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秦國與秦朝的劃分,是當時秦皇自己分的,還是後人從歷史學術的角度予以劃分的
後人分的,秦國仍是秦國,只是後人按歷史的標准人為劃分的
㈡ 秦朝在中國歷史的地位
秦的統一,結束了長期以來諸侯割據稱雄的局面, 有利於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會生產的發展,符合當時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 秦朝的疆域,東到大海,西到隴西,北到長城一帶,南到南海,大大超過了 前代。 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
秦朝起到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它結束了中國奴隸制的歷史,開辟了中國更輝煌的時期封建制時期。是秦始皇把「朕」作為了皇帝的代名詞,中國的文字,在秦朝有多了一個體,隸書。
在大范圍的戰爭,又讓我國開始了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其他的歷史價值當然不勝枚舉秦朝短短三十幾載,但影響了我國數千年,歷史地位當然高之又高。
(2)秦朝劃分中國歷史擴展閱讀:
嬴政統一六國以後,以咸陽為都城,為建立封建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秦始皇是對中國歷史作出過巨大貢獻、產生過巨大影響的皇帝。他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統一了中國,結束了長期以來諸侯割據的局面,有利於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會生產,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
他建立了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對我國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統一了全國度量衡、貨幣和文字,促進了各地的經濟文化交流,鞏固了國家的統一;通過統一戰爭,擴大了疆域,使秦朝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
秦始皇又是統治殘暴的封建皇帝。沉重的賦稅、繁重的兵役和徭役、嚴酷的刑律,給人民帶來了痛苦和災難;焚書坑儒箝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其殘暴統治最終引起農民起義,導致秦朝滅亡。功過相比,秦始皇功大於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秦朝
㈢ 中國歷史朝代順序怎麼劃分最好能給個口訣。謝謝啦!
中國歷史朝代劃分口訣一:
三皇五帝始,堯舜禹相傳;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沿;
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後,皇朝至此完。
中國歷史朝代劃分口訣二:
夏朝殷商與西周,東周列國分兩段,
春秋戰國烽火起,秦朝一統又兩漢,
三國鼎立魏蜀吳,西晉東晉前後傳,
南朝北朝兩並亡,隨唐一統後五代,
宋元明清九百年,辛亥革命皇朝完。
中國歷史朝代劃分口訣三:
唐堯虞舜夏商周,春秋戰國亂悠悠。
秦漢三國晉統一,南朝北朝是對頭。
隋唐五代又十國,宋元明清帝王休。
中國歷史朝代劃分口訣四: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兩晉前後延。
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後,王朝至此完。
(3)秦朝劃分中國歷史擴展閱讀:
中國歷史各朝代滅亡原因
一、夏朝
時間:約前21世紀—約前16世紀,是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
滅亡原因:
1、內部生產力的衰退。
2、外部環境的長期不穩定。
3、夏王朝統治階級的觀念。
4、夏「桀」的個人因素(重用奸臣,排擠賢臣)
二、商朝
時間:約公元前1600年~約公元前1046年,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朝代,第一個有直接的同時期的文字記載的王朝。
滅亡原因:
1、 商朝後期,絕大多數奴隸主貴族的生活奢侈腐朽,而且對待奴隸十分殘酷。如人祭和人殉等。
2、奴隸主貴族對平民和奴隸們的剝削和奴役日益加劇,階級矛盾激化。
3、商朝統治者連年對外進行戰爭,大規模地對夷方用兵,國內的青壯年幾乎都被征發,加劇了國內的矛盾;戰爭俘獲的奴隸太多,他沒有處理好奴隸的安置,導致了大量的奴隸反水。
三、周朝
時間: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後的第三個也是最後一個世襲奴隸制王朝。
滅亡原因:
1、地震、旱災等自然災害使人民的生命財產遭受極大損失,也讓危機日重的西周王朝雪上加霜。
2、周厲王橫征暴斂,加重了對勞動人民的剝削。
3、傳至周幽王又破壞宗法制度,"廢後立妾,廢嫡立庶"並「烽火戲諸侯」使諸侯們失去了對他的信任。
4、王室衰微,各諸侯國與周朝王權的關系漸漸疏遠;少數民族犬戎攻打鎬京,西周滅亡。
5、分封制使得周天子的權力架空,加之周平王東遷後更加淪為傀儡。
6、周朝的宗法制遭到破壞,各地諸侯王的勢力日漸增大;並利用王室這個旗號,「挾天子以令諸侯」,不斷發展自己勢力。
四、秦朝
時間: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是由戰國後期的秦國發展起來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
滅亡原因:
1、統一後,沒有給人民休養生息,徭役、兵役、賦稅負擔沉重。
2、政策律法沒有做及時調整,和賓士世下刑法依然殘酷。
3、政府運作失效和地方武力的缺乏,像陳勝吳廣這樣的一群亡命之徒,也能攻下大澤鄉。
4、原六國貴族後裔復辟勢力過於強大,秦二世個人能力素質有限。
5、各地起義風起雲涌時,而統治者仍忙於宮廷斗爭;最終導致秦朝內部統治四分五裂,完全喪失平叛的主動權。
五、漢朝
時間:前202—220年,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分為西漢和東漢兩個時期,共歷二十九帝,享國四百零五年。
滅亡原因:
1、外戚、宦官勢力膨脹,各自結成利益集團,無休止的爭斗亂政。
2、娃娃皇帝太多(皇帝年幼,必然是太後臨朝,依靠外戚掌權)。
3、土地兼並嚴重(私有化),大量農民失去土地。
4、地主豪勢力強大,後期形成地方割據勢力。
5、黃巾起義導致地方武裝興起,中央失去控制。
六、晉朝
時間:265年-420年,上承三國下啟南北朝,分為西晉與東晉兩個時期,西晉為中國歷史上大一統王朝之一,其中東晉屬於六朝之一,兩晉共傳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
滅亡原因:
1、新魏主更換太快,後期太小,難以駕馭士族權臣。
2、宗室權力被過分削弱「煮豆燃豆萁」,外姓將領獨大,奪權時曹魏皇室沒有外援。
3、司馬懿太長壽,強大的司馬氏家族興起無人制衡。
七、隋朝
時間:581年—618年,是中國歷史上承南北朝下啟唐朝的大一統王朝。
滅亡原因:
1、大一統表面下的各種割據勢力暗流涌動,統治基礎很不穩固。
2、門閥對科舉制度不滿,與敵惡勢力勾結,對抗皇權。
3、隋煬帝個人因素:好大喜功、窮兵黷武、窮奢極欲與濫用民力;但是,像搞科舉、建東都、修馳道、鑿運河、征高麗,都是苦在當代,功在千秋的。
八、唐朝
時間:618年—907年,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共歷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
滅亡原因:
1、邊患不斷(如安史之亂、安南叛亂、外有吐蕃入侵等),藩鎮割據。
2、宦官專權(如李輔國等),黨爭內耗(如牛李黨爭)。
3、長年戰亂嚴重地削弱了唐朝的統治力量,阻礙了經濟發展,引起農民起義與外族入侵。
九、五代十國
時間:907年—960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五代是指907年唐朝滅亡後依次更替的位於中原地區的五個政權,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
滅亡原因:
1、藩鎮勢力依然強大,新生政權也無法控制,以致內亂戰爭不斷。
2、不少君主昏庸淫亂、殘暴蠻橫,軍務鬆弛,貪官暴吏欺壓百姓。
3、權臣勾結外族作亂,以及外族反撲中原擄掠殺伐。
4、政權太多,賦斂苛重,戰事頻繁,社會秩序、經濟基礎破壞嚴重。
十、宋朝
時間:960年—1279年,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兩個階段,共歷十八帝,享國三百一十九年。
滅亡原因:
1、以文制武的方針,造成了軍隊內相互牽制,動輒掣肘,弊病叢生。
2、後晉石敬瑭割讓的「燕雲十六州」,使漢族江山的天然屏障失去,無法抵禦外族騎兵。
3、聯金抗遼、聯蒙抗金決策失誤,只看到了遼(金)的強大,沒看到金(蒙)的危脅。
4、統治階層對軍事的無知、無能、不作為,導致了開封防禦戰的失利。
5、皇帝昏庸,朝政腐敗,政治內斗嚴重,以及軍費開支較大,百姓負擔過重。
十一、元朝
時間:1271年—1368年,是蒙古族建立的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傳五世十一帝,歷時九十八年。
滅亡原因:
1、貴族生活糜爛,吏治腐敗,政府信用破產,土地兼並嚴重。
2、不平等的民族等級制度,以及對人民壓迫欺凌嚴重。
3、財政赤字高居不下,賦稅過重,外加自然災害嚴重。
4、管理者不注重學習,只會用武力打江山。
十二、明朝
時間:1368 -1644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共傳十六帝,享國276年。
滅亡原因:
1、文官集團膨脹,權力過大,以及後期閹黨專政危害統治。
2、外敵襲擾不斷,政府添兵設餉,軍費較大,造成財政經濟危機。
3、資本主義萌芽,政府不注重工商業發展,大大限制商品貨幣的流通。
4、天災人禍相繼發生,造成流民數量大增,農民起義不斷影響穩定。
5、吳三桂引清兵入關,自毀長城,幫助滿清撿現成江山。
十三、清朝
時間:1636年—1911年,是中國歷史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共傳十帝,享國二百六十八年。
滅亡原因:
1、政治的黑暗腐朽,以及統治者本身腐化(慈喜)、無能(皇帝)。
2、閉關鎖國政策下,導致思想、制度、科技落後。
3、清政府弱軟無能,面對列強的入侵,只知一味的委曲求全、割地賠款。
㈣ 都說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那麼秦朝之前的「夏,商,周」叫什麼「朝」
統一的封建王朝這個教課書說法確實不對,但教科書的意思其實可以換成統一的中央集權王朝。
那麼秦為什麼是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王朝呢?
這就是夏商周這三代的國家組織形式所決定的,夏其實是個半神話半史詩的王朝作為歷史的可信度不高我們不做討論。
先說商,商當時的國家形式是以商為中心其他有原始部落發展起來的小國臣服與商;有點像商是武林盟主其他小國是個大小門派,商對小國的控制也就是名義上的上下級關系不能直屬,這就不能算是中央集權。
再說周;其實周真的可以算是第一個統一了黃河流域的國家,也是我們中華民族形成的基礎。周的建立大家都知道,就是武王伐紂建立周朝。但其實你只要注意觀察就會發現這其實是2個階段的行動武王推翻商之後還有周公東征,在這之後周對黃河流域的管轄和統治方式和商有質的變化。商的諸侯都是自然形成的就是都是部落發展而來的,所以商其實只是霸主有點像春秋的5霸,並沒有徵服黃河流域。而周不同,周公東征之後黃河流域的自然形成的國家好像突然就沒了,全部換成了周王的親戚和功臣(還有政治盟友如姜氏齊國)。所以周其實是征服了整個區域然後按照自己的意願從新洗牌分封了自己人。所以其實周比商進一步算是第一次征服了中國的雛形(只是黃河流域)。但是由於技術和生產力的限制當時無法實施中央集權式的管理方式,周採用了封建制度這比較像中世紀的西歐,用一句諺語可以表達:我附屬的附屬不是我的附屬。就是說周天子可以管理諸侯之間的事情,而諸侯之下的事情事情也就是每個諸侯國的具體事物天子不過問,這就是封建而不是中央集權。
而隨著時代的演進到了春秋末年這個封建制度完全瓦解,標志性的事件就是「三家分晉」「田氏代齊」中國進入戰國。而戰國的各國都在為了克服封建制度而造成的政權碎片化、分離化搞改革。其中著名的就是商鞅變法,商鞅的改革是中國從封建制度變為中央集權的帝國制度。由於秦發起實踐了商鞅主持的中央集權化的改革,同時秦也因此有能力統一中國。所以秦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王朝。
我覺得上三代和秦的主要區別恰恰在中央集權和封建制度上面,上三代的政府組織形式主要是按照土地層面的橫向層層分工,而秦以郡縣制和三公九卿為代表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帝國制度,帝國制度在土地層面的分地治理之上又加上了由上至下的垂直的管理體系,皇帝的意志由官吏一直貫徹之縣。這是上三代天子和諸侯之間、諸侯和大夫政府組織關系的一次飛躍式的變革。
㈤ 屬於中國歷史的劃分依據
中國歷史悠久,常被稱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目前發現最早的遠古人類遺址距今約170萬年。中國歷史分為幾個階段,中國大陸官方通常認為夏、商、周三朝是奴隸社會時期,秦朝正式進入封建社會時期,直到清朝滅亡,之後是民主時期的開始,而大陸之外的地區對「封建」的概念和秦至清的社會性質劃分並不相同。從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以來,中國基本上就是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帝制國家。秦朝後,中國歷史的發展受到了儒家、法家、道家思想的極大影響,佛家在中國的影響也很大,但達不到基督教對西方那樣的影響,中國歷朝政治方針受儒家影響最深。而漢字也使不同地區的人們更緊密地連接在一起,這一種文字有不容易改變字體的特點,中國各個地方的語音雖然不同,但對這種文字的理解是相同的,所以漢字也成為中國統一的一種有力的工具,而最先是秦始皇下令統一中國的文字。
元謀人是中國遠古遺存中目前所見最早的人類,距今約170萬年。著名的北京猿人距今約四五十萬年。這些都是所知較早的原始人類蹤跡。
中國史前時代的各種文化是經過了以下幾個階段:
中國猿人時期——舊石器時代初期,距今約50至40多萬年前
河套時期——舊石器時代中期,距今約20至10餘萬年前
山頂洞人時期——舊石器時代晚期,距今約10至2萬多年前
彩陶文化時期(仰韶文化時期)——新石器時代晚期,大約在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1300年
黑陶文化時期(龍山文化時期)——新石器時代末期
母系氏族社會在中國形成於四五萬年前的彩陶文化時期,中心區域分布在陝西省中部、河南省西部和山西省南部一帶,以原始農業為主。
半坡聚落、河姆渡聚落是這一時期的代表。到了黑陶文化時期,父系氏族社會逐漸形成,農業和畜牧業有較大的發展,制陶、冶銅等手工業的工藝水平也逐漸提高。大汶口文化是這一時期的代表。在此期間,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逐漸成為文明的中心地帶。
中國是世界早期人類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發明弓箭和陶器、出現農牧業、觀察天文、開創醫葯的地區之一。而且這時也開始利用蠶絲。
㈥ 中國歷史可劃分為史前、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唐宋元明清,那麼秦朝可以被劃分在哪一時期比較妥當
當然是先秦時代。
史前時期指的是「堯舜禹」及其之前的「炎黃傳說」時代,沒有確切歷史可考。
㈦ 中國歷史階段如何劃分
1、古代:170萬年前-1840年
中國古代史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原始社會(170萬年前-公元前2070年)、奴隸社會(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和封建社會。
其中封建社會可分為五個階段:戰國、秦、漢是封建社會形成和初步發展階段。三國、兩晉、南北朝,是封建國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的階段。隋唐五代時期是封建社會的繁榮階段。
遼、宋、夏、金、元,是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強和封建經濟繼續發展的階段。明、清,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鞏固和封建制度漸趨衰落階段。
2、近代:1840年-1949年
中國近代史是從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年到1949年南京國民黨政權覆亡為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歷經清王朝晚期、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時期、北洋軍閥時期和國民政府時期,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到瓦解的歷史。
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充滿災難、落後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國人民探索救國之路,實現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華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國主義以實現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義以實現人民富強的斗爭史。
中國近代史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是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第二個階段是從1919年五四運動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
3、現代:1949至今
中國現代史是指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今的歷史,分為新民主主義社會與社會主義社會兩大歷史階段。這一時期也是中國人民建立政權、鞏固政權、探索與發展中國,使中國走向富強、民主、自立的一段發展史。
(7)秦朝劃分中國歷史擴展閱讀
中國各歷史階段的劃分依據以生產力發展水平為主,包括政治制度,文化水平,以及某個重大歷史事件為輔。1840年鴉片戰爭結束了我國幾千年來的封建社會制度,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遭受列強的侵略;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民族獨立和解放,是劃分近代和現代的依據。
㈧ 中國各朝代區域劃分名稱(如秦朝郡、縣、里、鄉)
先秦:西周—分封制(分封制是西周分封建諸侯的制度,是奴隸社會的上層建築;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封建給王族、功臣和先代貴族;諸侯要服從命令,按期納貢,隨從作戰。
秦漢:
秦朝—郡縣制(在地方上推行郡縣制,縣以下設鄉、里等基層行政組織,郡守和縣令都由皇帝任免);
兩漢:刺史制度的演變(監察—地方行政:漢武帝時實行刺史制度,刺史級別不高,但可監察諸侯王和地方高官;東漢末年,刺史改為州牧,執掌州的軍政大權;東漢末年地方行政區劃變為州、郡、縣三級制);郡國並行與王國問題的解決(漢初郡國並行;其中,王國與割據無異,侯國受所在郡監督;
漢武帝頒布「推恩令」、「附益法」、「左官律」,逐步解決了王國問題)。
宋元:
北宋—知州與通判(副知州)互相牽制;
元—行省制度(元朝在地方實行行省制度;中書省直轄河北、山西、山東;蒙古地區為嶺北行省;東北地區為遼陽行省)。
明清:
明—廢行省設三司(布政司管民政財政;按察司管監察司法,都司管軍政);土司制度(當地少數民族首領擔任宣慰司、土知府長官)與「改土歸流」(取消土司衙門、改由朝廷派遣有任期、不世襲、可調動的流動官員直接統治的變革,稱為「改土歸流」。但明朝時西南大部分地區仍實行土司制度 。
清—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亂」,為大規模推行「改土歸流」創造了條件。雍正帝大量委派流官代替土司;清初設立十八行省五將軍轄區(黑龍江、吉林、盛京、烏里雅蘇台、伊犁)兩個辦事大臣轄區(青海、西藏)一個盟旗(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