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歷史上的資本主義

中國歷史上的資本主義

發布時間:2021-02-23 06:55:27

『壹』 中國歷史上為什麼沒有發展起來資本主義

中國歷代(除去秦復朝制、宋朝)都採取了重農輕商的政策,資本主義的發展要靠發達的市場和流通的商品,中國的朝廷對市場的態度不是寬容的、對商人不是寬容,就導致了中國的資本主義不能茁壯成長。
很多人都說,清朝的入關阻礙了明末中國的資本主義萌芽,清朝的閉關鎖國的政策阻礙了中國資本主義發展。我不能贊同這種觀點,就算大明朝不滅亡,中國也未必能發展出資本主義來。從南宋滅亡到明朝建立百年過程中,元朝採用非常寬和的外交政策也是萬國來朝的局面,也沒有給中國的資本主義萌芽帶來一絲春風。大明永樂皇帝的下西洋,更沒有促進中國的海外貿易。也就是說從中國古代思想來看,中國不能誕生資本主義,中國人受儒家思想的洗腦也不會去做商人(願意做地主)。
商人的主觀願望是掙錢,但是他們的客觀行為卻促進了商品流通、資源流通、技術交流。商人是媒介,相當於傳播花粉的媒介,他們可能不生產但是他們能促進生產,他們的體力勞動可能不明顯但是他們的腦力思維是活躍的。商人是一個國家血液中的鮮活因子,他能保持血液的流動性、朝陽性。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難道商人只會唯利是圖?難道只有商人是唯利是圖的嗎?

『貳』 中國歷史上哪些派別提出走資本主義道路

中國歷史上曾八次嘗試走資本主義道路:
太平天國運動
清朝咸豐元年到同治三年(1851年—1864年)期間,由洪秀全、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韋昌輝、石達開等組成的領導集團從廣西金田村率先發起的反對清朝封建統治和外國資本主義侵略的農民起義戰爭,是19世紀中葉中國最大的一場大規模反清運動。
史學界認為帶有資產階級革命性質。此時社會各階級已發生了新的變化,農民已不是中世紀的封建農民,他們具有資產階級民主派的特點,農民以外還有新興的市民等級,這一社會力量投入革命斗爭中,成為其核心和骨幹。」,就不能不使得太平天國革命具有了迥異於以往單純農民戰爭的許多特點,其中如政治綱領中提出的平等觀念,否定專制神權和專制政權的思想,便帶有較為明顯的資產階級性質。
洋務運動
是19世紀60到90年代晚清洋務派所進行的一場引進西方軍事裝備、機器生產和科學技術以維護封建統治的自救運動。洋務運動前期口號為「自強」,後期口號為「求富」。
洋務運動興辦軍事工業的過程中,最難解決的問題就是資金、原料、交通等方面的問題,促使中國近代經濟、資本主義的發展,使資本主義經濟成分在社會經濟中明顯增長,對中國近代企業、民族資本主義的誕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但由於他們都是封建傳統思想的衛道者,根本無意於學習資本主義的政治經濟制度,只主張學習西方技術,極力反對對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進行任何形式的變革,因此主觀上沒有導致中國走向資本主義道路。
戊戌變法
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維新派人士通過光緒帝進行倡導學習西方,提倡科學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發展農、工、商業等的政治改良運動。戊戌變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啟蒙運動,促進了思想解放,對社會進步和思想文化的發展,促進中國近代社會的進步起了重要推動作用。
這是中國第一次明確提出發展資本主義的政治目標:主張採取不流血的和平手段,自上而下地改革,興民權、設議院,走君主立憲道路,改革內政,抵禦外侮,將古老中國變成一個資本主義國家。但是 youyu資產階級維新派力量過於弱小,即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守舊派的勢力強大,迅速就失敗了。
清末新政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在慈禧太後的默許下,清政府進行改革,廷力圖在軍事、官制、法律、商業、教育和社會方面進行一系列系統性改革,改革也波及了內地和東北、蒙古、西北和西藏各地,由於改革政策的「支離、拖沓」和一些官員的「敷衍」,沒有取得太大進展,但「新政」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中國社會的現代化,也為辛亥革命的興起提供了准備條件。
肯定其是一個確確實實推行的改革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廣泛而深刻的資本主義性質的改革運動,其與戊戌變法相比較,是一場排除民族資產階級領導和參加的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改革運動。
辛亥革命
中國農歷辛亥年(清宣統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專制帝制、建立共和政體的全國性革命。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給中國人民帶來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爭,以辛亥革命為新的起點,更加深入、更加大規模地開展起來。不過,由於共和民主並沒有在辛亥革命後得到廣泛的、真正的實施,辛亥革命實際上是「既成功,又失敗了」。
新文化運動(前期)
1915年,陳獨秀在其主編的《新青年》(原名《青年雜志》)刊載文章,提倡民主與科學(舊稱「德先生」與「賽先生」)。這次運動沉重打擊了統治中國2000多年的傳統禮教,啟發了人們的民主覺悟,推動了現代科學在中國的發展,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和五四愛國運動的爆發奠定了思想基礎。
由於新文化運動許多領導人物,還沒有馬克思主義的批判精神,他們使用的方法,一般地還是資產階級的方法,因此還是屬於一次資本主義道路的失敗嘗試。
抗戰後國共和談
1945年抗戰勝利後本來就准備和平建國了,共產黨也很有誠意的派出了以毛澤東為首的高規格代表團赴重慶談判,可見共產黨對於和平建國是很有誠意的,畢竟打了這么多年了,中國人流的血夠多了,能不流血當然還是不流的好。如果蔣介石接受共產黨的條件(其實要價也不算高)那就皆大歡喜,解放戰爭不用打幾年,國民黨也不會被趕到小島去。那 么中國最有可能建立一個資產階級為主導的共和國。
建國前夕
1949年3月在河北省阜平縣西柏坡舉行的中共七屆二中全會,這次中央全會規定的路線是:先實行由農業國到工業國的轉變,再實行由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
但是由於解放戰爭的進展順利,劉少奇在北京和資本家代表的談判中,消除了他們的顧慮,因此並沒有在建國初期採用資本主義制度和過度,直接奠定了國有經濟為主體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

『叄』 中國歷史上到底有沒有實行過資本主義

民國時期妄實行資本主義但還沒實施就被袁世凱復辟,所以按理說是沒有過得

『肆』 中國歷史上有沒有出現過資本主義

辛亥革命是資本主義革命,1912至1949國民黨統治時期屬於資本主義

『伍』 中國歷史上有沒有出現過資本主義

我想作一點淺薄的分析:
中國的資本主義萌芽萌發於明末清初之際,在江南,我可以問一個問題,為什麼是產生於南方而不是北方,為什麼是產生於明末清初而不是隋唐呢?
對待這樣的一個問題,我們不能只局限於江南,要放眼整個中國,甚至是全球,要用全面的、聯系的觀點看問題,這是必需的。
明確這些問題後,我就作一些分析了。
中國自炎黃時期,開發最早的是北方,尤其是各個大河流域,黃河流域及其支流,是整個中華民族的搖籃,至夏商周時期,我們便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了,因此,自中國的遠古時代起,北方就是中華民族的經濟中心,而南方,尤其是水豐土沃的江南則開發的較晚,這樣就造成了一個問題,自古中國的政治中心依附於經濟中心,北方就深受政治的影響,封建經濟、政治十分發達,在此基礎上的封建文化也是格外繁榮,而南方呢?受這種影響較小,由於歷史上中國幾次的分裂時期,多源於各個民族的戰亂,又多發生於北方,因此,在中國的歷史上有幾次大規模的人口遷移,南北方人口逐漸趨於平衡,北民南遷,帶去了人口和人才,還有技術,因此南方漸漸被開發,經濟重心漸南移,繼隋唐繁榮,中國的封建政治經濟文化到達頂峰後,中國的封建政治漸趨衰敗,尤其是北方,至兩宋,經濟重心轉移到南方,盡管依然是封建經濟,但是,確是受封建影響較輕的經濟,這就是後來的「伏筆」。
南方,這是一方與眾不同的水土,「小橋流水人家」細膩輕柔,這又是不同於北方的自然環境。
不同的社會和自然環境,孕育了不同的思想,不同的人,不同的經濟形式,北方的那種「重農輕商」的經濟思想、「以農為本『的經濟形式,在這里影響較輕。
多年的人口遷移,多年的開發,多年的經濟、思想的積累,在時機成熟時,便會產生新的東西,明末清初,封建經濟已腐朽的一定的程度,反映到文化上,就是出現了一批反封建君主的思想家,如顧炎武、王夫之、黃宗羲等,歷史到了這樣的時代,就會理所當然的催生出一點有活力的東西,這是必然,產生了一種新的東西——資本主義萌芽,此時的西方世界,也在發生的新的變化:新航路的開辟、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等,也在孕育著新的東西——資產階級革命。
不過,中國的資本主義萌芽漸漸被腐朽的封建政治經濟壓下去,發展舉步為艱啊!至鴉片戰爭時,始終未能有大的突破,戰爭起,西方殖民者的入侵,與中國的舊東西結合,萌芽的命運就改變了。

『陸』 在中國的歷史上是否有過資本主義專政

在中國的歷史上確實有個資本主義專政。那就是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前,蔣介石國民黨政府實行的便是資產階級專政。

『柒』 中國近代資本主義發展史

1、19世紀六七十年代產生。

外商企業豐厚利潤的刺激下,洋務企業引進西方先進技術,自然經濟的進一步解體。

2、甲午中日戰爭後到20世紀初實現初步發展。

清政府為擴大稅源,解決財政危機,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社會上興起實業救國熱潮和人民掀起的收回利權運動的推動。

3、辛亥革命後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出現短暫春天。

一戰期間歐洲列強放鬆對華侵略,北洋軍閥政府較為寬松的經濟政策,使資本主義工商業得以繼續發展。

4、一戰後至二十年代中期出現萎縮。

一戰後,歐洲列強卷土重來,整個民族工業又迅速蕭條。

5、國民政府統治前期出現短暫發展。

此時全國的基本統一,國民政府推行有利於發展經濟的政策和措施。

6、抗戰時期至國民政府統治後期,大量破產倒閉。

在淪陷區,日偽政權瘋狂的經濟掠奪,日本侵華資本膨脹,毀壞或吞並民族工業。在國統區,官僚資本壟斷地位空前加強,官僚資本乘戰時民族工業之危,吞並民營企業,進行大規模掠奪。

(7)中國歷史上的資本主義擴展閱讀:

盡管資本主義僅是近代中國社會的一種經濟成分,而且是不佔統治地位的經濟成分,但它對鴉片戰爭後百年來的中國歷史,對中國向何處去,卻有著重要意義。

在一定意義上說,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和不發展,決定著中國社會、中國革命所走過的道路。如果沒有資本主義的一定發展,沒有中國資產階級和中國無產階級。

中國資本主義盡管歷史不長,發展微弱,但同樣可以觀察到它的原始積累、資本積聚以致國家壟斷資本主義諸過程。

可以看到資本主義剩餘價值規律、資本積累規律的作用。這些過程和規律的作用,又都具有中國的或者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徵。

『捌』 中國歷史上有幾次走資本主義道路的嘗試

中國歷史上曾八次嘗試走資本主義道路:

『玖』 中國古代資本主義萌芽

以教材為准:明朝中後期就出現了清朝是獲得進一步發展,依據是在江南地區出現了資本主義的僱傭關系(機戶出資機工出力)宋朝商品經濟比較發達,但尚未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明中後期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重農抑商政策在封建社會初期,對農業、對社會經濟的發展、對新興地主階級政權的鞏固都起到了積極作用。 到了封建社會末期,在生產力發展,商品經濟活躍、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後,堅持重農抑商政策,把商、農發展對立起來就違反了經濟發展的規律,對經濟發展起到了阻礙作用。 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是明清社會經濟發展中的新現象。明朝中後期,資本主義萌芽首先在手工業生產部門出現。到清朝中期,資本主義萌芽得到發展。這期間經歷了曲折的道路,發展十分緩慢。所謂的資本主義萌芽是指「處在萌芽狀態的僱傭關系」,它的發展方向是資本主義。所以,毛澤東在《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中說:「中國封建社會內的商品經濟的發展,已經孕育著資本主義的萌芽,如果沒有外國資本主義的影響,中國也將緩慢地發展到資本主義社會。」資本主義萌芽在中國和西歐幾乎是同時出現的。然而,它們的命運卻戳然不同。在西歐,資本主義萌芽迅速發展、壯大,強有力地推動著自己的國家沖破封建牢籠,步入近代社會的門檻。在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終究難以沖破自然經濟的藩籬。原因何在?資本主義能在西歐騰飛,得力於重商主義的推行,而重商主義是資本主義工業社會發生發展的歷史前提。資本主義萌芽在中國不斷遭受摧殘,要歸罪於重農抑商政策。重農抑商政策在明清兩代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如明清兩代屢次頒布禁海令,嚴禁人民私自出海貿易。明神宗派宦官充當礦監稅使,在工礦業發達地區、廣設關卡,處處征稅。清朝在全國城鎮、交通要道,遍設稅局,征稅范圍幾乎包括全部生活用品和生產資料。明政府還建立歲辦和采辦制度來盤剝商人。由於從事工商業必須承擔風險,封建地租、高利貸就有更大吸引力。在明清兩代,那些徽商、晉商發財以後,都廣置田地,開辦當鋪,認為田地是最可靠的產業,放高利貸可以安坐獲益。這就大大阻礙著社會財富向產業資本轉化,困而限制了資本主義的成長。

中國資本主義萌芽在明末出現,這是一種新的事物,代表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總趨勢,具有進步性;但具有出現在少數地區的少數行業當中稀疏且微弱的特點;由於中國封建社會的小農經濟體系本身缺乏促進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發展的必要條件,因此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發展十分緩慢;自然經濟仍佔主導地位,一直持續到鴉片戰爭前夕。

特點:1經濟基礎:中國中央君主集權制根深蒂固,皇帝直接掌控全國土地與人口;中國廣大自耕農民以自產謀生又極度貧困,既缺乏消費欲,又沒有購買力,消費市場無法形成;中國消費品生產主要面向高級消費,絲綢、金銀加工、高檔瓷器等基本是上流社會的奢侈品,市場范圍小,資本主義發展空間有限;中國國內市場低靡商人普遍缺乏資本無力開展對外經營,小農經濟倚賴土地沒有海上開拓的慾望,具體表現即閉關自守;

2出現范圍:中國資本主義萌芽只出現江南地區個別部門,沒有深入到農村;

3影響:與西方資本主義相比,中國資本主義萌芽有促進作用,但未促成中國社會的轉型。

希望答案您還滿意

閱讀全文

與中國歷史上的資本主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