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歷史政治經濟文化整理

中國歷史政治經濟文化整理

發布時間:2021-02-23 20:21:41

㈠ 中國古代各朝代在政治、經濟、思想文化上的特點總結

額 這個不太好說 我大概綜述一下主要演變過程(只舉主要演變朝代)
政治上 地方權力向中央集中 中央權力向皇帝一人集中(焦點是皇權和相權之爭)
具體表現在
周的封分制和宗法制,此時地方權力很大(地方王位可世襲,後期即春秋戰國時完全脫離中央控制)
秦,吸取教訓,建立中央集權封建王朝,在地方實行郡縣制,縣令由皇帝親自任命且不可世襲,這樣皇帝工作量過大,所以又設丞相一職。
到漢,相權日益龐大 威脅皇權 漢武帝採取頻繁換相,布衣為相等辦法打擊相權 同時漢初期還採取封分制郡縣制並行的策略。東漢末年,乾脆採取重用宦官,外戚等方法削弱相權。但這些都沒有徹底解決問題。
隨後的朝代都沒有特別有效措施削弱相權,直至唐朝,設三省六部制,將相權一分為三,具體事務交由六部處理使相權招到重大打擊。
元朝設立行省制。進一步削弱地方權力。
到明,太祖廢除丞相,自此,皇權徹底戰勝相權。設內閣大學士為謀士。
至清乾隆年間 設軍機處,封建君權達到頂峰。

文化方面,文化隨著經濟和政治的演變而發展
東周後期,出現百家爭鳴,文化空前繁榮
秦統一後,焚書坑儒,開始統一思想
到漢,儒學成為正統思想。
此後各朝鞏固儒學地位,到隋唐,設科舉制

到明清,出現程朱理學,儒學徹底成為統治工具,採用八股文,扼殺了近代科學和先進思想的成長。

㈡ 高中中國古代史總結(每個時代按政治,經濟,文化分)

(1)春秋戰國:①政治上:王室衰微,諸侯爭霸;奴隸社會逐漸瓦解,封建制度確立;國家由分裂走向統一。②經濟上:鐵器、牛耕使用,生產力質的飛躍,社會經濟發展;奴隸社會土地國有制加速向封建土地國有制轉化,封建土地私有制日益發展。③民族關繫上:民族交流融合,為華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礎。④思想文化上:劃時代的變革,形成了百家爭鳴局面。經濟的發展促進了科技文化事業的發展,這一時期在天文、醫學、文學、藝術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2)秦朝:①結束春秋戰國以來幾百年的分裂割據局面。建立起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使統一思想深入人心。②秦朝開創的一系列鞏固統一中央集權的制度和措施,為後世封建統治者所繼承和改進。如皇帝制度,郡縣制度,三公九卿制度,統一度量衡、文字和貨幣,修築長城等。③秦朝因暴政而亡國的教訓,為漢初統治者所吸取,促成了西漢初年興盛局面的出現。④留下的偉大工程萬里長城對後世影響深遠。

(3)兩漢:①是中國封建社會第一個大發展時期(文景之治、昭宣中興、光武中興);②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和發展(兩漢疆域進一步擴大,西域、西南夷、百越開始納入漢朝版圖);③中國開始走向世界(絲綢之路的開通,中外交流的頻繁);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進一步完善(王國問題的解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進一步加強);⑤社會經濟逐漸發展,在農業、手工業和商業上取得的成就,為後世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⑥儒家思思最終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⑦文化具有多樣化有機結合、水平居世界前列、氣勢恢宏等恃點。

(4)三國:①是統治階級內部矛盾復雜,斗爭激烈,戰爭頻繁,國家處於分裂的時期;②對東漢末年大混亂來說,是歷史的進步,是趨向三國統一的必要步驟;③是江南、西南進一步得到開發和北方經濟逐漸恢復的時期;④是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各方面都取得相當成就和進步的時期(人才流動的自由,文化的多元,華佗、馬鈞等);⑤較為長期的政治、軍事斗爭,鍛煉了一批地主階級政治家和軍事家,其中影響較大的是曹操和諸葛亮。

(5)兩晉南北朝:①政治上:北方戰亂頻繁,南方相對穩定;南北政權更替頻繁;士族勢力由興盛走向衰落;民族大融合的步伐加快。③經濟上:江南迅速開發,中原相對停滯;士族庄園經濟和寺院經濟占重要地位;商品經濟水平較低;各民族經濟交流加強。③文化上:宗數在這一時期成了地主階級思想統治的重要工具,宗教又影響著哲學、文學和藝術。為佛數服務的雕塑、繪畫有著輝煌的成就。

(6)隋朝:①結束了國家的長期分裂,實現了南北統一。②經濟的繁榮和國力的強盛,開啟了中國中世紀的盛世局面。③大運河的開通,對鞏固國家的統一和南北經濟文化交流,起了重要作用。④創建和改革的制度律令,對唐朝和後世的中國以至東亞,都有深遠影響。

(7)唐朝:①政治穩定、階級矛盾相對緩和、經濟繁榮,封建社會進人鼎盛時期(貞觀之治、開元盛世)。②統一多民族國家實行強有力的中央集權,制度上有很多建樹(均田制、租庸調制、三省六部制、科舉制、兩稅法)。③邊疆少數民族有了較大發展,同中央政權的關系更加密切(實行寬容的民族政策、靈活處理同周邊少數民族關系)。④對外交往出現前所未有的頻繁局面,中國進一步對外開放。⑤文化上具有全國繁榮、兼收並蓄、世界領先、影響深遠的特點。

(8)五代十國:①政治上。藩鎮割據局面仍在繼續和發展;朝代更替頻繁;統治殘暴,剝削苛重。②經濟上:江南進一步得到開發,經濟重心南移。

(9)兩宋:①政治上:多民族政權並立,國家不統一。②經濟上:北宋時,農業有較大發展,南北作物交流頻繁,農產品商品化明顯增強;南宋時,南方經濟發展,經濟重心南移;同時封建生產方式向邊疆地區擴展。北宋時城市商品經濟活躍;南宋海外貿易空前發展。③民族關系:各民族之間有戰有和,以和為主。④科技文化:為戰爭需要,火葯、火器的研製與生產得到發展。大量文學作品反映戰爭與分裂的社會現實。如北宋廣泛使用火葯和火葯武器;李清照、辛棄疾、陸游的詩詞。

(10)元朝:①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得到鞏固和發展。元朝統一全國疆域空前遼闊;實行行省制度,行使了中央對西藏、台灣、雲南等邊疆地區的管轄。②封建經濟繼續發展。廣植棉花推動了棉紡織業的發展;漕運和海運的暢通促進了經濟交流;大都等一些較大城市商業繁榮;泉州對外貿易發達。③中外交流頻繁。來大都的亞洲、東歐和非洲的商隊和使節絡繹不絕;意大意人馬可•波羅還在中國居住十幾年;火葯和火葯武器經由阿拉伯人傳到歐洲;泉州是最大的對外貿易港口。④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強。漢族人民對開發邊疆做出了貢獻,邊疆各族大量遷入內地,同漢族雜居相處;原先進人中原的契丹、女真等族已同漢族融合;形成了新的少數民族一回族。但元朝的民族分化政策對社會的發展起了消極作用。

(11)明清:①統一多民族國家進一步鞏固:明朝戚繼光抗倭,鞏固東南邊疆。清朝平定噶爾丹和大小和卓叛亂;確立由中央冊封達賴和班禪的制度,設駐藏大臣;熱情接待土爾扈特部回歸祖國;鄭成功收復台灣和清設台灣府起到了開發台灣和加強祖國海防的作用;反擊沙俄入侵黑龍江流域,訂立《尼布楚條約》,捍衛了祖國領土的完整。②封建制度漸趨衰落:資本主義萌芽緩慢發展,沖擊並削弱封建的自然經濟;大興文字獄,增設軍機處,皇權空前加強,實行閉關鎖國政策,預示著封建制度的衰落;進步思想家抨擊君主專制,提倡學以致用,啟迪人們]思想,預示著新制度的出現。③經濟上:邊疆地區得到開發,經濟發展速度較快。適應農產品商品化趨勢,農業生產結構發生顯著變化。手工業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商業空前繁榮,但商品流通還不足以動搖封建社會的根基。④中外關系出現一些新特點:殖民勢力東來,中國人民開始了反殖民、反侵略的斗爭。清政府實行閉關政策,禁止中外貿易,妨礙了中外經濟文化交流,不利於中國的發展。⑤文化承古萌新,科學技術取得巨大成就,集大成的科技著作相繼問世;理學走向極端,帶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啟蒙思想產生;伴隨城市經濟發展,市民文學蓬勃興起,戲劇和小說成為文學的主流;古典文化進人總結時期。官方組織編纂大型圖書成就突出,充分顯示出中華文明的博大氣象,西方傳教士東來,使中國人了解到水平已超過自己的外來文化。

㈢ 急求 :中國古代各個朝代政治經濟文化總結 (分開寫) 最遲2010年10月2號

一·先秦時期:
【政治】從夏朝時我國開始出現了早期國家政治制度;古代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內容是:王位世襲制、分封制和宗法制(宗法制的核心就是嫡長子繼承製)。王位世襲制和宗法制決定了中央政權的平穩交接,而分封制則是這一時期地方政治的制度,地方分權比較大。
【經濟】
(1)農業:商周時期出現了青銅農具,但是由於青銅較珍貴,在農業生產中很少使用,木製農具的使用依然很普遍;春秋戰國時期,鐵農具和牛耕開始被廣泛應用於生產之中。
(2)手工業:夏商周時期以青銅鑄造為代表的手工業由官府壟斷,被稱為「官營手工業」。早在原始社會時期,中國人已經掌握了冶銅技術;商朝時,人們已經能夠燒制出原始瓷器,也有了織機,能夠織出多種絲織品;西周時,鐵器出現;春秋時期,民營手工業出現。
(3)商業:商朝時商業就已經取得了長足發展,貝成為了一種實物貨幣;西周時,在較大的城邑都出現了市集;春秋戰國時期開始使用金屬鑄幣的技術,此時官府控制商業的局面被打破,商業發展繁榮。
【文化】
(1)文學:春秋末年出現了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奠定了中國古典文學現實主義的基礎;戰國時,屈原以南方民歌為基礎創作了楚辭這種新的詩歌體裁;這一時期還有諸子百家的散文值得稱道。
(2)科學:西周時發明了「圭表測影」的天文觀測方法;春秋時出現了九九乘法口訣;此時的名醫「醫和」奠定了中醫病源學的基礎;戰國時製成了司南,《黃帝內經》在此時問世。
(3)繪畫:遠古主要以彩陶畫為主,春秋戰國則以帛畫為主。
(4)書法:商朝時,漢字已經形成了完整體系,甲骨文為其代表;商朝晚期出現了金文,到西周時發展到頂峰;戰國時期出現「大篆」。

二·秦漢時期:
【政治】秦朝時創建了以皇帝制度為核心的中央集權制度,地方上實行「郡縣制」;西漢時為了加強君主專制,實行了「內朝制」,以皇帝的親信為侍中、尚書令,參與軍國大事以削弱相權。在地方上,西漢初年實行的是「郡國並行制」,就是郡縣制與分封並存;武帝時頒布「推恩令」,之後正式實行「州-郡-縣」的地方行政體系。選舉制度上,西漢實行的是「察舉制」。
【經濟】
(1)農業:「鐵犁牛耕」的耕作方式繼續發展,西漢時發明了播種工具耬車。
(2)手工業:在冶鑄業方面,兩漢時發明了高爐煉鐵和炒鋼技術;在制瓷業方面,東漢時已經能燒制出成熟的青瓷;紡織業方面,西漢的絲織業發達,此外還有麻織技術。
(3)商業:秦漢時期的商業大都集中在城市,交易的物品大多是為貴族、官僚享用,由於政府實行「重農抑商」的政策,因此商業發展比較艱難。
【文化】
(1)文學:漢朝時,楚辭盛行,文學家以除此為基礎創造了漢賦這一半詩半文的綜合文體。
(2)科學:西漢前期,紙出現;東漢時,蔡倫改進了造紙術,用樹皮等便宜的原料造出了便於書寫的紙;東漢時,數學上出現了十進位值制記數法;醫學上,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奠定了中醫臨床學的理論基礎。
(3)繪畫:秦漢時期的繪畫門類很豐富,有壁畫、帛畫、木刻畫、木版畫、畫像石和畫像磚等。
(4)書法:秦朝時通行文字為「小篆」;後來「隸書」出現,至西漢初年時成為通用字體。

三·魏晉南北朝時期
【政治】此時期內,三省六部制開始逐步形成,首先掌握實權的是尚書省,繼而又有中書省、門下省。這一時期的選官制度稱為「九品中正制」,「九品」指的是劃分人才優劣的九個等級,「中正」是選舉官,負責評定人才的等級。
【經濟】
(1)農業:這一時期,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術」形成。
(2)手工業:冶鑄業方面,南北朝時期發明了灌鋼法;制瓷業方面,北朝已經能夠燒出成熟的白瓷。
(3)商業:兩晉時期,我國的經濟中心開始逐漸南移,南方的一些城市逐漸成為當時最為繁華的大都會。
【文化】
(1)文學:東晉時期的陶淵明開創了田園詩派;南北朝時期,謝靈運開創了山水詩派;此時期內,志怪小說十分流行,干寶的《搜神記》是其代表。
(2)科學:祖沖之進一步精確了圓周率的數值、制定了《大明歷》;賈思勰著成了世界農學史上最早的巨著之一——《齊民要術》。
(3)繪畫:魏晉時期的士大夫畫家們總結出了很多精闢的繪畫理論,推動了繪畫藝術的發展,比如:東晉畫家顧愷之提出的「以形寫神」的繪畫方法等。
(4)書法:魏晉時期,由隸書衍生出來的楷書、行書、草書都發展成熟。王羲之的《蘭亭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自魏晉開始。中國的書法藝術進入了發展的「自覺階段」。

四·隋唐時期
【政治】隋唐時期,三省六部制已經發展成熟,尚書、中書、門下三省的長官均為宰相,唐朝皇帝通過分割相權的形式加強了皇權;在地方上,唐朝政府設置節度使,這造成了唐朝後期嚴重的割據局面。選官制度上,隋文帝廢除了九品中正制,開始採用「分科考試」的方法選拔官員;隋煬帝時設「進士科」,科舉制度正式形成。
【經濟】
(1)農業:隋唐時期江東地區出現了「曲轅犁」,能夠適應各種土壤和不同田塊的耕作要求;唐朝時創制了「筒車」,用於灌溉。
(2)手工業:制瓷業方面,唐朝時形成了「南青北白」兩大制瓷系統;絲織業方面,唐朝的絲織技術以「輕盈精湛」著成,吸收了波斯的織法和圖案風格。
(3)商業:隋唐時期,農村集市貿易發展起來,為商業服務的櫃坊和飛錢相繼問世。
【文化】
(1)文學:唐朝時,詩歌進入了發展的黃金時期;「詞」作為詩的另一種形式也在唐朝出現。
(2)科學:隋唐之際,雕版印刷術出現;唐朝末年,火葯已經開始應用於軍事;以孫思邈的《千金方》為代表,醫學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3)繪畫:隋唐時期的畫家吸取了印度、波斯等外來美術的風格進行創作;唐朝詩人王維開創了水墨山水畫的技法。
(4)書法:顏真卿創造出了方嚴正大、形體敦厚的顏體書法,這種書法融篆書、隸書於行楷,影響深遠;柳公權則創立了風骨挺拔的「柳骨」書法;此外,還有被稱為「草聖」的草書書法家張旭等傑出書法家。

五·宋元時期
【政治】宋朝設置「中書門下」作為最高行政機構,最高長官行使宰相職權;後來又設置「參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權、設「樞密使」分割宰相的軍權、設「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財權;元朝在中央設置「中書省」作為最高行政機關;地方上,元朝開創了「行省制度」,影響至今。選官制度上,依然沿用科舉制。
【經濟】
(1)農業:宋朝以後,我國的經濟重心逐漸轉移到了江浙地區;宋朝還出現了利用水力的高轉筒車作為灌溉工具。
(2)手工業:制瓷業方面,宋朝出現了汝、官、哥、鈞、定這五大名窯;宋朝的絲織品品種繁多,織錦吸收了花鳥畫中的寫實風格,圖案生動活潑;此時煤炭開始大量被開采並被中原地區普遍作為燃料使用。元朝時,民間手工業開始超過官營手工業的發展。
(3)商業:宋朝時,城市中「市」和「坊」的界限被打破,交易活動也不再收官服的直接監管;兩宋時期的對外貿易也很發達、在宋朝,紙幣「交子」出現;元朝的高利貸盛行。
【文化】
(1)文學:在唐代出現的「詞」在宋朝時發展到了頂峰,主要分為「豪放派」和「婉約派」;民間在此時又興起了一種新的詩歌形式——散曲;元代時,散曲的創作進入了繁榮階段,與元雜劇一起合稱為「元曲」。此外,宋朝時,「話本」這種文學形式也很盛行。
(2)科學:宋代的畢升發明了膠泥活字印刷術;此時,指南針也應用於航海。
(3)繪畫:兩宋時期,宮廷畫院進入最為活躍的階段,畫學開始興起。風俗畫是當時畫壇上的亮點,以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為代表。元朝時以士大夫的「文人畫」成就最為突出,寫意畫盛行一時。
(4)書法:蘇軾、米芾、蔡襄、黃庭堅被稱為「宋四家」,書畫兼工;元朝的書法以趙孟頫為代表,主張「書畫同法」。

六·明清時期
【政治】明初,朱元璋廢除宰相制度,設置「殿閣大學士」作為侍從顧問;朱棣統治時期,「內閣」開始出現;清朝康熙皇帝為了加強皇權,在宮內設「南書房」;雍正帝時設置「軍機處」加強皇權。地方上,明清兩代都實行行省制度。
【經濟】
(1)農業:風力水車作為灌溉工具在此時出現。
(2)手工業:制瓷業方面,青花瓷、彩瓷、琺琅彩等形式多樣的瓷器品種;紡織業方面,明朝時,棉紡織業發展迅速;精緻細密的緞成為了清朝絲織品的代表。此時,最為重要的一點是,在明朝中後期的紡織業領域,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系開始出現(僱傭與被僱傭的關系),資本主義萌芽開始興起。
(3)商業:明清時期,農副產品大量進入市場成為商品,區域間長途販運貿易發展較快,貨幣的作用很大,作為地域性商人群體的「商幫」也出現了,比如:「晉商」、「徽商」等。
【文化】
(1)文學:小說在這一時期進入了蓬勃發展的階段。以「四大名著」為代表。
(2)科學: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被稱為「東方葯物巨典」;宋應星的《天工開物》、徐光啟的《農政全書》都成為了這一時期科學領域的成就。
(3)繪畫:此時,以寫意畫為主的文人畫依然占據明清時期繪畫界的主流。
(4)書法:明朝的書法以文徵明的行書為代表。

㈣ (ΦωΦ)高中歷史必修3本,按朝代順序整理中國古代史(政治,經濟,思想,文化)

①先秦:
夏朝建立,「公天下」變為「家天下」。
商朝建立內外服制度,帶有神權色彩。經濟上,青銅冶煉技術。文化上,出現了甲骨文。
西周建立分封制、宗法制、禮樂制。
春秋戰國時期,政治上,禮崩樂壞,分封制、宗法制走向崩潰;向官僚制度演變;出現了郡縣。經濟上,井田制瓦解,小農經濟逐步確立;出現了鐵犁牛耕。思想文化上,百家爭鳴,奠定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思想文化的基礎;出現了司南(指南針);屈原奠定中國浪漫主義的基礎;《詩經》則奠定中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基礎。
②秦朝:
政治上,確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縣制度;官僚政治正式確立;軍功授爵制;思想文化上,焚書坑儒;小篆出現。經濟上重農抑商,此政策延續至清朝甲午戰後,後面不再重復提及。
③兩漢:
漢武帝實行中外朝制度,地方推行刺史制度;實行推恩令,選官制度是察舉制。經濟上,兩漢時期,牛耕進一步發展;冶鐵技術進一步發展;青瓷得到發展。思想文化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漢賦成熟。
④魏晉南北朝時期:
經濟上,白瓷出現;經濟重心南移;思想文化上,佛道興起,沖擊儒家思想。政治上,選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
⑤隋唐時期:
政治上,三省六部制;科舉制;經濟上,筒車出現,嚴格的坊市管理;思想文化上,出現火葯;雕版印刷術;唐詩得到發展。
⑥兩宋時期:
政治上,分相權,設置參知政事、樞密使、三司使;經濟上,積貧積弱,坊市制度崩潰,商品經濟發展;思想文化上,活字印刷術、宋詞得到發展;世俗文化興起;文人畫興起;理學出現。
⑦元朝:
政治上,設行省;經濟上,出現青花瓷;思想文化上,元曲。
⑧明朝:
政治上,廢除丞相、設立內閣;經濟上,棉布大面積推廣;海禁政策;出現僱傭關系(資本主義萌芽);思想文化上,八股取士;心學發展,理學成為官方哲學。
⑨清朝:
政治上,設軍機處;經濟上,閉關鎖國;出現商幫和會館;粉彩瓷出現。思想文化上,近代民主思想出現(李贄、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京劇形成。

暫時能想到的就這么多了,有些地方不全,也可能跟教材有些出入。具體請根據教材自己再總結總結,這樣記得會比較牢固。

㈤ 中國古代各個朝代政治經濟文化

一、政治

中國古代(奴隸社會、封建社會)歷代政權的政治制度,可以分為中央政治制度、地方政治制度和選官用官政治制度。中國政治歷史的3大主線是:中央集權不斷加強、君主專制不斷加強、人才選拔不斷公正規范化。

1、中央集權脈絡

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郡縣制)——西漢(推恩令、刺史制)——唐(節度使)——宋(收精兵、文官制)——元(行省制)——明清沿用(明廢行中書省、設三司、廠衛制)。

2、君主專制脈絡

西周(分封制)——秦(三公九卿制)——西漢(中外朝制)——魏晉南北朝(三長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宋(二府三司制)——元(中書省制)——明(廢宰相、設內閣、司禮監)——清(南書房、軍機處)。

3、選官用官制度脈絡

西周(世卿世祿制)——秦(軍功爵制)——漢(察舉制、徵辟制)——魏晉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科舉制)——唐至清沿用(唐武則天首創武舉、殿試,明朝開始限定考試內容為四書五經,採取八股取士)。

二、經濟

1、夏商西周時期

在遙遠的舊石器時代和中石器時代,雖然生產力的發展是極其緩慢的,但緩慢畢竟也在發展。舊石器時代晚期的遺址比早期的遺址分布更為廣泛,中石器時代遺址的分布則比舊石器時代更密集,這就是生產力發展的具體反映。

到了新石器時代,不僅氏族部落的定居營地已遍布整個中國大陸,在高山、草原、海島都有發現,而且黃河流域的不少地方遠古遺址的分布數量已與現代村落大致相同。

生產工具的種類越來越多,數量十分豐富,每種工具的製作技術也不斷提高。新石器時代早期先進的農業生產工具如磨光石斧、石刀、石鏟,到了晚期發展成更為進步的石犁、有肩石鋤、有段石錛等,工具的改進無疑對農業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隨著時間的推移,土地更多地得到開發,也有更多的野生動物被馴養成為家畜和家禽;礦產、森林、江河湖海成為人們索取財富、發展經濟的重要資源。

在這種生產力逐步發展的情況下,社會經濟不斷取得進步。當黃河流域出現夏、商和西周三代文明古國之際,代表新的生產力的文字、青銅器和城市已經在北方的遼河流域、長江以南地區紛紛出現,從而使中國大陸的奴隸制王朝得以鞏固和發展,成為東方世界的經濟發展中心。

2、春秋戰國時期

中國在春秋戰國時期生產力發展迅速,判斷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不在於生產什麼,而在於怎樣生產,用什麼勞動資料生產」。這里所說的勞動資料主要指生產工具而言。

由於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出現了先進的生鐵冶鑄技術,即出現了鑄鐵,促進了鐵器的普遍使用,並由此推動了農業、手工業的發展,使中國在經濟發展上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春秋戰國時期隨著生產力發展和井田制破壞,農民個體經濟廣泛出現。這一點從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出土的《孫子兵法·吳問》和《漢書·食貨志》所載李悝盡地力之教的論述中可以看出。

另外,從《墨子》、《孟子》、《商君書》、《荀子》等著作中也可看出當時社會的主要生產者是個體農民。

3、秦漢時期

回顧秦漢經濟發展的歷程,可知始終是在政治干預經濟的狀態下進行的。由於中國早在公元前3 世紀就建立了統一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迫使封建統治集團對古代社會的自然經濟狀態進行干預,以使社會經濟朝著有利於鞏固封建統一的軌道運行。

於是形成了封建經濟的自然發展與封建國家經濟制度的矛盾,也就是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矛盾。中國封建政權和土地所有權的同一,行政職能和經濟職能的同一,為封建國家干預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方便和可能。

而且也鑄造成我國封建經濟結構的「同一」模式:首先是家庭經濟農業和手工業的同一;然後是國家經濟農業和手工業的同一;最後是地主經濟農業和手工業的同一。

這種社會生產結構在家庭、國家、田莊不同生產單位的同一狀態,進一步彌合了社會生產的自然分工,使商品經濟日益屈從於自然經濟,形成了商品經濟與自然經濟的同一;土地所有制國有和私有的同一,國家政權與土地所有權的同一,行政職能和經濟職能的同一。

正是中國封建社會經濟結構的「同一」模式,奠定了中國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統一國家的經濟基礎。

4、魏晉南北朝

從宏觀上說,由於戰亂不斷,這一時期的經濟,在縱的方面,表現為艱難曲折、波浪式的前進。在北方,東漢末年大破壞之後,有三國至西晉太康時的發展;西晉末年十六國時期的大破壞中,還出現過後趙、前秦的兩度統一和經濟上的兩度復甦。

十六國時期的大破壞之後,經過緩慢的發展,出現了北魏後期的繁榮;魏末大亂後,又有齊、周時的發展。在南方,有孫恩、桓玄時的變亂、宋魏戰爭、侯景之亂等的大破壞,也有東晉太元、宋元嘉、齊永明和梁武帝前期的發展。

橫的方面,由於北方的屢遭破壞、江南以及東北、西北的發展,向著全國均衡發展的方向跨進了一步。

5、隋唐五代時期

隋唐五代是中國古代社會光輝燦爛的一頁。他在中國乃至世界史上的地位都是不可低估的。隋唐五代在中國經濟史上也是一個巨大轉折時期。

自晉王朝被逼南渡,中原地區原來居住和從邊遠地區南進到中原的各民族展開爭奪華夏大地的戰爭,連年戰爭的結果是形成了一個五胡十六國,極混亂紛爭的局面。

以後由南進的鮮卑族拓跋氏建立了北魏王朝,統一了中國北方,它原是游牧民族,從原始公社制習慣出發,統一中國北方後,經濟上的任務首先是把大量荒地計口授田,施行了均田制。

並且積極推行漢化,這一點對經濟的恢復發展起了積極作用。但北魏政權最後還是被高氏集團建立的北齊,宇文氏建立的北周所代替。北周滅掉北齊統一了北方。

東晉南渡在客觀上把北方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生產經驗帶到南方,而且把大批技術人員、知識分子也帶到南方,使南方迅猛的趕上北方,後來終於超過北方。

淝水之戰,阻住了北方羯族和氐族兩個異民族的南下,使南方一直到隋、唐、五代都處於相對安定的環境,使經濟發展有一個和平祥和的有利條件。

南方經濟發展極不統一。雖無大的戰爭,但卻並不統一,政治也不穩定。經過了宋、齊、梁、陳,最後讓北方來的繼承了北周的隋統一了全國。

隋所以能統一中國是由於當時生產力水平還是北方高於南方。就以穿的來說,絲綢是北方生產的,南方只是麻、綿布。

在北方建的趙州石橋反映了北方建築水平,南方當時還處於「江南之俗,火耕水耨,土地卑濕,無有蓄積之資」(隋書卷24食貨志)。所以決定的因素還在經濟。

隋朝在戰亂中創立了一個統一的王國,在政治經濟上開始了封建社會的一個巨大變革。隋的統一全國為唐代經濟騰飛奠定了基礎。

應該一提的是隋朝使大陸與台灣關系進一步密切,隋煬帝派使者二次去台,到唐時把台灣劃給嶺南節度使管轄。經隋派兵進駐,到唐則完成了祖國大陸與台灣的統一。

五代十國時間很短,實際是唐代的繼續,經濟雖因戰亂而受影響,但仍然有很大進步,正因為經濟的發展才有全國統一的迫切要求,分裂很快被宋統一起來了。

6、宋遼夏金時期

土地私有制度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成為土地制度的單一發展方向,土地租佃關系成為農村社會經濟關系的基本形式,從而把國家對土地的佔有和對民間土地佔有的干預降低到最低限度。

在這一時期,土地私有制度不僅在宋朝統治的漢族地區得到廣泛發展,而且逐步在遼、西夏、金統治下的北方民族地區取得主導地位,這不僅擴大了土地私有制度的地域范圍,而且對整個中華民族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土地私有制度的進一步發展使廣大農村社會的面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更有利於社會生產的發展。

7、元朝時期

元代經濟歷史盛世輝煌的經驗和衰世急劇崩潰的教訓足可成為今人國民經濟管理活動的暮鼓晨鍾。鳥瞰世界民族之林,任何忽視歷史經驗教訓,或不總結自己民族歷史上經濟管理得失所在的民族,都是沒有前途的民族。

偉大的中華民族,在人類漫長的中世紀歷史長河中創造的經濟管理經驗無與倫比,罕有其匹。

元代經濟歷史提供的經驗和教訓在中華民族經濟管理歷史上佔有極重要的地位。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卓越的軍事、經濟管理謀略運籌思維,忽必烈多元一體化的國民經濟管理思想模式。

8、明清時期

明代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有聲有色的時代。明代經濟是中國古代經濟發展史上處於變革的重要時期,有諸多新現象、新特點,值得認真總結,深刻分析、取其精華,以資借鑒。

在明代270 多年中,經濟發展迅速,變化很快,內容豐富,種類龐雜。以明代經濟由單一經營向著農、工、商多種綜合經營過渡為主要線索,循其運行軌跡,稽其來龍去脈,以縱通為主,縱橫結合,力求多視角、多層面展示有明一代經濟發展風貌。

在明初社會經濟的恢復中,強調召軍移民開荒屯田的重大經濟效益及其對改變全國人口與土地布局和縮小邊區與內地經濟差距的巨大意義;強調交通運輸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強調明太祖經濟立法對有明一代經濟發展的深刻影響;強調田賦「折色」對生產發展的刺激。對於明中葉的經濟問題,從土地佔有關系的變動上入手,指出由法制破壞而引發土地兼並激烈,導致農民大量破產逃亡。

於是迫使封建統治者不得不進行賦役改革,以保障國家的財政收入,維護王朝的統治地位。對於明後期社會經濟形態的新變化,則緊緊把握住農業經濟結構變化這一重大課題,重點探討了商業性農業的掀起、專業經濟市鎮的勃興、「一條鞭法」、「計畝征銀」的意義以及對外貿易的新發展。

對於明末封建國家的財政危機,從政治上的動盪必然導致經濟上的混亂出發,著重勾勒了「三餉」加派的嚴重後果。而對於明末農民起義軍的經濟政策,則本著農民起義的歷史作用,肯定其應有的進步性。

三、文化

1、夏商周

中國古代文化的雛形開始形成,可稱為中國古代文化的「源頭」,與這個源頭聯系比較密切的文化熱點就是「夏商周斷代工程」。

僅就中國文化「源頭」看,重點掌握三個方面:—是記錄和傳播文化的載體趨向成熟----文字(甲骨文),形成了中華文化獨具特色的語言文字。

二是創立了記錄時間的方法——干支紀日法,中華民族對歷史的變遷有了明確的時間觀念。

三是形成了認識世界的哲學方法——《易》。重點是古人的樸素辯證法思想,和「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精神,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突出代表。

2、春秋戰國時期

中國古代文化的全面奠基時期。形成了中國古代文化的「靈魂」,產生了中國古代文化兩位傑出的「形象代言人」:老子和孔子。

反映了古人對自然、人生和社會的幾類不同的思考,主要是儒家思想、墨家思想、道家思想和法家思想,對中華民族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形成了中華民族精神的主要內容。

3、秦漢時期

是中國古代文化的豐富和發展時期。科技文化大發展,統一性與多樣性相結合,奠定了中國科技文化在世界上的領先地位。為後世文化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

這個時期的文化體現了統一多民族中央集權國家建立之初奮發向上的精神面貌和統一王朝的恢弘氣度。

突出代表:氣勢雄偉的萬里長城(長城精神)、威武氣派的秦始皇兵馬俑和貫通古今的《史記》,思想上的大—統。尤其是《漢武大帝》的熱播,與之有關的內容應引起一定的重視。

4、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秦漢文化高潮過去後的平淡」,相對於前一個階段,少了些氣勢,多了些平淡與細膩。具體表現:文化科技繼續進步,思想方面儒、道、釋開始互相滲透,佛教盛行、藝術異彩紛呈,具有鮮明的民族融合特色。

5、隋唐時期

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發展引領了古代文化的全面輝煌。兼收並蓄、全面輝煌、澤被後人、影響周邊,世界領先、地位突出(在中國文化史上),是中國古代文化輝煌的代表。

6、宋元時期

中國古代文化的又一高峰。中國傳統科技的代表四大發明中有三大發明在這個階段,商品經濟對文學藝術的影響凸顯,是中國古代文化發展中的新現象,應引起重視。

7、明清時期

中國古代文化史的尾聲,承古萌新,西學東漸。明清兩代處於中國封建社會的晚期,承古萌新,是這一個時期文化的特點。承古:集大成的科技著作相繼問世。

古典文化進入總結時期,官方組織編撰大型圖書成就突出,體現民族文化的博大氣象。萌新,帶有反封建色彩的民主啟蒙思想產生;市民文學興起,小說成為文學的主流,西學東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經濟發展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古代文化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

㈥ 各朝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總結

一、先秦時期

政治:從夏朝時我國開始出現了早期國家政治制度;王位世襲制、分封制和宗法制(宗法制的核心就是嫡長子繼承製)。王位世襲制和宗法制決定了中央政權的平穩交接,而分封制則是這一時期地方政治的制度,地方分權比較大。

經濟:

1、農業

商周時期出現了青銅農具,但是由於青銅較珍貴,在農業生產中很少使用,木製農具的使用依然很普遍;春秋戰國時期,鐵農具和牛耕開始被廣泛應用於生產之中。

2、手工業:夏商周時期以青銅鑄造為代表的手工業由官府壟斷,被稱為「官營手工業」。早在原始社會時期,中國人已經掌握了冶銅技術;商朝時,人們已經能夠燒制出原始瓷器,也有了織機,能夠織出多種絲織品;西周時,鐵器出現;春秋時期,民營手工業出現。

3、商業:商朝時商業就已經取得了長足發展,貝成為了一種實物貨幣;西周時,在較大的城邑都出現了市集;春秋戰國時期開始使用金屬鑄幣的技術,此時官府控制商業的局面被打破,商業發展繁榮。

文化:

1、文學

春秋末年出現了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奠定了中國古典文學現實主義的基礎;戰國時,屈原以南方民歌為基礎創作了楚辭這種新的詩歌體裁;這一時期還有諸子百家的散文值得稱道

2、科學

西周時發明了「圭表測影」的天文觀測方法;春秋時出現了九九乘法口訣;此時的名醫「醫和」奠定了中醫病源學的基礎;戰國時製成了司南,《黃帝內經》在此時問世。

3、繪畫

遠古主要以彩陶畫為主,春秋戰國則以帛畫為主。

二、秦漢時期

1、政治

秦朝時創建了以皇帝制度為核心的中央集權制度,地方上實行「郡縣制」;西漢時為了加強君主專制,實行了「內朝制」,以皇帝的親信為侍中、尚書令,參與軍國大事以削弱相權。

2、經濟

(1)農業:「鐵犁牛耕」的耕作方式繼續發展,西漢時發明了播種工具耬車。

(2)手工業:在冶鑄業方面,兩漢時發明了高爐煉鐵和炒鋼技術;在制瓷業方面,東漢時已經能燒制出成熟的青瓷;紡織業方面,西漢的絲織業發達,此外還有麻織技術。

3、文化

漢朝時,楚辭盛行,文學家以除此為基礎創造了漢賦這一半詩半文的綜合文體。秦漢時期的繪畫門類很豐富,有壁畫、帛畫、木刻畫、木版畫、畫像石和畫像磚等。

三、魏晉南北朝時期

1、政治

此時期內,三省六部制開始逐步形成,首先掌握實權的是尚書省,繼而又有中書省、門下省。這一時期的選官制度稱為「九品中正制」,「九品」指的是劃分人才優劣的九個等級,「中正」是選舉官,負責評定人才的等級。

2、經濟

這一時期,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術」形成。冶鑄業方面,南北朝時期發明了灌鋼法;制瓷業方面,北朝已經能夠燒出成熟的白瓷。 兩晉時期,我國的經濟中心開始逐漸南移,南方的一些城市逐漸成為當時最為繁華的大都會。

3、文化:東晉時期的陶淵明開創了田園詩派;南北朝時期,謝靈運開創了山水詩派;此時期內,志怪小說十分流行,干寶的《搜神記》是其代表。 祖沖之進一步精確了圓周率的數值、制定了《大明歷》;賈思勰著成了世界農學史上最早的巨著之一——《齊民要術》。

四、隋唐時期

1、政治

隋唐時期,三省六部制已經發展成熟,尚書、中書、門下三省的長官均為宰相,唐朝皇帝通過分割相權的形式加強了皇權;在地方上,唐朝政府設置節度使,這造成了唐朝後期嚴重的割據局面。選官制度上,隋文帝廢除了九品中正制,開始採用「分科考試」的方法選拔官員;隋煬帝時設「進士科」,科舉制度正式形成。

2、經濟隋唐時期江東地區出現了「曲轅犁」,能夠適應各種土壤和不同田塊的耕作要求;唐朝時創制了「筒車」,用於灌溉。制瓷業方面,唐朝時形成了「南青北白」兩大制瓷系統;絲織業方面,唐朝的絲織技術以「輕盈精湛」著成,吸收了波斯的織法和圖案風格。

隋唐時期,農村集市貿易發展起來,為商業服務的櫃坊和飛錢相繼問世。

3、文化

唐朝時,詩歌進入了發展的黃金時期;「詞」作為詩的另一種形式也在唐朝出現。隋唐之際,雕版印刷術出現;唐朝末年,火葯已經開始應用於軍事;以孫思邈的《千金方》為代表,醫學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五、宋元時期

1、政治

建國之初,趙匡胤為避免重蹈唐後期藩鎮割據和宦官頻繁干政引發的悲劇,將軍權歸於中央,採取崇文抑武的國策,採取調將指揮制。

2、經濟

(1)農業:宋朝以後,我國的經濟重心逐漸轉移到了江浙地區;宋朝還出現了利用水力的高轉筒車作為灌溉工具。

3、文化

儒學在宋朝得到的空前的復興,在佛、道思想的影響下,產生新的儒學思想—理學。包括「北宋五子」、朱熹和陸九淵。理學的集大成者朱熹認為:「理」和「氣」是並存的,密不可分,但有先後之分。理是萬物之源。

㈦ 中國古代各個朝代的的政治經濟文化。

一、政治

中國古代(奴隸社會、封建社會)歷代政權的政治制度,可以分為中央政治制度、地方政治制度和選官用官政治制度。

中國政治歷史的3大主線是:中央集權不斷加強、君主專制不斷加強、人才選拔不斷公正規范化。

1、中央集權脈絡

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郡縣制)——西漢(推恩令、刺史制)——唐(節度使)——宋(收精兵、文官制)——元(行省制)——明清沿用(明廢行中書省、設三司、廠衛制)。

2、君主專制脈絡

西周(分封制)——秦(三公九卿制)——西漢(中外朝制)——魏晉南北朝(三長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宋(二府三司制)——元(中書省制)——明(廢宰相、設內閣、司禮監)——清(南書房、軍機處)。

3、選官用官制度脈絡

西周(世卿世祿制)——秦(軍功爵制)——漢(察舉制、徵辟制)——魏晉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科舉制)——唐至清沿用(唐武則天首創武舉、殿試,明朝開始限定考試內容為四書五經,採取八股取士)。

二、經濟

1、夏商西周時期

在遙遠的舊石器時代和中石器時代,雖然生產力的發展是極其緩慢的,但緩慢畢竟也在發展。

舊石器時代晚期的遺址比早期的遺址分布更為廣泛,中石器時代遺址的分布則比舊石器時代更密集,這就是生產力發展的具體反映。

到了新石器時代,不僅氏族部落的定居營地已遍布整個中國大陸,在高山、草原、海島都有發現,而且黃河流域的不少地方遠古遺址的分布數量已與現代村落大致相同。

生產工具的種類越來越多,數量十分豐富,每種工具的製作技術也不斷提高。

新石器時代早期先進的農業生產工具如磨光石斧、石刀、石鏟,到了晚期發展成更為進步的石犁、有肩石鋤、有段石錛等,工具的改進無疑對農業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隨著時間的推移,土地更多地得到開發,也有更多的野生動物被馴養成為家畜和家禽;礦產、森林、江河湖海成為人們索取財富、發展經濟的重要資源。

2、春秋戰國時期

中國在春秋戰國時期生產力發展迅速,判斷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不在於生產什麼,而在於怎樣生產,用什麼勞動資料生產」。這里所說的勞動資料主要指生產工具而言。

由於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出現了先進的生鐵冶鑄技術,即出現了鑄鐵,促進了鐵器的普遍使用,並由此推動了農業、手工業的發展,使中國在經濟發展上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三、文化

1、夏商周

中國古代文化的雛形開始形成,可稱為中國古代文化的「源頭」,與這個源頭聯系比較密切的文化熱點就是「夏商周斷代工程」。

僅就中國文化「源頭」看,重點掌握三個方面:—是記錄和傳播文化的載體趨向成熟----文字(甲骨文),形成了中華文化獨具特色的語言文字。

二是創立了記錄時間的方法——干支紀日法,中華民族對歷史的變遷有了明確的時間觀念。

2、春秋戰國時期

中國古代文化的全面奠基時期。形成了中國古代文化的「靈魂」,產生了中國古代文化兩位傑出的「形象代言人」:老子和孔子。

反映了古人對自然、人生和社會的幾類不同的思考,主要是儒家思想、墨家思想、道家思想和法家思想,對中華民族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形成了中華民族精神的主要內容。

3、秦漢時期

是中國古代文化的豐富和發展時期。科技文化大發展,統一性與多樣性相結合,奠定了中國科技文化在世界上的領先地位。

這個時期的文化體現了統一多民族中央集權國家建立之初奮發向上的精神面貌和統一王朝的恢弘氣度。

閱讀全文

與中國歷史政治經濟文化整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