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歷史沿革表

中國歷史沿革表

發布時間:2021-02-24 07:53:34

❶ 中國古代史,從夏朝到清朝的所有朝代順序表

按時間順序如下:

1,夏朝(約公元前2070~約公元前1600年),第一任君主-夏啟。

2,商朝(約公元前1600~約公元前1046年0,第一任君主-商湯。

3,西周(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第一任君主-周武王姬發。

4,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包括大小上百個諸侯國。

5,戰國(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包括齊楚燕韓趙魏秦等諸侯國。

6,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7年),第一任君主-秦始皇嬴政。

7,西漢(公元前206~公元9年),第一任君主-漢高祖劉邦。

8,新朝(公元9年~公元23年),第一任君主-王莽。

9,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第一任君主-漢光武帝劉秀。

10,三國(公元220年~公元280年),包括:(曹)魏、蜀(漢)、(孫)吳。

11,西晉(公元265年~公元316年),第一任君主-晉武帝司馬炎。

12,東晉(公元317年~公元420年),第一任君主-晉元帝司馬睿。

13,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其中南朝包括-宋、齊、梁、陳),北朝包括-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

14,隋朝(公元581年~公元618年),第一任君主-隋文帝楊堅。

15,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第一任君主-唐高祖李淵。

16,五代(公元907年~公元960年),包括: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

17,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第一任君主-宋太祖趙匡胤。

18,南宋(公元1127-1279年),第一任君主-宋高宗趙構。

19,元朝(1271年-1368年),第一任君主-元世祖忽必烈。

20,明朝(公元1368-1644年),第一任君主-明太祖朱元璋。

21,清朝(公元1644-1911年),第一任君主(入關後)-順治帝愛新覺羅·福臨。

(1)中國歷史沿革表擴展閱讀:

國際史學界上不承認夏朝的存在的原因。

國外考古學家幾乎是眾口一詞地認為,夏朝的是神話傳說中的時代,主要原因就是:可信度高的實物遺跡至今沒有找到。

英國考古學家艾蘭認為,中國古文獻資料中的夏朝歷史非常模糊。《尚書》成書於西周晚期,《竹書紀年》成書於1千多年後的戰國,這些史料的可信性很低。

艾蘭還認為,中國考古界從古文獻和史料出發,帶著一種先入為主的觀念去尋找夏朝存在的證據,這是不科學的考古方法。夏朝的歷史認定,必須以夏朝的文字和史料為准。連商朝甲骨文都沒有記載,夏朝應該是不存在的。

美國考古學家索普對夏朝的懷疑觀點,主要集中在河南偃師的二里頭遺址。

索普認為,二里頭遺址的到底是商朝遺址還是夏朝遺址有待證實。中國考古學家認為的夏朝宮殿,只是一些高大的夯土結構,從復原的建築看,並不具備居住的條件,更像是祭祀的祭壇。

另外,二里頭遺址沒有發現王侯貴族的墓葬群,這連山西的陶寺文化和浙江的良渚文化都比不上,二里頭能成為世襲制朝代夏朝的王都,這一點很難向人信服。

❷ 急求中國古代政治沿革

1、春秋時期齊國管仲改革

①內容:改革內政,發展生產,改革軍制

②結果:使齊國強盛,齊桓公確立霸業。

2、公元前356年,秦國商鞅變法

評價:

①以法律形式廢除了井田制,確認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廢除了奴隸主貴族的世襲特權,促進了封建經濟的發展,加強了新興地主階級的中央集權制度

②秦國逐漸強大,為後來秦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

③商鞅實行的嚴刑酷法和文化高壓政策,對後來秦朝產生消極影響

④商鞅主張的法家思想,成為秦國占統治地位的政治思想

3、北魏孝文帝改革
內容:
前期(471---490)主要由馮太後主持
1、制定官吏俸祿制整頓吏治:為澄清吏治,鞏固統治
2、推行均田制:為了緩和社會矛盾,發展農業生產,增加國家收入
3、設立三長制:為配合均田制的推行,強化對地方的控制
4、推行新的租調制:與均田制相適應,保證稅收
後期(490---499)主要由孝文帝主持
1、遷都洛陽
2、移風易俗:易服裝、說漢話、改漢姓、通婚姻、改籍貫、行漢制、崇儒學
意義:
1、經濟的復甦和繁榮:農業:荒地得到開墾,糧食產量提高,人口增加,耕作技術提高,畜牧業發達;手工業:民間和官辦手工業發展快,絹布產量增加且工藝精湛,北方青瓷出現;商業:洛陽出現許多大市場,貨源充足,交易活躍,對外貿易達西方國家。
2、政權封建化的加速:統治者尊儒崇經,興辦學校恢復漢族禮樂制度採納漢族封建統治制度,對北魏的政治生活乃至整個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
3、民族的交流與融合:鮮卑族在生產、生活方式上的轉變促使了整個社會習俗的改變,漢族風俗習慣成為整個社會生活習慣的主體。鮮卑族原有文化也融入漢族文化之中。畜牧業生產經驗、服飾、風俗、食物等方面鮮卑族文化精華融入了漢族文化之中,促進了整個中華文明的發展與進步。並為隋唐時期國家重新實現統一奠定了基礎。
評價:孝文帝順應歷史發展潮流,銳意改革,採取了一系列促進民族融合的措施,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進程;促進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是我國古代傑出的少數民族政治家
4、後周周世宗改革
五代十國,固然是安史之亂以後藩鎮割據局面的延續和擴大,但同時也是中國走向統一的過渡時期。各地人民反對分立割據帶來的制度不一,關卡林立,禁令繁多,商稅苛重等種種災難;又由於契丹貴族的掠奪,人民要求統一,以便集中力量進行抵禦。到了五代後期,統一的趨勢已日益明顯。周世宗(954――959年在位)繼位後,在經濟、政治各方面進行了整頓和改革,為統一事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在經濟方面,首先鼓勵開墾荒田,把中原無主荒田分配給逃亡人戶耕種,並對逃戶莊田頒布處理辦法,優待從遼朝返回的逃戶。其次,減輕租稅。958年(顯德五年)頒發均田圖,派官吏均定河南六十州賦稅,又下令免收以前人民所欠兩稅,取消兩稅以外的苛捐雜稅和一些徭役。第三,興修水利,恢復以開封為中心的水路交通網。再次,抑制寺院經濟。他針對日益發展的寺院勢力,於955年下令廢除沒有敕賜寺額的寺院三萬三百三十六所,迫使僧侶大批還俗;並禁止私度僧尼。這是繼「三武(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和唐武宗)滅佛」後的又一次大規模的抑佛運動,使後周控制的勞動力和土地大量增加。
世宗親自出征,抗擊北漢、契丹的聯合入侵。在954年的「高平之戰」中,世宗親自督戰,打敗北漢的軍隊,獲得大捷。戰後又堅決處斬了在「高平之戰」中臨陣脫逃的大將樊愛能、何徽等七十多人,申明了軍紀。接著,簡選騎、步諸軍,精銳者升為上軍,贏弱者裁汰,武藝特別出眾的選為「殿前諸班」。從此,中央禁軍有足夠的武力控制地方藩鎮,成為服務於統一集權政治的武裝工具。周世宗在位不到六年,但他已經為後來北宋的統一事業奠定了基礎。
5、慶歷新政(慶歷三年(1043))
①背景,即社會危機:土地兼並嚴重;農民反抗斗爭不斷發生;冗官、冗兵、冗費,財政困難;來自遼和西夏的威脅。
②目的:鞏固統治,挽救危機。
③作用:都觸動了舊勢力的利益。
④結果:舊勢力強烈反對,失敗。
⑤性質:是對封建社會內部矛盾進行局部調整的改革。
(1)中心內容:慶歷新政的中心是整頓吏治。
(2)措施:慶歷新政主要在政治上,如嚴格官吏升遷考核制度,嚴肅中央政令,取信於民.
(3)失敗原因:慶歷新政觸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因而失敗。
(4)影響:慶歷新政對緩和社會矛盾起了一定作用,但由於時間太短作用不大。

6、王安石變法(1069年,宋神宗時)

①內容與作用:

A、理財措施

a、青苗法→使農民免受高利貸盤剝,又能增加政府的收入

b、募役法→減輕了農民的差役負擔,保證了生產時間

c、農田水利法→各地興修了許多水利工程,不少荒地辟為良田

d、方田均稅法→增加了封建國家的田賦收入

e、市易法→有利於穩定物價和商品交流,國家收入增加

B、軍事措施

a、保甲法→加強對人民的控制,抵禦遼和西夏進攻主,減少了軍費開支

b、將兵法→加強了軍隊訓練,充實了邊防力量

C、教育措施

a、改革科舉制度,廢除明經諸科,進士科專考經義和時務策;設明法科,考律令、斷案等

b、整頓太學,重新編纂教科書,內容為儒家經典;考試成績優秀者,可直接做官

②成效

政府的財政收入大為增加,各地興修了許多水利工程,不少荒地辟為良田,軍事實力有所增強,在一定程度上扭轉了積貧積弱的局面

③失敗原因

a、用人不當,出現了一些危害百姓的現象

b、新法在一定程度上觸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們的強烈反對

c、宋神宗後期的動搖和去世,改革失去了重要的支持力量

④評價

a、變法是在北宋中期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銳的情況下進行的地主階級改革運動,在客觀上有利於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但不可能使北宋從根本上擺脫封建統治危機

b、王安石能針對統治積弊大膽改革,這種面對封建統治危機勇於改革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王安石是我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改革家

7、張居正改革:實行一條鞭法(1581年)

①目的:為了緩和階級矛盾,增加政府收入,挽救統治危機

②內容:,

a、將原來的田賦、徭役、雜稅並為一條,徵收銀兩

b、把從前按戶、丁徵收的役銀,分攤在田畝上,按人丁和田畝的多寡來分擔

③意義:是我國賦稅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納銀代役的規定,相對減輕了農民的負擔,農民對國家的人身依附關系鬆弛;賦役征銀的辦法,適應了商品經濟發展的需要,有利於農業商品化和資本主義萌芽的增長

附:

1、我國古代改革或變法的分類

①富國強兵的改革:管仲改革、王安石變法

②社會制度的根本變革:李悝變法、吳起變法、商鞅變法

③封建王朝內部調整統治政策的改革:慶歷新政、王安石變法、張居正改革

④少數民族學習先進漢族文化的變革:北魏孝文帝改革

2、決定改革成敗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①是否順應歷史發展潮流,是否遵循社會發展規律

②改革派與反對派力量強弱對比

③最高統治者的態度

④改革的策略方針與用人是否得當

⑤是否觸犯人民的利益

3、古代改革對我們的啟示

①改革是歷史發展的要求與產物

②革除社會弊病是國家強盛的重要手段,改革是推動歷史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

③是否順應歷史發展潮流是改革成敗的重要因素

④改革不會一帆風順,必將遭到舊勢力,既得利益者的反對,充滿著尖銳的斗爭

❸ 中國歷史沿革的展板

西漢賈誼 宋王安石

❹ 求中國歷史沿革表拜託各位大神

夏朝(約前21世紀-約前16世紀) 夏朝的建立,標志著中國結束了原始社會,進入了奴隸制社會。 夏朝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家天下王朝。都城安邑。 夏朝簡略: 大禹治水,有功天下,被禹立為繼承人。 禹收九洲,金鑄九鼎,以顯其功績及威信權力。 禹之子啟,承襲父位,中華歷史第一個家天下的王朝-夏朝。 奴隸制社會大致形成於禹在位時期。 禹傳位啟,啟傳位太康,後歷仲康、相、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廑、孔甲、皋、發、履癸。 履癸即桀,夏王朝最後一位大王。 商朝(約前16世紀-約前11世紀) 商朝簡略: 夏桀無道,部落首領湯反。建立商王朝。一開始定都毫(念:bo。今河地商丘。),後盤庚在位時遷都殷(今灑南安陽小屯村)。所以,商朝亦叫殷商。 湯之後有: 外丙、仲壬、太甲、雍己、太戊、仲丁、外壬、河澶(沒有水字旁的)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陽甲、盤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廩辛、庚丁、武乙、太乙(文丁)、帝乙、帝辛。 帝辛即紂,商王朝最後一位大王。 周朝(約前11世紀-前256年) 周分兩段,西周、東周。西周都城鎬京(今陝西西安市西)。東周都城洛邑。 西周(前11世紀-前771年) 商末,文王姬昌反。文王死後,其子武王繼續反商,紂王自盡,發取而代之,國號為周,幽王無道,鋒火戲諸侯而失信天下,最後亡國。 平王遷都洛邑,史稱東周,武王姬發朝為西周。 東周(前770年-前256年) 東周後,國勢衰危,後分為兩段,就是歷史上的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 前256年,周郝王59年,秦國(當時一諸侯國)滅周朝。 秦(前221年-前206年) 秦朝結束了奴隸制社會,進入了封建制社會。 秦朝建都咸陽(今西安)。 從周郝王59年(公元前256年),秦滅周後,經昭襄王蠃則、孝文王蠃柱、庄襄王蠃子楚三代,史家以秦王紀年。 秦王政25年(公元前222年),史家仍以秦王紀年。 秦王政26年(公元前221年)開始,稱始皇帝。 秦朝重法,苛政酷刑。是一個短命的王朝。始皇死後,天下大亂,經二世胡亥、子嬰,不久亡國。 漢(前206年-公元220年) 漢分兩段,西漢、東漢。西漢定都長安(今西安),東漢定都洛陽。 西漢(前206年-公元25年) 秦***,天下亂。劉邦斬白蛇起義。 亡秦後,楚漢相爭,西楚霸王項羽,兵敗自刎垓下。 劉邦定都長安,國號為漢。 高祖劉邦死後,經惠帝劉盈,劉邦後呂稚專權,文帝劉恆,景帝劉啟。 武帝劉徹,北擊匈奴,南定南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武帝後經: 昭帝劉費陵、宣帝劉詢、元帝劉爽、成帝劉驁、哀帝劉欣、平帝劉(kan)。 公元6年,王莽攝政,8年,篡政,改國號新。 東漢(25年-220年) 光武帝劉秀滅王莽。遷都洛陽。 光武帝後經: 陰帝劉庄、章帝劉火旦(火與旦合在一起,念:da)、和帝劉肇、殤帝劉隆、安帝劉祜、順帝劉保、沖帝劉炳、質帝劉纘、桓帝劉志、靈帝劉宏、少帝劉辯、獻帝劉協。 三國(220年-280年) 漢末,外戚、宦官爭權,搞的民不聊生。黃巾起義後,天下大亂,群雄割據。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操之子丕,廢獻帝劉協。 魏(220年-265年) 曹操之子曹丕廢除獻帝,漢亡,國號改魏。 文帝曹丕、陰帝劉(睿又,念:rui)、齊王劉芳、高貴鄉公劉(mao)、元帝劉奐。 司馬昭之子司馬炎廢元帝劉奐,魏國亡,國號改晉。 蜀(221年-263年) 與曹操三足鼎立之西蜀劉備,據四川而聯吳抗魏。 曹丕滅漢於220年,221年,劉備自立為帝。 備死後,子後主劉禪即位。 公元263年,魏滅蜀。 吳(222年-280年) 孫權,孫堅之子、孫策之弟。據江東而聯蜀抗吳。 公元222年,孫權繼曹丕、劉備之後,稱帝。 經會稽帝孫亮、景帝劉休、末帝劉皓。 公元280年,晉滅吳。 晉(265年-420年) 晉分兩段,西晉、東晉。西晉建都洛陽。東晉建都建康。 西晉(265年-317年) 司馬昭之子,司馬炎,廢除曹魏,於公元265年改國號為晉。 公元280年,滅吳。再次結束了分裂的局面。 晉武帝司馬炎之後,經: 惠帝劉衷、懷帝劉熾、愍帝劉鄴。 東晉(317年-420年) 東晉帝王次序: 元帝司馬睿、明帝司馬紹、成帝司馬衍、康帝司馬岳、穆帝司馬聃、哀帝司馬丕、海西公司馬奕、簡文帝司馬昱、孝武帝司馬曜、安帝司馬德宗、恭帝司馬德文。 南北朝 (420年-589年) 南北朝時期,是中國的一次大分裂時期,亦是北方少數民族融於我中華文明的一次歷史時期。 東晉末年,天下大。劉裕取代東晉後,建立宋政權。 當時,先後有很多政權建立。 南朝 宋(420年-479年) 武帝劉裕、少帝劉義符、文帝劉義隆、孝武帝劉駿、前廢帝劉子業、明帝劉(yu)、後廢帝劉昱、順帝劉(淮十:兩字合為一,上下結構)。 齊(479年-502年) 高宗黃道成、武帝黃賾、林王黃昭業、海陵王黃昭文、明帝黃鸞、東昏侯黃寶卷、和帝黃寶融。 梁(502年-557年) 武帝蕭衍、簡文帝蕭綱、元帝蕭繹、敬帝蕭文智。 陳(557年-589年) 武帝陳霸先、文帝陳(艹倩,上下結構。念:qian)、廢帝陳伯宗、宣帝陳頊、後主陳叔寶。 北朝 北魏(386年-534年) 道武帝拓拔(王圭,二字合一字,左右結構)、明元帝拓拔嗣、太武帝拓拔燾、南安王拓拔余、獻文帝拓拔弘、孝文帝元宏、宣武帝元恪、孝明帝元詡、孝庄帝元子攸、長廣王元曄、節閔帝元恭、安定王元朗、孝武帝元(修字去彡加月字)。 東魏(534年-550年) 孝靜帝元善見。 北齊(550年-557年) 文宣帝高洋、廢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後主高緯、幼主高恆。 西魏(535年-556年) 文帝元寶炬、廢帝元欽、恭帝元廓。 北周(557年-581年) 孝閔帝宇文覺、明帝宇文毓、武帝宇文邕、宣帝宇文(斌貝,合一字,上下結構。念:yun)、靜帝宇文闡。 隋(581年-618年) 公元589年,滅亡最後一個南北朝時期的陳國。經過270多年的分裂局面,重新獲得統一。 隋帝王次序: 文帝楊堅、煬帝楊廣、恭帝楊侑。 隋朝很短命,煬帝楊廣***。唐朝取而代之。 唐(618年-907年) 唐王李淵太原起兵,反抗煬帝***。滅隋後,改國號為唐。 太宗李世民為唐高祖李淵之次子、在位其間,貞觀之治。 高宗李治,李世民之子,個性懦弱,皇後武(明空:二字合一字,上下結構,念:zhao)專政。 經中宗李顯、睿宗李旦,武後後改國號為周,為中國歷史上唯一女皇帝,則天皇帝。 後經中宗李顯(二次繼位,復唐國號)、殤帝李重茂、睿宗李旦(二次繼位)、玄宗李隆基、肅守李亨、代宗李豫、德帝李適(念:kuo)、順宗李誦、憲宗李純、穆宗李恆、敬宗李湛、文宗李昂、武帝李炎、宣宗李忱、懿宗李(氵崔:二字合一字,左右結構。念:cui)、僖宗李儇、昭宗李曄、哀帝李(木兄:二字合一字,左右結構。念:chu)。 唐朝因為設立節度使制度,為日後胡人作亂埋下禍根。 五代(907年-960年) 五代時期,又是中國一個大分裂時期。當時有很多小國同時存在。 後梁(907年-923年) 太祖朱溫(又名朱晃、朱全忠)、末帝朱(王真:二字合一字,左右結構。念:zhen)。 後唐(923年-936年) 庄宗李存勖、明帝李(澶字去掉三點水,念:dan)、閔宗李從厚、末宗李從珂。 後晉(936年-947年) 高祖石敬唐、出帝石重貴。 後漢(947年-950年) 高祖劉(cao)(本名知元)、隱帝劉承佑。 後周(951年-960年) 太祖郭威、世宗柴榮、恭帝柴宗訓。 宋(960年-1279年) 宋朝結束了五代的分裂局面。 宋朝為兩段,前朝北宋,定都京(今河南開封)。後經靖康之恥,為金國所滅,遷都都臨安(今浙江杭州),史稱南宋。 北宋(960年-1127年) 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定都東京(今河南開封),史稱北宋。 北宋帝王次序為: 太祖趙匡胤、太宗趙炅(趙光義)、真宗趙恆、仁宗趙偵、英宗趙曙、神宗趙頊、哲宗趙煦、徽宗趙佶、欽宗趙恆。 北宋期間,南有大理、吐蕃,因為國小,不列帝王表。北有西夏、遼國、金國。西夏國小,亦不列帝王表。 遼(907年-1125年) 遼國,後為遼朝。是契丹人建立的少數民族政權。後為金國所滅。 帝王次序為: 太祖耶律阿保機、太宗耶律德光、世宗耶律阮、穆宗耶律(王景,二字合一字,左右結構)、景宗耶律賢、聖宗耶律隆褚、興宗耶律宗真、道宗耶律洪基、天祚帝耶律延禧。 金(1115年-1234年) 金國,後為金朝。是女真人建立的少數民族政權。滅遼國、北宋。後為蒙古國所滅。 帝王次序為: 太祖完顏阿骨打、太宗完顏晟、熙宗完顏(澶字,去三點水)、海陵王完顏亮、世宗完顏雍、章宗完顏(王景,二字合一字,左右結構)、衛紹王完顏永濟、宣宗完顏(王旬,二字合一字,左右結構)、哀帝完顏守緒、末帝完顏承麟。 南宋(1127年-1279年) 北宋政權經歷了靖康之恥,被金國滅後,遷都臨安(今浙江杭州)。史稱南宋,前朝為北宋。 於1279年為蒙古人建立的元政權所滅。 帝王次序為: 高宗趙構、孝宗趙(shen)、光宗趙(n)、寧宗趙擴、理宗趙昀、度宗趙(qi)、恭宗趙(xian)、端宗趙昱、帝(bing)趙(bing)。 元(1206年-1368年) 孛兒只斤氏,鐵木真,統一蒙古各部,擺脫金人統治,征戰四方,開拓疆土。部下稱之為成吉思汗。 對外擴張期間,死去。其子拖雷監國一年。後由鐵木真之子窩闊台即汗位,繼續對外擴張。之後,乃馬真皇稱制,再往後,貴由稱汗位,再往後,海迷失後稱制。 蒙哥稱汗。蒙哥死後,忽必烈即汗位,改國號為元,滅亡南宋。追鐵木真廟號太祖、窩闊台廟號太宗、貴由廟號定宗、蒙哥廟號憲宗。 忽必烈之後,為: 世祖忽必烈、成宗鐵穆耳、武帝海山、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英宗碩八刺、泰定帝也孫鐵木兒、天順帝阿速吉八、文宗圖帖睦爾、明宗和世(la)、寧宗懿(王磷:兩字合一字,去石字,左右結構)質班、順帝妥(忄顴:兩字合一字地,去頁字,左右結構)帖睦爾。 明(1368年-1644年) 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政權,統治期間,民族矛盾激化,農業生產遭到游牧的破壞。 天下大亂,各路義軍反抗元政權。農民軍中,朱元璋逐漸取得領導地位。 地1368年,滅亡元朝。定都北京,改國號為明。 明朝帝王次序為: 太祖朱元璋、惠帝朱允(火文:二字合為一字,左右結構。念:wen)、成祖朱棣、仁宗朱高熾、宣宗朱瞻基、英宗朱祁鎮、代宗朱祁鈺、英宗朱祁鎮(二次繼位)、憲宗朱見深、孝宗朱佑樘、武宗朱厚照、世宗朱厚(cong)、穆宗朱載(hou)、神宗朱翊、光宗朱常洛、熹宗朱由校、思宗朱由檢。 清(1616年-1911年) 東北女真族長期被明朝欺迫,而女真各部族之間又相互殘殺。 愛新覺羅氏,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並結盟蒙古,共同對付明朝。 於1616年,定國號為金,(歷史上稱為「後金」)。 其子皇太極即位後,繼續對明用兵。 真到皇太極之子福臨即位後,才打進山海關,入主北京。 於1636年改國號為清。 清朝皇帝先後順序位: 太祖努爾哈赤、太宗皇太極、世祖福臨、聖祖率燁、世宗胤(zhen)、高宗弘歷、仁宗J琰、宣宗F寧、文宗奕(zhu)、穆宗載淳、德宗載。 末代皇帝溥儀,只在位3年,變被趕下位,因為沒有廟號。清朝滅亡。 中華民國 (1912年-1949年) 中華民國的建立結束了中國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今) 中華人民國共和國的成立開始邁向社會主義階段。 註: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進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遭到了有史以來的沉重的民族浩劫。晚清,各種思潮湧起,各種救國救亡思想主張、運動會成立。 孫文此時走上了歷史的政治舞台。他創立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資本主義制度國家。 但在當時的世界歷史格局下,帝國主義國家仍然在殘酷壓榨中華民族。帝國主義國家是不會讓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興起的。 1914年-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使中國有了一個比較順利的民族資本主義發展時期。 但是,從1931年以來,在中國東北的日本從來就沒有放停過他們侵略的腳步。 從1937年7月7日,中國開始了8年抗戰時期。 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1946年,中國開始了全面內戰。 1949年,中國國民黨敗走台灣。 中國從1840年始,經歷了109年的艱苦奮斗,終於結束了分裂、被壓迫、被剝削的局面。

❺ 中國歷史朝代順序表

中國抄歷史朝代順序表:

夏朝、商襲朝、西周、東周、秦朝、楚漢相爭、西漢、新朝、玄漢、東漢、三國(220年-280年)、蜀漢、孫吳、西晉、東晉、十六國(304年-439年)、南朝(420年-589年)、南齊、南梁、南陳、北朝(386年-581年)、北魏、東魏。

北齊、西魏、北周、隋朝、唐朝「前期」、武周、唐朝「中後期」、五代(907年-960年)、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十國(891年-979年)、南吳、南唐、前蜀、後蜀、南漢、南楚、吳越、閩國、北宋、南宋、遼朝、西夏、金朝、元朝、明朝、清朝、中華民國。

(5)中國歷史沿革表擴展閱讀:

歌訣:

三皇五帝始,堯舜禹相傳;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沿;

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後,皇朝至此完。

❻ 為什麼中國歷史沿革表上沒有公元24年

公元23年,腐敗的王莽政權在赤眉、綠林民變下終於滅亡.綠林軍擁立漢宗室劉玄作皇帝版,恢復漢的國權號,年號更始.25年赤眉軍立劉盆子為帝,隨後擊敗了綠林軍.其後,原本服從更始帝的漢朝宗室劉秀在鄗縣(今河北高邑東南)之南即皇帝位,滅劉盆子,是為光武帝,沿用漢的國號,以這一年為建武元年,定都洛陽,史稱東漢.
由於23年至24年間,處於亂世時期,王莽被滅,盡管朝代沒建立,但皇帝已經有了,劉玄是漢室子嗣,因此,歷史上還是把公園24年作為漢朝部分.

❼ 中國歷史朝代更替表

中國古代歷史朝代順序:夏、商、西周、東周、秦、西漢、東漢、三國(曹魏、蜀漢、東吳)、西晉、東晉、五胡十六國、南朝(劉宋、蕭齊、蕭梁、南陳)、北朝(北魏、東魏、北齊、西魏、北周)、隋朝、唐朝、五代十國、北宋、南宋、遼、金、元、明、清。

具體如下表,表一:

(7)中國歷史沿革表擴展閱讀

歌訣:三皇五帝始,堯舜禹相傳;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沿;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後,皇朝至此完。

中國歷史悠久,朝代更是零星紛繁。每朝的創建者要首辦的事就是確立國號,即朝代名稱,簡稱朝名。

朝代名稱是由什麼決定的,大致有五個來由:由部族、部落聯盟的名稱而來,來自創建者原有卦號、爵位;源於創建者原始政權統治的區域;源於宗族關系;寓意吉祥。

夏:據傳禹曾受封於夏伯,因用以稱其政權為「夏」。另據歷史學家範文瀾先生說,禹的兒子啟西遷大夏(山西南部汾澮一帶)後,才稱「夏」,姒少康在綸城(今河南商丘虞城西)中興夏朝,恢復夏朝的統治,史稱「少康中興」。

商:相傳商族的始祖契曾幫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於商(今河南商丘南),以後就以「商」來稱其部落(或部族)。湯滅夏後,就以「商」作為國名,定都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鎮)。後盤庚遷殷(今河南安陽)後,又以「殷」或「殷商」並稱。

周:周人到古公亶父時,遷居於周原(今陝西岐山)。武王滅殷以後,就以「周」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於鎬(今陝西西安西南),後來平王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因在鎬的東方,就有「西周」和「東周」的稱號。

❽ 有關中國地理沿革的表格的有幾種

首先赤峰是個來市而不是縣,前幾年源在呼倫貝爾沒劃成市的時候 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她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南部、蒙冀遼三省區交匯處,與河北承德、遼寧朝陽接壤。「赤峰」因城區東北角有一座赭紅色的含鐵元素的山峰而得名。全市總面積9萬多平方公里,轄3區7旗2縣,有蒙、漢、回、滿等30個民族,總人口439.3萬,其中蒙古族人口85.1萬。

赤峰市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現已發現古人類文化遺址6,800多處。有史文明以後,赤峰成為我國北方各少數民族活動的中心,是草原青銅文化和契丹,遼文化的發祥地。「八五」時期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的敖漢「興隆窪聚落遺址」,確立了中華民族8,000年的文明史,被史學界定名為「華夏第一村」。在翁牛特旗出土的紅山文化標志性器物---玉龍,被史學界定為「中華第一龍」。

❾ 中國傳統文化的歷史沿革

中國傳統文化的歷史沿革
何謂文化
文化的本質:
文化的本質屬性就是非強制性的影響力。對一種文化要從思想、行為、表象三個層面切入,抓住真、善、美三個主題內容,使用選擇排序、表現方式、區別特徵三個關鍵要素來進行認識[3]。--《極簡管理:中國式管理操作系統》。
"文化"的定義,往往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據美國文化學家克羅伯和克拉克洪1952年出版的《文化:概念和定義的批評考察》中統計,世界各地學者對文化的定義有160多種。從詞源上說,在西方,"文化"一詞源於拉丁文culture,原意耕作,培養,教育,發展,尊重。1871年英國人類學家愛德華·泰勒在其所著的《原始文化》一書中對文化的表述:"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慣等凡是作為社會的成員而獲得的一切能力、習性的復合整體,總稱為文化。
在中國,"文化"一詞,古已有之。"文"的本義,系指各色交錯的紋理,有文飾、文章之義。《說文解字》稱:"文,錯畫也,象交文。"其引申為包括語言文字在內的各種象徵符號,以及文物典章、禮儀制度等等。"化"本義為變易、生成、造化,所謂"萬物化生",其引申義則為改造、教化、培育等。"中國古代的這些"文化"概念,基本上屬於精神文明範疇,往往與"武力"、"武功"、"野蠻"相對應,它本身包含著一種正面的理想主義色彩,體現了治國方略中"陰"和"柔"的一面,既有政治內容,又有倫理意義。其次,古代很大程度上是將此詞作為一個動詞在使用,是一種治理社會的方法和主張,它既與武力征服相對立,但又與之相聯系,相輔相成,所謂"先禮後兵",文治武功。
中國文化具有悠久的歷史與鮮明的民族特點。探究傳統文化,首先應該全面考察中國文化生成與演進的環境。中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西北深入亞洲內陸,是一個海路兼備的國家。中國傳統觀念上的"天下"是由四海之內的諸夏和"四夷"共同構成。中國古代社會東部為農業區,西北部主要是游牧區,也由此使中國傳統文化中農耕文化與游牧文化並存又相互補充。東部的農耕經濟又占優勢,這是中國傳統文化賴以生存和發展的主要經濟基礎。中國古代傳統農業經濟佔主導地位,在宏觀上主要強調"以農為本"、"重農抑商",從而也形成了輝煌的農業文明。

http://www.jixue.cn/xwdt/jyjj/20145/36044.html

閱讀全文

與中國歷史沿革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