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歷史四大官話

中國歷史四大官話

發布時間:2021-02-24 09:27:38

1. 中國的四大方言是哪些

七大方言:官話方言、吳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閩方言、粵方言、贛方言。

其中,官話方言又稱「北方方言」,其他六大方言可以合稱「南方方言」。

總體來說,官話方言內部差異較小,使用不同官話方言的人能夠互相通話;南方方言和官話方言以及南方方言內部分歧較大,使用南方方言和使用官方方言的人以及使用不同南方方言的人往往無法通話。

一個大方言區內部仍存在語言差異,因此七大方言之下又分次方言,次方言內部還可以再分為若干土語。例如,閩方言分為以下七區:閩東區、閩南區、閩北區、閩中區、莆仙區、邵將區和瓊文區。閩南區又可再分為泉漳、大田、潮汕、雷州四片。

(1)中國歷史四大官話擴展閱讀:

中國的語言學家對於漢語語言的劃分一直存在很大的爭議。有人把漢語劃分為七大語言,有人劃分為五大語言,也有人分為六大語言、八大語言,甚至九大語言。

但是大家比較認同的是,無論採取哪種劃分方式,這些"大語言"內部的使用者有時也不能相互理解。在不同的語言區,人們的語言意識也有一定的差別。

參考資料:網路—中國方言

參考資料:中國網—中國方言

2. 中國各個朝代的官方語言分別是什麼

一、先秦時期

上古時代,五帝時期和後來的夏、商時期,中原黃河流域地區是華夏先民的主要活動地帶。周以前漢語的具體形式已無可考,據傳當時的標准語是周時期標准語的前身。

周期的漢語標准語,一般認為就是《詩經》的語言,即雅言。雅言主要流行於黃河流域中原地區。

據專家稱,周代文字學的是殷商文字。而殷人又是向夏人學習的。古代的雅言(我國最早的古代通用語,相當於現在的普通話)就是夏言。

夏建都在洛陽,然後殷代建都也在洛陽周邊。所以歷代雅言標准音的基礎就是在洛陽一帶,可以說古代的普通話是以古洛陽話為標准音的。

二、秦漢兩朝

秦朝具體用什麼語言無法考證。漢代國語為「洛語」,洛語承襲先秦時代的雅言。漢朝的漢語標准語稱「正音」、「雅言」,也稱「通語」。

三、兩晉與南北朝

西晉承襲漢代,以洛語為國語。永嘉之亂,洛京傾覆,東晉遷都建康,洛語與中古吳語結合形成金陵雅音,又稱吳音,為南朝沿襲。

四、隋唐時期

隋朝統一中國,編《切韻》,以金陵雅音和洛陽雅音為基礎正音,南北朝官音融合形成長安官音(秦音)。唐承隋制。隋、唐國語為「漢音」,或「秦音」。

隋唐都長安,並以洛陽為東都,此時中原及關中漢音在與各民族交融後已有所演變。

五、宋朝

宋代國語稱「正音」、「雅音」。

六、元朝

元朝法定蒙古語為國語,後以元大都的漢語語音為標准音,稱為「天下通語」。

七、明朝

明以中原雅音為正,明前中原地區經多個北方民族融入,江淮地區的「中原之音」相對純正,官話遂以南京音為基礎,南京官話為漢語標准語。

永樂年間遷都北京,從各地移民北京,其中南京移民約40萬佔北京人口一半,南京音成為當時北京語音的基礎,而南京官話則通行於整個明朝。

八、清朝

清初開始以滿語為國語,隨後漢語官話成為國語。

清代早期,南京官話仍為漢語主流標准語,雍正八年清設立正音館,推廣以北京音為標準的北京官話;而北京音是在元時舊北平話與南京官話相融的基礎上,融入滿族語音的一些要素而成。

到清代中後期,北京官話逐漸取代南京官話。1909年清設立「國語編審委員會」,即清末的國語。

中國這么多朝代,每一個朝代都有屬於自己的官方語言。語言看似只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方式,但是卻代表著皇權的至高無上,所以這選官方語言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2)中國歷史四大官話擴展閱讀:

漢語是中國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是聯合國六種正式工作語言之一。漢語是中國漢民族的共同語,中國除占總人口91.51%的漢族使用漢語外,有些少數民族也轉用或兼用漢語。

現代漢語有標准語(普通話)和方言之分。普通話以北京語音為標准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

2000年10月31日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確定普通話為國家通用語言。

現代漢語有標准語(普通話)和方言之分。漢語方言通常分為十大方言:官話方言、晉方言、吳方言、徽方言、閩方言、粵方言、客家方言、贛方言、湘方言、平話土話。

各方言區內又分布著若干次方言和許多種「土語」。其中使用人數最多的官話方言可分為東北官話、北京官話、冀魯官話、膠遼官話、中原官話、蘭銀官話、江淮官話、西南官話八種次方言。

除漢族外,我國55個少數民族約佔全國人口總數的8.49%。

除回族、滿族已全部轉用漢語,其他53個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有些民族許多人轉用或兼用漢語或其他民族語言;有些民族內部不同支系還使用不同的語言。

3. 古代中國各朝代的官話是什麼

商朝應該是河南安陽的方言,秦漢應該是陝西的方言。

4. 中國各朝代的官方語言是什麼

從夏至清朝中後期,洛陽讀書音(洛陽雅音)一直是各朝代的官方語言。

華、夏兩部落融合後,周代時語言達到成熟階段,《詩經》是由東周人按洛陽讀書音寫成。周朝800年,周人將《周禮》及洛陽讀書音傳播到全國,洛陽讀書音成為全國的官方語言。

秦時代的標准語已無可考,但從李斯的《諫逐客書》來看,古代文言的基本語法已經成型了。這種語法體系,也成為後來「官話」的語法體系。

漢代國語為「洛語」,洛語承襲先秦時代的雅言。漢朝的漢語標准語稱「正音」、「雅言」,也稱「通語」。揚雄著書《方言》,「方言」即與「通語」相對。

西晉承襲漢代,以洛語為國語。永嘉之亂,洛京傾覆,東晉遷都建康(南京),洛陽雅音與中古吳語結合形成金陵雅音,又稱吳音,為南朝沿襲。

隋朝統一中國,編《切韻》,以金陵雅音和洛陽雅音為基礎正音,南北朝官音融合形成長安官音(秦音)。

唐朝以洛陽讀書音為標准音。隋唐都長安,並以洛陽為東都,此時中原及關中漢音在與各民族交融後已有所演變,融入周邊少數民族語言的元素。

宋代國語稱「正音」、「雅音」,仍以洛陽讀書音為標准。

元代法定蒙古語為國語(主要為蒙古族使用)),定以元大都(北平),將漢語定為域內共同語言,稱為「天下通語」,元朝漢語語音的標准仍然是唐宋以來占據主導地位的中原汴洛音 。

明以中原雅音為正,明前中原地區經多個北方民族融入,江淮地區的「中原之音」相對純正,官話遂以南京官話為基礎,南京音為國家標准漢語語音。

明朝及清朝中葉之前中國的官方標准語一直是南京音。周邊國家如日本、朝鮮所傳授、使用的中國語也是南京官話。

清初名義上以滿語為國語,隨後漢語官話成為國語。由於明至清代定都北京的關系,南京官話的腔調逐漸染上以北京語音和北方話的腔調,經過時間生成了北方官話,通行范圍主要在北京及周圍地區的民間,地位較低,因此清初仍使用南京官話的聲調為標准正音。

到清代中後期,北京官話逐漸取代南京官話取得國語的地位。1909年清正式設立「國語編審委員會」,此即清末的國語。

民國初期,當時預定為官方語言的國音是南京話和北京話的結合。其中,平翹、前後鼻、尖團區分、部分音調按照北京話,而部分韻母、入聲音調按照南京話,成為一個京音為主兼顧南北的符合普通話。後來改為以北京話為國音,並且去除了北京話里的尖團區分。

(4)中國歷史四大官話擴展閱讀

中國約70%的人口以官方語言為母語,主要分布在中國秦嶺—淮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區以及江蘇大部、安徽中北部、四川、重慶、雲南、貴州、湖北大部、廣西北部、湖南西部和北部和江西沿江地區等地。

中國的官話(官方語言)可細分為八種次方言:北京官話、東北官話、冀魯官話、膠遼官話、江淮官話、中原官話、蘭銀官話、西南官話。中國境內人數使用最多的官話方言是西南官話,中原官話次之。

大多數官話的特點包括:除了江淮官話有入聲外,大體上無入聲,新增了平上去入以外的輕聲。中古漢語中原有的六個輔音韻尾大體上只剩下−n,−ng ,原本連接i,ü韻母的z,c,s聲母顎化成j,q,x,即尖團合流。官話未經過劇烈的聲調分化。

5. 各個朝代的官話都是什麼調的

1、先秦時期一上古時代

五帝時期和後來的夏、商時期,中原黃河流域地區是華夏先民的主要活動地帶。周以前漢語的具體形式已無可考,據傳當時的標准語是周時期標准語的前身。周期的漢語標准語,一般認為就是《詩經》的語言,即雅言。

雅言主要流行於黃河流域中原地區。據專家稱,周代文字學的是殷商文字。而殷人又是向夏人學習的。一一古代的雅言(我國最早的古代通用語,相當於現在的普通話)就是夏言。夏建都在洛陽,然後殷代建都也在洛陽周邊。

所以歷代雅言標准音的基礎就是在洛陽一帶,可以說古代的普通話是以古洛陽話為標准音的。

2、秦漢兩朝

秦朝具體用什麼語言無法考證。漢代國語為「洛語」,洛語承襲先秦時代的雅言。漢朝的漢語標准語稱「正音」、「雅言」,也稱「通語」。

3、兩晉與南北朝

西晉承襲漢代,以洛語為國語。永嘉之亂,洛京傾覆,東晉遷都建康,洛語與中古吳語結合形成金陵雅音,又稱吳音,為南朝沿襲。

4、隋唐時期

隋朝統一中國,編《切韻》,以金陵雅音和洛陽雅音為基礎正音,南北朝官音融合形成長安官音(秦音)。唐承隋制。隋、唐國語為「漢音」,或「秦音」。隋唐都長安,並以洛陽為東都,此時中原及關中漢音在與各民族交融後已有所演變。

5、宋代

宋代國語稱「正音」、「雅音」。

6、明朝

明以中原雅音為正,明前中原地區經多個北方民族融入,江淮地區的「中原之音」相對純正,官話遂以南京音為基礎,南京官話為漢語標准語。永樂年間遷都北京,從各地移民北京,其中南京移民約40萬佔北京人口一半,南京音成為當時北京語音的基礎,而南京官話則通行於整個明朝

7、清朝

清初開始以滿語為國語,隨後漢語官話成為國語。清代早期,南京官話仍為漢語主流標准語,雍正八年清設立正音館,推廣以北京音為標準的北京官話;而北京音是在元時舊北平話與南京官話相融的基礎上,融入滿族語音的一些要素而成。

到清代中後期,北京官話逐漸取代南京官話。1909年清設立「國語編審委員會」,即清末的國語。

(5)中國歷史四大官話擴展閱讀:

八大官話:

官話可細分為八種次方言:北京官話、東北官話、冀魯官話、膠遼官話、江淮官話、中原官話、蘭銀官話、西南官話。

1、北京官話

北京官話又稱華北官話,主要分布於北京、河北北部和內蒙古中部,可分為京師、懷承、朝峰、石克四片。使用人口約1500萬。三聲四調,古入聲派入平、上、去聲。

2、東北官話

東北官話主要分布於黑龍江和吉林的絕大部、遼寧部分地區、內蒙古東部和河北東北部。東北官話具體可分為吉沈片、哈阜片、黑松片,每片又可分為幾小片。主要特徵是古入聲派入平、上、去。

3、冀魯官話

冀魯官話主要分布於河北大部、天津、山東北部和西北部,以及北京市平谷區,山西廣靈縣,內蒙古寧城縣,使用人口約9000餘萬。冀魯官話是除東北官話外,與北京官話最為接近的官話。主要特徵是三聲四調,古入聲派入平、去聲。

4、膠遼官話

膠遼官話主要分布於山東省的膠東半島、遼寧省的遼東半島和鴨綠江下游地帶及江蘇省的贛榆縣。歷史上在一些地區如黑龍江省還存在過膠遼官話的方言島,但漸漸都消失在周圍方言的「汪洋大海」之中了。

膠遼官話內分登連片、青州片(青萊片)和蓋桓片(營通片)。主要特徵是三聲三調或四調,古入聲派入平、上、去聲。

5、江淮官話

江淮官話分布於今江蘇和安徽的大部、湖北局部、江西部分地區等地,江淮官話使用人口大約為7000萬,其中主要分布於安徽省除蚌埠、江蘇省除徐州一帶以外的長江以北地區、鎮江以西九江以東的長江南岸沿江一帶。江淮官話自東向西分為通泰片、洪巢片、黃孝片。

6、中原官話

中原官話的分布以河南、江蘇徐州、陝西關中、山東南部為中心,覆及山東、河北、河南、山西、江蘇、安徽、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根據1987版的《中國語言地圖集》,一共分為鄭開、洛襄、兗菏、漯項、

商阜、關中、南魯、秦隴、隴中、南疆等十片。代表方言為河南方言。中原官話的古入聲清音聲母和次濁聲母字今讀陰平,古全濁聲母字今讀陽平是中原官話區的主要特點。中原官話和冀魯官話、膠遼官話的主要區別是古入聲次濁聲母字今讀陰平。

7、蘭銀官話

蘭銀官話主要分布於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的部分地區。分為四片金城片、銀吳片、河西片、新疆北疆片。

8、西南官話

西南官話是流行於中國西南部四川、重慶、貴州、雲南、湖北,以及鄰近的廣西壯族自治區北部、湖南省西部、陝西省南部、緬甸果敢的主要語言,在寮國、越南等地也有部分華人使用。西南官話在緬甸撣邦第一特區(果敢)具有官方地位,是僅有的3個具有官方地位的漢語分支之一。

西南官話的主要特徵是古入聲不分化,整體保留或整體混入它調(陽平、陰平或去聲)。《中國語言地圖集》中將西南官話分為十二片,其通常也可按照地域分為四川話、重慶話、貴州話、雲南話、桂柳話、湖北話等。

6. 中國古代有官話嗎各個朝代都講的什麼語言

一:先秦時期

周以前漢語的具體形式已無可考,據傳當時的標准語是周時期標准語的前身。周期的漢語標准語,一般認為就是《詩經》的語言,即雅言。雅言主要流行於黃河流域中原地區。

古代的雅言(我國最早的古代通用語,相當於現在的普通話)就是夏言。夏建都在洛陽,殷代建都也在洛陽周邊。所以歷代雅言標准音的基礎就是在洛陽一帶,可以說古代的普通話是以古洛陽話為標准音的。

二:秦漢兩朝

秦朝具體用什麼語言無法考證。漢代國語為「洛語」,洛語承襲先秦時代的雅言。漢朝的漢語標准語稱「正音」、「雅言」,也稱「通語」。

三:兩晉與南北朝

西晉承襲漢代,以洛語為國語。永嘉之亂,洛京傾覆,東晉遷都建康,洛語與中古吳語結合形成金陵雅音,又稱吳音,為南朝沿襲。

四:隋唐時期

隋朝統一中國,以金陵雅音和洛陽雅音為基礎正音,南北朝官音融合形成長安官音(秦音)。唐承隋制。隋、唐國語為「漢音」,或「秦音」。隋唐都長安,並以洛陽為東都,此時中原及關中漢音在與各民族交融後已有所演變。

五:宋朝

宋代國語稱「正音」、「雅音」。

六:元朝

元朝法定蒙古語為國語,後以元大都的漢語語音為標准音,稱為「天下通語」。

七:明朝

明以中原雅音為正,明前中原地區經多個北方民族融入,江淮地區的「中原之音」相對純正,官話遂以南京音為基礎,南京官話為漢語標准語。永樂年間遷都北京,從各地移民北京,其中南京移民約40萬佔北京人口一半,南京音成為當時北京語音的基礎,而南京官話則通行於整個明朝。

八:清朝

清初開始以滿語為國語,隨後漢語官話成為國語。清代早期,南京官話仍為漢語主流標准語,雍正八年清設立正音館,推廣以北京音為標準的北京官話;而北京音是在元時舊北平話與南京官話相融的基礎上,融入滿族語音的一些要素而成。

到清代中後期,北京官話逐漸取代南京官話。1909年清設立「國語編審委員會」,即清末的國語。

7. 中國哪個朝代的官話是粵語

沒有哪個朝代的官話是粵語。現在的粵語也是屬於慢慢演化來的。唐宋時期粵語最接專近官話,但不能說那屬時候的官話是粵語。
古代的官話,很長一個時期,從周王朝開始,到北宋,全是以洛陽話為基礎(十三朝古都不是白叫的),期間在西晉滅亡衣冠南渡之後,加入過一些南方基因。北宋時期還加了一些開封話,但是開封和洛陽也不遠,主要還是洛陽話。
元朝是蒙古語和大都(現在的北,京)語。
明朝時期慢慢發展為以南京話為官話,之後明朝遷都,後來慢慢出現了北,京官話。清朝中後期,北,京官話成為標准,民國時期最終以此為基礎定下來普通話。
說古代官話是粵語,那實際上是片面的概括。粵語發源於古代中原雅言(就是洛陽話),具有完整的九聲六調,較完美地保留古漢語特徵。但並不是說古代官話就是粵語。
唐宋時期的粵語,最接近官話。之前隨著中原人不斷南下,粵語在逐漸接近雅言(洛陽話)。之後是因為朝代更迭,官話也變了,就出現了更多的差距。

8. 中國古代各朝人說的官話是什麼

唐朝時候官話和粵語比較像,宋朝是吳語,清朝就是現在普通話的雛形了,現在普通話就是北方方言為基礎的,北京話為標准。

9. 中國歷史語言

1、春秋戰國時期

春秋戰國時期,華夏語言是以現在的「吳語」為根基的,因為吳文化是周泰伯從中原帶來的,比較正統,叫做「雅音」,而且由於長江天塹,在歷史發展過程中較少受外來影響,所以比較的純正,當然古吳語也是從楚語演變過來的。

另外古吳語和現在的吳語區別同樣很大(現在的蘇州、上海一帶人很可能是聽不懂古吳語的),有研究說,古吳語可能跟現在浙南閩北一帶的方言比較相似。

(「雅」和「夏」相通,所謂雅言即是指夏朝人流傳下來的,廣泛使用於今天的黃河、洛水一帶的河洛古語,由於從夏朝、商朝到周朝都定都於河洛一帶,到了東周遷都洛邑後,作為各個諸侯國與天下共主東周交流的共同語,雅言此時開始向洛陽音傾斜,這也就是後世漢人廣泛使用的「洛陽讀書音」的古老源頭。)

2、秦漢一直到魏晉南北朝時期

這一時期是南北大融合時期,由於胡人和漢人戰爭、聯姻、通商日益頻繁,所以中原的華夏正統語言已經開始不純正了,出現了大量的捲舌音,兒化音(正統中華語言是沒有捲舌的),但長江沿岸和以南的廣大地區依然是保持古老的華夏語言,雖然也開始發生變化。

3、隋唐時期

北方的語言已經基本為胡族同化了,大量的古漢語所特有的音韻消失了,不過這時候的官方語言依然是南方吳音,這個可以從大量的唐詩韻腳中得以驗證,在隋唐時期,現在的長江中下游的北岸一帶(南京、揚州、鎮江)還是在講吳語的,這一塊區域是北方話和吳音的分界。

4、宋明時期

江淮一帶的吳語也為北方話所侵蝕,成為了江淮官話,而在明代,由於朱元璋首先定都南京,所以江淮官話是中國當時的官方語言。

5、清朝時期

以北京話為基礎的語言成為了中國的強勢方言,繼而奠定了現在的普通話為國語的基礎。

但是從語言學角度講,北京話是非常不純正的一種語言,是古漢語和胡語大量融合同化的結果,她失去了漢語本身的韻味,只保留了四個音韻,但由於自從明代以來中國政治中心長期在北京,所以北京方言為基礎的普通話成為了現在的國語。

6、新中國成立後至今

建國後,國語改革運動繼續推進,1955年,就採取什麼方言作為國語的基礎,教育部主持召開了「全國文字改革會議」,當時,各地代表通過投票方式,以決定從全國15種主要方言中,選出一個作為新國語的基礎。

最終,排名第一的北京官話被選定為新國語的標准語。考慮到民族共通融合問題,大會還決定將「國語」改名為「普通話」。

至此,歷經數十年從清朝末年延宕至民國,乃至新中國的多番討論和改革,作為漢民族共同語的「普通話」終於正式成型,1956年2月6日,國務院發出關於推廣普通話的指示,並將普通話正式定義為「以北京語音為標准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的現代漢民族共同語。」

(9)中國歷史四大官話擴展閱讀:

漢語歷史悠久,使用人數最多,世界上使用漢語的人數至少15億,超過世界總人口的20%,是中國的官方語言,是新加坡的四種官方語言之一,亦是聯合國六種工作語言之一,主要流通於中國和新加坡、馬來西亞、緬甸、泰國等東南亞國家以及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日本等國的華人社區。

漢語是分析語,一般有三到十五種聲調。漢語的文字系統漢字是一種意音文字,兼具表意和表音功能。漢語包含口語和書面語兩部分,古代書面漢語被稱為文言文,現代書面漢語被稱為白話文,以現代標准漢語為規范。

漢語有標准語和方言之分。現代標准漢語即普通話,以北京語音為標准音,語音採集地位於河北省承德市、以官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現代標准漢語中,除輕聲外共有四個聲調。

10. 古代官話是什麼,古代官場所謂的官話有哪些

古代官話,其實有兩層定義,第一種即是古代全國通用的語言,等同於如今全國統一的普通話。第二種,則是指官方會說話的基本標准,這兩種官話,雖然不屬於同一領域,但都在此范疇之內。

總的來說,官話要麼就是一個國家彼交流的、默認的官方語言,要麼就是,在官場之上,彼此默認的官場暗語,而不管是通用語言,還是說話藝術,古代真的有一套自我規則,供後代人借鑒。

閱讀全文

與中國歷史四大官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