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改革的歷史

中國改革的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23 12:27:39

中國歷史上三大改革

中國歷史上有三大改革。
第一,商鞅變法。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成功也是最有影響的改革。秦國從一個大家看不起的蠻夷之國,一下子變成了唯一擁有統一中國的實力的強國。商鞅的結局是悲慘的,但是其政策卻被繼承下來。秦國的文化落後,於是大批引進外國人才。以致於其後一百多年的政府首腦--丞相,基本都是外國人。經濟上,開發關西,開發巴蜀;軍事上更是無與匹敵;政治上,連荀子也認為秦國政府最具效率和最廉潔;管理上,採用的郡縣制,極大的提高了國家管理水平。這次變法,決定了此後兩千年的中國政治和文化。
第二,王安石變法。其實是兩次變法,均告失敗。其意願是好的,政策也基本沒有問題,然而卻無法推行下去。蘇軾、司馬光等人頑固守舊,不肯變通。加上宋神宗左右搖擺,又受不住老媽的眼淚,於是大宋江山從此無回天之力了。繁榮的宋朝經濟也承受不了巨大的官僚和軍隊的開銷,土地兼並,隱瞞人口和收入造成更大的財政缺口,社會矛盾終究無法緩解。列寧認為他是中國十一世紀偉大的改革家,可惜是個失敗者。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政治改革的熱情只換來一江春水向東流。
第三,張居正改革。這是一次半成功半失敗的改革。成功,是因為在張居正當政的萬曆前十年,明朝確實實現了中興。失敗,是因為在他死後,他的學生們和同僚們都停止了這些措施。張居正的改革主要是「一鞭法」,即用錢來繳稅而不是用糧食布匹等實物。看似簡單,但是卻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完全採用這種方式。實物的長途運輸,勞民傷財,地方政府乘機盤剝人民,運輸時又要消耗當量不必要的人力和財力,而官府收上來的實物又很容易腐爛、破壞,而造成大量的浪費。採用這種方式則更加方便百姓和官府,減少大量的損失。萬曆十年間,國庫積攢了壹千多萬兩白銀(這些銀子後來大都用在出兵朝鮮抗擊日本的豐臣秀吉)。張居正死後,反對派興起,再加上萬曆被張老師壓抑了十年的心一下子放開,於是抄了張居正的家,改革也停止了,明朝的財政危機已經無法解決了。明末「三餉」(遼餉、剿餉、練餉)不但沒能解決財政危機,反而引發了農民起義,明朝的滅亡也指日可待了。

㈡ 中國歷史上成功的改革

春秋戰國時期比較多,典型的有齊國管仲變法,魏國的李悝改革、楚國版的吳起改革和秦權國的商鞅變法(商鞅雖死而秦不變其法,表明商鞅變法時成功的)。
秦漢沒什麼典型的改革,隋唐的話,選官制度的改革(科舉),國家機制的變化(三省六部制)。
宋有宋神宗時的范仲淹變法和王安石變法,但應該說都是失敗的(主要是後來的變法中的措施基本廢除)。
明代的張居正改革,總的來說,張居正活著時改革是成功的,死了後就基本沒執行了。
還有一些除了政治方面的改革,比如黃道婆改良棉紡織技術。
中國近現代的改革洋務運動,戊戌變法,不過是失敗的。
三大改造以及改革開放都是成功的。

㈢ 中國歷史上經歷有幾次改革

中國歷史上改革家及 歷史上重大改革的規律性總結
雖然中國自古就有祖宗之法不可改的傳統,但仍然出現了一大批改革家。
第一,秦始皇。
看看他的改革成果吧:二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大一統的郡縣制,還有車同軌、書同文和統一度量衡等一系列改革。其膽識之驚人,其影響之深遠,舉世無雙,當為第一。
第二,王莽。
托古改制好生厲害,將一切制度推倒,改得個稀巴爛,還真有勇氣的。凡是不同意他的改革的,全部殺掉,結果天下大亂。
第三,王安石。
因主張變法而名揚天下。他的改革太理想主義,只從立法角度考慮,忽略了行政執法的可行性。所以受到了歐陽修、蘇軾、司馬光等政治家的反對。王安石仗著皇帝寵信,將他們全都轟走,算是挺有魄力的。
第四,光緒。
一百零三天的改革,搞了很多新東西,事實上這些新政也是可行的。只可惜他沒實權,否則情況可能大不相同。後來,在簽定了辛丑條約之後,西太後有所醒悟,百日維新所推出政策幾乎都開始實行。光緒有維新之志而無維新之力,
第五,隋煬帝。
這傢伙不是好人,但卻發明了一個偉大的制度:科舉制度。這一制度後來被西方國家加以發展,成為現在全球通行的公務員考試制度。
第六,漢武帝。
他的改革主要在思想上,即獨尊儒術。這雖然不是什麼大變革,但影響實在太深遠了。
第七,宋太祖。
這人有點本事,居然不動聲色地將長期困擾中國的藩鎮問題解決了。靠的就是改革了兵制,廢除府兵制,建立了禁軍和以文官為主壓制武官的行政制度。不過這么做內亂雖平,卻為宋朝留下了貧弱的病根。
第八,商鞅。
他的變法成效最顯著,很快就是使秦國成為戰國中最強的國家
第九,朱元璋。
建立了有史以來最龐大的特務組織,永遠地廢除了宰相一職。
第十,北魏孝文帝。
作為第一個全面推行漢化政策的少數民族皇帝怎麼也得在排名榜上有一席之地。
改革指對舊有的生產關系、上層建築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調整變動。改革是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因此,也可以說人類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
1.改革的原因(背景)
這些原因大體可以表述為:①舊的生產關系阻礙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②順應歷史發展潮流或社會發展趨勢;③統治階級面臨嚴重的統治危機,為抑制土地兼並,緩和階級矛盾,增加財政收入,實現富國強兵;④舊制度、習俗、思想文化阻礙社會的發展;⑤民族危機嚴重;
2.改革的過程
不否定過去,則改革無從開始,徹底否定過去,則社會進入巨大的不確定狀態,所以改革的根本性難題是如何在否定過去和保持連續性之間維持平衡。
3.改革的結果
① 成功:特殊的改革階段轉變成不間斷的調整,即建立一種新制度,它能自我調整,釋放出社會內的壓力;
② 失敗:改革導致新的利益矛盾激化,或壓力的釋放速度太慢,社會內部矛盾加劇,最後改革轉化為革命;
③ 改革停留在表面層次,不願觸及較長期的利益關系,以致不斷改變策略。改革成為時斷時續,時而前進,時而倒退的膠著狀態,這種狀態可以維持很長時期,直到新的契機出現,從而轉入成功或變為失敗。
4.改革成敗原因的分析及認識
決定改革成敗的幾個要素:① 是否順應歷史發展的趨勢,與時俱進,因時改革,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② 看力量對比是否有利於改革,要從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兩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從內外兩方面,政治、經濟、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③改革必然會損害部分人的利益,必然會遇到阻力,不會一帆風順,這就要求改革者要有遠見卓識和堅定的政治魄力。④ 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當時的實際,是否行之有效。⑤ 當時的內外環境是否有利於改革的開展和執行。
①、 成功的改革:農奴制改革、明治維新、羅斯福新政;齊國管仲改革、魯國「初稅畝」、商鞅變法、孝文帝改革、改革開放。
為什麼說這些改革成功了?
農奴制改革:促進了農業、工業的發展,使走向近代化。
明治維新:使日本崛起為東方強國,資本主義工業體系開始確立,重工業迅速發展;建立了一支現代化的軍隊並不斷得到加強,廢除了不平等條約,走上對外擴張之路。
羅斯福新政:使美國度過了經濟危機,在很大程度上緩和了美國的社會矛盾,避免美國走上法西斯道路,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的新模式。
管仲改革:實現了齊國的富國強兵,使齊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魯國「初稅畝」:取得了預期效果,魯國財政收入大幅增加,諸侯列國紛紛仿效。從稅制改革的角度看它達到了預期目的,所以可以說是成功的。
商鞅變法:推動了秦國社會的進步,促進了經濟的繁榮,壯大了國力,為秦國的富國強兵和後來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對秦國以至中國歷史的發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魏孝文帝改革:不僅緩和了民族矛盾,鞏固了封建統治,更促進了民族的大融合,為結束長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國家統一奠定了基礎。
改革開放:經濟體制改革解放了社會生產力,推動國民經濟高速發展。
②、失敗的改革:蘇聯和東歐改革;中國:魏文侯改革(李悝變法)、楚國吳起變法,王安石變法、洋務運動、戊戌變法
③、改革認識:第一、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民族要發展進步,必須與時俱進,敢於改革。第二、改革和變法不會一帆風順,在勇於改革的同時,要具備堅決的斗爭精神。要堅信新事物一定能夠戰勝舊事物。第三、改革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我們要積極支持改革,並投身到改革中去,合力推進我國的改革開放。第四、改革沒有固定的模式,必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走有自己特色的改革之路。
5.對政治改革成與敗的歷史經驗教訓的總結和認識

㈣ 中國改革開放歷史

1978年開始,至到現在。

㈤ 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的歷史

個人認為:改革開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自從提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個概念,我國專的經濟屬得到飛躍發展。
盡管在市場運作中,不可避免地出現不可避免的問題,但這也是規律。是人熱都得遵守的。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如何掌握這些規律,使其為我所用。

從人文方面考慮,首先,人們的思想開放了許多。這是最重要的貢獻。我們逐漸地與世界接軌,走國際化道路。這也是如今提倡和諧社會的有力例證。
政治方面的貢獻更不消說。強有力的外交政策使我國逐漸利於世界強大民族之峰,這與改革開放密切相關。
你的這個問題很大,要回答起來會很麻煩。寫一篇論文都可以了。我的水平又很有限,只能這樣粗略地寫一下。正確與否,不敢保證。
還是建議你多了解一些相關信息,自己慢慢積累。這是一個過程。

㈥ 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格局

改革開放30年 中國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成型
國家統計局28日發布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稱中國已實現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形成了從沿海到沿江沿邊、從東部到中西部區域梯次開放的格局,實現了從貿易到投資、從貨物貿易到服務貿易領域不斷拓展的開放格局,呈現了從數量小到數量大、從質量低到質量高的開放新趨勢,在世界經濟舞台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中新社報道,2001年12月,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標志著中國原區域性推進的對外開放轉變為全方位的對外開放,一個從沿海到內地、由南向北、自東向西、全方位對外開放的區域格局基本形成。

與此同時,對外開放從商品貿易向投資和服務貿易領域推進,對外貿易連上新台階。具有指針意義的是貨物貿易規模增長超過一百倍,2007年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額一舉突破二萬億美元大關,成為名副其實的貿易大國。去年出口額佔世界出口總額的比重提高到8.8%,世界排名躍居到第二位;進口額佔世界進口總額的比重也提高到6.7%,位居世界第二。服務貿易世界排名僅次於美國、英國、德國和日本,成為世界服務貿易的重要國家。

利用外資發展迅速,連續多年位居發展中國家首位。從外商直接投資情況看,1983年中國吸收外商直接投資僅9.16億美元,2007年已達到748億美元,2004年增長了81倍;截止到去年底,全國外商直接投資累計超過7700億美元,年均增長速度超過二成,遠高於同期國民經濟增長速度。「走出去」戰略實施,也取得初步成效。截止2007年底,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達到1179億美元。

多雙邊經貿合作成就矚目。截至去年10月,中國跟亞洲、大洋洲、拉美、歐洲、非洲的29個國家和地區建設12個自由貿易區,對其出口佔到出口總額的四分之一以上。與東盟簽署並實施了自貿區貨物和服務貿易協議,促進了「十加一」、「十加三」機制的深化;並已與123個國家簽訂了雙邊投資保護協議,與129個國家和地區、13個國際組織建立了180多個多雙邊聯委會機制,對加強多雙邊經貿合作發揮了重要作用。此外,還建立多種戰略經濟對話機制。

㈦ 中國歷史中改革的事件有哪些

1、中國古代變法
(1)春秋--管仲改革、「相地而衰征」。
「相地而衰征」實質上承認了什麼?
(2)戰國--魏國李悝、楚國吳起、韓國申不害、齊國鄒忌變法,秦國商鞅變法(內容、作用)。
商鞅變法中使社會性質發生變革的最根本的一項措施是?
(3)新--王莽改制(背景、中心內容、結果)。
(4)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內容、作用)。
孝文帝改革中使社會性質發生變革的最根本的一項措施是?
孝文帝改革帶來的最深遠的影響是?
(5)北周武帝改革
(6)後周--世宗改革(內容、作用)。
(7)北宋--慶歷新政、王安石變法(時間、背景、內容、作用、失敗原因)。
慶歷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在王安石變法措施中:中心措施是?惟一不能增加政府財政收的措施是?對大地主觸動最大的一項是?最能體現地主階級屬性的是?失敗的最主要原因是?
(8)金世宗改革:
提倡開荒,利用黃河故道實行屯田,招募農民墾種,遇到荒歉年,減免租稅。改革使北方經濟得到發展。
(9)明朝--張居正改革(內容、作用)。
2、近代中國的變法和革新

(10)洋務運動
洋務運動和清政府「新政」是封建統治階級為維護統治、為適應外國侵略者需要而進行的,措施主要是加強軍事、經濟力量;對文化教育和科學技術的調整政策服務於政治目的、為了加強統治,但是客觀上有利於社會的發展;結果都失敗,因為洋務運動沒有使中國富強,隨著在對外戰爭中的失敗而告終結,「新政」中加重剝削促使人民不斷反抗,不久清政府就在辛亥革命中被推翻。
(11)戊戌變法
戊戌變法是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維新派為挽救民族危亡和發展資本主義而發起,維新思想宣傳形成中國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變法沼書的頒布有利於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和西方科學知識的傳播;但是由於缺乏反帝反封建斗爭的勇氣,希望寄託在沒有實權的皇帝身上,脫離了人民群眾,在封建頑固勢力鎮壓下失敗。與日本明治維新相比,封建專制統治和自然經濟強大,維新派沒有在人民支持下推翻封建專制而獲得政治統治權,變法詔書中沒有涉及議會憲法等維新派政治主張,外部列強並不希望中國真正強大,相反在加緊侵略中國,都是中國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
(12)清政府「新政」

3、當代中國的改革開放
新中國建立後,受蘇聯高度集中政治經濟體制和「左」煩思潮的影響,到「文化大革命」結束時,體制弊端顯現;1978年的真理標准討論和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思想解放和確立工作重心轉移、改革開放決策,為中國當代的改革鋪平了道路;20多年來的改革,使中國經濟、科技、教育、文化有了蓬勃發展,國際地位提高,祖國統一大業邁大步,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

以上的改革都是從狹義上來講的;從廣義上講,凡是統治階級對政治、經濟、文化等政策的調整,都稱得上改革。

㈧ 中國改革開放的歷程

中國政府在年決定進行經濟體制改革,同時有計劃、有步驟地實行對外開放政策。

從1980年起中國先後在廣東省的深圳、珠海、汕頭,福建省的廈門和海南省分別建立了

5個經濟特區;1984年進一步開放了大連、秦皇島、天津、煙台、青島、連雲港、南通、上海、寧波、溫州、福州、廣州、湛江、北海等14個沿海城市;1985年後又陸續將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閩南三角地區、山東半島、遼東半島、河北、廣西辟為經濟開放區,從而形成了沿海經濟開放帶。

1990年中國政府決定開發開放上海浦東新區,並進一步開放一批長江沿岸城市,形成了以浦東為龍頭的長江開放帶。1992年以來,又決定對外開放一批邊疆城市和進一步開放內陸所有的省會、自治區首府城市;還在一些大中城市建立了15個保稅區、32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53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2005年浦東獲批首個國家級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則是在加入WTO過渡期即將結束的背景下,中國為全面開放及深化改革謀劃的下一步。-

http://www.cpipp.org/crf/showdown.asp?id=55
自己看吧

㈨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十大改革是什麼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改革 (1)春秋:管仲改革。改革內政,發展生產。 (2)戰國:魏國李悝、楚國吳起、韓國申不害、齊國鄒忌變法,秦國商鞅變法(內容、作用)。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①廢井田,開阡陌。廢除井田制,國家承認田地歸私人所有,准許土地自由買賣;②廢除特權,獎勵耕戰。按軍功授爵,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限制工商業者的活動,禁止棄農經商。③建立縣制,全國設置31個縣,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由國家統一控制。作用:秦國舊制度被廢除,封建經濟得到發展。成為實力最強的國家。經過一百多年的變法,新的封建制度在各諸侯國確立起來了。 (3)新:王莽改制(背景、中心內容、結果)。背景:限制土地兼並,緩和階級矛盾,穩固統治。內容:①把全國田地改稱王田,私家奴婢改稱私屬,都不許買賣。--貴族、官僚和大地主佔有者反對,農民不滿意,土地、奴婢買賣照舊進行。②多次改變幣制,變五銖錢為大錢。--掠奪財產,很多人傾家盪產。結果:加劇了矛盾,終於失敗。引發農民起義。 (4)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內容、作用)。背景:民族大融合的趨勢。內容:經濟上實行均田制:①把國家掌握的土地實行分配;②受田農民納租、納調;③受田農民服徭役和兵役。政治上①遷都洛陽;②採用漢族統治階級的封建統治政策。文化上漢化政策:①採用漢姓;②改穿漢服;③學說漢話;④提倡與漢族通婚。作用: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進程,促進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5)後周:世宗改革(內容、作用)。內容:①減免苛捐雜稅,安頓流亡農民;②嚴厲懲治貪官污吏;③整頓軍隊,加強訓練,嚴肅軍紀。作用:社會經濟得到恢復,軍隊戰鬥力大為提高。 (6)北宋:王安石變法(時間、背景、內容、作用、失敗原因)。背景:由於軍隊的不斷擴充和官僚機構的膨脹,北宋中期出現一系列統治危機:①軍費和官俸開支浩大,政府財政入不敷出;②土地集中現象嚴重,農民賦稅負擔不斷加重,社會階級矛盾日益尖銳,農民起義經常爆發;③遼和西夏仍然威脅著北宋的安全,北宋每年負擔沉重的"歲幣"。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進行,以達到富國強兵的目的。內容:名稱內容目的和作用青苗法每年青黃不接時,官府向農民提供種子或貨款。收獲後,農民以20%的利息償還。限制大地主和高利貸者對農民的盤剝,並能增加財政收入。募役法徵收役錢,用來僱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納役錢。限制官僚地主的特權,增加了政府收。方田均稅法核實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壞平均賦稅。使官僚和大地主不能隱瞞土地、逃避賦稅,增加國家賦稅收入。農田水利法鼓勵墾荒和興修水利促進農業生產保甲法把農村人戶以保、大保為單位編定起來,有兩個以上成年男子的人戶,出一人為保丁。保丁平時種田,農閑練兵。加強對人民的控制,也可以增強國家的軍事力量。作用:取得一定成效,大量農田得到灌溉。政府收入有所增加。失敗原因:觸犯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強烈反對。用人不當。 (7)明朝:張居正改革(內容、作用)。內容:1581年,為增加政府的財政收入,把原來的田賦、徭役和雜稅合並起來,折成銀兩,分攤到田畝上,按田畝多少收稅。作用:增加了政府收入。雖然失敗,但改用銀兩收稅的辦法保留了下來。

閱讀全文

與中國改革的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