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想了解一下中國刀的歷史和文化,例如哪個朝代中國刀最繁盛,最繁盛的那個時代最有名的刀的名字等。
刀為單面長刃的短兵器。刀的最初形態,與鉞非常接近。到春秋戰國時期,刀的形狀發生巨大變化,兩漢時,刀逐漸發展為步兵的主戰兵器之一,同時出現了許多不同形式的長柄刀。
中國的刀
最早的銅刀脫胎於石刀,形狀很小。中國目前發現最早的青銅 古文形體
兵器便是銅刀。商朝的青銅刀,刀形較寬,刃端多向上翹,其製作如同石刀。當時的刀主要用來砍削器物,宰牛羊,或防身自衛,還未正式用於戰爭。周代重劍,不喜佩刀。西周時期,出現了青銅大刀,柄短刀長,有厚實的刀脊和鋒利的刀刃,刀柄首端呈扁圓環形,所以又叫「環柄刀」。在北京昌平縣白浮西周木槨墓中出土兩把青銅刀,一把刀身長41厘米,刀背微弓;另一把長24厘米,類似冰刀形。那時的青銅刀質地較脆,缺少韌性,劈砍時容易折斷。與同時代的銅劍相比,刀的做工粗糙,形體笨拙,遠不如銅劍精巧鋒利。因而刀遲遲沒有投身戰場。 秦漢時期,鋼鐵問世以後,刀的製作工藝得到改善,形制上刀身加長,並且已有專門的戰刀和佩刀之分。佩刀講究式樣別致,鑲飾美觀;戰刀則注重質地堅韌,作工精良。在當時諸國戰爭中,兵車已漸漸退出戰場,取而代之的騎兵隊成為作戰主力。因此單純的刺兵器不足以發揮效力,擅長劈砍揮殺的鋼刀的製作質量要求越來越高。據史書記載,三國時劉備令工匠造刀5000把;孫權則命造刀1000把;司馬炎也曾一次遣人造刀8000把。這些刀是用來裝備軍隊的,那時刀已成為主要兵器之一。最通用的刀要算「環首刀」,這種刀直背直刃,刀背較厚,刀柄呈扁圓環狀,長度一米左右,便於在騎戰中抽殺劈砍,是一種實戰性較強的短兵器,在戰場上的廝殺格鬥中,許多將領往往長矛短刀並用,遠刺近劈,威力無比。西漢時大將李廣之子李敢「左持長槊,右執短刀,躍馬陷戰」。三國時南蠻首領孟獲的妻子祝融夫人善使飛刀,百發百中。她曾手提八尺長標,背插五口飛刀,重傷張嶷,活捉馬忠。 鋼刀不僅用於戰場上,而且在官場上同樣地位尊貴。漢朝時,自天子至百官無不佩刀。佩刀表示達官貴族的身份等級。東漢時,對天子百官的佩刀形制及裝飾都有極嚴格的明文規定,誰也不準許逾越。這種佩帶用刀,從外形上要求精緻美觀,刀身通體雕錯花紋,刀環鑄成各種形態的鳥獸圖案。例如東漢中山穆王劉暢生前的佩刀,全長105厘米,刀身飾有線條流暢的錯金渦紋和流雲圖案。兩漢三國時,諸國君臣莫不看重佩刀,有的幾近嗜好,不惜花費重金,延請名師,耗用幾年甚至十幾年功夫,煉制寶刀。那時有名的制刀匠有阮師,據說他造刀「受法於寶青之虛……以水火之齊,五精之陶,用陰陽之候,取剛柔之和」。所制的阮家刀「截輕微無絲發之際,斫堅剛無變動之異」。還有蜀國的蒲元,他運用當時的先進淬火技術造刀,具有獨到之處。曾受諸葛亮之命,在斜谷造鋼刀3000把。 隋唐時採用更為先進的「灌鋼法」代替了百煉法,煉出的刀更加堅韌鋒利。唐朝的刀有儀刀、鄣刀、橫刀三種。儀刀是皇朝禁衛軍使用的武器;鄣刀是一般官吏佩帶用刀;橫刀是專門裝備軍隊的戰刀。唐代制刀不僅注意保持漢民族傳統的製作技藝,而且隨著各國及各民族之間經濟文化的廣泛交流,還吸收了不少外來的制刀技藝,促使戰刀的製作更趨於實用。明朝軍隊使用最多的是「腰刀」。腰刀的刀體狹長,刀身彎曲,刃部延長,吸收了倭刀的長處,使劈砍殺傷的威力增大。明朝著名將領戚繼光非常重視腰刀的製作,在其軍事著作《練兵實紀》中對腰刀製作方法有著詳細的研究與記載。清朝,刀的種類更為繁雜,有腰刀、滾背雙刀、脾刀、雙手帶刀、背刀、窩刀、鴛鴦刀、船尾刀、割刀、繚風刀等等。其中被廣泛應用於作戰的是腰刀和雙手帶刀。腰刀上部較直,下部微曲,刃部略窄。刀身長三尺二寸,柄長三寸,重一斤十兩(古時1斤=16兩),一般用於騎兵作戰。雙手帶刀,柄長一尺五寸,可容雙手把握,刀刃長且特別寬大厚重,上部呈平線形。步兵在近身交戰時,一刀砍去,可斷敵首級或四肢。短刀在明清時代仍然是軍隊的主要兵器之一。
中國古代名刀
二刀:指雌雄兩把古代名刀。《古今刀劍錄》:「後燕慕容垂以建興元年,造二刀長七尺,一雄一雌,若別處之則鳴。」 五色: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載:「少帝義符以景平元年造一刀,銘曰五色。」 中山: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載:「後秦姚萇以建初元年造一刀,銘曰中山。」 永安: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載:「北京以永安三年,造刀一百口,銘曰永安」。 白鹿: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後魏宣武帝恪,以景明元年於白鹿山造一刀,文曰白鹿。」 幼平: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周幼平擊曹公勝,拜平虜將軍。因造一刀,銘背曰幼平。」 司馬: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晉武帝司馬炎咸寧元年造八千口刀,銘曰:司馬。」 興國: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晉武帝衍以咸和元年,造十三口刀,銘曰興國」。 百勝刀: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李以永建元年造珠碧刀一口,名曰百勝。」 安國: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黃武中累功作安國將軍,作一佩刀,文曰安國。」 赤冶刀: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後魏昭成帝,以建國元年,於赤冶城鑄刺刀十口,全鏤赤冶宋。」 定業: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齊高帝肖道成,以建元二年造一刀,銘曰定業。」 定國: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宋武帝劉裕,以永初元年鑄一刀,銘其背曰定國。」 神術: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前秦苻堅,以甘露四年造一刀,用五千二,銘曰神術。」 建義: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西奈乞伏國仁,以建義三年造一刀,銘名建義。」 建平: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後趙石勒以建平元年造一刀,用五百金,工用萬人,頭尖,長三尺六寸,銘曰建平,隸書。」 善勝:古代名刀。《梁書·陶弘景傳》載:「大通初,令獻二刀於高祖,其一名善勝,一名威勝,並為傳寶。」 威勝:古代名刀,見「善勝」條。 朝之: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雲:「明帝鸞以建武二年造一刀,銘曰朝之。」 騰馬: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後蜀李雄,以晏平元年造刀五百口,文曰騰馬。」 麟嘉: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後涼呂光,以麟嘉元年造一刀,銘曰麟嘉。」 七聖刀:古代名刀。 大夏龍雀:古代名刀。《晉書·赫連勃勃載記》:「又造百煉鋼刀,為龍雀大環,號曰大夏龍雀,銘其背曰:古之利器,吳楚湛盧,大夏龍雀,名冠神都。可以懷遠,可以柔逋;如風靡草,威服九區。世世珍之。」 文刀:古代名刀。《唐書·地理表》:「忠州貢文刀。」 巨刀:刀的一種。《湘煙錄》:「魏文帝造寶刀曰露陌……查原文恐有誤,名曰巨刀」。 半垂:古代名刀。《與弟超書》:「竇侍中遺促舟全錯,半垂刀一枚。」 龍刀:古代名刀。《梁·簡文帝》:「龍刀橫脖上,畫尺墮眾前。」 龍鱗:①古代名刀。魏文帝《典論》:「丕作陌露刀,一名龍鱗。」《續漢書》載:「龍鱗,御刀也。」②古代名匕首。《典論》:「魏太子邳造百辟匕首三。……其三狀似龍文,名曰龍鱗。」 玉環刀:古代名刀。《南史·劉懷慰傳》:「齊高帝以懷慰為齊郡。太守手敕曰:有文事必有武備,今賜卿玉環刀一口。」 玉把刀:古代名刀。《宋史·於闐國傳》:「開寶二年,國王男總貢玉把刀」。 百煉:古代寶刀。晉·崔豹《古今注·上·輿服》:「吳大皇帝有寶刀三……一曰百煉,……」。 百辟刀:古代兵器。魏武帝曹操令制。《藝文類聚·六十·魏》:「往歲作百辟刀五枚,煉成,先以一與五官將(曹丕),其餘四,吾諸子中有不好武而好文學,將與次與之。」曹植《寶刀賦》:「 建發中,家父魏王命有司造寶刀五枚,以龍、虎、熊、鳥、雀為識。太子得一,余及余弟饒陽修各得一焉,其餘二枚,家父自仗之。」 安陵:古人名刀。高啟《游俠篇》:「新削安陵刀,光奪眾目眠。」 犵黨:古代名刀。宋·輔《溪蠻叢笑》:「出入坐卧,必以刀自隨,小者尤銛利,名犵黨。」 阮師刀:古代名刀。晉·楊泉《物理論》:「古有阮師之刀,天下之所寶貴也。……其刀平背狹刀,方口洪首,截輕微之絕然發之系,斫堅鋼無變動之異,世不百金精求不可得也。」 赤刀:古代名刀。《尚書》:「陳寶赤刀大訓弘壁琬琰在西序。」鄭玄註:「赤刀者武王誅紂時刀,赤為飾,周之正色。」《博物志》:「赤刀,周之寶器。」 含章:古代名刀。《典論》:「丕造百辟寶刀,……其二彩似丹霞,名曰含章。」 靈寶:古代名刀。《典論》:「丕造百辟寶刀,其一文似靈龜,名曰靈寶。」 張飛刀:名刀的一種。三國時期張飛所佩的腰刀。又稱「新亭侯」。《刀劍錄》:「張刀初拜新亭侯,自命匠煉赤珠山鐵為一刀。銘曰:新亭侯。」 寶鈿刀:古代名刀。《唐史·阿史那社爾傳》:「太宗美其廉,賜高昌寶鈿刀。」 鄭刀:古代名刀。《周禮·考工記》:「鄭之刀,宋之斤,魯之削,吳越之劍,遷乎其地而弗能為良也。」 青犢:古代名刀。《古今注·上·輿服》:「吳大皇帝有寶刀三,……二曰青犢……」。 鳴鴻刀:古代名刀。《洞宴記》:「武帝解鳴鴻之刀,以賜東方朔,刀長三尺,朔曰:此刀黃帝采首山之銅,鑄之雄已飛去,雌者猶存,帝恐人得此刀,欲銷之,刀自手中化為鵲,赤色飛去雲中。」 昆吾刀:古代名刀。《宋史·李公麟傳》:「朝廷得玉璽,下禮官諸儒議言人人殊。公麟曰:秦璽用藍田玉,今玉色正青,以龍蚓鳥魚為文,著帝王受命之符,玉質堅甚,非昆吾刀,蟾肪不可治,法中絕真,秦李斯所為不疑,議由是定。」 孟勞:古代名刀。《谷粱傳·魯僖公元年》:「公子友謂莒不回:吾二人不相悅,士卒何罪?屏左右相搏。公子友處下,左右回:孟勞?孟勞者,魯之寶刀也。公子友以殺之。」 神刀:刀的一種。相傳為諸葛亮指揮下百煉而成。《蒲元傳》:「元性多奇思,於斜谷,為諸葛亮鑄刀三千口。刀成,自方漢水鈍弱,不在淬。用蜀江爽烈,足渭大金之元精,天分其野。乃命人於成都取江水,元以淬刀,言雜涪水不可用。取水者捍言不雜。元以刀畫水,言雜八升。取水者叩頭雲:於涪津覆水,遂以涪水八升益之。以竹筒內鐵珠滿,申舉刀斷之,應手虛落,因曰神力。今屈目環者,乃是其遺范。」 項羽刀:相傳為項羽所佩之刀。《王侯鯖》:「董卓少耕野得一刀,無文,四面隱起山雲文,斫王如木。及貴,以視蔡邕,邕曰:此項羽刀。」 泰山寶環刀:古代名刀。《列異傳》:「仙人王方平,降陳節之有,以刀一口,長五尺三寸,名泰山寶環,……曰:此刀不能為餘益,獨卧卦可使無鬼,入軍不傷,勿以入廁,溷且不宜,久服三年後有從汝求者,可爭與之。後果有與載錢百萬清刀者。」 素質:古代名刀。《北堂書鈔》魏文帝曹丕《典論》:「余造百辟寶刀三,……其三,鋒似嚴霜,刀身劍俠,名曰素質。」《太平御覽·兵部·刀》:「(素質)長四尺三寸,重二斤九兩。」 桂溪刀:古代名刀。黃庭堅:「我有桂溪刀,聊憑東風去。」 宿鐵刀:古代名刀。《北名·綦母懷文傳》:「懷文造宿鐵刀,其法燒出鐵精,以重柔鋌,數宿則成。」 鸞刀:古代名刀。《禮記》:「割刀之用,鸞刀之貴,反本修古,不忘其初也。」《詩經》:「執其鸞刀,以啟其毛,取其血筋。」 銅口刀:古代名刀。《傅成奏事》:「尚書舊給介士二百人,人給大銅口刀一枚。」 銀裝刀:古代名刀。《南史·席闡文傳》:「梁武帝起兵,闡文勸。仍遣客私報帝,並獻銀裝刀,帝報以金如意。」 脫光:古代名刀。《太公兵法》:「刀之神,名曰脫光。」 朝儀刀:《刀劍錄》:「明帝鸞建武二年造一刀,銘曰朝儀刀。小篆書,長四尺。」 新亭侯:古代名刀。見「張飛刀」條。 漏景:古代名刀。《古今注·上·輿服》:「吳大皇帝有寶刀三:……三曰漏景。」 警惡刀:古代名刀。《山堂肆考》:「楊貴妃文玄琰,小時嘗有一刀,每出入道途間佩之,或前有惡獸盜賊,則所佩之刀鏗然有聲,似警於人也,故名曰警惡刀。」 千牛刀:利刀的別稱。《莊子·養生主》中記載,庖丁宰牛數千頭,所用刀仍鋒利無比。故後世稱鋒利的刀為千牛刀。南朝梁元帝《金樓子·一·箴戒》:「時楊玉夫見昱醉無所知,乃與楊萬年同入幄中,以千牛刀斬之。」 手刀:古刀名。宋·曾公亮《武經總要前集·卷十三·器圖》有「刀八色」。手刀即其中一種。《三才圖會》:「手刀一旁刃,柄短如劍。」後演變成現今短刀。 溫銅刀:古代名刀。清代梁紹王《兩般秋雨追隨筆》載:「傳為明戎政尚書陸公完字遺物,恩陵賜也。」 回回刀:古代名刀。《雲煙過眼錄》:「劉漢卿所藏回回刀,小品,背上皆全紫全錯。回回刀內全錯出,一人面獸,精甚。聞回回國王所佩者。」 吳刀:古代名刀。古時以吳地作刀最為鋒利,故張華詩贊曰:「吳刀鳴手中,利劍嚴秋霜。」 葛黨刀:古代名刀。《夢溪筆談》:「吳鉤,刀名也。彎,今南蠻用之,謂之葛黨刀。」 魚刀:《水經·溫水注》晉範文「日南西卷縣夷師范椎奴也。文為奴時,山澗牧羊,於澗水中得兩鯉魚,隱藏挾歸,規欲私食,郎知檢求。文大慚懼,起托曰「將礪石」。還,非為魚也。郎至魚所,見有兩石,信之而去。文始異之。石有鐵,文入山中,就石冶鐵,鍛成兩刀,舉刀向鄣,祝曰:「鯉魚變化,冶石成刀,斫石鄣破者,是有神靈。文當得此,為國君王,斫不入者,是刀無神靈。」進斫石鄣如龍淵干將之斬蘆蒿,由是人情漸附。」 七星寶刀:《三國演義》中出現的名刀,相傳為干將莫邪把天上的一塊神奇隕鐵制出兩把寶劍吳王劍劍和越王劍後,將剩下的隕鐵制為七星寶刀,其刀其貌不揚,然而卻能輕易透穿盔甲,削鐵如泥。在刺殺董卓是,曹操正准備下手時被董卓發現,詳作獻刀而逃出一劫。後不知去向。
⑵ 中國歷史上比較有名的刀
1、鳴鴻刀:
上古時期軒轅黃帝的金劍出爐之時,原料尚有剩餘,由於高溫未散,還是流質的鑄造原料自發流向爐底,冷卻後自成刀形。黃帝認為其自發的刀意太強,足以反噬持刀者。黃帝恐此刀流落人間,欲以軒轅劍毀之,不料刀在手中化為一隻雲鵲,變成一股赤色消失在雲際之中。
該刀長為三尺,其餘資料無記載。後由漢武帝得到,轉贈東方朔。
評定:光從材質的資歷上來看,鳴鴻刀足以與軒轅劍相提並論,如果也能在逐鹿之戰中取得一些戰績的話,其地位不亞於天下第一劍的軒轅黃金劍。然而黃帝恐其「喧賓奪主」,封殺了這把名刀的前途。
2、苗刀之祖:
苗刀,短刀的一種。刀長一尺二,向外曲凸。刀背隨刃而曲,兩側有兩條血槽及兩條紋波形指甲印花紋,刃異常犀利,柄長三寸至四寸,用兩片木料,牛角或獸骨夾制而成,以銷釘固定。
上古三苗九藜部落聯盟首領蚩尤的配刀,被後世命名為「苗刀之祖」,逐鹿之戰中,敗給了軒轅劍。
評定:為什麼鳴鴻、苗祖著兩把刀之祖都或直接或間接地敗給了軒轅劍呢?難道註定是天意,軒轅劍下不容第二……
3.4.5、龍牙、虎翼、犬神
上古三大邪器,造刀者不明,相傳鍛造原料中使用了許多惡毒之物,並有多種詛咒纏縛。夏朝末期為君主桀所有,之後暴政開始。三刀被供奉於夏朝太廟,據史料記載,商湯攻入夏朝太廟之時,黑雲蔗天,鬼哭神嚎,龍牙、虎翼、犬神三大邪刀化為三股妖風襲來,頓時商朝大軍死傷無數。湯王棄戈下馬,手持軒轅黃金劍單人闖入太廟主殿,揮劍疾斬,三大邪刀被擊成碎片封印於地下。
時代遷移,北宋朝著名鐵匠韓蘄在一處深山之中發現了商朝太廟的遺址,並開啟封印得到了龍牙、虎翼、犬神三邪刀的碎片,其時「碎鐵中隱隱有黑氣,觸之即發」。後由韓蘄與宮廷鑄劍師合力鑄造,耗時一年零八天,鑄成降龍、伏虎、斬犬三把鍘刀,由大宋天子御批存放於開封府,時任開封府尹包拯成為第一個「開封三鍘」的持刀人。
評定:又是軒轅劍……唉,沒什麼話好說了。值得一提的倒是,數千年前的三大邪器在被軒轅劍擊碎之後,長年封印,日後居然成了代表天下正氣的「青天三鍘刀」,真可謂物極必反。
6、大夏龍雀
古代名刀,為春秋五霸中之晉文公所有,後世相傳,在後來的第三次晉楚戰爭時,敗給了名劍湛盧。
評定:刀為什麼一定要敗給劍呢?或許可以這么理解:劍代錶王道,刀是霸道的象徵,而中國一直都是以「仁」之王道為主流的,所以刀這種武器就被時代所壓制了。
7、青龍偃月
東漢末年名將關羽所用戰刀,為重騎兵大刀類型。身經百戰,所向披靡,具體的就不多說了,實在是名副其實的「眾所周知」。
評定:青龍偃月跟關羽一樣,都已經變成了中國人心中「神」之化身,可以說是今天我所評點的刀中算是比較成功的一把了,不論其材質、資歷、戰績、神韻,都是無可挑剔,實可當為「中華刀祖」。
8、新亭侯
漢末名將張飛初拜為新亭侯時,命鐵匠取煉赤珠山鐵,打造成一刀,隨身佩帶。後關羽戰死,張飛為報兄仇出征東吳,出兵前酒後鞭打士卒,部將不堪忍受,趁夜晚潛入張飛營帳,用新亭候斬下張飛首級,連夜叛逃東吳。
評定:純屬剋死主人的「邪器」,與日本的名刃「妖刀村正」有得一比。
9、寒月
戰國末年趙國徐夫人的名刃,形若新月,寒氣四射。後燕國皇室花重金購買,交由宮廷匠師反復淬煉之後,終於成為一把見血封喉的毒刀,其強度也得到大幅提升,足以斬斷當時的秦王佩劍——干將莫邪。
燕國刺客荊柯攜寒月刃刺殺秦王,失敗被殺,後寒月刃不知下落。
評定:典型的「菜鳥扛神兵」,一個垃圾刺客,帶那麼好的裝備干什麼,純屬浪費資源。
10、庖丁菜刀
古代名廚庖丁所用菜刀,是用最普通的鐵刃和最常見的木柄製成,然而由於庖丁技術高超,即便用之解牛也是「游刃有餘」,所以經久不壞,數十年不磨依然刃口如新。
評定:幾乎所有的刀都是殺人的利器,而唯獨這把刀宣揚的卻是道家經典的養生之道,隨波沉浮,消極無為,一切順其自然,則再普通的事物都能「游刃有餘」,刀不在利,而在用刀之人。庖丁菜刀是最朴實無華的刀,卻是最完美的刀。
⑶ 中國歷史十大名刀
1、二刀:指雌雄復兩把古代名制刀。《古今刀劍錄》:"後燕慕容垂以建興元年,造二刀長七尺,一雄一雌,若別處之則鳴。"
2、五色: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載:"少帝義符以景平元年造一刀,銘曰'五色'。"
3、中山: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載:"後秦姚萇以建初元年造一刀,銘曰'中山'。"
4、永安: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載:"北京以永安三年,造刀一百口,銘曰'永安'"。
5、白鹿: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後魏宣武帝恪,以景明元年於白鹿山造一刀,文曰'白鹿'。"
6、幼平: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周幼平擊曹公勝,拜平虜將軍。因造一刀,銘背曰幼平。"
7、司馬: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晉武帝司馬炎咸寧元年造八千口刀,銘曰:司馬。"
8、興國: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晉武帝衍以咸和元年,造十三口刀,銘曰興國"。
9、百勝刀: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李以永建元年造珠碧刀一口,名曰百勝。"
10、安國: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黃武中累功作安國將軍,作一佩刀,文曰安國。"
⑷ 中國歷史上最強的刀 中國第一刀 中國最出名的刀
天子之刀!
天子之刀,拿燕溪的石城山做刀尖,拿齊國的泰山做刀刃,拿晉國和衛國做刀脊,拿周王畿和宋國做刀環,拿韓國和魏國做刀柄;用中原以外的四境來包紮,用四季來圍裹,用渤海來纏繞,用恆山來做系帶;靠五行來統馭,靠刑律和德教來論斷;遵循陰陽的變化而進退,遵循春秋的時令而持延,遵循秋冬的到來而運行。這種刀,向前直刺一無阻擋,高高舉起無物在上,按刀向下所向披靡,揮動起來旁若無物,向上割裂浮雲,向下斬斷地紀。這種劍一旦使用,可以匡正諸侯,使天下人全都歸服。這就是天子之刀。
⑸ 中國歷史中著名的刀有哪些種類
1、庖丁菜刀
古代名廚庖丁所用菜刀,是用最普通的鐵刃和最常見的木柄製成,然而由於庖丁技術高超,即便用之解牛也是「游刃有餘」,所以經久不壞,數十年不磨依然刃口如新。
評定:幾乎所有的刀都是殺人的利器,而唯獨這把刀宣揚的卻是道家經典的養生之道,隨波沉浮,消極無為,一切順其自然,則再普通的事物都能「游刃有餘」,刀不在利,而在用刀之人。庖丁菜刀是最朴實無華的刀,卻是最完美的刀。2、寒月
戰國末年趙國徐夫人的名刃,形若新月,寒氣四射。後燕國皇室花重金購買,交由宮廷匠師反復淬煉之後,終於成為一把見血封喉的毒刀,其強度也得到大幅提升,足以斬斷當時的秦王佩劍——干將莫邪。
燕國刺客荊柯攜寒月刃刺殺秦王,失敗被殺,後寒月刃不知下落。
評定:典型的「菜鳥扛神兵」,一個垃圾刺客,帶那麼好的裝備干什麼,純屬浪費資源。3、新亭侯
漢末名將張飛初拜為新亭侯時,命鐵匠取煉赤珠山鐵,打造成一刀,隨身佩帶。後關羽戰死,張飛為報兄仇出征東吳,出兵前酒後鞭打士卒,部將不堪忍受,趁夜晚潛入張飛營帳,用新亭候斬下張飛首級,連夜叛逃東吳。
評定:純屬剋死主人的「邪器」,與日本的名刃「妖刀村正」有得一比。4、青龍偃月
東漢末年名將關羽所用戰刀,為重騎兵大刀類型。身經百戰,所向披靡,具體的就不多說了,實在是名副其實的「眾所周知」。
評定:青龍偃月跟關羽一樣,都已經變成了中國人心中「神」之化身,可以說是今天我所評點的刀中算是比較成功的一把了,不論其材質、資歷、戰績、神韻,都是無可挑剔,實可當為「中華刀祖」。5、、大夏龍雀
古代名刀,為春秋五霸中之晉文公所有,後世相傳,在後來的第三次晉楚戰爭時,敗給了名劍湛盧。
評定:刀為什麼一定要敗給劍呢?或許可以這么理解:劍代錶王道,刀是霸道的象徵,而中國一直都是以「仁」之王道為主流的,所以刀這種武器就被時代所壓制了。6、龍牙、虎翼、犬神
上古三大邪器,造刀者不明,相傳鍛造原料中使用了許多惡毒之物,並有多種詛咒纏縛。夏朝末期為君主桀所有,之後暴政開始。三刀被供奉於夏朝太廟,據史料記載,商湯攻入夏朝太廟之時,黑雲蔗天,鬼哭神嚎,龍牙、虎翼、犬神三大邪刀化為三股妖風襲來,頓時商朝大軍死傷無數。湯王棄戈下馬,手持軒轅黃金劍單人闖入太廟主殿,揮劍疾斬,三大邪刀被擊成碎片封印於地下。
時代遷移,北宋朝著名鐵匠韓蘄在一處深山之中發現了商朝太廟的遺址,並開啟封印得到了龍牙、虎翼、犬神三邪刀的碎片,其時「碎鐵中隱隱有黑氣,觸之即發」。後由韓蘄與宮廷鑄劍師合力鑄造,耗時一年零八天,鑄成降龍、伏虎、斬犬三把鍘刀,由大宋天子御批存放於開封府,時任開封府尹包拯成為第一個「開封三鍘」的持刀人。
評定:又是軒轅劍……唉,沒什麼話好說了。值得一提的倒是,數千年前的三大邪器在被軒轅劍擊碎之後,長年封印,日後居然成了代表天下正氣的「青天三鍘刀」,真可謂物極必反。6、苗刀之祖:
苗刀,短刀的一種。刀長一尺二,向外曲凸。刀背隨刃而曲,兩側有兩條血槽及兩條紋波形指甲印花紋,刃異常犀利,柄長三寸至四寸,用兩片木料,牛角或獸骨夾制而成,以銷釘固定。
上古三苗九藜部落聯盟首領蚩尤的配刀,被後世命名為「苗刀之祖」,逐鹿之戰中,敗給了軒轅劍。
評定:為什麼鳴鴻、苗祖著兩把刀之祖都或直接或間接地敗給了軒轅劍呢?難道註定是天意,軒轅劍下不容第二……7、鳴鴻刀:
上古時期軒轅黃帝的金劍出爐之時,原料尚有剩餘,由於高溫未散,還是流質的鑄造原料自發流向爐底,冷卻後自成刀形。黃帝認為其自發的刀意太強,足以反噬持刀者。黃帝恐此刀流落人間,欲以軒轅劍毀之,不料刀在手中化為一隻雲鵲,變成一股赤色消失在雲際之中。
該刀長為三尺,其餘資料無記載。後由漢武帝得到,轉贈東方朔。
評定:光從材質的資歷上來看,鳴鴻刀足以與軒轅劍相提並論,如果也能在逐鹿之戰中取得一些戰績的話,其地位不亞於天下第一劍的軒轅黃金劍。然而黃帝恐其「喧賓奪主」,封殺了這把名刀的前途。
⑹ 有誰知道刀的發展歷史
刀在古代是一種單刃的砍殺兵器。它由刀身和刀柄構成,刀身較長,脊厚刃薄,適於劈砍。
在原始社會,古人類就用石頭、蚌殼、獸骨打製成各種形狀的刀。他們選用的石頭多半是石英石、砂岩,也有燧石和水晶石。用這些石料打製成的石刀質堅棱利,是很好的砍劈工具。其次是用蚌殼和獸骨磨製的蚌刀、骨刀,這類刀輕便鋒利,適於砍削器物。同樣古人不僅用刀作為勞動工具,還隨身攜帶作為防身自衛的武器。
中國的刀
最早的銅刀脫胎於石刀,形狀很小。中國目前發現最早的青銅兵器便是銅刀。商朝的青銅刀,刀形較寬,刃端多向上翹。當時的刀主要用來砍削器物,宰牛羊,或防身自衛,還未正式用於戰爭。西周時期,出現了青銅大刀,柄短刀長,有厚實的刀脊和鋒利的刀刃,刀柄首端呈扁圓環形,所以又叫「環柄刀」。在北京昌平縣白浮西周木槨墓中出土兩把青銅刀,一把刀身長41厘米,刀背微弓;另一把長24厘米,類似冰刀形。那時的青銅刀質地較脆,缺少韌性,劈砍時容易折斷。與同時代的銅劍相比,刀的做工粗糙,形體笨拙,遠不如銅劍精巧鋒利。因而刀遲遲沒有投身戰場。
秦漢時期,鋼鐵問世以後,刀的製作工藝得到改善,形制上刀身加長,並且已有專門的戰刀和佩刀之分。佩刀講究式樣別致,鑲飾美觀;戰刀則注重質地堅韌,作工精良。在當時諸國戰爭中,兵車已漸漸退出戰場,取而代之的騎兵隊成為作戰主力。因此單純的刺兵器不足以發揮效力,擅長劈砍揮殺的鋼刀的製作質量要求越來越高。據史書記載,三國時劉備令工匠造刀5000把;孫權則命造刀1000把;司馬炎也曾一次遣人造刀8000把。這些刀是用來裝備軍隊的,那時刀已成為主要兵器之一。最通用的刀要算「環首刀」,這種刀直背直刃,刀背較厚,刀柄呈扁圓環狀,長度一米左右,便於在騎戰中抽殺劈砍,是一種實戰性較強的短兵器,在戰場上的廝殺格鬥中,許多將領往往長矛短刀並用,遠刺近劈,威力無比。西漢時大將李廣之子李敢「左持長槊,右執短刀,躍馬陷戰」。三國時南蠻首領孟獲的妻子祝融夫人善使飛刀,百發百中。她曾手提八尺長標,背插五口飛刀,重傷張嶷,活捉馬忠。
鋼刀不僅用於戰場上,而且在官場上同樣地位尊貴。漢朝時,自天子至百官無不佩刀。佩刀表示達官貴族的身份等級。東漢時,對天子百官的佩刀形制及裝飾都有極嚴格的明文規定,誰也不準許逾越。這種佩帶用刀,從外形上要求精緻美觀,刀身通體雕錯花紋,刀環鑄成各種形態的鳥獸圖案。例如東漢中山穆王劉暢生前的佩刀,全長105厘米,刀身飾有線條流暢的錯金渦紋和流雲圖案。兩漢三國時,諸國君臣莫不看重佩刀,有的幾近嗜好,不惜花費重金,延請名師,耗用幾年甚至十幾年功夫,煉制寶刀。那時有名的制刀匠有阮師,據說他造刀「受法於寶青之虛……以水火之齊,五精之陶,用陰陽之候,取剛柔之和」。所制的阮家刀「截輕微無絲發之際,斫堅剛無變動之異」。還有蜀國的蒲元,他運用當時的先進淬火技術造刀,具有獨到之處。曾受諸葛亮之命,在斜谷造鋼刀3000把。
隋唐時採用更為先進的「灌鋼法」代替了百煉法,煉出的刀更加堅韌鋒利。唐朝的刀有儀刀、鄣刀、橫刀三種。儀刀是皇朝禁衛軍使用的武器;鄣刀是一般官吏佩帶用刀;橫刀是專門裝備軍隊的戰刀。唐代制刀不僅注意保持漢民族傳統的製作技藝,而且隨著各國及各民族之間經濟文化的廣泛交流,還吸收了不少外來的制刀技藝,促使戰刀的製作更趨於實用。明朝軍隊使用最多的是「腰刀」。腰刀的刀體狹長,刀身彎曲,刃部延長,吸收了倭刀的長處,使劈砍殺傷的威力增大。明朝著名將領戚繼光非常重視腰刀的製作,在其軍事著作《練兵實紀》中對腰刀製作方法有著詳細的研究與記載。清朝,刀的種類更為繁雜,有腰刀、滾背雙刀、脾刀、雙手帶刀、背刀、窩刀、鴛鴦刀、船尾刀、割刀、繚風刀等等。其中被廣泛應用於作戰的是腰刀和雙手帶刀。腰刀上部較直,下部微曲,刃部略窄。刀身長三尺二寸,柄長三寸,重一斤十兩(古時1斤=16兩),一般用於騎兵作戰。雙手帶刀,柄長一尺五寸,可容雙手把握,刀刃長且特別寬大厚重,上部呈平線形。步兵在近身交戰時,一刀砍去,可斷敵首級或四肢。短刀在明清時代仍然是軍隊的主要兵器之一。
⑺ 紀錄片中國刀的歷史
秘境追蹤(六):冷色鋒芒
中國古代兵器
這兩個是你需要的嗎?主題很像的
⑻ 中國古代刀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戚家刀,在中國古代講究十八般兵器,人們最常聽說的就是刀槍劍戟斧鉞回鉤叉。在這答裡面刀被排在了第一位,這說明了刀在戰斗中的地位。在我們現在歷史上留存下來的刀當中,最常見的就是明清時候的刀,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戚家刀。據說這種刀為戚繼光所創,而且由於它的刀形很像日本刀,所以有人說這把刀是戚繼光在抗倭戰斗中仿製日本刀所造。
⑼ 刀的發展歷史是怎樣的
從現有的出土文物來看,環柄刀跟當時的長劍相比,乍一看外形差別很小內?外觀上主要容的差別是刀柄末端的環?刀柄與刀身之間沒有劍那樣的護手?刀身只有一面開刃,另一面作為厚脊?
很顯然,刀既有利於砍劈,又比劍節省工時,是一種非常適用於騎兵時代的好武器?所以刀很快的排擠了劍?這一點可以從西漢流行佩劍變成東漢流行佩刀看出?從此以後劍在中國一蹶不振,越來越淪為一種禮器甚至「法器」?同樣的過程也發生在其他文明國家,西亞從薩珊波斯開始,到阿拉伯崛起之後就完成了刀取代劍的過程?阿拉伯人使用的是一種短彎刀,它是著名的「大馬士革鋼刀」的雛形?印度也大約在同一時間用刀取代了劍?著名的烏茲鋼刀從這時起開始發展?西亞和南亞國家普及刀的過程,跟中國有個不同之處,即刀的普及與馬鐙的普及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