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舊中國曾經蒙受恥辱
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恥辱的一頁,當金兵攻入東京時,整個趙宋皇室除了一人以外全部被俘北上,而那個僥幸逃脫的皇子就是趙構,而被俘北上的官僚及其家屬更是不計其數,而他們大多都被變賣作了家奴,有些低級妓院的妓女竟然是丞相的女兒。而文化方面的損失更是無法估量,金人在靖康時代是非常野蠻的,見人就殺,見物就搶。宋朝積累文化財富被焚毀洗劫一空,這也是中華文明的一大浩劫。而這也是中國被西方趕超,乃至落後,擺下了伏筆。
也是後來種種歷史悲劇的起因。更為可悲的是,後來的明朝,並沒有繼承宋的輝煌文治成果,從而導致了甲申國難,中華絕嗣。而日本也是在那個時期對中國文明由崇拜轉向了反思,順便提一句,象相撲,茶道,插花,馬球等等的很多文化藝術也是那時消失的。
第二次鴉片戰爭
我一直有個疑問,高中歷史書上說,是由於英法想獲取在華更大的利益,而發動的戰爭。我也看了不少資料,上面也絲毫沒有提及有關鴉片什麼事,那麼為什麼要叫第二次鴉片戰爭呢?首先,先看看第一次鴉片戰爭,其實是一場貿易戰爭,是英國人為了取得通商的權力,也就是為了貿易平等,而不是為了交清政府賠鴉片錢,更不是為了合法的賣鴉片。說白了,鴉片只是一個由頭。不是鴉片,也會為了其他的東西。而我們的歷史書為了讓我國更加充滿道義,特地把此次戰爭叫作鴉片戰爭。而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目的相同,只是要求清政府開放的更深入,並給他們最惠國待遇,既然有了一次鴉片戰爭,又目的相同,就叫其二次鴉片戰爭吧,又是道義上的勝利。因為乍聽起來,就象兩次為了公開販毒而進行的戰爭。
而它的起因是,由於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採取陽奉陰違戰術,違反合約,暗中阻止與歐洲的貿易,使英法的貿易不能開展下去,英法惱羞成怒,又找了兩個由頭開戰。從而迫使清政府簽訂了天津條約。按說本應該到此為止,但咸豐皇帝受不了了,認為損害了天朝顏面,責成僧格林心伏擊了在大沽口前來換約的英法公使。當場用大炮炸死了多名,這也是高中歷史書上所說的大捷,又扣押了十幾名前去交涉的使者,清廷認為只要抓住匪首,其餘軍隊就會不戰而降。就這樣英法登了陸,直奔北京殺來,咸豐逃到了熱河,而那些被扣押的使者活著的只剩下幾人了,後來的事,便眾所周知了,英法為了向清政府示威,火燒了圓明園。
此戰可謂奇恥大辱。有兩方面:第一方面,英法聯軍可謂殘忍凶暴至極,被屠殺的京師民眾可謂不計其數,滿清耗費數百年的民脂民膏建造起來的圓明園,萬壽園(頤和園的前身)被一把火燒盡。而更為痛心的是儲藏在兩園之中,滿清數代皇帝從民間搜颳得來的字畫古董,歷代瓷器,大多是極精品,我國現在流失海外的國寶,很多就是圓明園的.還有數量極多的,從康熙直到咸豐,不惜工本,製造出來的工藝品.(說句實話,本人及其不喜歡清代的建築和工藝品,尤其傢具,裝飾品,服裝,做工雖及其考究,材料及貴重,但十分繁復俗氣。而其中集大成者就是故宮,裡面的建築大多是清朝造的。可謂俗不可耐,根本不能與漢朝的大氣,唐朝的雄渾,宋代的清雅,明代的簡潔相比。)但畢竟都是國寶。經此一燒,可謂中華文明的浩劫。
第二方面:偷襲和扣押英法公使的做法,極其沒有信義,使得我中華在外國人眼裡成了沒有信義的野蠻國家,之後打贏了也就算了,還不堪一擊,最後被打趴下還得和談,簡直丟盡了臉面。所以二次鴉片戰爭,在很多方面都稱得上恥辱,有所遭受到的恥辱,也有自己做出來的,當然英法也不是什麼好人,但其火燒圓明園,也有部分原因是受了偷襲和扣押公使的刺激。總而言之西方我國印象的急轉直下就從這里開始。
② 中國曾經蒙受的恥辱
1、中日甲午戰爭
中日甲午戰爭(日本稱:日清戰爭,朝鮮半島稱:清日戰爭,西方國家稱:Sino-Japanese War/第一次中日戰爭),是19世紀末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爭。按中國干支紀年,戰爭爆發的1894年為甲午年,故稱甲午戰爭。
明治維新的日本開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對外積極侵略擴張,確定了以中國為中心的「大陸政策」;
此時的清朝是一個通過洋務運動迴光返照的帝國,政治腐敗,人民生活困苦,官場中各派系明爭暗鬥、爾虞我詐,國防軍事外強中干,紀律鬆弛;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逐步向帝國主義過渡,日本的侵略行徑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強的支持。
1894年,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朝鮮政府軍節節敗退,被迫向宗主國清朝乞援,日本乘機也派兵到朝鮮,蓄意挑起戰爭。
1894年(光緒二十年)7月25日豐島海戰爆發,甲午戰爭開始,由於日本蓄謀已久,而清朝倉皇迎戰,這場戰爭以中國戰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告終。中國清朝政府迫於日本軍國主義的軍事壓力,1895年4月17日簽訂了《馬關條約》。
2、第一次鴉片戰爭
第一次鴉片戰爭(First Opium War)英國經常稱第一次英中戰爭(First Anglo-Chinese War)或「通商戰爭」,是1840年至1842年英國對中國發動的一場戰爭,也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國政府以林則徐虎門銷煙等為借口,決定派出遠征軍侵華。
1840年6月,英軍艦船47艘、陸軍4000人在海軍少將懿律(Anthony Blaxland Stransham)、駐華商務監督義律(Charles Elliott)率領下,陸續抵達廣東珠江口外,封鎖海口,鴉片戰爭開始。
鴉片戰爭以中國失敗並賠款割地告終。中英雙方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3、第二次鴉片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聯合發動的侵華戰爭。是英國與法國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在華侵略利益、趁中國太平天國運動之際,以亞羅號事件及馬神甫事件為借口,聯手進攻清朝政府的戰爭。這是英、法為了擴大侵略權益而發動的侵華戰爭。
美、俄坐收漁人之利。四國強迫清政府簽訂的《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等,使中國喪失了更多的領土和主權,外國侵略勢力擴大到沿海各省和長江中下游地區。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了。
因為英法分別以亞羅號事件及馬神甫事件為借口發動戰爭,所以被英國人稱為「亞羅號戰爭」(The Arrow War)。又稱「英法聯軍之役」(Anglo-French expedition to China)或「第二次中英戰爭」(Second Anglo-Chinese War)。
同時因為這場戰爭可以看作是第一次鴉片戰爭(即鴉片戰爭,相對於第二次而言)的延續,所以也稱「第二次鴉片戰爭」。
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了北京,清帝逃往承德,英法聯軍闖入圓明園並掠奪珠寶、將其焚毀。戰爭中沙俄出兵後以「調停有功」自居,並脅迫清政府割讓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從而成為最大的贏家。戰爭以清政府被迫簽訂《北京條約》結束。
4、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指公元1900年5月28日(清光緒二十六年),以當時的大英帝國、美利堅合眾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俄羅斯帝國、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奧匈帝國為首的八個主要國家組成的對大清帝國的武裝侵略戰爭。
1900年春,義和團運動成為了八國聯侵華戰爭的導火索,以此為借口,八國聯軍以鎮壓義和團之名行瓜分和掠奪大清帝國之實。
5、旅順大屠殺
旅順大屠殺是中日甲午戰爭期間,日本佔領軍於1894年11月21日攻陷位於遼東半島的旅順,對城內進行了四天三夜的屠殺。
只有埋屍的36人(後經考察,生還者800餘人)倖免於屠殺,死難者人數估計在2千到2萬之間。遇難者葬於白玉山東麓的「萬忠墓」。
6、南京大屠殺
南京大屠殺指1931至1945年中國抗日戰爭期間,中華民國在南京保衛戰中失利、首都南京於1937年12月13日(學術界認為開始於12月5日)淪陷後;
在華中派遣軍司令松井石根和第6師團長谷壽夫指揮下,侵華日軍於南京及附近地區進行長達6周的有組織、有計劃、有預謀的大屠殺和姦淫、放火、搶劫等血腥暴行。
在南京大屠殺中,大量平民及戰俘被日軍殺害,無數家庭支離破碎,南京大屠殺的遇難人數超過30萬。
南京大屠殺是侵華日軍公然違反國際條約和人類基本道德准則,是日軍在侵華戰爭期間無數暴行中最突出、最有代表性的一例之一。
南京大屠殺期間,《紐約時報》、《中央日報》、《新華日報》等中外媒體,均對南京大屠殺進行了大量的揭露。
7、「九一八」事變
1931年9月18日晚上,日本駐中國的侵略軍,自行炸毀沈陽北郊柳條湖附近南滿鐵路的一段路軌,反誣中國軍隊破壞鐵路,並藉此突然襲擊了東北軍駐地北大營和沈陽城。隨即在幾天內侵佔20多座城市及其周圍的廣大地區,東北三省全部淪陷。這就是當時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
「九一八」事變的發生,是日本帝國主義為了吞並中國、稱霸亞洲及太平洋地區而採取的一個蓄謀已久的重要侵略步驟。「九一八」事變激起了全國人民的抗日怒潮。
各地人民紛紛要求抗日,反對國民黨政府不抵抗的作法。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影響下,東北人民奮起抵抗,開展抗日游擊戰爭,先後涌現出東北義勇軍等各種抗日武裝。
8、七七事變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辭拒絕。
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第29軍奮起抗戰。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的起點。
③ 曾經中國蒙受的恥辱的資料
不平等條約一覽表
南京條約 1842年8月 英國
主要內容
1.割香港島給英國
2.賠款2100萬銀元
3.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
4.中國海關收取英商進出口貨物的關稅稅率要與英方商定
影響
1.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開端
2.主要矛盾由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的矛盾,
轉化為外國資本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的矛盾
3.外國資本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成為最主要的矛盾
4.中國人民從此肩負起反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和本國封建統治的雙重革命任務
5.中國進入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門條約 1844年 英國
主要內容
從中攫取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賃土地房屋拘留等特權
望廈條約和黃埔條約 1844年 美國和法國
主要內容
取得更多的侵略權益
天津條約 1858年夏 俄美英法
主要內容
1.外國公使進駐北京
2.增開沿海沿江是10處商口岸
3.外國軍艦商船可以在長江各口岸通航
4.外國人可以到中國內地游歷、通商、傳教
5.清政府賠償英法兩國經費各200萬兩白銀,賠常英商損失200萬兩白銀
北京條約 1860年 俄國
主要內容
1.清政府承認天津條約有效
2.增開天津為商埠
3.割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
4.對英法兩國的賠款各增至800萬兩白銀
天津條與北京條約的共同影響
清政府開始被列強控制,中外反動勢力公開勾結,共同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
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北京條約 1860年 俄國
至19世紀80年代 ,侵佔中國東北和西北150多萬平方千米的領土
馬關條約 1895年4月 日本
主要內容
1.割遼東半島、台灣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
2.賠償日本軍費2億兩白銀
3.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日本輪船可以沿內河駛入以上各口岸
4.日本可以在華通商口岸投資設廠,產品運銷中國內地免收內地稅
影響
1.中國的領土和主權再一步遭受受嚴重損失
2.此後帝國主義爭相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
3.迫使清政府不得不向列強進行政治大借款
4.新通商口案的開辟使外國侵略勢力進一步深入中國內地
5.允許日本在華投資辦廠,拓展了其對華資本輸出的途徑,嚴重阻礙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6.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辛丑條約 1901年9月 英美俄日法德意奧
主要內容
1.清政府向各國賠償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本息共計9.8億兩
2.賠償以中國的關稅和鹽稅做抵押,中國的稅收在更大程度上受到外國控制
3.在北京東交民巷設立「使館界」,屆內不許中國人居住,各地駐兵保護
4.拆毀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許各國派兵駐守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的戰略要地
5.懲辦義和團運動中曾與列強「作對」的官吏,永遠禁止中國人民成立和參加反帝性質的各種組織
6.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位居六部之上
影響
這樣的使館界成為列強在中國都城的佔領地
清政府徹底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鎮壓人民的工具
列強可通過外交途徑加強對清政府的控制
---------------------------------------------------
下面列出了部分中國政府或大多數中國人認為是不平等的條約。
中俄蒙協約(民國4年(1915年)6月7日,中國與俄國,簽約地點:外蒙古,恰克圖)
民四條約(二十一條)(民國4年(1915年)5月25日,中國與日本,簽約地點:北京)
滿洲里界約(1911年(宣統3年)12月20日,中國與俄國,簽約地點:滿洲里)
中英續訂藏印條約(1906年(光緒32年)4月27日,簽約地點:北京)
中日會議東三省事宜正約(1905年(光緒31年)12月22日,簽約地點:北京)
辛丑條約(1901年(光緒27年)9月7日,簽約地點:北京)
廣州灣租界條約(時間:1899年(光緒25年)11月16日;簽約地點:廣州灣;中國與法國)
訂租威海衛專條(時間:1898年(光緒24年)7月1日;簽約地點:北京;中國與英國)
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時間:1898年(光緒24年)6月9日;簽約地點:北京;中國與英國)
中俄旅大租地條約(1898年(光緒24年)3月27日,簽約地點:北京。1898年5月7日在俄國彼得堡簽訂了《續訂旅大租地條約》)
中德膠澳租界條約(1898年(光緒24年)3月6日,北京;中國與德國)
中日通商行船條約(1896年(光緒22年)7月21日,簽訂於北京)
中俄密約(1896年(光緒22年)6月3日,莫斯科)
馬關條約(1895年(光緒21年)4月17日,馬關,與日本)
中英會議藏印條款(1890年(光緒16年)3月17日,印度加爾各答;補充修訂:1893年12月5日,大吉嶺)
中英煙台條約(1876年(光緒2年)煙台;中國與英國)
中日北京專條(1874年(同治13年)10月31日)
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1864年(同治3年)10月7日,塔爾巴哈台)
中德通商條約(1861年(咸豐11年)9月2日,天津)
北京條約
中俄北京條約(1860年(咸豐10年)11月14日,北京)
中法北京條約(1860年(咸豐10年)10月25日,北京)
中英北京條約(1860年(咸豐10年)10月24日,北京)
天津條約
中法天津條約(1858年(咸豐8年)6月27日,天津)
中英天津條約(1858年(咸豐8年)6月26日,天津)
中美天津條約(1858年(咸豐8年)6月18日,天津)
中俄天津條約(1858年(咸豐8年)6月13日,天津)
中俄璦琿條約(1858年(咸豐8年)5月28日,璦琿)
上海英法美租界租地章程(1854年(咸豐4年)7月5日,上海)
中俄伊犁塔爾巴哈台通商章程(1851年(咸豐元年)8月6日,伊犁)
黃埔條約(1844年(道光24年)10月24日,與法國,黃埔)
望廈條約(1844年(道光24年)7月3日,與美國,望廈)
虎門條約(1843年(道光23年)10月8日,與英國,虎門)
南京條約(1842年(道光22年)8月29日,與英國,南京)
1917年,德國和奧匈帝國因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成為中國的敵對國,而被廢除不平等條約。1917年蘇聯自願放棄其在中國的特權(事後未完全兌現,亦無退還條約中獲得的領土)。1943年,美國和英國自願放棄其在中國的特權。義大利和日本因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成為中國的敵對國失去他們的特殊地位。1946年,法國放棄其在中國的特權。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成立後,不承認以前簽訂的所有不平等條約。
④ 中國曾經蒙受過的恥辱有哪些
明朝,倭寇征服中國東南。除大陸部分被收復,其他島嶼被日本納入版圖到今日。
明被後金所滅,「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
近現代的種種恥辱事件,羞於啟齒……!
當代中國人的素質令外國人鄙夷,以至國外華人羞於承認自己是中國人。
圓明園事件、南京大屠殺
這可謂是中國第一次經受異族的大規模入侵,皇室南遷,中原人民慘遭荼炭,這也是歷史上的第一次南北對峙,其結果,導致從夏商周經春秋戰國,再到秦漢,直到魏晉的中華上古文明終結。連民族成分都有了極大的改變。是文明進程的轉折點。從八王之亂一直到隋文帝滅陳統一中國,這近三百多年,民族仇殺,宮廷政變,層出不窮,混亂不堪,其中的歷史暴虐而又殘忍。起初那些游牧民族對漢族,極盡壓迫侮辱之能事,現代我們罵人的話,比如「懶漢,無賴漢」等等就是那個時代傳下來的,原先在那些異民族心中所敬仰的「天漢」早已被「懶漢,無賴漢」所取代。可謂恥辱。從而也導致了冉閔的起義。幸虧天不亡我中華,由於那時的華族的血氣,英勇的抵抗,使異民族重新正視了我華族,從而才產生了,所謂的「漢化」。才有了北魏孝文帝、文明太後的改革。才開始了以華族文明為主的文化融合,在此之前,不知死了多少人。但鮮卑貴族相較之後的蒙古滿清,畢竟心胸開闊,眼光長遠。他們繼承了中華的精髓,同時又保持了本民族的優點,同時又輸入了佛教文明,創造了一種變革過的文明——中華中古文明。可是,隋唐以後的中古文明繼承了一部分的精髓,有許多的獨特的東西,還是消失了。比如許多絢麗燦爛的上古神話,從而使我們現在看楚辭中的很多典故名詞,不知所雲。還有寶劍的製作方法和其所承載的「劍道」也在隋唐慢慢失傳了。因為游牧民族打仗不用劍。而日本經過東漢直到六朝的學習和吸收,漸漸發展,到現在便成了他們的「國粹」了。而我們在現在只能通過隋唐之前的史實和虛構的武俠故事,來想像這種如夢如幻的武器了。
我一直有個疑問,高中歷史書上說,是由於英法想獲取在華更大的利益,而發動的戰爭。我也看了不少資料,上面也絲毫沒有提及有關鴉片什麼事,那麼為什麼要叫第二次鴉片戰爭呢?首先,先看看第一次鴉片戰爭,其實是一場貿易戰爭,是英國人為了取得通商的權力,也就是為了貿易平等,而不是為了交清政府賠鴉片錢,更不是為了合法的賣鴉片。說白了,鴉片只是一個由頭。不是鴉片,也會為了其他的東西。而我們的歷史書為了讓我國更加充滿道義,特地把此次戰爭叫作鴉片戰爭。而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目的相同,只是要求清政府開放的更深入,並給他們最惠國待遇,既然有了一次鴉片戰爭,又目的相同,就叫其二次鴉片戰爭吧,又是道義上的勝利。因為乍聽起來,就象兩次為了公開販毒而進行的戰爭。
而它的起因是,由於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採取陽奉陰違戰術,違反合約,暗中阻止與歐洲的貿易,使英法的貿易不能開展下去,英法惱羞成怒,又找了兩個由頭開戰。從而迫使清政府簽訂了天津條約。按說本應該到此為止,但咸豐皇帝受不了了,認為損害了天朝顏面,責成僧格林心伏擊了在大沽口前來換約的英法公使。當場用大炮炸死了多名,這也是高中歷史書上所說的大捷,又扣押了十幾名前去交涉的使者,清廷認為只要抓住匪首,其餘軍隊就會不戰而降。就這樣英法登了陸,直奔北京殺來,咸豐逃到了熱河,而那些被扣押的使者活著的只剩下幾人了,後來的事,便眾所周知了,英法為了向清政府示威,火燒了圓明園。
此戰可謂奇恥大辱。有兩方面:第一方面,英法聯軍可謂殘忍凶暴至極,被屠殺的京師民眾可謂不計其數,滿清耗費數百年的民脂民膏建造起來的圓明園,萬壽園(頤和園的前身)被一把火燒盡。而更為痛心的是儲藏在兩園之中,滿清數代皇帝從民間搜颳得來的字畫古董,歷代瓷器,大多是極精品,我國現在流失海外的國寶,很多就是圓明園的.還有數量極多的,從康熙直到咸豐,不惜工本,製造出來的工藝品.(說句實話,本人及其不喜歡清代的建築和工藝品,尤其傢具,裝飾品,服裝,做工雖及其考究,材料及貴重,但十分繁復俗氣。而其中集大成者就是故宮,裡面的建築大多是清朝造的。可謂俗不可耐,根本不能與漢朝的大氣,唐朝的雄渾,宋代的清雅,明代的簡潔相比。)但畢竟都是國寶。經此一燒,可謂中華文明的浩劫。
第二方面:偷襲和扣押英法公使的做法,極其沒有信義,使得我中華在外國人眼裡成了沒有信義的野蠻國家,之後打贏了也就算了,還不堪一擊,最後被打趴下還得和談,簡直丟盡了臉面。所以二次鴉片戰爭,在很多方面都稱得上恥辱,有所遭受到的恥辱,也有自己做出來的,當然英法也不是什麼好人,但其火燒圓明園,也有部分原因是受了偷襲和扣押公使的刺激。總而言之西方我國印象的急轉直下就從這里開始。
這不用說,是眾所周知的奇恥大辱。可是讓我膽寒的是,開戰之前,日本舉國上下,積極備戰。上至皇室,明治天皇節食,皇後賣首飾。下至平民百姓,妓女捐賣身錢,士兵因為天皇一天只吃兩頓,他們自覺只吃一頓,拚命攢錢買吉野號。當時,明治的口號是越王勾踐能卧薪嘗膽,他也能做到。這使我想到,在抗美援朝時,全國各界節衣縮食,用來購買飛機大炮,和小學語文書上的一個蘋果的故事。
經此一戰,蕞爾小幫日本迅速崛起,而老大帝國,加速沒落。而對清廷的改良慘遭失敗,一部分的國人覺醒,發現要救中國只有推翻清朝一法。後來,經過百日維新,庚子國變,和對清廷所謂的「新政」絕望之時。終於爆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說句實話,本人是覺得改良比革命要好,循序漸進總比突如其來要來得穩定,和易於接受。但滿清貴族的食古不化,狹隘短視,死抱著利益不放,實在是無出其右。辛亥革命實在是不得已而為之。可謂最符合湯武革命的標准。
再講句題外話,我總覺得向中國周邊的那些深受中國文化影響的國家,在中國衰弱之時,會變本加厲的侮辱侵略中國,而這些國家古代長期仰視中國,深入研究學習中國。而近代又受西方文化影響,中國對付起這些國家來相當棘手。比如,日本韓國越南印尼等等。還有個台灣地區。
1644年,中華文明從此絕嗣。剩下的只有四百年的韃靼文明,而當今再國人和外人眼裡,中華文明就是韃靼文明。這固然拜張藝謀的電影,眾多的清宮戲,和唐裝所賜。但我們與真正的中華文明斷絕關系,卻是從這里開始。誠然中華文明發展到明朝末期,是有問題的,而且問題很嚴重,明朝的滅亡就是例證。雖然有天意,比如連續十五年的乾旱。導致中原旱災蝗災遍地,顆粒無收。從而導致李自成剿而不滅。但人禍也很致命。朱明歷來的寡恩刻薄,崇禎的剛愎自用,南明的內斗。集權的社會,已經發展到了死路。是已到了變革的邊緣,內部的改良改革,雖然還不成熟,還有很多是清初的反思,是受明亡刺激的,但已經初露端怡。
如果注入象隋唐一樣豪放的血液,那也不是不可以。但歷史選擇了最不好的結局。李自成張獻忠之流,只相當於黃巢,其結果肯定,必敗無疑。但中國最多再分裂割據一次,還沒有亡天下。南明偏安一方,最多隻是又一個南北朝,又一個宋金對峙。好歹也保住了中華文明。可滿清入關完全憑的是運氣。入關後,他們一方面極端自大,一方面又極端自卑。而自大與自卑是相輔相成的,從而經過一系列的血腥的措施,中華文明就斷送在他們之手了。直到現在,產生了要看宋代之前的中國到日本,要看清代之前的中國到韓國,這種事情了。
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恥辱的一頁,當金兵攻入東京時,整個趙宋皇室除了一人以外全部被俘北上,而那個僥幸逃脫的皇子就是趙構,而被俘北上的官僚及其家屬更是不計其數,而他們大多都被變賣作了家奴,有些低級妓院的妓女竟然是丞相的女兒。而文化方面的損失更是無法估量,金人在靖康時代是非常野蠻的,見人就殺,見物就搶。宋朝積累文化財富被焚毀洗劫一空,這也是中華文明的一大浩劫。而這也是中國被西方趕超,乃至落後,擺下了伏筆。
也是後來種種歷史悲劇的起因。更為可悲的是,後來的明朝,並沒有繼承宋的輝煌文治成果,從而導致了甲申國難,中華絕嗣。而日本也是在那個時期對中國文明由崇拜轉向了反思,順便提一句,象相撲,茶道,插花,馬球等等的很多文化藝術也是那時消失的。
給我些分。。。。。
⑤ 舊中國曾經蒙受哪些恥辱
9.18被大多網友認為是國恥日!
西周幽王無道,致使王宮被洗。
漢高祖三十萬大軍被困白登七日,靠賄賂冒頓的閼氏才得以殘喘脫逃。
西晉懷帝被匈奴俘虜,愍帝出降,西晉王朝終結。第一個被外族滅掉的王朝。
石敬瑭甘當「兒皇帝」
宋朝多次被金、元所敗
明朝,倭寇征服中國東南。除大陸部分被收復,其他島嶼被日本納入版圖到今日。
明被後金所滅,「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
近現代的種種恥辱事件,羞於啟齒……!
當代中國人的素質令外國人鄙夷,以至國外華人羞於承認自己是中國人。
圓明園事件、南京大屠殺
排名第五 五胡亂華
這可謂是中國第一次經受異族的大規模入侵,皇室南遷,中原人民慘遭荼炭,這也是歷史上的第一次南北對峙,其結果,導致從夏商周經春秋戰國,再到秦漢,直到魏晉的中華上古文明終結。連民族成分都有了極大的改變。是文明進程的轉折點。從八王之亂一直到隋文帝滅陳統一中國,這近三百多年,民族仇殺,宮廷政變,層出不窮,混亂不堪,其中的歷史暴虐而又殘忍。起初那些游牧民族對漢族,極盡壓迫侮辱之能事,現代我們罵人的話,比如「懶漢,無賴漢」等等就是那個時代傳下來的,原先在那些異民族心中所敬仰的「天漢」早已被「懶漢,無賴漢」所取代。可謂恥辱。從而也導致了冉閔的起義。幸虧天不亡我中華,由於那時的華族的血氣,英勇的抵抗,使異民族重新正視了我華族,從而才產生了,所謂的「漢化」。才有了北魏孝文帝、文明太後的改革。才開始了以華族文明為主的文化融合,在此之前,不知死了多少人。但鮮卑貴族相較之後的蒙古滿清,畢竟心胸開闊,眼光長遠。他們繼承了中華的精髓,同時又保持了本民族的優點,同時又輸入了佛教文明,創造了一種變革過的文明——中華中古文明。可是,隋唐以後的中古文明繼承了一部分的精髓,有許多的獨特的東西,還是消失了。比如許多絢麗燦爛的上古神話,從而使我們現在看楚辭中的很多典故名詞,不知所雲。還有寶劍的製作方法和其所承載的「劍道」也在隋唐慢慢失傳了。因為游牧民族打仗不用劍。而日本經過東漢直到六朝的學習和吸收,漸漸發展,到現在便成了他們的「國粹」了。而我們在現在只能通過隋唐之前的史實和虛構的武俠故事,來想像這種如夢如幻的武器了。
排名第四 第二次鴉片戰爭
我一直有個疑問,高中歷史書上說,是由於英法想獲取在華更大的利益,而發動的戰爭。我也看了不少資料,上面也絲毫沒有提及有關鴉片什麼事,那麼為什麼要叫第二次鴉片戰爭呢?首先,先看看第一次鴉片戰爭,其實是一場貿易戰爭,是英國人為了取得通商的權力,也就是為了貿易平等,而不是為了交清政府賠鴉片錢,更不是為了合法的賣鴉片。說白了,鴉片只是一個由頭。不是鴉片,也會為了其他的東西。而我們的歷史書為了讓我國更加充滿道義,特地把此次戰爭叫作鴉片戰爭。而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目的相同,只是要求清政府開放的更深入,並給他們最惠國待遇,既然有了一次鴉片戰爭,又目的相同,就叫其二次鴉片戰爭吧,又是道義上的勝利。因為乍聽起來,就象兩次為了公開販毒而進行的戰爭。
而它的起因是,由於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採取陽奉陰違戰術,違反合約,暗中阻止與歐洲的貿易,使英法的貿易不能開展下去,英法惱羞成怒,又找了兩個由頭開戰。從而迫使清政府簽訂了天津條約。按說本應該到此為止,但咸豐皇帝受不了了,認為損害了天朝顏面,責成僧格林心伏擊了在大沽口前來換約的英法公使。當場用大炮炸死了多名,這也是高中歷史書上所說的大捷,又扣押了十幾名前去交涉的使者,清廷認為只要抓住匪首,其餘軍隊就會不戰而降。就這樣英法登了陸,直奔北京殺來,咸豐逃到了熱河,而那些被扣押的使者活著的只剩下幾人了,後來的事,便眾所周知了,英法為了向清政府示威,火燒了圓明園。
此戰可謂奇恥大辱。有兩方面:第一方面,英法聯軍可謂殘忍凶暴至極,被屠殺的京師民眾可謂不計其數,滿清耗費數百年的民脂民膏建造起來的圓明園,萬壽園(頤和園的前身)被一把火燒盡。而更為痛心的是儲藏在兩園之中,滿清數代皇帝從民間搜颳得來的字畫古董,歷代瓷器,大多是極精品,我國現在流失海外的國寶,很多就是圓明園的.還有數量極多的,從康熙直到咸豐,不惜工本,製造出來的工藝品.(說句實話,本人及其不喜歡清代的建築和工藝品,尤其傢具,裝飾品,服裝,做工雖及其考究,材料及貴重,但十分繁復俗氣。而其中集大成者就是故宮,裡面的建築大多是清朝造的。可謂俗不可耐,根本不能與漢朝的大氣,唐朝的雄渾,宋代的清雅,明代的簡潔相比。)但畢竟都是國寶。經此一燒,可謂中華文明的浩劫。
第二方面:偷襲和扣押英法公使的做法,極其沒有信義,使得我中華在外國人眼裡成了沒有信義的野蠻國家,之後打贏了也就算了,還不堪一擊,最後被打趴下還得和談,簡直丟盡了臉面。所以二次鴉片戰爭,在很多方面都稱得上恥辱,有所遭受到的恥辱,也有自己做出來的,當然英法也不是什麼好人,但其火燒圓明園,也有部分原因是受了偷襲和扣押公使的刺激。總而言之西方我國印象的急轉直下就從這里開始。
排名第三 甲午海戰
這不用說,是眾所周知的奇恥大辱。可是讓我膽寒的是,開戰之前,日本舉國上下,積極備戰。上至皇室,明治天皇節食,皇後賣首飾。下至平民百姓,妓女捐賣身錢,士兵因為天皇一天只吃兩頓,他們自覺只吃一頓,拚命攢錢買吉野號。當時,明治的口號是越王勾踐能卧薪嘗膽,他也能做到。這使我想到,在抗美援朝時,全國各界節衣縮食,用來購買飛機大炮,和小學語文書上的一個蘋果的故事。
經此一戰,蕞爾小幫日本迅速崛起,而老大帝國,加速沒落。而對清廷的改良慘遭失敗,一部分的國人覺醒,發現要救中國只有推翻清朝一法。後來,經過百日維新,庚子國變,和對清廷所謂的「新政」絕望之時。終於爆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說句實話,本人是覺得改良比革命要好,循序漸進總比突如其來要來得穩定,和易於接受。但滿清貴族的食古不化,狹隘短視,死抱著利益不放,實在是無出其右。辛亥革命實在是不得已而為之。可謂最符合湯武革命的標准。
再講句題外話,我總覺得向中國周邊的那些深受中國文化影響的國家,在中國衰弱之時,會變本加厲的侮辱侵略中國,而這些國家古代長期仰視中國,深入研究學習中國。而近代又受西方文化影響,中國對付起這些國家來相當棘手。比如,日本韓國越南印尼等等。還有個台灣地區。
排名第二 甲申國難
1644年,中華文明從此絕嗣。剩下的只有四百年的韃靼文明,而當今再國人和外人眼裡,中華文明就是韃靼文明。這固然拜張藝謀的電影,眾多的清宮戲,和唐裝所賜。但我們與真正的中華文明斷絕關系,卻是從這里開始。誠然中華文明發展到明朝末期,是有問題的,而且問題很嚴重,明朝的滅亡就是例證。雖然有天意,比如連續十五年的乾旱。導致中原旱災蝗災遍地,顆粒無收。從而導致李自成剿而不滅。但人禍也很致命。朱明歷來的寡恩刻薄,崇禎的剛愎自用,南明的內斗。集權的社會,已經發展到了死路。是已到了變革的邊緣,內部的改良改革,雖然還不成熟,還有很多是清初的反思,是受明亡刺激的,但已經初露端怡。
如果注入象隋唐一樣豪放的血液,那也不是不可以。但歷史選擇了最不好的結局。李自成張獻忠之流,只相當於黃巢,其結果肯定,必敗無疑。但中國最多再分裂割據一次,還沒有亡天下。南明偏安一方,最多隻是又一個南北朝,又一個宋金對峙。好歹也保住了中華文明。可滿清入關完全憑的是運氣。入關後,他們一方面極端自大,一方面又極端自卑。而自大與自卑是相輔相成的,從而經過一系列的血腥的措施,中華文明就斷送在他們之手了。直到現在,產生了要看宋代之前的中國到日本,要看清代之前的中國到韓國,這種事情了。
排名第一 靖康之難
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恥辱的一頁,當金兵攻入東京時,整個趙宋皇室除了一人以外全部被俘北上,而那個僥幸逃脫的皇子就是趙構,而被俘北上的官僚及其家屬更是不計其數,而他們大多都被變賣作了家奴,有些低級妓院的妓女竟然是丞相的女兒。而文化方面的損失更是無法估量,金人在靖康時代是非常野蠻的,見人就殺,見物就搶。宋朝積累文化財富被焚毀洗劫一空,這也是中華文明的一大浩劫。而這也是中國被西方趕超,乃至落後,擺下了伏筆。
也是後來種種歷史悲劇的起因。更為可悲的是,後來的明朝,並沒有繼承宋的輝煌文治成果,從而導致了甲申國難,中華絕嗣。而日本也是在那個時期對中國文明由崇拜轉向了反思,順便提一句,象相撲,茶道,插花,馬球等等的很多文化藝術也是那時消失的。
⑥ 舊中國曾經蒙受過哪些恥辱
舊中國曾經蒙受的恥辱有這些:
1、鴉片戰爭被迫簽訂了《南京條約》;
2、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專簽訂了《北屬京條約》和《馬關條約》等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
3、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受到外國的侵略,被侵略者火燒圓明園,掠走珍貴的國寶和文化遺產;
4、抗戰中發生了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被無辜殺死的中國人近39萬人;
⑦ 有關舊中國曾經蒙受的恥辱
朝末年,我們當時的政府曾有兩個官員去美國加州訪問,當時他們穿著官服,大家都知道的嘛,這在美國人看起來很滑稽。於是就有兩個美國農民商量,把其中一個官員抓起來扔到河裡去如何?結果,他們這樣做了,其中一個官員掉到河裡活活淹死了。結果呢?什麼事都沒有,這兩個農民什麼事也沒有!
恥辱
不平等條約一覽表
南京條約 1842年8月 英國
主要內容
1.割香港島給英國
2.賠款2100萬銀元
3.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
4.中國海關收取英商進出口貨物的關稅稅率要與英方商定
影響
1.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開端
2.主要矛盾由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的矛盾,
轉化為外國資本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的矛盾
3.外國資本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成為最主要的矛盾
4.中國人民從此肩負起反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和本國封建統治的雙重革命任務
5.中國進入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門條約 1844年 英國
主要內容
從中攫取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賃土地房屋拘留等特權
望廈條約和黃埔條約 1844年 美國和法國
主要內容
取得更多的侵略權益
天津條約 1858年夏 俄美英法
主要內容
1.外國公使進駐北京
2.增開沿海沿江是10處商口岸
3.外國軍艦商船可以在長江各口岸通航
4.外國人可以到中國內地游歷、通商、傳教
5.清政府賠償英法兩國經費各200萬兩白銀,賠常英商損失200萬兩白銀
北京條約 1860年 俄國
主要內容
1.清政府承認天津條約有效
2.增開天津為商埠
3.割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
4.對英法兩國的賠款各增至800萬兩白銀
天津條與北京條約的共同影響
清政府開始被列強控制,中外反動勢力公開勾結,共同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
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北京條約 1860年 俄國
至19世紀80年代 ,侵佔中國東北和西北150多萬平方千米的領土
馬關條約 1895年4月 日本
主要內容
1.割遼東半島、台灣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
2.賠償日本軍費2億兩白銀
3.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日本輪船可以沿內河駛入以上各口岸
4.日本可以在華通商口岸投資設廠,產品運銷中國內地免收內地稅
影響
1.中國的領土和主權再一步遭受受嚴重損失
2.此後帝國主義爭相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
3.迫使清政府不得不向列強進行政治大借款
4.新通商口案的開辟使外國侵略勢力進一步深入中國內地
5.允許日本在華投資辦廠,拓展了其對華資本輸出的途徑,嚴重阻礙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6.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辛丑條約 1901年9月 英美俄日法德意奧
主要內容
1.清政府向各國賠償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本息共計9.8億兩
2.賠償以中國的關稅和鹽稅做抵押,中國的稅收在更大程度上受到外國控制
3.在北京東交民巷設立「使館界」,屆內不許中國人居住,各地駐兵保護
4.拆毀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許各國派兵駐守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的戰略要地
5.懲辦義和團運動中曾與列強「作對」的官吏,永遠禁止中國人民成立和參加反帝性質的各種組織
6.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位居六部之上
影響
這樣的使館界成為列強在中國都城的佔領地
清政府徹底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鎮壓人民的工具
列強可通過外交途徑加強對清政府的控制
---------------------------------------------------
下面列出了部分中國政府或大多數中國人認為是不平等的條約。
中俄蒙協約(民國4年(1915年)6月7日,中國與俄國,簽約地點:外蒙古,恰克圖)
民四條約(二十一條)(民國4年(1915年)5月25日,中國與日本,簽約地點:北京)
滿洲里界約(1911年(宣統3年)12月20日,中國與俄國,簽約地點:滿洲里)
中英續訂藏印條約(1906年(光緒32年)4月27日,簽約地點:北京)
中日會議東三省事宜正約(1905年(光緒31年)12月22日,簽約地點:北京)
辛丑條約(1901年(光緒27年)9月7日,簽約地點:北京)
廣州灣租界條約(時間:1899年(光緒25年)11月16日;簽約地點:廣州灣;中國與法國)
訂租威海衛專條(時間:1898年(光緒24年)7月1日;簽約地點:北京;中國與英國)
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時間:1898年(光緒24年)6月9日;簽約地點:北京;中國與英國)
中俄旅大租地條約(1898年(光緒24年)3月27日,簽約地點:北京。1898年5月7日在俄國彼得堡簽訂了《續訂旅大租地條約》)
中德膠澳租界條約(1898年(光緒24年)3月6日,北京;中國與德國)
中日通商行船條約(1896年(光緒22年)7月21日,簽訂於北京)
中俄密約(1896年(光緒22年)6月3日,莫斯科)
馬關條約(1895年(光緒21年)4月17日,馬關,與日本)
中英會議藏印條款(1890年(光緒16年)3月17日,印度加爾各答;補充修訂:1893年12月5日,大吉嶺)
中英煙台條約(1876年(光緒2年)煙台;中國與英國)
中日北京專條(1874年(同治13年)10月31日)
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1864年(同治3年)10月7日,塔爾巴哈台)
中德通商條約(1861年(咸豐11年)9月2日,天津)
北京條約
中俄北京條約(1860年(咸豐10年)11月14日,北京)
中法北京條約(1860年(咸豐10年)10月25日,北京)
中英北京條約(1860年(咸豐10年)10月24日,北京)
天津條約
中法天津條約(1858年(咸豐8年)6月27日,天津)
中英天津條約(1858年(咸豐8年)6月26日,天津)
中美天津條約(1858年(咸豐8年)6月18日,天津)
中俄天津條約(1858年(咸豐8年)6月13日,天津)
中俄璦琿條約(1858年(咸豐8年)5月28日,璦琿)
上海英法美租界租地章程(1854年(咸豐4年)7月5日,上海)
中俄伊犁塔爾巴哈台通商章程(1851年(咸豐元年)8月6日,伊犁)
黃埔條約(1844年(道光24年)10月24日,與法國,黃埔)
望廈條約(1844年(道光24年)7月3日,與美國,望廈)
虎門條約(1843年(道光23年)10月8日,與英國,虎門)
南京條約(1842年(道光22年)8月29日,與英國,南京)
1917年,德國和奧匈帝國因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成為中國的敵對國,而被廢除不平等條約。1917年蘇聯自願放棄其在中國的特權(事後未完全兌現,亦無退還條約中獲得的領土)。1943年,美國和英國自願放棄其在中國的特權。義大利和日本因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成為中國的敵對國失去他們的特殊地位。1946年,法國放棄其在中國的特權。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成立後,不承認以前簽訂的所有不平等條約。
中國日益的強盛表現在哪些方面?
⑧ 收集關於舊中國曾經蒙受的恥辱的資料
1、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大肆屠殺,清政府被迫簽訂《辛丑條約》。
1901年9月7日,李鴻章代表大清國與11國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不平等條約《辛丑條約》。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份文件上,李鴻章將「李鴻章」三個字簽成了「肅」字的模樣,這三個字擠在一起,即虛弱無力,又辛酸悲苦。
晚清重臣李鴻章,以其風雲變幻的一生成為晚清時期最有爭議的歷史人物。本書透射李鴻章的內心世界,寫他的宏圖大志、精明狡猾,寫他的委曲求全、鐵腕毒辣,寫他的風光得意、孤獨脆弱;把一個時代的推動者,也是一個時代最大絆腳石的人生傳奇寫得酣暢淋漓。
2、圓明園的毀滅。
1860年10月5日,英法聯軍兵臨北京城下。根據俄國外交官伊格納提耶夫提供的情報,清朝守軍集中在東城,北城是最薄弱的地方,應先攻取;並聽說中國清朝皇帝正在西北郊的圓明園。於是,英法聯軍繞抄安定門、德勝門,進犯圓明園,並將圓明園洗劫一空。
製造了震驚中外的「火燒圓明園」事件。英法聯軍闖進圓明園,立即瘋狂地進行搶劫。首先闖入圓明園的是法國侵略軍,他們見物就搶,每個法國士兵口袋裡裝進的珍品,價值三四萬法郎。他們空手而進,滿載而歸。在法國軍營里,堆積著珍奇的鍾表、五光十色的綾羅綢緞。
以及珍貴的藝術品,價值達3000萬法郎。英國侵略軍雖然來遲了一步,但金銀財寶也裝滿口袋。更可惡的是,對那些搬不走的大瓷器和琺琅瓶,他們打得粉碎。英法侵略軍把圓明園搶劫一空之後,為了消贓滅跡,掩蓋罪行,英國全權大臣額爾金在英國首相帕麥斯頓的支持下。
竟下令燒毀圓明園。大規模的焚燒共兩次。主要焚燒圓明園,大火連燒3晝夜,使這座世界名園化為一片焦土。這場浩劫,正如法國著名作家雨果所描繪和抨擊的那樣,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夏宮,一個進行搶劫,另一個放火焚燒。勝利原來可以成為強盜。
3、《南京條約》。
《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是英國第一次侵華戰爭鴉片戰爭的結果英國向中國輸入鴉片由來已久,到19世紀30年代末,輸入量達到驚人的程度。這種骯臟的鴉片貿易不僅使英國人的東印度公司、英屬印度政府及鴉片販子獲得暴利。
而且與英國政府和整個英國資產階級形成了密切的利益關系。1839年1月,清朝欽差大臣林則徐奉旨禁煙,並於6月3日進行了震驚中外的虎門銷煙。1840年6月,英國侵略者為保護鴉片貿易,依仗其船堅炮利,發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
英軍先後攻陷舟山、虎門、廈門、寧波、吳淞、鎮江等地,並霸佔香港島。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8月4日,英軍進逼南京,索要贖城費300萬元。軍事失利的清朝以欽差大臣耆英、兩江總督牛鑒、署乍浦副都統伊裡布為代表,與英方交涉。中英和約談判開始。
清朝代表在英方的軍事壓力下毫無反抗能力。英方不允許清方對其提出的條件做任何修改,屢屢以進攻南京相要挾。南京條約的中英文本完全是英方一手制定的。8月29日,耆英、伊裡布與英國全權代表璞鼎查於南京江面上的英國「汗華麗」戰艦上簽署了和約。
4、《馬關條約》。
《馬關條約》是中國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於1895年4月17日(光緒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日本馬關(今山口縣下關市)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原名《馬關新約》,日本稱為《下關條約》或《日清講和條約》。《馬關條約》的簽署標志著甲午中日戰爭的結束。
5、第一次鴉片戰爭。
舊中國受到的恥辱多半是來自於歐美列強,從第一次鴉片戰爭開始,中國被迫打開國門,清政府的無能與軟弱讓列強侵佔了很多中國的領土,簽訂諸多不平等條約等,中國也變成了半殖民半封建社會,到後來更有日本的全面侵華戰爭,不過也正是這場戰爭讓中國人團結起來並且擊敗了日本。
建立了新中國。 如今祖國的強大主要是體現在經濟方面以及在國際社會中地位的提升。越來越多的發達國家都已經意識到中國在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以及經濟發展中所起到的不可低估的作用。 但是,不代表經濟強大中國就沒有恥辱,蒙受恥辱與經濟強大與否並不一定永遠是正比。
雖然鄧小平說過,落後就要挨打,但是中國在抗日戰爭中也是落後於日本,卻打贏了戰爭。抗美援朝的時候,中國的國力也不可能與美國抗衡,但一樣沒有和美國打成了平手。
⑨ 中國曾經蒙受的恥辱的資料
從第一次鴉片戰爭開始的【南京條約】開始:
南京條約 1842年8月 英國
主要內容
1.割香港島給英國
2.賠款2100萬銀元
3.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
4.中國海關收取英商進出口貨物的關稅稅率要與英方商定
影響
1.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開端
2.主要矛盾由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的矛盾,
轉化為外國資本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的矛盾
3.外國資本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成為最主要的矛盾
4.中國人民從此肩負起反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和本國封建統治的雙重革命任務
5.中國進入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門條約 1844年 英國
主要內容
從中攫取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賃土地房屋拘留等特權
望廈條約和黃埔條約 1844年 美國和法國
主要內容
取得更多的侵略權益
天津條約 1858年夏 俄美英法
主要內容
1.外國公使進駐北京
2.增開沿海沿江是10處商口岸
3.外國軍艦商船可以在長江各口岸通航
4.外國人可以到中國內地游歷、通商、傳教
5.清政府賠償英法兩國經費各200萬兩白銀,賠常英商損失200萬兩白銀
北京條約 1860年 俄國
主要內容
1.清政府承認天津條約有效
2.增開天津為商埠
3.割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
4.對英法兩國的賠款各增至800萬兩白銀
天津條與北京條約的共同影響
清政府開始被列強控制,中外反動勢力公開勾結,共同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
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北京條約 1860年 俄國
至19世紀80年代 ,侵佔中國東北和西北150多萬平方千米的領土
馬關條約 1895年4月 日本
主要內容
1.割遼東半島、台灣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
2.賠償日本軍費2億兩白銀
3.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日本輪船可以沿內河駛入以上各口岸
4.日本可以在華通商口岸投資設廠,產品運銷中國內地免收內地稅
影響
1.中國的領土和主權再一步遭受受嚴重損失
2.此後帝國主義爭相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
3.迫使清政府不得不向列強進行政治大借款
4.新通商口案的開辟使外國侵略勢力進一步深入中國內地
5.允許日本在華投資辦廠,拓展了其對華資本輸出的途徑,嚴重阻礙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6.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辛丑條約 1901年9月 英美俄日法德意奧
主要內容
1.清政府向各國賠償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本息共計9.8億兩
2.賠償以中國的關稅和鹽稅做抵押,中國的稅收在更大程度上受到外國控制
3.在北京東交民巷設立「使館界」,屆內不許中國人居住,各地駐兵保護
4.拆毀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許各國派兵駐守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的戰略要地
5.懲辦義和團運動中曾與列強「作對」的官吏,永遠禁止中國人民成立和參加反帝性質的各種組織
6.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位居六部之上
影響
這樣的使館界成為列強在中國都城的佔領地
清政府徹底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鎮壓人民的工具
列強可通過外交途徑加強對清政府的控制
下面列出了部分中國政府或大多數中國人認為是不平等的條約。
中俄蒙協約(民國4年(1915年)6月7日,中國與俄國,簽約地點:外蒙古,恰克圖)
民四條約(二十一條)(民國4年(1915年)5月25日,中國與日本,簽約地點:北京)
滿洲里界約(1911年(宣統3年)12月20日,中國與俄國,簽約地點:滿洲里)
中英續訂藏印條約(1906年(光緒32年)4月27日,簽約地點:北京)
中日會議東三省事宜正約(1905年(光緒31年)12月22日,簽約地點:北京)
辛丑條約(1901年(光緒27年)9月7日,簽約地點:北京)
廣州灣租界條約(時間:1899年(光緒25年)11月16日;簽約地點:廣州灣;中國與法國)
訂租威海衛專條(時間:1898年(光緒24年)7月1日;簽約地點:北京;中國與英國)
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時間:1898年(光緒24年)6月9日;簽約地點:北京;中國與英國)
中俄旅大租地條約(1898年(光緒24年)3月27日,簽約地點:北京。1898年5月7日在俄國彼得堡簽訂了《續訂旅大租地條約》)
中德膠澳租界條約(1898年(光緒24年)3月6日,北京;中國與德國)
中日通商行船條約(1896年(光緒22年)7月21日,簽訂於北京)
中俄密約(1896年(光緒22年)6月3日,莫斯科)
馬關條約(1895年(光緒21年)4月17日,馬關,與日本)
中英會議藏印條款(1890年(光緒16年)3月17日,印度加爾各答;補充修訂:1893年12月5日,大吉嶺)
中英煙台條約(1876年(光緒2年)煙台;中國與英國)
中日北京專條(1874年(同治13年)10月31日)
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1864年(同治3年)10月7日,塔爾巴哈台)
中德通商條約(1861年(咸豐11年)9月2日,天津)
北京條約
中俄北京條約(1860年(咸豐10年)11月14日,北京)
中法北京條約(1860年(咸豐10年)10月25日,北京)
中英北京條約(1860年(咸豐10年)10月24日,北京)
天津條約
中法天津條約(1858年(咸豐8年)6月27日,天津)
中英天津條約(1858年(咸豐8年)6月26日,天津)
中美天津條約(1858年(咸豐8年)6月18日,天津)
中俄天津條約(1858年(咸豐8年)6月13日,天津)
中俄璦琿條約(1858年(咸豐8年)5月28日,璦琿)
上海英法美租界租地章程(1854年(咸豐4年)7月5日,上海)
中俄伊犁塔爾巴哈台通商章程(1851年(咸豐元年)8月6日,伊犁)
黃埔條約(1844年(道光24年)10月24日,與法國,黃埔)
望廈條約(1844年(道光24年)7月3日,與美國,望廈)
虎門條約(1843年(道光23年)10月8日,與英國,虎門)
南京條約(1842年(道光22年)8月29日,與英國,南京)
1917年,德國和奧匈帝國因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成為中國的敵對國,而被廢除不平等條約。1917年蘇聯自願放棄其在中國的特權(事後未完全兌現,亦無退還條約中獲得的領土)。1943年,美國和英國自願放棄其在中國的特權。義大利和日本因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成為中國的敵對國失去他們的特殊地位。1946年,法國放棄其在中國的特權。
⑩ 關於舊中國蒙恥的歷史資料和今日祖國的強大。
過去被多次打開國門,現在從聯合國,世貿,已經是不可缺少的經濟實體,外匯第一,GDP第二,發展潛力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