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古城
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古城是唐長安城。
隋唐長安城是中國古代歷史上,也是當時世界回上規模答最大、建築最宏偉、規劃布局最為規范化的一座都城。其營建制度規劃布局的特點是規模空前、創設皇城、三城層環、六坡利用、布局對稱、街衢寬闊、坊里齊整、形制劃一、渠水縱橫、綠蔭蔽城、郊環祀壇。象天設都,依據天象星辰位置布局都城中宮城、皇城與郭城眾坊里,體現著天人合一與君權神授的神秘色彩 。
唐長安城是按照中國傳統規劃思想和建築風格建設起來的城市,城市由外郭城、皇城和宮城、禁苑、坊市組成,有2市108坊,面積約87.27平方公里(唐代新建大明宮),城內百業興旺、宮殿參差毗鄰,唐朝詩人常稱長安城有百萬人口, 顯示出古代中國民居建築規劃設計的高超水平。
❷ 中國歷史古城或古鎮
直轄市:北京、天津、上海、重慶
河 北:保定市、承德市、正定縣、邯鄲市、山海關區(秦皇島)
山 西:平遙縣、大同市、新絳縣、代縣、祁縣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
黑龍江:哈爾濱市
吉 林:吉林市、集安市
遼 寧:沈陽市
江 蘇:南京市、徐州市、淮安市、鎮江市、常熟市、蘇州市、揚州市
浙 江:杭州市、紹興市、寧波市、衢州市、臨海市、金華
福 建:福州市、泉州市、漳州市、莆田市、長汀縣
江 西:南昌市、贛州市、景德鎮市
安 徽:亳州市、歙縣、壽縣、績溪、安慶
山 東:濟南市、曲阜市、青島市、聊城市、鄒城市、淄博市、泰安
河 南:鄭州市、洛陽市、開封市、安陽市、南陽市、商丘市、浚縣、濮陽
湖 北:武漢市、荊州市、襄樊市、隨州市、鍾祥市
湖 南:長沙市、岳陽市、鳳凰縣
廣 東:廣州市、潮州市、肇慶市、佛山市、梅州市、雷州市
廣 西:桂林市、柳州市
海 南:瓊山市、海口
四 川:成都市、自貢市、宜賓市、閬中市、樂山市、都江堰市、瀘州市
雲 南:昆明市、大理市、麗江縣、建水縣、巍山縣
貴 州:遵義市、鎮遠縣
西 藏:拉薩市、日喀則市、江孜縣
陝 西:西安市、延安市、韓城市、榆林市、咸陽市、漢中市
甘 肅:張掖市、武威市、敦煌市、天水市
青 海:同仁縣
寧 夏:銀川市
新 疆:喀什市、吐魯番、特克斯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由國務院審批,目前已公布三批及10座增補城市,共計109座
第一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1982年公布,24個:
北京、承德、大同、南京、蘇州、揚州、杭州、紹興、泉州、景德鎮、曲阜、洛陽、開封、江陵、長沙、廣州、桂林、成都、遵義、昆明、大理、拉薩、西安、延安。
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1986年公布,38個:
上海、天津、沈陽、武漢、南昌、重慶、保定、平遙、呼和浩特、鎮江、常熟、徐州、淮安、寧波、歙縣、壽縣、亳州、福州、漳州、濟南、安陽、南陽、商丘、襄樊、潮州、閬中、宜賓、自貢、鎮遠、麗江、日喀則、韓城、榆林、武威、張掖、敦煌、銀川、喀什。
第三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第三批歷史文化名城,1994年公布,37個:
正定、邯鄲、新絳、代縣、祁縣、哈爾濱、吉林、集安、衢州、臨海、長汀、贛州、青島、聊城、鄒城、臨淄、鄭州、浚縣、隨州、鍾祥、岳陽、肇慶、佛山、梅州、海康、柳州、瓊山、樂山、都江堰、瀘州、建水、巍山、江孜、咸陽、漢中、天水、同仁。
增補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增補城市10處(2001-2007):
山海關區(秦皇島)、鳳凰縣、濮陽、安慶、泰安、海口、金華、績溪、吐魯番、特克斯。
❸ 中國歷史上的四大古城是什麼
中國的四大古城
閬中古城,位於四川閬中新城的旁邊、嘉陵江畔,與雲南麗江、山西平遙、安徽歙縣齊名,號稱全國四大古城。古城建址是中國古代建城選址「天人合一」完備的典型範例,是完全按照唐代天文風水理論的一座城市,被譽為風水古城。閬中古城保護完整,風格獨秀中華,現有古城面積1.78平方公里,是四川唯一保存規模最大的古城,也是全國保存最完好的四座古城之一。棋盤式的古城格局,融南北風格於一體的建築群,是中國建築藝術的實物寶庫。
古城歷史悠久,其天文文化、巴渝文化、三國文化、古城文化、古建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豐富深厚,盡顯了閬中這一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的獨特風范。
麗江古城,具有800多年歷史的麗江古城,座落在麗江壩子中部,面積約3.8平方公里,始建於南宋末年。是元代麗江路宣撫司,明代麗江軍民府和清代麗江府駐地。麗江古城選址獨特,布局上充分利用山川地形及周圍自然環境,北依象山、金虹山,西忱猴子山,東面和南面與開闊坪壩自然相連,既避開了西北寒風,又朝向東南光源,形成坐靠西北,放眼東南的整體格局。發源於城北象山腳下的玉泉河水分三股入城後,又分成無數支流,穿街繞巷,流布全城,形成了「家家門前繞水流,戶戶屋後垂楊柳」的詩畫圖。街道不拘於工整而自由分布,主街傍水,小巷臨渠,300多座古石橋與河水、綠樹、古巷、古屋相依相映,極具高原水鄉古樹、小橋、流水、人家的美學意韻,被譽為「東方威尼斯」、「高原姑蘇」。充分利用城內湧泉修建的多座「三眼井」,上池飲用,中塘洗菜,下流漂衣,是納西族先民智慧的象徵,是當地民眾利用水資源的典範傑作,充分體現隊與自然和諧統一。城中的木氏土司衙署則呈現出一派「宮室之麗,擬於王者」的非凡景象。古城心臟四方街明清時已是滇西北商貿樞紐,是茶馬古道上的集散中心
四方街以彩石鋪地,清水洗街,日中為市,薄暮滌場的獨特街景而聞名遐邇。其四周6條五彩花石街依山隨勢,輻射開去,街巷相連。四通八達,交通極為便利。置身其中,令人彷彿步入了「清明上河圖」的繁華景象。古城中至今依然大片保持明清建築特色,「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馬轉角樓」式的瓦屋樓房鱗次櫛比,既突出結構布局,又追求雕繪裝飾,外拙內秀,玲瓏清巧,被中外建築專家譽為「民居博物館」。更值得一提的是,古城居民素來喜愛種植花木培植盆景,使古城享有「麗郡從來喜植樹,山城無處不飛花」的美譽。麗江古城文物古跡眾多,文化蘊含豐厚獨特,是我國保存最完整、最具民族風格的古代城鎮。1986年國務院公布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1997年12月4日,被聯合國教文組織正式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清單,成為全國首批受人類共同承擔保護責任的世界文化遺產城市;2001年10月,被評為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2002年,榮登「中國最令人嚮往的10個城市」行列。
燦爛神秘的納西東巴文化。大智大慧的納西先民,在漫長的社會實踐和生產勞動中,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東巴文化。東巴文化以東巴教為載體,以東巴經為主要紀錄方式,它是伴隨著納西族漫長歷史發慌逐步形成和演化的活形態文化,約形成於唐宋時期,有近千年歷史。東巴教是納西族原始宗教,且兼收並蓄其他宗教,篤信萬物有靈,為多神教。東巴文是一種兼備表意和表音成分的圖畫象形文字。納西象形文字只有1400多個單字,但詞語異常豐富,能充分表達細膩的情感,也能記敘說明復雜的萬事萬物,還能寫詩作文章,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活著的象形文字」。用象形文字書寫並保留下來的經文共有兩萬余冊。卷帙浩繁的經書,內容豐富多采。涉含哲學、歷史、天文、宗教、巫醫、民俗、文學、藝術等各方面,堪稱納西族古代社會的百簡科全書。東巴文化以其自己獨特的科研價值和藝術價值,幾百年來始終吸引著許多中外學者和有志之士,前來研究翻譯和觀賞。東巴文化是納西人民對世界人類的偉大貢獻
音樂瑰寶麗江納西古樂。納西古樂是古城文化的靈魂與象徵,是麗江古城一道典雅的風景。納西古樂是唐宋以來的一些詞牌和曲牌音樂。在洪武年間(公元1368年)以後,這種音樂就陸續地傳到了麗江。這種音樂在中原地區早已成為絕音,但自傳至麗江後被廣泛地傳播開來,在鄉村在小鎮隨處都聽到這美妙的聲音。納西古樂保存至今,還有22個曲目,其中有的融進了納西族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演奏風格。納西古樂被中外學者和廣大音樂愛好者稱為「音樂活化石」、「和平之音」、「仙樂天音」。
平遙,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位於山西省中部、太原盆地南緣,距省會太原90公里。汾河穿境南流,南同蒲鐵路、大運公路由縣城西北側而過,地處要沖,交通便利。平遙自古就是商貿集散市場,有"拉不完填不滿的平遙城"和"小北京"之譽。
平遙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新石器時代,人類就在這里繁衍生息。相傳帝堯初封於陶,故平遙亦稱「古陶」、「平陶」。境內的中都,春秋時期就是晉國古邑,戰國時屬趙。秦始置平陶縣,西漢置中都縣和京陵縣,北魏初廢,改為平遙縣。2700多年來,平遙雖一直是座縣城,然而她在政治、經濟和文化諸方面卻有過輝煌。
文物寶庫 世界驪珠 源遠流長的歷史 ,給平遙留下了豐富多彩的文物古跡。現有各類文物單位300餘處,列入各級政府公布保護的重點文物單位有99處。其中國家級3處:鎮國寺(五代一清)、雙林寺(明)、平遙城牆(明);省級6處:縣級文物90處。 平遙古城是依據漢族傳統"禮制"規劃建設起來的,古城的形制,恪守以"禮"為本,完全反映以明清時期為主的漢族歷史文化特色。
晉商源地 稱雄全國 明清時期晉幫和徽幫是全國最著名的兩大商幫,尤以晉幫的實力為厚。道光四年(1824年)在平遙西大街路南西裕成顏料鋪的基礎上,產生了我國第一家創辦"匯兌"的日升昌票號,這是中國金融發展史上匯兌開始的里程碑,具有劃時代的重大歷史意義。
平遙在票號發展興衰的100多年歷史過程中,集中了全國最大的票號富商 ,簡直是一座票號城。正是由於有了這個基礎,票號才成為平遙古城強大的支柱,一來帶動了平遙古城經濟、社會和文化的大發展,二來帶動了整個城市建設與城市生活中的街市、商業店鋪、民居等建築的大發展,三來也帶動了著名的推光漆器、泥塑藝術、戲曲等的發展。
土特名產 譽播天下 平遙縣土特名產,品種繁多,諸如平遙牛肉、平遙推光漆器、平遙長山葯、平遙碗禿則、郝溫村酥梨、果子溝檳干、南依澗鄉蘋果、孟山醋柳(沙棘)汁、汾河區高梁……,都各具風味,名不虛傳。風味獨特的平遙牛肉,清慈禧太後途經平遙享用時「聞其香而提其神,品其味而解其困」 ,食之後譽為皇宮貢品 。著名歌唱家郭蘭英一曲山西民歌《誇土產》「平遙牛肉太谷餅……要問哪裡最有名,數來數去數俺平遙城」,使平遙牛肉更加名揚祖國大江南北。
民居建築 漢唐風韻 平遙古城內傳統民居建築很多,具有保護價值的傳統四合院有3797戶(包括一小部分非民居院落),其中400餘處保存非常完整。平遙傳統民居是歷史文化的載體,眾多的民居建築,既有歷史文化價值,民俗研究價值,建築藝術價值,又有實用價值,至今還居住著城市居民。它們在今天都成了這座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與利用的建築文化遺產。
歙縣古城 ,歙縣位於黃山市西部,山明水秀、風光旖麗。園林、長亭、古橋、石坊、古塔、古民居到處可見。主要景點有太白樓、新安碑園、太平古橋、許國石坊、斗山街、漁梁壩等。
太白樓位於太平古橋西側,為雙層樓閣,是典型徽派建築。登樓可以飽覽城西山光水色、古橋塔影。太白樓前的太平橋,建於明弘治年間,為多孔巨型石拱橋的代表。
許國石坊位於縣城中心,建於公元1584年,牌坊四面八柱,呈口字型,石柱、梁坊、欄板、斗拱、雀替均是重四、五噸的大塊石料,且全部為質地堅硬的青色茶園石,雕刻鏤刻精美細膩,圖案錯落有致,疏朗多姿。
斗山街座落於歙縣城內,集古民居、古街、古雕、古井、古牌坊於一體,猶如一幅長長的歷史畫卷。
歙縣城內還有二座譙樓,南譙樓建於隋末,東譙樓建於明弘治年間。漁梁壩始建於宋,距今已有千年。橫截練江,使壩上水勢平坦,壩下激流奔騰。出漁梁壩不遠有一古橋,名曰紫陽橋,朱熹之父朱松曾在橋南結廬而居,朱熹自閩歸省,也曾在此居住。
❹ 中國10大古城是那些
中國四大古來城(閬中古城、平遙古城(世界源文化遺產)、麗江古城(世界文化遺產)、荊州古城、徽州古城、加上大理古城、鳳凰古城、鎮遠古城,以上八座古城具備大規模的古城風貌區,保存狀況較好,有著極大的歷史價值和古建築價值,值得人們實地去游歷一番。
還有兩三座古城--大同古城、建水古城、商丘古城,得到了當地政府的重視,目前正在進行大規模改造和修復。
建水古城預計在2020年--2022年古城內部基本修復完工,商丘古城預計2018年底--2019年古城內部基本修復完工。
(4)中國歷史古城擴展閱讀:
國務院於1982年、1986年和1994年先後公布了三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共99座。
此後,分別於2001年增補2座,2004年增補1座,2005年增補1座,2007年增補7座,2009年增補1座,2010年增補1座,2011年增補6座,2012年增補2座,2013年增補4座。
2014年增補2座,2015年增補3座,2016年增補3座,2017年增補2座,2018年增補1座,截至2018年5月2日,總計135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❺ 中國10大古城是哪些
中國10大古城:
一、商丘古城
商丘古城位於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中國十大古城之一、國家水利風景區、中國最具潛力十大古城之首。
二、閬中古城
閬中古城的自然景觀奇秀多姿,獨具特色,「石黛碧玉相因依」的嘉陵江環繞閬中古城,四周青山擁抱,一幅「三面江光抱城郭,四圍山勢鎖煙霞」的水墨丹青,渾然天成。古城三面環水,一面傍山,人傑地靈,素有「閬苑仙境」的美譽。從風水學的角度上看,閬中無疑是一座風水寶地。
三、平遙古城
平遙古城位於山西,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是中國目前保存最為完整的十座古城之一。
平遙古城始建於公元前827年~前782年間的周宣王時期,為西周大將尹吉甫駐軍於此而建。自公元前221年,秦朝政府實行「郡縣制」以來,平遙城一直是縣治所在地,延續至今。平遙古城歷盡滄桑、幾經變遷,成為國內現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時期中國古代縣城的原型。
四、荊州古城
荊州古城地處長江中游和漢水下游的江漢平原腹地,又稱江陵,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荊州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楚文化的發祥地和三國文化集中地之一。相傳禹劃九州,始有荊州。周朝封楚國先君於丹陽,國號為荊。春秋初期,楚成王改荊為楚。
五、襄陽古城
襄陽古城位於襄陽市區漢江南岸,它南跨漢沔,北接京洛,地處要沖,水陸交通方便,春秋時為楚國之北津戍,東漢未為荊州牧治所,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六、歙縣古城
歙縣古城坐落於黃山腳下,在古代為徽州府治,是徽州文化及國粹京劇的發源地,也是文房四寶之徽墨、歙硯的主要產地。於1986年被授予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稱號,2014年11月21日被評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七、麗江古城
麗江古城始建於宋末元初,地處金沙江上游,歷史悠久,風光秀美,自然環境雄偉,是古代羌人的後裔、納西族的故鄉。麗江古城海拔2400米,是麗江納西族自治縣的中心城市,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八、壽縣古城
壽縣古城牆始建於宋朝(1068~1224年),是棋盤式布局的一座宋城。明清以來,按照防禦戰爭和防洪的需要,又不斷進行整修。它是目前國內保存較完善的七大古城牆之一,比山西平遙古城還早100年。
九、大理古城
古城大理是1982年國務院批準的我國第一批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全國44個重點風景區之一,位於南詔和大理國都城遺址的東部,始建於明朝洪武15年(公元1382年),歷代屢經修建。大理素有「文獻名邦」之稱。悠久的歷史留下了許多重要文物古跡,歸納起來可稱為「三古」即古城、古塔、古碑。
十、鳳凰古城
鳳凰古城建於清朝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曾被紐西蘭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稱贊為中國最美麗的小城。這里與吉首的德夯苗寨,永順的猛洞河,貴州的梵凈山相毗鄰,是懷化、吉首、貴州銅仁三地之間的必經之路。
❻ 中國歷史四大古城是什麼
閬中古城,位於四川閬中新城的旁邊、嘉陵江畔,與雲南麗江、山西平遙、安徽歙縣齊名,號稱全國四大古城。古城建址是中國古代建城選址「天人合一」完備的典型範例,是完全按照唐代天文風水理論的一座城市,被譽為風水古城。閬中古城保護完整,風格獨秀中華,現有古城面積1.78平方公里,是四川唯一保存規模最大的古城,也是全國保存最完好的四座古城之一。棋盤式的古城格局,融南北風格於一體的建築群,是中國建築藝術的實物寶庫。
古城歷史悠久,其天文文化、巴渝文化、三國文化、古城文化、古建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豐富深厚,盡顯了閬中這一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的獨特風范。
麗江古城,具有800多年歷史的麗江古城,座落在麗江壩子中部,面積約3.8平方公里,始建於南宋末年。是元代麗江路宣撫司,明代麗江軍民府和清代麗江府駐地。麗江古城選址獨特,布局上充分利用山川地形及周圍自然環境,北依象山、金虹山,西忱猴子山,東面和南面與開闊坪壩自然相連,既避開了西北寒風,又朝向東南光源,形成坐靠西北,放眼東南的整體格局。發源於城北象山腳下的玉泉河水分三股入城後,又分成無數支流,穿街繞巷,流布全城,形成了「家家門前繞水流,戶戶屋後垂楊柳」的詩畫圖。街道不拘於工整而自由分布,主街傍水,小巷臨渠,300多座古石橋與河水、綠樹、古巷、古屋相依相映,極具高原水鄉古樹、小橋、流水、人家的美學意韻,被譽為「東方威尼斯」、「高原姑蘇」。充分利用城內湧泉修建的多座「三眼井」,上池飲用,中塘洗菜,下流漂衣,是納西族先民智慧的象徵,是當地民眾利用水資源的典範傑作,充分體現隊與自然和諧統一。城中的木氏土司衙署則呈現出一派「宮室之麗,擬於王者」的非凡景象。古城心臟四方街明清時已是滇西北商貿樞紐,是茶馬古道上的集散中心
四方街以彩石鋪地,清水洗街,日中為市,薄暮滌場的獨特街景而聞名遐邇。其四周6條五彩花石街依山隨勢,輻射開去,街巷相連。四通八達,交通極為便利。置身其中,令人彷彿步入了「清明上河圖」的繁華景象。古城中至今依然大片保持明清建築特色,「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馬轉角樓」式的瓦屋樓房鱗次櫛比,既突出結構布局,又追求雕繪裝飾,外拙內秀,玲瓏清巧,被中外建築專家譽為「民居博物館」。更值得一提的是,古城居民素來喜愛種植花木培植盆景,使古城享有「麗郡從來喜植樹,山城無處不飛花」的美譽。麗江古城文物古跡眾多,文化蘊含豐厚獨特,是我國保存最完整、最具民族風格的古代城鎮。1986年國務院公布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1997年12月4日,被聯合國教文組織正式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清單,成為全國首批受人類共同承擔保護責任的世界文化遺產城市;2001年10月,被評為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2002年,榮登「中國最令人嚮往的10個城市」行列。
燦爛神秘的納西東巴文化。大智大慧的納西先民,在漫長的社會實踐和生產勞動中,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東巴文化。東巴文化以東巴教為載體,以東巴經為主要紀錄方式,它是伴隨著納西族漫長歷史發慌逐步形成和演化的活形態文化,約形成於唐宋時期,有近千年歷史。東巴教是納西族原始宗教,且兼收並蓄其他宗教,篤信萬物有靈,為多神教。東巴文是一種兼備表意和表音成分的圖畫象形文字。納西象形文字只有1400多個單字,但詞語異常豐富,能充分表達細膩的情感,也能記敘說明復雜的萬事萬物,還能寫詩作文章,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活著的象形文字」。用象形文字書寫並保留下來的經文共有兩萬余冊。卷帙浩繁的經書,內容豐富多采。涉含哲學、歷史、天文、宗教、巫醫、民俗、文學、藝術等各方面,堪稱納西族古代社會的百簡科全書。東巴文化以其自己獨特的科研價值和藝術價值,幾百年來始終吸引著許多中外學者和有志之士,前來研究翻譯和觀賞。東巴文化是納西人民對世界人類的偉大貢獻
音樂瑰寶麗江納西古樂。納西古樂是古城文化的靈魂與象徵,是麗江古城一道典雅的風景。納西古樂是唐宋以來的一些詞牌和曲牌音樂。在洪武年間(公元1368年)以後,這種音樂就陸續地傳到了麗江。這種音樂在中原地區早已成為絕音,但自傳至麗江後被廣泛地傳播開來,在鄉村在小鎮隨處都聽到這美妙的聲音。納西古樂保存至今,還有22個曲目,其中有的融進了納西族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演奏風格。納西古樂被中外學者和廣大音樂愛好者稱為「音樂活化石」、「和平之音」、「仙樂天音」。
平遙,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位於山西省中部、太原盆地南緣,距省會太原90公里。汾河穿境南流,南同蒲鐵路、大運公路由縣城西北側而過,地處要沖,交通便利。平遙自古就是商貿集散市場,有"拉不完填不滿的平遙城"和"小北京"之譽。
平遙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新石器時代,人類就在這里繁衍生息。相傳帝堯初封於陶,故平遙亦稱「古陶」、「平陶」。境內的中都,春秋時期就是晉國古邑,戰國時屬趙。秦始置平陶縣,西漢置中都縣和京陵縣,北魏初廢,改為平遙縣。2700多年來,平遙雖一直是座縣城,然而她在政治、經濟和文化諸方面卻有過輝煌。
文物寶庫 世界驪珠 源遠流長的歷史 ,給平遙留下了豐富多彩的文物古跡。現有各類文物單位300餘處,列入各級政府公布保護的重點文物單位有99處。其中國家級3處:鎮國寺(五代一清)、雙林寺(明)、平遙城牆(明);省級6處:縣級文物90處。 平遙古城是依據漢族傳統"禮制"規劃建設起來的,古城的形制,恪守以"禮"為本,完全反映以明清時期為主的漢族歷史文化特色。
晉商源地 稱雄全國 明清時期晉幫和徽幫是全國最著名的兩大商幫,尤以晉幫的實力為厚。道光四年(1824年)在平遙西大街路南西裕成顏料鋪的基礎上,產生了我國第一家創辦"匯兌"的日升昌票號,這是中國金融發展史上匯兌開始的里程碑,具有劃時代的重大歷史意義。
平遙在票號發展興衰的100多年歷史過程中,集中了全國最大的票號富商 ,簡直是一座票號城。正是由於有了這個基礎,票號才成為平遙古城強大的支柱,一來帶動了平遙古城經濟、社會和文化的大發展,二來帶動了整個城市建設與城市生活中的街市、商業店鋪、民居等建築的大發展,三來也帶動了著名的推光漆器、泥塑藝術、戲曲等的發展。
土特名產 譽播天下 平遙縣土特名產,品種繁多,諸如平遙牛肉、平遙推光漆器、平遙長山葯、平遙碗禿則、郝溫村酥梨、果子溝檳干、南依澗鄉蘋果、孟山醋柳(沙棘)汁、汾河區高梁……,都各具風味,名不虛傳。風味獨特的平遙牛肉,清慈禧太後途經平遙享用時「聞其香而提其神,品其味而解其困」 ,食之後譽為皇宮貢品 。著名歌唱家郭蘭英一曲山西民歌《誇土產》「平遙牛肉太谷餅……要問哪裡最有名,數來數去數俺平遙城」,使平遙牛肉更加名揚祖國大江南北。
民居建築 漢唐風韻 平遙古城內傳統民居建築很多,具有保護價值的傳統四合院有3797戶(包括一小部分非民居院落),其中400餘處保存非常完整。平遙傳統民居是歷史文化的載體,眾多的民居建築,既有歷史文化價值,民俗研究價值,建築藝術價值,又有實用價值,至今還居住著城市居民。它們在今天都成了這座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與利用的建築文化遺產。
歙縣古城 ,歙縣位於黃山市西部,山明水秀、風光旖麗。園林、長亭、古橋、石坊、古塔、古民居到處可見。主要景點有太白樓、新安碑園、太平古橋、許國石坊、斗山街、漁梁壩等。
太白樓位於太平古橋西側,為雙層樓閣,是典型徽派建築。登樓可以飽覽城西山光水色、古橋塔影。太白樓前的太平橋,建於明弘治年間,為多孔巨型石拱橋的代表。
許國石坊位於縣城中心,建於公元1584年,牌坊四面八柱,呈口字型,石柱、梁坊、欄板、斗拱、雀替均是重四、五噸的大塊石料,且全部為質地堅硬的青色茶園石,雕刻鏤刻精美細膩,圖案錯落有致,疏朗多姿。
斗山街座落於歙縣城內,集古民居、古街、古雕、古井、古牌坊於一體,猶如一幅長長的歷史畫卷。
歙縣城內還有二座譙樓,南譙樓建於隋末,東譙樓建於明弘治年間。漁梁壩始建於宋,距今已有千年。橫截練江,使壩上水勢平坦,壩下激流奔騰。出漁梁壩不遠有一古橋,名曰紫陽橋,朱熹之父朱松曾在橋南結廬而居,朱熹自閩歸省,也曾在此居住。
❼ 中國8大古城
1、閬中古城
閬中古城的自然景觀奇秀多姿,獨具特色,「石黛碧玉相因依」的嘉陵江環繞閬中古城,四周青山擁抱,一幅「三面江光抱城郭,四圍山勢鎖煙霞」的水墨丹青,渾然天成。古城三面環水,一面傍山,人傑地靈,素有「閬苑仙境」的美譽。從風水學的角度上看,閬中無疑是一座風水寶地。
2、平遙古城
平遙古城位於山西,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是中國目前保存最為完整的十座古城之一。
平遙古城始建於公元前827年~前782年間的周宣王時期,為西周大將尹吉甫駐軍於此而建。自公元前221年,秦朝政府實行「郡縣制」以來,平遙城一直是縣治所在地,延續至今。平遙古城歷盡滄桑、幾經變遷,成為國內現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時期中國古代縣城的原型。
3、歙縣古城
歙縣古城坐落於黃山腳下,在古代為徽州府治,是徽州文化及國粹京劇的發源地,也是文房四寶之徽墨、歙硯的主要產地。於1986年被授予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稱號,2014年11月21日被評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歙縣歷史悠久,秦代即置歙縣,自隋至近代,歙縣作為徽州首縣,就一直是徽州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徽州是一處真正堪稱「物華天寶,地傑人靈」的地方。這里的傳統文化——徽州文化,以其深厚的人文底蘊和包含建築、雕刻、繪畫、篆刻、盆景、編織、書版、理學、醫學等多種表現形式而著稱於世。現歙縣縣城徽城鎮就是原來的徽州城。有兩山橫亘城中,將古城一分為二:東為古歙縣附郭城,被群山環抱,狀似半月;西為古徽州府城,面對練江,地勢開闊。城郭為明代所建,現如今僅存數座門樓和部分城牆。城內外各鎮鄉村均遍布有大量歷史街巷和古代建築,其中民居、祠堂、牌坊被稱作為徽州建築三絕。徽州的民居選址注重風水,布置遵從陰陽五行學說,裝飾精美且富有文化氣息,以位於城西的潛口和呈坎民居最具代表性。徽州的祠堂和牌坊也各具特色,最著名的有棠樾石牌坊群、許國石坊、羅東舒祠等,均屬國家級文物。
4、麗江古城
麗江古城始建於宋末元初,地處金沙江上游,歷史悠久,風光秀美,自然環境雄偉,是古代羌人的後裔、納西族的故鄉。麗江古城海拔2400米,是麗江納西族自治縣的中心城市,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山川流水環抱中的麗江縣城,相傳因形似一方大硯而得名「大研鎮」。探尋它的過去,人們發現這片曾被遺忘的「古納西王國」,遠古以來已有人類生息繁衍。這里地處滇、川、藏交通要道,古時候頻繁的商旅活動,促使當地人丁興旺,很快成為遠近聞名的集市和重鎮。
5、大理古城
古城大理是1982年國務院批準的我國第一批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全國44個重點風景區之一,位於南詔和大理國都城遺址的東部,始建於明朝洪武15年(公元1382年),歷代屢經修建。大理素有「文獻名邦」之稱。悠久的歷史留下了許多重要文物古跡,歸納起來可稱為「三古」即古城、古塔、古碑。
6、鳳凰古城
鳳凰古城建於清朝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曾被紐西蘭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稱贊為中國最美麗的小城。這里與吉首的德夯苗寨,永順的猛洞河,貴州的梵凈山相毗鄰,是懷化、吉首、貴州銅仁三地之間的必經之路。
鳳凰山城,位於沱江之畔,群山環抱,關隘雄奇。碧綠的沱江依著城牆緩緩流淌,疊翠的南華山麓倒映江中。江中漁舟遊船數點,山間暮鼓晨鍾兼鳴,懸崖上的吊腳樓輕煙裊裊,碼頭邊的浣紗姑笑聲朗朗,兩岸已有數百年歷史的吊腳樓更是別有一番風味。一種遠離塵世的感覺悠然而生。鳳凰,猶如「一幅濃墨淺彩的中國山水畫」。
這里不僅風景優美,且人傑地靈,名賢輩出。為了維護民族尊嚴怒斬外國不法傳教士,一品欽差大臣貴州提督田興恕;定海浴血抗英,萬古流芳的民族英雄鄭國鴻;民國第一任民選內閣總理「湖南神童」熊希齡;文學巨匠沈從文;國畫大師黃永玉。
7、商丘古城
擁有4000多年建城歷史的商丘古城是商朝、南宋的第一個建都地,也是中國火文化、殷商文化、商業文化、音樂文化、紡織文化、兩宋文化、漢梁文化的發源地。
8、壽縣古城
壽縣古城牆始建於宋朝(1068~1224年),是棋盤式布局的一座宋城。明清以來,按照防禦戰爭和防洪的需要,又不斷進行整修。它是目前國內保存較完善的七大古城牆之一,比山西平遙古城還早100年。
❽ 中國的歷史文化古城是哪裡!
中國的歷史文化古城:西安,在陝西省;北京,在北京市;邯鄲,在河北省;洛陽,河南省;成都,在四川省;南京、蘇州、揚州,在江蘇省;杭州,在浙江省。
❾ 中國十大古城
1、歙縣古城坐落於黃山腳下,在古代為徽州府治,是徽州文化及國粹京劇的發源地,也是文房四寶之徽墨、歙硯的主要產地。於1986年被授予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稱號。
歙縣歷史悠久,秦代即置歙縣,自隋至近代,歙縣作為徽州首縣,就一直是徽州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徽州是一處真正堪稱「物華天寶,地傑人靈」的地方。這里的傳統文化——徽州文化,以其深厚的人文底蘊和包含建築、雕刻、繪畫、篆刻、盆景、編織、書版、理學、醫學等多種表現形式而著稱於世。現歙縣縣城徽城鎮就是原來的徽州城。有兩山橫亘城中,將古城一分為二:東為古歙縣附郭城,被群山環抱,狀似半月;西為古徽州府城,面對練江,地勢開闊。城郭為明代所建,目前僅存數座門樓和部分城牆。城內外各鎮鄉村均遍布有大量歷史街巷和古代建築,其中民居、祠堂、牌坊被稱作為徽州建築三絕。徽州的民居選址注重風水,布置遵從陰陽五行學說,裝飾精美且富有文化氣息,以位於城西的潛口和呈坎民居最具代表性。徽州的祠堂和牌坊也各具特色,最著名的有棠樾石牌坊群、許國石坊、羅東舒祠等,規模宏偉、雕梁畫棟,均屬國家級文物。
閬中古城的自然景觀奇秀多姿,獨具特色,「石黛碧玉相因依」的嘉陵江環繞閬中古城,四周青山擁抱,一幅「三面江光抱城郭,四圍山勢鎖煙霞」的水墨丹青,渾然天成。古城三面環水,一面傍山,人傑地靈,素有「閬苑仙境」的美譽。從風水學的角度上看,閬中無疑是一座風水寶地。
閬中的城市歷史源遠流長。這里相傳為中國遠古帝王伏羲誕生的地方。商周時代,閬中是巴國北部重鎮。戰國中期(公元前330年),巴國由重慶遷都閬中。秦統一後,於公元前314年置閬中縣,迄今為止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從古到今,閬中縣制未動,縣名不改,是全國少有的至今保持原名的縣城。閬中歷來是川北的政治、經濟、軍事和宗教中心,歷代封建王朝都在閬中設置郡、州、府、道治所,清政府還曾在閬中設四川省會達17年之久。
古城閬中的建築風格體現了我國古代的居住風水觀,由於地理環境的封閉性,古城風貌得到了天然保護,城內的古街道交錯縱橫,91條街巷中有20多條街巷仍保持著唐宋時的建築風格。這些街巷的平面布局,空間處理,建築物的外觀造型,構造方法,細部裝飾和材料選用等方面,都具有獨特風格。閬中古城內的民居屬於明清風格,有的具有明代疏朗淡雅味,有的則具有清朝精美繁復的特點,並且多以典雅精緻的雕繪藝術為特色。建築布局,大部分是四合院,有些院內迴廊曲徑,古樸典雅,具有南方園林特色。在街道交匯處,往往有樓台拔地而起。
平遙古城位於山西,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是中國目前保存最為完整的四座古城之一,也是目前我國唯一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古縣城。
平遙古城始建於公元前827年~前782年間的周宣王時期,為西周大將尹吉甫駐軍於此而建。自公元前221年,秦朝政府實行「郡縣制」以來,平遙城一直是縣治所在地,延續至今。平遙古城歷盡滄桑、幾經變遷,成為國內現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時期中國古代縣城的原型。
平遙舊稱「古陶」,明朝初年,為防禦外族南擾,始建城牆,洪武三年(公元一三七零年)在舊牆垣基礎上重築擴修,並全麵包磚。平遙城牆總周長6163米,牆高約12米,把面積約2.25平方公里的平遙縣城一隔為兩個風格迥異的世界。城牆以內街道、鋪面、市樓保留明清形制;城牆以外稱新城。這是一座古代與現代建築各成一體、交相輝映、令人遐思不已的佳地。鳥瞰平遙古城,更令人稱奇道絕。這個呈平面方形的城牆,形如龜狀,城門六座,南北各一,東西各二。城池南門為龜頭,門外兩眼水井象徵龜的雙目。北城門為龜尾,是全城的最低處,城內所有積水都要經此流出。城池東西四座瓮城,雙雙相對,上西門、下西門、上東門的瓮城城門均向南開,形似龜爪前伸,唯下東門瓮城的外城門徑直向東開。它凝示著希冀借龜神之力,使平遙古城堅如磐石,金湯永固,安然無恙,永世長存的深刻含義。城牆上還有72個觀敵樓,牆頂外側有垛口3千個,傳說它是孔子3千弟子、72賢人的象徵。
古城麗江地處金沙江上游,歷史悠久,風光秀美,自然環境雄偉,是古代羌人的後裔、納西族的故鄉。麗江古城海拔2400米,是麗江納西族自治縣的中心城市,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山川流水環抱中的麗江縣城,相傳因形似一方大硯而得名「大研鎮」。探尋它的過去,人們發現這片曾被遺忘的「古納西王國」,遠古以來已有人類生息繁衍。這里地處滇、川、藏交通要道,古時候頻繁的商旅活動,促使當地人丁興旺,很快成為遠近聞名的集市和重鎮。
走進麗江彩石鋪成的古老街道,漫遊鎮北商業中心四方街,便見河渠流水淙淙,河畔垂柳拂水,市肆民居或門前架橋,或屋後有溪,街頭巷尾無數涓涓細流,穿牆繞戶蜿蜒而去。依山就水的麗江大研鎮,既無高大圍城,也無軒敞大道,但它古樸如畫,處處透出自然和諧。鎮內屋宇因地勢和流水錯落起伏,人們以木石與泥土構築起美觀適用的住宅,融入了漢、白、藏民居的傳統,形成獨特風格。當地常見的是「三坊一照壁」式民宅,即主房、廂房與壁圍成的三合院。房屋多在兩面山牆伸出的檐下,裝飾一塊魚形或葉狀木片,名曰「懸魚」,以祈「吉慶有餘」。許多庭院門樓雕飾精巧,院內以卵石、瓦片、花磚鋪地面,正面堂屋一般有六扇格子門窗,窗心的雕刻大多是四季花卉或吉祥鳥獸。堂前廊檐大多比較寬,是一處溫馨愜意的活動空間。
古城大理是1982年國務院批準的我國第一批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全國44個重點風景區之一,位於南詔和大理國都城遺址的東部,始建於明朝洪武15年(公元1382年),歷代屢經修建。大理素有「文獻名邦」之稱。悠久的歷史留下了許多重要文物古跡,歸納起來可稱為「三古」即古城、古塔、古碑。
大理城方圓12里,城牆高2丈5尺,厚2丈;東西南北各有一城門,上有城樓,城的四角還有角樓。城牆的外牆為磚,上列矩堞,下環城溝。城內市井儼然,布局呈棋盤狀,從南到北有5條街,從東到西8條巷。如今保存下來的還有南北城的部分城牆、南城樓。城內主大街縱貫南北;街道兩旁青瓦屋面,民居、商店、作坊相聯,一派古樸風貌。值得一提的是,典型的白族民居一般為「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所謂「三房一照壁」,即每戶院內均有一正房。兩廂房;正房對面是一面牆壁,每當下午至傍晚陽光照耀在這一牆壁上再反光到院內,把整個院落都照得明亮。故稱「照壁」。所謂「四合五天井」,即四面都是房子,四個角交接處分別有四個小大井,加上院中央的大天井,共五個天井。裝飾是白族民居建築的又一特點,十分注重門樓,飛檐翹角,斗拱彩畫,頗具特色,門窗、照壁多用劍川木雕、以及大理石,彩繪和水墨畫裝飾,工藝精緻,清新典雅,在西南民居建築中,堪稱一流。
大理居民都愛花。這里有「三家一眼井,一戶幾盆花」之說。多數民居院內都有花壇,種植山茶花等多種花木。每年農歷二月十四日朝花節,家家戶戶把自己的盆栽花木擺在門口,搭成「花山」,招引四方來人欣賞。由於愛花,人們還以花來給女孩子命名。「金花」是白族姑娘的美稱,大理也被譽為「金花的故鄉」。
鳳凰古城――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曾被紐西蘭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稱贊為中國最美麗的小城。這里與吉首的德夯苗寨,永順的猛洞河,貴州的梵凈山相毗鄰,是懷化、吉首、貴州銅仁三地之間的必經之路。
鳳凰山城,位於沱江之畔,群山環抱,關隘雄奇。碧綠的沱江依著城牆緩緩流淌,疊翠的南華山麓倒映江中。江中漁舟遊船數點,山間暮鼓晨鍾兼鳴,懸崖上的吊腳樓輕煙裊裊,碼頭邊的浣紗姑笑聲朗朗,兩岸已有數百年歷史的吊腳樓更是別有一番風味。一種遠離塵世的感覺悠然而生。鳳凰,猶如「一幅濃墨淺彩的中國山水畫」。當你徜徉古城用條石砌成的岩板街時,兩邊的古建築各抱地勢,鱗次櫛比,亭台樓閣重重疊疊,如巨龍飛舞,似鰲魚展翅。細雨聲中,彷彿傳來敬香人的牛皮釘鞋敲擊街面,發出「叮叮」的響聲,使人產生隔世之感。鳳凰風景秀麗,歷史悠久,名勝古跡甚多。城內,古代城樓、明清古院風采依然,城外有南華山國家森林公園,城下藝術宮殿奇梁洞,建於唐代的黃絲橋古城,舉世矚目的南方長城…… 當漫步東門外,踏上虹橋,如登眺望,除古色古香的古建築外,還可看到著名「鳳凰八景」特色。那連綿巍峨的南華山橫亘在古城南面,似一道綠色的屏障,蒼松翠柏,含蔚籠煙,石徑彎彎,清泉冽冽,鷹飛獸走,鳥語花香,是一個著名的游覽聖地。還有東嶺迎暉,溪橋夜月,龍潭漁火,梵閣回濤,南徑樵歌,奇峰挺秀等風景名勝,把山城裝扮得更加美麗無比。
這里不僅風景優美,且人傑地靈,名賢輩出。為了維護民族尊嚴怒斬外國不法傳教士,一品欽差大臣貴州提督田興恕;定海浴血抗英,萬古流芳的民族英雄鄭國鴻;民國第一任民選內閣總理「湖南神童」熊希齡;文學巨匠沈從文;國畫大師黃永玉——
鳳凰古城---遠去的家園,夢里的故鄉,古老而神秘的地方。
古城荊州地處長江中游和漢水下游的江漢平原腹地,又稱江陵,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荊州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楚文化的發祥地和三國文化集中地之一。相傳禹劃九州,始有荊州。周朝封楚國先君於丹陽,國號為荊。春秋初期,楚成王改荊為楚。
荊州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三國時期,魏、蜀、吳為奪取荊州,留下了許多動人的故事和大量的三國遺址。三國時荊州乃劉表的封地,後歸西蜀,為關雲長所鎮守。楚紀南故城,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春秋戰國時楚國的都城。歷時400多年,有20代國王在此建都。為當時南方第一大都會。當時的土築城牆,至今仍存。
荊州古城牆盤旋於湖光山水之中,依地勢而起伏,順湖池而迂迴,蜿蜒伸展,狀若游龍。巍巍古城已有2000多年歷史。現在,保存完好的古城牆為清順治三年所建。東門城樓(賓陽樓)仍屹立於城牆之上。護城河修砌一新,九龍橋卧於碧波之上,東門廣場上有鳳鳥騰飛大型不銹鋼塑像,東門內有江陵碑園。各種碑文記述了古城的歷史和變遷。
商丘古城位於商丘市南。自商契建都為始,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了。由於年代久遠,兵禍天災,古城曾多次被毀,又多次重建,但范圍都在南北十里之內。
城內地勢呈龜背形,共93條街道。俯瞰全城,如棋盤狀。建築根據五行相剋相生的理論,多為走馬門樓和四合院建築群。明嘉靖以後至清初,城內出過兩位大學士(宰相)、五位尚書以及十幾位侍郎、巡撫、御使、總兵、著名文人,因此,官府、官宅建築頗多。原有的水井、廁所為梅花形,布局合理。南門兩側建有兩個水門,將水排進護城河。寬闊的護城河碧波盪漾,環繞全城,水下疊壓著漢朝與唐朝的睢陽故城、宋朝的南京城、元朝的歸德府城舊址,河中小島上有10幾座各具特色的樓台亭閣。現存古城為明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所建。城池內方外圓,形似古錢。磚城周長7.25華里。城門為拱券式,至今保存完好。原城門外,還各有一瓮城,瓮城成半圓形,城門於正門不相沖,北門向西,東門和西門向南,南門向東,所以商丘古城古有「四門八開」之說。
現存整個商丘古城規劃嚴整,格局合理,造型古樸,舉世罕見,是一座很有科研價值的歷史文化名城。
興城古城 在煙波浩渺的渤海灣,鑲嵌著一顆美麗的明珠-興城古城。興城市位於遼寧省西南部,地處遼西走廊中段,東南臨渤海,東北倚熱河丘陵,毗鄰連山區,西南與綏中隔河相望,西北同建昌接壤。
興城自古以來,就與中原文化和中央政權緊密聯系在一起,歷史悠久,源遠流長。遠在原始社會末期,就有人類在這里生息繁衍。明代,設寧遠衛,修築寧遠衛城,即現在的興城古城。這座始建於明宣德五年的古城是國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明代古城。明末薊遼總督袁崇煥與清太祖努爾哈赤曾在此拚死作戰,結果以據城堅守的明軍獲勝而告終,史稱寧遠大捷。興城古城內四街十字相交,正中有古樓一座,登樓鳥瞰全城,古樸典雅的明代一條街、乾隆帝賦詩評價過的祖氏石坊盡收眼底。城設四門,門上皆築門樓,四角各設角台,東南角台上有魁星樓一座。
興城歷史悠久,風光秀麗,依山傍海,四季分明,氣候宜人,物產豐富,交通便利,四通八達,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興城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是沿海開放城市。興城古城牆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興城海濱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首山為國家級森林公園。古城、溫泉、首山、海濱、菊花島五大景觀,珠聯璧合,得天獨厚,形成了北方沿海風景旅遊區的獨特風姿。
襄陽古城位於襄樊市區漢江南岸,它南跨漢沔,北接京洛,地處要沖,水陸交通方便,春秋時為楚國之北津戍,東漢未為荊州牧治所,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襄陽古城始築於漢,改建於唐、宋,增修於明、清兩代。城牆略呈方形,周長7.5公里,面積約2.5平方公里。城牆高約8.5米,寬10~15米;牆體為土夯築,外表砌磚。城牆四面建有6座城門,每座門外又建有屯兵及存放兵器用的瓮城(俗稱月城),城門上均建有城樓。城的東南角和西南角還建有三樓。北城牆瀕臨漢江,其餘三面鑿有寬180~250米的護城河,易守難攻,素有「鐵打的襄陽」之稱;在古代,它既是軍事防禦工事,又是抵禦水患的堤防。襄陽古城雖經歷代兵燹,但仍存明初舊制,現全城輪廊尚存,尤以北城垣最為完整;清代重修的小北門城樓仍聳立城頭,重檐九脊,狀極雄渾,近城街市,古貌猶存。登樓遠眺,北有漢江滔滔,碧波縈帶;南望峴山,崗巒連綿,城廓街市盡收眼底;西南楚山如屏,群峰列峙,一攬天然之勝。環護城河現已建成陽春門公園、襄陽公園,古跡與園林相結合,成為游覽勝地。
編輯本段
版本之二
麗江
位於「彩雲之南」──雲南西北方的麗江,幾年前許多人還誤將其當作一條小江,現在可謂盛名在外,聯合國就將其確定為世界歷史文化名城。其實,早在明清時,麗江就享譽中原。走在麗江的石板小路上,你突然感覺自己猶如東晉武陵人,誤入桃花源,只見樓宇錯落,屋舍儼然,納西民風樸素,雞犬相聞,古意盎然。
平遙古城
在上一個世紀里,平遙商業繁榮,門類齊全,幾乎包容了商業的所有行當的票號、錢庄、當鋪、中葯店、綢緞庄、雜貨鋪以至扇子、燈籠、戲裝鋪等等漫布於平遙的大街小巷。平遙也因信譽卓著而享有「小北京」的美譽。如今經過幾百年風雨的盪滌,無盡的繁華逝去了,只留下清冷的建築佇立於平遙城中。
西昌
位於四川省西南涼山彝族自治州中部、安寧河沿岸、成昆鐵路線上的西昌,作為中國最大的衛星發射中心,已經伴隨著中國衛星以及其他國家的衛星的多次升空而名聞遐邇。西昌可以說是中國高科技之旅的首站,在那裡,人們不僅可以看到巨大的火箭發射架,而且能了解衛星發射的全部過程。走出市區,城南約5公里的瀘山上有「光福寺」。該寺特別之處在於其寺內的石碑記載了西昌及周邊地區的地震發生情況,此確為中國罕見,更印證了西昌是中國的科技城。
鳳凰民居
讀過《邊城》的人都對翠翠和翠翠生活的地方留下了美好的想像:翠翠清澈如水的性情和戀情,鄉民朴實曠達的作風,月光下水邊的吊角樓等等。《邊城》是自稱為「鄉下人」的沈從文所作,寫的就是湘西的鳳凰縣。
吐魯番 火焰山
吐魯番市位於烏魯木齊以西、中國最低的盆地吐魯番盆地中央,因「唐三藏取經受阻火焰山,孫悟空三借芭蕉扇」而聞名於世。事實上,當年的玄奘的確經過吐魯番市,他曾在今天位於市東南約40公里的高昌故城歇息一月。當時的高昌是絲綢路上的一個重鎮,今天,游歷故城,見斷壁殘垣,磚石瓦片,可以想見昔日繁華。
中越邊境 憑祥
憑祥位於祖國的西南邊陲的中越邊境上,沒有另外一個城市比憑祥更能作為中越關系的歷史見證,市西南約18公里的友誼關名字的變遷便可作證明。友誼關始建於明末,時稱鎮夷關,明末為鎮南關。清時老將馮子才曾於此抗擊法軍,取得鎮南關大捷。解放後,中越交好,鎮南關改名睦南關、友誼關;70年代末,因為越南不自量力入侵,中越交惡,友誼關又成鎮南關;80年代後,中越恢復邦交,鎮南關又成友誼關。
澤當古橋
相傳在西藏的神山「貢布山」上有三個仙洞,分別住著一位菩薩、一隻因犯了戒律而由神仙變成的猴子和一位美麗的妖女,後來猴子在菩薩的授意下娶了妖女,生下了六隻猴子,猴子一代一代繁衍下去而進化成為今日的藏族。貢布山的猴子洞是藏族的發源地,而它的具體位置就在拉薩東南約200公里的澤當。
高原小城:瑪多
指出瑪多精確的相對位置實在並不容易,因為它鄰近的四周並沒有大的城市,我們只能說它位於青海省、西寧市西南面遙遠的地方。瑪多是黃河上游第一個縣城,人口稀少,氣候惡劣,海拔4000多米,然而卻是值得一去的地方,因為中華文化的搖籃──黃河的源頭就位於此縣境內,自古以來人們就紛紛來此尋根溯源
海濱古城:山海關、興城
從山海關出了關,沿著遼東灣一直北行,第一個到達的城市就是興城。興城是渤海之濱的古城,亦是新開發的旅遊療養勝地。雖然風景無限,但是興城「城小言微」,養在深閨尚不為人所識。興城遼時開始建縣,未遭戰火,遠離工業,是我國現存古城中最完好的一座,這點上它甚至勝過麗江和平遙。
市內溫泉非常有名,有溫泉河和溫泉井,東北大帥張作霖就因其溫泉質好,曾於市中心建別墅一座。興城市傍海而建,冬暖夏涼,氣候宜人;綠蔭夾道,房屋整齊。其海濱浴場可容20萬人,水潔沙亮,被譽為北戴河第二。市北面有望海亭和望海塔,登高觀海,海風乍起,水何澹澹,海鷗白帆盡收眼底。
延安棗園
雖然延安在中國早已婦孺皆知,並且名聲在外,但直到今天,延安人口還不過20萬,說它是小地方實不為過。1935年以後,歷史就選擇了延安,一個抽旱煙、吃辣子的大個子湖南人在這里點燃了星星之火,不久以後就照亮了中國,延安的寶塔山成了當時年輕人朝聖的地方。時隔30年以後,那個大個子又大手一揮,上山下鄉成為城裡人的時尚,許多北京人又奔赴延安,在那裡成了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