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新課標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檢測題 參考答案
補充一下:
-
1 A
2 A
3 A
4 C
5 B
6 C
7 B
8 A
9 C
10 C
11 C
12 C
13 A
14 B
15 A
16 A
17 C
18 A
19 沒有給出選項啊,在網路查到該題的有:①都江堰 ③周口店版北京人遺址
20 A
21 D
22 A
23 A
24 D
25 A
①戰國權七雄是指 秦 、魏 、楚 、齊 、 趙 、燕 、韓 。
②戰國時期諸侯國之間發動戰爭的目的主要是:
戰國時期的戰爭主要是兼並戰爭,最後發展為統一戰爭,消滅其他國家,才是主要目的。 。
③列舉三個戰國時期的著名戰役。
一馬陵之戰 二、樂毅破齊 三、長平之戰
④列舉列舉六個春秋戰國時期的成語典故。
紙上談兵
負荊請罪 圍魏救趙 唇亡齒寒 ,與虎謀皮
完璧歸趙
Ⅱ 初一歷史第二單元選擇題答案(人教版)
一、選擇題:(每一小題2分,共20分)
1. 岳飛墓門上的對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這里的「佞臣」是指
A.趙高 B.安祿山
C.金兀術 D.秦檜
2.北宋、遼、西夏、金四個政權,按建立的時間順序排列依次是
A.北宋 遼 金 西夏 B.遼 北宋 西夏 金
C.遼 金 北宋 西夏 D.北宋 遼 西夏 金
3.右圖所示文物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它最早出現在我國的什麼時期
A.秦漢 B.隋唐
C.北宋 D.明清
4.和南宋同時並存的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是
①遼 ②西夏 ③金 ④蒙古政權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
5.按時間順序排列下列事件
①南宋滅亡 ②忽必烈定國號為元 ③蒙古軍隊滅金 ④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權
A.④③②① B.③②①④
C.②③①④ D.①④②③
6. 元朝對後世影響深遠的措施是
A.重視發展農業 B.治理黃河,推廣棉花的種植
C.建立行省制度 D.加強對西藏的管轄
7.下列屬於宋代文化成就的有
①畢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 ②趙孟 的繪畫作品被當時的人們稱為「神品」 ③詞是當時主要的文學成就 ④《清明上河圖》是我國美術史上的不朽作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北宋建立後,陸續消滅了割據政權,完成了全國的統一
B.北宋初年,普通百姓只能穿青黑色衣服
C.宋朝設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貿易
D.南宋時棉紡織業已發展到黃河流域
9.下列人物屬於古代蒙古族的傑出統治者的是( )
①完顏阿骨打 ②元昊 ③鐵木真 ④耶律阿保機 ⑤忽必烈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③⑤ D.②④
10.我國歷史曾出現過幾次民族融合的高潮,實現民族融合的基本因素是( )
A.封建統治者採取促進民族融合政策
B.各民族之間的長期交往
C.經濟繁榮,社會生產的不斷進步
D.少數民族大量的內遷
一、1.D 2.B 3.C 4.B 5.A 6.C 7.C 8.C 9.C 10.B
Ⅲ 七年級上冊人教版中國歷史第二單元測試題(附答案)
推薦你去教材官網看看
Ⅳ 初一上學期第二單元歷史復習資料
七年級歷史上冊復習資料
一、中華文明的起源
1.元謀人是我國境內已知最早的人類。
2.北京人已經使用天然火。
3.炎帝、黃帝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炎、黃二部族構成華夏族的主體。
4.堯、舜、禹時期通過「禪讓」推舉產生部落聯盟首領,禹是傳說時代治水英雄。
二、國家的產生和社會變革
1.夏朝——時間:約公前2070年,建立者:禹,意義: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從此王位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
2.商鞅變法:戰國時期的改革中影響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國的變法。
主要內容:①編制戶口,加強刑罰。②獎勵生產。③獎勵軍功。④承認土地私有。⑤推行縣制。⑥統一度量衡。
作用:經過變法秦國富強起來,國力大增為以後兼並六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統一國家的建立
1.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秦始皇加強中央集權措施及意義。(識圖:秦朝行政系統簡表、秦統一文字表、秦統一貨幣示意圖)
2.陳勝吳廣起義意義: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戰爭,它沉重打擊了秦朝的殘暴統治。
3.張騫通西域的史實:西漢時期,漢武帝時為聯合西域的大月氏夾擊匈奴,派張騫出使西域。(識圖:張騫出使西域圖)
4.絲綢之路:在這條路上運輸最多的商品是絲綢。(識圖:絲綢之路示意圖)
作用:成為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橋梁,至今仍發揮著重大作用。
5.漢武帝大一統措施:採納董仲舒建議,把儒家學說定為治國的指導思想,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政策,儒家學說被確立為專制王朝的正統思想;頒布「推恩令」削弱封國勢力;強化監察制度。
結論:漢武帝時中央集權空前加強,大一統帝國得到了進一步鞏固和發展。
四、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
1.知道三國的名稱及相對位置。
2.北魏孝文帝促進民族融合的措施:遷都洛陽、改穿漢服、學習漢語、採用漢姓、提倡與漢人結婚。
五、繁榮與開放的社會
1.隋唐科舉制度:隋唐時期創立並完善了科舉制度,科舉制是通過分科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強調以才能作為選官標準的原則。
2.「開元盛世」:唐玄宗統治前期政局穩定,經濟繁榮,被譽為「開元盛世」。
3.唐與吐蕃的交往:吐蕃是今藏族祖先。文成公主入藏與松贊干布聯姻,奠定了漢藏密切交往的基礎。
4.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進行文化交流的使團;唐朝時鑒真東渡日本,對中日經濟文化交流做出了傑出貢獻;玄奘西行天竺研習佛法。說明中外文化交流得到更深層次的發展。(識圖鑒真東渡示意圖、玄奘西行示意圖)
5.唐太宗在位期間,知人善任,虛心納諫,唯才是舉;調整賦役制度,減少百姓的勞役負擔;完善隋代的科舉制及「三省六部制」;唐朝的法律對亞洲各國產生了重大影響;唐太宗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西北各部尊稱唐太宗為他們共同的君主「天可汗」;加強漢藏關系,文成公主入藏密切漢藏關系。唐太宗統治期間,政治比較清明,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國力增強,被譽為「貞觀之治」。
六、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系的發展
兩宋時全國的經濟重心從黃河流域轉移到長江流域。
七、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危機
1.明清兩朝加強專制統治的主要措施:(1)強化皇權:明廢丞相、清設軍機處等。
(2)八股取士。(3)大興文字獄。
2.清朝設置駐藏大臣:清朝開始設立駐藏大臣作為中央政府的代表長駐西藏,同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
3.戚繼光抗倭:明朝時戚繼光抗倭。(聯系地方史)
4.鄭成功收復台灣:明末清初鄭成功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復台灣。
5.雅克薩之戰:清朝時與沙俄進行了兩次雅克薩之戰。
6.鄭和下西洋:明朝時鄭和七下西洋,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一帶,鄭和遠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壯舉,比歐洲的遠洋航行早半個多世紀。(識圖、表:鄭和下西洋航線圖、鄭和與哥倫布遠洋航行對照表)
鄭和下西洋加強了中國與亞非各國人民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來往,而且推動華僑移居南洋,促進了南洋地區社會經濟發展。但鄭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是宣揚國威和到西洋「取寶」,不計經濟效益,消耗國力,隨著明朝國力衰退,遠洋航海的壯舉也最終被廢止。
7.「閉關鎖國」的主要表現:閉關鎖國並非完全斷絕對外往來,而主要表現在對外貿易進行嚴格的限制上。
八、科學技術
1.都江堰:戰國時期秦國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代表了我國當時水利工程的先進水平。(識圖:都江堰示意圖)
2.長城:是大一統氣派與中華民族的象徵。
3.四大發明:
①造紙術:東漢時蔡倫改進造紙術,中國的造紙術傳播到世界各地促進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地影響了世界文明的發展進程。(識圖:造紙術外傳時間表)
②印刷術:唐朝時期發明雕版印刷術,北宋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對傳播知識和促進世界文明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③指南針:宋朝時期發明,為環球航行和新大陸的發現提供了重要條件。
④火葯:唐朝開始運用於軍事,宋代廣泛應用於軍事。
我國四大發明對全人類的文明與進步產生了巨大影響。
4.大運河:隋朝時開鑿的貫穿南北的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餘杭,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識圖:隋大運河示意圖)
Ⅳ 人教版初一下歷史第二單元(宋元時期的)復習提綱
初一歷史下冊復習提綱
第1課 繁盛一時的隋朝
一、隋朝的統一:581年北周外戚楊堅奪取政權,建立隋朝,都長安,年號開皇。589年,隋滅陳,統一南北。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殺死,隋朝滅亡。結束了西晉末年以來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對峙局面,開創隋唐時期三百二十餘年的「大一統」局面,為經濟文化的繁榮發展奠定了基礎。
二、開皇之治:隋文帝在位期間勵精圖治,發展生產,提倡節儉。國家統一,社會安定,人口激增,墾田擴大、糧倉豐實。史稱「開皇之治」。
三、隋朝大運河:「北通涿郡之漁商,南運將杜之轉輸,其為利耶博哉!」
隋朝隋煬帝時開鑿的大運河是隋朝對後世最重要的貢獻。
1、目的:為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朝對全國的統治。
2、開鑿時間:605-610年。
3、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餘杭;開鑿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四段,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兩千多公里。(沿途經過江蘇的揚州、常州、無錫、蘇州 )
4、作用:它的開通大大促進了南北的經濟交流
5、地位: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
評價大運河的開鑿:大運河不僅成為南北政治、經濟、文化聯系的紐帶,也成為溝通亞洲內陸「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樞紐。同時運河的通航也促進了沿岸地區城鎮和工商業的發展。但隋煬帝濫用民力,也造成百姓的困苦。總的看來,大運河的開鑿,是隋對中國歷史的重大貢獻。
第2課 貞觀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李淵在太原起兵,618年攻佔長安,建立唐朝。
二、貞觀之治:
人物:唐太宗 措施:注重總結歷史經驗教訓,重視人民群眾的力量;注重發展生產,減輕人民負擔;崇尚節儉;任用賢才(房玄齡謀杜如晦斷)、虛心納諫(魏徵)。
表現: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出現繁榮景象,國力逐步強盛。歷史上稱當時的統治為「貞觀之治」。
「貞觀之治」出現的原因是:
①政治上,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訓,善於用人和納諫,沿用和發展隋朝的三省六部制; ②文化上,發展科舉,重視教育; ③經濟上,輕徭薄賦,發展生產。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
三、女皇武則天: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稱帝,改國號為周。武則天重視發展農業生產,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郭沫若稱其統治「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第3課 「開元盛世」
一、「開元之治」:唐玄宗
措施:①任用賢才(姚崇);②重視地方吏治;③注意節儉。
表現:唐玄宗統治前期(開元年間)政治清明,經濟空前繁榮,倉庫充實,人口明顯增加,唐朝進入了全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或「開元之治」。
二、唐朝經濟
1、農業方面:①興修大型水利工程。②農耕技術提高:水稻廣泛採用育秧移植。③茶葉生產的發展:唐朝出現了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作者陸羽被後人稱為「茶神」。飲茶之風開始在唐朝盛興。④生產工具的改進:出現新的農業工具——曲轅犁;創制新灌溉工具——筒車。
2、手工業方面:①絲織業:花色品種多,技術高超。②陶瓷業:越窯青瓷、邢窯白瓷、唐三彩(世界工藝的珍品)。
商業繁榮:①著名的大都市:長安、洛陽、揚州、成都。②長安城:城內分為坊和市,坊是居民宅區,市為繁榮的商業區。唐都長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
第4課 科舉制的創立
一、 科舉制的創立:隋創立,唐完善。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太宗皇帝真長策,賺足影響盡白頭。」「縉紳雖位極人臣,不由進士者,終不為美。」
隋文帝 開始用分科考試的方法選拔官員,強調以才能作為選官的標准。
二、 隋煬帝 正式設置進士科,科舉制正式誕生
三、科舉制的完善:唐朝科舉中常設的主要科目有明經和進士。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是完善科舉制的關鍵人物。唐太宗擴充國學規模;武則天首創殿試和武舉;唐玄宗時將詩賦作為考試內容。 四、發展:明清的科舉制改為考八股文,在很大程度上演變成為朝廷鉗制人們思想的工具。八股取士完全脫離現實生活,無法培養人的實際能力,使科舉考試束縛了人們的思想和才智。
五、結束:清朝末年。1905年張之洞奏請停止科舉考試,清政府擬定《奏定學堂章程》。
六、作用:1、科舉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識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級政府任職。2、科舉制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士人用功讀書的風氣盛行。3、科舉制也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展,尤其因為進士科重視考詩賦,大大有利於唐詩的繁榮。4、科舉制度在我國封建社會延續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廢除。
第5課 「和同為一家」
唐朝時,唐太宗和武則天在今新疆地區先後設立了管轄西域的最高行政和軍事機構——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
唐代民族關系處理
1、民族 藏族 維吾爾族 靺鞨 彝族白族
2、祖先 吐番 回紇(鶻) 六詔居民
3、首領 松贊干布贊普
尺帶珠丹贊普 懷仁可汗 渤海郡王 雲南王
4、生活區域 青藏高原一帶 甘肅新疆一帶,色楞格河流域 東北松花江、黑龍江 雲南蒼山洱海
5、意義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8世紀初金城公主嫁給尺帶珠丹密切了唐番經濟文化交流,增進了漢藏之間的友好關系; 唐玄宗封其首領為「懷仁可汗」 雙方關系友好,經濟和商業繁榮
唐玄宗封其首領為「渤海郡王」 面積不斷擴大,人口增多,與內地貿易往來頻繁,經濟文化水平提高,有海東盛國之稱
唐玄宗封首領為「雲南王」 在唐朝支持下實現了統一
第6課 對外友好往來
隋唐對外交往比較活躍,與亞洲以至非洲、歐洲的一些國家,都有往來。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望,各國人稱中國人為「唐人」。
一、唐與日本的關系——遣唐使和鑒真東渡
1、隋唐時,中日兩國交往密切。貞觀年間,日本有很多遣唐使、留學生和留學僧來唐學習。
2、遣唐使回國後很受重用,他們以唐朝的制度為模式,進行政治改革,還參照漢字創制了日本文字,在社會生活上至今都保留唐朝人的某些風尚。
3、唐朝赴日本的使節和僧人中,最有影響的是鑒真,曾六次東渡日本,在日本傳播唐朝文化。
二、唐與新羅的關系
1、方式:①派遣使節和大批留學生到唐朝學習;②新羅商人來中國經商,新羅物產居唐朝進口首位。
2、表現有:仿唐制建立政治制度、採用科舉制選官吏、引入了中國的醫學、天文、歷算等科技成就。
三、唐與天竺的關系——玄奘西遊
唐朝時中國與天竺交往頻繁,最傑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貞觀初年,他從長安出發,前往天竺。回國後,專心翻譯佛經,還寫成著名的《大唐西域記》。這部書是研究中亞、印度半島以及我國新疆地區歷史和佛學的重要典籍。
唐太宗、唐玄宗、武則天比較
四、 唐太宗 武則天 唐玄宗
1、統治方法 勤於政事,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役和徭役,重用賢才,虛心納諫。 繼續實行唐太宗發展農業生產、選拔賢才的國策 任用熟悉吏治、富於改革精神的姚崇,重視地方吏治,中央優秀官員到地方任職,燒毀珠玉錦綉,提倡節儉,發展農業生產。
2、統治美稱 貞觀之治 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開元盛世,開元之治
3、科舉制 擴充國學規模,增加學員。開創殿試和武舉,詩賦成為進士科的主要內容
4、對外交往 玄藏西遊 鑒真東渡
5、民族關系 ①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②封回紇首領為「懷仁可汗」③封靺鞨首領為「渤海郡王」④封南詔首領為「雲南王」
6、任用賢才 房玄齡,杜如晦,魏徵 駱賓王 姚崇
7、名言名句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自古皆貴中華,賤狄夷,朕獨愛之如一。
8、其它 被北方、西域首領奉為「天可汗」。歌舞《秦王破陣樂》 參與編創《霓裳羽衣舞》
第7、8課 輝煌的隋唐文化
我國古代四大發明:造紙術、印刷術、火葯、指南針。印刷術、火葯是唐朝發明的。
一、雕版印刷術的發明
1、隋唐時期,已發明雕版印刷術。市場上出現了一種用作交易憑據的印刷品——印紙,成都、洛陽是著名的印刷業中心。
2、《金剛經》868年
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刻印刷品。比歐洲(1423)早近600年
二、火葯
1、古代煉丹家在煉制丹葯時發明的,孫思邈在他的《丹經》一書中,第一次把火葯的配方記錄下來。
2、唐朝末年,火葯開始運用於軍事,最初的火葯武器叫「火箭」,也叫「飛火」。
三、高超的建築水平
1、趙州橋(安濟橋)
設計者:隋朝李春,趙州橋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橋。趙州橋的設計開創了世界平拱橋建築的先河。比歐洲早700多年。
四、 光耀千古的詩壇
詩人 代表作 特點
李白 《早發白帝城》《蜀道難》 豪邁奔放,想像豐富。 詩仙
杜甫 「三吏」「三別」 反映社會現實。 詩聖
1、唐朝帝王大都喜愛詩歌,進士考試也以詩歌為重要內容,這就有利於唐詩的繁榮。
2、杜甫親身經歷了唐朝由盛轉衰的變化,將個人遭遇與國家和人民的命運聯系在一起。
3、白居易稱李白、杜甫的詩歌「吟詠流千古,聲明動四夷」。韓愈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五、雕刻藝術
隋唐時期開鑿的敦煌莫高窟,壁畫內容以佛教故事為主,是世界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1、石窟藝術:山西大同——雲岡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甘肅敦煌——莫高窟
2、敦煌壁畫形象逼真,尤其是:「飛天」圖案,被唐朝人贊譽為「天衣飛揚,滿壁風動」,成為敦煌壁畫的象徵。
六、盛大歡騰的樂舞:著名的歌舞大麴有歌頌唐太宗的《秦王破陣樂》、唐玄宗參與編創的《霓裳羽衣曲》。
Ⅵ 初一歷史與社會第二單元的知識概括和方法教導!
我告訴你,要給分,我可很辛苦的,打出來的!!
世界有百分之專73是海洋,百分之29是陸地.據說地球有屬7分是海洋,3分是陸地.因此人們又稱地球"藍色星球".據科學家說生命最早出現在海洋中,後來才有陸地動物,並以次作為進化的大本營.陸地是人們繁殖的地方.
島嶼四面被水包圍著,半島是三面環水,另一面與大陸相連.地球上有6塊大陸,它們分別是亞歐大陸,北美大陸,非洲大陸,南美大陸,南極大陸,澳大利亞大陸.其中亞歐大陸最大.世界上最大的半島是阿拉伯半島,最大的島嶼是格陵蘭島.七大洲由大到小: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州.
相鄰的大洲之間用洲界分開.亞洲和歐洲的分界線是烏拉爾山,烏拉爾河.亞洲和非洲之間的分界線是蘇伊士運河,美洲大陸之間用巴拿馬運河分界.
還有4大洋太平洋1800平方千米,印度洋1500平方千米,大西洋9300平方千米,北冰洋1300平方千米.
Ⅶ 初一歷史1,2單元知識點總結
第1課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人類是由類人猿進化而來的,會不會製造工具是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
遠古居民的三個代表圖:
代表文化 距今時間 發現地點
元謀人 距今約一百七十萬年 雲南省元謀縣
北京人 距今約七十至二十萬年 北京西南周口店
山頂洞人 距今約一萬八千年 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頂部的洞穴
山頂洞人比北京人的進步圖:
代表文化 距今時間 體質形態 工具製造 用火 觀念 社會組織
北京人 距今約七十萬年至二十萬年 保留猿的某些特徵
打制粗糙的石器 使用天然火 原始人群
山頂洞人 距今約一萬八千年 模樣與現代人基本相同 掌握磨光和鑽孔技術 人工取火
懂得愛美死後埋葬 按血緣結合起來的氏族
第2 課 原始的農耕生活
我國原始農耕生活的兩個代表:
原始人類 距今時間 發現地點 生產活動 生產工具 住房 用具 穿著
河姆渡原始居民 距今約七千年 長江流域 浙江省餘姚市河姆渡村 種植水稻,飼養豬狗牛羊
骨制耒耜,已使用磨製石器 干欄式房屋 製造陶器 學會紡織
半坡原始居民 距今約五六千年 黃河流域 陝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 種植粟和蔬菜,飼養豬狗;漁獵 普遍使用磨製石器 半地穴式房屋
第3課 華夏之祖
一、為什麼中華民族常自豪地稱自己為「炎黃子孫」?
1、炎帝、黃帝是華夏族的始祖:黃帝部落聯合炎帝部落在涿鹿大敗蚩尤,從此結成聯盟,經過長期發展,形成日後的華夏族。華夏族也就是漢族的前身,中華民族的主幹部分。
2、炎帝、黃帝對中華文明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二、禪讓制
堯、舜、禹時期,用民主推舉部落聯盟首領的辦法叫「禪讓制」。
第二單元 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
第4課 夏、商、西周的興亡
一、夏、商、周的更替
朝代 建立時間 滅亡時間 都城 開國君主 亡國之君
夏 約公元前2070年 約公元前1600年 陽城 禹 桀
商 約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1046年 幾次遷都,盤庚時把都城遷到殷 湯 紂
周 西周 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771年 鎬京 周武王 周幽王
東周 公元前770年 洛邑 周平王
Ⅷ 七年級上冊中國歷史
第一單元 中華文明的起源
第1課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第2課 原始的農耕生活
第3課 華夏之祖
活動課一 尋找歷史
第二單元 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
第4課 夏、商、西周的興亡
第5課 燦爛的青銅文明
第6課 春秋戰國的紛爭
第7課 大變革的時代
第8課 中華文化的勃興(一)
第9課 中華文化的勃興(二)
活動課二 編歷史小故事
第三單元 統一國家的建立
第10課 「秦王掃六合」
第11課 「伐無道,誅暴秦」
第12課 大一統的漢朝
第13課 兩漢經濟的發展
第14課 匈奴的興起及與漢朝的和戰
第15課 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
第16課 昌盛的秦漢文化(一)
第17課 昌盛的秦漢文化(二)
活動課三 秦始皇功過的辯論
第四單元 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
第18課 三國鼎立
第19課 江南地區的開發
第20課 北方民族大融合
第21課 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一)
第22課 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二)
活動課四 運用歷史地圖學習歷史
活動課五 「溫故而知新」的方法和技能
中國歷史大事年表古代部分(上)
附錄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