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聯系中國近代歷史駁

聯系中國近代歷史駁

發布時間:2021-02-23 23:05:02

㈠ 聯系中國近代歷史,駁「不必革命」論,說明為什麼革命是現代化的前提條件

近代中國革命,是當時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發展的結果。鴉片戰爭後,近代中國逐步變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主要矛盾是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近代以來偉大的中國革命,正是在這兩對主要矛盾及其激化的基礎上發生和發展起來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不必革命」等言論,忽視了近代中國的實際。

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民族民主革命是實現現代化前提條件。近代中國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在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統治下,民族不能獨立,人民遭受壓迫剝削,社會貧窮落後,中國面臨的首要任務是進行反帝反封建斗爭。

進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就是為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為國家的現代化建設和繁榮富強掃清障礙,創造必要的前提。這是中國走向工業化、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不進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不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質,不解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問題,要在中國實現現代化是不可能的。

(1)聯系中國近代歷史駁擴展閱讀:

不能把現代化和革命對立起來、割裂開來。革命為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掃清障礙,創造必要的前提。

毛澤東同志曾多次講過革命和現代化的關系:「一個不是貧弱的而是富強的中國,是和一個不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而是獨立的,不是半封建的而是自由的、民主的,不是分裂的而是統一的中國,相聯結的。在一個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分裂的中國里,要想發展工業,建設國防,福利人民,求得國家的富強,多少年來多少人做過這種夢,但是一概幻滅了。」

這清楚地說明,革命和現代化不是對立的,而是統一的,革命是現代化的前提。今天,如果還有人沉迷於不革命就實現現代化這樣的舊夢,顯然是荒唐可笑的。

㈡ 聯系中國近現代史歷史進程,談談如何理解歷史和人民選擇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共產黨,

這個問題其實穩的是談一哈歷史,就是說,以前我們沒有選擇老馬就來碰壁,老回是不給力,我們答試過所以的產品都不好使,周而復始萬般無賴,山窮水盡時我們有人無意之間試了一哈老馬,嘿,還真好用,就是是說我們經過磨難,迷茫徘徊是老馬出來了,我們就跟著他走上了一條康莊大道,從此人民手牽著手過上了幸福快樂的日子,這就是題目的意思,題目暗示你也這樣回答

㈢ 中國近代歷史急需!~~~~~

高適(706--765) 唐詩人。字達夫,德州蓨(今河北景縣)人。少貧寒,潦倒 失意。後客遊河西,為哥舒翰書記。歷任淮南、西川節度使,終散騎常侍。封渤海縣侯。熟悉軍事生活。所作邊塞詩,對當時的邊地形勢和士兵疾苦均有反映;《燕歌行》為其代表作。和岑參齊名,合稱「高岑「,詩風也大略相近。所著有《高常侍集》。 高適與岑參都有過軍旅生活的經歷,都以七言古詩見長,他們的詩都有慷慨報國的英雄氣概和不畏艱苦的奮斗精神的共性,但創作風格卻迥然不同。高適(702--765)的詩風現實主義多於浪漫主義。在描寫邊塞的戰斗生活時,他側重於表現戰斗的激烈、艱苦和對士卒的同情,例如在《燕歌行》中,他就將沙漠的荒涼環境,激烈的戰斗氣氛,士兵的復雜心態等的思想內容融為一體,形成了雄厚豪健、悲壯渾朴的藝術風格。他的一些贈別詩,如《別董大》、《別韋參軍》也具有他的邊塞詩豪邁動人的氣概。
高適〔公元七六五年卒〕字達夫,滄州渤海〔今河北省境〕人。他少年時並不肯讀書,到處游盪,甚至做了乞丐,向人討飯。直到五十歲,方才歸正,努力讀書,學做詩人。幾年之後就漸受人注意了。他多寫邊塞戰場上的情形和景象。在戰爭的場面下,同時又顧到征夫的疾苦,少婦的情懷,故能於高壯的風格里,還能呈現哀怨之音,令人讀了,覺得悠長有味。
君不見芳樹枝,春花落盡蜂不窺。君不見樑上泥,秋風始高燕不棲。盪子從軍事征戰,蛾眉嬋娟守空閨。獨宿自然堪下淚,況復時聞烏夜啼。【塞下曲】
營州少年愛原野,孤城蒙茸獵城下。虜酒千鍾不醉人,胡兒十歲能騎馬。【營州歌】

董大,即董庭蘭,是唐代的音樂家。
董庭蘭(約公元695——約765)隴西人,是盛唐開元、天寶間的著名琴師。當時琴界盛行沈家聲和祝家聲,他向鳳州參軍陳懷古學得了這兩家的聲調,並把其技長的《胡笳》曲整理為琴譜。他的學生鄭宥聽音敏銳,調弦"至切","尤善沈聲、祝聲"。另一個弟子杜山人也頗能青出於蘭。戎昱在詩中贊他:"沈家祝家皆絕倒。"幾十年之後,姜宣演奏的琴曲《小胡笳》,被稱為:"哀笳慢指董家本"(元稹:《小胡笳引》。這時董庭蘭的名聲和影響,已經超過並取代了沈、祝兩家。

董庭蘭有著出神入化的演奏技藝,這在李頎的《聽董大彈胡笳聲》一詩中,有著生動的敘述:"言遲更速皆應手,將往復旋如有情。"說他在遲速變化中得心應手,旋律住復中都富於表情。美妙的音樂把詩人引進了一個想像的境地:"幽陰變調忽飄灑,長風吹林雨墮瓦。迸泉颯颯飛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音樂的表現力是如此豐富、感人。如果沒有董庭蘭的出色演奏,李頎這首描寫音樂的名詩,是不可能產生的。

董庭蘭的琴藝聲望很高,在當時廣泛受到人們的贊揚,不少文人和他有交往,他編寫的譜集,有善贊大夫李翱為之撰寫序言。高適在《別董大》詩中有:"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這樣的名句,頗能反映出一代名手譽滿天下的盛況。

高適的詩中還寫道:"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說他窮得連酒錢都付不出。薛易簡也說:"庭蘭不事王侯,散發林壑者六十載。"可見,他的生活頗為清苦。但是,由於他曾一度做過宰相房琯的門客,卻遭到了一些人的非議。著名詩人杜甫說:"庭蘭游琯門下有日,貧病之老,依倚為非。"《新唐書•房琯傳》中甚至說董庭蘭仗勢"數招賂謝",房琯為替他申辯,因而被"罷為太子少師"。這一說法很值得懷疑,有可能出自房琯政敵的惡意誹謗。他如果真的納賂,是不會如此貧困的。房琯以宰相之尊,也不致為了一個門客而罷官。在崔珏的詩中,熱情贊美了他和房琯的關系:"七條弦上五音寒,此樂求知自古難。唯有河南房次律,始終憐得董庭蘭。"

董庭蘭的作品見於記載者不多。《神奇秘譜》中有他作的《頤真》一曲,曲調明快流暢,素材精煉,結構完整,是很有特點的小品。

㈣ 聯系中國近代歷史,談談工業革命

出題者的意思是在考察西方的工業革命給近代中國歷史帶來的影響,其實也可回以說西方的答工業革命最為明顯直接的書寫了中國近代百年的屈辱史。
近代中國處於閉關鎖國的狀態,開放的對外通商的口岸是非常少的,而內部又抑制商業的發展,國家財政的來源主要依靠自給自足的小農生產,政府對新興的科技盲目的排斥,導致國內經濟幾乎停滯不前,再加上內部時常有農民暴亂,例如太平天國運動,西北捻軍運動等等直接使整個國家的經濟幾近崩潰。而西方由於近代二次工業革命的成功,內燃機器的使用,使得社會的生產效率有了質的飛越,憑借著堅船利炮他們開始向全世界掠奪資源,而當時貧窮內亂落後且資源豐富的中國無疑是要被西方欺凌的,經過幾次戰爭,中國被迫簽訂了一系列的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辛丑條約,馬關條約等等),使中國人民受到了有歷史記載以來最為屈辱,最為悲慘的教訓:落後就一定要挨打。

㈤ 中國古代史和近代史的區別和聯系

古代史是從遠古時期到鴉片戰爭,近代史是從鴉片戰爭到新中國成立之前的1949年,但是內這兩段歷史都容是新中國成立之前的歷史
古代史講了奴隸制社會,封建社會,近代史重點強調中國從封建社會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之後的歷史,直到辛丑條約的簽訂,中國已經有了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淪為殖民地的趨向,開始了一系列資產階級組成的組織等為了救國而作一系列的起義,革命等,終於在革命失敗後發現資產階級不能救中國,只有無產階級才能拯救中國的真理,最後由共產黨領導的無產階級終於奪得中國的政權,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至此中國近代史結束
古代史比較重點講了中國古代分裂割據走向統一的過程,從明朝開始閉關鎖國之後,和外國的聯系逐漸減少,直到鴉片戰爭被迫打開國門才開始重新跟外國開始聯系。

寫的亂七八糟的,好久沒有看歷史了,僅供您參考吧。但是寫的應該都是對的~~

㈥ 中國近代歷史的外交特徵

「半殖民地」這一概念首先是列寧提出來的,1915年《社會主義與戰爭》,首次提出中國為半殖民地國家;1916年以後又在《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中進一步闡述:帝國主義時代的國家不僅有殖民地佔有國、有殖民地,還有各種附屬國,其中包括「形式上是獨立的,實際上卻被財政和外交方面的附屬關系的羅網包圍著」的半殖民地國家,如中國等。指出:殖民地半殖民地是帝國主義時代的產物。

1、
巴黎和會於一個小時前臨時通知中國代表參加關於山東的發言,去,根本沒有準備,不去就意味著放棄,所有代表都推辭了。顧維鈞卻機智地偷了日本代表的懷表,激怒了日本代表,顧以此比喻日本人慾強佔山東的盜賊行為。而在歷史中,顧維鈞確有一段精彩的演說。
一戰中國是戰勝國,但在巴黎和會上處處受到歧視。日本野心繼承德國在山東的特權。和會 的辯論會上,面對日本咄咄逼人的攻勢,顧維鈞以他特有的機智、幽默,巧取日本全權代表牧野的一塊金懷表,激怒牧野,指責斥之為盜賊,這正落入顧的圈套。顧維鈞反詰:日本掠奪了中國山東省,是不是世界的盜賊呢?一塊懷表引起牧野如此憤怒,那麼山東3600萬百姓丟失山東該不該憤怒,4萬萬中國人民該不該憤怒呢?
顧維鈞沒有講稿,以嫻熟的英語慷慨陳詞,要求把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權利直接交還中國。其理由是從法理上講,山東是中國領土,德國用武力強行租借而去,按照巴黎和會承認的民族領土完整之原則,應歸還中國。從歷史上講,山東3600萬 人民自古以來是中國民族,用中國語言,信中國宗教。從地勢上講,膠州為中國北方門戶,順鐵路可直達首都,中國斷不容他國占據這個國防要地。從文化上講,山東是孔孟故鄉,中國文化發祥聖地。從經濟上講,山東人口已經很稠密,不容別國再行殖民。從道義上講,日本趕走山東的德國勢力,中國可以竭誠感謝,但絕不能以割讓中國人民天賦之權利為報酬而播將來紛爭之種子。
這番陳述,義正辭嚴,鏗鏘有力。素以軟弱忍辱著稱的中國外交官,竟敢在國際大會上當面駁斥日本的蠻橫要求,據理力爭,寸步不讓,使與會各國代表刮目相看,連日本代表也大感 意外。
繼而,顧維鈞從歷史、人文、主權等方面闡明了中國必須收回山東的嚴正立場,發言獲得全世界與全國一致稱贊。顧維鈞這個名字也上了歐洲各國報紙的頭條。「這次演說被譽為中國外交史上的一次經典性的發言載入中國外交史冊」。
2、
1月30日顧與代表團團長陸征祥拜會和會主席克里孟梭。
2月15日顧起草代表中國向大會提出一份關於山東問題的提案,要求將膠州租借地、膠州鐵路和德國在山東的其他權益一並直接交還中國。
3月中旬,顧再起草中國向和會提出的另外兩個提案:一是對德國要求的提案,二是取 消外國人在華特殊權利的提案。
3月26日顧拜會美國總統,討論膠濟鐵路問題,強調該鐵路對中國生存和東亞和平的重要性。
4月22日在美、英、法三國首腦會見陸征祥、顧維鈞時,顧維鈞發表了被歷史學家譽為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具有預見性的觀點。(即影片中顧論述:「我要特別提醒諸位注意:日本的野心在亞洲,日本佔領具有戰略意義的中國沿海省份之後,必將得寸進尺。諸位所說最佳方案,只能為日本實現建立東亞帝國排斥西方國家利益打開方便之門。」) 在中國爆發五四運動之後,5月6日和會宣讀對德和約草案時,顧當即提出正式抗議,聲明對 關於山東的條款持保留態度。
然而在帝國主義的分贓會議上,公理畢竟戰勝不了強權,顧維鈞等人雖然經多次努力,但列強權衡利害,不得罪日本。為此,在國內發生了具有歷史意義的「五四」運動。顧維鈞堅定不移地站在了中國先進青年一邊,同他們遙相呼應。
當和會即將舉行閉幕簽字儀式,中國代表團團長和其他成員紛紛逃離時,顧維鈞、王正廷表現出他們極大的愛國熱情,堅持到閉幕,拒絕在和會上的簽字。這個行為,被歷史學家譽為中國近代外交史上劃下的最光輝的句號。

㈦ 聯系近代以來歷史說明中國人民只有在無產階級及其政黨指導下才能完成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兩大任務

近代以來,
洋務運動、維新(戊戌)變法、中華民國的成立都沒有使國家獨立,經濟大發展版。

其中,
洋務運動權------19世紀60、70年代,開明的封建士人所創辦,結果沒有使中國強大起來。

維新(戊戌)變法-----1898年,統治階級自我改良的運動,沒有成功。

中華民國的成立------1911年,辛亥革命,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但是,沒有改變捉貧窮、落後的面貌,沒有趕出外國殖民者。中國繼續遭受外國侵略。

導中國人民打敗日本小鬼子,打垮直到1919年,五四運動,無產階級登上政治舞台後,才有了為工人說話的刊物;到1921年,無產階級的政黨------中國共產黨成立後,領國民黨的同時,趕走了美國在華勢力,贏得了國家獨立。
----接著,又領導中國人民搞建設,大大提高了中國的綜合,改善了人民生活,提升了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

因此說,從近代以來歷史表明中國人民只有在無產階級及其政黨指導下才能完成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兩大任務

㈧ 請問如何將中國近代歷史發展和馬克思主義哲學聯系在一起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物質與意識辨證關系)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矛盾特殊性)

㈨ 聯系中國近代史,說一說香港問題的由來

中國近代史,香港是中國的固有領土,在很久很久之前,那歷史

㈩ 近代中國兩大歷史任務及其相互關系

兩個答案請參考:
1 如何理解近代中國的兩大歷史任務及其相互關系?
答:近代中國的時代特點以及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決定了近代中國人民始終面臨著兩大歷史任務:一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在兩大歷史任務中,首先必須完成的歷史任務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反對外國列強的侵略,擺脫封建專制的統治。這個歷史任務決定了近代中國革命既是反帝的民族革命,又是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要改變民族壓迫和人民受剝削的狀況,必須首先進行民族和民主革命,結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解決上層建築和生產關系問題,才能為進行大規模的經濟建設創造前提與基礎,為進一步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開辟道路,才能使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成為可能。
歷史表明,近代中國社會的兩大歷史任務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聯系的。前一個任務為後一個任務掃清障礙,創造必要的前提;後一個任務是前一個任務的最終目的與必然要求。中華民族在近代主要是完成前一任務,在現代主要是完成後一任務。兩大任務是統一的,統一於解放和發展中國的社會生產力

2兩個任務: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
兩個任務是相互區別又相互緊密聯系的。由於腐敗的社會制度束縛著生產力的發展,阻礙著經濟技術的進步,必須首先改變這種社會制度,爭得民族的獨立和人民解放,才能為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創造前提,開辟道路。因為不經過反帝發封建的斗爭,爭得民族的獨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國主義對中國的反動統治,改變他們控制中國經濟政治命脈,利用特權向中國大量傾銷商品和資本輸出,壓迫中國民族工商業發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廢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專制政治制度,解放農村生產力,改善農民的生活,擴大民族工商業的國內市場;就不可能達到民族的團結,社會的穩定,從而集中力量進行經濟、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現代化建設,以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閱讀全文

與聯系中國近代歷史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