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唐朝世界歷史

唐朝世界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04 12:31:42

❶ 唐朝歷史 概括

唐朝歷史

隋煬帝統治後期,暴虐無道。爆發隋末農民大起義。617年五月,太原留守、唐國公李淵在晉陽起兵,十一月佔領長安,擁立楊侑為帝,改元義寧,即隋恭帝。李淵任大丞相,進封唐王。大業十四年三月隋煬帝在江都被大臣宇文化及殺死,隋朝滅亡。
同年五月,李淵稱帝,定國號為唐,李淵就是唐高祖。改元武德,都城仍定在長安。而後,長子李建成被封為太子,次子李世民為秦王,三子李元霸早夭,四子李元吉為齊王。唐朝建立後,李淵派李世民征討四方,剿滅各方群雄。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四方征戰有功的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殺。李淵退位,是為太上皇。李世民即位,李世民就是唐太宗,改元貞觀。
貞觀之治
太宗時期將為突厥所支配的蒙古高原納為勢力范圍,唐朝北方的諸民族專稱李世民為天可汗。內政方面承繼了宰相制,發展完善和確立了後世運用的三省六部和科舉選士制,又推行均田制,實行租庸調制,他不計出身,網羅了一大批精明強乾的大臣,不論降將或建成舊臣,他也一一重用。例如魏徵,為前太子建成的幕臣,太宗登位後不計前嫌,而且事事也聽從魏徵的勸練。這時期社會秩序安定,經濟繁榮,歷史上稱為「貞觀之治」。其政績的總結《貞觀政要》成為日本和朝鮮的帝王教科書,亦為後世君主模彷學習的對象。

日月當空
唐太宗晚年,因為太子的問題而煩惱,太子李承乾與魏王李泰內斗,結果太宗也廢掉他們二人,並立仁孝的第九子晉王李治為太子。唐太宗死後,李治即位,是為唐高宗。高宗時期對外接受了新羅之請,終於滅了高句麗和百濟並打敗日本援軍。使新羅統一朝鮮半島。唐高宗在太宗晚年,結識了唐太宗的才人武氏,在太宗死後,武氏入感業寺為尼。時高宗的王皇後與蕭淑妃內斗,王皇後准許高宗接武氏回宮。武氏入宮後,先後使高宗廢了王皇後及蕭淑妃。在大臣的反對下,高宗立武氏為皇後。

高宗健康狀況不好,許多政事都交給皇後武氏來處理。高宗死後不久,武皇後立太子李顯為帝,是為唐中宗。不久又廢中宗為廬陵王,改立另一個兒子李旦為帝,是為唐睿宗。平定了徐敬業領導的反叛後,在天授元年(690年),皇後武氏廢睿宗秸號稱帝,改國號「唐」為「周」,稱聖神皇帝。武後也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唯一自稱皇帝的女人,前後掌權50餘年。由於謚號中的「則天」二字,所以近代以來一些學者稱其為「武則天」,但這是一個不嚴謹的稱號。

在武周十五年統治時期,武後為了制衡甚至打擊高宗以來的世家大族的權力,所以對以科舉進身仕途的官員大力提拔。狄仁傑是其中的代表。她又安排她的侄兒黨羽武三思和武承嗣等人擔任重要機務。傳統史學家對武後批評,如索元禮、來俊臣和周興等官員在她的鼓勵下替她以告密、酷刑等監視群臣。武後又常繞過門下省,中書省直接對官員發號施令,開了破壞官吏制度的先例。

男性內侍張昌宗弟兄和薛懷義等。不過傳統男性皇帝的後宮亦很多。武後對佛教亦大力推崇,例如武周時期的佛寺興建頻繁,使用年號證聖、大足等;這與李氏皇族推崇道教和如貞觀、永徽、景雲、開元等年號相對。另外武後成了後來唐朝後宮女性爭權的效法者。

韋氏當權
神龍元年(705年),敬琿和宰相張柬之等人發動政變,擁立中宗李顯復位,恢復了唐朝的政權。李旦被立為相王。中宗卻一直受到韋皇後、女兒安樂公主和武後的舊有黨羽武三思等人的影響,張柬之和敬琿等人全部被流放或誅殺。韋皇後有意成為第二個武後,安樂公主則曾要求被立為皇太女。在景龍四年(710年)韋皇後和安樂公主合謀毒殺中宗,韋皇後立溫王李重茂為帝,是為少帝,並欲加害相王李旦。李旦的兒子,當時是臨淄王的李隆基在姑母太平公主的協助下發動政變,誅殺韋皇後、安樂公主及武氏殘余勢力,擁立李旦復位。

開元盛世
後來睿宗妹太平公主與李隆基發生權力之爭。延和元年(712年),睿宗讓位於太子李隆基,李隆基即唐玄宗,又稱唐明皇。713年,唐玄宗將太平公主賜死,黨羽或殺或逐,結束了這段史稱「韋後之亂」的混亂政局。同年改元開元。唐玄宗在位44年,前期(開元年間)政治比較清明,經濟迅速發展,唐朝進入全盛時期,史稱「開元盛世」。這一時期被認為是繼漢武帝時期之後,中國歷史上出現的第二次鼎盛局面。首都長安城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安史之亂
唐玄宗改元天寶後,志得意滿,決意放縱享樂,從此不問國事。在納楊玉環為貴妃後,更加沉溺酒色。唐玄宗任用有「口蜜腹劍」惡名的李林甫為宰相長達十八年,使得朝政敗壞。李林甫死後又以楊國忠為相,此時期又開始出現了宦官干政的局面,高力士的權勢炙手可熱。唐玄宗好大喜功,為此邊境將領經常挑起對異族的戰事,以邀戰功。又由於當時兵制由府兵制改為募兵制,使得節度使與軍鎮上的士兵結合在一起,就出現了邊將專軍的局面。其中以胡人安祿山最著。安祿山一人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掌握重兵,在天寶十四載(755年)十一月趁唐朝政治腐敗、軍事空虛之機和史思明發動叛亂,史稱「安史之亂」。唐玄宗逃到成都,太子李亨在靈武稱帝,是為唐肅宗,奉玄宗為太上皇。安祿山則自稱大燕皇帝,年號聖武。經過8年時間這場叛亂才被平定。

大唐衰落

唐朝元氣大傷,從此由盛轉衰。此時均田制已經逐步瓦解,土地兼並現象日趨嚴重,租庸調制也無法實行。藩鎮割據的形勢已經形成。
唐代宗時,劉晏改革鹽法,改善了國家的財政狀況,唐德宗任用楊炎為宰相,於建中元年(780年)開始實行兩稅法,一年分夏、秋兩季依土地征稅。唐德宗還力圖平藩,但是引起朱滔、李希烈、朱泚叛亂。結果發生奉天之難。戰爭持續了5年,最後雖然朱泚和李希烈等敗死,但是唐朝卻與其餘藩鎮妥協,條件是取消王號,朝廷承認他們在當地的統治權。從此割據局面進一步深化。

元和中興
自此以後,唐朝有吐蕃、回紇、南詔等外患,內有宦官掌權,禁軍兵權甚至皇帝的廢立都由宦官決定。節度使對地方有獨立於中央的管理權。唐德宗死後,經過了順宗的過渡階段,然後由永貞內禪而受宦官支持的唐憲宗登基,依靠禁軍的兵力令全國所有的藩鎮至少名義上全部歸服唐朝,史稱元和中興。

會昌中興
憲宗末年,以牛僧孺和李德裕為首的大臣之間的朋黨之爭亦越演越烈,使宦官更加得勢。牛黨、李黨相繼執政,史稱「牛李黨爭」。
唐文宗在太和九年(835年)與李訓和鄭注等發動甘露之變,密謀誅殺宦官失敗。甘露之變而後,宦官團結一致;群臣唯有借藩鎮兵力對抗宦官權力,埋下殘唐時藩鎮和宦官的直接沖突。

文宗死後,唐武宗繼位,建元會昌。武宗在宦官仇士良的擁立下,經過派系斗爭而繼位。由於擁立武宗的宦官仇士良鑒於朝廷派系林立,不得已給武宗親自處理朝政,武宗重用李黨首領李德裕,削減仇士良的權力。武宗一連串振興朝廷的政績,史稱會昌中興。武宗重視道教,禁止道教以外的宗教,例如佛教、景教等。故在佛教史上列為三武滅佛的其中一位稱號武字的君主。又稱為會昌滅佛。

宣宗之治
唐武宗死去後,唐宣宗在宦官的協助之下繼位。未即位前的宣宗表面上是容易被宦官利用的君主。但即位以後勵精圖治。一改唐武宗的封殺佛教政策,再次尊崇佛教。

殘唐而亡
宣宗之後,唐懿宗與唐僖宗是著名的無能之君,使唐朝的國勢一直走下坡。唐朝後期,戰爭不斷,經濟政治衰退,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爆發唐末農民戰爭,經過黃巢的打擊,唐朝統治名存實亡。經過黃巢之亂後,把唐朝的基礎打破。而宦官所管理的禁軍也損失過重,所以宰相與宦官爭權不斷。黃巢之亂後,唐僖宗在節度使的動亂之中去世,由弟唐昭宗繼位。

而朱全忠與李克用成為唐末的風雲人物,在朝廷各樹黨派,在朱全忠的支持下,宰相派勝利,朱全忠入宮盡誅宦官。天佑二年(905年),朱全忠大肆貶逐朝官,並全部殺死於白馬驛,投屍於河,史稱白馬驛之禍。唐昭宗被朱溫毒死。天佑四年(907年),朱全忠逼唐哀帝李祝禪位,改國號梁(史稱後梁),是為梁太祖,改元開平,都於開封。唐朝滅亡。

❷ 唐朝的歷史,介紹一下

歷史給我們的最好的東西就是它所激起的熱情。在這里,浩瀚往事每天為你分享快樂,以新視角分享歷史的舊故事
文/浩瀚往事【原創首發,禁止復制抄襲,違者必究】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繁榮的朝代之一,可以說是中華五千多年歷史文化的集中提現,在當時世界,唐帝國可以說是屹立於世界之巔。
唐朝是滅亡隋朝建立起來的大一統王朝,隋朝末年,隋王奢侈殘暴,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李淵見天下大亂隋朝滅亡是大勢所趨,便萌生了推翻隋朝統治的想法,公元617年,李淵在晉陽起兵,攻佔了長安之後擁立代王楊侑為帝。
李淵自己當了大丞相,到了618年,隋煬帝去世,李淵稱帝,提建立了新的帝國,國號「唐」,在長安定都,這一時期外敵空前強大,而中原王朝卻剛從混亂中走出來,形勢十分危急,但經過幾年的努力,唐最終平定了中原。

到了公元626年,李世民為了皇位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控制了長安,李淵深知李世民登上王位是大勢所趨於是把位置主動讓給了李世民,成為太上皇,李世民以唐太宗的名號繼承了王位。
李世民經歷了隋朝的滅亡,她得到了非常寶貴的經驗,從中認識到了百姓的力量,於是他在位期間非常重視百姓的生活。李世民還非常重視人才,他選賢舉能知人善任,魏徵是一個才華非常高的,他敢於直言,他敢在朝廷上當眾指責唐太宗,正是因為他敢於直言,才得到了唐太宗的重用,這也證實了唐太宗的心胸寬廣。
唐太宗對農業非常重視,並提倡節儉,這也是他在位時期社會風氣好的重要原因。唐太宗時期唐朝對外交往頻繁,與邊疆少數民族和睦相處,這大大促進了民族統一也為中原地區提供了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當時政治開明,經濟發達,社會穩定,人民生活幸福安康,史稱「貞觀之治」。這是唐朝建立以來第一個盛世,這也為唐朝以後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便出自唐朝,武則天本來是一個才人,她是被唐高宗召入皇宮的,後來她在權力斗爭中獲得了勝利,成為了皇後,後來在一系列的斗爭中,她繼承了皇位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
這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武則天對科舉制的貢獻非常大,她發明了殿試和武舉,這有利於選拔出有真才實學的人,對輔助她治理國家有著很大的幫助。
「開元盛世」被很多人認為中國歷史上最巔峰的時期,這主要得益於唐玄宗的統治。唐玄宗對之前的弊政加以整改,又慧眼識珠地把許多賢臣提拔了上去。他精簡了官僚部隊,把真的有用的人留了下來。唐玄宗仍然尊崇唐太宗的節儉風尚,大力提倡節儉。他還大量收復失地,降服了周圍的少數民族政權,這為社會提供了和平穩定的環境。

在唐朝繁榮富強了不久後便開始走了下坡路,統治者因為滿足於現狀不思進取喪失了向前發展的鬥志。公元755年,安祿山在唐朝局勢混亂的時候發動叛亂攻入洛陽,唐玄宗逃離到了成都,這就是著名的「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持續了八年,這給唐朝造成了巨大的損失,這是唐朝由盛轉衰的標志,之後出現了藩鎮割據的現象,唐朝也不再有之前的繁榮富強。唐朝後期,戰爭頻繁爆發,公元859年,黃巢打擊了江南地區,唐朝的統治已經接近瓦解。907年,唐朝在經歷了一番磨難之後滅亡了。唐朝一共存在了290年。
唐朝時期的三省六部制是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個典範,古代皇權與相權的矛盾非常突出,三省六部制加強了皇權削弱了相權,又提高了行政效率。

唐朝時期農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曲轅犁和筒車灌溉技術便出現在唐朝,唐朝人口也非常得多,有專家預測巔峰時期人口甚至達到了1.4億,唐朝能被世人所贊揚離不開唐詩的貢獻,唐朝的著名詩人現在仍被後世銘記。
唐朝在鼎盛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對外開放程度非常的高,與外國交往頻繁,周圍國家有很多學生來唐朝學習,外國有很多東西傳入中國。
唐朝可以說是中國古代歷史的代表。到現在外國很多中國華人聚集地稱之為唐人街,可見唐朝的繁榮強大,中國華人被稱之為唐人,也充分說明了唐朝在當時世界的地位,盡管唐朝最後也逃不過滅亡,但這正是歷史更迭的過程,無論如何我們都應對曾經繁榮強大的唐朝感到自豪。

❸ 唐朝對世界的貢獻有哪些

唐文化對世界的影響: 唐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大唐盛世時期,首都長安版更是世界文化、藝術中權心。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早搞「對外開放「的歷史時期,現在國外的「唐人街」就是哪個時代文化交流,中國人定居所遺留的實物見證。連很多外國人直到現在還習慣將中國人稱為「唐人」,可見唐文化對世界的影響是巨大的。 唐朝與朝鮮、日本以及和東南亞、南亞各國都有深廣的經濟文化交流,如遣唐使、鑒真東渡,日本文化受到唐朝文化的巨大影響,其典章制度、天文歷法、書法藝術、建築技術、生活習俗(衣服、茶道)、錢幣鑄造、文字都和唐朝接近。唐王朝和中亞諸國的友好往來以及對西亞、北非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唐王朝在當時世界上的地位以及唐文化對世界文化的巨大歷史貢獻。

❹ 唐朝歷史

唐朝(來618—907年),是中自國歷史上統一時間最長,國力最強盛的朝代之一。618年由隴西李氏建立,定都長安。627年,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後開創了「貞觀之治」,此後武則天以周代唐。712年,唐玄宗李隆基即位,開創了全盛的「開元盛世」,安史之亂後,國力日趨衰敗。唐朝時同突厥、回紇、吐蕃、靺鞨關系密切,對外交流頻繁,與天竺、新羅、日本和西方國家均有往來。政治制度也有所創新與完善,三省六部制與科舉制逐漸成熟,成為後世模板。唐詩、科技、文化藝術極其繁盛,具有多元化的特點。唐朝共歷289年,20位皇帝,907年亡於農民戰爭。

❺ 列舉出唐朝對世界影響的史實

在隋朝對外關系發展的基礎上,唐朝的對外關系獲得了進一步發展。與版唐來往的國家更多權,使節往來更頻繁,因此,中外經濟和文化的交流也更發達起來。不少國外的東西傳入國內,豐富了中國人民的生活,而我國的產品、技術和文化,也大量傳到各國去,對各國經濟文化的發展發生了很大影響。 一、唐朝在當時世界上的地位 由於唐朝經濟穩步發展,文化高度繁榮,國力強盛,在當時世界上是最先進的國家,處於世界歷史的先導地位,亞非地區,許多國家的使節、商人、學者、藝術家、僧侶、願意到唐朝、到長安。來求學、貿易。當時交往國家多達70多個,外國貴族多派子弟到長安的太學學習中國文化。 其次,唐代便利的交通及管理制度為國際交往提供了方便。陸路四通八達。海路開辟更多,有三條路去日本。並開辟了從廣州越南海到東南亞,西亞及埃及和東非的海上交通。因此,唐在當時國際上有很高的聲望,是世界各國經濟文化交往的中心。

❻ 唐朝有什麼歷史大事

唐朝大事記 〔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877 更新時間:2004-6-15 文章錄入:tingting 〕 隋末農民起義蓬勃發展時,隋朝太原留守李淵乘機起兵,攻佔長安。618年,李淵稱帝,建立唐朝,是為唐高祖,定都長安。李淵和他的兒子李世民消滅了各地割據勢力,鎮壓了各股農民起義軍,統一了全國。 626年,唐高祖把帝位傳給李世民,李世民就是唐太宗,年號貞觀。貞觀年間,社會比較安定,政治比較清明,社會經濟出現了繁榮景象,國力逐步強盛起來,歷史上把這段時期稱為「貞觀之治」。 唐太宗死後,由唐高宗繼位。高宗多病,皇後武則天協助處理政事,逐漸掌握大權。高宗死後,武則天做皇帝,改國號周。他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獎勵農業生產,重用一些有才能的人做官。在她統治期間,社會經濟繼續發展。 武則天死後,過了幾年,由他的孫子唐玄宗即位。 唐玄宗前期年號「開元」(公元713—741年)。這段時期玄宗勵精圖治,重視官員的人選,親自考核新任命的縣令。他任用了有才乾的姚崇、宋景做宰相,形成了唐朝全盛時期。開元期間,政治安定 ,經濟繼續發展,中國封建社會呈現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 唐朝時,農業有較大的發展,主要是: 1、唐朝農民在生產實踐中,改進了犁的構造,製造了曲轅犁,並創造了新型灌溉工具筒車。 2、大面積興修水利。黃河、長江流域等開鑿一系列灌溉渠,並修舊渠和河堰。 3、開劈大量荒田。勞動人民創造大量財富,唐政府每年向農民徵收大量的糧食和布帛。人口大大增加,玄宗時的戶數是唐太宗時的近3倍。 唐朝的手工業也有比較大的發展,主要表現在: 1、絲織業:定州、益州、揚州都以織造特種花紋的綾錦聞名。品種多樣,有一種花鳥紋錦,以五彩大團花為中心,周圍繞以飛鳥.散花,絢麗動人,反映了唐朝高超織錦技術。 2、陶瓷業:邢州白瓷象銀象雪,越州青瓷象玉象冰。還創造了著名的「唐三彩」,在白地陶胎上,刷上無色釉,再用黃、綠、青三色加以裝飾,色彩鮮麗,造型美觀。 3、造紙業:宣州、益州的紙,都十分有名。 唐朝長安,既是全國的政治中心,又是亞洲各國經濟文化交流的中心,在那裡,有來自各國的少數民族和亞洲各國人,成為一座國際性的大城市。 唐朝是中國多民族統一國家的重要發展時期。那時,各民族進一步融合,民族間的經濟文化交流進一步親密,唐朝疆域空前廣大。唐朝時,北方先後有突厥,回紇民族,8世紀晚期,回紇上書唐朝,請示改稱「回鶻」,意思是像「鷹鶻」那樣輕捷勇猛,這反映了回紇民族尚武的精神。9世紀中期,回鶻內部紛爭激烈,國力削弱,汗國瓦解。此後回鶻人大部分西遷,其中遷到今天新疆的一支(西州回鶻),就是維吾爾族的祖先,東北有靺褐民族,靺褐族是女真族的祖先。唐朝在北部邊境先後建立了都護府和都督府。西南有南詔和吐蕃;南詔為彝族和白族的祖先,曾接受唐朝雲南王的封號;吐蕃為藏族的祖先,與唐幾次通婚,保持「和同為一家」 的親密關系。那時,邊疆各族都對中華民族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唐朝時候,中國經濟和文化處於世界先進地位,對外交通比過去發達,唐和亞洲、歐洲等各國之間的往來出現前所未有的盛況。唐朝和朝鮮半島的新羅一直保持著友好關系。唐和日本關系更加密切,唐文化對日本影響甚大,從政治制度到生活習俗,日本都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唐朝和印度半島有頻繁的通使往來,玄奘西遊成為中外關系史上的佳話。唐朝和西亞的波斯、大食也有通好關系,中國陶瓷等源源不斷運往該地,西亞的物品也輸入到中國。 唐玄宗後期,不理朝政,政治腐敗,奸臣當道,終於釀成了755年開始的安史之亂。從此,唐朝衰落下去。安史之亂使農業生產受到極大破壞,接著又有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和朋黨之爭,使唐朝政局更為混亂。經濟上均田制的破壞,使土地兼並十分嚴重,農民四處逃亡。兩稅法的實行,亦未能根本解決嚴重的階級矛盾。876年,導致了王仙芝、黃巢領導的唐末農民大起義。起義在884年失敗,但唐王朝亦由此瓦解。
滿意請採納

❼ 唐朝的歷史

唐朝(618年~年),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也是公認的中國最強盛的時代之一。
李淵於618年建立了唐朝,以長安(今陝西西安)為都,後來又設洛陽為東都。其鼎盛時期的公元7世紀時,中亞的沙漠地帶也受其支配。在690年,武則天改國號「唐」為「周」,遷都洛陽,稱神都,史稱武周,也稱「南周」直到705年唐中宗恢復大唐國號。唐朝在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亂後日漸衰落,至907年梁王(朱溫)篡位滅亡,共延續了289年,傳了20位皇帝(加武則天則為21位皇帝)。唐在文化、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都有輝煌的成就,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
文化方面,當時的東亞鄰國包括新羅、渤海國和日本的政治體制、文化等方面亦受其很大影響。
軍事方面,在繼北魏破柔然之戰之後,唐朝又一次取得了中原王朝對大漠部落的軍事上的巨大勝利。
經濟方面,到了唐玄宗時期,唐朝經濟已經遠超過了同一時期的拜占庭以及阿拉伯。
「唐」這國號是晉的古名,泛指今山西省的中心地域。傳說君主堯號稱「陶唐」氏。周朝時在現今湖北省有一小國唐國。唐高祖李淵的祖父李虎為北周八柱國之一,佐命有功,被追封為「唐國公」,爵位傳至李淵,隋代周後,累官居太原留守,起兵後,李淵自稱「唐王」,後廢隋帝楊侑遂建「唐」朝。 唐朝滅亡後,五代的李存勖所建的後唐和十國的南唐都自稱是唐朝的承繼者而用「唐」作為國號。事實上他們的皇帝與唐王朝並無血緣關系。
唐朝皇族李氏自稱出自漢族的趙郡名望,同時李氏家族也是隴西軍事貴族。隴西李氏從秦代開始就是中國著名的武將軍人世家。這個家族涌現過西漢飛將軍李廣等著名將軍。不過也有人對此說法表示懷疑,認為唐朝皇族李氏為鮮卑血統。而《舊唐書》和《新唐書》中則稱唐朝皇族李氏是老子李耳的子孫,十六國的西涼開國君主李暠亦是其遠祖。北周時期,奉行關隴集團的本位政策,李氏改成「大野氏」,這是一個新創立的姓氏。北周滅亡後,又恢復為李氏。
唐朝連同隋朝被歷史學家黃仁宇認為是相繼於秦漢之後的中國第二帝國時期,日本歷史學者則普遍認為唐朝是中國「中世」時期的結束。唐朝國力在中國歷史上數一數二,因此華人也被稱為「唐人」,現今西方華人聚居處也被稱為「唐人街」。
隋煬帝統治後期,暴虐無道。爆發隋末農民大起義。617年五月,太原留守、唐國公李淵在晉陽起兵,十一月佔領長安,擁立楊侑為帝,改元義寧,即隋恭帝。李淵任大丞相,進封唐王。大業十四年三月隋煬帝在江都被大臣宇文化及殺死,隋朝滅亡。
同年五月,李淵稱帝,定國號為唐,李淵就是唐高祖。改元武德,都城仍定在長安。而後,長子李建成被封為太子,次子李世民為秦王,三子李元霸早夭,四子李元吉為齊王。唐朝建立後,李淵派李世民征討四方,剿滅各方群雄。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四方征戰有功的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殺。李淵退位,是為太上皇。李世民即位,李世民就是唐太宗,次年改元貞觀(627—649)。
貞觀之治
太宗時期將為突厥所支配的蒙古高原納為勢力范圍,唐朝北方的諸民族專稱李世民為天可汗。內政方面承繼了宰相制,發展完善和確立了後世運用的三省六部和科舉選士制,又推行均田制,實行租庸調制,他不計出身,網羅了一大批精明強乾的大臣,不論降將或建成舊臣,他也一一重用。例如魏徵,為前太子建成的幕臣,太宗登位後不計前嫌,而且事事也聽從魏徵的勸練。這時期社會秩序安定,經濟繁榮,歷史上稱為「貞觀之治」。其政績的總結《貞觀政要》成為日本和朝鮮的帝王教科書,亦為後世君主模彷學習的對象。
http://ke..com/view/6527.html?wtp=tt

❽ 唐朝歷史資料

唐朝建立
隋朝末期,軍閥割據,民不聊唐朝開創者 李淵
生。爆發隋末農民起義。大業十三年(617年)五月,太原留守、唐國公李淵在晉陽起兵,十一月佔領長安,擁立隋煬帝孫子代王楊侑為帝,改元義寧,即隋恭帝。李淵自任大丞相,進封唐王。義寧二年(618年)五月,李淵篡隋稱帝,定國號為唐,隋朝滅亡。降隋恭帝為希國公,閑居長安,次年五月去世。李淵就是唐高祖。改元武德,都城仍定在長安。而後,長子李建成被封為太子,次子李世民為秦王,三子李玄霸早夭,四子李元吉為齊王。唐朝建立後,李淵派李世民征討四方,剿滅各方群雄(參見唐朝統一戰爭)。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四方征戰有功的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殺。李淵被迫退位,是為太上皇。李世民即位,李世民就是唐太宗,次年改元貞觀(627—649)。
貞觀之治
太宗時期將為突厥所支配的蒙古高原納為勢力范圍,唐朝北方的諸民族專稱李世民為天可汗(有車書本一家等)。內政方面承繼了宰相制,發展完善和確立了後世運用的三省六部和科舉選士制,又推行均田制,實行租庸調制,他不計出身,網羅了一大批精明強乾的大臣,不論降將或建成舊臣,他也一一重用。例如魏徵,為前太子建成的幕臣,太宗登位後不計前嫌,而且事事也聽從魏徵的勸練。這時期社會秩序安定,經濟繁榮,歷史上稱為「貞觀之治」。其政績的總結《貞觀政要》成為日本和朝鮮的帝王教科書,亦為後世君主模彷學習的對象。
武周代唐
唐太宗晚年,因為太子的問題而煩惱,太子李承乾與魏王李泰內斗,結果太宗廢掉他們二人,最後立雖仁但無能的第九子晉王李治為太子。唐太宗死後,李治即位,是為唐高宗。高宗時期對外接受了新羅之請,終於滅了高句麗和百濟並打敗日本援軍。使新羅統一朝鮮半島。唐高宗在太宗晚年,與唐太宗的才人武氏,即武則天,早有私情,此乃大不孝。在太宗死後,武氏入感業寺為尼。時高宗的王皇後與蕭淑妃內斗,王皇後為了與蕭淑妃爭寵,主動准許高宗接唐朝前期疆域
武氏回宮。武氏入宮後,先後使高宗廢了王皇後及蕭淑妃。在大臣的反對下,高宗立武氏為皇後。 高宗健康狀況不好,許多政事都交給皇後武氏來處理。高宗死後不久,武皇後立太子李顯為帝,是為唐中宗。不久又廢中宗為廬陵王,改立另一個兒子李旦為帝,是為唐睿宗。平定了徐敬業領導的反叛後,在天授元年(690年),皇後武氏廢睿宗秸號稱帝,改國號「唐」為「周」,定都洛陽,史稱「武周」(690年-705年),自稱聖神皇帝。武後也成為了中國王朝歷史上唯一自稱皇帝的女人。由於謚號中的「則天」二字,所以近代以來一些學者稱其為「武則天」,但這是一個不嚴謹的稱號。 在武周十五年內統治時期,武後為了打擊高宗以來的世家大族的權力,所以對以科舉進身仕途的官員大力提拔。狄仁傑是其中的代表。她又安排她的侄兒黨羽武三思和武承嗣等人擔任重要機務。傳統史學家對武後批評,如索元禮、來俊臣和周興等官員在她的鼓勵下替她以告密、酷刑等監視群臣。武後又常繞過門下省,中書省直接對官員發號施令,開了破壞官吏制度的先例。 男性內侍張昌宗弟兄和薛懷義等。不過傳統男性皇帝的後宮亦很多。武後對佛教亦大力推崇,例如武周時期的佛寺興建頻繁,使用年號證聖、大足等;這與李氏皇族推崇道教和如貞觀、永徽、景雲、開元等年號相對。另外武後成了後來唐朝後宮女性爭權的效法者。
韋後當權
神龍元年(705年),敬琿和宰相張柬之等人發動政變,擁立中宗李顯復位,恢復了唐朝的政權。李旦被立為相王。中宗卻一直受到韋皇後、女兒安樂公主和武後的舊有黨羽武三思等人的影響,張柬之和敬琿等人全部被流放或誅殺。韋皇後有意成為第二個武後,安樂公主則曾要求被立為皇太女。在景龍四年(710年)韋皇後和安樂公主合謀毒殺中宗,韋皇後立溫王李重茂為帝,是為少帝,並欲加害相王李旦。李旦的兒子,當時是臨淄王的李隆基在姑母太平公主的協助下發動政變,誅殺韋皇後、安樂公主及武氏殘余勢力,擁立李旦復位。
開元盛世
後來睿宗妹太平公主與李隆基發生權力之爭。延和元年(712年),睿宗讓位於太子李隆基,李隆基即唐玄宗,又稱唐明皇。713年,唐玄宗將太平公主賜死,黨羽或殺或逐,結束了這段史稱「韋後之亂」的混亂政局。同年改元開元。唐玄宗在位44年,前期(開元年間)政治比較清明,經濟迅速發展,唐朝進入全盛時期,史稱「開元盛世」。這一時期被認為是繼漢武帝時期(漢武盛世)之後,中國歷史上出現的第二次鼎盛局面。首都長安城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第一個人口達到百萬的城市。
安史之亂
唐玄宗改元天寶後,志得意滿,決意放縱享樂,從此不問國事。在納楊玉環為貴妃後,更加沉溺酒色。唐玄宗 李隆基
唐玄宗任用有「口蜜腹劍」惡名的李林甫為宰相長達十八年,使得朝政敗壞。李林甫死後又以楊國忠為相,此時期又開始出現了宦官干政的局面,高力士的權勢炙手可熱。唐玄宗好大喜功,為此邊境將領經常挑起對異族的戰事,以邀戰功。又由於當時兵制由府兵制改為募兵制,使得節度使與軍鎮上的士兵結合在一起,就出現了邊將專軍的局面。其中以胡人安祿山最著。安祿山掌握重兵,在天寶十四年(755年)十一月趁唐朝政治腐敗、軍事空虛之機和史思明發動叛亂,史稱「安史之亂」。唐玄宗嚇得逃到成都,太子李亨在靈武稱帝,是為唐肅宗,奉玄宗為太上皇。安祿山則自稱大燕皇帝,年號聖武。經過8年時間這場叛亂才被平定。
唐朝衰落
唐朝元氣大傷,從此由盛轉衰。此時均田制已經逐步瓦解,土地兼並現象日趨嚴重,租庸調制也無法實行。藩鎮割據的形勢已經形成。 唐代宗時,劉晏改革鹽法,改善了國家的財政狀況,唐德宗任用楊炎為宰相,於建中元年(780年)開始實行兩稅法,一年分夏、秋兩季依土地征稅。唐德宗還力圖平藩,但是引起朱滔、李希烈、朱泚叛亂。結果發生奉天之難。戰爭持續了5年,最後雖然朱泚和李希烈等敗死,但是唐朝卻與其餘藩鎮妥協,條件是取消王號,朝廷承認他們在當地的統治權。從此割據局面進一步深化。
元和中興
自此以後,唐朝有吐蕃、回紇、南詔等外患,內有宦官掌權,禁軍兵權甚至皇帝的擁立都由宦官決定。節度使對地方有獨立於中央的管理權。唐德宗死後,經過了順宗的過渡階段,然後由永貞內禪而受宦官支持唐憲宗元和十五年(820年)時唐朝疆域。
的唐憲宗登基,憲宗即位以 後,經常閱讀歷朝實錄,每讀到貞觀、開元故事,他就仰慕不已。憲宗以祖上聖明之君為榜樣,認真總結歷史經驗,比較注重發揮群臣的作用,敢於任用代數使得重宰相,他在延英殿與宰相議事,都是很晚才退朝。憲宗在位15年間,勤勉政事,君臣同心同德,從而取得了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並重振中央政府的威望,成就了唐朝的中興氣象。長期以來,唐朝皇帝得到評價較高的有三人:唐太宗、唐玄宗、唐憲宗。憲宗沒有能夠像太宗和玄宗那樣開創一個輝煌盛世,卻能夠和他們並駕齊驅、相提並論,這也正說明了他的不同尋常。憲宗的政績主要有兩方面:一是政治上有所改革,二是暫時平定了割據藩鎮。史稱「元和中興」。
會昌中興
憲宗末年,以牛僧孺和李德裕為首的大臣之間的朋黨之爭亦越演越烈,使宦官更加得勢。牛黨、李黨相繼執政,史稱「牛李黨爭」。 唐文宗在太和九年(835年)與李訓和鄭注等發動甘露之變,密謀誅殺宦官失敗。甘露之變而後,宦官團結一致;群臣唯有借藩鎮兵力對抗宦官權力,埋下晚唐時藩鎮和宦官的直接沖突。 唐末農民戰爭形勢圖
文宗死後,唐武宗繼位,建元會昌。武宗在宦官仇士良的擁立下,經過派系斗爭而繼位。武宗重用李黨首領李德裕,削減仇士良的權力。李德裕在執政期間,中書省的職能作用發揮較好,因而宦官的勢力被削弱了。對於宦官也有諸多不滿的唐武宗,沒有像唐文宗那樣,採取極端措施來進行解決。而是吸取唐文宗失敗的教訓,改用陽為尊祟,實則逐漸冷淡的手段。 在會昌二年四月,大宦官頭子仇士良見武宗日益親重李德裕,害怕宦官失去權勢,便散布流言蜚語,稱宰相與度支商定,要削減禁軍衣糧和馬草料等費用,欲以此激怒禁軍鬧事。李德裕聞訊後立即向武宗面奏此事。武宗很憤慨,唐武宗拿出了君主的作派,遣中使到神策左、右軍去宜布御旨:「此事純系空穴來風,一切都是聯的安排,無關宰相之事,爾等不得信口雌黃。」將士們被震懾住了, 仇士良的陰謀被揭穿以後,只好惶恐地向武宗謝罪。在仇士良的陰謀被挫敗後,唐武宗沒有乘勢對他採取進一步的行動,而是將他提升為觀軍容使,以領神策左、右二軍。名義上得到了升遷,實則卻被剝奪了對禁軍的控制權。仇士良明白唐武宗對他的態度,知道自己的處境不妙,以退為進,以身體有疾提出了辭職。唐武宗順水推舟,同意了他的辭呈,將他改任為內侍監。內侍監沒做多久,基於大勢已去,無東山再起的希望,仇士良被迫致仕。唐武宗對外擊潰回鶻烏介可汗及其部眾,對內平定澤潞鎮叛亂。在位時期藩鎮降服。武宗一連串振興朝廷的政績,史稱會昌中興。武宗重視道教,禁止道教以外的佛教、景教等。故在佛教史上列為三武滅佛的其中一位稱號武字的君主。又稱為會昌滅佛。
宣宗之治
唐武宗死去後,唐宣宗在宦官的協助之下繼位。未即位前的宣宗表面上是容易被宦官利用的君主。但即位以後勵精圖治。一改唐武宗的封殺佛教政策,再次尊崇佛教。唐宣宗時期沙州人張議潮領導沙州等地人民 擺脫吐蕃貴族統治的首領,驅逐了河西地區的吐蕃守將,使瓜、沙等十一州又重新回歸唐朝。咸通七年(866年)二月,張議潮表奏朝廷,已令回鶻首領仆固俊克復西州、北庭、輪台、清鎮等城。同年十月,又令仆固俊與吐蕃大將尚恐熱交戰,大敗吐蕃軍,並斬殺尚恐熱,傳首京師。吐蕃余眾逃奔秦州,途中遭尚延心襲擊,再敗,奏遷於嶺南。吐蕃遂衰亡。河西肅清,使唐廷無西顧之憂。
唐朝滅亡
宣宗之後,唐懿宗與唐僖宗是著名的無能昏君,使唐朝的國勢一直走下坡。唐朝後期,戰爭不斷,經濟政治衰退,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爆發唐末農民起義,經過黃巢的打擊,唐朝統治名存實亡。經過黃巢起義後,把唐朝的基礎打破。而宦官所管理的禁軍也損失過重,所以宰相與宦官爭權不斷。黃巢起義後,唐僖宗在唐末的動亂中死去,由弟唐昭宗繼位。唐朝末年的藩鎮割據形勢
而朱溫與李克用成為唐末的風雲人物,在朝廷各樹黨派,在朱全忠的支持下,宰相派勝利,朱全忠入宮盡誅宦官。天祐二年(905年),朱全忠大肆貶逐朝官,並全部殺死於白馬驛,投屍於河,史稱白馬驛之禍。唐昭宗被朱溫毒死。天祐四年(907年),朱全忠逼唐哀帝李祝禪位,改國號梁,是為梁太祖,改元開平,定都於開封。唐朝滅亡,立國共290年。

❾ 唐朝歷史發展

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也是公認的中國最強盛的時代之一。 李淵於618年建立了唐朝,以長安(今陝西西安)為都,後來又設洛陽為東都。其鼎盛時期的公元7世紀時,中亞的沙漠地帶也受其支配。在690年,武則天改國號「唐」為「周」,遷都洛陽,史稱武周,也稱「南周」直到705年唐中宗恢復大唐國號。唐朝在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亂後日漸衰落,至907年梁王(朱溫)篡位滅亡,共延續了289年,傳了20位皇帝(加武則天則為21位皇帝)。唐在文化、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都有輝煌的成就,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 文化方面,當時的東亞鄰國包括新羅、渤海國和日本的政治體制、文化等方面亦受其很大影響。 軍事方面,在繼北魏破柔然之戰之後,唐朝又一次取得了中原王朝對大漠部落的軍事上的巨大勝利。 經濟方面,到了唐玄宗時期,唐朝經濟已經遠超過了同一時期的拜占庭以及阿拉伯。 「唐」這國號是晉的古名,泛指今山西省的中心地域。傳說君主堯號稱「陶唐」氏。周朝時在現今湖北省有一小國唐國。李淵在隋朝時繼承唐國公;在隋恭帝禪讓後便以唐為國號。唐朝滅亡後,五代的李存勖所建的後唐和十國的南唐都自稱是唐朝的承繼者而用「唐」作為國號。事實上他們的皇帝與唐王朝並無血緣關系。 唐朝皇族李氏自稱出自漢族的趙郡名望,同時李氏家族也是隴西軍事貴族。隴西李氏從秦代開始就是中國著名的武將軍人世家。這個家族涌現過西漢飛將軍李廣等著名將軍。不過也有人對此說法表示懷疑,認為唐朝皇族李氏為鮮卑血統。而《舊唐書》和《新唐書》中則稱唐朝皇族李氏是老子李耳的子孫,十六國的西涼開國君主李暠亦是其遠祖。北周時期,奉行關隴集團的本位政策,李氏改成「大野氏」,這是一個新創立的姓氏。北周滅亡後,又恢復為李氏。 唐朝連同隋朝被歷史學家黃仁宇認為是相繼於秦漢之後的中國第二帝國時期,日本歷史學者則普遍認為唐朝是中國「中世」時期的結束。唐朝國力在中國歷史上數一數二,因此華人也被稱為「唐人」,現今西方華人聚居處也被稱為「唐人街」。 唐朝歷史 隋煬帝統治後期,暴虐無道。爆發隋末農民大起義。617年五月,太原留守、唐國公李淵在晉陽起兵,十一月佔領長安,擁立楊侑為帝,改元義寧,即隋恭帝。李淵任大丞相,進封唐王。大業十四年三月隋煬帝在江都被大臣宇文化及殺死,隋朝滅亡。 同年五月,李淵稱帝,定國號為唐,李淵就是唐高祖。改元武德,都城仍定在長安。而後,長子李建成被封為太子,次子李世民為秦王,三子李元霸早夭,四子李元吉為齊王。唐朝建立後,李淵派李世民征討四方,剿滅各方群雄。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四方征戰有功的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殺。李淵退位,是為太上皇。李世民即位,李世民就是唐太宗,改元貞觀。 貞觀之治 太宗時期將為突厥所支配的蒙古高原納為勢力范圍,唐朝北方的諸民族專稱李世民為天可汗。內政方面承繼了宰相制,發展完善和確立了後世運用的三省六部和科舉選士制,又推行均田制,實行租庸調制,他不計出身,網羅了一大批精明強乾的大臣,不論降將或建成舊臣,他也一一重用。例如魏徵,為前太子建成的幕臣,太宗登位後不計前嫌,而且事事也聽從魏徵的勸練。這時期社會秩序安定,經濟繁榮,歷史上稱為「貞觀之治」。其政績的總結《貞觀政要》成為日本和朝鮮的帝王教科書,亦為後世君主模彷學習的對象。 日月當空 唐太宗晚年,因為太子的問題而煩惱,太子李承乾與魏王李泰內斗,結果太宗也廢掉他們二人,並立仁孝的第九子晉王李治為太子。唐太宗死後,李治即位,是為唐高宗。高宗時期對外接受了新羅之請,終於滅了高句麗和百濟並打敗日本援軍。使新羅統一朝鮮半島。唐高宗在太宗晚年,結識了唐太宗的才人武氏,在太宗死後,武氏入感業寺為尼。時高宗的王皇後與蕭淑妃內斗,王皇後准許高宗接武氏回宮。武氏入宮後,先後使高宗廢了王皇後及蕭淑妃。在大臣的反對下,高宗立武氏為皇後。 高宗健康狀況不好,許多政事都交給皇後武氏來處理。高宗死後不久,武皇後立太子李顯為帝,是為唐中宗。不久又廢中宗為廬陵王,改立另一個兒子李旦為帝,是為唐睿宗。平定了徐敬業領導的反叛後,在天授元年(690年),皇後武氏廢睿宗秸號稱帝,改國號「唐」為「周」,稱聖神皇帝。武後也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唯一自稱皇帝的女人,前後掌權50餘年。由於謚號中的「則天」二字,所以近代以來一些學者稱其為「武則天」,但這是一個不嚴謹的稱號。 在武周十五年統治時期,武後為了制衡甚至打擊高宗以來的世家大族的權力,所以對以科舉進身仕途的官員大力提拔。狄仁傑是其中的代表。她又安排她的侄兒黨羽武三思和武承嗣等人擔任重要機務。傳統史學家對武後批評,如索元禮、來俊臣和周興等官員在她的鼓勵下替她以告密、酷刑等監視群臣。武後又常繞過門下省,中書省直接對官員發號施令,開了破壞官吏制度的先例。 男性內侍張昌宗弟兄和薛懷義等。不過傳統男性皇帝的後宮亦很多。武後對佛教亦大力推崇,例如武周時期的佛寺興建頻繁,使用年號證聖、大足等;這與李氏皇族推崇道教和如貞觀、永徽、景雲、開元等年號相對。另外武後成了後來唐朝後宮女性爭權的效法者。 韋氏當權 神龍元年(705年),敬琿和宰相張柬之等人發動政變,擁立中宗李顯復位,恢復了唐朝的政權。李旦被立為相王。中宗卻一直受到韋皇後、女兒安樂公主和武後的舊有黨羽武三思等人的影響,張柬之和敬琿等人全部被流放或誅殺。韋皇後有意成為第二個武後,安樂公主則曾要求被立為皇太女。在景龍四年(710年)韋皇後和安樂公主合謀毒殺中宗,韋皇後立溫王李重茂為帝,是為少帝,並欲加害相王李旦。李旦的兒子,當時是臨淄王的李隆基在姑母太平公主的協助下發動政變,誅殺韋皇後、安樂公主及武氏殘余勢力,擁立李旦復位。 開元盛世 後來睿宗妹太平公主與李隆基發生權力之爭。延和元年(712年),睿宗讓位於太子李隆基,李隆基即唐玄宗,又稱唐明皇。713年,唐玄宗將太平公主賜死,黨羽或殺或逐,結束了這段史稱「韋後之亂」的混亂政局。同年改元開元。唐玄宗在位44年,前期(開元年間)政治比較清明,經濟迅速發展,唐朝進入全盛時期,史稱「開元盛世」。這一時期被認為是繼漢武帝時期之後,中國歷史上出現的第二次鼎盛局面。首都長安城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安史之亂 唐玄宗改元天寶後,志得意滿,決意放縱享樂,從此不問國事。在納楊玉環為貴妃後,更加沉溺酒色。唐玄宗任用有「口蜜腹劍」惡名的李林甫為宰相長達十八年,使得朝政敗壞。李林甫死後又以楊國忠為相,此時期又開始出現了宦官干政的局面,高力士的權勢炙手可熱。唐玄宗好大喜功,為此邊境將領經常挑起對異族的戰事,以邀戰功。又由於當時兵制由府兵制改為募兵制,使得節度使與軍鎮上的士兵結合在一起,就出現了邊將專軍的局面。其中以胡人安祿山最著。安祿山掌握重兵,在天寶十四載(755年)十一月趁唐朝政治腐敗、軍事空虛之機和史思明發動叛亂,史稱「安史之亂」。唐玄宗逃到成都,太子李亨在靈武稱帝,是為唐肅宗,奉玄宗為太上皇。安祿山則自稱大燕皇帝,年號聖武。經過8年時間這場叛亂才被平定。 大唐衰落 唐朝元氣大傷,從此由盛轉衰。此時均田制已經逐步瓦解,土地兼並現象日趨嚴重,租庸調制也無法實行。藩鎮割據的形勢已經形成。 唐代宗時,劉晏改革鹽法,改善了國家的財政狀況,唐德宗任用楊炎為宰相,於建中元年(780年)開始實行兩稅法,一年分夏、秋兩季依土地征稅。唐德宗還力圖平藩,但是引起朱滔、李希烈、朱泚叛亂。結果發生奉天之難。戰爭持續了5年,最後雖然朱泚和李希烈等敗死,但是唐朝卻與其餘藩鎮妥協,條件是取消王號,朝廷承認他們在當地的統治權。從此割據局面進一步深化。 元和中興 自此以後,唐朝有吐蕃、回紇、南詔等外患,內有宦官掌權,禁軍兵權甚至皇帝的廢立都由宦官決定。節度使對地方有獨立於中央的管理權。唐德宗死後,經過了順宗的過渡階段,然後由永貞內禪而受宦官支持的唐憲宗登基,依靠禁軍的兵力令全國所有的藩鎮至少名義上全部歸服唐朝,史稱元和中興。 會昌中興 憲宗末年,以牛僧孺和李德裕為首的大臣之間的朋黨之爭亦越演越烈,使宦官更加得勢。牛黨、李黨相繼執政,史稱「牛李黨爭」。 唐文宗在太和九年(835年)與李訓和鄭注等發動甘露之變,密謀誅殺宦官失敗。甘露之變而後,宦官團結一致;群臣唯有借藩鎮兵力對抗宦官權力,埋下殘唐時藩鎮和宦官的直接沖突。 文宗死後,唐武宗繼位,建元會昌。武宗在宦官仇士良的擁立下,經過派系斗爭而繼位。由於擁立武宗的宦官仇士良鑒於朝廷派系林立,不得已給武宗親自處理朝政,武宗重用李黨首領李德裕,削減仇士良的權力。武宗一連串振興朝廷的政績,史稱會昌中興。武宗重視道教,禁止道教以外的佛教、景教等。故在佛教史上列為三武滅佛的其中一位稱號武字的君主。又稱為會昌滅佛。 宣宗之治 唐武宗死去後,唐宣宗在宦官的協助之下繼位。未即位前的宣宗表面上是容易被宦官利用的君主。但即位以後勵精圖治。一改唐武宗的封殺佛教政策,再次尊崇佛教。 殘唐而亡 宣宗之後,唐懿宗與唐僖宗是著名的無能之君,使唐朝的國勢一直走下坡。唐朝後期,戰爭不斷,經濟政治衰退,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爆發唐末農民戰爭,經過黃巢的打擊,唐朝統治名存實亡。經過黃巢之亂後,把唐朝的基礎打破。而宦官所管理的禁軍也損失過重,所以宰相與宦官爭權不斷。黃巢之亂後,唐僖宗在節度使的動亂之中去世,由弟唐昭宗繼位。 而朱全忠與李克用成為唐末的風雲人物,在朝廷各樹黨派,在朱全忠的支持下,宰相派勝利,朱全忠入宮盡誅宦官。天佑二年(905年),朱全忠大肆貶逐朝官,並全部殺死於白馬驛,投屍於河,史稱白馬驛之禍。唐昭宗被朱溫毒死。天佑四年(907年),朱全忠逼唐哀帝李祝禪位,改國號梁,是為梁太祖,改元開平,定都於開封。唐朝滅亡。

❿ 唐朝在世界歷史上的地位及影響都哪些

網路知道有的專屬
http://..com/link?url=_D6V9WnJMLqf7lo-NICcwPQ0YWi-jbeHuThiUwL0fLXAUs6upY5I_

閱讀全文

與唐朝世界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