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的發展史
2. 1988年中國所發生的大事
1988中國發生的大事:
1、第七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召開
七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1988年3月25日~月13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於1988年3月25日至4月13日在北京召開。出席會議代表共2970人,其中2107人是新選出的。會議聽取和審議國務院代總理李鵬關於政府工作的報告。
2、1.18空難
1988年1月18日, 中國民航西南航空公司222號伊爾18型客機從北京飛往重慶,北京時間22時15分,在距重慶白市驛機場直線距離約5公里,東經106°18分,北緯29°33分處墜毀。 10名機組人員、98名乘客(其中有3名來自日本、1名來自英國)全部不幸罹難。
3、中國發射氣象衛星「風雲一號」。
1988年9月7日——中國發射一顆試驗性氣象衛星「風雲一號」。這是中國自行研製和發射的第一顆極地軌道氣象衛星。
4、水下發射運載火箭
1988年9月14日~9月27日——中國在東海海域進行核潛艇水下發射運載火箭試驗並取得成功。
5、中國第一座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組裝成功。
1988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座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組裝成功。24日,鄧小平在視察正負電子對撞機工程時指出,中國必須發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領域佔有一席之地。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大事件
·1949年 開國大典在京舉行 新中國成立
·1950年 中國人民志願軍開始抗美援朝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河北省政府公審劉青山、張子善
·1953年 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實施
·1954年 新中國第一部憲法「54憲法」頒布
·1955年 海陸空三軍大授銜 十大元帥、十大將軍
·1956年 「解放」牌第一批國產汽車試製成功
·1957年 馬寅初在一屆人大四次會議上提出《新人口論》
·1958年 大躍進、全民煉鋼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1959年 大慶油田被發現
·1960年 蘇聯單方面召回全部在華專家
·1961年 蔣介石集團和偽滿洲國從善戰犯獲特赦
·1962年 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
·1963年 毛澤東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
·1964年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5年 西南三線建設委員會成立
·1966年 文化大革命爆發
·1967年 八個樣板戲風行中國
·1968年 各地開始大規模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
·1969年 中蘇爆發珍寶島武裝沖突
·1970年 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成功發射
·1971年 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
·1972年 尼克松訪華 發表《中美聯合公報》
·1973年 文革「白卷英雄」張鐵生被推到「台前」
·1974年 秦始皇兵馬俑被發現並開始發掘
·1975年 中國農林科學院鑒定並推廣雜交水稻
·1976年 粉碎四人幫 十年文革結束
·1977年 中斷十年的高考制度恢復
·1978年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1979年 對越自衛反擊戰
·1980年 最高法院公審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主犯
·1981年 鄧小平首次提出「一國兩制」
·1982年 計劃生育定位基本國策
·1983年 中央台首屆春節晚會舉辦
·1984年 新中國代表團參加洛杉磯奧運會
·1985年 鄧小平宣布我國政府裁軍100萬
·1986年 863高科技發展計劃開始實施
·1987年 大興安嶺特大火災
·1988年 價格闖關
·1989年 團中央、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發起希望工程
·1990年 上海證交所成立
·1991年 秦山核電站並網發電
·1992年 鄧小平南巡並發表重要講話
·1993年 「汪辜會談」
·1994年 全國足球甲級(A組)聯賽開始
·1995年 雙休日改變生活
·1996年 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台灣海峽進行陸海空聯合演習
·1997年 中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
·1998年 長江、松花江嫩江全流域大洪水 全國抗洪救災
·1999年 全國高校開始擴大招生
·2000年 成克傑、胡長清、廈門遠華貪腐事件被處理
·2001年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2002年 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0萬億元
·2003年 眾志成城 抗擊非典
·2004年 全國人大通過憲法修正案 保護私產入憲
·2005年 神舟六號載人飛行圓滿成功
·2006年 農業稅退出歷史舞台
·2007年 十屆人大五次會議表決通過《物權法》
·2008年 北京成功舉辦奧運會和殘奧會
4. 中國六十年大事記
這里有點資料,你或許可以參考參考……
---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53年7月27日,戰爭雙方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簽字。至此,歷時2年零9個月的抗美援朝戰爭告結束;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6年10月27日,中國第一顆裝有核彈頭的地地導彈飛行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中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
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
1976年,中國的一系列突發事件吸引了世界的眼球。1月8日周恩來總理逝世,7月6日朱德委員長也以90歲高齡與世長辭。7月28日,一場舉世震驚的大地震將唐山夷為一片廢墟。9月9日下午4時,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以萬分悲痛的心情對外宣布,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偉大導師毛澤東主席於當天凌晨0時10分在北京逝世;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隨後,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成為了中國第一批經濟特區;
1984年7月29日,許海峰射落了中國奧運史上的第一枚金牌,中國實現了奧運金牌0的突破;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3日,鄧小平南巡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發表了重要講話。鄧小平的南巡談話對中國90年代的經濟改革與社會進步起到了關鍵的推動作用。
1997年2月19日,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領導人之一,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鄧小平理論的創立者鄧小平同志在北京逝世。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
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號飛船升天;
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祖國;
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號成功升天;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成功;
2003年2月,非典爆發;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號成功升天;
2002年12月30日,神舟四號成功升天;
2003年10月15日9時整,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將中國第一名航天員送上太空;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2008年1月,中國南方大部遭遇了百年難遇的冰雪災害;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發生8.0級特大地震,全國人民齊心協力抗震救災;
2008年8月8日,北京舉辦第二十九屆奧運會,中國取得了金牌51枚、獎牌總數100枚的歷史最好成績;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號載人飛船升天成功
5. 新中國的歷史
新中國的歷史開始於1949年10月1日的開國大典,前後以1978年的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志,可分為毛澤東時代(1949年至1978年)、與以現代化建設及改革開放為主題的鄧小平及後鄧小平時代(1978年至今)。
1,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舉行第一次會議。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慶典。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次國慶閱兵。 1949年10月1日下午2時,毛澤東主持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在首都北京舉行。第一次全體會議。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委員全體出席會議,宣布就職。
2,1978年12月18日-22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出席會議的中央委員169人,候補中央委員112人。會議由時任中共中央主席華國鋒主持。全會的中心議題是根據華國鋒同志的指示討論把全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
3,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可分為兩個階段,計劃經濟時期和市場經濟時期,計劃經濟時期:最具代表性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78年)中的表述: 根據中國共產黨在整個社會主義歷史階段的基本路線,全國人民在新時期的總任務是:堅持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開展階級斗爭、生產斗爭和科學實驗三大革命運動,在本世紀內把我國建設成為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的偉大的社會主義強國。這一時期的現代化建設表現出強烈的追趕態勢,高度的計劃性,可控性。
市場經濟時期:現行憲法的表述為:國家的根本任務是,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國各族人民將繼續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改革開放,不斷完善社會主義的各項制度,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逐步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由於市場經濟價值觀的作用,國家的現代化建設是被動的,無期限的
3,改革開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起中國開始實行的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政策。中國的對內改革首先從農村開始,1978年11月,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開始實行"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拉開了我國對內改革的大幕;對外開放是中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中國的強國之路,是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改革開放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1992年南巡講話發布中國改革進入了新的階段。改革開放使中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1992年10月召開的黨的十四大宣布新時期最鮮明特點是改革開放,中國改革進入新的改革時期。1992年中國正式實行改革開放,中國進入新的改革時期,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經之路;只有改革開放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改革開放是我國的強國之路,是國家發展進步的活力源泉,我們要毫不動搖地堅持改革開放。
6. 從1949到1999的中國歷史重大事件
中國標准化大事記
1949 - 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成立,設有標准規格處。中財委批准了中央技術管理局制定的《工程制圖》標准。
1955 - 國家技術委員會成立,設標准局,負責管理全國的標准化工作。
1956 - 中國標准化代表團到莫斯科參加社會主義國家標准化機構代表會議第一屆年會。
1957 - 中國以世界動力會議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委員會名義申請加入國際電工委員會(IEC),8月被接納為成員國。同年,中國派出了代表團以觀察員身份參加了在莫斯科召開的IEC第22屆年會。
- 國家技術委員會草擬了關於建立和開展全國標准化工作的意見稿,提出中國國家標准化工作的基本方針:結合我國具體情況,以學習蘇聯國家標准為基礎,並吸取世界先進經驗,建立為我國社會主義工業體系服務的國家標准制度。
1958 - 國務院科學規劃委員會與國家技術委員會合並為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設標准局,負責管理全國的標准化工作。
- 國家發布GBI-58《標准幅面與格式》國家標准。同年,提出《編寫國家標准草案暫行辦法》,規定了標準的編寫要求。
1961 - 國務院頒布《工農業產品和工程建設技術標准暫行管理辦法》。
1962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通過了《工農業產品和工程建設技術標准管理辦法》。
- 社會主義國家標准化機構代表會議第七屆年會在北京召開。
1963 - 國家科委發布統一標准代號、編號的幾項規定,對部標准代號、編 號、部指導性技術文件代號、編號和企業標准代號、編號作了統一規定。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頒布了《工農業品和工程建設技術標准管理辦法》。
- 第一次全國標准化工作會議召開。
- 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發布中國第一個十年標准化發展規劃。
- 國家科委指定了32個研究所、設計單位為國家的標准化核心機構,負責各行業標準的起草、歸口管理工作。
- 標准化綜合研究所成立。
- 技術標准出版社成立。
1964 - 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召開農業方面的標准化工作會議。
1972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計量局成立,由中國科學院代管。原國家科委標准局撤銷。
1976 - 國家標准計量局和第一機械工業部在上海召開有12個城市參加的在進行企業技術改造時搞好標准化工作的經驗交流會。
1977 - 國際物品編碼協會(EAN)成立。
1978 - 中國申請加入國際標准化組織(ISO),同年8月被ISO接納為成員國,時間從1978年9月1日算起。
- 國家標准總局成立,由國家經委代管,撤銷原國家標准計量局。
- 中國標准化協會成立,主要負責標准化的宣傳、推廣和學術交流工作。
- ISO秘書長訪問中國。
1979 - 聯邦德國標准化學會代表團訪問我國,與中國標准化協會在京簽訂1979年度合作議定書。
- 中國標准化協會代表團訪問聯邦德國標准化學會在柏林簽定標准化合作協議。
1979 - 國家標准局和法國標准化專署於杭州簽訂標准化協議。
- 國家標准總局提出在各省、市、自治區籌建成立標准情報資料中心的建設。
- 國家標准總局發出《關於部標準直接提為國家標准程序的暫行規定》。
- 中國標准化協會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通過了《中國標准化協會章程》,選舉產生了第一屆理事會。
- 國務院頒發《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准化管理條例》。
- 中國第一個標准化技術委員會TCI「全國電壓電流等級和頻率標准化技術委員會」成立。
- 國家標准總局質量監督局成立。
- 纖維檢驗局恢復成立,由國家標准總局領導。
- 中國標准化協會表團參加在日內瓦召開的國際標准化組織(ISO)第11屆全體大會。
1980 - 國家標准總局發布《參加國際標准化組織技術活動暫行規定》。
- 中國標准化協會和美國國家標准學會於紐約簽訂標准化協議。
- 中國標准化協會和英國標准學會於北京簽訂標准化合作協議。
- 國家標准總局召開第一次全國產品質量監督檢驗工作會議。
- 在第45屆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年會上,中國被選為IEC執行委員會委員,任期從1981年至1986年。
- 中國標准化協會在京舉行「世界標准日」紀念活動。
1981 - ISO/TC46「文獻委員會」第19屆年會在中國召開。
- 中國電子元器件質量認證委員會成立。
- 我國粉末冶金測氧方法標准被採納為國際標准草案ISO/DIS4493。
- 國家標准總局召開全國能源標准化工作會議 。
- 國家標准總局召開全國企業標准化工作會議。
- 國家標准總局發布《工業企業標准化工作管理辦法(試行)》。
1982 - 國家標准總局改名為國家標准局。
- 在ISO第12屆全體會議上,中國被選為ISO理事會成員國,任期從1983年至1985年 。
- 國家標准局召開採用國際標准經驗交流和制定規劃座談會(第一次全國 采標會議)。
- 國務院批轉國家標准局《關於加強標准化工作的報告》。
1983 - IEC電子元件質量評定體系(IECQ)的認證管理委員會(CMC)接納中國為正式成員。
- 中國標准化協會和加拿大標准理事會於北京簽訂標准合作協議。
1984 - 國家經委和國家標准局聯合召開採用國際標准工作會議(第二次全國采標會議)。
- 國家標准局發布《採用國際標准管理辦法》。
- 國務院、中央軍委頒布《軍用標准化管理辦法》。
- 國家標准局頒布《專業標准管理辦法》。
- 國務院批轉國家經委《關於加快採用國際標准工作的報告》。
- 國家標准局信息分類編碼研究所成立。
- 國家標准局、國家計委、國家經委、國家科委、對外經濟貿易部聯合發布《技術引進和設備進口標准化審查管理辦法(試行)》。
1985 - 國家標准局、農牧漁業部聯合召開全國農業標准化工作會議(第一次全國農業標准化工作會議)。
- 在ISO第13次全體大會上,中國繼續被選為ISO理事會成員國,任期從 1986年至1988年。
- 國務院發布 《產品質量監督試行辦法》,並建立國家產品質量監督制度。
- 國務院發出《關於加強專業纖維檢驗工作的通知》,決定「纖維檢驗局」改稱「中國纖維檢驗局」,仍由國家標准局領導。
- 國務院批准實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獎勵條例》,標准科技成果納入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勵范圍。
1986 - 國家標准局召開全國採用國際標准工作會議(第三次全國采標會議)。
- 國家標准局發布《國家實物標准暫行管理辦法》、《制定工農業產品國家標准工作程序的補充規定》、《主要工農業產品國家標准出版發行管理辦法》。
- ISO主席和IEC主席分別訪問中國。
- 國家標准局實行產品質量認證標志制度,分為合格認證標志和安全認證標志兩種。
1987 - 中國標准情報中心成立。
- 國家標准局和農牧漁業部聯合發布《關於加強鄉鎮企業標准化工作的若 干規定》。
- 國際標准化組織與國際電工委員會第一聯合技術委員會(ISO-IEC/JTC1)即計算機與信息處理委員會成立。
- 中國標准化綜合研究所和信息分類編碼研究所合並,成立中國標准化與 信息分類編碼研究所。
1988 - 國務院決定撤消原國家標准局、國家計量局、國家經委質量局,合並成 立國家技術監督局。負責全國標准化、計量、質量工作並進行執法監督工作。
- 亞洲、大洋州開放系統互聯研究會(AOW)成立。
- 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 標准化法》,於1989年4月1日起實施。
- 在ISO第14次全體大會上,中國第三次被選為ISO理事會成員國,任期 從1989年至1991年。
- 我國承擔ISO/TC20/SC1和ISO/TC179/SC2兩個分會秘書處工作。
- 中國標准化與信息分類編碼研究所中國物品編碼中心成立。
1989 - 第一次全國技術監督工作會議召開,確定了「以質量為中心,以標准 計量為基礎」的技術監督工作方針。
- 國際標准化組織和國際電工委員會(ISO/IEC)導則出版。
- 海峽兩岸的中文信息編碼學術討論會在北京舉行。
1990 - 國務院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准化法實施條例》。
- 國際電工委員會(IEC)第54屆大會在北京召開。
- 國家技術監督局發布《國家標准管理辦法》、《行業標准管理辦法》、《地方標准管理辦法》、《企業標准化管理辦法》、《能源標准化管理辦法》、《全國專業標准化技術委員會章程》。
- 國家技術監督局布置對各級標准依法進行清理整頓。
- 國家技術監督局和義大利全國標准化協會於北京簽訂標准化合作協議。
1991 - 在ISO第15次全體大會上,中國第四次被選為ISO理事國成員,任期從1992年至1994年。
- 國家技術監督局召開第二次全國技術監督局工作會議。提出要適當控制 標准數量的增長,貫徹「提高水平,改善結構,發展重點」的原則,進一步提高我國各類標準的水平。
- 國家技術監督局確定各行業標准管理范圍及各行業標准代號。
- 國務院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認證管理條例》。
- 國家技術監督局發布《標准檔案管理辦法》、《標准出版發行管理辦法》、《農業標准化管理辦法》。
- 國家技術監督局召開第一次全國農業標准化工作會議(第二次全國農業標准化會議)。
1992 - 國家技術監督局召開第一次全國質量認證工作會議。
1993 - 國家經貿委和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聯合召開第四次全國採用國際標准工作會議。
- 國家技術監督局對6400多個強制性國家標准進行了復審,最後確定其中1666項為強制性國家標准。
- 國家技術監督局發布《採用國際標准和國外先進標准管理辦法》、實行采 標產品標志制度。
- 國家技術監督局發布《採用國際標准產品標志管理辦法》。
1994 - 國家技術監督局召開第三次全國技術監督工作會議。提出標准化工作要全國落實第四次全國采標工作會議提出的各項任務,積極穩妥的推行采標產 品標志制度,積極推行消滅無標生產活動。要嚴格執行強制性標准;加快 國家標准制修訂速度。
- 相繼建立「中國質量體系認證機構國家認可委員會(CNACR)」、「中國認證實驗室機構國家認可委員會(CNACL)」、「中國產品認證機構國家認可委員會(CNACP)」和「中國認證人員國家注冊委員會(CRBA)」。
- ISO章程和工作程序規則發布。
1995 - 國家技術監督局開始在全國建立農業標准化示範區。
- 國家技術監督局和美國國家標准技術研究院在北京簽訂標准和計量合作議定書。
- 國家技術監督局發布《查處食品標簽違法行為規定》。
1996 - 國家技術監督局和農業部聯合召開第三次全國農業標准化工作會議。確定標准化工作「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規劃。
- 國家技術監督局召開第四次技術監督工作會議,確定技術監督工作「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規劃,包括標准化工作「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規劃。
- 國家技術監督局發布《關於加強農業標准和農業監測工作促進高產、優質、高效農業發展意見》。
1997 - 國家技術監督局召開全國消滅無標生產經驗交流暨工作會議。
- 國家技術監督局與國家新聞出版署聯合發布《標准出版管理辦法》。
- 國家技術監督局召開全國消滅無標生產工作暨試點縣經驗交流會議,形成了我局關於進一步開展縣以下工業企業消滅無標生產工作的意見。
1998 - 國家技術監督局更名為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全國的標准化、計量、質量、認證工作並行使執法監督職能。
1999 - 中國標准研究中心成立。它是在原中國標准化與信息分類編碼研究所、中國技術監督情報研究所和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質量管理研究所合並成立的。主要負責標准化、質量、商品條碼、企事業單位代碼的研究、咨詢、服務和開發工作。
- 國際標准化組織(ISO)第22屆大會在京召開。
7. 1990年的時候中國都發生了哪些大事
1990年的時候中國發生的大事件如下:
一、1月
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居委會組織法》正式施行。
1月4日——中日聯合登山隊17名隊員在征服雲南梅里雪山時遭雪崩襲擊全部遇難。
1月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施行。
1月11日——北京解除了自1989年5月以來長達8個月的戒嚴令。
1月17日——經國務院批准,杭州市撤銷拱墅區和半山區,設立新的拱墅區。
1月19日——上海地鐵1號線經國務院批准正式開工建設。
二、2月
2月3日——經國務院批准,設立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
三、3月
3月14日——《綜藝大觀》在CCTV-1開播,2004年10月8日停播。
3月17日——中華職棒元年舉行開幕戰,中國台灣成為亞洲第三個擁有職業棒球的地區。
四、4月
4月7日——中國首次成功發射商用衛星。
4月29日——遼寧隊獲得中國職業足球隊首個亞冠(亞俱杯)冠軍。
五、5月
5月23日—— 第一屆世界盃乒乓球體賽1990年5月23日晚在日本落下帷幕。中國女隊勇奪女子團體桂冠,中國男隊苦戰五盤以2:3負於瑞典隊,屈居男子團體亞軍。
在22日晚舉行的女子團體決賽中,以陳子荷、鄧亞萍和喬紅組成的中國隊在兩盤單打和一盤雙打中均以2:0的比分戰勝朝鮮選手,從而以3:0的戰績榮登冠軍寶座。朝鮮女隊獲得亞軍。
23日,男子團體半決賽中分別戰勝了朝鮮隊和英格蘭隊的中國隊和瑞典隊在晚上進行決賽。中國隊陳志斌、陳龍燦先聲奪人,連勝二盤,場上形勢對中國隊極為有利。
由老將阿佩依倫領銜的瑞典男隊經驗豐富,在比分落後的形勢下毫不慌亂,沉著應戰,在雙打和另外兩盤單打中連扳3分,最後戰勝中國隊奪得冠軍。世界盃乒乓球團體賽是國際乒聯批準的、首次舉行的世界高水平乒乓球比賽。
六、6月
6月3日——「15國集團」首腦會議閉幕。
七、7月
7月1日——南京經濟廣播正式開播。
八、8月
8月15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漳平縣設立漳平市。
九、9月
9月3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45周年。
9月4日——經國務院批准,成都市撤銷西城區、東城區、金牛區,設立金牛區、成華區、武侯區、錦江區、青羊區。
9月22日~10月7日——1990年北京亞運會在中國北京舉行。
十、10月
10月2日——一架從廈門飛往廣州的廈門航空公司的波音737飛機在起飛後遭到歹徒劫持,駕駛員與其一路周旋,在白雲機場迫降時,與歹徒發生搏鬥,該機降落後接連撞上停在機場跑道上的一架波音707和一架波音757,最終導致128人死亡,多人受傷,三架飛機全部報廢。
10月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新加坡建交。
10月8日——中國第一家麥當勞餐廳在深圳開業。
十一、11月
11月21日——台灣海峽交流基金會成立。
11月26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宣告成立。
11月28日——.CN域名完成注冊。
十二、12月
12月3日——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字典《漢語大字典》出版,收單字5.6萬多個,分八卷。
12月8日——陝西飛機製造公司建成的第一條年產萬輛微型汽車總裝生產線,通過國家驗收。
12月18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膠南縣和萊西縣設立膠南市和萊西市,由青島市代管(1991年2月2日萊西完成撤縣設市工作,正式對外辦公)。
12月26日——經國務院批准,調整部分行政區劃:
(一)撤銷龍泉縣設立龍泉市 (1991年2月4日正式撤縣設市);(二)撤銷德興縣設立德興市;(三)撤銷韶山區設立韶山市,由湘潭市代管;(四)撤銷榆樹縣設立榆樹市,由長春市代管;(五)撤銷福清縣設立福清市,由福州市代管(1991年5月5日,福清市政府正式掛牌成立 )。
12月27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華陰縣設立華陰市(1991年3月正式撤縣設市)。
(7)1989年中國歷史擴展閱讀
1990年對應的農歷庚午年有閏五月,全年有13個月,385天(1990年1月27日-1991年2月14日)。
主要傳統節日公歷日期如下:
春節:1990年1月27日,1991年2月15日;
元宵節:1990年2月10日;
清明節:1990年4月5日;
端午節:1990年5月28日;
七夕節:1990年8月26日;
中元節:1990年9月3日;
中秋節:1990年10月3日;
重陽節:1990年10月26日;
臘八節:1990年1月4日,1991年1月23日。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1990年
8. 有關中國的歷史
中國古代的印刷術發明現在受到了外國的叫板挑戰。作為中國人,筆者會盡自己的努力為自己的國家為自己的民族去實事求是地論爭。而且筆者覺得這類論爭很可能不是三年兩載就能畫上句號,不可能一勞永逸;會是一種較為持久的論爭,特別是當各方都出現了新的論據資料時。為此,筆者呼籲有心關注這方面情況的中國人,今後多關心中華文化與鄰邦文化、世界文化的交往,更多更全面地了解別的國家別的民族,以及世界范圍內的文明進步。再一方面,筆者認為,也要借外國叫板的這種強烈刺激因素,全面地反思我們自己的某些欠缺,這是為了努力使我們克服欠缺,走向強盛的未來。本文,通過對於我們兩種古代印刷術的技術工藝比較分析,探討技術發明和推廣的各種相關因素,擴展技術史的探討范圍。 本文還介紹其他學者的研究心血、研究結果。之所以在文里介紹其他學者的研究結果,基於三方面的考慮。其一,徐蘇發表在專業雜志《印刷技術》1989年的文章,當年的讀者面相對很窄,其作者的研究成果不為廣大國民了解;其二,筆者實踐自己一篇哲學論文里的主張,讓某些學者的學術觀點,通過本文及網路媒體的宣傳,為更多的人了解,俾使從個體性認識變成為群體性認識;其三,反思中國活字印刷術的歷程,在為祖先的偉大發明自豪的同時,更要努力今天的現代化建設,和正常的、開放的國際學術關注。 一、兩種中國古代印刷術的方式比較 中國在隋唐時期就發明了雕版印刷術的四百多年後,宋朝畢升又發明活字印刷術。應該說,是社會對印刷有了某種形式的需求,才會促動畢升的偉大發明;也是社會對印刷術有種種形式的需求,也才會使後世的人不斷選擇兩種印刷方式里具體採用哪一種。 筆者手裡保存著一本當代的民間木刻版歷書《公元1989年,廣東羅氏工農日歷》(繁簡體字皆照原書),水性黑墨印刷(圖一)。這本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的小歷書雖然印刷簡陋,但是版式結構比較復雜,有線條畫「春牛圖」,有雙層圓圈內半徑多方向放射的「年神方點陣圖」,在歷書的每一頁,都有白地黑字的陽文和黑地白字的陰文兩種文字體式。這種比較復雜的版式結構,在古代用活字排版方式不容易實現。目前存世的幾件古代圖文並有的佛經願文,都是木刻版印刷品。同樣,在元明清時期在民間流行的話本、劇本、小說一類商品圖書,基於商業利益,有好些是有插圖的「綉像本」,採用雕刻版的機會自然比活字版多。 木刻版,特別適用於同品種、多批次,每次少批量的商業性(書坊)印刷。比如小說,刻制好一套印版,印書出售,售完再印,無疑比活字版無法保存印版,有較大的優越性。書坊,固然是商業化的書籍生產企業,但是古代中國的商品經濟總體上微弱,而商品圖書的市場又只是面向知識分子文化人,這個人群在社會總人口裡的比例很小,對商品圖書的需求量雖然不絕於時,然而每個時間斷面上對某種圖書的需求量仍然不是大量,雕刻版便於保存,便於多次少量印刷,適應了古代中國的印刷商品經濟狀況。現在,江蘇揚州的廣陵古藉刻印社集中保存了我國古代遺存的印刷雕版,其中明清版片有20多萬片。但是,至今為止,還沒有發現到古代活字印書版的遺存。揚州還建立了中國雕版印刷博物館。古代印刷除了書坊印刷外(其產品在圖書版本學里叫做「坊刻本」),還有政府部門(特別是學政機關)主持印書(稱為「官刻本」,清代的最高級別版本是武英殿的「殿刻本」)、郡王自刻印刷(藩刻本,明代)、貴族富紳自刻圖書(家刻本)。這些游離於商品圖書市場之外的書本,往往對圖書的外在形式和文字內容都有嚴格的要求,雕版術因其歷史悠久技術成熟,比活字術更能得到精品書籍,得到了在非商品圖書方面的優先而廣泛的應用,為後世留下了大量精美的版刻圖書。 二、兩種中國古代印刷術的工藝比較 2.1 兩種印刷術的印前准備比較 按照現代印刷意識對印刷工藝的劃分,有印前工藝——包括製作印版和拼合印版;印刷工藝;印後工藝——印刷品的裝訂和外觀裝飾。用印前工藝的觀點來分別看待古代的雕版和活字,那麼寫版稿、刻版,是雕版印刷的印前工藝;而制備活字、再用活字排版,則是活字印刷的印前工藝。 (木刻1989年歷)插圖一 在古代中國,使用活字印書的書坊和個體印刷者,都要從制備單個活字這道工序做起。 而要制備齊一套能用來印書的活字,需要極大的人力、物力、財力。僅從筆者見到的文獻里活字制備情況來看:1. 畢升死後,他的泥活字由沈括的家族成員得到並收藏。2. 元初的王禎在任宣州旌德縣尹時(1295),令木匠制木活字,「二年(1297)而工畢,」王禎用這批木活字在縣尹任上試印了《旌德縣志》,「約計六萬余字,不一月而百部齊成,一如刊板。始知其可用。」後二年(1299)王禎調任信州永豐縣,把這批木活字帶到了新任所(「挈而之官」),准備用來印刷自己剛撰成的《農書》。而得知「江西見行命工刊板,故且收貯,以待別用。」王禎利用了地方政府的財政力量,製成一批木活字,印出了書,又寫出了《造活字印書法》。事先雕造一套活字,用了兩年的時間;而印一百部縣志,不到一個月。3. 清代翟金生為了復活泥活字技術,竭盡全家資財,費時三十年(當然,這漫長的時間里有對泥活字制備技術的重新摸索),才完成了印前工序准備。4. 當代的孫壽齡先生和尹鐵虎先生,為了再現泥活字的制備技術,也分別花費了三年和兩年的時間。即使不把工藝摸索所花費的時間算入活字制備的「正式」時間,印刷作坊或者個體印刷者要制備出一副印刷活字,也要很大的工作量、很多時間。至於清·雍正的武英殿銅活字、乾隆的武英殿聚珍版木活字,那是皇室動用了國家的財政力量並征調全國的能工巧匠,普通的民間作坊不可能與之相提並論。 對比雕版印刷,雖然雕刻印版也費時費力,但是,一塊印版的印前技術工作絕不會去花數以年計的時間才能出印刷品。就像本文前面介紹的那本筆者手裡保存著的木刻1989年歷小冊子,竟管羅氏作坊在1989年歷之前也可能會印賣過先期年份的年歷;但是,在改革開放後才興業的羅氏個體作坊,不會首先花費大量的財力物力人力去先備活字。印製這份小歷書的個體羅氏作坊,選擇了「即雕即印」的版刻技術路線,而不是先備字,再排版印刷的活字方式。並且,羅氏作坊也不可能打算只印年歷一種產品,當其興業起步時,雕版印刷畢竟比活字印刷所所需的啟動資金少。 只有在實現了鉛活字的商品化專業化生產,近代中國、日本和朝鮮半島才真正實現了活字印刷技術對雕版印刷術的取代。
9. 中國歷年來大事簡述
1、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在北京天安門舉行開國大典。
1949年10月1日15:00在北京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而舉行的儀式,直到21:00才結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標志。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從此,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
2、1953年12月31日——周恩來在同印度政府代表團談話時,提出了國家之間和平共處的五項原則。
五項原則為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處。這五項原則寫入了1954年4月雙方達成的《關於中國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間的通商和交通協定》的序言中。
3、1963年12月14日——中國和肯亞建交。
國務院批轉財政部、中央民委《關於改進民族自治地方財政管理體制的報告》和《關於改進民族自治地方財政管理的規定(草案)》。國務院同意這個規定(草案)於1964年先試行一年,在進行修改後,再正式頒發執行。
4、1984年4月2日——雲南邊防部隊發起了收復老山、者陰山作戰。
4月28日、30日、5月15日,中國邊防部隊先後攻佔老山、者陰山、八里河東山,至此,全部收復老山地區被越軍侵佔的中國領土。從1984年5月中旬起至1989年10月止,中國邊防部隊在老山地區組織堅守防禦,先後粉碎越軍7次師團規模的反撲和1700餘次的襲擾。
5、8月8日~8月24日——2008年北京奧運會在中國北京舉行。
此次奧運會,中國共奪得51塊奧運金牌,榮登金牌榜榜首,為歷史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