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歷史上的九州是什麼
古代分中國為九州。對於九州的具體分布說法不一,比較常見的九州劃分為:冀、兗、青、徐、揚、荊、 豫、益、雍九州。《尚書·禹貢》作: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爾雅·釋地》有幽、營州而無青 、 梁州;《周禮·夏官·職方》有幽、並州而無徐、梁州。
② 中國古九州是指那九州,以及對應現今的位置!
1、冀州
是漢籍《禹貢》所描述的漢地九州之一 。《尚書·禹貢》記載,大禹分天下為九州,其中即有冀州,位列九州之首,包括現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北部、及遼寧省與內蒙部分地區。
2、兗州
是《禹貢》所描述的九州之一,古代不特指某地,是一個地理范圍,大體位於古黃河和濟水之間(今山東省西部、河南省東北部、河北省東南部)。范圍和治所隨歷史多有變更。
3、青州
是《尚書·禹貢》中所記載的古九州之一,」海岱惟青州「,大體指起自渤海、泰山,涉及河北、山東半島的一片區域,地為肥沃白壤。早在7000多年前,就有人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
4、徐州
是漢族文化中的九州之一。徐州作為一個地理區域,范圍在淮河以北、泰山以南、黃海以西,涉及山東南部、江蘇北部、安徽北部,地為紅色粘土。
5、揚州
是中國文化《禹貢》中所描述的九州之一 ,揚州范圍相當於淮河以南、長江流域及嶺南地區,《周禮》稱東南曰揚州,揚州是「九州」之一。
6、荊州
是漢文典籍《禹貢》所描述的漢地九州之一。《禹貢》:荊及衡陽惟荊州。荊山在今湖北南漳縣。荊州大體相當於今湖北湖南二省全境,由荊山一帶直到衡山 之南地域。是漢族原居地區之一。
7、豫州
中國古代行政區劃名,指的是漢史籍《禹貢》所描述的九州之一。因位於九州之中,故別稱中州。當今河南省大部分屬豫州,故簡稱「豫」。
8、梁州
《禹貢》地理九州之一(非行政區劃),代指陝西、四川盆地、漢中及雲貴地區。明代洪武帝認為「中國之舊疆」包括陝西、巴蜀(明代四川省)及雲南 在內。
9、雍州
今寧夏全境及青海、甘肅、陝西、新疆部分、內蒙部分。是中國漢族典籍《禹貢》中所描述的九州之一。
九州,又名神州、十二州,是中國漢族先民在先秦時期典籍《尚書·禹貢》中所記載的地域區劃。自戰國以來九州即成為古代中國的代稱,至晉朝起成為漢族地區的代稱。
作為中華民族一員的漢民族自古就將漢族原居地劃分為九個區域,即所謂的「九州」。根據《尚書·禹貢》的記載,九州順序分別是: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和雍州。而在周代時徐梁二州分別被並入青州與雍州,故而沒有徐州和梁州。
③ 中國歷史上的九州是批哪九州
1.冀州:冀州據說為唐、虞、夏三代帝都所在地。三面距河,西與南及東南部大致以內黃河為界,東北容以遼河為界,北以沙漠為界。今遼寧的西境,河北北境,河南北境,山西全省及內蒙古自治區皆古冀州境,面積約一百四十餘萬平方公里。冀州「厥土惟白壤,厥田惟中中,厥賦惟上上錯」。(錯,雜也,此地區的賦、雜有其它等級)。這里指出這個州土壤的顏色為白色,土質柔軟,不結塊,屬於壤土;既不過於疏軟,也不過於粘韌,土壤的肥力為中中,為九州土壤肥力中的第五級(中中),其田賦屬於第一級,也雜有第二級。 2.兗州:東南至濟河,西北至黃河,北濱海,南接徐、豫兩州。包括山東西北部分,河北東南部分及河南內黃延津以東等地。土地面積約有二十餘萬
④ 中國的九州都是哪歷史上的九州是什麼時代的事,都是哪
九州一般在古代為中國的代稱。原意是眾多有河流環繞的高地(山丘)的總稱,又引申為「全國」的代稱,猶「天下」、「四海」之謂。到後來,「九州」才具體化為九個大型的行政區劃。
在現有可考資料中,具體的「九州」始見於戰國時期,《周禮·夏官·職方氏》曰:「東南曰揚州」,「正南曰荊州」,「河南曰豫州」,「正東曰青州」,「河東曰兗州」,「正西曰雍州」,「東北曰幽州」,「河內曰冀州」,「正北曰並州」。此後在不同時代的不同的著述中又出現各種州名版本,如:
《呂氏春秋·有始覽·有始》曰:「何謂九州?河、漢之間為豫州,周也。兩河之間為冀州,晉也。河、濟之間為兗州,衛也。東方為青州,齊也。泗上為徐州,魯也。東南為揚州,越也。南方為荊州,楚也。西方為雍州,秦也。北方為幽州,燕也。」
《淮南子·地形訓》曰:「何謂九州?東南神州曰農土,正南次州曰沃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兗州曰並土,正中冀州曰中土,西北台州曰肥土,正北??州曰成土,東北薄州曰隱土,正東揚州曰申土。」
《後漢書·張衡傳》注...
九州是中國古代典籍中所記載的夏商周時代的地域區劃,後成為中國的代稱。但這九州所反映的,可能是春秋和戰國時期人們的地域觀念,而把「州」當作實際的行政區劃,則是在東漢後期才實行的。
九州。說法不一。
《尚書》中的「夏書·禹貢」記載,大禹的時候,天下分為九州,分別為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爾雅》「釋地」也記載有九州,但其中有幽州、營州,而沒有青州、梁州;
《周禮》「職方」中,有幽州、並州,而沒有徐州、梁州。
《呂氏春秋》「有始覽」中有幽州而無梁州。
傳統上人們以為,《尚書》記載的九州是夏朝的制度,《爾雅》記載的是商朝的制度,而《周禮》記載的是周朝的制度,但根據《呂氏春秋》對九州的解釋,九州的地域,反映的是春秋戰國時人們的地域觀念。
《呂氏春秋》中說:豫州在河水和漢水之間,是周;冀州在兩河之間,是晉國;兗州在河水和濟水之間,是衛國;青州在東方,是齊國;徐州在泗水之上,是魯國;揚州在東南,是越國;荊州在南方,是楚國;雍州在西方,是秦國;幽州在北方,是燕國。
⑤ 中國歷史上的九州是那九州
九州分別是: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⑥ 古代中國為什麼被稱作九州,都是有哪九州呢
夏朝把天下劃分為九州,隨著歷史的演變,九州也變成了中國的代稱。據《尚書·禹貢》記載,九州分別是: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和雍州。
隨著歷史的演變,九州也成為了中國的代稱,就像華夏也是中國的稱呼之一,這是歷史文化的積淀。
⑦ 中國歷史上九州指的是什麼
古代的九復州為:冀州、兗州制、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
⑧ 中國歷史上九州指的是什麼
九州分別是: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⑨ 九州的歷史
《尚書》中的《夏書·禹貢》記載,大禹的時候,天下分為「九州」,分別為豫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梁州、雍州、冀州、兗州。
《禹貢》所敘述的九州的范圍,北有燕山山脈、渤海灣和遼東,南至南海,西至甘肅接西域,東至東海。九州也是當時學者對未來統一國家的一種規劃,反映了他們的一種政治理想
九州之稱,由來已久。從字面上看,「州」字金文中寫作「A」,正像河流環繞的高地(山丘)之形,《說文解字》第十一下曰:「水中可居曰州。」
可知其本意當與《詩經·王風·關雎》中「在河之洲」中的「洲」字略同,與行政區劃無關。古時降水豐沛,人們往往居於傍水的高丘之上。因而「州」又成為居住區域的名稱,遂有「夏州」、「戎州」、「平州」、「陽州」、「外州」、「瓜州」、「舒州」、「作州兵」之說,猶如「商丘」、「雍丘」、「作丘甲」之類。
「九」字之意有二:一是確指,如「八年之中,九合諸侯」之「九」;一是虛指,表示很多,如「九山」、「九川」、「九澤」、「九藪」、「九原」等之「九」。既然「州」是很小的地理存在,「茫茫禹跡,畫為九州」。
而「九」可能是確指,而不是虛指。所以從本意上講,「九州」是指九個大型的地理人文區劃的總稱,也是眾多有河流環繞的高地(山丘)的總稱;由人之故,又引申為「全國」的代稱,猶「天下」、「四海」之謂。
到後來,「九州」終於具體化為九個大型的行政區劃。因在現有流傳下來的文獻中,具體的「九州」只見於戰國,而未見於春秋,所以其時間可能在戰國初期。《禹貢》雖然託名為大禹所作,其實卻是戰國後期的作品。具體的證據很多,最主要的理由是《禹貢》中所記的不少地理狀況都是戰國時的現象。
(9)九州是中國的歷史嗎擴展閱讀:
「九州」最早見於《禹貢》,相傳古代大禹治水時,把"天下"分為九州(又有 一說,為黃帝始創「九州」之說),於是九州就成了古代漢地的代名詞。九州區域范圍劃分也不同。古人認為天圓地方,「方圓」是指范圍。因此,「九州方圓」,即「中國這塊地方」。 即九州方圓、地大物博、氣勢磅礴的一種景象。
其中冀州的范圍極大,按馬融曰:「禹平水土,置九州。舜以冀州之北廣大,分置並州。燕、齊遼遠,分燕置幽州,分齊為營州。於是為十二州也。」即並州、幽州、營州是由冀州所分出來的,加上原來的九州,是以九州有時又被稱為十二州。
《周禮》派各家雖然也略有差異,但「九州」所包括的地域基本符合周朝的統治范圍,並且各州分布亦與漢晉分布大致相同,易於理解,並無多少疑點,疑點最多的是《河圖》派。
《河圖》派既曰「正西弇州」,而弇州就在山東西部(或曰濟、河之間),古來如此,至今仍然,那「九州」范圍豈不只限山東地區了嗎?並且《河圖》派有八個州均按以東南西北確定的八個方位分布著,正中則是冀州。
⑩ 中國歷史上的九州是什麼
九州分別為:
荊州(佔有南陽,南郡,江夏,零陵,桂陽,長沙,武陵,章陵八郡版,治在襄陽;在今兩權湖,兩廣部分,河南,貴州一帶)
兗州(今河北省東南部、山東省西北部和河南省的東北部)
雍州(今陝西中部北部,甘肅東南部除外,青海東南部,寧夏一帶)
青州(東至海而西至泰山,在今山東的東部一帶)
冀州(今山西省和河北省的西部和北部,還有太行山南的河南省一部分土地)
徐州(今山東省東南部和江蘇省的北部)
豫州(今河南省的大部,兼有山東省的西部和安徽省的北部)
揚州(北起淮水,東南到海濱,在今江蘇和安徽兩省淮水以南,兼有浙江、江西兩省的土地)
梁州(自華山之陽起,直到黑水,應包括今陝西南部和四川省,或者還包括四川省以南的一些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