝煌,看不到它所帶來的巨大矛盾和隱患,堅信自己對法家思想的理解和掌握。始皇帝把法家思想的功利目地發揮到極致,同時,也把法家思想的致命缺陷發揮到極致,也把社會矛盾和階級矛盾積累到極致。到秦二世時期,百十號手持木棍和竹竿的流亡勞工就輕易點燃了這個巨大的火葯桶,秦朝速亡。
秦朝不是亡於二世,也不單純是亡於秦始皇,秦孝公和商鞅決定變法時,不僅在商鞅日後的棺材上釘下了第一根釘子,也在日後秦帝國的棺材上釘下了第一根釘子。此後歷代君主和當國重臣在把法家思想的先進性和局限性都奉為圭臬加以運用時,都不斷地在為秦朝的速亡積累條件。
㈢ 秦朝在中國歷史上的影響和地位
影響:秦朝的統一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結束了長期以來諸侯割據的局面,有利於回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會答生產,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秦朝建立了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對我國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統一了全國度量衡、貨幣和文字,促進了各地的經濟文化交流,鞏固了國家的統一;通過統一戰爭,擴大了疆域,秦朝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
但同時沉重的賦稅、繁重的兵役和徭役、嚴酷的刑律,給人民帶來了痛苦和災難;焚書坑儒箝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
秦朝起到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它結束了中國奴隸制的歷史,開辟了中國更輝煌的時期封建制時期。在大范圍的戰爭,又讓我國開始了多民族國家的發展。
歷史地位:
①結束了長期分裂割據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
②開創了對中國歷史有深遠影響並被後世繼承的政治、經濟制度。
③秦朝因暴政而亡,給予漢及後世統治者以深刻教訓。
④秦修築的萬里長城是影響深遠的古代偉大工程。
㈣ 秦朝在歷史上的地位。
秦始皇在滅亡六國之後,建立了大一統的封建集權王朝。秦始皇一方面創設了影響深遠的皇帝制度,在中央設立三公九卿制,在地方推廣郡縣制;另一方面,又採取了一系列鞏固統一的措施,如:統一文字、度量衡及貨幣,銷毀兵器,決通川防,廣修馳道以及「焚書坑儒」等等。隨著進一步北征匈奴、南服百越等措施的實行,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形成。
秦朝的統治極其殘暴,無休止的兵役、徭役以及暴虐的刑罰,給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和痛苦。特別是到秦二世當政時期,其統治更加黑暗。於是,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大起義終於將秦朝推向滅亡之路。
秦始皇,贏政,趙氏(因生於趙國而取以為氏),名政,生於公元前259年,死於公元前210年,享年54歲。公元前247年,其父庄襄王(名子楚)死,贏政代立為秦王,時年十三,秦王政二十六年(BC221年),秦滅六國而統一全國,秦王政改稱始皇帝,定都於咸陽(今陝西省咸陽市)。秦始皇三十七年(BC210年),贏政死於巡行途中,年五十。二世胡亥嗣立。二世三年(BC207年)八月,宦官趙高殺胡亥玄立子嬰(胡玄兄之子)。是年十月(秦歷歲首,公歷為BC206年),子嬰降於劉邦,秦亡。
秦人祖先原為西方古老部落,周孝王時,其酋長非子為周人養馬於 、渭之間,被賜姓為贏(又稱秦贏)。周宣王時,秦部落酋長庄公及昆弟五人,奉周王命,率兵七千,大破西戎,被稱為「西垂大夫」。至西周末,秦襄公始建立奴隸制國家,因其護送周平王東遷有功,始被平王封為諸侯,並賜以岐西之地。春秋時期,秦德公遷都於雍(今陝西鳳翔);秦穆公時,國勢強盛,成為諸侯大國。戰國時期,秦孝公任用法家商鞅實行變法革新,為封建制經濟和封建政治制度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此後,秦國日益強大,至秦王政,先後滅掉韓、趙、魏、燕、楚、齊六國,統一了全國,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制國家。
秦的統一,結束了長期以來諸侯割據稱雄的局面,
有利於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會生產的發展,符合當時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
秦朝的疆域,東到大海,西到隴西,北到長城一帶,南到南海,大大超過了
前代。
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
嬴政統一六國以後,以咸陽為都城,為建立封建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鞏固統
一,採取了一系列措施:
1、政治措施。確立皇權的至高無上,嬴政規定封建國家的最高統治者稱皇
帝,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一切大權都集中在皇帝手裡。確立中央和地方
的行政機構,在中央設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職,在地方推行郡縣制
度,全國劃分為36郡,郡下設縣。這樣,皇帝把統治全國各地的權力也牢牢
地控制在自己手裡。
2、經濟措施。統一度量衡,使長度、容量、重量,都有統一的標准,便利
了經濟的發展。統一貨幣,把秦國的圓形方孔錢,作為統一的貨幣,通行全
國,這對促進各民族各地區的經濟交流,十分有用。
3、文化措施。統一文字,把簡化了的字體小篆作為標准字體,通令全國使
用。接著,又出現了一種比小篆書寫更簡便的字體隸書。現在的楷書,就是
從隸書演化來的。文字的統一,促進了文化交流。焚書坑儒,加強思想的控
制。公元前213年,把秦國以外的歷史書和民間收藏的詩書以及諸子百家書,
通通燒毀,只有醫葯、卜噬和種植的書不燒。第二年,一些方士和儒生背後
議論秦始皇貪權專斷、濫用刑罰。秦始皇加以追查,最後活埋了460人。這
兩件事,歷史上叫作「焚書」、「坑儒」。
秦朝建立後,統治殘暴,給人民帶來了無比的痛苦和極大的災難。
秦朝的賦稅沉重,兵役和徭役繁重,法律尤其嚴酷。
公元前209年七月,爆發了陳勝、吳廣領導的起義,各地農民紛紛殺掉官吏,
攻佔郡縣,響應起義。陳勝、吳廣犧牲後,繼起領導秦末農民戰爭的是項羽
和劉邦。
公元前207年,項羽以少勝多,在巨鹿大敗秦軍主力。
公元前206年,劉邦率領的起義軍攻佔咸陽。
號稱強大的秦朝,終於被革命的農民推翻了。
秦朝滅亡後,自公元前206年開始,項羽和劉邦為爭做皇帝,進行了將近四年
的戰爭,歷史上稱為「楚漢戰爭」。
最後,劉邦戰勝項羽,建立漢朝,定都長安。歷史上稱為西漢。
秦始皇是對中國歷史作出過巨大貢獻、產生過巨大影響的皇帝。他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統一了中國,結束了長期以來諸侯割據的局面,有利於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會生產,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他建立了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對我國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統一了全國度量衡、貨幣和文字,促進了各地的經濟文化交流,鞏固了國家的統一;通過統一戰爭,擴大了疆域,使秦朝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
秦始皇又是統治殘暴的封建皇帝。沉重的賦稅、繁重的兵役和徭役、嚴酷的刑律,給人民帶來了痛苦和災難;焚書坑儒箝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其殘暴統治最終引起農民起義,導致秦朝滅亡。功過相比,秦始皇功大於過。
秦朝起到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它結束了中國奴隸制的歷史,開辟了中國更輝煌的時期封建制時期。是秦始皇把「朕」作為了皇帝的代名詞,中國的文字,在秦朝有多了一個體,隸書。在大范圍的戰爭,又讓我國開始了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其他的歷史價值當然不勝枚舉秦朝短短三十幾載,但影響了我國數千年,歷史地位當然高之又高。
①結束了長期分裂割據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
②開創了對中國歷史有深遠影響並被後世繼承的政治、經濟制度。
③秦朝因暴政而亡,給予漢及後世統治者以深刻教訓。
④秦修築的萬里長城是影響深遠的古代偉大工程。
http://..com/q?word=%C7%D8%B3%AF%D4%DA%D6%D0%B9%FA%C0%FA%CA%B7%C9%CF%B5%C4%B5%D8%CE%BB&ct=17&pn=0&tn=ikaslist&rn=10
㈤ 秦朝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
秦的統一,結束了長期以來諸侯割據稱雄的局面,
有利於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會生產的發展,符合當時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
秦朝的疆域,東到大海,西到隴西,北到長城一帶,南到南海,大大超過了
前代。
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
嬴政統一六國以後,以咸陽為都城,為建立封建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鞏固統
一,採取了一系列措施:
1、政治措施。確立皇權的至高無上,嬴政規定封建國家的最高統治者稱皇
帝,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一切大權都集中在皇帝手裡。確立中央和地方
的行政機構,在中央設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職,在地方推行郡縣制
度,全國劃分為36郡,郡下設縣。這樣,皇帝把統治全國各地的權力也牢牢
地控制在自己手裡。
2、經濟措施。統一度量衡,使長度、容量、重量,都有統一的標准,便利
了經濟的發展。統一貨幣,把秦國的圓形方孔錢,作為統一的貨幣,通行全
國,這對促進各民族各地區的經濟交流,十分有用。
3、文化措施。統一文字,把簡化了的字體小篆作為標准字體,通令全國使
用。接著,又出現了一種比小篆書寫更簡便的字體隸書。現在的楷書,就是
從隸書演化來的。文字的統一,促進了文化交流。焚書坑儒,加強思想的控
制。公元前213年,把秦國以外的歷史書和民間收藏的詩書以及諸子百家書,
通通燒毀,只有醫葯、卜噬和種植的書不燒。第二年,一些方士和儒生背後
議論秦始皇貪權專斷、濫用刑罰。秦始皇加以追查,最後活埋了460人。這
兩件事,歷史上叫作「焚書」、「坑儒」。
㈥ 秦朝在世界歷史上的地位
秦朝興盛時,羅馬帝國尚未崛起,其可謂當時世界上領土人口第一大國。其為後世確立了封建版基權本制度。大概的確定了中國的版圖。在世界歷史上佔有重要的一席。但關於地位問題很難定義,教科書式的回答讓人反胃,翻來覆去就兩句話。應該說當時它對世界周邊影響不大,除了跟臨近的少數民族打打外,萬國來朝的局面沒能出現。所以其在中國歷史地位非常重要,但 世界歷史,我個人認為勉強
㈦ 秦朝有何歷史地位
秦王朝(公元前221一前207年)統治時間僅有l5年,是我國歷史上最短命的統一王朝。它在我國悠久的文明史上只不過是短暫的一瞬,但卻有著特別重要的歷史地位。
它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長達幾百年的割據、混戰局面,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實行中央集權制的大一統王朝。曠日持久的大規模分裂和戰爭,使社會秩序遭到嚴重破壞,生命財產遭遇無情劫掠。所以,到戰國末年,有遠見的政治家、思想家,都意識到結束分裂、建立統一政權,是擺脫苦難的惟一選擇。秦的統一,無論是從版圖的幅員廣大、還是從統治的嚴密有效來看,都是此前所謂的「三代盛世」所難以企及的,它真正奠定了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根基。
它建立的一系列制度,對後世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秦所創設的皇帝制度,把最崇高的名號、最顯赫的地位、最根本的權力集中到君主一人身上,標志著君主專制制度的確立。它通過朝議和文書、輿服、後宮、陵寢等相關規定,把「君尊臣卑」的政治倫理制度化,樹立了皇權的絕對統治秩序。
全面推行郡縣制,意義同樣重大。公元前221年,圍繞著如何有效地統治廣土眾民,在秦廷之上爆發過一場不同觀點的爭論。秦始皇採納了廷尉李斯的建議,在全國范圍內普遍推行郡縣制。郡縣作為中央政府轄屬的地方行政機構,各級長官的任免、考核、獎懲之權,悉操於中央政府和皇帝之手。與此前的分封制相比較,郡縣制使中央集權制的特點得以充分展示。
自上而下的專制官僚體制,取代了此前的貴族等級制。中央有以丞相為首的政治中樞機構。丞相是協助皇帝處理日常政務的行政首腦。太尉一職,據《漢書·百官公卿表》所述,是秦官,為武官之長,地位與丞相對等;而據學者多年來的研究,太尉不見於秦國與秦朝的歷史記載,或是當時根本沒有這一職官,或是虛而不設。御史大夫一職,在秦及西漢的地位十分顯赫。既掌握監察百官的實權,又負責為皇帝起草和傳達詔書;既是丞相的輔貳和遞補者,又對丞相有監視和牽制之實——由此可見是為皇帝的耳目親信之臣。另有習慣上所稱的「九卿」,分管中央政府的具體政務。在地方上,不僅郡縣各自設官分理行政、軍事、監察諸事,還在縣級以下的基層單位,設立了負責行政管理的鄉一里機構,以及負責治安管理的「亭」、負責教化的「三老",使當地有威望、有實力的「長者」充任。從而建立起由上到下的官僚統治體系。
秦所設立和完善的法律制度、軍事制度、戶籍與土地管理制度,以及重農抑商政策、思想統治政策,都對此後直到清朝末年的歷史產生過巨大的社會影響。所以清末的變法志士譚嗣同才會有「兩千年之政,秦政也」之言。
由漢初的「過秦」思潮形成的「秦亡於暴政」之說,成為傳統政治文化中富有積極意義的結論。秦亡漢興,有作為的政治家、思想家,努力探討秦朝短命而亡的原因。漢高祖劉邦命陸賈撰《新語》於前,賈誼著《過秦論》於後,又有賈山、劉安、董仲舒、嚴安、主父偃等人繼軌而起,這些總結歷史教訓、提供治國思路的論政名篇,不僅在當時,而且對後世都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㈧ 如何評價秦始皇在歷史上的地位
秦始皇是中國2000餘年中央集權封建帝制的主要設計者,影響之深廣,是歷史上其他帝王所回難以相比的。由於中答央集權和忠君思想,在中國,帝王對歷史的影響比其他國家更為深遠,與世界歷史上曾經有過的龐大帝國不同,秦始皇完成的豐功偉業,不僅僅是把分散的諸侯或城邦統一起來。更重要的是,他創造了一種在當時是全新的國家樣式。這個全新的國家樣式,十分地適合當時的國情,符合生產力的發展。把中國推向了大一統時代,為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開創了新局面,對中國和世界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奠定中國兩千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使得中國能夠一直以統一為主流。
㈨ 秦朝的歷史地位
秦朝存在的時間雖然很短,但由此開始的封建大一統與政治、經濟等各方面的制度,在以後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中有著極深遠的影響,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1、使統一思想深入人心。秦的統一結束了「近古之無王者久矣」的局面,開創了封建大一統的時代,為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形成與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我國由地區性統一邁入全國性的多民族統一。統一是我國歷史發展的主流,歷史上也出現過割據局面,但無論是統一時期或割據時期,統一意識總是占支配地位。
2、開創中央集權制度。皇帝制度為以後歷代王朝沿用,中央、地方官制為後世封建統治者繼承與改造,秦律影響了後世封建律令的制定,國家依戶籍徵收賦稅與征發徭役成為封建時代的根本制度。統一文字對我國文化、政治的發展有深遠影響。「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3、秦朝因暴政而亡的教訓,為漢初統治者所吸取,促成了西漢初年興盛局面的出現,也被後世引以為鑒。
4、秦朝疆域遼闊,具有高度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它聲威遠播,對古代世界影響巨大。《劍橋中國秦漢史》指出:「說明帝國的威名甚至遠揚於中華世界以外的例子是,秦(Chin)這一名稱很可能是英語『中國』(China)及各種非漢語中共他同源名稱的原型。」
㈩ 秦朝有何歷史地位
秦王朝(公元前221一前年)統治時間僅有l5年,是我國歷史上最短命的統一王朝。它在我國悠久的文明史上只不過是短暫的一瞬,但卻有著特別重要的歷史地位。
它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長達幾百年的割據、混戰局面,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實行中央集權制的大一統王朝。曠日持久的大規模分裂和戰爭,使社會秩序遭到嚴重破壞,生命財產遭遇無情劫掠。所以,到戰國末年,有遠見的政治家、思想家,都意識到結束分裂、建立統一政權,是擺脫苦難的惟一選擇。秦的統一,無論是從版圖的幅員廣大、還是從統治的嚴密有效來看,都是此前所謂的「三代盛世」所難以企及的,它真正奠定了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根基。
它建立的一系列制度,對後世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秦所創設的皇帝制度,把最崇高的名號、最顯赫的地位、最根本的權力集中到君主一人身上,標志著君主專制制度的確立。它通過朝議和文書、輿服、後宮、陵寢等相關規定,把「君尊臣卑」的政治倫理制度化,樹立了皇權的絕對統治秩序。
全面推行郡縣制,意義同樣重大。公元前221年,圍繞著如何有效地統治廣土眾民,在秦廷之上爆發過一場不同觀點的爭論。秦始皇採納了廷尉李斯的建議,在全國范圍內普遍推行郡縣制。郡縣作為中央政府轄屬的地方行政機構,各級長官的任免、考核、獎懲之權,悉操於中央政府和皇帝之手。與此前的分封制相比較,郡縣制使中央集權制的特點得以充分展示。
自上而下的專制官僚體制,取代了此前的貴族等級制。中央有以丞相為首的政治中樞機構。丞相是協助皇帝處理日常政務的行政首腦。太尉一職,據《漢書·百官公卿表》所述,是秦官,為武官之長,地位與丞相對等;而據學者多年來的研究,太尉不見於秦國與秦朝的歷史記載,或是當時根本沒有這一職官,或是虛而不設。御史大夫一職,在秦及西漢的地位十分顯赫。既掌握監察百官的實權,又負責為皇帝起草和傳達詔書;既是丞相的輔貳和遞補者,又對丞相有監視和牽制之實——由此可見是為皇帝的耳目親信之臣。另有習慣上所稱的「九卿」,分管中央政府的具體政務。在地方上,不僅郡縣各自設官分理行政、軍事、監察諸事,還在縣級以下的基層單位,設立了負責行政管理的鄉一里機構,以及負責治安管理的「亭」、負責教化的「三老",使當地有威望、有實力的「長者」充任。從而建立起由上到下的官僚統治體系。
秦所設立和完善的法律制度、軍事制度、戶籍與土地管理制度,以及重農抑商政策、思想統治政策,都對此後直到清朝末年的歷史產生過巨大的社會影響。所以清末的變法志士譚嗣同才會有「兩千年之政,秦政也」之言。
由漢初的「過秦」思潮形成的「秦亡於暴政」之說,成為傳統政治文化中富有積極意義的結論。秦亡漢興,有作為的政治家、思想家,努力探討秦朝短命而亡的原因。漢高祖劉邦命陸賈撰《新語》於前,賈誼著《過秦論》於後,又有賈山、劉安、董仲舒、嚴安、主父偃等人繼軌而起,這些總結歷史教訓、提供治國思路的論政名篇,不僅在當時,而且對後世都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