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歷史上三大盛世是哪三大盛世
漢武盛世,開元盛世,永樂盛世是中國歷史上的三大盛世。
所謂「盛世」,在歷史上是指社會發展中一些特定的階段,是國家從大亂走向大治,在較長時間內保持繁榮昌盛的時期。在歷史上,比較公認的盛世只有三次,即從「文景之治」到「武帝極盛」再到「昭宣中興」的西漢盛世,從「貞觀之治」到「開元全盛」的大唐盛世和清代的「 康雍乾盛世」。這三大盛世,一方面確立了傳統「盛世」概念的基本內涵,另一方面也都沒能避免「盛極而衰」的結局,因而給人留下了無盡的話題與思索。
1.漢武盛世,是西漢王朝的鼎盛時期,經濟依靠文帝、景帝二朝的積累達到極致,國力強盛,對外實行「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衛青、霍去病、李廣等名將多次攻打匈奴,把強橫一時的匈奴逐北逐千里,讓中原政權的勢力首次到達蒙古地區。西擊大宛,以武力樹力漢朝在西域(今新疆)的統治,東滅朝鮮,南亡南越,達到漢代疆界的極限。
2.開元盛世,是唐朝經濟最盛之時,百姓安居樂業,邊界雖然沒有高宗時大,但讓中國疆域首次占據整個東北。開元盛世的武功不是最強,其治世主要是文治。其最盛時,開創了中原王朝使四夷來貢的局面,真正建立了朝貢體系,擁有40多個進貢稱臣的蕃國。
3.永樂盛世,永樂時期,中國以軍隊是亞洲最強大的,在強力的經濟基礎支持下,永樂五次北征蒙古,打的鐵木真的後代抱頭鼠竄,全沒當年殺戮天下的囂張,韃靼、瓦拉、兀哈良諸部都稱臣朝貢。南面擊敗竄位的胡氏安南(今越南),自五代失安南後,再度把中原旗幟插到安南。鄭和下西洋更是創造了中國航海的歷史,2萬餘人的巨大艦隊七下西洋,把中國的聲威灑遍大洋,明朝同樣有數十個國家先後朝貢,這些國家是真正的服中國,而不是被西方殖民者征服。
歷史上三次盛世的具體情況有很大差異,但總體上看,在以下幾個方面有其共同特徵。
一是消除了內憂外患,軍力國勢強盛,國家統一,疆域遼闊,周邊沒有相抗衡的力量。漢朝開國之初,異姓諸侯王心懷叵測,匈奴部族頻頻攻逼;唐朝建基之始,中原群雄割據,邊塞突厥犯境;清朝入關定鼎後,內有三藩、台灣、准部之憂,外有俄羅斯之患。但經過數代人的不懈努力,都分別平定了內亂,擊潰或逼退了外敵,實現了國家的統一,並在此過程中,開疆拓土,軍力國勢日益強盛,疆域之遼闊,為中國歷史上除元朝外所僅見,也為世界歷史上所罕見。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不僅在亞洲,甚至世界范圍內都沒有對手能夠對其構成真正的威脅和挑戰,從而為社會的發展和經濟、文化的繁榮提供了保障。
二是社會總體上比較安定,經濟發展,國家富足,國力領先於世界。這三個朝代建立之初,都承大亂之後,人口喪亡,經濟凋敝。統治者能夠汲取前車之鑒,勵精圖治,興利除弊,注意與民休養生息,使社會總體上保持了較長久的穩定,經濟逐步有了恢復和發展,國力蒸蒸日上,百姓越來越殷實富足。西漢文景之際,據載「京師之錢累百巨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腐敗不可食」。武帝時,大興水利,農業更趨發展;鹽鐵官營,財政愈益加強。唐代貞觀年間,經濟由恢復而發展,到玄宗開元全盛之時,詩稱「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歷史上漢、唐並舉,無疑都證明漢、唐是當時亞洲乃至世界上最富強的國家。清代乾隆時,農業、手工業和商品經濟均興旺發達,財政收入之豐,達到了我國古代社會的最高水平,經濟規模和總量居當時世界之最。直至1800年(清嘉慶五年,乾隆於此前一年去世),中國仍然是世界經濟的中心,生產能力和出口能力,為世界其他地區望塵莫及。國家的安定富足,又為軍力國勢的強盛提供了基礎。由此出現了文治武功、相得益彰的局面。
三是文化繁榮,對周邊地區有巨大的影響力。在國勢強盛、國家富足的基礎之上,三個朝代的文化俱臻繁榮。漢初以來朝廷大力倡導搜集和整理圖籍文獻,使先秦百家之學在秦代焚書浩劫之後又趨復興。漢武帝時獨尊儒術,奠定了兩千年封建社會的思想基礎;設太學,置樂府,誕生了大氣磅礴、彪炳千古的《史記》。唐人吐納百川,鎔鑄古今,在科學、文學、藝術上都有卓越的創造。貞觀之時,都城長安成為世界文化的中心,四方來朝,「國學之盛,近古未有」,璀璨絢麗的唐詩,終在盛唐時臻於大成。「康、乾盛治,文教大昌」,《康熙字典》、《古今圖書集成》、《四庫全書》的編纂,經學、史學的興盛,使清代學術取得了「超漢越宋」,集歷代之大成的歷史地位。一部《紅樓夢》,堪稱時代的史詩。這些文化成果,均對周邊國家產生了巨大影響,往往被奉為樣板,競相學習仿效。
四是興盛的局面持續時間較長。漢代的盛世從文帝繼位(公元前179年)到宣帝去世(公元前49年),持續130年。唐代的盛世從太宗登基(公元627年)到安史之亂爆發(公元755年),持續128年。清代康、雍、乾盛世從1662年延續到1795年,長達133年。綜上可知,中國歷史上的三大盛世,都在一個世紀以上的時間里,保持了國家的全面發展和繁榮,文治武功、相得益彰,並形成無與倫比的盛大局面。在中國歷史上,還有許多比較清明或繁榮的時期,特別在朝代更新之初,一般都呈現出上升、發達的氣象,但都稱不上「盛世」。究其原因,根本有二:一是持續的時間不長,不過數年、十數年或稍長而已。二是達不成全面繁榮昌盛的局面,僅只在某些方面有所成就,終沒有三大盛世的恢宏氣象。此外,在中國歷史上還有一些自詡的「盛世」,但大多事與願違,有如過眼煙雲,空付笑談中。由此可見,「盛世」是歷史的評價,是大跨度的時間的結論。
⑵ 中國歷史上十大盛世
夏朝,周朝,唐朝,漢朝,元朝,明朝,清朝中期,現在…
⑶ 中國歷史上的「盛世」都有哪些
周:成康之治
漢:文景之治
唐:貞觀之治;開元盛世
清:康乾盛世
⑷ 中國歷史上的三大盛世都有那些
三大盛世一般認為是西漢時的漢武盛世,唐朝時的開元盛世,清朝時的康乾盛回世
除此之答外有名的盛世還有漢朝文景之治(倉庫里串錢的麻繩時間長了都腐爛了),隋朝文帝楊堅的開皇之治(糧食五六十年都吃不完),唐朝的貞觀盛世(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宋朝的建隆之治(對內經濟富足,對外軍事強大平定割據政權),明朝的洪武之治和永樂盛世(對內國泰民安,對外滅元,可見其強大的國力)
個人喜歡開元盛世,開元時的糧食產量達到700多斤,與唐朝建交的國家達到73個,當時的長安是世界上人口最多,面積最大的國際化城市。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⑸ 中國歷史上的三大盛世是哪些
⑹ 中國歷史上有哪幾個盛世
1、」文景之治」
首先是漢初的」文景之治」, 這段時期算是中國歷史上難得的好時期, 文帝, 景帝奉行黃老之道, 講究無為而治,即政府不過多干預經濟, 讓老百姓自由發展。所以大家覺得負擔輕, 框框少, 日子好過2、」武帝盛世」
和文景之治剛好相反, 武帝好大喜功。 連年征戰, 雖大漢威名遠播。 四海臣服。 但百姓過得不輕松。且武帝干預經濟, 所有賺錢的生意如鹽, 鐵都要自己做, 搞壟斷經營, 典型的與民爭利。 不過, 這段時期大漢在鄰國面前的確威風八面。 是中國歷史上難得的對外強硬時期。 說盛世也不為過。
3、「昭宣中興」
漢昭帝和漢宣帝則既不象文景那麼柔,也不象武帝那麼硬。 比較平均, 對內講法制, 體恤百姓疾苦。 輕傜薄賦。 對外也打仗, 但規模不太大。「昭宣中興」算得上好時期。
4、「光武中興」
光武帝建立政權前很會打仗, 但當上皇帝後卻盡量避免戰爭。 以柔治國, 和文景一樣, 百姓日子好過, 但對外比較軟, 不過憑借西漢打下的威風, 鄰國倒也不敢侵犯。
5、「明章之治」
漢明帝與漢章帝在東漢算是不錯的皇帝, 但」明章之治」比起前朝的」文景」, 「昭宣」就差了不少,時間也短一些。至此, 漢朝的盛世算是結束, 中國進入了一個長達400年的混戰時期。 基本沒有盛世, 雖在西晉有過短暫的統一發展期, 但西晉朝王朝極其****, 和現在有得比, 相信百姓的日子不會好過。不過, 這期間有一些局部的, 小的盛世, 如:
6、「元嘉之治」
指南宋文帝時期有過短期的發展期, 雖不能與前面幾個盛世相提並論, 但相對於當時天下紛爭, 這也算是難得的好局面。400年的戰亂結束後, 中國開始進入了又一個大場面。
7、「開皇之治」
隋文帝楊堅統一全國並迅速拔亂反正。 國家馬上走上正軌。 而文帝厲行節約, 並以身作則, 實在是當今貪官的一面好鏡子。 不過百姓日子雖然好過, 但由於文帝猜忌心重, 大官反而提心吊膽, 過得很不踏實。
8、「貞觀之治」
這應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 李世民能文能武, 治國方面發展生產, 輕傜薄賦, 與民休養生息, 百姓的日子迅速好起來。 而更難能可貴的是, 在政治上頗有民主風氣, 聽得進不同意見, 不會因為刻意維護自己的尊嚴和地位而護短。 如在當代做領導人, 定能帶領中國走向民主。在國際上, 四面出擊, 逐漸建立了大唐的領導地位, 而在打敗對手之後, 並不趕盡殺絕, 能以比較平等的方式對待其他民族, 民族矛盾比較少。 各國都承認唐朝的大國地位, 這很象今天的美國。 只是三征高麗, 居然沒有取勝,有點遺憾。
9、「開元盛世」
承接前面太宗, 武周留下的好局面, 繼續發揚光大, 將唐朝的盛世推向高峰。 玄宗各方面也象太宗。 只是後半段經安史之亂, 迅速破產。 李隆基的名望也大打折扣。大場面結束了, 中國又進入了一個紛亂的五代十國, 不過也有偶爾的好時候。
10、「長興之治」
這是一個很短的時期, 前後才八年,但在五代那樣的一個亂世。 有這么一個時期, 很難得,後唐明宗李嗣源雖沒文化, 但人不錯。紛亂過後, 中國進入了統一的時期。
11、「咸平之治」
指北宋真宗時的一段小康時期, 北宋經濟非常發達, 文化也發展到了很高的水平。 物資, 精神文明都搞得不錯。 只是武力太弱, 只能向鄰國割肉以維持和平, 從此中國再無漢唐的國威。
12、「永樂時期」
明成祖朱棣文治武功算是不錯, 百姓生活還算可以, 對外五征漠北, 打出了國威, 同時積極與外界溝通, 鄭和下西洋的規模比漢朝的張騫通西域,唐朝的三藏西天取經都大很多。 只是好象歷史上沒有一個特定的」永樂之治」或」永樂盛世」的稱號。
12、「仁宣之治」
仁宗和宣宗是有名的仁慈守成之君, 百姓安居樂業, 仁宣很象漢代的文景。 但時間短。
13、」弘治中興」
明朝中後期的皇帝大多懶惰昏庸, 但明孝宗朱佑樘算是個例外。 勤政愛民, 把走向沒落的明朝向上拉了不少。 」弘治中興」名符其實。
14、「康乾盛世」
康熙, 庸正, 乾隆真有兩下子, 這么大版圖的一個國家。 居然能這么有效的治理。 這一點,漢唐都有所不如。 對外基本沒有敗仗, 對內百姓生活也基本可以, 不過, 畢竟是亡國奴生活, 遭受歧視, 受氣是免不了的。
⑺ 中國歷史上出現過幾次「盛世」
六次盛世。
1、成康之治
成康之治又稱成康之世,指西周初姬誦、姬釗的統治期間出現的治世。史家稱「成康之際,天下安寧,刑措四十餘年不用」。
中國西周時周成王、周康王相繼在位年間繼承文王、武王的業績,對內推行周公「明德慎罰」的主張,務從節儉,用以緩和階級矛盾;對外不斷攻伐淮夷,用武力控制東方少數民族地區,取得了很大勝利。
成康時期,是周最為強盛的階段,故有成康之治的贊譽。康王在位期間,國力強盛,經濟繁榮,文化昌盛,社會安定。後世將這段時期和成王末年的統治譽稱為「成康之治」。
2、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是漢朝時期的漢文帝、漢景帝在位執政期間呈現的社會現象。最初,由於多年的戰爭導致經濟停滯不前,百姓生活不怎麼樣。漢文帝以「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為原則的政策。對百姓不施大壓;與此同時,對敵對勢力也保持不隨便動兵,維護和平,盡可能避免消耗國力。
漢文帝的生活十分節儉,自己的服飾、車駕都沒有增添,還下旨不許郡國向皇帝獻上奇物異寶。因此,政府過了緊日子,所有開支十分節省,那些當官的更不敢奢華無度,就此大大減少了百姓的壓力。
這兩位皇帝還非常注重農業,多次下令給那些刻苦耕作的農民進行獎賞,甚至在春耕時他們還會親自下地幹活,給大家做範例。
文、景兩位皇帝執政期間,世道非常太平,百姓逐漸富有起來。到了後期時,糧倉都十分飽滿,府庫里的錢常年不用,甚至於拿來穿錢的繩子都腐爛了。
隨著消費水平日漸上升並且迅速地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質的飛躍,表現出多年未見的富裕現象。文景之治是歷史上第一個盛世,也是文化經濟發展曲線最高的。
唐朝時期,唐太宗執政階段呈現出的政治、文化、經濟的大幅度提升的盛世現象被稱為「貞觀之治」。唐太宗繼承了唐高祖制定的方略,運用道家思想治國平天下。
唐太宗任用賢才,虛心納諫;還採用以農為第一,節儉樸素(當官的出去不許吃肉),大力發展文化,並完善了科舉制等方略。社會當時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安定現象;並尊重其他民族的習俗,穩定了大唐邊疆;贏得了幾十年天下繁榮的理想結果。
根據當時的年號,是在貞觀年間,因此這個階段就被稱作為貞觀之治。貞觀之治同時為後來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將中國歷史上的傳統農業社會推到了頂峰。
3、開元盛世
開元盛世也稱開元之治,也是在唐朝的盛世。唐玄宗執政以後治國基本方略採用道家的喧囂無為思想。同時任用賢才,整理官僚,最終使得唐朝中期的政治十分穩定。
為了增強綜合國力,唐玄宗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政策,使得名門望族受到打擊,百姓擔負減輕,農業發展迅速。唐玄宗還停止軍隊變革,採取了更有效的治軍措施,並在邊遠地區令軍隊進行屯田,同時進一步提升軍隊的作戰能力,進而擴張領土。
對外民族以和平相處為原則的友好政策,改善了漢族與其他民族之間的關系,使國家得到進一步統一。唐玄宗採取的一系列措施,同時廣大人民的辛勤勞動,唐朝在各個點都到達了非常發達的程度。連人口也得到了大幅度增長,達八千萬人 ;政府財政收入穩定,商業繁榮,城市更是繁華。
世界各地的商人都來到大唐,洛陽、廣州、長安等大城市不同膚色、語言、服裝的商人來來往往,非常繁華。唐朝進入全盛時期,中國封建社會到達最高峰值。
4、永宣盛世
永宣盛世是明朝初期的永樂和仁宣之治。明朝建立者朱元璋削弱群雄,將元朝剩餘的勢力趕到長城以北,並統一了華夏。經永樂皇帝、洪熙皇帝、宣德皇帝三代,近五十年的精心治理,終於創出了三十三年「永宣盛世」的優秀政績。明朝也就此進入了鼎盛時期。
明成祖朱棣曾經5次進軍蒙古,南至安南,還傳命鄭和率領船隊下西洋與世界相通。這么多舉動彰顯了明朝勢如破竹的發展進度。永樂年間城市經濟發達,以北京、蘇州、廣州、楊州、佛山、南京為主,以及一批沿海、沿內陸河城市的手工業、農業、商業興隆昌盛。在歷史中稱為「永樂盛世」。
隨後又在明仁宗和明宣宗的治理下,國力到達巔峰,疆土遼闊,周邊鄰國每年都進京朝貢,這就是仁宣之治。
5、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是歷史上中國封建王朝的一次復興,也是封建社會最後一次盛世。康乾盛世維持的時間長達134年之久,經過康熙皇帝、雍正皇帝以及乾隆皇帝三代的治理,是大清王朝最輝煌繁榮的時期。
在此期間,我國的各領域的商業體系不斷增高,經濟框架達到極致。同時也不斷地進行變革,社會的穩定、國力的強盛,經濟得到快速發展,人口增長迅速,中國清朝年間的領土版塊更是寬廣。
在盛世期間生活的人們是幸福的,沒有戰亂和暴政,甚至比我們現在的生活幸福指數都高。當然我也相信如今我們的生活在歷史長河中也會是盛世。
6、武丁盛世
武丁盛世又稱武丁中興,盤庚侄子武丁執政時,殷商國勢達到鼎盛。武丁在位共五十餘年,他日夕思復興殷,苦於未得忠良之佐,後來傅說等輔佐下,國勢強盛,政治清明,百姓富庶。
商王武丁惟才是舉,衣食樸素,推進了商朝最鼎盛的時期。武丁在位時期,滅躬方,亡土方,平西羌,定荊襄,擴疆數千里。故史書將武丁統治的59年間(公元前1250年—前1192年)稱為「武丁中興」。
⑻ 中國古代史上六大盛世.
中國歷史上,公認的盛世有夏朝的少康中興,
商朝的武丁中興,
西周的成康之治,
西漢的文景之治、武帝盛世、昭宣中興,
東漢的光武中興、明章之治,
南朝宋元嘉之治,南朝齊永明之治,北魏的孝文中興,
隋朝的開皇之治,
唐朝的貞觀之治、永徽之治、武周之治、開元盛世,
宋朝的建隆之治、咸平之治、乾淳之治,
金朝的明昌之治,
明朝的洪武之治、永樂盛世、仁宣之治、弘治中興
清朝的康乾盛世(也有人認為清朝政府實行文字獄,思想並不活躍,不符合內政方面「思想活躍」的標准;且外交方面由於清朝閉關鎖國,「貿易繁榮」也有待考證;而且由於清朝輕視熱兵器與科學技術,「科技發達」顯然是不對的;至於「文化昌盛」,清朝文字獄大肆盛行,滿清統治者修編《四庫全書》,銷毀、篡改書籍,也是空中樓閣。康乾時期於「思想活躍」、「貿易繁榮」、「科技發達」、「文化昌盛」這幾項均不能達標,因此並不能認為是盛世,參見「康乾盛世」。(但是清朝實際控制領土和境內人口為中國古代歷史最大,所以也有一種說法認為康乾盛世為中國最大盛世)。
盛世的表現:軍事空前強大、經濟空前繁榮、政治空前清明、科技空前發達、對外交流空前活躍。
盛世的實質:不能改變封建統治的本質,不能消除封建的剝削和奴役,所以它不是人間天堂。盛世中存在著潛伏的危機與矛盾。表現在:農民階級與地主階級為不同調和的矛盾;封建經濟的分散性容易形成地方割據勢力,對中央產生威脅;封建土地私有制必然加劇土地兼並;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容易滋生腐敗和暴政。
盛世給我們的啟示:
a:國家統一、社會安定是經濟發展的前提;
b:對生產關系的合理調整有利於生產力的發展;
c:人才和制度是社會發展的條件和保證;
d:執政黨必須加強自身的廉政建設,居安思危;
e:以德治國和依法治國並舉。
⑼ 中國歷史上出現的幾大盛世分別是在哪幾個年代
1、「文景之治」,西漢漢文帝劉恆和漢景帝劉啟統治時期出現的盛世。
在文景時期,朝廷為了休養生息,採取「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政策。比如,漢文帝分別三次對田租進行減半和全面,讓百姓的生活得到了很好的提升,這就是「輕徭薄賦」的體現。
而且文景二帝還十分的重視農業,鼓勵農耕,甚至在春耕的時候親自下地耕種,以此來給百姓做榜樣;還鼓勵工商業的發展,從根本上是百姓富裕起來。以此同時,朝廷還強化軍權、安定邊疆,給「文景盛世」的出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經過各方面的不斷努力和發展,終於出現了封建社會的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它也是中國歷史上的經濟文化發展水平最高的盛世,據說當時國庫里的錢多的數都數不過來,所以「文景之治」也為後來漢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2、開皇之治
開皇之治是隋朝隋文帝在北周的基礎上(根據學者岑仲勉、楊志久等人的考證,北周留給隋朝690萬戶以及大量隱瞞的人口戶口,隋朝通過接手北周、陳的大量人口以及清查他們留下的隱瞞戶口,在開皇年間就達到了860萬戶),在位二十多年時開創,當時社會民生富庶、人民安居樂業、政治安定。
隋文帝楊堅倡導節儉,節省政府內不少開支、廢除了不必要的雜稅並設置谷倉儲存食糧。楊堅成功地統一了歷經數百年分裂的中國。
3、「貞觀之治」,出現於唐太宗時期。
當時經濟繁盛,文化繁榮;當權者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廣開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剋制,虛心納諫;並採取了以農為本,厲行節約,休養生息,文教復興,完善科舉制度等政策,使得社會出現了安定的局面。
同時朝廷大力平定外患,尊重邊族風俗,穩固邊疆,最終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因其時年號為「貞觀」(627年—649年) ,故史稱「貞觀之治」。此外,「貞觀之治」也為後來的「開元盛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把中國傳統的農業社會推向了頂峰。
4、「開元盛世」又被稱為「開元之治」,現於唐玄宗時期。
這一時期,有了前面「貞觀之治」的穩定局面,唐玄宗勵精圖治,任用賢能;大力發展經濟,解放勞動力,使得天下大治,社會經濟繁榮,政治清明,人口增多,國家財政收入穩定。
同時還改革兵制。對外實行和解的民族政策,促進了民族的大統一。至此唐朝進入了全盛時期,因當時年號為「開元」,史稱「開元盛世」。
在這個時期,中國的經濟出現了空前的發展,在當時的長安城常常可以看到各種膚色、各種語言的商人,十分的熱鬧。這個時期是我最喜歡的年代了,開明、繁盛,是一個難得的盛世。
5、「康乾盛世」,又稱康雍乾盛世、康雍乾之治、康乾之治,這個時期經歷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持續時間長達一百三十四年,是清朝統治的最高峰。
在當時,改革最多,國力最強,社會穩定,經濟快速發展,人口增長迅速,疆域遼闊。但是在這一盛世之下也隱藏這巨大的危機,對內實行民族壓迫、對外閉關鎖國,使得乾隆後期各種各樣的社會矛盾相繼爆發。
⑽ 中國歷史上的三大盛世都有那些
我國古代三大盛世為:漢武盛世、開元盛世、永宣盛世。
一、漢武盛世
漢武盛世是在「文景之治」的基礎上,西漢綜合實力在漢武帝的領導下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西元前141年,16歲的漢景帝子劉徹即位,是為漢武帝。漢武帝在位54年,將中國歷史帶領到新的階段。按照班固在《漢書‧武帝紀》贊語中的說法,漢武帝「疇咨海內,舉其俊茂,與之立功」。他的功業,其實是當時「海內」「俊茂」們共同創造的成果。
漢武帝時代,以漢族為主體的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空前的鞏固,漢文化的主流形態基本形成,開啟了中國文明富強的序幕。漢武帝時代的政治體制、經濟形式和文化格局,對後世留下相當重要的歷史影響。
二、開元盛世
開元盛世或稱開元之治,是指唐朝在唐玄宗治理下出現的盛世。
由於唐玄宗採取了一系列積極的措施,加上廣大人民的辛勤勞動,使得大唐天下大治,經濟迅速發展。
此間的唐朝在各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水平,國力空前強盛,社會經濟空前繁榮,人口也大幅度增長,天寶年間唐朝人口達到8000萬人 ,國家財政收入穩定。
商業十分發達,國內交通四通八達,城市更為繁華,對外貿易不斷增長,波斯、大食商人紛至沓來,長安、洛陽、廣州等大都市商賈雲集,各種膚色、不同語言的商人身穿不同的服裝來來往往,十分熱鬧。唐朝進入全盛時期,中國封建社會達到頂峰階段。
三、永宣盛世
明成祖朱棣曾五次北進蒙古,南征安南,令鄭和下西洋宣揚國威致萬邦來朝,此舉顯現了明朝蓬勃前進的不已之勢。朝廷組織編纂了大型叢書《永樂大典》,空前規模地、系統地、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作了一次大的整理、大的總結。
明永樂年間北京、南京、蘇州、揚州、廣州、佛山以及一批沿海、沿江城市的商業、手工業先後相繼發達、興旺、私繁榮。
其後的明仁宗和明宣宗,持守成之策,致力於政局的穩定和經濟的發展。明朝西北控制到大漠驥;西南改雲、貴、川流不息土司制,歸屬中央;東北至興安嶺、黑龍江岸,廣設衛所;東南臨海戌邊;周邊安南、暹羅、朝鮮等均系藩屬國。大明國力達到頂峰。
(10)中國歷史上的盛世年代擴展閱讀
三大盛世的共同特徵
一、消除了內憂外患,軍力國勢強盛,國家統一,疆域遼闊,周邊沒有相抗衡的力量。
朝開國之初,異姓諸侯王心懷叵測,匈奴部族頻頻攻逼;唐朝建基之始,中原群雄割據,邊塞突厥犯境;明朝有瓦剌(蒙古)、倭寇之患。
但經過數代人的不懈努力,都分別平定了內亂,擊潰或逼退了外敵,實現了國家的統一,並在此過程中,開疆拓土,軍力國勢日益強盛。
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不僅在亞洲,甚至世界范圍內都沒有對手能夠對其構成真正的威脅和挑戰,從而為社會的發展和經濟、文化的繁榮提供了保障。
二、社會總體上比較安定,經濟發展,國家富足,國力領先於世界。
這三個朝代建立之初,都承大亂之後,人口喪亡,經濟凋敝。統治者能夠汲取前車之鑒,勵精圖治,興利除弊,注意與民休養生息,使社會總體上保持了較長久的穩定,經濟逐步有了恢復和發展,國力蒸蒸日上,百姓越來越殷實富足。
三、三是文化繁榮,對周邊地區有巨大的影響力。
在國勢強盛、國家富足的基礎之上,三個朝代的文化俱臻繁榮。
漢初以來朝廷大力倡導搜集和整理圖籍文獻,使先秦百家之學在秦代焚書浩劫之後又趨復興。漢武帝時獨尊儒術,奠定了兩千年封建社會的思想基礎;設太學,置樂府,誕生了大氣磅礴、彪炳千古的《史記》。
唐人吐納百川,鎔鑄古今,在科學、文學、藝術上都有卓越的創造。貞觀之時,都城長安成為世界文化的中心,四方來朝,「國學之盛,近古未有」。璀璨絢麗的唐詩,終在盛唐時臻於大成。
明代的《永樂大典》是中國第一部網路全書式的文獻集,匯集了古今圖書七八千種,顯示了中國古代科學文化的光輝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