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共產黨禪城歷史

中國共產黨禪城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24 09:45:05

㈠ 中國共產黨的歷史。

中國共產黨的最早組織是在上海首先建立的。1920年8月,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正式成立。參加者有陳獨秀、李漢俊、李達、陳望道、俞秀松等,陳獨秀任書記。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成立後,實際上成為各地建黨活動的聯絡中心,起著中國共產黨發起組的重要作用。

1920年10月,由李大釗、張申府、張國燾3人發起成立北京共產黨早期組織,李大釗為負責人。羅章龍、劉仁靜、鄧中夏、高君宇、何孟雄、繆伯英、范鴻劼、張太雷等先後加入,成員大多為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的骨幹。

1920年秋,董必武、陳潭秋、包惠僧等在武昌秘密召開會議,正式成立武漢共產黨早期組織,推選包惠僧為書記。

1920年秋,施存統、周佛海等在日本東京建立旅日共產黨早期組織,施存統為負責人。

1920年秋冬之際,毛澤東、何叔衡等在長沙,以新民學會骨幹為核心秘密組建共產黨早期組織。

1920年底至1921年初,王盡美、鄧恩銘等在濟南建立共產黨早期組織。

1921年春,在與無政府主義者組織的「共產黨」分道揚鑣後,陳獨秀等重新組建廣州共產黨早期組織,成員有譚平山、陳公博、譚植棠等,陳獨秀、譚平山先後任書記。

1921年,張申府、周恩來、趙世炎、劉清揚等在法國巴黎也建立了由留學生中先進分子組成的共產黨早期組織,張申府為負責人。

這些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名稱不一,有的叫「共產黨」,有的叫「共產黨支部」或「共產黨小組」,它們的性質相同,都是組成統一的中國共產黨的地方組織,後來被通稱為「共產主義小組」。

各地共產主義小組成立後,有組織、有計劃地擴大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和宣傳,批判各種反馬克思主義思潮,發起建立社會主義青年團,創辦工人刊物,開辦工人學校,領導工人成立工會,開展工人運動,進一步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工人運動的結合。這樣,正式成立中國共產黨的條件就基本具備了。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革命發展的客觀需要,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國際資本主義、帝國主義的勢力侵入中國,中國的社會結構由封建社會逐步演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中國人民為了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統治進行了英勇不屈的斗爭,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國農民戰爭和資產階級領導的辛亥革命,但都相繼失敗了。歷史證明,中國的農民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由於他們的歷史局限性和階級局限性,都不能領導民主革命取得勝利。

隨著帝國主義的入侵和現代工業的發展,中國產生了無產階級,而且在不斷發展壯大,到1919年產業工人已經發展到200萬人左右。無產階級的產生和發展,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奠定了階級基礎。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使中國的先進分子找到了救國救民的真理。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礎。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幹部上的准備。

1920年初,李大釗、陳獨秀等開始了建黨的探索和醞釀。4月,俄共(布)西伯利亞局派維經斯基等一行來華,了解中國情況,考察能否在上海建立共產國際東亞書記處。他們先在北京會見了李大釗,後由李大釗介紹到上海會見陳獨秀,共同商談討論了建黨問題,促進了中國共產黨的創立。從5月開始,陳獨秀邀約李漢俊、李達、俞秀松等人多次商談建黨的問題。8月,陳獨秀在上海成立了中國共產黨的發起組。10月,李大釗在北京建立了共產主義小組。接著,在湖南、湖北、山東、廣東等地相繼建立了黨的早期組織,同時在法國和日本也由留學生中的先進分子組成了黨的早期組織。這些組織當時叫法不一,有的叫共產黨,有的則稱共產黨小組或支部,由於它們性質相同,因此,後來統稱它們為各地共產主義小組。

各地共產主義小組建立以後,開展了多方面的革命活動。為了廣泛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統一建黨思想,1920年9月,上海發起組把《新青年》雜志(從八卷一號開始)改為黨的公開刊物;同年11月,又創辦了《共產黨》月刊,在全國主要城市秘密發行,這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個黨刊。新青年出版社還翻譯出版了《共產黨宣言》、《國家與革命》等馬克思列寧主義經典著作,以及多種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通俗小冊子。各地共產主義小組又創辦了一批面向工人的通俗刊物,在上海有《勞動界》,北京有《勞動音》和《工人月刊》,濟南有《濟南勞動月刊》,廣州有《勞動者》等,對工人進行階級意識的啟蒙教育。在此基礎上,各地共產主義小組積極深入工人群眾,舉辦工人夜校,建立工會組織。各地還建立了社會主義青年團,發展了一批團員,青年團成為黨的有力助手和後備軍。

㈡ 中國共產黨發展的歷史是什麼

中國共產黨的最早組織是在上海首先建立的。1920年8月,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正式成立。參加者有陳獨秀、李漢俊、李達、陳望道、俞秀松等,陳獨秀任書記。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成立後,實際上成為各地建黨活動的聯絡中心,起著中國共產黨發起組的重要作用。

1920年10月,由李大釗、張申府、張國燾3人發起成立北京共產黨早期組織,李大釗為負責人。羅章龍、劉仁靜、鄧中夏、高君宇、何孟雄、繆伯英、范鴻劼、張太雷等先後加入,成員大多為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的骨幹。

1920年秋,董必武、陳潭秋、包惠僧等在武昌秘密召開會議,正式成立武漢共產黨早期組織,推選包惠僧為書記。

1920年秋,施存統、周佛海等在日本東京建立旅日共產黨早期組織,施存統為負責人。

1920年秋冬之際,毛澤東、何叔衡等在長沙,以新民學會骨幹為核心秘密組建共產黨早期組織。

1920年底至1921年初,王盡美、鄧恩銘等在濟南建立共產黨早期組織。

1921年春,在與無政府主義者組織的「共產黨」分道揚鑣後,陳獨秀等重新組建廣州共產黨早期組織,成員有譚平山、陳公博、譚植棠等,陳獨秀、譚平山先後任書記。

1921年,張申府、周恩來、趙世炎、劉清揚等在法國巴黎也建立了由留學生中先進分子組成的共產黨早期組織,張申府為負責人。

這些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名稱不一,有的叫「共產黨」,有的叫「共產黨支部」或「共產黨小組」,它們的性質相同,都是組成統一的中國共產黨的地方組織,後來被通稱為「共產主義小組」。

各地共產主義小組成立後,有組織、有計劃地擴大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和宣傳,批判各種反馬克思主義思潮,發起建立社會主義青年團,創辦工人刊物,開辦工人學校,領導工人成立工會,開展工人運動,進一步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工人運動的結合。這樣,正式成立中國共產黨的條件就基本具備了。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革命發展的客觀需要,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國際資本主義、帝國主義的勢力侵入中國,中國的社會結構由封建社會逐步演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中國人民為了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統治進行了英勇不屈的斗爭,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國農民戰爭和資產階級領導的辛亥革命,但都相繼失敗了。歷史證明,中國的農民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由於他們的歷史局限性和階級局限性,都不能領導民主革命取得勝利。

隨著帝國主義的入侵和現代工業的發展,中國產生了無產階級,而且在不斷發展壯大,到1919年產業工人已經發展到200萬人左右。無產階級的產生和發展,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奠定了階級基礎。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使中國的先進分子找到了救國救民的真理。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礎。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幹部上的准備。

1920年初,李大釗、陳獨秀等開始了建黨的探索和醞釀。4月,俄共(布)西伯利亞局派維經斯基等一行來華,了解中國情況,考察能否在上海建立共產國際東亞書記處。他們先在北京會見了李大釗,後由李大釗介紹到上海會見陳獨秀,共同商談討論了建黨問題,促進了中國共產黨的創立。從5月開始,陳獨秀邀約李漢俊、李達、俞秀松等人多次商談建黨的問題。8月,陳獨秀在上海成立了中國共產黨的發起組。10月,李大釗在北京建立了共產主義小組。接著,在湖南、湖北、山東、廣東等地相繼建立了黨的早期組織,同時在法國和日本也由留學生中的先進分子組成了黨的早期組織。這些組織當時叫法不一,有的叫共產黨,有的則稱共產黨小組或支部,由於它們性質相同,因此,後來統稱它們為各地共產主義小組。

各地共產主義小組建立以後,開展了多方面的革命活動。為了廣泛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統一建黨思想,1920年9月,上海發起組把《新青年》雜志(從八卷一號開始)改為黨的公開刊物;同年11月,又創辦了《共產黨》月刊,在全國主要城市秘密發行,這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個黨刊。新青年出版社還翻譯出版了《共產黨宣言》、《國家與革命》等馬克思列寧主義經典著作,以及多種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通俗小冊子。各地共產主義小組又創辦了一批面向工人的通俗刊物,在上海有《勞動界》,北京有《勞動音》和《工人月刊》,濟南有《濟南勞動月刊》,廣州有《勞動者》等,對工人進行階級意識的啟蒙教育。在此基礎上,各地共產主義小組積極深入工人群眾,舉辦工人夜校,建立工會組織。各地還建立了社會主義青年團,發展了一批團員,青年團成為黨的有力助手和後備軍。

1921年3月,在俄共遠東局和共產國際的建議和支持下,召開了各共產主義小組的代表會議,發表了關於黨的宗旨和原則的宣言,並制定了臨時性的綱領,確立了黨的工作機構和工作計劃,表明了黨組織對社會主義青年團、工會、行會、文化教育團體和軍隊的態度。這次會議為黨的成立作了必要的准備。維經斯基回國不久,1921年6月,共產國際派馬林等到上海。他們建議召開黨的全國代表大會,正式成立中國共產黨。上海黨的發起組在李達的主持下進行了全國代表大會的籌備工作,並向各地黨的組織寫信發出通知,要求各地選派兩名代表出席大會。來自北京、漢口、廣州、長沙、濟南和日本的各地代表7月23日全部到達上海。

1921年7月23日—31日,在上海召開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綱領和決議。綱領規定:黨的名稱是「中國共產黨」;黨的性質是無產階級政黨;黨的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廢除資本所有制,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黨的基本任務是從事工人運動的各項活動,加強對工會和工人運動的研究與領導。大會選舉產生黨的領導機構——中央局,陳獨秀為書記,張國燾負責組織,李達負責宣傳。

黨的一大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正式成立。從此,中國誕生了完全新式的、以共產主義為目的、以馬列主義為行動指南的、統一的工人階級政黨。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給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正如毛澤東所說的那樣,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一個開天闢地的大事變。中國共產黨成立後,中國革命的面目就為之一新了。

由於黨的「一大」召開於7月,而在戰爭年代檔案資料難尋,具體開幕日期無法查證,因此,1941年6月在黨成立20周年之際,中共中央發文正式規定,7月1日為黨的誕生紀念日。

黨的一大開幕日期到20世紀70年代末才由黨史工作者考證清楚,根據新發現的史料和考證成果,確定一大的召開日期是1921年7月23日。

㈢ 中國共產黨歷史

多得說不完。

㈣ 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史

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史:

  1. 1917年,十月革命的曙光照亮了世界。在十月革命的影響下,中國以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為代表的先進知識分子,開始了學習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活動。於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當中,逐步傳播開來。

  2. 1918年4月,毛澤東同蔡和森、何叔衡在湖南發起成立了「新民學會」。1919年7月,李大釗組織了「少年中國學會」。不久,周恩來和郭隆真等人組織了「覺悟社」。當時,在宣傳馬克思主義方面最突出的是李大釗和陳獨秀。

  3. 1920年4月,共產國際派代表維金斯基等來華,先後會見了李大釗、陳獨秀等人,開始醞釀成立共產黨。之後,在全國各地建立了共產主義小組的基礎上,於1921年7月下旬,在上海舉行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出席大會的代表有:毛澤東、何叔衡、董必武、陳潭秋、王盡美、鄧恩銘、李達、李漢俊、張國燾、劉仁靜、陳公博、周佛海十二人,還有陳獨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以及共產國際的代表馬林和尼柯爾斯基。

  4. 大會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制訂了我黨的第一個綱領。規定了黨支的奮斗目標是「建立無產階級專政」,「消滅資本家私有制」,「達到共產主義」。大會選舉了中央領導機構,由陳獨秀擔任中央局書記。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

  5. 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各族人民為新民主主義而斗爭的過程中,經歷了國共合作的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全國解放戰爭這四個階段,其間經受了1927年和1934年兩次嚴重失敗的痛苦考驗。經過長期武裝斗爭和各年方面、各種形式斗爭的密切配合,終於在1949年取得了革命的勝利。

  6. 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中國工人運動出現了第一次高潮。同時,建立了以共產黨員和國民黨左派為核心的國共兩黨和各界人民的革命統一戰線,聯合一切可以聯合的力量,迅速地掀起了1925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高潮,勝利地舉行了北伐戰爭,基本上摧毀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

  7. 1927年8月1日,周恩來等領導的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8月7日,黨中央召開緊急會議,確定了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方針。9月,毛澤東同湖南省委領導了湖南、江西邊界的秋收起義。隨後,湘鄂贛粵各地的秋收起義,廣州起義和其他許多地區的起義先後爆發。自1927年大革命失敗到1928年,黨在全國各地領導武裝起義100多次,開始進入創建紅軍和發動土地革命的新時期。

  8. 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針對當時實際情況,毛澤東同志多次重申黨的二大提出的關於中國革命分兩步走的規化,提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光輝思想,指出了中國的出路在於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反動統治,並進而轉入社會主義。

  9.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勝利充分說明:
    中國共產黨是無產階級的先鋒隊,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不謀任何私利的政黨雖敢於並善於領導人民百折不撓地向敵人作斗爭的政黨。中國各族人民從親身經歷中看到了這個事實,人而緊密團結在黨的周圍,實現了我國歷史上空前的民族統一和團結。

  10. 1957年,毛澤東同志也曾提出了必須正確區分和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和敵我矛盾的問題。但是,毛澤東現場在此之後的一個時期內,逐步誇大了確實存在的階級斗爭的嚴重程度,提出了「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口號,隨後發展為「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錯誤理論,致使在不少場合混淆了敵我,造成了階級斗爭擴大化,終於釀成了「文化大革命」這樣全局性,長時間的嚴重錯誤。

  11. 1976年10月,黨中央政治局代表人民的意志,粉碎了「四人幫」反革命集團,結束了「文化大革命」這場災難。

  12. 1978年12月,黨中央召開了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其中包括果斷地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這個不適用於社會主義社會的口號,作出了把全國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提出了健全社會主義民主和加強社會主義法制的任務。

  13. 十一屆三中全會的重大意義,就在於它真正開始了全面的、堅決的、依靠群眾和深思熟慮的撥亂反正,開始了認真糾正「文化大革命」中及以前的「左」傾錯誤,使用權黨重新加到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的軌道上來。

㈤ 中國共產黨的歷程,詳細的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革命發展的客觀需要,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國際資本主義、帝國主義的勢力侵入中國,中國的社會結構由封建社會逐步演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中國人民為了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統治進行了英勇不屈的斗爭,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國農民戰爭和資產階級領導的辛亥革命,但都相繼失敗了。歷史證明,中國的農民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由於他們的歷史局限性和階級局限性,都不能領導民主革命取得勝利。 隨著帝國主義的入侵和現代工業的發展,中國產生了無產階級,而且在不斷發展壯大,到1919年產業工人已經發展到200萬人左右。無產階級的產生和發展,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奠定了階級基礎。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使中國的先進分子找到了救國救民的真理。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礎。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幹部上的准備。 1920年初,李大釗、陳獨秀等開始了建黨的探索和醞釀。4月,俄共(布)西伯利亞局派維經斯基等一行來華,了解中國情況,考察能否在上海建立共產國際東亞書記處。他們先在北京會見了李大釗,後由李大釗介紹到上海會見陳獨秀,共同商談討論了建黨問題,促進了中國共產黨的創立。從5月開始,陳獨秀邀約李漢俊、李達、俞秀松等人多次商談建黨的問題。8月,陳獨秀在上海成立了中國共產黨的發起組。10月,李大釗在北京建立了共產主義小組。接著,在湖南、湖北、山東、廣東等地相繼建立了黨的早期組織,同時在法國和日本也由留學生中的先進分子組成了黨的早期組織。這些組織當時叫法不一,有的叫共產黨,有的則稱共產黨小組或支部,由於它們性質相同,因此,後來統稱它們為各地共產主義小組。 各地共產主義小組建立以後,開展了多方面的革命活動。為了廣泛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統一建黨思想,1920年9月,上海發起組把《新青年》雜志(從八卷一號開始)改為黨的公開刊物;同年11月,又創辦了《共產黨》月刊,在全國主要城市秘密發行,這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個黨刊。新青年出版社還翻譯出版了《共產黨宣言》、《國家與革命》等馬克思列寧主義經典著作,以及多種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通俗小冊子。各地共產主義小組又創辦了一批面向工人的通俗刊物,在上海有《勞動界》,北京有《勞動音》和《工人月刊》,濟南有《濟南勞動月刊》,廣州有《勞動者》等,對工人進行階級意識的啟蒙教育。在此基礎上,各地共產主義小組積極深入工人群眾,舉辦工人夜校,建立工會組織。各地還建立了社會主義青年團,發展了一批團員,青年團成為黨的有力助手和後備軍。 1921年3月,在俄共遠東局和共產國際的建議和支持下,召開了各共產主義小組的代表會議,發表了關於黨的宗旨和原則的宣言,並制定了臨時性的綱領,確立了黨的工作機構和工作計劃,表明了黨組織對社會主義青年團、工會、行會、文化教育團體和軍隊的態度。這次會議為黨的成立作了必要的准備。維經斯基回國不久,1921年6月,共產國際派馬林等到上海。他們建議召開黨的全國代表大會,正式成立中國共產黨。上海黨的發起組在李達的主持下進行了全國代表大會的籌備工作,並向各地黨的組織寫信發出通知,要求各地選派兩名代表出席大會。來自北京、漢口、廣州、長沙、濟南和日本的各地代表7月23日全部到達上海。 1921年7月23日—31日,在上海召開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綱領和決議。綱領規定:黨的名稱是「中國共產黨」;黨的性質是無產階級政黨;黨的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廢除資本所有制,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黨的基本任務是從事工人運動的各項活動,加強對工會和工人運動的研究與領導。大會選舉產生黨的領導機構——中央局,陳獨秀為書記,張國燾負責組織,李達負責宣傳。 黨的一大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正式成立。從此,中國誕生了完全新式的、以共產主義為目的、以馬列主義為行動指南的、統一的工人階級政黨。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給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正如毛澤東所說的那樣,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一個開天闢地的大事變。中國共產黨成立後,中國革命的面目就為之一新了。 由於黨的「一大」召開於7月,而在戰爭年代檔案資料難尋,具體開幕日期無法查證,因此,1941年6月在黨成立20周年之際,中共中央發文正式規定,7月1日為黨的誕生紀念日

㈥ 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程

1、1921年7月,中共一大。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中國革命面目煥然一新。大會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黨的綱領是「革命軍隊必須與無產階級一起推翻資本家階級的政權」,「承認無產階級專政,直到階級斗爭結束」,「消滅資本家私有制」,以及聯合第三國際。(上海)
2、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舉行。黨的二大通過的決議案提出把黨建設成為一個革命的群眾性的無產階級政黨的任務,提出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無產階級的先鋒隊,是無產階級的忠實代表,旗幟鮮明地展示了黨的先進性。大會通過了黨的第一個章程。
3、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由孫中山主持在廣州舉行。國民黨一大在事實上確立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國民黨一大的成功,標志著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
4、北伐戰爭:1926年至1927年,1926年5月,國民革命軍先頭部隊出兵湖南。7月9日,正式出師北伐。在沿途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下,北伐軍勢如破竹。北伐戰爭能夠在短時間內取得如此巨大的勝利,是國共合作結出的豐碩成果。使中華民國在形式上完成統一的戰爭。
5、四一二反革命政變: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突然在上海向革命群眾舉起屠刀,發動反革命政變。 1927年7月15日,汪精衛召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擴大會議,正式同共產黨決裂。第一次國共合作終於全面破裂。1924年至1927年,一場以推翻帝國主義在華勢力和北洋軍閥為目標的革命運動,似滾滾洪流席捲中國大地,人們通常把它稱為「大革命」或「國民革命」。持續三年多的轟轟烈烈的大革命最後失敗了。
6、1927年8月1日, 南昌起義。 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第一槍,是黨獨立領導人民革命戰爭和創建人民軍隊的開端,標志著土地革命戰爭的開始。由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戰爭。
7、1927年9月9日。毛澤東作為中央特派員到湖南改組省委並領導湘贛邊界秋收起義。1927年10月,毛澤東、朱德、陳毅、彭德懷、滕代遠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率領中國工農紅軍來到寧岡井岡山,創建以寧岡縣為中心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建立蘭花坪。開辟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從此鮮為人知的井岡山被載入中國革命歷史的光榮史冊,被譽為「中國革命的搖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奠基石」。
8、在各根據地不斷發展的情況下,1931年11月7日至20日,在瑞金舉行的第一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宣布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毛澤東被選為臨時中央政府主席。
8、「圍剿」與「反圍剿」:經過艱苦的斗爭,到1930年夏,全國已有十幾塊農村根據地,紅軍發展到約7萬人,連同地方武裝共約10萬人。工農紅軍經過3年游擊戰爭,迅速發展壯大。紅軍和根據地的存在和發展,使國民黨統治集團感到震驚。從1930年10月起,蔣介石集中重兵,向南方各根據地的紅軍發動大規模的「圍剿」。
9、長征:「左」傾錯誤進一步發展的惡果,是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1934年4月中旬,國民黨軍隊集中優勢兵力進攻中央根據地的北大門廣昌。經過十八天血戰,廣昌失守。10月初,國民黨軍隊推進到根據地腹地,中央紅軍主力被迫實行戰略轉移。1934年10月10日晚6點12分,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率紅軍主力五個軍團及中央、軍委機關和部隊共8.6萬人,分別自瑞金、鄠都地區出發,被迫實行戰略大轉移,從而開始進行紅軍打敗國民黨的轉折點。1936年10月9日和22日,紅四、紅二方面軍先後在甘肅省會寧縣城和靜寧縣的將台堡同紅一方面軍會師。至此,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全部勝利結束。
11、1937年1月,中共中央領導機關遷駐延安。此後,延安成為指引中國革命方向、照耀中華民族前程的紅星。1937年9月,陝甘寧革命根據地改稱陝甘寧邊區,轄23個縣,人口約150萬,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12、1937年開始的全國抗日戰爭,既是關系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關鍵階段,也是中國共產黨發展壯大的重要時期。1937年9月22日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表《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23日,蔣介石發表實際上承認中國共產黨合法地位的談話,標志著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第二次國共合作開始。
13、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隆重召開。確立毛澤東思想在全黨的指導地位,是七大的歷史性貢獻。七大通過的黨章明確規定:毛澤東思想,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之統一的思想,就是中國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共產黨以毛澤東思想作為一切工作的指針。這是黨總結中國近代特別是建黨以來經驗作出的一項極為重要的決策。
14、抗日戰爭: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代表在向同盟國的投降書上簽字。兩國軍隊鏖戰八年,以中國的勝利而告終。黨在抗戰中發展為有120多萬黨員的大黨,人民軍隊發展到120餘萬人,民兵260多萬人,抗日民主根據地面積達到近100萬平方公里,人口近1億。
15、全面內戰爆發:中華民族經過浴血奮戰贏得抗日戰爭勝利後,又面臨著建什麼國的斗爭。中國共產黨代表全國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力圖通過和平的途徑來建設一個獨立、民主、富強的新民主主義中國。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的國民黨統治集團,企圖搶奪抗戰勝利果實,用內戰的方式來剝奪人民已經取得的權利,使中國社會退回到抗戰前一黨專制獨裁的反動統治。一場關系中國走向光明還是黑暗的大決戰不可避免。1946年6月26日,國民黨軍隊22萬人進攻中原解放區,全面內戰爆發。毛澤東提出:「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中國人民的小米加步槍能夠戰勝蔣介石的飛機加坦克。黨中央和毛澤東所闡明的必須從戰略上藐視敵人、敢於同敵人斗爭、敢於奪取勝利的思想,增強了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的信心。
16、解放戰爭:1948年9月—11月2日,遼沈戰役。解放戰爭敵我力量對比發生根本變化。(長春、錦州、沈陽) 1948年11月—1949年1月,淮海戰役。為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直搗南京奠定勝利基礎。(江蘇徐州、安徽宿縣雙堆集) 1948年12月—1949年1月,平津戰役。基本解放華北地區。人民群眾在戰略決戰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支前民工達886萬人,出動擔架36萬余副,大小車100萬余輛。(張家口、天津、北京)。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援下,為推翻國民黨統治、解放全中國而進行的戰爭,期間共殲滅國民黨軍625萬餘人,摧毀了國民黨各級反動政權,從根本上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統治。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揭開了中國歷史的新篇章。(北京)
18、抗美援朝:1950年10月—1953年7月,抗美援朝。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粉碎了帝國主義擴大侵略的野心,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使中國的國際威望空前提高,包括美、蘇在內的世界各國都感到必須重新估計中國在世界上的分量。
19、1950年冬,土地改革運動。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運動的基本完成。這是黨領導中國人民反對封建主義斗爭的歷史性標志,為新中國的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奠定了基礎。(北京)
20、1951年12月—1952年下半年,開展「三反」、「五反」運動。純潔了黨的隊伍,加強了黨和政府的廉政建設,打退了資產階級的猖狂進攻。(天津 劉青山張子善案)
21、1956年底, 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標志著黨領導全國人民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歷史轉變。社會主義的社會制度在中國基本建立起來。1956年,黨的八大召開。 做出了把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建設上來的重要決策 ,開始探索中國自己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北京)
22、「大躍進」運動從1957年底開始發動,1958年全面展開。黨力圖在探索中國自己的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中打開一個新的局面。
23、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爆發。全國陷入嚴重的混亂局面中。(北京)
24、1976年10月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結束「文化大革命」。國家進入到新的歷史發展時期。(說江青集團就要提林彪集團。)(北京)
25、1978年10月,小崗村耕地包產到戶。突破「左」的農村政策的大膽嘗試。(安徽鳳陽 四川等地)
26、1978年12月18日—22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舉行。這次全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偉大轉折,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的新時期。(北京)
27、1997年9月12日,黨的十五大召開。將鄧小平理論載入黨章,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28、2002年11月8日,黨的十六大召開。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寫入黨章,確定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29、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四川汶川)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1921年7月23日
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1924年1月30日
北伐戰爭1926年7月-1927年3月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1927年4月12日
南昌起義1927年8月1日
八七會議 1927年8月7日
秋收起義(1927年9月9日)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1927年10月
井岡山會師1928年4月
遵義會議:(1935年在遵義召開)
紅軍的長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瓦窯堡會議1935年12月
一二九學生運動 1935年12月9日
「九一八」事變1931年9月18日
西安事變1936年12月12日
七七事變1937年7月7日
國共第二次合作的實現1937年9月23日
南京大屠殺1937年12月
平型關大捷1937年9月25日
台兒庄戰役1938年3月16日
百團大戰1940年8月20日
中共七大1945年4月
抗日戰爭的勝利1945年8月15日
重慶談判1945年8月-10月
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1947年6月30日
三大戰役遼沈、 淮海、平津1948年9月-1949年1月
1949年3月,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在河北省西柏坡村召開。
渡江戰役1949年4月23日
南京解放 1949年4月23日
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1949年9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
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鮮參戰,抗美援朝。
1950年冬——1952年春 土地改革
1953年 中共中央正式提出過渡時期總路線。
1953年 一五計劃
1956年9月 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 北京召開。
1956年底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1957年底 第一個五年計劃超額完成。
1960年冬 中共中央決定對國民經濟進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 」八字方針 。
1964年10月,中國成功爆炸第一顆原子彈。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
1971年9月13日,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團。
1971年 聯合國大會第二十六屆會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 在聯合國一切合法席 位。
1976年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文革結束。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

南京大屠殺指1937至1945年中國抗日戰爭期間,中華民國在南京保衛戰中失利、首都南京於1937年12月13日淪陷後,日軍於南京及附近地區進行長達數月的大規模屠殺。其中日軍戰爭罪行包括搶掠、強奸、對大量平民及戰俘進行屠殺等。屠殺的規模、死傷人數等沒有世界共同認可的數字,但一般認為死亡人數超過30萬。
在中國,南京大屠殺往往是民族主義的重要關注點。而在日本,公眾對南京大屠殺的認識存在著廣泛不同的情緒及觀點,尤其是日本部份極右份子,認為南京大屠殺是被誇大、甚至是憑空捏造的反日本外交工具,也有人認為否認南京大屠殺是歷史修正主義、否認主義的表現。由於日本人對南京大屠殺的意見著廣泛的分歧,因此視乎講話者的觀點,南京大屠殺可能被稱為「南京大虐殺」、「南京虐殺」、及「南京事件」等。對南京大屠殺的認識,是中日外交及人民關系中存在的問題之一。
而在歐美等西方國家,南京大屠殺一般英譯為nanjing massacre(南京屠殺)或rape of nanjing(南京的洗劫、南京的強奸)等字眼,但總體上人民對其的認知往往遠不如對納粹的種族滅絕過程的認知。
親歷和目睹「南京大屠殺」的中國人和日本人尚健在的已經不可多得了,能作見證的人亦即將與時俱逝。但是,這個中國歷史上空前的慘案還懸而未決,讓我們活著的,尤其是作為這段歷史的見證人的一代,有責任把「南京大屠殺」這件在第二次中日戰爭中最突出的慘絕人寰的日軍罪行,徹底澄清,以對祖先,以儆子孫,更為「南京大屠殺」中死難的34萬同胞伸冤。
日期與地點:在南京審判(1946年1月至1948年11月)時,親歷「南京大屠殺」 ,曾任「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委員」的梅奇牧師(返美後任耶魯大學駐校牧師)、貝德士教授(金陵大學歷史教授,後任該校副校長,返美後任紐約聯合神學院教授) 及南京紅十字會副會長等出庭作證。貝德士說∶「南京失陷後在兩禮拜半到三禮拜的期間恐怖達於極點,從第六禮拜到第七禮拜的期間恐怖是嚴重的。」另外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司庫和秘書金陵大學社會學教授史邁士也對南京審判法庭說∶「在最初的六個禮拜中,曾每天提出兩次抗議。」於是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才有「在日軍佔領後最初六個星期內,南京及其附近被屠殺的平民和俘虜,總數20萬人以上」 的裁定。據此,學者及一般人多沿用「南京大屠殺」只為期六個星期。「南京大屠殺」不只是六個星期,雖然這六個星期的屠殺最為嚴重。
如果我們需要確切說明「南京大屠殺」的最嚴重階段,那應該是從1937年12月13日 南京淪陷至1938年2月5日,新任日本南京守備司令官天谷直次郎到任。兩天後,日本上海派遣軍總司令松井石根曾下令恢復南京秩序。盡管有松井上將和天谷少將的允諾,日軍在南京的屠殺、姦淫、掠奪、放火並沒有顯著的改善。當時納粹德國駐華大使館政務秘書喬治·羅森於1938年2月10日自南京發往柏林外交部的電報還說∶「日本人在南京的恐怖統治已達無以復加的程度。」他於3月4日的電報更清楚地分析日本人暴行的情形∶「二月份及本月近幾天南京及其周圍的形勢已有些穩定……日本人的暴行在數量上已有減少,但在性質上沒有變化。」羅森還提到直到他動筆寫信那一天(3月4日),南京還看不到一家中國商店 。史邁士教授在其1938年出版的《南京戰禍寫真》中說,南京市區在1938年3月份,有許多大門還是封著的。再有蔣介石的德國顧問團團長法爾肯豪森,當時留在南京在德國大使館工作,其遺稿中記有「一個日本兵於三月十九日在美國教會院內強奸一女孩」。上述留在南京的西洋人所報道的南京二三月的恐怖情形完全符合很多留京的中 國人所作之記述。南京失陷後未及逃出的野戰救護處處長金誦盤及其科長蔣公谷兩 位醫生於1938年2月15日搭美僑李格斯的汽車作南京陷後對市區的首次巡示 ,蔣氏於其《陷京三月記》有如下之記載∶「出新街口,經太平路,夫子廟,轉中山路,沿途房舍,百不存一,……行人 除敵兵外,絕對看不到另外的人,一片荒涼凄慘的景象,令我們不忍再看。」
蔣介石的衛隊中央軍官學校教導總隊的郭岐營長於南京淪陷後三個月逃出,著有《陷都血淚錄》,連載於1938年8月之《西京平報

㈦ 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故事

中共共產黨成立

1920年2月在從北京到天津的騾車上,陳獨秀和李大釗鄭重相約:在南北兩地,分頭組建中國共產黨。同年3月,俄共中央同意派遣一個代表團前往中國,考察能否在上海建立共產國際東亞書記處。1920年4月的一天,陳獨秀在老漁陽里寓所接待了維經斯基,後者向他提出了在中國建立共產黨組織的建議。

1920年8月,在上海法租界老漁陽里2號《新青年》編輯部,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正式成立。1920年10月,北京共產主義小組正式成立於李大釗的辦公室。從1920年夏天到1921年初,上海、北京、長沙、濟南和廣州等地陸續建立了共產主義小組。

1921年6月,23歲的張太雷作為尚未成立的中國共產黨代表參加共產國際第三次代表大會。一個年輕的聲音第一次向世界宣告一個無產階級政黨即將在中國誕生。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於在上海法租界貝勒路樹德里3號(後稱望志路106號,現改興業路76號)召開。

(7)中國共產黨禪城歷史擴展閱讀:

中國共產黨名字由來

1920年8月,陳獨秀在上海發起成立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早期組織。1920年9月1日,陳獨秀在《新青年》發表的《對於時局之我見》一文中,曾稱「吾黨」為「社會黨」,後來才改稱為「共產黨」。

最早提出「中國共產黨」這一名稱的是蔡和森。1920年8月13日和9月16日,正在留法勤工儉學的他,在給毛澤東寫的兩封信中,詳細地研討了共產黨問題,提出:「先要組織黨——共產黨,因為它是革命運動的發動者、宣傳者、先鋒隊、作戰部。」他在對西歐各國共產黨特別是俄國共產黨考察的基礎上,提出了具體的建黨步驟,其中包括「明目張膽正式成立一個中國共產黨」。

在此前後,陳獨秀在上海,李大釗、張申府在北京也通過信函討論了黨的名稱問題,決定採用「共產黨」作為中國無產階級政黨的名稱。


㈧ 中國共產黨的歷史

第一章 中國共產黨的創立和投身大革命的洪流

一、近代中華民族的歷史任務和辛亥革命

中國共產黨誕生於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是近代中國社會及人民革命斗爭發展的必然結果。

中國是一個有著數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中華民族以自己的勤勞和智慧,曾經創造出世界上獨領風騷的燦爛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然而,當歐美一些國家從十七世紀中葉開始確立先進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又從十八世紀六十年代開始工業革命的時候,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的統治者卻盲目地以中央帝國的「康乾盛世」而自傲,自我封閉,拒絕擴大與外國的交往,仍然陶醉於昔日的輝煌之中。而事實是,原來文明程度落後於中國的歐美國家,這時已遠遠地跑在了中國的前面。

盛世已蘊含著衰敗,落後就要挨打。到十九世紀中葉,急於向外擴張的英國,以鴉片和炮艦打開了清王朝這個封建專制帝國閉關自守的大門。中國社會的發展進程,被突如其來的外來因素打斷了。

在此之前,中國封建社會內部商品經濟的發展,已孕育著資本主義的萌芽,如果沒有外國資本主義的影響,中國也將緩慢地發展到資本主義社會。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外國資本主義的侵入刺激這種發展,對中國社會經濟起到很大的分解作用。一方面,破壞了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的基礎;一方面,則促進中國城鄉商品經濟的發展,給資本主義的發展造成某些客觀的條件和可能。

這種情形,給中國社會帶來了兩個方面的重大變化。

由於外國資本主義的刺激和中國封建經濟結構的某些破壞,在十九世紀下半葉,一些商人、地主和官僚投資於新式工業,中國的資本主義生長起來並得到初步發展。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雖然促進了封建社會的解體,但與此同時,封建剝削制度不但依舊保持著,而且同買辦資本和高利貸資本的剝削結合在一起,在社會經濟生活中占著明顯優勢。因此,資本主義的發展,並沒有使封建的中國變成資本主義的中國,而是變成一個半封建的社會。這是一個方面的變化。

另一個方面的變化,是外國資本主義勾結中國封建勢力壓迫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外國侵略者的目的不是使中國的民族資本得到發展,而是要尋求更廣大的市場,掠奪更多的資源,攫取更豐厚的利潤。為了這個目的,外國列強對中國採用軍事的、政治的、經濟的和文化的壓迫手段。盡管中國在對外關系中仍保持著獨立國家的形式,但在實際上已被納入不平等條約體系,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嚴重破壞,清朝政府成為「洋人的朝廷」。這種狀況,使中國一步一步地變成一個半殖民地的國家。

上述重大變化,使中國由一個獨立的封建國家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中華民族淪落到深重苦難和極度屈辱的境地。外國資本一帝國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的聯合壓迫,嚴重地阻礙著中國的社會發展和政治進步,成為民族災難和人民痛苦的根源。

這樣,中華民族面對著兩大歷史任務:一個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一個是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在這兩大任務中,前一個任務為後一個任務掃清障礙,創造必要的前提。因此,如何反對外國列強的侵略,擺脫封建專制的統治,改變國家貧窮落後的面貌,解決獨立、自由、民主、統一、富強的問題,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所面臨的主要問題。

嚴酷的現實,激起中華民族同仇敵愾。外國資本一帝國主義和中國封建主義相結合,變中國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過程,也是中國人民反抗帝國主義及其走狗的過程。從鴉片戰爭開始,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從來沒有間斷過。可是,歷次反對外國侵略的戰爭也好,太平天國的農民戰爭也好,鼓吹愛國救亡和變法圖強的戊戌維新運動也好,號召「扶清滅洋」的義和團運動也好,一次次地都失敗了。

中國人是帶著英、美、德、法、俄、日、意、奧八國聯軍侵佔首都北京的民族恥辱進入二十世紀的。那時,展現在中華民族面前的是一片瀕臨毀滅的悲慘前景。中國人民在進行各種未能成功的反抗之後,又起來革命了。

二十世紀中國最初的革命領導者,是新興的民族資產階級。隨著資本主義近代工業的初步發展,中國社會內部新的社會力量一一無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也初步成長起來,從而引起階級關系的新變化。但是,由於這時無產階級還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歷史使命,因此它所參加的某些斗爭,還處在民族資產階級的影響之下。

民族資產階級得到初步發展並登上政治舞台後,中國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有了新的氣象。1905年,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發起成立同盟會,提出了實質上是以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為目標的政治綱領,並努力用革命手段來實現這個綱領。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宣告成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使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專制制度就此結束,民主共和國的觀念從此深入人心。辛亥革命開創了比較更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開了社會進步的閘門,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並為此後革命斗爭的發展,特別是為後來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開辟了道路。從這個意義上說,辛亥革命取得的成功是巨大的。它是二十世紀中國人民在前進道路上所經歷的第一次歷史性的巨大變化,孫中山因領導這場革命而成為二十世紀初期站在時代前列的偉大人物。

但是,辛亥革命並沒有一個完整而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綱領,沒有形成一個能夠勝利地領導這場革命的堅強有力的革命政黨。究其根本原因,是領導這場革命的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在政治上和經濟上具有很大的軟弱性。它同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而同佔中國人口最大多數的下層勞動群眾嚴重脫離,並害怕發動他們。這樣,就使得資產階級革命派沒有力量更沒有勇氣把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爭進行到底。

辛亥革命以同舊的反動勢力的妥協而告終,革命的果實落到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手裡。帝國主義在中國的勢力沒有受到削弱,封建勢力依然在中國每一個角落盤根錯節。中華民族面臨的兩大歷史任務一個也沒有解決,中國人民依然生活在貧窮、落後、分裂、動盪、混亂的苦難深淵中。從這個意義上說,辛亥革命又失敗了。它的失敗,給中國的先進分子以深刻的啟發,使他們逐漸覺悟到必須另外探尋新的救國救民的道路。

㈨ 關於共產黨的歷史簡介

中國共產黨的最早組織是在上海首先建立的。1920年8月,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正式成立。參加者有陳獨秀、李漢俊、李達、陳望道、俞秀松等,陳獨秀任書記。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成立後,實際上成為各地建黨活動的聯絡中心,起著中國共產黨發起組的重要作用。

中國共產黨,歷經多年國共內戰,中國共產黨在中國大陸和絕大多數沿海島嶼取得全面勝利,率領中國人民解放軍打敗中華民國國軍,迫使中華民國政府退守台澎金馬,並在1949年於北京建立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10月至今為代表工人階級領導工農聯盟和統一戰線,在中國大陸實行人民民主專政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唯一執政黨。

(9)中國共產黨禪城歷史擴展閱讀

中國共產黨名稱由來

1920年8月,陳獨秀在上海發起成立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早期組織。1920年9月1日,陳獨秀在《新青年》發表的《對於時局之我見》一文中,曾稱「吾黨」為「社會黨」,後來才改稱為「共產黨」。

最早提出「中國共產黨」這一名稱的是蔡和森。1920年8月13日和9月16日,正在留法勤工儉學的他,在給毛澤東寫的兩封信中,詳細地研討了共產黨問題,提出:

「先要組織黨——共產黨,因為它是革命運動的發動者、宣傳者、先鋒隊、作戰部。」他在對西歐各國共產黨特別是俄國共產黨考察的基礎上,提出了具體的建黨步驟,其中包括「明目張膽正式成立一個中國共產黨」。

在此前後,陳獨秀在上海,李大釗、張申府在北京也通過信函討論了黨的名稱問題,決定採用「共產黨」作為中國無產階級政黨的名稱。

㈩ 怎麼能找到詳細點的佛山歷史和文化呢

佛山市有著悠久的歷史,具有1300年歷史的城市,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歷代留下了許多古跡和歷史紀念意義和價值的藝術與人文聚落遺址。四,全市現有國家主要的文化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7,150,市(縣)級文化文物保護單位,在現有的辦公室在國家博物館6,以及陶器,園藝,武術藝術,民間藝術等主題館和星光大道,一個私人的專題博物館。無論是從單位的數量加以保護,或可稱為的類型和質量上的產品種類繁多,廣東省佛山市文化城。不僅如此,佛山粵劇的發源地,著名的陶瓷之鄉,武術之鄉,民間藝術之鄉。這些豐富的文化和歷史資源的??佛山市寶貴的文化財富,同時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佛山市現代文化的發展和潛在的優勢。

改革開放20年來,佛山歷史文化名城建設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遺產保護和文化旅遊業的發展,同時加強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初步振興,因此,有相當一部分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 2002年,佛山市的旅遊總收入為7.331十億人民幣,收入2.11億美元,佔全市GDP比重為6%以上,文化旅遊業已成為佛山市新的經濟增長點。然而,從發展的角度來看,佛山市,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和開發工作還沒有要改進規劃缺乏資源分散,缺乏品牌和包裝是不夠的,以促進該問題仍然存在,發展和保護之間的關系,行業和職業生涯尚未完全理順。因此,有必要協調的歷史和文化保護與旅遊發展之間的關系,二者緊密結合起來,採取「保護,發展,更好地保障道路,使大力氣抓好規劃,注重整合,注重品牌,專注於創新,保持城市的歷史和文化,加深對傳統文化的同時,做大做強文化旅遊產業,提升佛山城市的文化形象和綜合競爭力。

整體保護,全面的發展。由於歷史和文化的城市,無論是保護或發展,應堅持一個全面的,綜合的原則。「國際古跡保護與修復憲章」,「先說:」這個概念的歷史古跡不僅包括單個建築物,而且能夠找到一種獨特的文明,一種有意義的發展或一個歷史事件見證的城市或鄉村環境。 「歷史悠久的城市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包括城市的傳統風格和古老的街道和原有的格局,不只是幾個孤立的歷史古跡遺產保護和發展佛山,改變舊的地方保護,分散的發展模式,城市全面建設現代城市規劃的保護和開發,統一管理,合理分配。景點周圍景觀環境的協調,盡量恢復歷史原貌,並努力打造一個「點」(文化遺產),「行「(古老的街道,古老的社區,老景觀環境),」面子「(歷史文化區保護與開發相結合的系統,古鎮,古村落),受保護的區域內的建築風格,美麗的風景的功能集,遺產一致的遺產保護,旅遊,商業和貿易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目前,佛山市已劃定區域?315000平方米寺歷史文化街區,是為了吸引私人資本,外國參與操作,在佛山老城區的復興風格的基礎上,建設旅遊和購物為一體的風景名勝區的文化和商業的出價。在未來,應該是有根據的分布特點,遺產規劃和城鄉規劃的要求,開發和建設一批歷史文化保護區,形成規模,有特色的城市文化亮點,帶來的好處。

二,整合資源,打造品牌。總體而言,佛山遺產的古跡,但許多分散,較為分散的資源,難以形成規模效應,缺乏一個明確的主題,影響,效果良好的旅遊文化品牌,不利於旅遊業做大做強。因此,有必要通過適當的市場機制和行政手段,綜合處理,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資源的整體效益的的歷史和文化資源分散,歷史資源鏈接到強烈的主題為出發點,以探索和完善文化主題,串聯在一起,建立一定的陶藝文化,粵劇文化,佛教文化,園林文化武術文化為主題的旅遊,豐富的旅遊和文化內涵的地方特色文化資源,提高檔次的旅遊產品,加強包裝和推廣,打造佛山文化旅遊品牌。
風光相結合,突出特色。佛山市不僅有大量的文化遺跡,也保留了豐富多彩的民俗風情,傳統藝術和民間藝術,從南獅浮色,廣東(劇)的歌曲,武術,陶藝,雕塑,塑料領帶,廣綉,剪紙等民間節日或技術,極具觀賞性。相對於其他,實物形態的文物古跡,民俗風情和技能,是一個動態的,新鮮的傳統文化資源,兩個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不僅能更好地保持歷史文化名城的獨特魅力,和積極的旅遊形式,豐富的旅遊因此,可以游覽名勝古跡,觀看民俗風情,參觀文化遺址,觀看民間藝術相結合的發展,如「秋行浮色」,「古窯 - 陶」,「武術 - 武術」,「天宮內容。萬福台 - 粵劇風光與獨特的文化旅遊項目相結合。因此,一方面柔軟的民風民俗,傳統藝術和民間藝術傳統文化資源,保護和連續性,另一方面,能夠吸引遊客,並開拓業務的機會,最終實現雙贏的文化保護和工業的發展。

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和發展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范圍廣,要求高,難。在這方面,佛山已經取得了很多的成就,並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新世紀的新階段,我們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與創新機制緊密結合起來,歷史文化保護和旅遊業的發展,堅定不移地走的路徑保護,發展和更好的保護「,如此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以佛山文化名城建設作出新的貢獻。

塑造文化的佛山市建設文化強市

佛山是一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明清之一,是全國「四大名鎮的武術之鄉,粵劇鄉,陶鄉。今天,在建設的征程佛山市提出,以適應現代化要求的文化建設,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努力提升特色的歷史文化名城佛山市時代的歷史背景。回首過去,現在回想起來,我們有信心在這個目標。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的

佛山市經過成千上萬年的發展,積累了寶貴的歷史和文化遺產,如:武術,粵劇,出現在一些歷史文化名人,如:陳齊元,康,佛山已成為歷史文化名城的基礎。

改革開放以來一直是公眾的文明意識,科學文化素質,進一步提高已成為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和12個示範點,2001年還被評為「廣東省佛山市先進單位「創建文明城市。

文化事業蓬勃發展:在過去5年中,97個專業和業余文學和藝術作品獲國家級獎勵,省部級獎勵121。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改善現有的市,區級公共圖書館,59庫鎮(街道)46,市,區級文化廣場。

根據佛山市的文化建設的初步規劃,佛山今後要繼續努力,在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市九次黨代會提出前往的文化晃的歷史和文化特色的現代概念,路徑的保護,發展,更好的保護「。市文化部門已經朝著這個方向發展,佛山粵劇博物館開館是最好的體現黃飛鴻一個時間紀念店項目開始。最近,文化部門和??建設部門共同提出的報告市委,市政府,禪城區150萬平方米的核心歷史街區的要求,以保護這片以上30個市,省,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文化街區有60多個獨特的古建築群。它的發展無疑會促進發展的其他塊,一個重要的步驟將是佛山的整合,歷史和文化資源。

發展國民教育是現代教育蓬勃發展的現代城市文明的重要體現。應對新的形勢下,佛山市的視野,教育發展的一個新的目標:佛山市在2005年基本建成「學習型城市」作為標志的終身教育體系,全面提高社會所有成員的整體素質。
早1983年,佛山市,的第一個在全省普及小學教育,基本普及高的學校教育在2000年。去年,城市的不同類型的學生達到9384萬人次,已取得很大的成績在普及基礎教育。在此基礎上,整合教育資源,發展優質教育,但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最近幾年,佛山市,通過整合教育資源,建立了一個數量級的高等教育質量例如,學校,導致整體教育質量的提高。高考,上線的數量,內部結構提高和優化。佛山市高考今年,達到了第三批B線的上線率近86%。的號上線的本科水平比去年同期,增加2517人。,佛山市將加快城市的初中高的學校,小學布局調整,計劃351小學和中學合並,2005年,建設12個國家級普通示範性高中。

加快數字化教育項目,是佛山教育的另一個方向。目前,佛山市學校計算機擁有66174台,人機比為12:1,並建立了市,區兩級教育信息化網路。未來,一個完整的城市的IT教育項目將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改造工程中,初步計劃投資2.1十億,市與區教育信息網路連接,全面實現校校通,中小學人機比為10:1。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過去的五年佛山市,逐步實現高等教育大眾化,除了中國南海研究院的中國分部,佛山科學技術學院,佛山職業技術學院,順德職業技術學院,東軟信息技術學院和其他大學也落戶在佛山市佛山未來計劃打造地方特色的大學園區學校著名大學內外吸引省內外進園,並力爭在2010年基本普及高等教育。

SVA發布進一步發展

廣播,電視,報紙和其他新聞機構負責建設一個現代化的佛山傳播現代文明的重要任務。

全市共有五的無線電站,5電視站;的廣播人口覆蓋率為98%; TVB人口覆蓋率率97%。今年5月28日,在國家電台和電視台管理委員會批准廣東省佛山市作為全國的數字電纜電視第一批次的試點城市,建立有線數字電視示範網。「這是唯一的一個地級市有線數字電視試點城市。目前,該項目已經開始,有線電視網在2005年,佛山市將全部過渡到數字化。

也顯著增強,廣播和電視的發展如火如荼,佛山市新聞出版業的實力。全市現有國內統一刊號14一年的報紙,為市民提供80多萬份報紙。

佛山市十大建設項目,建立市新聞中心提上了日程。 6月30日,該項目的乙方單位簽署了獨立的責任「,這標志著新聞中心項目正式啟動,佛山市新聞向前發展。記者汪哩坪陳詠茵

發展文化產業,提升現代城市的輻射力

文化,中共廣東省委黨委宣傳部建平的性格,精神的文學和藝術總監周博士城市,團體和社會的個性。經濟發展的決定性意義的現代化過程中的城市,和文化發展中的相同過程的終極意義。迅速發展,和打蠟強的精神,城市的快速經濟發展的主體和文化的融合和積累,盡管緩慢較重,但畢竟,依賴於它給城市的靈魂。當今世界,文化,經濟和政治的互動與彼此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整體的競爭國力。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的「所有黨員必須有一個深刻認識文化建設的戰略意義」,「積極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加強城市文化建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以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建設的現代化城市,佛山建設廣東文化強省,加快基本實現現代化進程中的戰略需要。

文化產業是公認的朝陽產業,受國際經濟社??會。在許多發達國家和地區,文化產業已經成為國家經濟支柱產業的一個重要的經濟增長點。隨著的逐步建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系統和信息時代的到來,文化產業是一個關鍵行業,中國的社會,經濟和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並越來越多地顯示了一個重要的角色的精神文化生活的人。從過去的經驗來看,人均GDP3000美元以上的國家或地區,人民生活實現小康階段的標准,社會文化需求的快速增長。在這種情況下,適當的政策和措施的出台,文化的發展,作為一個新興的產業,它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佛山是在關閉的過度階段的小康,是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的黃金時期。 2002年,佛山市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一百一十六點八六六十億人民幣人均國內生產總值34636元,相當於人均GDP4000美元,恩格爾系數下降到40%。這表明,全市人民普遍達成了初步的起飛階段,在文化方面的消費支出中的比重越來越大,人們的文化生活,一個非常廣闊的文化消費市場快速增長的需求正在形成。佛山市已進入文化消費門檻,從經濟總量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小兩方面的。佛山市面臨的一個重要的新的發展機遇,經濟規律,及時識別和充分利用這一歷史機遇,將與許多其他主要城市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抓住發展機遇,共享文化消費新超市下個世紀。佛山市第九次黨代會報告,必須適應現代化的要求,根據文物的歷史背景下,努力提高佛山歷史文化名城的時代特點的文化建設。這充分體現了佛山市的情況進行評估,並抓住機遇的戰略眼光。

從城市文化的發展規律看,文化產業的發展,有利於保持活力的城市,可持續發展,更好地發揮其城市文化的輻射。也就是說,通過滾動的聚集效應,使文化產業的現代轉型中的城市的凝聚力變得更加活躍,突出和有效的。反過來,通過經濟繁榮,文化發展提供物質上的支持和高度的文化和文化產業的發展,發揮經濟中心城市的集聚,擴散,示範和服務功能的重要載體,經濟發展和文化建設,實現相互的良性互動。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建設一個現代化的城市,但也是一個突破點,拉動整個城市發展的重要意義。我們要牢牢把握融合加速經濟和文化的機會,進一步解放思想,拓寬思路,隨意在佛山市加快發展文化產業。成為在城市文化建設的一個新亮點,進而成為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提高城市的綜合實力,增強城市的集聚和輻射效應。

據統計,在2002年和3078佛山文化產業,從業人員151196,營業收入17465109000元,居全省五三項指標的單位數。一方面,佛山市統計,文化產業具有良好的基礎和巨大的潛力。另一方面,文化產業在佛山的缺陷。佛山市,不僅遠低於廣州,深圳的文化產業的經營收入,也低於,東莞,惠州等城市,這種情況在全省乃至佛山市的經濟地位是不相稱的。的主要問題是佛山文化產業的意識還不夠強,文化產業的組織意識落後,文化產業是一個嚴重的人才短缺,文化產業的結構不盡合理,生產的文化產品,工業先進的城市相比,規模化,品牌有相當大的差距。佛山是中國戲曲的發源地,著名的武術之鄉,藝術之鄉,陶瓷之鄉,美食之鄉,擁有眾多的歷史遺跡和其他資源。然而,這些寶貴的文化資源,產業功能沒有得到充分的拓展。粵劇博物館,黃飛鴻,佛山市文學紀念館,佛山日報,佛山電台,佛山電視台,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公園,在一個時間作出了積極的勘探作業的行業。但在規模的工業,科學和技術的內容,運行機制,品牌戰略不夠。

佛山市建立一個現代化的城市,必須有一個堅實的基礎的文化產業,完善文化市場的功能。從長遠來看,在2010年,佛山市應建立更多的類別上規模,上檔次,在國家的最先進的基礎設施和軟體,一個區域文化產業基地可以輻射國內和國際文化市場。在短期內,佛山市將在五年內完成,文化產業的支柱和一些大型文化企業集團,爭取更大的份額的文化生產總量在全省乃至全國文化市場帳戶國際。要確定的目標,文化產業的發展,推動建設兩個文明,佛山市,重點加強現代城市的功能的基礎上。因此,建議在佛山市文化產業的發展目標為:突出的佛山歷史文化名城的時代特徵,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高品位,高檔次,以及豐富的嶺南特色,形成產業多元化,支持通過現代技術,高科技的發展模??式已成為加強現代城市的功能和強大的動力,推動文明城市建設的重要支柱。
參考文獻:佛山市城市規劃館

閱讀全文

與中國共產黨禪城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