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各朝代名人
上古:黃帝,女媧,神農,唐堯、虞舜、夏禹
夏:禹、啟、後羿
商:成湯、盤庚 、帝辛 (紂王)、妲己 、伊尹
西周:姜尚,周公旦,召公奭、周武王、周幽王、褒姒(周幽王妃)
春秋:鄭庄公,齊桓公,宋襄公,秦穆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越王、百里奚,老子,孔子,范蠡,西施,孫武,魯班,豫讓
戰國:趙武靈王,秦孝公,魏文侯,楚懷王、秦王政、屈原,荊軻,高漸離,魯班、蘇秦
秦:秦王政、李斯、趙高、呂不韋
西楚:項羽、虞姬(項羽姬)
西漢:劉邦、文帝、景帝、武帝、竇皇後,張騫,東方朔,司馬遷,王昭君、班超、班固、韓信、張良
新朝:王莽篡漢
東漢:漢光武帝 劉秀
三國: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
晉;司馬炎 、王熙之、陶淵明、王猛、謝安
「五胡十六國」:是指自西晉末年到北魏統一北方期間,曾在中國北部境內建立政權的五個北方民族及其所建立的政權。五胡指匈奴、鮮卑、羯、氐、羌。十六國指前涼、後涼、南涼、西涼、北涼、前趙、後趙、前秦、後秦、西秦、前燕、後燕、南燕、北燕、夏、成漢。
南北朝:謝安,王猛,檀道濟
隋: 隋文帝楊堅 隋煬帝楊廣
唐:李世民、魏徵,李白,杜甫,上官婉兒,郭子儀、安史之亂、長孫氏、西海郡王松贊干布夫人 - 文成公主,公孫大娘
五代十國 :後蜀孟昶妃 - 花蕊夫人 、李後主
北宋:太祖、包拯,范仲淹,蘇軾,楊家將,畲賽花,穆桂英
南宋:岳飛,辛棄疾,梁紅玉,文天祥,李清照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蕭綽後
金:完顏阿古打
西夏: 景宗 李元昊
元: 成吉思汗 、拖雷監國 、窩闊台汗 、元世祖忽必烈、丘處機,耶律楚材,施耐庵
明: 朱元璋 、成祖 朱棣、朱由檢 (崇禎 )、羅貫中,鄭和,袁崇煥,張居正,海瑞
清: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太宗皇太極、孝庄皇後、順治、康熙、雍正、乾隆 、嘉慶、道光、咸豐、同治、慈禧太後、光緒 、溥儀 (宣統 )、林則徐,洪秀全,霍元甲、納蘭容若、紀曉蘭、劉庸、袁世凱
民國:孫中山、將中正等
現代:你
⑵ 中國每個朝代的歷史名人及代表作
歷史名人
上古:黃帝,女媧,神農,唐堯、虞舜、夏禹
夏:禹、啟、後羿
商:成湯、盤庚 、帝辛 (紂王)、妲己 、伊尹
西周:姜尚,周公旦,召公奭、周武王、周幽王、褒姒(周幽王妃)
春秋:鄭庄公,齊桓公,宋襄公,秦穆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越王、百里奚,老子,孔子,范蠡,西施,孫武,魯班,豫讓
戰國:趙武靈王,秦孝公,魏文侯,楚懷王、秦王政、屈原,荊軻,高漸離,魯班、蘇秦
秦:秦王政、李斯、趙高、呂不韋
西楚:項羽、虞姬(項羽姬)
西漢:劉邦、文帝、景帝、武帝、竇皇後,張騫,東方朔,司馬遷,王昭君、班超、班固、韓信、張良
新朝:王莽篡漢
東漢:漢光武帝 劉秀
三國: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
晉;司馬炎 、王熙之、陶淵明、王猛、謝安
「五胡十六國」:是指自西晉末年到北魏統一北方期間,曾在中國北部境內建立政權的五個北方民族及其所建立的政權。五胡指匈奴、鮮卑、羯、氐、羌。十六國指前涼、後涼、南涼、西涼、北涼、前趙、後趙、前秦、後秦、西秦、前燕、後燕、南燕、北燕、夏、成漢。
南北朝:謝安,王猛,檀道濟
隋: 隋文帝楊堅 隋煬帝楊廣
唐:李世民、魏徵,李白,杜甫,上官婉兒,郭子儀、安史之亂、長孫氏、西海郡王松贊干布夫人 - 文成公主,公孫大娘
五代十國 :後蜀孟昶妃 - 花蕊夫人 、李後主
北宋:太祖、包拯,范仲淹,蘇軾,楊家將,畲賽花,穆桂英
南宋:岳飛,辛棄疾,梁紅玉,文天祥,李清照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蕭綽後
金:完顏阿古打
西夏: 景宗 李元昊
元: 成吉思汗 、拖雷監國 、窩闊台汗 、元世祖忽必烈、丘處機,耶律楚材,施耐庵
明: 朱元璋 、成祖 朱棣、朱由檢 (崇禎 )、羅貫中,鄭和,袁崇煥,張居正,海瑞
清: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太宗皇太極、孝庄皇後、順治、康熙、雍正、乾隆 、嘉慶、道光、咸豐、同治、慈禧太後、光緒 、溥儀 (宣統 )、林則徐,洪秀全,霍元甲、納蘭容若、紀曉蘭、劉庸、袁世凱
民國:孫中山、將中正等
1.先秦作家作品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代魯國陬(zōu)邑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思想核心是「仁」。現存《論語》20篇,是他的弟子記錄他與弟子們言行的語錄體專集。「論」,讀lún,擇也,選擇摘錄之意。 墨子,名翟(dí),春秋時代魯國人,墨家學派創始人,主張「兼愛」、「非攻」、「尚賢」、「節用」。著有《墨子》一書,今存53篇。 孫子,名武,字長卿,春秋後期齊國人,軍事理論家,著有《孫子》,一名《孫子兵法》,13篇,古代稱為「兵經」,是我國第一部軍事著作。 孟子,名軻,字子輿,戰國時鄒(山東)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繼孔子之後的儒家大師。其中心思想是「仁義」,主張實行仁政,強調「民貴君輕」,重視民心向背。在人性問題上提出「性善」論。著有《孟子》一書。 莊子,名周,戰國時宋國蒙(河南)人,道家學派代表人物。現存《莊子》一書,33篇,又名《南華經》。代表作是《逍遙游》。 荀子,名況,尊號「卿」,漢時避宣帝劉洵諱,改稱「孫卿」,戰國時趙(河北)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代表人物。他針對孟子「性善論」提出「性惡論」,針對儒家「天命論」提出「天行有常」的樸素唯物論和「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勝天」思想。著有《荀子》32篇,代表作有《勸學》、《天論》等。 韓非,戰國末韓國人,荀況弟子,法家學派代表人物。在政治上提出重賞、重罰、重農、重戰者諸項政策,主張君主集權,反對貴族操縱政治。現存《韓非子》55篇,代表作有《五蠹》、《智子疑鄰》、《扁鵲見蔡桓公》。 呂不韋,戰國末期韓國大商人,曾為秦國的相國。他集合門客編寫了《呂氏春秋》。 列子,名禦寇,戰國時鄭(河南)人,被道家尊為前輩,主和貴「虛」,即虛靜、無為。著有《列子》8篇。 屈原,名平,字原,號靈均,戰國末期楚國人。他開創了詩歌從集體歌唱轉變為個人獨立創作的新紀元,是我國積極浪漫主義詩歌傳統的奠基人,我國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有波蘭哥白尼、英國莎士比亞、義大利但丁)。他用楚辭形式寫了我國第一首長篇政治抒情詩《離騷》(即遭遇憂愁,「離」通「罹」),還有《九歌》、《九章》、《天問》等。《涉江》是《九章》中的一篇。農歷五月初五是他投汨羅江自沉的紀念日。
2.漢代作家作品
賈誼,世稱賈生,或賈長沙、賈太傅,洛陽(河南)人,西漢政治家、文學家。主要文學成就是政論文,有「疏」7篇,《新書》10卷58篇;代表作有《吊屈原賦》、《鵩鳥賦》。明朝人輯有《賈長沙集》,是以他曾做過長沙王太傅命名的。 劉安,沛郡(江蘇)人,西漢思想家、文學家,漢高祖孫,襲父爵封為淮南王。集體編著《淮南鴻烈》,也叫《淮南子》。 司馬遷,字子長,夏陽(陝西)人,太史令司馬談之子。西漢史學家、文學家。歷盡艱辛撰成《史記》,原名《太史公書》。 劉向,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撰有《說苑》、《新序》,還整理修訂了《戰國策》、《楚辭》。 班固,字孟堅,扶風(陝西)人,東漢史學家、文學家,歷盡二十餘年修成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漢書》,開創了「包舉一代」的斷代史體例。辭賦方面以《兩都賦》最著名。
3.魏晉南北朝作家作品
曹操,字孟德,三國時政治家、軍事家、詩人,漢獻帝時官到丞相,後被封為魏王,死後其子曹丕代漢建魏,追尊曹操為魏武帝。有抒情詩《觀滄海》、《龜雖壽》、《蒿里行》等樂府歌辭。 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時代政治家、軍事家。官至蜀漢丞相,詩歌以《梁父吟》最著名,《出師表》是千古傳誦的名篇。 曹丕,字子恆,曹操次子,魏文帝。三國文學家,代表作《燕歌行》,他的《典論?論文》是我國第一部文學批評專著。 陳壽,字承祚(zuò),西晉史學家。著有國別體史書《三國志》。 陶淵明,名潛,字淵明,世號靖節先生,自稱五柳先生,東晉詩人,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散文有《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詩歌有《歸園田居》、《飲酒》。 干寶,字令升。東晉史學家、文學家,撰寫出我國第一部神話(志怪)小說集《搜神記》。 范曄,字蔚宗,南朝宋史學家、散文家。《樂羊子妻》、《張衡傳》選自他的《後漢書》,「後漢」即「東漢」。「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出自他的《後漢書?列女傳》。 劉義慶,南朝宋代小說家,著有我國第一部筆記小說集《世說新語》。這是一部記載魏晉人物言談軼事的的筆記小說,書中許多故事成為詩文和小說戲劇的典故和題材,有的成為人們常用的成語,如「望梅止渴」、「一往情深」、「口若懸河」等。 劉勰,字彥和,南朝梁代文學理論家,著有我國第一部文學理論專著《文心雕龍》50篇,涉及到創作的許多問題。 酈道元,字善長,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撰成《水經注》40卷,是富有文學價值的地理志。 鍾嶸,字仲偉,南朝梁代文學批評家,著有我國第一部詩歌理論專著《詩品》。
4.唐代作家作品
王勃,字子安,初唐四傑之一,唐代文學家,有抒情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五律);名文《滕王閣序》。著有《王子安集》。 楊炯,初唐四傑之首,名作有《從軍行》。 盧照鄰,初唐四傑之一,代表作為《長安古意》。 駱賓王,初唐四傑之一,代表作為《在獄詠蟬》,另有著名的《討武檄》,作品集為《臨海集》。 賀知章,字季真,自號四明狂客,唐代詩人。所作《回鄉偶書》(七絕),為傳誦名篇。 王之煥,字季陵,唐代詩人。他的《涼州詞》、《登鸛鵲樓》是唐代絕句珍品。 孟浩然,唐代山水田園詩人。《過故人庄》(五律)描繪了綠水青山的田園風光和「把酒話桑麻」的農家情趣,體現了詩人與村民的真切感情。《春曉》(五絕)寫春曉之景及早春之情,成為流傳千古的好詩。 王昌齡,字少伯,唐代詩人,擅長七絕,多寫當時邊塞軍旅生活,氣勢雄渾,格調高昂,《從軍行》七首、《芙蓉樓送辛漸》和《出塞》兩首都很有名。 王維,字摩詰,官至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唐代山水田園詩人,名篇有《鳥鳴澗》(五絕)、《送元二使安西》(七絕)、《觀獵》(五律)。「味摩詰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是蘇軾贊王維之語。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浪漫主義詩人。官至供奉翰林。因性格傲岸,不為權貴所容,使他對腐敗社會加深了認識,寫下了抨擊帝王權貴荒淫奢侈和控訴現實政治黑暗的詩篇。五絕《靜夜思》、《秋浦歌》、七絕《望天門山》,五律《送友人》,七古《夢游天姥吟留別》、《行路難》。著有《李太白全集》。 高適,字達夫,唐代邊塞詩人,詩作對當時的邊境形勢、士兵疾苦均有反映,代表作《燕歌行》、《別董大》(七絕)。 崔顥,唐代詩人,開元進士,官至司勛員外郎。所作邊塞詩慷慨豪邁。《黃鶴樓》(七律)甚得李白推崇。 杜甫,字子美,曾居長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生於鞏縣(河南),唐代現實主義詩人。曾漫遊各地,寓居長安十年,「安史之亂」被俘,逃出後任左拾遺,後棄官移家成都,築草堂於浣花溪畔,世稱浣花草堂,一度任劍南節度參軍,尚書工部員外郎,世稱杜工部。其作品顯示了唐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被稱為「詩史」,有《杜工部詩集》。代表作《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組詩「三吏」、「三別」。 岑參,唐代邊塞詩人,嘉州人,官至嘉州刺史。從軍多年,對邊塞生活體驗深刻,有《岑嘉州詩集》。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七古)。 張志和,字子同,唐代詩人,多寫隱居閑適生活,著有《玄真子》,代表作《漁歌子》(詞)。 韓愈,字退之,河陽(河南)人,自謂郡望(郡里的顯貴家族)昌黎,世稱韓昌黎,謚號文,又稱韓文公,官至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唐代散文家、詩人,與柳宗元同為「古文運動」倡導者,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文集》。 劉禹錫,字夢得,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有《劉夢得文集》,《陋室銘》選自《全唐文》。名句「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出自《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深寓哲理,膾炙人口。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曾官太子少傅,又稱白太傅。下(陝西)人,唐代詩人,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著有《白氏長慶集》。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有諷諭詩《秦中吟》、《新樂府》,長篇敘事詩《長恨歌》、《琵琶行》(並序)。還有《賣炭翁》(七古)、《錢塘湖春行》(七律)。 柳宗元,字子厚,河東(山西)人,世稱柳河東,因參加政治革新失敗貶為永州司馬,又遷柳州刺史,世稱柳柳州。與韓愈倡導古文運動,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論說文《天說》、《封建論》,傳記文《段太尉逸事狀》、《童區寄傳》、《捕蛇者說》,寓言散文《三戒》,山水游記《永州八記》之一,著有《柳河東集》。 杜牧,字牧之,唐代文學家,晚年居住長安城南樊川別墅,因號杜樊川,善用絕句形式諷詠時事,如《赤壁》、《過華清宮絕句》三首。著有《樊川文集》。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生,唐代詩人,有《李義山詩集》、《樊南文集》。代表作有《無題》、《隋宮》、《賈生》、《夜雨寄北》等。
5.宋代作家作品
柳永,字耆卿,原名三變,因排第七,世稱柳七,又曾官至屯田員外郎,世稱柳屯田。北宋第一個專業詞人。為人放盪不羈,終身潦倒,長於抒寫羈旅行役之情,著有《樂章集》。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溢號文正。名詞《漁家傲》反映了邊塞生活。貶為鄧州知州時寫了名文《岳陽樓記》,著有《範文正公文集》。 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謚號文忠,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北宋古文運動的領袖,唐宋八大家之一。提倡「文」、「道」並重,反對浮靡文風。所作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六一詩話》開創了「詩話」這一新體載,對後世詩歌理論的發展有一定影響。著有《歐陽文忠公文集》。 蘇洵,字明允,號老泉,眉山(四川)人,北宋散文家。著有《嘉集》。《六國論》選自《嘉集?權書》。《權書》包括十篇文章,都是評論政治和歷史的。他與其子蘇軾、蘇轍並稱「三蘇」,俱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司馬光,字君實,陝州夏縣(山西)涑(sù)水鄉人,世稱涑水先生,北宋史學家、文學家,官至宰相,當政八月即逝,追封溫國公,謚文正。著有《司馬文正公文集》。政治上是保守派,對抗王安石變法。在學術上有不朽貢獻,花十九年時間主編了我國最大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它與《史記》一起被譽為「史學雙璧」。 王安石,字介甫,晚號半山,官至宰相,封荊國公,世稱王荊公,謚號文,也稱王文公。臨川(江西)人。北宋政治改革家、思想家、文學家。其散文雄健峭拔,「唐宋八大家」之一。《傷仲永》節選自《王文公文集》。 沈括,字存中,錢塘(杭州)人,北宋科學家、政治家。他的《夢溪筆談》(26卷)是用筆記文體裁寫成的綜合性學術專著,是我國第一部科學作品。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官至禮部尚書,追謚文忠。其文明白暢達,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很有影響。著有《東坡全集》、《東坡樂府》等。 李清照,字易安,號易安居士,山東濟南人,南宋女詞人,我國第一位女詞人。其詞善用白描手法,自辟蹊徑,語言清麗。《如夢令》選自《漱玉詞》,另有《李清照集》。 陸游,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浙江紹興)人,南宋愛國詩人,詩作今存九千多首,內容豐富,主要表現渴望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詩作《關山月》、《書憤》、《農家嘆》、《示兒》、《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為世傳誦,《訴衷情》、《釵頭鳳》是很有藝術特色的詞,文有《過小孤山大孤山》等。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歷城(山東濟南人),南宋愛國詞人。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與蘇軾共為豪放派的代表。著有詞集《稼軒長短句》。 姜夔,字堯章,號白石道人。鄱陽(江西)人,南宋詞人,其詞多為寫景詠物、記述客游之作,有《白石道人詩集》。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號文山,廬陵(江西)人,南宋大臣,愛國政治家。文學家,著有《文山先生全集》。《正氣歌》、《指南錄》、《酹江月》、《〈指南錄〉後序》皆為後人傳誦。
6.元明清作家作品
關漢卿,號已齋叟,大都(北京)人,元代雜劇(戲曲)作家,我國戲劇史上最偉大的戲劇家,元雜劇的奠基人。所作雜劇達60多種,今存14種,以《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單刀會》最為著名,有《關漢卿戲曲集》。《竇娥冤》是我國戲曲史上典型悲劇之一。 王實甫,大都(北京)人,元代雜劇(戲曲)作家,代表作《西廂記》5本,21折,以歌頌反封建的愛情為主題,歌頌張生和鶯鶯為爭取婚姻自由所進行的斗爭,矛頭直指封建禮教和婚姻制度,具有強烈的反封建思想。 馬致遠,號東籬,大都(北京)人,元代戲曲家、散曲家,所作雜劇15種,代表作有雜劇《漢宮秋》、散曲《天凈沙?秋思》。 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說家。他的代表作《水滸》即《水滸傳》又名《忠義水滸傳》,是我國古代描寫農民革命斗爭的長篇白話章回體小說。 羅貫中,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說家,相傳為施耐庵學生,曾共同從事創作。傳有17種通俗演義,代表作《三國演義》,它是我國古代著名的長篇歷史章回小說,也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說。全書120回。 於謙,字延益,錢塘(浙江)人,明朝大臣、愛國將領。官至兵部尚書,溢忠肅,詩人。有《於忠肅集》。《石灰吟》為作者12歲所作,選自《古代詩歌選》。 吳承恩,字汝忠,號射陽山人,山陽(江蘇)人,明代小說家。四十多歲中貢生,官僅至縣丞,因恥於折腰而罷歸,一生貧寒,對黑暗現實不滿。晚年著成我國第一部神話長篇小說《西遊記》,既寄託了他濟世匡時的願望,也是積極浪漫主義的傑作,其藝術性標志著我國浪漫主義文學達到一個新高峰。 歸有光,字熙甫,號震川,崑山(江蘇)人,後徙居嘉定(上海),明末散文家,60歲中進士,官任南京太僕寺丞。所作散文樸素簡潔,善於敘事,有《震川先生集》。《項脊軒志》選自《震川文集》。 湯顯祖,江西臨川人,明代戲曲家,曾任南京太常寺博士、禮部主事。代表作《牡丹亭》(又稱《還魂記》)。劇作多反對封建禮教,追求個性解放。 馮夢龍,字猶龍,號墨憨齋主人,長州(江蘇)人,明代文學家,輯有話本集《喻世明言》(又稱《古今小說》),《警世通言》、《醒世恆言》,合稱「三言」《灌園叟晚逢仙女》出自《醒世恆言》,改編為影片《秋翁遇仙記》。 徐宏(弘)祖,字振之,號霞客,江陰(江蘇)人,明代旅行家,地理地質學家和游記散文作家,著有《徐霞客游記》,該書是日記形式的游記散文,是我國第一部日記體游記。書中作者描繪了祖國山河的壯美,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被稱作「古今紀游第一」,《游黃山記》出自本書。(黃山,在安徽省境內,有四絕:奇松、怪石、雲海、溫泉。) 李漁,字笠鴻,號笠翁,浙江蘭溪人,清代戲曲理論家、劇作家。《芙蕖》節選自《李笠翁一家言?笠翁偶集》中的「種植部」。 蒲松齡,字留仙,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淄川(山東)人,清代文學家。他用數十年的時間寫成我國第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 方苞,字靈皋,號望溪,安徽桐城人,清代散文家,官至禮部右侍郎。為桐城派創始人。散文多為經說、序跋、書信、應酬之作。 吳敬梓,字敏軒,全椒(安徽)人,清代小說家,所作《儒林外史》是我國第一部長篇諷刺小說,55回。 曹雪芹,名,字夢阮,號雪芹,祖籍豐潤(河北),生於南京,清代小說家,以十年時間從事《石頭記》(即《紅樓夢》,又名《金玉緣》)的創作,全書未成,病而卒,後四十回為高鶚(è)所續,全書120回,屬於章回體小說,是我國古代小說中最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品。 袁枚,字子才,號簡齋、隨園老人,浙江錢塘(杭州)人,清代詩人,散文家、曾任知縣,辭官後於江寧(南京)小倉山下修築隨園定居,自號倉山居士。《祭妹文》選自他的《小倉山房文集》,還著有《隨園詩話》。 姚鼐,字姬傳,室名惜抱軒,人稱惜抱先生,清代散文家。安徽桐城人,是繼方苞、劉大木魁之後「桐城派」的集大成者。提出文章須以「考據」、「詞章」為手段闡明儒家的「義理」三者合一的古文理論。《登泰山記》選自《惜抱軒詩文集》,其中「雪中觀日」一段,尤為後世稱道。 龔自珍,浙江仁和(杭州)人,清代思想家、文學家,官至禮部主事,後辭職南歸。深於經學、文學和史地學,為「今文學派」主要人物,近代改良運動先驅之一。己亥年(道光十九年)歸途中寫了315首絕句,總題為《己亥雜詩》。表達對國事的感慨與生平經歷的哀樂。 劉鶚,字鐵雲,筆名(別署)洪都百煉生,江蘇丹徒(鎮江)人,清末小說家,通數學、醫術、水利等,他的《老殘游記》是我國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 吳趼(jiǎn)人,號沃堯,字繭人,後改趼人,廣東南海(廣州)人,因居佛山鎮,又自稱我佛山人,清末(近代)小說家。所作《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為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 李寶嘉,號伯元,號南亭亭長,江蘇武進人,清末(近代)小說家,他的《官場現形記》為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 曾樸,字孟朴,江蘇常熟人,近代小說家,通法文。所作《孽海花》為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 梁啟超,字卓如,號任公,別號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戊戌維新的領袖,政治家、文學家。《少年中國說》、《譚嗣同》出自《飲冰室合集》。
⑶ 中國歷史朝代都有哪些有幾任皇帝都是些誰
夏商周秦西東漢,三國兩晉南北朝.
隋唐五代和十國,遼宋夏金元明清. 夏 大禹的兒子啟所建立 商 商湯滅夏 建立商朝 最有名的皇帝就是 娶了妲己的紂王 周 西周由周武王姬發創建 東周由周平王姬宜臼建立 其中東周時期又稱「春秋戰國」,分為「春秋」及「戰國」兩部分。 秦 秦始皇,可憐,才到秦二世。 西漢 劉邦開國皇帝。 個人比較喜歡漢武帝劉徹 (大漢天子看多了) 東漢 漢世祖光武帝劉秀 三國 曹魏(魏國)、蜀漢(蜀國)、東吳(吳國) 曹操 劉備 孫權 西晉 晉武帝司馬炎 東晉 晉元帝司馬睿 南朝 是東晉之後建立於南方的四個朝代的總稱。東晉王朝滅亡之後,在南方先後出現了宋、齊、梁、陳四個朝代,而它們存在的時間都相對較短。 PASS 北朝 我國歷史上與南朝同時代的北方王朝的總稱,其中包括了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等數個王朝 PASS 隋 隋文帝楊堅 隋煬帝 楊廣 人不怎樣,不過開通了大運河。 唐 唐高祖 李淵 唐太祖 李世民 唐玄宗 李隆基 就這么幾個皇帝演來演去的。 五代 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 PASS 嘿嘿,不喜歡這幾個短暫的王朝 十國 吳、南唐、吳越、楚、前蜀、後蜀、南漢、南平及閩,加上北方的北漢,是為十國。 南唐李煜,是一位出色的詞人,卻不是出色的君主,後被趙匡胤所滅。 遼 是中國五代十國兩宋時期以契丹族為主體建立,統治中國北部的封建王朝。後被蒙古所滅
宋 宋太祖趙匡義 杯酒釋兵權的那個~武夫~ 還有靖康之恥,(電視劇看多了想不知道都難)發生於北宋皇帝宋欽宗靖康年間。靖康二年四月金軍攻破東京,在城內搜刮數日,擄徽宗,欽宗二帝和後妃,皇子,宗室,貴卿等數千人後北撤,東京城中公私積蓄為之一空。 夏 李元昊的那個西夏?不好意思,這個不知道。 金 金太祖 完顏旻 本名阿骨打(這個名字就耳熟多了) 元 太祖鐵木真 (戰神成吉思汗) 明 乞丐皇帝朱元璋(在我心中,他的地位跟趙匡胤是一樣的……不喜歡卻不得不承認他們很厲害),看《明朝那些事》寫的不錯。 朱棣 朱允炆 朱厚照 一個明朝就這么幾個皇帝可以播的。 清 ……太多,懶得打了。
⑷ 中國歷朝歷代順序年代表
夏朝:約公元前2029年-約公元前1559年
商朝:約公元前1559年-約公元前1046年
周朝:約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
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
西楚: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新朝:公元8年臘月-公元23年10月6日
玄漢:公元23-25年
東漢:公元25-220年
三國:公元220-280年
晉朝:公元265-420年
南北朝:公元420-589年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
唐朝:公元618-907年
五代:公元907-960年
十國:公元891-979年
宋朝:公元960-1279年
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
明朝:公元1368-1644年
清朝:公元1644-1912年
(4)中國歷史朝代隋的代表人擴展閱讀:
中國歷史悠久,朝代更是零星紛繁。每朝的創建者要首辦的事就是確立國號,即朝代名稱,簡稱朝名。
朝代名稱的來源:
大致有五個來由:由部族、部落聯盟的名稱而來,來自創建者原有卦號、爵位;源於創建者原始政權統治的區域;源於宗族關系;寓意吉祥。
夏:據傳禹曾受封於夏伯,因用以稱其政權為「夏」。
另據歷史學家範文瀾先生說,禹的兒子啟西遷大夏(山西南部汾澮一帶)後,才稱「夏」,姒少康在綸城(今河南商丘虞城西)中興夏朝,恢復夏朝的統治,史稱「少康中興」。
商:相傳商族的始祖契曾幫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於商(今河南商丘南),以後就以「商」來稱其部落(或部族)。
湯滅夏後,就以「商」作為國名,定都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鎮)。後盤庚遷殷(今河南安陽)後,又以「殷」或「殷商」並稱。
周:周人到古公亶父時,遷居於周原(今陝西岐山)。
武王滅殷以後,就以「周」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於鎬(今陝西西安西南),後來平王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因在鎬的東方,就有「西周」和「東周」的稱號。
秦:據《史記》記載,本為古部落,其首領非子為周孝王養馬有成績,被周孝王賜姓為「嬴」,並賜給了一小塊土地(今甘肅天水縣,另說是隴西谷名)。
後來襄又救周有功被封為諸侯,秦始皇統一六國,始建秦國。
漢:項羽封劉邦為漢王,其封地在漢中。
後劉邦擊敗項羽,統一中國,國號稱「漢」。漢朝前期都長安,後期都洛陽,故從都城上有「西漢」和「東漢」,從時間上有「前漢」和「後漢」之分。
新:王莽所創的朝代(國號)「新」的含義:新的本義是改舊、更新。
西漢後期在天人感應的五德終始學說支配下,社會政治涌動著一種新德代替舊德的思潮,在這樣的背景下,王莽以新德的代言人自居,「革漢而立新、廢劉而興王」,並最終完成「再受命」的代漢過程。
漢為火德,為赤帝,王莽為土德,自稱是「托於皇初祖考黃帝之後」,依照五行相生之理,土德代火德,意在赤帝傳黃帝,天命授之。
魏:漢獻帝曾封曹操為「魏公」、「魏王」爵位,曹丕代漢後便稱「魏」。以皇室姓曹,歷史上又稱「曹魏」。曹操謚號魏武帝。
蜀(漢):劉備以四川為活動地區,蜀指四川。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或「蜀漢」,又稱「季漢」。
吳:孫權活動於長江下游一帶,歷史上曾建吳國,曹魏曾封孫權為「吳王」,故史稱「孫吳」;又以地位在東,也稱「東吳」。
晉:司馬昭逼魏帝封他為「晉公」,滅蜀後進爵為晉王。後來他的兒子司馬炎繼承他的爵位,逼令魏帝退位,自立為皇帝,國號「晉」。
隋:隋文帝楊堅之父楊忠,曾被北周封為「隨國公」。隋文帝後襲用此封爵,稱為「隨朝」。他認為隨有走的意思,恐不祥改為「隋」。
唐:唐高祖李淵的祖父李虎,佐周有功,被追封為「唐國公」,爵位傳至李淵。太原起兵後,李淵稱「唐王」,後廢楊侑建唐朝。
遼:遼原稱「契丹」,契丹是族名,改「遼」是因居於遼河上游之故。
宋:後周恭帝繼位後,命趙匡胤為歸德節度史,歸德軍駐宋州(今河南商丘),趙匡胤為宋州節度使。故陳橋兵變後,發跡在宋州,國號曰「宋」。
西夏:拓拔思恭占據夏州(今陝西橫山縣),建國時以夏州得名,稱「大夏」。因其在西方,宋人稱「西夏」。
金:金都城上京會寧(今黑龍江阿城南),位於按出虎水(今阿什河),相傳其水產金,女真語「金」為「按出虎」。
元:據《元史》記載:「元」的命名,是元世祖忽必烈定的。是取《易經》上「大哉乾元」句中的「元」,有大、首等意思。但也有人認為與蒙古人的風俗與圖騰有關,有的認為與佛教有關。
明:朱元璋是元末起義軍之一,是繼承郭子興而發展起來的,郭子興屬於白蓮教組織。
白蓮教宣稱「黑暗即將過去,光明將要到來」,藉以鼓舞人民反對黑暗的元朝統治。所以又稱「光明教」。
白蓮教的首領韓山童稱「明王」(他的兒子韓林兒稱「小明王」),都體現其教義宗旨。
朱元璋不僅曾經信仰白蓮教,而且承認自己是白蓮教起義軍的一支(他曾為小明王左副元帥)。朱元璋取得政權後,國號稱「明」。
清:滿族是女真族的一支。女真族在北宋時建立金國。
明末女真勢力復強,重建金國(後金)。後金為了向外擴展,割斷了同明朝的臣屬關系,清太宗皇太極把「女真」改為「滿州」,把「金」改為「清」。
在宋時女真人受制於契丹人,他代針對「遼」字在契丹語中是
「鐵」的意思,因此命名「金」,表示比鐵更堅強有力,可以壓倒「遼」。
「金」改「清」的原因,史學家有不同意見,有人認為是皇太極要避免引起尖銳的矛盾。
⑸ 關於中國歷史朝代的順序,從隋一直到新中國和開國人
隋:開國皇帝,楊堅.唐:.....李淵。五代十國:.......15個吖。?宋:趙匡胤、元:鐵木真、明:朱元璋、清:努爾哈赤、
⑹ 秦、魏、隋時期的特點和代表人物
秦朝歷史人物列表:
秦朝丞相——李斯
秦國著名的將領——王翦
秦朝大將—— 蒙恬
尉繚——著名的軍事理論家
秦始皇——中國統一的秦王朝的開國皇帝
呂不韋——秦國丞相
嫪毐——戰國末年秦國的假宦官
尉繚子
趙高——有名氣的宦官
扶蘇——秦始皇長子
胡亥——秦始皇第十八子
子嬰——秦三世(秦朝最後一個統治者)
陳勝——秦朝末年反秦義軍的首領之一
吳廣——秦末農民起義領袖
項羽——秦末起義軍領袖、西楚霸王
劉邦——秦朝時曾擔任泗水亭長、秦亡後被封為漢王
蕭何——早年任秦沛縣獄吏,秦末輔佐劉邦起義
韓信——西漢初年軍事家、開國功臣
張良——秦末漢初時期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漢王朝的開國元勛之一
呂後——漢高祖劉邦結發之妻
秦朝丞相——李斯
秦朝丞相,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協助秦始皇帝統一天下。秦統一之後,參與制定了法律,統一車軌、文字、度量衡制度。秦始皇死後與趙高合謀立少子胡亥為二世皇帝,為趙高所忌,腰斬於市。
秦國著名的將領——王翦
王翦,戰國末期秦國著名戰將,與其子王賁一並成為秦始皇兼滅六國的最大功臣。傑出的軍事指揮才能使其與白起、李牧、廉頗並列為戰國四大名將。
秦朝大將—— 蒙恬
蒙恬(?—前210年):姬姓,蒙氏,名恬。秦始皇時期的著名將領,被譽為「中華第一勇士」。漢族,祖籍齊國,山東人。傳說他曾改良過毛筆,是祖國西北最早的開發者,也是古代開發寧夏第一人。
秦始皇——中國統一的秦王朝的開國皇帝
秦始皇帝(前259年—前210年),嬴姓秦氏,名政(正),因生於趙都邯鄲(今屬河北),故又稱趙政(先秦姓氏並未統一,男子稱氏,女子稱姓,故秦始皇叫趙政。);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統帥。首位完成中國統一的秦朝的開國皇帝,秦莊襄王之子,十三歲即王位,三十九歲稱皇帝,在位共三十七年。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中央實施三公九卿,地方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為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開創了新局面,對中國和世界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奠定了中國兩千餘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
呂不韋——秦國丞相
呂不韋(?-前235年),戰國末期衛國著名商人,後為秦國丞相,政治家、思想家,衛國濮陽(今河南濮陽)人。呂不韋是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大商人,故里在城南大呂街,他往來各地,以低價買進,高價賣出,所以積累起千金的家產。他以「奇貨可居」聞名於世,曾輔佐秦莊襄王登上王位,任秦國相邦十三年,其門客有三千人。呂不韋組織門客編寫了著名的《呂氏春秋》(又稱《呂覽》),也是雜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有關成語:一字千金。
嫪毐——戰國末年秦國的假宦官
嫪毐(?-前238)是我國戰國末期秦國人物。他受相邦呂不韋之託偽為宦官入宮,與秦始皇帝母親太後趙姬私通,因而倍加寵信,受封為長信侯,並自稱為秦王的「假父」。後來因發動叛亂失敗而被秦始皇處以極刑,車裂而死。
⑺ 中國歷史每個朝代的著名人物有哪些
一、春秋:齊桓公(小白)、管仲、隰朋、鮑叔牙、易牙、豎刁、鄭庄公(寤生)、太叔段、祭足、潁考叔、公子糾、宮之奇、公孫無知、晉文公(重耳)、狐突、狐偃、狐毛、介子推、里克、邳鄭、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石碏、石厚、州吁、鄭突、鄭忽、老子、孔子、孫武、左丘明、伍子胥、范蠡、西施、勾踐、闔閭、夫差、文種、專諸、要離、慶忌、吳王僚、伊尹、燭之武、公子光、魏舒、晏嬰、慶父
二、戰國:樂毅、吳起、孫臏、龐涓、廉頗、趙牧、趙奢、趙括、項燕、田單、韓非、荀子、莊子、墨子、惠子、孟子、燕丹、荊軻、高漸離、樊於期、孟嘗君、春申君、信陵君、平原君、鄒忌、白起、商鞅、李悝、藺相如、屈原、魏斯、樂羊、西門豹、孔伋、楊朱、聶政、申不害、屍佼、趙武靈王、匡章、淳於髡、張儀、蘇秦、田辟疆、田忌、鬼穀子、甘德、石申、李冰、扁鵲、范雎、蔡澤、郭隗、唐蔑、宋玉、觸龍、毛遂、魯仲連、公孫龍
三、秦:嬴政、呂不韋、李斯、尉繚、王翦、王賁、李信、蒙驁、蒙武、蒙恬、嬴扶蘇、嬴胡亥、趙高、章邯、司馬欣、董翳、李由、甘羅、嫪毐、陽泉君、嬴子嬰、嬴成矯、徐福、盧生、陳勝、吳廣、項梁、項羽、張良、韓信、蕭何、劉邦、陳平、周勃、夏侯嬰、曹參、范增、項伯、項庄、樊噲、英布、彭越、熊心(楚懷王)、龍且、酈食其、鍾離昧、周殷、灌嬰、周章、魏咎、趙歇、田儋、田臧、李歸、鄧說、伍徐、張賀、庄賈、朱雞石、余樊君、王離、陳余、張耳、宋義、涉間、蘇角、李左車、田榮、殷通
四、漢:劉邦、蕭何、曹參、韓信、張良、英布、周勃、周亞夫、呂雉、呂祿、呂產、陳平、灌嬰、灌夫、郅都、寧成、張湯、東方朔、劉徹、劉啟、劉安、衛青、衛子夫、霍去病、霍光、劉賀、田蚡、竇嬰、蘇建、蘇武、司馬相如、卓文君、司馬談、司馬遷、揚雄、李廣、李陵、王莽、趙飛燕、趙合德、劉秀、馬援、鄧禹、吳漢、蓋延、趙破奴、張騫、劉細君、王昭君、梁冀、陳蕃、竇武、何進、盧植、皇甫嵩、朱雋、班超、班固、班昭、董卓、蔡邕、袁紹、袁術、鄭玄、張衡、賈誼、晁錯、郭解、劇孟
五、三國:曹操、劉備、孫權、關羽、張飛、諸葛亮、趙雲、黃忠、馬超、魏延、法正、龐統、周瑜、司馬懿、徐庶、曹丕、曹植、曹彰、郭嘉、荀彧、荀攸、賈詡、程昱、滿寵、蔣濟、韓浩、陳群、張遼、徐晃、許褚、典韋、張郃、於禁、樂進、李典、曹仁、文聘、張燕、曹洪、曹休、曹真、夏侯敦、夏侯淵、夏侯霸、夏侯威、姜維、魯肅、呂蒙、陸遜、張昭、張紘、虞翻、丁奉、徐盛、陳武、潘璋、甘寧、太史慈、蔣欽、周泰、董襲、駱統、廖化、馬謖、王平、蔣琬、劉禪、孫亮、凌統、費禕、諸葛瑾、公孫淵、鄧艾、鍾會、諸葛恪、司馬師、司馬昭、孫皓、曹髦
六、晉:司馬炎、司馬衷、賈充、賈南風、王祥、羊祜、王渾、王浚、陸機、陸雲、周處、劉琨、謝逖、陶侃、孫秀、劉淵、石勒、石虎、王彌、苟晞、潘岳、石崇、左思、王覽、王導、嵇康、阮籍、阮咸、劉伶、王戎、杜預、荀勖、何曾、張華、司馬攸、司馬瑋、司馬亮、司馬倫、司馬冏、司馬穎、司馬顒、司馬乂、司馬越、段匹磾、張寔、劉曜、劉聰、司馬睿、王羲之、王獻之、桓溫、謝安、謝玄、謝道韞、桓玄、苻堅、姚萇、慕容垂、陶淵明、王敦、司馬道子、孫恩、謝琰、王恭、殷仲堪、瘐楷、盧循、徐道覆、王猛
⑻ 中國歷史各個朝代的創始人都是誰
朝代 年份 都城 開國之君 亡國之君夏朝 2070BC-1600BC 安邑 禹 桀
商朝 1600BC-1046BC 殷(後期) 湯 紂
西周 1046BC-771BC 鎬 周武王 周幽王
東周 770BC-256BC 洛邑 周平王 周赧王
秦朝 221BC-206BC 咸陽 秦始皇 秦二世
西漢 202BC-8 長安 漢高祖 孺子嬰
新朝 8-23 長安 王莽 王莽
更始 23-25 長安 更始帝 更始帝
東漢 25-220 洛陽 漢光武帝 漢獻帝
三國時代
魏 220-265 洛陽 魏文帝 魏元帝
蜀漢 221-263 成都 漢昭烈帝 蜀漢後主
吳 222-280 建鄴 吳大帝 吳烏程侯
(三國結束)
西晉 265-316 洛陽 晉武帝 晉愍帝
東晉 317-420 建康 晉元帝 晉恭帝
十六國 298-439 略
南北朝
南朝
宋 420-479 建康 宋武帝 宋順帝
齊 479-502 建康 齊武帝 齊和帝
梁 502-557 建康 梁武帝 梁和帝
陳 557-589 建康 陳武帝 陳後主
北朝
北魏 386-534 洛陽(後期) 魏道武帝 魏孝武帝
東魏 534-550 鄴 魏孝靜帝 魏孝靜帝
西魏 535-557 長安 魏文帝 魏恭帝
北齊 550-577 鄴 齊文宣帝 齊幼主
北周 557-581 長安 周孝閔帝 周靜帝
(南北朝結束)
隋朝 581-618 長安(前期) 隋文帝 隋煬帝
唐朝 618-907 長安 唐高祖 唐昭宣帝
五代
後梁 907-923 開封 梁太祖 梁末帝
後唐 923-936 洛陽 唐庄宗 唐末帝
後晉 936-947 開封 晉太祖 晉出帝
後漢 947-951 開封 漢高祖 漢隱帝
後周 951-960 開封 周太祖 周恭帝
(五代結束)
十國 902-979 略
北宋 960-1127 開封 宋太祖 宋欽宗
南宋 1127-1276 臨安 宋高宗 宋端宗(到1276年)
遼(契丹) 907-1125 上都 遼太祖 遼天祚帝
金 1113-1234 燕京(中期) 金太祖 金哀宗
蒙古汗國 1206-1271 燕京(後期) 成吉思汗 元世祖
元(蒙古繼承者) 1271-1368 大都 元世祖 元順帝
明朝 1368-1644 北京(中後期) 明太祖 明思宗
清朝 1644-1912 北京 清世祖 清遜帝
⑼ 中國歷史朝代(戰國、商、隋、元、北朝、東漢、五代、清、宋、明、秦、唐)
樓上少了幾個
夏,商,西周,春秋戰國,秦,西漢,東漢,三國,東晉,西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