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你學了中國古代歷史的感受和體會有哪些
歷史學不是像此前網上認為的是一門「非常好考」的學問,試問:上下幾千年,涉及古今中外,內容包羅萬象的一個學科,可能「非常好考」嗎?而且正如英國的哲人貝克萊大主教所言:「存在就是被感知」,書本上的都是我們感知到的,我們沒感知的呢?因此,歷史學考試中出現普遍無人知道答案的試題比比皆是。在歷史面前,我們的知識太少了,尤其是論壇中不是歷史學科班的絕大多數人。那麼,即使在我們感知的范圍內,我們該怎麼辦?
1、教材是基礎,但不能局限於一套教材。現在通用的是「吳齊本」,這套教材優點不談了,要命的不足是史實不詳細,許多重大問題沒有涉及或過於簡單。以今年的考試為例:法蘭西第二帝國和拿破崙三世,如果只讀吳齊本,恐怕就真的要淚千行了。因此建議參考其他教材,個人認為上個世紀80年代人民出版社的那套教材比較好,大家可以到各校的圖書館查找。觀點雖然陳舊點,但史實介紹非常清楚。
2、專業知識擴充。重大問題應該學會參閱重要史學期刊的相關論文和著作。現在是互聯網發達的時代,從網路上可以獲取許多書本上難以找到的知識,但要注意的是,互聯網的內容魚龍混雜,有許多似是而非的「知識」,需要大家仔細鑒別。
3、學會在閱讀中記筆記,這是三個方面的訓練。一是讀十遍不如寫一遍,閱讀的同時輔以書寫,你將受益匪淺。二是可以理清線索,將同性質的史實歸類在一起,一方面加以比較,另一方面把握內在的關聯。三是提高總結歸納的能力,而且在從其他書籍中獲得新信息後還可以加以補充。網路上雖有他人的筆記可以下載,但坐享其成是需要付出代價的,有幾個人能做到「過目不忘」?
4、名詞解釋是突破口。名詞解釋看似簡單,實際上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它包含了歷史學知識所有的基本要素:時間、地點、人物、性質、內容、經過、作用或影響。如果能掌握若干個相對重要的名詞,從大的方面講,將相關的名詞內容加以擴充應付簡答、論述題應該不成問題;從小的方面而言,歷史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性質、內容、經過、作用或影響你都知道,難道還害怕填空、判斷題不成?
只想到這么多。當然,其他許多問題,論壇中許多精彩的帖子已經有過精闢的解答,只希望本人的感受和建議能對後來考研的人有所幫助。雖不能說此貼定能包大家通過考試,但至少不會再「兩茫茫」了,如是,希爾等開心,則遂吾願矣。
『貳』 讀中國歷史書籍後你有什麼感想
第一,中國的朝代更替更替極具規律性。從夏商周到元明清,中國歷史朝代間的更替總是幾個朝代較穩定的變更後,會有很長一段時間的復雜的戰亂時代。例如較為穩定的夏商周之後,就到了春秋戰國時期,春秋五霸戰國七雄,戰亂憑仍,形勢瞬息萬變。而後秦始皇統一六國,國家才穩定下來。無獨有偶,文化繁榮,政治昌順的唐朝滅亡後,我國迎來了五代十國的時期。這個階段國家更為混亂,後周,梁等等等等。各自領導的國家都很小,某天國家就打了起來,唇亡齒寒的程度較春秋戰國時期有過之而無不及。
第二,每個朝代的發展都有相同的發展歷程,從百廢待興,到逐漸穩定步入正軌,再到全盛時期,最後盛極必衰,國家滅亡。這個特點以唐朝和清朝最為顯著。以哲學觀點來看,量變引起質變,繁榮與衰敗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當到了頂峰時,已經不能再進步,故只能衰退了,能做的,只是拉長這個時間段。
第三,中國民族先人的智慧結晶令人感慨萬千。工具方面有四大發明,地動儀的先進性;音樂方面,有戰國編鍾的鍾磬音樂的悅耳動聽;文學方面,五言七律對仗工整,詩經曲賦細膩婉轉,小說戲曲情節跌宕起伏,富有想像力;精神上有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順勤勞,無私奉獻。
最後,先人留給我們物質和精神的財富有很多,經驗與教訓也不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仍未實現,汲取先人之經驗,以史為鑒,繼承優秀傳統,摒棄不好的方面。多讀歷史,人也會變得理智很多。
『叄』 跪求一篇《中國歷史的教訓》的感悟,1000字左右,請大家幫忙啦
中國歷史的教訓
對中國歷史的教訓的感悟,早在唐朝的時候,當時的皇帝唐玄宗在宰相也是諫臣魏徵去世的時候,就說過到現在都很受用的一句話就是: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以古為鑒,可以知興替。」意思是說用銅當鏡子可以看到自己是不是衣服和帽子都整齊。用歷史當鏡子,可以知道國家興亡的原因。用人當鏡子,可以發現自己的對錯。現在我就舉兩個例子來說明這句話。
事例一:
在明代小說《封神演義》中商紂王是一個荒淫無道的昏君。商紂王為博妲己一笑,就派人搜羅天下奇珍異寶,珍禽異獸,放在鹿台和鹿苑之中,每每飲酒作樂,通宵達旦。還有就是在嚴冬之際,妲己遙見有人赤腳走在冰上,認為其生理構造特殊,而將他雙腳砍下,研究其不怕寒凍的原因。還有一次就是妲己目睹一孕婦大腹便便,為了好奇,不惜剖開孕婦的肚子。看看腹內究竟,枉送了母子二人的性命。妲己居然為了要印證傳說中的聖人之心有「七竅」的說法就去慫恿紂王殺死忠臣比干,剖腹挖心,結果什麼都沒看出。這個事例說明一個皇帝居然為博美人一笑什麼荒唐的事情都做的出來,還有為她設計那麼多的酷刑,殘害無辜的百姓和忠良,這就是商國滅亡的主要原因。
事例二:
西漢建平二年,有一天,漢哀帝下朝回宮,看到殿前站著一個人,正在傳漏報時,哀帝隨口問:「那不是舍人董賢嗎?」那人忙叩頭道:「正是小臣董賢。」董賢是御史董恭的兒子,在漢哀帝劉欣還是太子時曾當過太子舍人。就是這一瞥,哀帝忽然發現,幾年不見,董賢越長越俊俏了,比六宮粉黛還要漂亮,他不禁大為喜愛,命他隨身侍從。從此對他日益寵愛,同車而乘,同塌而眠。董賢不僅長得像美女,言談舉止也十足的像女人,「性柔和」、「善為媚」。哀帝對董賢的愛之深,可用一個例子來說:據說,一天哀帝早晨醒來,見董賢還睡著,哀帝欲將衣袖掣回,卻又不忍驚動董賢。可是衣袖被董賢的身體壓住,不能取出,待要仍然睡下,自己又有事不能待他醒來,一時性急,哀帝竟從床頭拔出佩刀,將衣袖割斷,然後悄悄出去。待董賢醒來,見身下壓著哀帝的斷袖,也感到哀帝的深情,從此越發柔媚,須臾不離帝側。哀帝有治國之志卻無治國之才,但又因為」斷袖癖「而寵信董賢,聽信他的話使百姓苦不堪言,這才導致了漢朝的滅亡。
所以,這兩個例子讓我們知道了不要聽那些的虛假之言,否則會加速國家的滅亡。不好聽的忠言才是最重要的,因為這樣才會使國家更加的繁榮富強。
『肆』 結合歷史教訓對中國夢有什麼啟示
幾度出來現的輝煌盛世,確立源了構築中國夢的歷史記憶。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因由,就在於中國歷史上曾經多次出現過輝煌盛世。這為我們暢想中國夢提供了最持久的歷史記憶。古代中國在秦、漢、唐、元、明、清都出現過大一統,疆域空前遼闊,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空前繁榮,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曾經的輝煌盛世是今天我們構築中國夢的重要參照系,即憑借強大的實力在世界上居於領先位置,為人類的和平與發展發揮更大作用。
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提供了構築中國夢的精神元素。在5000多年的歷史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的民族精神。屈原、岳飛、文天祥、鄭成功等等,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愛國主義英雄事跡。民族精神薪火相傳,植根於中華5000年的歷史之中,鼓舞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了國家的繁榮昌盛拼搏不息、奮斗不止。今天我們所講的愛國主義,作為一種體現人民群眾對自己祖國深厚感情的崇高精神,是同促進歷史發展、維護國家獨立和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密切聯系在一起的。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一頭連著歷史,一頭連著當下,為構築中國夢提供了重要精神元素。
『伍』 中國近代史綱要總結出哪些深刻的歷史教訓
中國近現代史是中國歷史中最跌宕起伏的一段,我們中國人民最不能忘記的一段歷史。內 「落後就容要挨打。」
在對中國近代史的學習過程中,使我深刻地明白了一個國家若沒有強大的國力是不可能立足於世界的。知史可以明得失,歷史雖然已是過去,但歷史的精神和寶貴的經驗教訓是我們必須深刻理解並銘記於心的
『陸』 中國的歷史教訓
鴉片戰爭失敗的原因
中國這么一個大國,竟敗於一個在土地、人口等方面都遠遠不如自己的小國,乍一看來,確實令人費解的。僅就雙方的軍事條件事說吧:英方不過數十艘艦船,最初投入的兵力四五千人,增加到最多時也不滿二萬人。在當時的交通條件下,從英國本土航行到中國,至少要四個月,從印度到中國,也至少要一個月,所以它的後援和供應很不利。在這種條件下英對華侵略本是一種海盜式冒險行為。而中國人民盡管在武器裝備方面落後於英國,但是在本土作戰,應該說有著極大優勢。中國人口這么多,就說當時軍隊吧,清朝常備軍八九十萬人(旗兵約二十五萬,綠營兵64萬,合計89萬人),任清廷調遣,但中國卻一敗塗地,當時統治階級中的有識之士,都深感到「失人心,傷國體……是不能無恨爾!」(姚瑩語)當時和後人,有不少總結教訓,探究原因,提出了一些看法,例如認為英國船堅炮利,中國皆弗及,敵人有漢奸幫助,中國「兵心不固」等等,有的看法應該就有一定道理,但或者片面,或者表面,都未觸及根本。其根本原因就在於:
第一、清朝社會制度的腐朽和經濟、科技的落後。關於清朝社會制度的腐朽我們在上邊《鴉片戰爭前的世界和中國》中已詳細講了。通過中國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對比,明顯地揭示出了這一點。總的來說,從社會條件說,西方國家正處於資本主義發展時期,一方面它的社會生產力水平比較高,經濟科技比較先進,武器裝備也就比較精良;一方面,其制度本身就決定了它向外侵略擴張,不可遏制,從這個意義上說,它是凶惡的真老虎。而清王朝處於封建制度的衰敗時期,政治昏暗,各種矛盾加劇,傳統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的禁錮,使得社會生產力低下,科學技術落後,財政拮據,軍備廢弛,武器低劣,封建統治自身已陷入嚴重危機,連其本階級的有識士都感到面臨「末世」,在這種情況下,御外必然受到很大限制。
第二,統治集團昏庸腐敗,採取投降主義政策。這是從總體上說的,清統治集團的腐敗在鴉片戰爭中得以充分地暴露。譬如,苟且偷安,驕奢淫佚(例:煙毒泛濫日深,許多官僚,卻仍躺在安樂椅上醉生夢死,甚至象奕經那樣身膺大帥之人,赴前線途中尚遊玩水,優哉游哉);妄自尊大,虛驕盈心(對世界大勢一無所知,對敵情不甚了了,卻以「天朝上國」自居,開始,大有「區區夷國,何足掛齒」之概,遭到挫敗,尚與不堪與外夷計較自慰,無異於阿Q的兒子打老子」精神勝利法。如奕山打了敗仗卻謊報勝仗,道光帝明知其情卻順水推舟地說:「該夷性等犬羊,不值與之計較,況既經懲創,已示兵威……雲雲」);昏聵愚昧,無知之極(如楊芳的「馬桶妙計」堪為典型事例);限制和打擊抵抗派,敵視和破壞人民抗擊侵略的斗爭(這方面的典型例子俯指皆是:如奕山的「防民勝於防寇」,清當局對三元里抗英的限制和破壞等)。綜觀之,鴉片戰爭當中,清政府執行的是妥協投降為主導的政策,這既是由於清政府的腐敗所致,也是清政府腐敗的具體表現。正是在清朝統治集團的這種狀況下,英國方面的優勢才得以顯示和發揮出來。同樣的英國兵同樣的武器裝備,為什麼在林則徐那裡打不贏,在三元里打不贏,而只在琦善、奕山、奕經之流那裡打贏了呢?這不很能說明問題嗎?所以我們說失敗的原因在於以上兩點。
『柒』 中國歷史的教訓的介紹
1作者用通俗的文筆與簡潔的語言對中國傳統社會的制度沿革及其相關的人回物、思想、文化答進行了比較全面的審視,對中國歷史上一件件重大事項、一樁樁制度變遷、一個個重要人物、一部部主要典籍……作一個簡明扼要和深入淺出的通俗評述,從中尋找阻礙社會正常發展的有關制度文化的沉痾與教訓,可以說,這本書凝結著筆者數十年閱讀本民族歷史的深切感悟。
『捌』 中國歷史上總結的十大歷史教訓,做人要牢牢記住這幾點
以古為鑒,少走彎路,摒棄錯誤,記住這十大歷史教訓:
一、紅顏禍水
二、鳥盡版弓藏、兔死狗烹權
三、驕橫貪奢、逸豫亡身
四、養亂起禍、奸臣誤國
五、昏聵無道,忌能失賢
六、得到多助、失道寡助
七、禍從口出
八、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九、大丈夫能屈能伸
十、察言觀色、八面玲瓏
『玖』 讀中國少年說,談談歷史給我們哪些經驗和教訓
文章以人之老少為比喻,從不同角度說明國家也有老少之別。作者把中國比喻成少年,有著自己的道理。
老年人會去思考以往的事情,從而產生留戀的心;而少年則會去思考未來,因此有著強烈的希望和進取之心。封建君主時代,掌權者以天朝大國自居,還時不時的沉浸在古老的輝煌之中;而今改革開放的中國如一個少年,思考著未來國家的發展,明白建設事業任重而道遠。
老年人常會憂慮多愁,以此產生灰心之心;而少年則常快樂行動,因此有著盛氣凜然闖盪之心。一百多年前的中國到了垂暮之年,面對外國的入侵,惶恐不得終日。面對堅槍利炮,夾著尾巴做人,失去了斗爭的信心,信心失去迎來的就是苟且偷生,那接下來就是生靈塗炭,戰火連天,國之淪喪。現在的中國,敞開胸懷,充滿著勇敢前進的盛氣,迎來了盛氣,也就意味著事業豪壯的開始,換來的將是敢拼敢幹後的國之雄起。
老年人常會厭惡事情,認為一切事情都沒有作為。而少年則喜愛事情,因此覺得所有的事情總有所作為。老祖宗面對外來的侵略,認為已經無葯可救,於事無補了,放棄了一切的抵抗,等待外夷之宰割。如今我們知道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一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恢復昔日雄風。
老年人如夕照,而少年人如朝陽;老年人如瘠牛,而少年人如乳虎;老年人如秋後之柳,而少年人如春前之草;老年人如冬日之雪,而少年人如夏日之陽;老年人如死海之澤,而少年人如長江之源;老年人如沙漠之枯木,而少年人如草原之綠草.........
少年強則中國強,少年富則中國富。毛澤東曾說過:你們如早晨七八點鍾的太陽,未來是屬於你們的。我國是個人口大國,體力勞動占很大一部分,要想發展就必須轉換這樣的發展方式。要想轉換這樣的發展方式,那就必須提高青少年的綜合素質,因此少年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應該引起我們高度的重視。現在的國家如同少年般,剛剛開始發育,但還沒到強壯的地步。我們要時刻保持少年冒險進取的心,切不可老氣橫秋,自身自滅。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少年中國,剛剛邁出前進的步伐,前進的道路上處處是懸崖戈壁,荊棘沼澤。但是鮮花的背後是汗和淚的澆灌;掌聲的背後是苦難的折磨;彩虹的背後是暴風疾雨的侵襲........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切記我們有顆少年心,我們還很年輕!
『拾』 舉例說明中國歷史告訴了我們什麼經驗教訓
清朝被辛亥革命廢掉。落後、欺壓、跟不上世界的進程就要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