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急求中國著名歷史人物的姓名
投筆從戎(班超)慷慨悲歌(項羽)
約法三章(劉邦)橫槊賦詩(曹操)
完璧歸趙(藺相如)洛陽紙貴(張衡)
聞雞起舞(祖逖)畫龍點睛(張僧繇)
(1) 一字千金〔 呂不韋〕
(2) 一飯千金〔 韓信 ]
(3) 二碑紀功〔 杜預 〕
(4) 三顧茅廬〔劉備 〕
(5) 四面楚歌〔 項羽 〕
(6) 五月飛霜〔 鄒衍 〕
(7) 七步成詩〔 曹植 〕
(8) 八斗之才〔 曹植 〕
(9) 千金買骨〔 郭隗 〕
(10) 入木三分〔王羲之 〕
(11) 馬革裹屍〔馬援 〕
(12) 不貪為寶〔子罕 〕
(13) 約法三章〔劉邦 〕
(14) 司馬青衫〔白居易 〕
(15) 聞雞起舞〔祖逖 〕
(16) 投筆從戎〔班超 〕
(17) 指鹿為馬〔趙高 〕
(18) 陸海潘江〔陸機、潘岳〕
(19) 請君入瓮〔周興 〕
(20) 管鮑之交〔管仲、鮑叔牙〕
(21) 蕭規曹隨〔蕭何、曹參〕
(22) 鑿壁偷光〔匡衡 〕
(23) 顏筋柳骨〔顏真卿、柳公權〕
(24) 孺子可教〔張良 〕
(25) 鞠躬盡瘁〔諸葛亮 〕
(26) 王前士後〔齊宣王、顏?〕
(27) 高山流水〔俞伯牙、鍾子期〕
(28) 東山再起〔謝安 〕
(29) 樂不思蜀〔劉禪 〕
(30) 紙上談兵〔趙括 〕
(31) 卧薪嘗膽〔勾踐 〕
(32) 老當益壯〔馬援 〕
(33) 多多益善〔韓信 〕
(34) 洛陽紙貴〔左思 〕
(35) 樂彘教子〔曾子 〕
(36) 沆瀣一氣〔崔沆、淮瀣〕
(37) 退避三舍〔重耳 〕
(38) 金屋藏嬌〔劉徹 〕
(39) 諱疾忌醫〔蔡桓公 〕
(40) 焚書坑儒〔秦始皇 〕
(41) 望梅止渴〔曹操 〕
(42) 江朗才盡〔江淹 〕
(43) 負荊請罪〔廉頗 〕
(44) 圖窮匕見〔荊軻 〕
(45) 舉案齊眉〔孟光、梁鴻〕
(46) 完璧歸趙〔藺相如 〕
(47) 懸梁刺股〔蘇秦、孫敬〕
(48) 燕瘦環肥〔趙飛燕、楊玉〕
(49) 一飯三遺矢〔廉頗 〕
(50) 無面見江東父老〔項羽〕
篝火狐鳴——陳勝
高山流水——俞伯牙、鍾子期
指鹿為馬——趙高
雞鳴狗盜——孟嘗君
鑿壁偷光——匡衡
圖窮匕見——荊軻
破釜沉舟——項羽
請君入翁(瓮)——來俊臣
江郎才盡——江淹
樂不思蜀——劉禪
煮豆燃萁——曹植
紙上談兵——趙括
再衰三竭——曹劌
木牛流馬——孔明
世外桃源——陶淵明
投筆從戎——班超
卧薪嘗膽——勾踐
圍魏救趙——孫臏
投鞭斷流——謝安
退避三舍——晉文公
望梅止渴——曹操
草木皆兵——符堅
完璧歸趙——藺相如
暗渡陳倉——韓信
拔山扛鼎——項羽
懸梁刺股——蘇秦
罄竹難書——隋煬帝
怒發沖冠——岳飛
毛遂自薦—— 毛遂
老驥伏櫪——曹操
口蜜腹劍——李林甫
鞠躬盡瘁——諸葛亮
黃袍加身——趙匡胤
孺子可教——張良
金屋藏嬌——劉徹
七步之才——曹植
洛陽紙貴—— 左思
韋編三絕——孔子
多多益善——韓信
焚書坑儒——秦始皇
好大喜功——漢武帝
夢筆生花——李白
老馬識途——管仲
一鼓作氣——曹劌
『貳』 中國歷史國家名字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三分魏蜀吳,兩晉前後沿,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後,王朝至此完
『叄』 中國歷史最好聽的名字有哪些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姓氏文化也是其中的瑰寶,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名字,而名字也將陪伴我們一生。
古人取名字儒雅講究,而名字也往往也帶有時代印記。民國人的名字經常喚作康生,子儒,後來的人叫做建國,紅梅,而到了現在,大多數的人名字越來越大眾化??
比如說張偉,劉偉,趙華,李華等等。這里小編舉幾個古代名字好聽的人物。
一、魚幼薇又名魚玄機
女,晚唐詩人,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初名魚幼微,字蕙蘭。咸通(唐懿宗年號,860—874)中為補闕李億妾,以李妻不能容,進長安咸宜觀出家為女道士。與文學家溫庭筠為忘年交,唱和甚多。後被京兆尹溫璋以打死婢女之罪名處死。
二、卓文君
你若無情我便休,往事如昨易白頭。
「文君」二字沒有過多的艷麗、矯情,但這兩個字卻體現了一個女子的決絕。在古代,很難想像會有這么一個愛憎分明的女子。
三、柳如是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柳如是,本姓楊,名愛,後改姓柳,名隱,後又改名是,字如是,號河東君。幼年被賣到盛毛澤歸家院名妓徐佛家為養女。徐佛悉心培養,柳如是擅七言詩,又習得褚遂良筆法。年長後,流落青樓。她才貌俱佳,一身男裝,引得眾多名仕縱談時事,對詩習文。後與錢謙益結為夫妻,明亡,柳如是暗中支持抗清義士,後夫君鬱郁而終,柳如是也懸梁自盡,一代才女香消玉殞。
四、納蘭容若
清代著名詞人,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在中國文學史上也佔有光彩奪目的一席。雖侍從帝王,卻嚮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
五、倉央嘉措
生我何用?不能歡笑,滅我何用,不減狂驕。
倉央嘉措,藏語意思為「梵音海」,在他被押往北京的途中,23歲的倉央嘉措死在那片「青色的海」邊——梵音之海。
『肆』 中國的國名歷史上都有過什麼名字
中國一共出現了83個王朝,共有559個帝王,包括397個「帝」和162個「王」。
歷代帝王中,壽命最長的是清高宗(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歷,享年89歲(西周共和元年以前的計年不準確,故不計);壽命最短的帝王是東漢殤帝劉隆,2歲即亡。
查看文章
中國朝代歷史順序表2007-11-13 17:35中國朝代歷史順序表:
華夏族(皇帝)--4000多年前
堯
舜
禹
夏朝--約公元前22世紀-公元前17世紀
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初-公元前11世紀
周朝--約公元前11世紀-公元前256年,分為西周,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戰國
秦朝--公元前221-元前206年秦王(贏政)統一六國,之後項羽和劉邦為爭奪帝位,進行了四年的楚漢戰爭。
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漢高祖(劉邦)->漢文帝->漢景帝(劉啟)->漢武帝(劉徹)
東漢--公元25-220年(漢光武帝)劉秀
三國--公元220-280 年劉備、曹操、孫權爭奪天下
晉朝--公元265-420年分為西晉,東晉
南北朝--公元386-581年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楊堅)
唐朝--公元618-907年李淵->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
五代--公元907-960年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朝代
宋朝--公元960-1279 年,北宋宋太祖(趙匡胤)南宋(趙構)(公元1127-1279年)。
元朝--1271年-1368年,元世祖(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孫子。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朱元璋即明太祖。
清朝--公元1644-1911年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
速記口訣:
夏商和西周,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兩晉前後延,
南北朝並列,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後,皇朝至此完
歷代王朝中,延續最久的是周朝,共800餘年(西周300餘年,東周515年);存在時間最短暫的是北遼,均僅一年多。
『伍』 中國在歷史上的名稱有哪些
歷史上外國如何稱呼中國? 震旦(Sinian),古印度對中國的稱謂。過去曾認為「震旦」是一種鴉雀,是中國特有的鳥。其實,「震旦」是5.7億年前到18億年前的地質年代,這段時間在生物演化歷程中具有承前啟後的意義。絲國(Seres),也稱塞里斯,古希臘和羅馬對中國西北地方及其居民的稱謂,意思是「絲的」或者「絲來的地方」。契丹(Cathe),俄語稱中國為「契丹」。遼代時期,當時的北方民族如女真、蒙古等都把中原地帶叫做「契丹」。隨著這些民族和北方或西方的交流融合,「契丹」的名字逐漸表示中國的土地。陶瓷(China),18世紀以前,中國昌南鎮(今景德鎮)的精美瓷器在歐洲很受歡迎,人們以能獲得一件昌南鎮瓷器為榮。歐洲人因此把「昌南」作為瓷器(china)和生產瓷器的「中國」(China)的代稱。清國人(Chink),源於清朝的「Ching」,在英文的俚語中意指「中國人」,帶有貶義。中國風(Chinoiserie),18世紀中期,法語中專指一種非常流行的藝術風格。當時,很多設計師和工匠大量採用中國題材,如中國服飾、龍、寶塔,結合藝術家的想像創造出各種新形象。後來演化為中國風格、中國工藝品,也有「中國的」、中國人」的意思。西內遜(Chinees),荷蘭語中專指華人的詞。現在,西內遜有兩個含義,一是指「到中國餐館里去吃飯」,二是指「中國人」。掌櫃,19世紀初,韓國用「掌櫃」一詞來稱呼那些到朝鮮的中國人,意思是中國人精於算計,善於做生意。船國(NuocTau),越南民間把中國說成「船國」,把居住在越南的華人稱為「三船」,意思是中國人是坐船來到越南的,中國的船舶製造業讓越南人羨慕。
「中國」自己的別名,除「華夏」外,還有「中華」、「九州」、「四海」、「神州」等稱呼。 「九州」之名, 在《禹貢》便有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九州。其它古籍如《爾雅·釋地》、《周禮·職方》、《呂氏春秋·有始覽》等也有「九州」的記載,盡管具體的州名有所差異,但記載的均為九個州。「州」正式成為政區是東漢的事。所以「九州」就成了中國的代稱,並一直沿用至今。「中華」最初指黃河流域一帶,隨著中華帝國版圖的擴大,凡屬中原王朝所管轄的地方都統稱為「中華」,泛指全國。所以,「中國」也簡稱「華」,中國人僑居海外稱「華僑」「四海」之稱,以四境均有海水環繞而得名。戰國齊人鄒衍,得到海外交通的啟發,大膽提出了「大九州」說。他認為《禹貢》九州合起來只能算一州,叫「赤縣神州」,同樣大小的州共有9個,組成大九州,「神州」只佔天下八十一分之一。後代的事實雖然證明這只是一種假說,但「神州」之名一直沿用到今天。
『陸』 中國人的姓名歷史
古代姓氏是怎樣來的? 姓是怎麼來的?人們推測,姓的由來與祖先的圖騰崇拜有關系。在原始蒙眛時代,各部落、氏族都有各自的圖騰崇拜物,比如說麥穗、熊、蛇等都曾經是我們祖先的圖騰,這種圖騰崇拜物成了本部落的標志。後來便成了這個部落全體成員的代號,即「姓」。由於古代氏族部落的數量畢竟是有限的、可數的,所以,純正的遠古時代留下來的姓是很少的。 後人據《春秋》整理出來的「古姓」有:媯(今河北涿鹿有媯水)、姒、子、姬、(周王族姓)、風、贏(秦姓)、己、任、吉、芊、曹、祁、妘、姜、董、偃、歸、曼、羋(楚姓)、隗(原北方少數民族姓)、漆(瞞)、允等22個姓。這些姓中近半數帶女字旁。所以,人們推測,姓的產生可能在母系氏族社會。章太炎先生及其他學者又從《說文》、《山海經》、甲骨文、金文等較古的文獻中整理出幾十個古姓(約59個,章太炎得52個,他人又從金文中得嫘等7個),這樣加上原有的也不過80幾個,可以想見,這只是遠古實際存在的姓中的一部分,原有的姓肯定不止這些。其他的已佚。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時候的姓決沒有我們今天講的「姓」多。我們這里可以羅列幾個從古至今具有代表性的關於姓的數字。 ①北宋以後的封建社會,長期作為兒童識字讀物的《百家姓》(北宋錢塘無名氏編),共收入502個姓氏(其中單姓342個,復姓60個。開頭曰:「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馮陳褚衛,蔣沈韓楊……」)②宋代鄭樵《通志·姓氏略》中統計古代姓氏共有1745個。③明代翰林院編修吳沈等人據當時戶部所藏戶籍編成《皇明千家姓》,收姓氏1968個。(開頭曰:「朱奉天運,富有萬方,聖神文武,道合陶唐……」)④清代康熙帝親自審定《御制百家姓》,(開頭曰:「孔師闕黨,孟席齊梁,高山詹仰,鄒魯榮昌,冉季宗正,游夏文章……」)⑤清人張澍《姓氏尋源》、《姓氏辨誤》中說古姓氏有5129個。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大陸學者閻福卿等曾編輯出版過《中國姓氏匯編》共收姓氏5730個。其中單姓3470個,雙字姓2085個,三字姓163個,四字五字姓12個。台灣省也出版過《中華姓符》共收姓氏6363個,但裡面有異體字重復收入的情況。⑦據中國語言文字改革工作委員會漢字處1984年的抽樣調查及有關專家的估計,直到今天還在使用的姓氏在3000個以上。(氣象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王大良編《當代百家姓》據1982年全國人口普查數據認為:目前,我國常用的姓約400個,按當時人口數算,前100個姓是:李王張劉陳楊趙黃周吳,徐孫胡朱高林何郭馬羅,梁宋鄭謝韓唐馮於董蕭,程曹袁鄧許傅沈曾彭呂,蘇盧蔣蔡賈丁魏薛葉閻,余潘杜戴夏鍾汪田任姜,范方石姚譚廖周熊金陸,郝孔白崔康王丘秦江史,顧侯郎孟龍萬段雷錢湯,尹黎易常武喬賀賴龔文。這100姓佔全國總人口的87%以上。其中李王張劉陳5姓就有3億多人口。李8700萬、王8000萬、張800萬、劉6000萬、陳5000萬。全國各城市的大姓情況也不一樣,如上海前10名的姓是:張王陳李徐朱周吳劉沈。)這個數字跟我們前面說的所謂遠古即有的純正的「姓」相去太遠了。那麼另外那些也被稱作姓的字又是怎麼回事呢?那些字就是現代姓的主要組成部分 「氏」,下面就來介紹 「氏」。 二、「氏」 由於人口的繁衍,原來的部落又分出若干新的部落,這些部落為了互相區別以表示自己的特異性,就為自己的子部落單獨起一個本部落共用的代號,這便是「氏」,當然也有的小部落沒這樣做,而仍然沿用老部落的姓的。有的部落一邊沿用舊姓,一邊有自己的「氏」。這些小部落後來又分出更多的小部落,它們又為自己確定氏,這樣氏便越來越多,甚至於遠遠超過原來姓的規模。 從時間上來講,這已是父系氏族社會的事情了,氏帶上了這個時代的烙印。所以「氏」可以說是姓的分支。《通簽·外紀》說:「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就很能說明二者的關系。「姓」是不變的,「氏「是可變的。顧炎武也說「氏一傳而可變,姓千萬年而不變。」秦漢之前,姓和氏在不同場合使用,哪些人有姓,哪些人用氏有嚴格規定,漢代以後,姓氏不加區分,姓氏合一,統稱為姓。最明顯的標志是《史記》,根據現有姓氏、推究它們的來源或者說最初確定它為姓氏的緣由,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1)前面提到過,帶女字旁的姓氏如:娰、姬、姜、媯、贏等,這是母系氏族社會女性崇拜的反映。有些直接就是女族長的名姓稱號。 (2)以動植物或其他自然物為姓氏。如馬、牛、羊、豬、蛇、龍、柳、梅、李、桃、花、葉、谷、麥、桑、麻、粟、山、水、林、木、風、雲、河、江、金、石、鋼、鐵、玉等,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部落的圖騰。 (3)以封國、采邑或職官、爵位為姓。如齊、楚、燕、韓、趙、魏、秦、魯、蔡、鄭、陳、宋、阮;司徒、司馬、司空、樂正、宰、上官、太史、少正、王、侯、公孫、伯子等,由於古代封爵職官名目繁多,故此類姓很多。 (4)以出生地、居住地或職業為姓,如姚(虞舜生姚墟)、東方(伏羲住處)、西門、東門(魯庄公子遂後代封住地)、東郭、南、百里、歐陽(越王勾踐,被封在烏程歐陽亭)、陶、巫、卜、醫等。 (5)以祖先族號、謚號為姓。如唐、虞、夏、商、周、殷,文、武、昭、穆、康、庄、宣、平、成等。 (6)其他(在姓中還有幾種變種,突變情況): A、皇帝賜姓。如劉邦賜項伯姓劉。李煜賜奚廷圭(墨務官)姓李。 B、為避災難而改姓。如伍子胥在吳被殺後,子孫逃到齊國,改姓王孫;陳厲公子陳完,在陳內亂後逃到齊國做了大夫,改姓田。 C、為避皇帝或聖人諱而改姓。如荀改孫,庄改嚴,丘改邱等。 D、嫌原姓復雜、字多而改姓。如司馬簡姓司或馬或馮,歐陽簡姓歐。 E、少數民族主動從漢姓。如北魏孝文帝規定鮮卑族人改用漢姓如陸、穆、賀、於等,皇族帶頭,由原來的姓拓跋改為姓元。 F、另外,拓跋、單於、宇文、長孫、呼延、尉遲、耶律、完顏,愛新覺羅等都是少數民族姓的漢語譯音。有些少數民族姓在譯成漢語後,嫌字太長就簡化,如愛新覺羅,改姓羅,金。從以上可看出,同姓不一定一家。 今天在公共社交場合的「貴姓」、「尊姓」、「按姓氏筆畫為序」中的姓,實際上包括了古姓、氏這兩方面的內容。 另外,古代姓氏還有幾點值得注意: ①戰國前,貴族才有姓氏,貴族男子稱氏,女子稱姓。因為「姓所以別婚姻」,「氏所以別貴賤」,「貴者有氏,賤者有名無氏」(《通志·氏族略序》)顧炎武在《日知錄》中說:「考之於《傳》,二百五十五年之間,有男子而稱姓者乎?無有也。」 那麼男子稱什麼呢?1、貴者稱氏;2、賤者則以職業概括之。如奕秋、庖丁、匠石、醫和、優孟,這些職業名後來才成了姓。當時是通稱。 ②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禮不娶同姓」,「父母同姓,其出不蕃」(《左傳》),「同姓不婚,惡不殖也」。(《國語》)有人認為裡面隱含了樸素的優生學。 春秋時,魯昭公娶吳女為夫人,兩人都姓姬,乃改夫人姓孟,稱吳孟子。 ③因為「姓」起著「別婚姻」的作用,貴族男子又不稱姓,故女子稱姓特別重要,為了給待嫁或已嫁的同姓女子加以區別,就形成了對女子的特殊稱呼,在姓的前後加前綴、後綴。 A、前綴用排行:孟、伯、仲、叔、季。如孟姜、伯姬、叔隗, B、以夫家的采邑、謚號為前綴:如晉姬、武姜、文贏。 C、加氏、女、母、姬、媼、嫗等後綴,如張氏、商女、孟母、吳姬、趙媼等。 --- 在戰國前,當然是氏重要了,比如秦始皇,贏姓趙氏。看看現在有幾個姓贏的?姓趙的卻差不多上億。戰國以後姓氏逐漸合一,現在的姓,在那時絕大數叫氏。古老的姓現在常用的只有姬姓和姜姓等特大姓。其餘像媯姓(現主要分為陳,田,孫等姓)姒姓、子姓、嬴姓都幾乎沒有了。 姒姓主要分為以下氏 禹為姒姓,其後分封,用國為姓,故有夏後氏、鮑氏、有扈氏、有男氏、 斟尋氏、彤城氏、襃氏、費氏、杞氏、繒氏、辛氏、冥氏、斟戈氏、越氏。 子姓主要分為以下氏 契為子姓,其後分封, 以國為姓,有殷氏、來氏、孔氏、宋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目夷氏。 嬴姓主要分為以下氏 秦之先為嬴姓。其後分封,以國為姓,有徐氏、郯氏、莒氏、終 黎氏、運奄氏、菟裘氏、將梁氏、黃氏、江氏、修魚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 然秦以其先造父封趙城,為趙氏。 資料來源《史記》 現在差不多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姓都是姬姓(傳說黃帝姓姬)和姜姓(傳說炎帝姓姜)分出來的氏。 姬姓有周,文,王,韓,魏,魯,武,吳,蔣等。 姜姓有齊,呂,申,謝,紀、許、向等。
滿意請採納
『柒』 中國姓名的歷史演變相關資料越多越好!!
以下是中國歷史上有姓名記載的皇後,唐朝及唐代以後的皇後史書上均記載為某氏,只有一些有特殊經歷的皇後才記載了姓名(如宋真宗皇後劉娥、明太祖皇後馬秀英),故唐朝及唐代以後的部分皇後姓名為近年考證所得,有部分著名的妃子用*標出。
兩漢時期:
·呂雉(漢高祖劉邦皇後)
·張嫣(漢惠帝劉盈皇後)
·竇猗房(漢文帝劉恆皇後)
·薄阿渝、王娡(漢景帝劉啟皇後)
·陳阿嬌、衛子夫(漢武帝劉徹皇後)
*李妍、趙鉤弋(漢武帝劉徹妃)
·上官小妹(漢昭帝劉弗陵皇後)
·許平君、霍成君(漢宣帝劉詢皇後)
·王政君(漢元帝劉奭皇後):王政君歷漢四世為天下母,並最終導致其侄兒王莽篡漢建新
·許誇、趙飛燕(漢成帝劉驁皇後):趙飛燕原名趙宜主,因其舞姿輕如飛燕遂更名趙飛燕,趙飛燕是中國歷史上最擅長舞蹈的皇後
*趙合德(漢成帝劉驁妃)
·郭聖通、陰麗華(漢光武帝劉秀皇後)
·鄧綏(漢和帝劉肇皇後)
·閻姬(漢安帝劉祜皇後)
·梁妠(漢順帝劉保皇後)
·梁女瑩、鄧猛女、竇妙(漢桓帝劉志皇後)
·何蓮(漢靈帝劉宏皇後)
·伏壽、曹節(漢獻帝劉協皇後)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郭女王(魏文帝曹丕皇後):《二十五史》中稱她郭嬛,女王是她的字
*甄洛(魏文帝曹丕妃)
·吳莧(蜀昭烈帝劉備皇後)
·楊艷、楊芷(晉武帝司馬炎皇後)
*左棻、胡芳、諸葛婉(晉武帝司馬炎妃)
·賈南風、羊獻容(晉惠帝司馬衷皇後):賈南風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亂國毒後,她導致了西晉的八王之亂;羊獻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兩度皇後,西晉滅亡後她被匈奴貴族劉曜所得,並成為了前趙的皇後
*謝玖(晉惠帝司馬衷妃)
·梁蘭璧(晉懷帝司馬熾皇後)
·虞孟母(晉元帝司馬睿皇後)
*鄭阿春(晉元帝司馬睿妃)
·庾文君(晉明帝司馬紹皇後)
·杜陵陽(晉成帝司馬衍皇後)
·褚蒜子(晉康帝司馬岳皇後)
·何法倪(晉穆帝司馬聃皇後)
·王穆之(晉哀帝司馬丕皇後)
·庾道憐(晉廢帝司馬奕皇後)
·王簡姬(晉簡文帝司馬昱皇後)
·王法慧(晉孝武帝司馬曜皇後)
·王神愛(晉安帝司馬德宗皇後)
·褚靈媛(晉恭帝司馬德文皇後)
·張徽光、劉娥、靳月光、靳月華(漢王劉聰皇後)
·羊獻容、劉芳(前趙劉曜皇後):羊獻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兩度皇後
·鄭櫻桃、杜珠(後趙石虎皇後)
·段元妃(後燕慕容垂皇後)
·苻訓英(後燕慕容熙皇後)
*苻娀娥(後燕慕容熙妃)
·段季妃(南燕慕容德皇後)
·李敬受(北涼沮渠牧犍皇後)
·臧愛親(宋武帝劉裕皇後)
·司馬茂英(宋少帝劉義符皇後)
·袁齊媯(宋文帝劉義隆皇後)
*沈容姬、路惠男(宋文帝劉義隆妃)
·殷玉英(宋廢太子劉劭皇後)
·王憲嫄(宋孝武帝劉駿皇後)
·何令婉(宋前廢帝劉子業皇後)
·王貞風(宋明帝劉彧皇後)
*陳妙登、陳法容(宋明帝劉彧妃)
·江簡珪(宋後廢帝劉昱皇後)
·謝梵境(宋順帝劉准皇後)
·劉智容(齊高帝蕭道成皇後)
·裴惠昭(齊武帝蕭賾皇後)
·何婧英(齊鬱林王蕭昭業皇後)
·王韶明(齊海陵王蕭昭文皇後)
·劉惠瑞(齊明帝蕭鸞皇後)
·褚令璩(齊東昏侯蕭寶卷皇後)
*潘玉兒(齊東昏侯蕭寶卷妃)
·王蕣華(齊和帝蕭寶融皇後)
·郗徽(梁武帝蕭衍皇後)
*丁令光、阮令嬴(梁武帝蕭衍妃)
·王靈賓(梁簡文帝蕭綱皇後)
·章要兒(陳武帝陳霸先皇後)
·沈妙容、韓子高(陳文帝陳蒨皇後):韓子高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男皇後,但史學界一直不予承認,元代有戲劇《男皇後》即記述韓子高的故事,在江蘇的陳文帝陵前立有兩尊雄麒麟(其他南朝帝陵均為一雄一雌),可見韓子高的地位
·柳敬言(陳宣帝陳頊皇後)
·沈婺華(陳後主陳叔寶皇後)
*張麗華(陳後主陳叔寶妃)
·馮有(魏文成帝拓跋濬皇後)
·馮潤、馮清(魏孝文帝元宏皇後):馮潤小名馮妙蓮,因私通假宦官高菩薩而被廢
*高照容(魏孝文帝元宏妃)
·高英(魏宣武帝元恪皇後)
*司馬顯姿、胡仙真(魏宣武帝元恪妃):胡仙真即史書上的胡充華,充華為妃嬪封號並非人名,胡仙真在魏宣武帝死後臨朝稱制,她荒淫無恥,寵愛男色鄭儼,最終導致北魏六鎮起義
·爾朱英娥(魏孝庄帝元子攸皇後)
·宇文雲英(西魏元欽皇後)
·李祖娥(齊文宣帝高洋皇後)
·李難勝(齊廢帝高殷皇後)
·穆黃花(齊後主高緯皇後)
*馮小憐(齊後主高緯妃)
·元胡摩(周孝閔帝宇文覺皇後)
·李娥姿(周武帝宇文邕皇後)
·楊麗華、朱滿月、陳月儀、元樂尚、尉遲繁熾(周宣帝宇文贇皇後)
·司馬令姬(周靜帝宇文衍皇後)
隋唐時期:
·獨孤伽羅(隋文帝楊堅皇後)
·蕭後(隋煬帝楊廣皇後):蕭後雖無名字記載,但蕭後歷經五主而不衰,堪稱中國歷史上最妖嬈的皇後,《隋唐演義》中為蕭後取名蕭美娘
·長孫無垢(唐太宗李世民皇後):長孫皇後小字觀音婢,清代一學者考證其名為長孫無垢
·武則天(唐高宗李治皇後):武則天小名武媚娘,武則天也是中國唯一的女皇帝
·韋香兒(唐中宗李顯皇後):韋香兒曾經在唐中宗落難時與其同甘共苦,但後來她權力欲膨脹,並與女兒安樂公主合謀毒殺了唐中宗,後李隆基與太平公主發動政變將她殺死
*楊玉環(唐明皇李隆基妃)
五代遼宋夏金時期:
·張惠(後梁太祖朱溫皇後)
·劉玉娘(後唐庄宗李存勖皇後)
*花見羞(後唐明宗李嗣源妃)
·李三娘(後漢劉知遠皇後)
·黃惠姑(閩國王審知皇後)
·陳金鳳(閩國王延鈞皇後)
·李春燕(閩國王昶皇後)
·宋福金(南唐李昪皇後)
·周娥皇、周女英(南唐李煜皇後):周女英即小周後,南唐滅亡後她被宋太宗姦汙而憂憤死
·金飛山(前蜀王宗衍皇後)
·劉娥(宋真宗趙恆皇後)
·高滔滔(宋英宗趙曙皇後)
·孟嬋、劉清菁(宋哲宗趙煦皇後):孟嬋在北宋滅亡後,號召天下反金,並在杭州再造大宋王朝
·邢秉懿、吳芍芬(宋高宗趙構皇後)
·李鳳娘(宋光宗趙敦皇後)
·楊桂枝(宋寧宗趙擴皇後)
·謝道清(宋理宗趙昀皇後)
·全玖(宋度宗趙禥皇後)
·述律平(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皇後)
·蕭溫(遼太宗耶律德光皇後)
·蕭撒葛只(遼世宗耶律阮皇後)
·蕭綽(遼景宗耶律賢皇後):蕭綽小名蕭燕燕,她就是遼國著名的蕭太後
·蕭菩薩哥(遼聖宗耶律隆緒皇後)
·蕭撻里(遼興宗耶律宗真皇後)
·蕭觀音、蕭坦思(遼道宗耶律洪基皇後)
·蕭奪里懶(遼天祚帝耶律延禧皇後)
·塔不煙(西遼耶律大石皇後)
·野利都蘭、沒藏黑雲(夏景宗李元昊皇後)
·耶律南仙(夏崇宗李乾順皇後)
*唐括定哥、唐括石哥、蒲察阿里虎、耶律彌勒(金海陵王完顏亮妃)
*李師兒(金章宗完顏璟妃)
·王霓(金宣宗完顏珣皇後)
·孛兒帖(蒙古成吉思汗皇後)
·脫列哥那(蒙古窩闊台皇後)
·海迷失(蒙古貴由皇後)
·忽都台(蒙古蒙哥皇後)
*也速兒(蒙古蒙哥妃)
元明清時期:
·察必、南必(元世祖忽必烈皇後)
·失憐答里、卜魯罕(元成宗鐵穆耳皇後)
·真哥(元武宗海山皇後)
·阿納失失里(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皇後)
·速哥八剌(元英宗碩德八剌皇後)
·八不罕(元泰定帝也孫鐵木耳皇後)
·卜答失里(元文宗圖帖睦耳皇後)
·答納失里、伯顏忽都、完者忽都(元順帝妥懽帖睦爾皇後)
·馬秀英(明太祖朱元璋皇後)
·胡善祥(明宣宗朱瞻基皇後)
·錢錦鸞(明英宗朱祁鎮皇後)
*萬貞兒(明憲宗朱見深妃)
·張寶珠(明熹宗朱由校皇後):張寶珠的大名叫張嫣,寶珠是她的字,史書和文學作品上為區別她與漢代的皇後張嫣故用張寶珠一名較多
·周玉鳳(明崇禎帝朱由檢皇後)
·阿巴亥(後金努爾哈赤皇後)
·哲哲(後金皇太極皇後)
*海蘭珠、孝庄太後布木布泰(後金皇太極妃):孝庄太後是大清王朝幕後的開創者
·娜木鍾(清順治帝福臨皇後)
*慈禧太後(清咸豐帝奕詝妃):據考證慈禧太後叫葉赫那拉·杏貞,而不是曾經流傳的葉赫那拉·玉蘭
·婉容(清宣統帝溥儀皇後):婉容為中國歷史上的末代皇後,滿洲國建立後,她與侍衛李體育和祁繼忠私通並懷孕(影視上將李祁二人合成虛構的李忠一人),遭到溥儀軟禁,最終患精神失常而死
*文綉(清宣統帝溥儀妃
『捌』 中國歷史的文化名稱有哪些
是名城吧
1982年2月8日經國務院批準的第一批24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北京市泉州市(福建省)桂林市(廣西省)昆明市(雲南省)景德鎮市(江西省)成都市(四川省)大理市(雲南省)曲阜市(山東省)遵義市(貴州省)南京市(江蘇省)洛陽市(河南省)承德市(河北省)蘇州市(江蘇省)開封市(河南省)大同市(山西省)揚州市(江蘇省)荊州市(湖北省)拉薩市(西藏自治區)杭州市(浙江省)長沙市(湖南省)西安市(陝西省)紹興市(浙江省)廣州市(廣東省)延安市(陝西省)1986年12月8日經國務院批準的第二批38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上海市呼和浩特市(內蒙古自治區)商丘市(河南省)日喀則市(西藏自治區)天津市鎮江市(江蘇省)安陽市(河南省)韓城市(陝西省)潮州市(廣東省)常熟市(江蘇省)南陽市(河南省)榆林市(陝西省)沈陽市(遼寧省)淮安市(江蘇省)襄陽市(湖北省)武威市(甘肅省)鎮遠縣(貴州省)徐州市(江蘇省)武漢市(湖北省)張掖市(甘肅省)濟南市(山東省)歙縣(安徽省)閬中市(四川省)敦煌市(甘肅省)南昌市(江西省)亳州市(安徽省)宜賓市(四川省)銀川市(寧夏自治區)重慶市壽縣(安徽省)自貢市(四川省)喀什市(新疆自治區)保定市(河北省)福州市(福建省)寧波市(浙江省)平遙縣(山西省)漳州市(福建省)麗江市(雲南省)1994年1月4日經國務院批準的第三批37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贛州市(江西省)吉林市(吉林省)岳陽市(湖南省)臨海市(浙江省)正定縣(河北省)集安市(吉林省)肇慶市(廣東省)衢州市(浙江省)邯鄲市(河北省)哈爾濱市(黑龍江省)佛山市(廣東省)鄒城市(山東省)新絳縣(山西省)長汀縣(福建省)梅州市(廣東省)青島市(山東省)代縣(山西省)建水縣(雲南省)雷州市(原海康縣)(廣東省)聊城市(山東省)祁縣(山西省)巍山縣(雲南省)柳州市(廣西省)臨淄區(山東省)天水市(甘肅省)鄭州市(河南省)瓊山區(海南省)同仁市(青海省)咸陽市(陝西省)浚縣(河南省)樂山市(四川省)漢中市(陝西省)隨州市(湖北省)都江堰市(四川省)江孜縣(西藏自治區)鍾祥市(湖北省)瀘州市(四川省)「三批」之後增補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山海關區(河北省)2001.8.10特克斯縣(新疆自治區)2007.5.6會理縣(四川省)2011.11.8鳳凰縣(湖南省)2001.12.17無錫市(江蘇省)2007.9.15庫車縣(新疆自治區)2012.3.15濮陽市(河南省)2004.10.1南通市(江蘇省)2009.1.2伊寧市(新疆自治區)2012.6.28安慶市(安徽省)2005.4.14北海市(廣西省)2010.11.9泰州市(江蘇省)2013.2.10泰安市(山東省)2007.3.9嘉興市(浙江省)2011.1.27會澤縣(雲南省)2013.5.18海口市(海南省)2007.3.13宜興市(江蘇省)2011.1.27煙台市(山東省)2013.7.28金華市(浙江省)2007.3.18中山市(廣東省)2011.3.17青州市(山東省)2013.11.18績溪縣(安徽省)2007.3.18太原市(山西省)2011.3.17常州市(江蘇省)2013.11.28吐魯番市(新疆自治區)2007.4.27蓬萊市(山東省)20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