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赤壁之戰對於中國歷史

赤壁之戰對於中國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24 04:15:32

1. 赤壁之戰的歷史

赤壁之戰,是指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內北省容赤壁市西北)一帶大破曹操大軍,奠定三國鼎立基礎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爭之一,也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它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標志著中國軍事政治中心不再限於黃河流域。孫劉聯軍最後以火攻大破曹軍,曹操北回,孫、劉各自奪去荊州的一部分。
名 稱
赤壁之戰
地 點
赤壁、烏林
時 間
建安十三年(208年)
參戰方
孫劉聯軍,曹軍
結 果
孫劉聯軍勝利
參戰方兵力
聯軍5萬,曹軍20餘萬(稱80萬)
傷亡情況
曹軍「傷亡過半」,多為荊州降兵
主要指揮官
曹操;周瑜、劉備
歷史意義
奠定了三國的基礎

請採納

2. 赤壁之戰歷史的真實是什麼啊

赤壁之戰應為「赤壁—烏林之戰」。

曹操的兵,大部分是從北方帶來的陸軍;小部分才是劉表次子劉琮送來的水軍(極小部分,是曹操在許縣鑿了人工湖訓練出來的水軍)。曹操的水軍分為兩路,沿江兩邊順流而下,陸軍也分成兩路,沿著長江兩岸,在陸地上行進,逼近赤壁。

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一月的一天,沿著長江南岸行進的曹軍,與周瑜指揮的前鋒部隊剛一接觸,便受到挫折。這個接觸地,叫做「赤壁」,不叫「烏林」。烏林在長江北岸,赤壁則在南岸,兩地隔水相對。

南路的曹軍,在赤壁吃了虧。曹操立即下令,南岸的陸軍全部上船,駛向北岸,與原來沿著北岸而行的船靠在一起,上岸扎營。

曹軍退過長江後,全軍龜縮在北岸,固守陸口上游斜對岸的烏林,安頓傷病員。從赤壁到烏林,單就戰場形勢而言,曹操由進攻轉為防禦,周瑜由防禦轉為進攻。因此可以這樣認為,第一仗比第二仗更具決定意義。

這個歷史上具有決定性意義的「赤壁之戰」,應該稱為「赤壁—烏林之戰」。在赤壁的兩軍相遇,只是一個序戰;在烏林的大燒大殺,才是決戰。曹軍的船與軍營是在北岸,黃蓋的大火燒的是長江北岸的烏林,不是長江南岸的赤壁。

後世的說書家未加深考,把赤壁的「赤」字與「火燒」兩字聯想在一起,以為赤壁之所以赤,由於火燒,其實,赤壁由於土質的關系,本來就是赤的。

(2)赤壁之戰對於中國歷史擴展閱讀:

赤壁之戰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時間內統一全國的可能性,而孫劉雙方則藉此勝役開始發展壯大各自勢力,劉備向孫權借荊州後實力迅速壯大,進而謀取益州,孫權屢次親率大軍進攻合肥,數戰不利,損兵折將。

曹操在退回北方後,休養生息五年,平定關中後才大舉南征孫權。此戰形成天下三分的雛型,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

赤壁之戰是毛澤東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文中列舉的中國歷史上「雙方強弱不同,弱者先讓一步,後發制人,因而戰勝」的著名戰例之一。戰爭的勝負取決於雙方政治、軍事、經濟等多方面的條件,但首當其沖的是雙方軍事實力的較量。

曹操在官渡之戰中,實力明顯不如人力物力上都佔有絕對優勢的袁紹,但他卻以少擊眾、以劣勢對優勢並最終大獲全勝,其取勝之道是值得後人很好地深思的。

3. 歷史上對赤壁之戰的評價

(2015·宜昌)東漢末年,地方割據勢力長期混戰,其中為魏、蜀漢、吳三國鼎立奠定基礎的戰爭是赤壁之戰。

4. 赤壁之戰和淝水之戰,對中國歷史影響更大是哪一場

淝水之戰與赤壁之戰影響對比:赤壁之戰爆發於東漢末年的公元208年。當時,曹操統一了中國北方,正處於雄心壯志的頂點。曹操進而親率大軍80萬(當時號稱「80萬」,但據周瑜和諸葛亮分析,實際上應不到80萬),揮師南下,要統一全中國。但無奈功虧一簣,在赤壁大戰中,被孫權和劉備聯軍擊敗,退回北方。

淝水之戰則爆發於100多年後的公元383年。情況跟赤壁之戰極為相似。當時,中國北方由一代雄主前秦皇帝苻堅統一,中國南方則由東晉統一。其時,苻堅剛剛統一了中國北方,也正處於個人雄心壯志的頂峰,要揮師南下滅掉中國南方的東晉王朝,統一全中國。無獨有偶,苻堅的軍隊也是號稱80萬。但歷史是驚人的相似,苻堅的80萬軍隊,在淝水之戰中,敗給晉朝的區區8萬軍隊,苻堅隻身狼狽逃回北方。赤壁之戰和淝水之戰都是改變中國歷史進程的大戰役。那麼這兩次戰役中,究竟哪一個,對中國歷史進程的影響更大?
先來看這兩次戰役的相同點:
1. 兩次戰役都是世界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而且都是中國北方的幾十萬軍隊敗給中國南方的幾萬軍隊。

2. 兩次戰爭都充滿了傳奇色彩。赤壁之戰讓風流倜儻、足智多謀的周瑜青史留名。蘇軾詞,「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誇的就是周郎。淝水之戰則讓「東山再起」的謝安名垂千古。
3. 戰敗的一方,兵力雖眾,但都存在硬傷,因此才導致兵敗。赤壁之戰中,作為中國北方的曹操一方,兵強馬壯,全軍將士上下一心,但硬傷是曹操的軍隊不熟悉水性。而淝水之戰中,作為中國北方的苻堅一方,雖然也是兵強馬壯,但軍隊內部也存在硬傷。當時苻堅雖然結束了中國北方五胡十六國的混亂局面,完成了形式上的統一,但是內部異族之間的明爭暗鬥和勾心鬥角,就像一顆定時炸彈一樣,隨時可能爆發。這直接導致了苻堅軍隊在淝水之戰中的失敗。苻堅敗回北方後,鮮卑族的慕容垂和羌族的姚萇等人果然重新分裂出去。苻堅本人也在兩年後被姚萇俘殺。
再來看兩次戰役的不同點:
1. 兩次戰役中的人員構成。赤壁之戰中,無論曹操、孫權還是劉備,都是漢人,承續的是正統的中原漢族文明。也就是說,赤壁之戰中的三方,是漢族文化內部的一場戰爭。無論哪一方獲勝,都改變不了中華大地的主體文明基調。但淝水之戰不同。淝水之戰中的北方苻堅,代表的是北方游牧民族文化(匈奴、羯、鮮卑、羌、氐等)。他們雖然取著漢人的名字,但他們信奉的並不是漢族文化,可以說,他們每個人手中都沾滿了漢族人的鮮血。所以,淝水之戰,就其精神實質而言,是異族文化和漢族文化的一場戰爭。如果淝水之戰中,中國南方漢族文化的代表----東晉戰敗的話,中華大地的主體文明基調將被改變,中國漢族核心文化有可能從此從太平洋的西海岸消失,世界歷史將因此而改變。
2. 兩次戰役的勝負對中國歷史文化進程的正負面影響。先看赤壁之戰。如果赤壁之戰中,曹操獲勝,那麼曹操將統一全中國。按照曹操的軍事和政治才能,重新建立一個不亞於大漢的鼎盛王朝, 絕非痴人說夢。如此,中國歷史上最繁榮的大唐王朝,有可能提前幾百年就被曹操實現。當然,這僅僅是猜測罷了,誰也不能保證曹操如果赤壁之戰獲勝後能建立一個鼎盛的中華文明。但實際情況卻是,赤壁之戰以中國南方的獲勝作為結束,延緩了中國統一的進程,直接導致了此後賈後亂政、八王之亂、五胡亂華和後來長達幾百年的長期分裂局面。中華核心文化在五胡十六國北方異族的掠奪和屠殺中,摧殘殆盡。不幸中的萬幸,中華核心文明竟然被偏安一隅的東晉保留了下來,這完全要歸功於淝水之戰。

淝水之戰以中國南方(東晉)的獲勝作為結束。力阻了北方游牧民族的進一步南侵,使得流落到南方的漢族中原文化得以延續和發展,並且直接影響到了此後隋唐等統一王朝的精神實質,可以說淝水之戰保住了中華文化的核心部分並使之從所謂「五胡亂華」後得到喘息和重新崛起的機會。為隋唐統一王朝的漢族文化實質,奠定了基礎。因此綜上所述,赤壁之戰對中國歷史文化進程的影響是負面的,而淝水之戰對中國歷史文化進程的影響是正面的。因此愚以為,淝水之戰對中國歷史的影響更大。

5. 中國歷史 分析赤壁之戰對當時天下的影響

赤壁之戰之後,三國頂立的格局正式形成
赤壁戰前曹操的優勢是非常大的:第一,曹操「專挾天子令諸侯」,諸侯自屬然在道義上難以爭鋒;第二,曹操以新勝之軍南下,其氣自盛,第三,曹操兵力數倍於孫、劉兩家。既然曹操具有如此的優勢,孫劉聯軍的戰績更以輝煌。此戰,孫劉軍揚水戰之長,巧施火攻,可以算是中國歷史上果斷、以少勝多的的著名戰例。赤壁戰後,曹操退回北方,再未有機會如此大規模南下荊州。曹操集團也失去了在短時間內統一全國的可能性。

周瑜等與曹仁隔江對峙,遣甘寧襲取夷陵(今湖北宜昌),曹仁率部進圍甘寧,周瑜率軍救援,大破曹仁軍。劉備回師夏口,欲溯漢江迂迴曹仁後方。次年,曹仁被迫撤退。孫權繼續與劉備聯盟,以抗拒曹操。劉備乘勢取得荊州大部,包括武陵(郡治在今湖南常德)、長沙、桂陽(郡治在今湖南郴縣)、零陵(均在今湖南境)等四郡。稍後又奪得劉璋的益州。孫權據有江東,形成了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割據局面。

6. 赤壁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多勝少的戰役之一,是對的嗎

對。

赤壁之戰是指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大破曹操大軍的戰役。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之一,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兵力方面:曹操方面,《三國志·吳主傳》注引的《江表傳》里記載曹操赤壁之戰之前有給孫權一封書信,信中稱曹軍有八十萬,《周瑜傳》中記載曹操占據荊州後,得到水、陸軍數十萬,具體數目不詳。周瑜在對孫權將曹操的兵力估到二十多萬。孫吳鼓吹曲《伐烏林》則記載曹操「舟車十萬」。聯軍方面,孫權調給周瑜兵馬三萬,諸葛亮在勸說孫權抗曹時說劉備有兵馬二萬人。

7. 「赤壁之戰」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赤壁來之戰是以少勝多、以弱勝自強的輝煌戰例。赤壁之戰以後,全國的政治局勢發生了一個新的變化。曹操經過這次挫敗,退回到北方,勢力局限在北部中國,再也沒有力量南下擴張勢力。公元220年(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死,他的兒子曹丕在同年廢掉漢獻帝,自己做了皇帝(文帝),國號魏,建都洛陽。孫權經過這次戰爭,鞏固了在江東的統治,接著又以建業(今南京市)為中心,向南擴張地盤,發展成為後來的吳國。聯軍的另一方劉備,戰後乘機南下,攻佔荊州的武陵、長沙、桂陽、零陵等四郡;不久,又向孫權借得南郡,從此才有了一塊根據地。公元214年(建安十九年),劉備從劉璋手裡奪得益州,逐漸發展成為蜀國為後來的蜀國。赤壁之戰對於魏、蜀、吳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具有決定性的意義的。

8. 赤壁之戰和淝水之戰,哪個對中國歷史影響

赤壁之戰和淝水之戰,都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如果僅從中國歷史的影響這個角度去考慮,淝水之戰的意義超過赤壁之戰。
淝水之戰發生於公元383年,是東晉十六國時期北方的統一政權前秦向南方東晉發起的侵略吞並的一系列戰役中的決定性戰役,前秦出兵伐晉,於淝水(現今安徽省壽縣的東南方)交戰,最終東晉僅以八萬軍力大勝八十餘萬前秦軍。
淝水之戰中,擁有絕對優勢的前秦敗給了東晉,國家也因此衰敗滅亡,北方各民族紛紛脫離了前秦的統治,分裂為後秦和後燕為主的幾個政權。而東晉則趁此北伐,把邊界線推進到了黃河,並且此後數十年間東晉再無外族入侵。
相對來說,赤壁之戰確立了三國鼎立的局面,但它對魏蜀吳三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方面的影響是有限的。

閱讀全文

與赤壁之戰對於中國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