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關於故宮真實的歷史故事
1、北京故宮的歷史故事:工匠馬德春與故宮九龍壁
建九龍壁可不是一般的工程,講究多、難度大。必須要找那些技藝高超的人才行。工部大臣選來選去,最後選中了一個叫馬德春的工匠。這馬德春燒制琉璃瓦十幾年了,技術高超。他選幾十位工匠,第三天就開工了。幹活前,他向工匠們講了燒制彩色琉璃瓦的要求。
他說:「那燒制彩色琉璃瓦對材料的配比和火候的掌握,非常講究,要是掌握不好分寸,燒制一件琉璃成品,就得有十來件廢品作為代價。大夥要多留心,千萬別出差錯。」說完就帶著大夥兒幹了起來。他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足足燒了七七四十九天,總算燒製成了。
安裝這天,皇極殿門前人來人往,工匠們有條不紊地忙碌著。突然一聲清脆的響聲傳來,嚇了馬德春一跳。他來到出事地點一看,一個小工匠獃獃地站在那兒,直勾勾地盯著摔碎的一片琉璃瓦。
馬德春小心翼翼地把碎琉璃瓦片拼湊在一起,仔細地看了看,低聲對周圍的工匠說:「這事兒對任何人都不能講,誰要是吐露一個字,可有殺身之禍啊!」
在回家的路上,馬德春的心是七上八下,他想重新燒制那片琉璃瓦是來不及了,延誤工期的罪名擔當不起,可是另打主意來補救又要冒著欺君之罪的大險呀!眼看沒幾天就是交工期了,他把心一橫,等死不如闖一闖。
到家後,他茶不思飯不想,不管誰來也不見,一個人來到小倉房,把門窗擋嚴,悄悄地自製「琉璃瓦」。
九龍壁完工的消息,及時上奏了皇帝。第二天乾隆就帶著幾位大臣前往觀看,剛一進錫慶門就赫然看到那座金碧輝煌的九龍壁。走近再一細看,那九條龍栩栩如生,就和真的差不多。乾隆皇帝頓覺滿目生輝,不住贊嘆。
2、北京故宮的歷史故事:故宮簡稱
故宮建成後,明清宮廷五百多年的歷史,包含了帝後活動,等級制度、權力斗爭、宗教祭祀等。永樂十八年(1420年),北京宮殿竣工。
次年發生大火,前三殿被焚毀。正統五年(1440年),重建前三殿及乾清宮。天順三年(1459年),營建西苑。經歷永樂、洪熙、宣德、正統四代,整20年。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紫禁城大火,前三殿、奉天門、文武樓、午門全部被焚毀。至嘉靖四十年(1561年)才全部重建完工。 嘉靖時期,故宮三大殿名稱改為皇極殿、中極殿、建極殿。
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紫禁城大火,焚毀前三殿、後三宮。復建工程直至天啟七年(1627年)方完工。
在明朝,乾清宮是皇帝的主要寢宮,也是主要政治活動場所。自永樂皇帝朱棣至崇禎皇帝朱由檢,共有14位皇帝曾在此居住。由於宮殿高大,空間過敞,皇帝在此居住時曾分隔成數室。據記載,明代乾清宮有暖閣9間,分上下兩層,共置床27張,後妃們得以進御。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為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
北京故宮於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建設,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長方形城池,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面圍有高10米的城牆,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紫禁城內的建築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
外朝的中心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稱三大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內廷的中心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統稱後三宮,是皇帝和皇後居住的正宮。
故宮又稱紫禁城。 中國古代講究「天人合一」的規劃理念,用天上的星辰與都城規劃相對應,以突出政權的合法性和皇權的至高性。
天帝居住在紫微宮,而人間皇帝自詡為受命於天的「天子」,其居所應象徵紫微宮以與天帝對應,《後漢書》載「天有紫微宮,是上帝之所居也。王者立宮,象而為之」。
紫微、紫垣、紫宮等便成了帝王宮殿的代稱。由於封建皇宮在古代屬於禁地,常人不能進入,故稱為「紫禁」。但明朝初期稱為「皇城」,直接稱呼為「紫禁城」則大約始於明朝中晚期。
『貳』 關於中國歷史,比如:故宮每個宮里住著什麼人、明清朝代的皇帝。。
太和殿 也叫「金鑾殿」,故宮中最巍峨、最壯麗的建築,面闊11間,進深5間,重檐廡殿式,黃色琉璃瓦,聳立在三層漢白玉須彌座台基(高35.05米)之上。大殿面積2377平方米,是我國現存、也是世界現有最大的木結構宮殿建築。太和殿是舉行大典的地方,明清兩代皇帝登極、宣布即位詔書,皇帝大婚,冊立皇後,命將出征,每年元旦、冬至、萬壽(皇帝生日)等節日都要在此受百官的朝賀及賜宴。
太和殿 內外擺有大量特殊的陳設,殿前月台上擺的銅鼎、銅龜、銅鶴是大典時用來焚香的,它含有江山水固之意。月台上擺的日晷和嘉量,用來象徵皇權。三層漢白玉台基每個欄桿下都設有排水的龍頭,暴雨時可形成千龍噴水壯觀景象,用來顯示皇威。殿前的雙龍戲珠御路石,其珠為吉祥如意珠,雙龍之中,一個代表天帝,另一個代表帝王,帝王受天之命,合天之意,務使國中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雙龍下面的山海圖案乃象徵江山水永固。殿內金色的九龍寶座和屏風安置在高約2米的金色台基之上,並置於六根盤龍金柱之間,以突出帝王唯我獨尊之地位。藻井正中的蟠龍口中倒垂下一個大圓球,謂之「軒轅鏡」,此乃辟邪之物,也寓有明鏡高懸的含意。
中和殿 這是皇帝臨太和殿大典前休息和接受官員信行禮的地方。
保和殿 保和殿為重檐歇山頂,面闊九間,是舉行冊立皇後、皇太子等大典時皇帝更衣的地方,清乾隆以後,殿試也改在保和殿舉行。清朝時,每年正月初一和十五,皇帝常在此殿宴請各少數民簇王公和大臣。
遊人在游三大殿時,可看到很多御路石,其中以保和殿後面的一塊為最大、最宏偉,它用整塊艾葉青雕成,長16.07米,寬3.07米,厚1.70米,重達200噸,九龍飛騰在大海和流雲之中,象徵著真命天子一統山河。
太和殿是紫禁城內最體現中國帝制權力的象徵,不僅面積是紫禁城諸殿中最大的一座,而且型制也是最高規格。紫禁城台基通高37.44米,面闊11間,進深5間,建築面積達2377平方米。門窗浮雕雲龍圖案, 室內用一種稱作金磚的質地堅細的方磚墁地,正中放置寶座。寶座兩側有6根蟠龍金柱,每根柱上用瀝粉貼金工藝繪出一條巨龍,騰雲駕霧,神彩飛動,整座殿堂顯得庄嚴肅穆,富麗堂皇。 明清兩朝,每逢元旦(春節),冬至,萬壽(皇帝生日)及登基,大婚,命將出師,殿試傳臚,都在這里舉行隆重的典禮。
中和殿在太和殿後面,是一座平面呈方形的四角攢尖頂方亭建築。其深廣各三間,周圍出廊,建築面積580平方米。屋頂為單檐鑽尖式,中央最高處安裝著鍍金的圓形寶頂,彷彿巨大的寶珠。其尖頂部,正是四條屋樑交會處,其木構件最忌受雨水腐爛,在它的頂端罩上一個完整的金屬寶頂,有效地保護了鉤件。中和殿基本上是為太和殿的活動做准備的場所。皇帝在去太和殿之前先在此稍作停留,接受內閣大臣和禮部官員行禮,然後進太和殿舉行儀式。另外,皇帝祭祀天地和太廟之前,也要先在這里審閱一下寫有祭文的「祝版」,以表示自己的誠意;在到中南海演耕前,也要在這里審視一下耕具,以示真切。
保和殿在故宮中和殿後,為故宮三大殿之一。其意為「志不外馳,恬神守志」,就是說神志得專一,以保持宇內的和諧,才能神壽安康,天下太平, 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初名僅身殿,嘉靖時改名建極殿,清順治時始稱今名。乾隆時重修。保和殿面闊9間,進深5間, 平面呈長方形,黃琉璃筒瓦四角鑽尖頂。清時每年除夕和元宵,皇帝在此宴清王公貴族和京中的文武大臣。 乾隆後期118世紀來,保和殿也是清代科舉考試最高一級殿式的處索,科舉考試的一至三名分別稱狀元、榜眼、探花。
乾清宮 明代的十四個皇帝和清代的順治、康熙兩個皇帝,都以乾清宮為寢宮。他們在這里居住並處理日常政務。皇帝讀書學習、批閱奏章、召見官員、接見外國使節以及舉行內廷典禮和家宴,也都在這里進行。
乾清宮正殿懸掛著「正大光明」巨匾。這四個大字是清代順治御筆親書的。封建統治者表面上標榜光明正大,暗地裡卻勾心鬥角,皇子之間奪取皇位的斗爭是相當激烈的。自雍正朝開始,為了緩和這種矛盾,雍正皇帝採取了秘密建儲的辦法,即皇帝生前不公開立皇太子,而秘密寫定皇位繼承人的文書,一式二份,一份放在皇帝身邊;一份封在「建儲匣「,和皇帝秘藏在身邊的一份一同驗看,由被秘密指定的繼承人來即皇帝位。到了清代後期,由於咸豐皇帝只有一個兒子,同治和光緒皇帝沒有兒子,這種辦法也就無需使用了。
在乾清宮曾經舉行過兩次千叟宴。一次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一次在乾隆五十年(1785年)。第二次規模最大,年齡在六十年以上的有關人員三千多人參加了乾隆皇帝舉辦的宴會,其中大臣、官吏、軍士、民人、匠藝等各種人都有。乾隆皇帝當時還召一品大臣和年齡九十歲以上的到御座前賜酒,並賜予每人以拐杖及其他物品。宴會上聯句賦詩,共和詩三千四百多首。顯示「普天同慶,共享昇平」,以安撫民心。
在清代,乾清宮還是皇帝死後停放靈柩的地方,不論皇帝死在什幺地方,都要先把他的靈柩(叫梓宮)運到乾清宮停放幾天。順治皇帝死在養心殿,康熙皇帝死在暢春園,雍正皇帝死在圓明園,咸豐皇帝死在避暑山莊,都曾把他們的靈柩運回乾清宮,按照規定的儀式祭奠以後,再停到景山壽皇殿等處,最後選定日期正式出殯,葬入河北省遵化縣的清東陵或易縣的清西陵。
交泰殿 在清代,交泰殿是皇後在元旦、千秋(皇後生日)等節日接受大臣朝賀的地方,後來又在這里存放皇帝行使權力的25方寶璽。此外,這里還有銅壺滴漏裝置和清代造的自鳴鍾。
坤寧宮 在明代,坤寧宮是皇後的寢宮。面闊九間,原來是正面中間開門,有東西暖閣。李自成農民起義軍打進北京時,崇禎皇帝的皇後周氏就是在坤寧宮自縊身亡的。
清代,除東西兩頭的兩間通道外,按滿族的習俗把坤寧宮西端四間改造為祭神的場所。從東數第三間開門,並改成兩扇對開的門。進門對面設大鍋三口,為祭神煮肉用。每天早晚都有祭神活動。凡是大祭的日子和每月初一、十五,皇帝、皇後都親自祭神。
每逢大的慶典和元旦,皇後還要在這里舉行慶賀禮。 在清代,坤寧宮的東端二間是皇帝大婚時的洞房。房內牆壁飾以紅漆,頂棚高懸雙喜宮燈。洞房有東西二門,西門里和東門外的木影壁內外,都飾以金漆雙喜大字,有出門見喜之意。洞房西北角設龍鳳喜床,床鋪前掛的帳子和床鋪上放的被子,都是江南精工織綉,上面各綉神態各異的一百個玩童,稱作「百子帳」和「百子被」,五彩繽紛,鮮艷奪目。皇帝大婚時要在這里住兩天,之後再另住其他宮殿。如果先結婚後當皇帝的,就不能享受這種待遇了。所以清代只有年幼登基的同治、光緒兩個皇帝用過這個洞房。皇帝大婚極為豪華,揮霍十分驚人。同治十一年(1872年),同治皇帝載淳大婚,共耗費白銀一千一百萬兩;光緒十五年(1889年),光緒皇帝載淳大婚,在國家極為貧困的條件下,仍然耗費白銀五百五十萬兩。現在洞房內的裝修和陳設,是光緒皇帝大婚時布置的原狀。
慈寧宮 紫禁城中的寡婦院 慈寧宮專供過世皇帝的遺孀們居住,是宮中的寡婦世界。
按照封建禮儀,皇帝不能與前朝妃嬪同居東西六宮。為了安置業已歸天的老皇帝的妃嬪,特地建造了慈寧宮供她們居住。 在日常開銷中,皇太後都享有後宮中最高的待遇。按照規定,皇太後每年可得20兩黃金、2000兩白銀、124條名貴獸皮、400個銀紐扣等。而一些地位低下的太妃,先朝皇帝在世時尚且遭受冷落,住到慈寧宮後就更無地位了。通常她們只能得到一點微薄的例銀,有的甚至不得不私下裡做點針線活,讓太監偷偷地拿到市面上去換點錢花。
孝庄成了清代頭位「宮主」 順治十年,慈寧宮修葺一新,孝庄皇太後成了它的清代第一位主人。 以前,人們對孝庄皇太後並不太熟悉,認為她是滿族人。然而,江蘇鎮江市歷史學會理事、鎮江市地方誌暨年鑒研究會會員李守靜先生近日披露,孝庄皇太後是科爾沁蒙古人,生於明萬曆四十一年,逝世於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享年虛歲76歲。本名為布木布泰,虛歲13歲時嫁給(清太宗)皇太極。到她30歲時,時年52歲的皇太極逝世,6歲的福臨在沈陽即位,尊30歲的庄妃為皇太後,翌年改年號為順治。順治十八年,順治帝福臨死,其第三子玄燁即位,時年8歲,尊其祖母為太皇太後。此時,她48歲。
她成功地做了皇太後,又成功地做了太皇太後。她是中國歷史上惟一的一位兩任皇太後,也是中國歷史上惟一的一位管事的太皇太後,也是不垂簾的太皇太後。在當太皇太後之前,她當了18年的皇太後。
乾隆身著綵衣跳舞祝壽 乾隆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乾隆帝在慈寧宮大行祝壽禮,慶賀他母親孝聖皇太後60誕辰。慶壽這天,首先是乾隆帝率諸王大臣向皇太後行六肅三跪二拜禮,禮儀中最富有滿族色彩的是乾隆帝身著綵衣,手捧酒觴,面向皇太後跳舞稱賀,皇子、皇孫以及額駙們也依次跟在他後面手舞足蹈。
慈寧宮為皇太後的正宮,清朝的前期和中期是慈寧宮的興盛時期,當時著名的孝庄文皇後、孝聖憲皇後都先後在這里居住過。順治、康熙、乾隆三帝以孝出名,慈寧宮經常舉行為太後慶壽的大典。不過道光之後,隨著清王朝走向沒落,國庫空虛,當時的孝和睿皇後不得不縮減宮中開支,慈寧宮才逐漸失卻往日的輝煌。
目前,故宮博物院許多部門辦公地點就設在慈寧宮兩邊的佛堂內,這些房屋都經過內部改造,和清代相比更加面目全非。一位故宮保管處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慈寧宮的修復工作很快就要開始。
御花園 出坤寧宮北行就是御花園,它有門與東西六宮相通。園東西長130米,南北寬90米,主要建築欽安殿正處在中軸線上,明時這里供秋季大享及祭祀玄武大帝之用,清代改為寺廟。園之東北部疊石堆秀山,是帝後嬪妃「重陽登高」之處。御花園是一座以建築為主體的宮廷花園,亭台樓閣結構精巧,山石樹木安排有序,奇花異木怪石競奇爭艷,五色石子甬道四通八達,遊人都願在此盡情觀賞,拍照留影。
東西六宮 這是嬪妃居住的地方,俗稱「三宮六院」。現在東六宮大都改為古代藝術品陳列館,其中有明清工藝美術館、陶瓷館、青銅器館、鍾表館、繪畫館、珍寶館。以參觀珍寶館和鍾表館的人數最多,鍾表館設在奉先殿,珍寶館設在故宮東北角的養性殿、樂壽堂、頤和軒這在座堂里。玩具陳列館設在坤寧宮以東的聯房叫東板房裡。西六宮基本上未動,仍按原來面貌布置。
養心殿 乾清門內的養心殿,從雍正清末近200年間,清朝皇帝大多住在這里。在同治、光緒兩朝,養心殿東曖閣是慈禧與慈安「垂簾聽政」之地。
故宮角樓:故宮有四個城角,在每一個角上都有一座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的角樓,建造得十分引入注目。
因為北京是明朝永樂皇帝朱棣做燕王時候的地方,他在南京做了皇帝以後,就想遷都北京,於是就派了親信大臣到北京蓋皇宮。朱棣告訴這個大臣:要在皇宮外牆--紫禁城的四個犄角上,蓋四座樣子特別美麗的角樓,每座角樓要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並且命他做這個管工大臣。管工大臣領了皇帝的諭旨後,心裡非常發愁,不知如何蓋這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的角樓。
管工大臣到了北京以後,就把八十一家大包工木廠的工頭、木匠們都叫來,跟他們說了皇帝的旨意,限期三個月,叫他們一定要按期蓋成這四座怪樣子的角樓,並且說:「如果蓋不成,皇帝自然要殺我的頭,可是在沒殺我的頭之前,我就先把你們的頭砍了,所以當心你們的腦袋。」工頭和木匠們對這樣的工程都沒把握,只好常常在一塊兒琢磨法子。
三個月的期限是很短的,一轉眼就是一個月了,工頭和木匠們還沒想出一點頭緒、一點辦法來,他們做了許多樣式,都不合適。這時候,正趕上六七月的三伏天氣,熱得人都喘不上氣來,加上心裡煩悶,工頭和木匠們真是坐也不合適,躺也不合適。有這么一位木匠師傅,實在呆不住了,就上大街閑遛去了。
走著走著,聽見老遠傳來一片蟈蟈的吵叫聲,接著又聽見賣蟈蟈的一聲聲地吆喝。走近一看,是一個老頭兒挑著許多大大小小秫秸編的蟈蟈籠子,在沿街叫賣。其中有一個細秫秸棍插的蟈蟈籠子,精巧得跟畫里的一座樓閣一樣,里頭裝著幾只蟈蟈,木匠師傅想:反正是煩心的事,該死的活不了,買個好看的籠子,看著也有趣兒,於是就買下了。
這個木匠提著蟈蟈籠子,回到了工地。另一個木匠下意識地看了一眼這個籠子,開始只是覺得很好看,可是沒過多久,他就覺得這籠子有點特別。他好奇地數著蟈蟈籠子的梁啊、柱啊、脊呀,一遍又一遍,很多人被他這一數,也吸引得留了神,靜靜地直著眼睛看著,一點聲音也沒有。
木匠數完了蟈蟈籠子,蹦起來一拍大腿說:「這不正是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么?」大夥一聽都高興了,這個接過籠子數數,那個也接過籠子數數,都說:「真是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的樓閣啊,」大夥兒受這個籠子的啟發,琢磨出了紫禁城角樓的樣子,燙出紙漿做出樣型,最後修成了到現在還存在的角摟。
儲秀宮 婉容婚後在儲秀宮生活了將近兩年,她到底是怎樣一位女士呢?有人說她「大有明星皇後的資格」,這似乎並不誇張,因為她不但有皇後的身份,而且有超越清朝歷代皇後的表現,特別是她西方化的思想傾向。正像一位美國人對婉容所作的評述:「雖然出身貴族之家,她的父親卻經營商業。她是一個滿洲美女,她和皇帝在思想上很對勁,而且也像他一樣,受過西方的新式教育,也取了一個外國名字叫伊麗莎白。」
紅色的宮牆並沒有阻斷婉容與西方「新式教育」的聯系,因為有「思想上很對勁」的溥儀支持。起初溥儀給婉容延聘兩位師傅:一位是美國費城牧師的女兒馬修容,另一位名叫英格蘭木。她們顯然都與婉容在天津念書那個教會學校有關,是婉容自己物色的人選。不久,伊莎貝爾·任薩姆女士也被聘到宮里來了, 她與婉容也是舊相識。她們不但教授英文,也講授文學、歷史、藝術及世界各地風物知識。
婉容深受師傅們的影響,和她們相處得很好。婉容的英文學得很不錯,不但能用英語講話,而且能用英文寫信。她在宮中用英文給溥儀寫過大量的簡訊。這一對年輕的皇家夫婦,同處深宮之中,每天見面,卻還要用英文通信,其信的內容當然可想而知。婉容給溥儀寫英文簡訊的時候,落款總是用溥儀給她取的、與英國女王相同的名字:伊麗莎白。
對於中國古典文學,婉容也讀過一些書。據在儲秀宮伺候婉容起居的太監趙榮升講,清宮里的寡婦妃子們每天生活都很無聊,平時閑得慌就練練字、繪繪畫而已,婉容年輕,還常常看書,對寫詩填詞也有興趣。溥儀出宮後人們曾在儲秀宮發現婉容的若干作品,其中有兩首詞作:
在溥儀的歷史檔案中,尚可找到婉容的手跡,大多為鋼筆寫下的中、英文書札以及詩文作品和日記等,也有少數毛筆小楷字跡。語句文白相間,但錯別字不少。書法尚可一觀,只是沒有找到她的繪畫作品。據說她也和溥儀一樣,能繪幾筆畫。她與宮內外的畫家亦有交往,美籍華人女畫家楊令,當年曾進宮為婉容「寫真」,留下一幅末代皇後的肖像圖:婉容站在山水屏風前的地毯上,鳳冠鳳袍,全副旗人裝飾打扮,顯得高大、端莊和美麗。到天津以後婉容還專門聘用了繪畫教師。
文化遺產整體評述:
1 無與倫比的古代建築傑作
故宮的宮殿建築,是我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宮殿是沿著一條南北向的中軸線排列,左右對稱,南 達永定門,北到鼓樓、鍾樓,貫穿整個紫禁城。規劃嚴整,氣魄宏偉,極為壯觀。無論在平面布局,立體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偉、堂皇、庄嚴、和諧,都屬無與倫比的傑作。它標志著我國悠久的文化傳統,顯示著500餘年前我國在建築藝術上的卓越成就。
2 珍稀文物的寶庫
故宮博物院的一些宮殿中設立了綜合性的歷史藝術館、繪畫館、分類的陶瓷館、青銅器館、明清工藝美術館、銘刻館、玩具館、文房四寶館、玩物館、珍寶館、鍾表館和清代宮廷典章文物展覽等,收藏大量古代藝術珍品,據統計共達1052653件,佔全國文物總數的六分之一,為國內收藏文物最豐富的博物館,也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其中很多文物是絕無僅有的無價國寶。
3 中國古代帝王宮殿建築之瑰寶
故宮古建築群,由朱橡皇帝親自策劃營建。現存規模之大,構造之嚴謹,裝飾之精美,文物之眾多,在中國古建築中絕無僅有,是世界著名的皇宮建築群。
『叄』 科普一下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宮殿,為什麼那麼多人說故宮
大明宮
大明宮位於隋朝皇宮大興宮(唐稱太極宮)之東,始建於唐貞觀八年(公元回634年),原名永安宮,唐太答宗建造初衷是為給太上皇李淵居住,以盡孝道。但大明宮未建成,李淵就離開了人世,大明宮的修建於是停止。龍朔二年(公元662年),唐高宗擴建,次年遷入大明宮執政。大明宮成為了大唐帝國新的政治中心。乾寧三年(公元896年)毀於兵亂。
大明宮周長7.6多公里;面積約3.2平方公里,為北京紫禁城的四倍,相當於三個凡爾賽宮,十二個克里姆林宮,十三個盧浮宮,十五個白金漢宮,五百個足球場。共11個城門,東、西、北三面都有夾城;南部有三道宮牆護衛,牆外的丹鳳門大街寬達176米,至今仍然是世界上最寬的街道。
『肆』 和故宮有關的歷史典故 急用!!
故宮六謎
故宮是明清兩代的皇宮,迄今已歷經560多年的滄桑歲月。這里曾居住過24個皇帝,既是皇帝舉行大典和召見群臣、行使權力的場所,也是皇帝和後妃、皇子們居住、遊玩的地方。3公里長、10米高的宮牆,儼然是一座森嚴壁壘的城堡,留下了一個個不解之謎。
天人合一紫禁城
故宮又稱為紫禁城。把皇宮稱為紫禁城,有何解釋呢? 紫禁城的「紫」是指紫微星垣。我國古代天文學家將天上的星宿分為三垣、二十八宿和其他星座。三垣指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紫微垣是中垣,又稱紫微宮、紫宮。它在北斗星的東北方。「太平天子當中坐,清慎官員四海分」,古人認為那是天帝居住的地方。封建帝王以天帝之子自居,他辦理朝政與日常居住的地方也就成了天下的中心。又因皇宮是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中最高級別的「禁區」,便有紫禁城的「禁」字來強調皇宮的無比尊嚴。 太微垣南有三顆星被人視為三座門,即端門、左掖門、右掖門;與此相應,紫禁城前面設立端門、午門,東西兩側設立左、右掖門。午門和太和門之間,有金水河蜿蜒穿過,象徵著天宮中的銀河。皇帝及皇後居住的乾清宮與坤寧宮,「乾」、「坤」二字就意味著天地的意思。其東西兩側的日精門與月華門,則象徵著日月爭輝。東西六宮及其他諸宮殿也都分別象徵著天上的十二星辰和各個星座。
故宮房間知多少
故宮的房間數不清。有人說,故宮有9999間房;有人說,故宮的房間應該有9999間半,那麼,又為何有9999間半呢?半間在哪兒? 原來,半間是指文淵閣樓下西頭的那一小間。實際上故宮所謂的半間房是根本不存在的。文淵閣西頭這間,面積頗小,僅有一作上下用的樓梯,但仍是一整間。文淵閣是藏我國第一部《四庫全書》的處所,為了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以水克火之意,文淵閣一反紫禁城房屋多以奇數為間的慣例,採用了不講對稱的偶數——6間。但又為了布局上的美觀,西頭一間建造得格外小,似乎是半間房。 故宮房屋到底有多少呢?據實地測量有8600餘間。
冷宮何處
來故宮參觀的人,總要找找「冷宮」在哪裡,看皇帝是不是真地過著「三宮六院七十二妃」的生活。 先談「三宮六院」。故宮中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稱為「三宮」。六院分別指東路六宮:齋宮、景仁宮、承乾宮、鍾粹宮、景陽宮及永和宮。皇帝的妻妾眾多,說有「七十二妃」,或「粉黛三千」。據《禮記》記載,周朝的制度是「天子後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這說明,早在我國周代,天子的妻妾就有夫人、嬪、世婦、御妻等名號,數量也相當驚人。封建帝王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力,可以隨心所欲地挑選妃子。「宮中多怨女」,在封建社會里,多少青年女子被關進宮內,終生不得自由! 至於選到宮中的女子,一旦失寵,便在宮中禁室里等死,更為悲慘。故宮的「冷宮」在哪裡?並無定所,但歷來有兩種說法,一說即是乾清宮、長春宮;一說「冷宮」無固定地址,關禁王妃、皇子的地方,便俗稱「冷宮」。 查遍所見明、清史料,紫禁城無「冷宮」匾額,冷宮並不是某一處宮室的正式命名。根據一些文獻記載,,明、清時代被作為「冷宮」的地方有好幾處。 明末天啟皇帝時,成妃李氏得罪了權勢赫赫的太監魏忠賢,被由長春宮趕到御園西面的乾西,一住四年。先後被幽居乾西的,還有定妃、 嬪、恪嬪三人。這個「冷宮」在紫禁城內之西。 光緒皇帝的珍妃被慈禧落井之前,據說關在景祺閣北邊北三所(現坍毀),這地方就在今天珍妃井西邊的山門里。如果這一出自太監之口的傳聞屬實,則此地也算得一處「冷宮」。
門字之謎
故宮各門匾中「門」字末筆直下至底沒有向上的勾腳,都寫成 。為什麼故意寫成這樣呢? 「門」字寫成「 」,宋代就有了。據說宋偏都臨安後,玉牒殿失火,殿門燒光。宰臣奏說,宮殿匾額中的「門」字,末筆都有勾腳,帶火筆,因此招火,將這些匾額全部燒掉方能免災。從此以後,凡宮殿的匾額,書寫時「門」字末筆都直下,不勾腳。 有一個為寫「門」字而喪生的故事,更能說明宮殿匾額「門」字無勾的原因:明太祖在南京命中書詹希原寫太學集賢門匾,所寫「門」字,末筆微微勾起,多疑的明太祖便大發雷霆說:我要招賢,你詹希原這廝要閉門,塞我賢路!遂下令斬之。真是伴君如伴虎!
故宮誰設計
故宮這樣宏偉的建築,如果浩大的工程,由誰負責設計?又是誰主持施工的?這的確是個歷史謎團,難倒不少老北京人。因為故宮的建築上沒有如現代建築那樣明確地刻上此建築物建於何年,由何人設計等字樣。目前大多數人都認為故宮是明代一位傑出的匠師,姓蒯名祥,人稱蒯魯班的人設計的。 但是,近年來故宮博物院古建部高級工程師、年近古稀的於倬雲先生提出了不同意見。他認為,曾經參加建造南京宮殿的蒯祥是故宮的設計者這個說法不確切,其實,蒯祥只是故宮的施工主持人,故宮真正的設計人應該是名不見經傳的蔡信。永樂15年紫禁城宮殿開始進入大規模施工高潮時,蒯祥才隨朱棣從南京來到北京,開始主持宮殿的施工,而在此之前,蔡信已主持故宮和北京城的規劃、設計和建造了。
三大殿院內為何不種樹
翻開故宮的興衰史,就能查閱到紫禁城裡少古樹原來跟清代的一次農民起義有關。1813年9月15日,北京宛平宋家莊(今大興縣宋家莊)人林清率領義軍沖向東、西華門。東路義軍受阻失利,西路義軍攻入西華門,殺到隆宗門,門已關閉,義軍見宮牆兩邊樹木參天,便爬上大樹,奮勇翻牆,並砍折樹枝,准備火攻隆宗門…… 三大殿院內不植樹,有人說是怕隱蔽於樹叢中的敵人威脅皇帝的安全。這種說明乍聽似乎有理,實不盡然——故宮養心殿、御花園中古松蒼柏高大茂密,怎麼解釋? 有人撰文提出三大殿院內不種樹,主要是出自烘托意境的需要。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並稱外朝三大殿,是皇帝舉行盛典的地方,從位置上說居整個外宮建築的中心,也是整個北京城的中心。為了突出這組宮殿的威嚴氣勢,建築上採取了許多手法,其一便是院內不植樹,從皇城正門天安門起,經端門、午門、太和門,這之間的一系列庭院內都無樹木(現在端門前後的樹是辛亥革命以後種植的)。當時人們去朝見天子,進入天安門,經過漫長御道,在層層起伏變化的建築空間中行進,會感到一種無形的,不斷增長的精神壓力,最後進入太和門,看到寬闊的廣場與高聳在三重台基上的巍峨大殿,這種精神壓力達到頂點。而這正是至高無上的天子對自己臣民所要求的。如果在這些庭院內都種上樹,綠蔭宜人,小鳥鳴叫,那將會破壞朝廷的威嚴氛圍。
的確,寬闊的廣場、藍藍的天空,把三大殿映襯得更加威嚴壯觀,讓人肅然起敬。三大殿院內不種樹是否還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呢?在游覽中,我們不妨再探索、再思考,徹底解開這一名勝之謎。
『伍』 為什麼中國古代各朝宮殿只有故宮留下,其它宮殿怎麼都消失了甚至是已經毀了
我個人覺得因為中國最後一個朝代,清朝,可能是清朝的故宮,清朝皇後現在身居黑龍江一代
『陸』 故宮的歷史 故宮在中國歷史上的意義
北京故宮於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建設,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長方形城池,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面圍有高10米的城牆,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
紫禁城內的建築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外朝的中心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稱三大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內廷的中心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統稱後三宮,是皇帝和皇後居住的正宮。
從故宮學的視野看待故宮,不僅認識到故宮古建築、宮廷文物珍藏的重要價值,而且看到宮廷歷史遺存有著同樣重要的意義;更為重要的是,古建築、文物藏品、歷史遺存以及在此發生過的人和事,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文化整體。這一認識是故宮學得以產生的重要依據,也有利於進一步挖掘故宮的歷史文化內涵。
故宮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使人們對故宮古建築價值的認識有了深化。故宮所代表的是已經成為歷史的文化,而且有著宮廷文化的外殼,同時它卻代表了當時的主流文化,經過了長時期的歷史篩選和積累,當然不能簡單用「封建落後」來概括。故宮和博物院不是毫不相干或對立的,而是有機的統一,相得益彰。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為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
北京故宮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北京故宮、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美國白宮、俄羅斯克里姆林宮),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1961年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柒』 為什麼說故宮是中國古代宮殿藝術的集大成之作
因為他出現的最晚,保留的最好
『捌』 故宮的神奇故事(不帶鬼故事
紫禁城(Forbidden City)是中國明、清兩代24個皇帝的皇宮。
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在稱帝位後,決定遷都北京,即開始營造紫禁城宮殿,至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依照中國古代星象學說,紫微垣(即北極星)位於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對應,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稱紫禁城。
紫禁城位於北京市中心,現稱為故宮,意為過去的皇宮。它是明、清兩代的皇宮,也是當今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建築最雄偉、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和古建築群。其中太和殿最為高大、輝煌,皇帝登基、大婚、冊封、命將、出征等都在此舉行盛大儀式。內廷中最著名的是養心殿。
在深入研究帝王文化的過程中,諸葛長青發現,紫禁城的確蘊含著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
紫禁城其名稱系借喻紫微星壇而來。中國古代天文學家曾把天上的恆星分為三垣、二十八宿和其他星座。
三垣包括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
紫微垣在三垣中央。中國古代天文學說,根據對太空天體的長期觀察,認為紫微星垣居於中天,位置永恆不變,因此成了代表天帝的星座。是天帝所居。
因而,把天帝所居的天宮謂之紫宮,有「紫微正中」之說。而【禁】,則更為人理解,意指皇宮乃是皇家重地,閑雜人等不得來此。
封建皇帝自稱是天帝的兒子,自認為是真龍天子;而他們所居住的皇宮,被比喻為天上的紫宮。他們更希望自己身居紫宮,可以施政以德,四方歸化,八面來朝,達到江山永固,以維護長期統治的目的。
明清兩代的皇帝,出於維護他們自己的權威和尊嚴以及考慮自身的安全,所修建的皇宮,既富麗堂皇,又森嚴壁壘。這座城池,不僅宮殿重重,樓閣櫛比,並圍以 10米多高的城牆和52米寬的護城河,而且哨崗林立,戒備森嚴。平民百姓不用說觀賞一下樓台殿閣,就是靠近一些,也是絕對不允許的。
紫禁城裡面,包含著中國文化的精華。北京網、《中國古都的故事》登載了一些關於紫禁城的故事。
一、故宮里的宮殿為什麼是九百九十九間半
傳說,當初劉伯溫修建北京城皇宮的時候,明成祖朱棣打算把宮殿修蓋得盡量多點、大點,總覺得皇上住的地方應當特別華貴,不然就顯不出天子的威嚴。
這天,朱棣做了一個怪夢,正要傳旨宣劉伯溫來解夢,就在這個節骨眼兒上,劉伯溫來了。劉伯溫一見皇上就說:「啟奏萬歲,臣昨天夜裡做了一個夢,夢見玉皇大帝把臣召到凌霄殿上對臣說:『你朝皇帝要修蓋皇宮,你告訴他!天宮寶殿是一千間,凡間宮殿萬不可超過天宮。你還要告訴他,要請三十六金剛、七十二地煞去保護凡間皇城,才能夠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你要牢牢記住』。玉皇大帝說完這些話,就撲過來一陣白茫茫的香霧,一下就把臣嚇醒啦!」
朱棣聽了覺著很怪,就告訴劉伯溫他昨夜也同樣做了這個夢,於是就下旨叫劉伯溫去監造一座不到一千間,可還得跟天宮差不多的皇宮,並去請金剛、地煞來保護皇宮。劉伯溫領旨就下去辦了,而這事兒一下子就也在北京城傳開了,老百姓都等著要看劉伯溫怎樣修蓋皇宮,怎樣去請三十六金剛、七十二地煞這些神仙來保護皇宮。
過了些日子,劉伯溫就把事兒全都辦好了。皇上一看那宮殿蓋得甭提有多華貴了,間量還真是不到一千間也差不多,再看宮院里金光閃閃,好像有神仙鎮守。皇上愈看愈高興,當時傳旨,給劉伯溫加封進爵,還賞賜了很多珠寶。外邦聽說劉伯溫請了天神三十六金剛、七十二地煞保護皇城,也就不敢興兵作亂了。
後來人們才知道,原來故宮里的宮殿是九百九十九間半;天神三十六金剛就是宮殿門口擺著的三十六口包金大缸;七十二地煞就是故宮里的七十二條地溝。
諸葛長青:為避免有緣者誤解,單獨解釋一下。
朱棣規劃北京的時候,一代天才軍師劉伯溫早已經去世。
那麼,為什麼人們把故事聯繫到一起呢?諸葛長青單獨解釋如下:
一是劉伯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一代精通道法道術的國師,對京城規劃,自有妙計。在古今歷史上,劉伯溫和姜太公等高人軍師有一樣的傳說故事。
二是朱元璋定都南京,就是讓劉伯溫規劃的。
三是朱元璋稱帝後,對明朝未來進行了預測,劉伯溫即興演繹了神秘莫測但有神奇准確的《燒餅歌》,朱元璋聽了之後,就立刻讓劉伯溫拿出了北京的規劃設計方案。
三是朱棣稱帝後,立刻把劉伯溫的南京、北京規劃方案拿出來,作為重要參考意見。
四是把劉伯溫和朱棣聯繫到一起,體現了對北京的歷史人文重視。
五是人們的心裡認為,北京這么好當然出自高手,而高手自然是劉伯溫了。
所以,對於北京的規劃,人們寧願相信這個美麗的傳說。
北京紫禁城籌建於明成祖永樂(公元1404年~公元1424年)五年,興建於永樂十五年至十八年。
整個營造工程由侯爵陳圭督造,具體負責是規劃師吳中。
二、三大殿院內為何不種樹
紫禁城作為明清兩代的宮城,也分為外朝、內廷兩個部分。外朝是皇帝辦公的地方。舉凡國家的重大活動和各種禮儀,都在外朝舉行。
外朝由天安門——端門——午門——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組成的中軸線和中軸線兩旁的殿閣廊廡組成。內廷是皇帝後妃生活的地方,包括中軸線上的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御花園和兩旁的東西六宮等宮殿群組成。
三大殿院內不植樹,有人說是怕隱蔽於樹叢中的敵人威脅皇帝的安全。
這種說明乍聽似乎有理,實不盡然--故宮養心殿、御花園中古松蒼柏高大茂密,怎麼解釋?有人撰文提出三大殿院內不種樹,主要是出自烘托意境的需要。
太和殿、中和殿、保殿並稱外朝三大殿,是皇帝舉行盛典的地方,從位置上說居整個外宮建築的中心,也是整個北京城的中心。為了突出這組宮殿的威嚴氣勢,建築上採取了許多手法,其一便是院內不植樹,從皇城正門天安門起,經端門、午門、太和門,這之間的一系列庭院內都無樹木(現在端門前後的樹是辛亥革命以後種植的)。
當時人們去朝見天子,進入天安門,經過漫長御道,在層層起伏變化的建築空間中行進,會感到一種無形的,不斷增長的精神壓力,最後進入太和門,看到寬闊的廣場與高聳在三重台基上的巍峨大殿,這種精神壓力達到頂點。而這正是至高無上的天子對自己臣民所要求的。如果在這些庭院內都種上樹,綠蔭宜人,小鳥鳴叫,那將會破壞朝廷的威嚴氛圍。
的確,寬闊的廣場、藍藍的天空,把三大殿映襯得更加威嚴壯觀,讓人肅然起敬。三大殿院內不種樹是否還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呢?在游覽中,我們不妨再探索、再思考,徹底解開這一名勝之謎。諸葛長青:這是為了總體設計的需要。
三、紫禁城是誰設計的?
故宮這樣宏偉的建築,如此浩大的工程,由誰負責設計?又是誰主持施工的?這的確是個歷史謎團,難倒不少老北京人。因為故宮的建築上沒有如現代建築那樣明確地刻上此建築物建於何年,由何人設計等字樣。目前大多數人都認為故宮是明代一位傑出的匠師,姓蒯名祥,人稱蒯魯班的人設計的。
但是,近年來故宮博物院古建部高級工程師、年近古稀的於倬雲先生提出了不同意見。他認為,曾經參加建造南京宮殿的蒯祥是故宮的設計者這個說法不確切,其實,蒯祥只是故宮的施工主持人,故宮真正的設計人應該是名不見經傳的蔡信。
永樂15年紫禁城宮殿開始進入大規模施工高潮時,蒯祥才隨朱棣從南京來到北京,開始主持宮殿的施工,而在此之前,蔡信已主持故宮和北京城的規劃、設計和建造了。
整個營造工程由侯爵陳圭督造,具體負責是規劃師吳中。
諸葛長青查證歷史資料,尤其是根據故宮博物院於倬雲先生《紫禁城宮殿記載》,將明朝紫禁城的只要設計者名單公開如下:
工程總指揮:
工程材料總調度:陳珪
工程總指揮:吳中
工程總設計師:蔡信
1、石材設計加工項目總設計師:陸祥,祖傳石工,技藝精湛,安裝時不差分毫。
2、瓦工項目總設計師:楊青,善於估算,對宮殿的材料總量、施工進度等了如指掌。
3、木工項目總設計師:蒯祥父親曾經設計過南京紫禁城,祖傳技藝。
此外,還有諸多默默奉獻的能工巧匠。做出了突出貢獻。
四、紫禁城命名之謎
中國古代將天空中央分為太微、紫微、天市三垣。三垣中,太微為上垣,紫微為中垣,天市為下垣。紫微垣為中天的中心,是天帝居住的地方,名為紫宮,共有以北極星為中樞的十五顆星。
中國傳統文化崇尚「天人感應」和「天人合一」,與天文相對應,皇帝是天帝之子,天子居住的皇宮便是紫微宮了。
稱皇宮為「紫宮」在秦漢時期就已開始。同時又因為皇宮四周都有高高的城牆,鱗次櫛比的宮殿,戒備森嚴,尊嚴無比,嚴禁侵擾,為常人不得出入的禁地。
故有時又稱「禁城」、「禁中」。唐代時開始將紫微垣的「紫」字與禁城、禁中的「禁」字連用,稱為「紫禁」。
初唐著名詩人駱賓王有詩雲:「紫禁終難叫,朱門不易排。」晚唐大詩人白居易詩中有:「朝從紫禁歸,暮出青門去。」紫禁成了當時人們對皇宮的稱謂。
歷代皇帝居住的紫宮禁地也因此稱為紫禁城。
也有人認為直接稱宮城為紫禁城大約是從明代中晚期才開始,明初時還只稱皇城。有明一代,記載宮殿建築的官修書特別少,現存官書中最早使用紫禁城名稱的是萬曆《會典》,其中寫道:「皇城起大明門,長安左、右門,歷東安、西安、北安三門,周圍三千二百二十五丈九尺四寸。內紫禁城起午門,歷東華、西華、玄武三門,南北各二百三十六丈二尺,東西各三百二丈九尺五寸。」萬曆《會典》是目前所見最早記載紫禁城尺度的官修書,也是唯一正式使用紫禁城名稱的官修書。
如今,人們所說的紫禁城是指明清皇宮,也稱故宮。歷史上,每當一個朝代滅亡,另一個朝代建立之後,人們就把前朝的皇宮稱為故宮。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朱棣稱帝後,准備遷都北平。1403年,朱棣改北平為北京,從此,北京這個響亮而崇麗的名字,就以其撼人心魄的偉力而載入史冊。從永樂四年(1406年)改建營造北京城池、宮殿、宮城開始,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基本竣工,歷時十五年,一座超過前代的帝國首都巍然屹立在東方。
五、6∶11、9∶5、九龍壁神秘數字
如同古埃及神秘的金字塔,紫禁城建築中也暗藏著許多數字,學者們力圖從數字中解讀紫禁城營建者設置的密碼,探討隱藏在這些數字背後的神秘法則。
後寢二宮乾清宮和坤寧宮組成的院落,南北長度為218米,東西寬度為118米,兩者之比為6∶11;前朝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組成的院落,南北長度為437米,東西寬度為234米,二者之比也是6∶11。同時前朝院落的長、寬幾乎是後寢院落的兩倍,前朝的院落面積就是後寢的四倍。後宮部分的東西六宮和東西五所,長寬尺度與後寢院落基本吻合。
中國古代皇帝有「化家為國」的觀念,所以建造皇宮時以皇帝的家,也就是後寢為模數,按比例規劃前朝與其他建築群落。
明代奉天殿,面闊九間,進深五間,二者之比為9∶5;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共處的土字形大台基,其南北長度為232米,東西寬度為130米,二者之比也剛好為9∶5;天安門東西面闊九楹,南北進深五間,二者之比仍為9∶5。古代數字有陰陽之分,奇數為陽,偶數為陰。紫禁城中前朝部分宮殿數量皆為陽數,而後寢部分宮殿數量則皆為陰數。陽數中九為最高,五居正中,因而古代常以九和五象徵帝王的權威,稱之為「九五之尊」。
在中軸線上的皇帝用房,都是闊九間,深五間,含九五之數。九龍壁、九龍椅、八十一個門釘(縱九,橫九)、大屋頂五條脊、檐角獸飾九個。九龍壁面由270塊組成(含九),故宮角樓結構九梁十八柱。故宮內總共房間數為9999.5間,亦隱喻「九五」之意。
清代的太和殿(即明奉天殿),面寬並不是九間,而是十一間,無法印證以上說法。實際上,這是因為奉天殿在李自成進京後被毀,清康熙八年(1669年)重建時,老技師梁九親手製作了模型,卻因找不到上好的金絲楠木,只好把面闊改為十一間,以縮短桁條的跨度。也有人認為,宮殿建築包括殿宇開間體現等級區別,明代以九間為最尊貴,清代以十一間為最尊貴。
太和門庭院的深度為130米,寬度為200米,其長寬比為0.65,與黃金分割率0.618十分接近。紫禁城最重要的宮殿——太和殿位於中軸線上,在中軸線上,從大明門到景山的距離是2.5公里,而從大明門到太和殿的庭院中心是1.5045公里,兩者的比值為0.618,正好與黃金分割率等同。
紫禁城宮殿門的門釘通常都是每扇九路,每路九顆。數字在這里成為衡量等級地位的尺度。作為最高的陽數,「九」在紫禁城的建築中頻繁出現。「九」的諧音為「久」,意為「永久」,所以又寓意為江山天長地久,永不變色。
六、屋頂的神獸之謎
此外,還有一些無法解釋的「意外」。太和殿脊獸的排列順序是:龍、鳳、獅子、海馬、天馬、押魚、狻、豸、鬥牛、行什(猴)。
多了一個行什。古代建築上的脊獸,行什僅出現過一次,就是在太和殿上。
一般宮殿檐脊上的走獸數量通常是陽數,最多為九。而太和殿檐脊上的走獸,卻有十個。午門的左右掖門以及東華門的中門和左右側門,也不像其他宮門每扇九路門釘,而只有八路。
在中國古建築的岔脊上,都裝飾有一些小獸, 這些小獸排列有著嚴格的規定,按照建築等級的高低而有數量的不同,最多的是故宮太和殿上的裝飾(共有10個),這在中國宮殿建築史上是獨一無二的,顯示了至高無上的重要地位。
在其他古建築上一般最多使用九個走獸。這裏有嚴格的等級界限,只有"金鑾寶殿"(太和殿)才能十樣齊全。中和殿、保和殿都是九個。其他殿上的小獸按級遞減。天安門上也是九個小獸。
諸葛長青: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紫禁城,包含了中國文化的精華。
『玖』 故宮的傳說及故事
故事一:清朝宮女再現
1983年的一個深夜,一個人在珍寶館附近的夾牆走過,突然發現遠處有一群打著宮燈的人,於是就想上前看看,但是怎麼也追不上那隊人,不過遠遠的看去,的確是穿著清朝旗袍的宮女在打著扁紗的宮燈整齊的走著。
(9)中國歷史宮殿故宮之謎擴展閱讀: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為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
紫禁城」這個名字就和中國古代哲學和天文學有關。中國人認為「天人感應」和「天人合一」。因此故宮的結構是模仿傳說中的「天宮」構造的。
古代天文學把恆星分為三垣,周圍環繞著28宿,其中紫微垣(北極星)正處中天,是所有星宿的中心。紫禁城之紫,就是「紫微正中」之紫,意為皇宮也是人間的 「正中」。「禁」則指皇室所居,尊嚴無比,嚴禁侵擾。
故宮里一共居住過24位皇帝,第一位是明永樂皇帝朱棣,最後一位皇帝是清宣統皇帝溥儀。
紫禁城內現有10餘個藏館,包括歷代藝術館、工藝美術館、繪畫館、清宮玩具館、青銅器館、陶瓷館、鍾表館、珍寶館、銘刻館和明清傢俱館,共有珍貴藏品約100萬件,其中一部分是孤品,惟在故宮方能看到。
『拾』 故宮內有哪些至今都無法解答的謎團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為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作為擁有六百年歷史的古建築,自然少不了會有些未解之謎。
一、石獅,位於斷虹橋的一個特別的石頭獅子,為什麼說它特別呢?它的表情看著十分痛苦,而且在古代看來獅子這一姿勢是不符合禮儀規范的,更不應該出現在故宮這種地方,實在有違古代封建禮數。關於它的傳說源於道光皇帝為培養其長子歷任下一代皇帝,但其長子不爭氣,不上進,還頂撞老師,道光皇帝甚是生氣,便一腳踢到其長子,沒過幾天其長子就去世了。每次路過路過斷虹橋看見這只石獅子就會想起自己的長子。後來宮中傳言石獅是其長子的轉世。當然這也是傳說真假不得而知。
以上便是一直存在的人們還未能解釋的故宮之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