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大歷史讀後感黃仁宇

中國大歷史讀後感黃仁宇

發布時間:2021-02-23 17:36:44

『壹』 《中國大歷史》黃仁宇主要講的是什麼這本書怎麼樣

個人比較喜歡紙質書,就是從社會學角度來觀察中國歷史發展的軌跡,配合萬曆十五年看更精彩

『貳』 誰讀過《中國大歷史》,大家可以討論讀後感

讀了一本書或一篇文章後,有所感而寫成的文章就是讀後感。
1.今天,我讀了專...一文使我深屬受感觸
2.翻開書,...幾個字印入的的眼簾,不禁讓我想起...
3.或者引用名言開頭,在引出內容
結尾一般是:1.這片文章是我深受啟發...

『叄』 讀《中國大歷史》後感

讀《中國大歷史》有感
才格力圖

.每當提起《中國大歷史》,很多沒讀過的聽者起初以為是《中國大力士》,所以我先介紹一下書名《中國大歷史》。所謂「大歷史macro-history」是作者黃仁宇所創用的,他選用這名詞源於經濟學。經濟學家以貨幣之流通影響到物質與僱傭之最基本的原則統稱為「宏觀經濟學」,而以內部較精密之觀察有如涉及物價指數與商業周期等詳情稱為「微觀經濟學」。宏觀與微視亦不過放寬視界與計及精微之不同。改稱大小,轉用於歷史了。所以由此可以得知作者是自己將宏觀及放寬視野這一觀念導引到中國歷史研究里去。
為什麼是「中國大歷史」?
借用作者的話:「中國過去一百五十年內經過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革命,閉關自守中世紀的國家蛻變而為一個現代國家,影響到了十幾億人口的一切,其情形不容許我們用尋常尺度衡量。」
我推薦此書有一原因,中國歷史典籍浩如煙海,常使初學者不得其門而入。作者倡導「大歷史macro-history」,主張利用歸納法將現有史料高度壓縮,構成了一個簡明而前後連貫的綱領。作者寫的歷史是從技術的角度看歷史,不是從道德的角度檢討歷史。他主張綜合,而與他的治學方法根本不能融洽的是美國的費正清教授。費正清教授重分析,有一本《偉大的中國革命》就是出自他手,是本具體分析中國1800-1985年之間的歷史細節的好書,值得一讀。
我們是中國人,就應該去了解我們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吸取教訓,向更美的明天奮斗吧!

『肆』 求中國大歷史讀後感,六百字,非常感謝

讀《中國大歷史》有感

提起中國歷史,
對我而言只是停留在一個很膚淺的層面上,
自己所知的僅僅是一些歷
史朝代和一些重大的歷史事件
印象最深刻的便是照著課本背一些事件的歷史意義
就算
是在討論歷史時也只是局限於歷史的一件事。
更多時候是在接受別人的歷史見解,
零零碎
碎。而讀黃仁宇先生的《中國大歷史》才系統的了解了中國歷史的獨特性與必然性。這些
都使我獲益匪淺。

以往看關於中國歷史方面的書籍,大都是以歷史朝代為時間順序,以史料堆砌為著
作目的。讀黃仁宇先生的《中國大歷史》感受到的是作者思維的跨越與論述的總體性。總
體而言《中國大歷史》不在一人一事、一朝一代上做考證與論述,而是著眼於歷史大局,
著眼於中國,從宏觀角度闡釋中國歷史。
《中國大歷史》中對中國歷史有著高度的概括。
通過將中國歷史與外國歷史進行對比,
論述了中國社會緣何沒有走上資本主義;
中國歷史
在經濟、政治、文化的特點及其自身的獨特性。讀《中國大歷史》讓我深深體會到了歷史
中所蘊含的價值。更然我們明白了

古為今用

的道理。
讀《中國大歷史》解開了自己心中的一些疑問,在經濟上,
《中國大歷史》闡述了中
國經濟體制的變化,
從古至今中國經濟體制的變化是生產力發展和社會環境共同作用的結
果。經濟體制的變化往往對應著社會制度的改革。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在歷史的作用
下中國逐漸找到了適合中國國情的經濟制度。
在政治上,
中國歷史走過了古代的專制和中
央集權體制到了今天的一黨專政與多黨合作制度。
總結歷史經驗,
以史為鑒才能維持祖國
的繁榮與統一。
中國歷史上的朝代往往注重道德的約束而忽視法治的效力。
而今我們倡導
法治社會才使我們的社會更加和諧。
文化上,
我們必須承認儒家文化一直影響著中國歷史。
就在今天儒家文化也影響著我們每個人,
儒家文化在道德上給予我們一定的約束。
我們應
該繼承並發揚歷史遺留下來的燦爛文化來服務社會主義文化建設。
近代中國經歷了人類歷
史上一次重大的變革,
從一個閉關鎖國的封建社會蛻變為一個現代國家。
不得不讓我們感
嘆中國歷史之大。
其一,作者說了黃土地帶是中國歷史的源流,對中國歷史的發展有很大的作用。針對這一點,作者提到了千百年來,中國堅持重農抑商的政策,而黃土地帶是中國農業發展的源頭,可見黃土地帶的重要性。而且,西安是十一朝古都,這又為黃土地代添了幾許功績。同時黃河流域的治理問題更影響到中央集權的產生,因為當上層建築不適用於經濟基礎時,適合時下發展的上層建築便會呼之欲出。還有,黃土地區的氣候使得農業問題的產生,而解決問題需要強有力的中央體系。這一切都體現了黃土地區作為客觀條件,對我國歷史的影響。在作者的描述中,中國歷史的產生,發展,輝煌,都和中國歷史發展的源頭是黃土地帶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其實細細想來,西安的作用卻是留存至今,凡是對中國歷史有些了解的人對西安一定都不陌生,就算是中國的文化也在西安有很多的體現。還有,在西安興起的周朝,其興盛可見一斑,遠遠超過在東部發展起來的商朝,所以西安這一地帶,註定要對歷史產生決定性的作用。
其二,作者認為儒家的思想對歷史有重大的推動作用,以及對中央集權都頗有影響。首先,作者認為亞聖孟子的觀念更為成熟,對社會的進步,歷史的發展更有幫助。孟子的觀念作為客觀條件對秦的發展鞏固很有幫助,他認為君主是必要的,等級是要有的。而後,漢武帝尊重儒家思想,同時也沿襲了嚴酷的刑法來維持人民秩序,所以說漢的政治文明是多種思想的結合體。總的來說,書中提到的儒家可以說是歷史發展的風向標,對中國的發展有著不可磨滅的影響,這點我承認,但與此同時我個人有幾個不同觀點;我認為儒家重農抑商的觀點就值得考量,幾千年後的今天我們對西方商業的發展望塵莫及,也就突顯除了其思想的弊端,但放在當時看,確有它的先進性。另外,書中提到的儒教,我不是太明白,能影響中國兩千多年又不被提倡,實在很難理解,難道是說中國人思想的保守性已經到達這個地步了么!的確,儒家思想是中國文化最燦爛的部分之一,《論語》《孟子》等一直被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們學習,「仁」「仁愛」也一直被人們所提倡。
《中國大歷史》從感性與理性方面論述了中國歷史的變遷,讓我們了解了更多的歷史知識。作者展示給我們的是一種大歷史觀,帶給我們的是關於人類歷史的思考。我們創造著歷史,更要總結歷史。這樣我們才更加明白了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美好明天。

請盡快採納我的答案,謝謝了

『伍』 求 中國大歷史 (黃仁宇的) 分章節 讀後感 每章100字以上

哇,啥作業啊.感覺作者是個很悶騷的人,嚴謹的做著歷史學問,但是講的好搞笑啊.把歷史還原成宮廷秘史類的八卦.看的不要太歡樂哦.
廣州羅曼園婚慶策劃公司

『陸』 黃仁宇在《中國大歷史》中的這一句話該如何理解:

其實,你結合一下上下文,特別是這句話後面的話,你就明白了。讓西方作家好奇的是,在公元前後的中國,竟然能夠讓自由經濟的萌芽展開。

那麼問題就來了,我估計你想問的其實也就是「自由經濟」。王莽實施了哪些改革使得西方作家認為是自由經濟呢?其一就是王莽改制中對數字的理想型的應用,沒有必要把王莽改制的條目詳細說明,只是簡單描述一下即可看出端倪:土地國有,8口之家不得超過900畝;更低分配,1對夫婦有地不低於100畝;每人每年繳納布帛1匹等。這本來是好的,並且為自由經濟鋪墊了基礎。可是,當時的王莽是沒有辦法來核實什麼是8口之家,甚或1對夫婦的,更別提去核實900畝或100畝的真偽了。人口之無法核實已動搖其基礎,惠及百姓之好處又無從調理去配給,結果可想而知了——百姓直接反了。

其二信貸制度與政府幹預。王莽還建立了信貸制度,有點像王安石變法的青苗法(王安石變法之失敗,有點類同王莽,不細說)。就是百姓遇到生活困難而錢又不湊手的時候,政府給予幫助,到時只收取本金不收利息。如果百姓希望經營生意,那麼就得收取十分之一的利息,切記,這個利息是賺取的利潤的十分之一,不是貸款本金的。工商業都需要繳納所得稅,這個所得稅就是今天的企業所得稅,不過要低得多,是十分之一。

政府放貸,讓錢流通於民間,而且政府只收取增加了的財富的提成,如果虧本就連利息都不收,只收取本金。你想啊,如果現在的政府能做這件事情的話,那麼社會的經濟發展肯定要加快翻翻啊!多少人死於窘困?多少企業死於流水運轉失靈?在2000多年前的王莽政府就能夠認識到這一點,難道不值得西方作家好奇和激動嗎?多麼牛逼的一代大帝!這可是現代政府想做都做不好的事情啊!

可是還得回到數字化管理上,越是嚴謹的經濟政治政策越要求嚴謹的數字管理能夠跟上。而王莽那個時候,是不具備數字化管理的,不要說王莽,即便到了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依舊不具備。這就像拿著一根細線去栓老虎,即便結打得再結實,線依舊會斷掉。

王莽的改制並沒有持續多久,有的不分甚至也就一兩個月的時間,並且在這一兩個月里也沒有得到實施。

脫離了實際的空談,最終依舊落得綠林群起,革了他的命。

『柒』 黃仁宇 《中國大歷史》這本書怎麼樣

黃仁宇先生的大歷史書籍拋開國內大多歷史學家以道德視角審視歷史的方式,從技術角度解讀歷史,以長遠的眼光看待歷史的內在合理性,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賦予人們一種全新的思維模式。

『捌』 《中國大歷史》黃仁宇著,一篇讀後感,八百字左右

《中國大歷史》讀後感 共享文檔
2015-10-22 2頁 5.0分
用App查看
《中國大歷史》讀後感
這個暑假,我閱讀了《中國大歷史》,其實早在三年前,父親就推薦我閱讀這本書,但因當時我的歷史知識還比較匱乏,看問題也比較淺顯,於是一直拖到現在。
《中國大歷史》的作者黃仁宇以其宏闊的視野,獨到的見解來解析中國歷史。之所以把它稱為「中國大歷史」,是因為中國在過去的150年內經過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革命,從一個閉關自守中世紀的國家蛻變成為一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影響到13億中國人口的思想信仰、婚姻教育與衣食住行。本書從技術的角度分析中國歷史的進程,不是從道德的角度檢討歷史,它著眼於現代型的經濟體制如何為傳統社會所不容,以及是何契機使其在中國土地上落腳。
他以短短的二十餘萬字的篇幅,勾畫了整個中國歷史長達數千年的全貌,實在需要很強的取捨功夫。但是,他不是以其短,或未能對於歷史的人與事件細細地加以描述來顯示其大歷史的特點的。大歷史之所以為「大」歷史的理由在於,黃仁宇一改以往中國歷史學家的著述歷程,不以史料的堆砌為著述的目的,也不以單一歷史事件的描述為著作的主要關注點,更不以對接近作者時代的歷史大事的歡呼喝彩為能事。他是以一種全新的手法,從長遠的社會、經濟、財政、社會思想、官僚制度、地理環境等多種視角來觀察中國歷史的脈動。在歷史的圖景中為我們描繪出了歷朝歷代的大政治,大財政,大文化,大軍事,大法令,而這些都是我們歷朝歷代興衰的根本所在。在著作的意圖上,作者先確立起一個大意向,利用歸納法將現有的史料高度的
壓縮,構成一個簡明而又前後連貫的綱領。在文字中,他還加了很多與歐美歷史的比較,然後去做進一步的研究。可見這種大歷史的著述方式,注重的是對歷史宏觀線條的勾畫,注重的是歷史本身相沿成型的狀態描述,並且是在區域歷史的相互比較中凸現其歷史特質。因此,我們不必要將歷史讀作資治通鑒,不必要將歷史認作弘揚某種道德理念的工具。跳出歷史的價值旋流,滿足今天人們對歷史的好奇心。同時也能夠在其中給我們更多的借鑒。
《中國大歷史》從小件看大道理,從長遠的社會、經濟結構觀查歷史的脈動;從中西的比較提示中國歷史的特殊問題;注重人物與時勢的交互作用、理念與制度的差距、行政技術與經濟組織的沖突,以及上層結構與下層結構的分合。它不以一種民族狹隘的心理去看待中國歷史上所發生的事件,而是將中國的歷史放在一個龐大的歷史背景下來探討,或者放在西方觀點下來評價。黃仁宇一直在西方研究中國歷史,因此它能更用接近西方的方式和觀點來思考我們自己的問題,這也許就是這本書不同於傳統歷史書籍的原因所在。
歷史不是偶然的,每一次歷史轉向的背後,都是政治、社會等諸多因素相互交融的結果。歷史是需要客觀評價的,這點對於歷史學家來說尤難做到,因為作者在敘述的過程中或多或少會添加自己的主觀成分,但是當你讀了這篇書以後你就會有一種異樣的感覺。生動,形象,打破了以往教科書式的羅列,將歷史又一次展現在我們面前,對今日的現實有著很好的借鑒意義。相對於今,當代的許多重要事件,在宏觀歷史來看都顯得微不足道。如果將視野拉開,許多歷史上經歷
之事在今日仍然存在或發生。尤其是中國人的政治、官僚體然依然存在,讀古驗今、令人驚詫。
《中國大歷史》成功之處是黃仁宇把專業的歷史知識寫成了趣味讀物,卻又蘊含歷史沉重感與深刻的歷史的反思。特別是書中對當今社會的預言的兌現讓我們佩服不已。由此也實現了歷史的最根本目的:以史鑒今。《中國大歷史》對我的影響力還體現在另外一方面,王朝的盛衰,如同人生的輪回,如果把自己置身於「人生大歷史」中來看,最大的收獲便是領悟在歷史的洪流中,每個人的生命極為渺小,因此對於生活中的許多紛擾,片刻的痛苦與偶爾的得失又算得了什麼呢?也許我們可以以一種更加寬容的心態去面對人生、笑看人生。
獲取文檔後可享受
文庫App隨時閱讀 電腦端便捷下載 下載到本地
VIP免券獲取
分享收藏下載
下載文庫客戶端,離線文檔隨時查看
相關推薦文檔
查看

網路文庫熊掌號
網路文庫優質內容精選

『玖』 《中國大歷史》讀後感

讀後感:初看這本書,僅僅將其作為消遣,未必要全部看完。然於後發覺此書多有牽扯財政知識,則上升至必讀之行列。所謂: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看此書則重在抽取其中的財政史,其他知識則可謂意外收獲了。大歷史者,如作者所言,乃宏觀歷史,用350頁文字粗粗帶過我華夏五千年之文明,雖顯得簡陋而無所適從,但有利於讀者在閱讀中整體把握歷史發展的規律。作者別具匠心地將之與世界史聯系起來,則又提供了另一番視角。
總體上,我在閱讀此書時有三大收獲,現簡述如下:
第一, 對歷史的整體認識有所提升。
一般傳統歷史家將中國史看做帝王之家史,以為皇帝君王者,號令天下,無所不從。然則在此書中,作者向讀者傳達出鮮明的觀點是,中國古代歷史,是在一種道德的指引下運行。帝王要有所作為,也必須依著道德軌跡,或者成為道德之代言人,否則便不能收到萬民的支持。
作者在書中屢次用到「中國是一隻大型的潛水艇夾肉麵包」,此比喻雖生硬而令人費解,卻還是充滿想像力的。歷史發展乃上下兩重力量互相作用的結果,要維持整個國家之穩定,上下必須達到一種平衡,而這種平衡的引子,在古代正是道德。
作為古代經濟之基礎者,正是「農業之系統」,其與「商業之系統」相對。凡古代之昌盛時期,必有解決土地問題之暫時良策,並有與之相適應的上層建築。待到每個朝代後期,由於小自耕農的衰落,農業凋敝,國家自然混亂了。
第二, 對一些具體歷史細節的糾正認識。
在對人方面,比如,我從書中知道,慈禧是在光緒帝死後不到24小時去世的,而洪秀全則是在運動失敗前服毒自殺(對這點我尚且有所懷疑);宋朝皇帝趙瑣以及明朝最後一任皇帝崇禎,都有一番雄心壯志,專於政事,卻無力回天。
在對事方面,我知道王安石的新政,使中國在當時即企圖以金融管制的辦法操縱國事。其廣度和深度不曾在那時世界裡任何地方提出。元朝兩次征日,未能取勝的原因,乃是「神風」幫助,看來戰無不勝的蒙古騎兵到了海上戰鬥力就減弱了。遼東半島在「三國干涉還遼」之後的坎坷命運,之前在歷史教科書中卻隻字未提。「文化大革命」雖說是十年離亂,卻也提供了一個新的改組機會。
第三, 財政對於中國古時朝代的興衰有重要影響。
黃仁宇先生在書中對於每個朝代,都會專門分析其財稅制度。若財稅制度符合當時小自耕農的實際情況,則國家能夠得到充足的財源;而如果該朝代未能建立合理的財稅體系,則滅亡不遠矣。歷史界甚至公認明朝之覆滅由於財政的破產,黃老也曾提出民國時期各軍閥未能成為實際之強人,他們缺乏效能的主因在財政。兩稅法、王安石的變法、一條鞭法等等都是各朝代為了挽救頹勢對於財稅制度的改革。但這些改革之所以要麼未能實行,要麼未能取得實際效果,正是因為他們要麼脫離小自耕農的實際,要麼由於改革主持者失勢,其所倡導的政策,也被反對派否定。小自耕農的破產與國家之衰落往往構成因果關系。結果國家稅收不能按時按量徵收,君主只好提高稅率,或者變換著方式增加附加稅。軍人不能按時獲得足夠軍餉,則軍隊素質下降,遇到各種天災人禍,國家也無足夠能力應付。真是成也財政,敗也財政。這甚至讓我有些懷疑,是否中國古之朝代更替,無非是「財政周期」?
如此看來,財政之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了。那麼由此及彼,現今中國財政制度的設置,對於國家之強盛必定也是舉足輕重的。然目前國家財稅制度所受之詬病,已經愈加明顯。學財政的人應該以完善這一整套制度為己任。
書中有一段話是這樣說的:除非下層有法制上的保護,上端無限制收稅的權利並非執政者之福。因為全國財政並無實際上之結構,各級人員也各就自己的方式敷衍塞責。目前我國對於下層之法律保護已算有所進展,但對於私有財產的保護尚不到位。如此,要想到達作者提出的真正「數目字管理」,尚有一段距離吧。比如目前增值稅的徵收就常常遇到逃稅偷稅的現象,而要想實現如美國之以所得稅為主體稅種,實在任重道遠。

閱讀全文

與中國大歷史讀後感黃仁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