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世界歷史阿拉伯國家

世界歷史阿拉伯國家

發布時間:2021-02-22 21:39:44

Ⅰ 阿拉伯的阿拉伯世界

阿拉伯世界西起大西洋東至阿拉伯海,北起地中海南至非洲中部。面積約為1420萬平方公里,位於亞、非兩大洲的結合部,其非洲部分佔 72%,亞洲部分佔 28%,具有重要的戰略地理位置。阿拉伯世界有寬廣的海岸線,如大西洋、地中海、波斯灣、阿拉伯海、亞丁灣、紅海和印度洋等水域的海岸線,該地區曾經孕育了一些著名的古代文明,如古埃及文明、亞述文明、巴比倫文明、腓尼基文明等。這些文明不僅在當時,而且直到21世紀都有傳奇性,所有考古發掘都能找到它們完整的古跡。
在上述歷史時期產生了三個傳統的天啟的宗教: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它們在全世界傳播開來。當今,世界上信仰基督教的基督徒約有21.8億(2010年)人,信仰伊斯蘭教的穆斯林約有15.7億人,二者合起來占當今世界人口總數的一半多,可見天啟一神教在世界上巨大的影響力。
各國居民以信奉伊斯蘭教為主,另有部分居民信奉基督教及其它宗教。
阿拉伯世界人口約為2.3億(2006年),其中青少年所佔比重為最大,不到一半的人口為低於15歲的青少年。如果將人口平均密度理論用於阿拉伯世界人口密度,這一理論就顯得不那麼重要了 ,因為那裡的定居地都集中在有水源的地方。阿拉伯人大多數都聚居在海岸地區和河谷周圍。最突出的例子是埃及,那裡有90%的居民生活在面積只有5%的土地上。
農業是阿拉伯世界主要經濟部門,該地區居民消費的主要糧食作物有椰棗、小麥、燕麥、稻米、玉米和高粱。出口交流的作物有棉花、甘蔗、甜菜、芝麻。阿拉伯世界只有少數國家擁有石油和天然氣資源,這與關於阿拉伯國家都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的想法不同。阿拉伯世界的自然資源中還有鐵、銅、磷酸鹽錳。21世紀的阿拉伯國家已經開始了產業的轉型,部分阿拉伯國家的旅遊業,金融業,服務業都是比較發達的。
21世紀的阿拉伯世界是一個多樣性社會,居住著若干不同種族、不同語言和不同習俗的群體,但是伊斯蘭教和阿拉伯語是整個阿拉伯世界的兩個佔主導地位的文化現象。阿拉伯人生活在一片寬廣的土地上,統一的歷史和傳統將他們聯系在一起。盡管他們是22個國家成員,但他們都認為自己是同一個民族的一部分。
游牧的阿拉伯人又稱「貝都因人」(意為「荒原上的游牧民」),靠飼養駱駝為生,仍然保留著部落制度。

Ⅱ 阿拉伯國家都包括哪些

阿拉伯世界幅員廣大,國家眾多,它共有23個國家和地區,即亞洲部分的沙烏地阿拉伯、內科威特、阿曼、阿聯容酋、卡達、巴林、敘利亞、伊拉克、約旦、黎巴嫩、阿拉伯葉門共和國、葉門人民民主共和國和巴勒斯坦、以色列;非洲部分的埃及、利比亞、蘇丹、阿爾及利亞、摩洛哥、突尼西亞、茅利塔尼亞、索馬里和吉布地,其人口以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民族為主.因此,被稱為「阿拉伯世界」.阿拉伯世界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它是人類文明發祥地之一,有 6000 - 7000 年的歷史,尼羅河畔的古埃及文化和兩河流域的文化在人類文化寶庫中放射出奇光異彩,被譽為世界七大奇跡之首的金字塔及巴比倫「空中花園」就出自阿拉伯世界.在歷史上,阿拉伯人在幾何、代數、醫學、文學、天文、地理、歷法、水利方面都對人類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位於西亞的耶路撒冷( Jerusalem )是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發祥地,沙烏地阿拉伯的麥加城是伊斯蘭教的第一聖城,也是伊斯蘭教的中心.面積最大的阿拉伯國家是沙烏地阿拉伯,有軍事和地理常識的都知道,在整個西亞和阿拉伯地區除了以色列,就是伊朗最拽!沙烏地阿拉伯與埃及也具有一定的實力.

Ⅲ 中東地區、阿拉伯國家分別指哪些國家

中東名稱的來源據說是:16-17世紀歐洲殖民者向東殖民時,把距離歐洲的地理位置按遠近劃分成了:近東,中東,遠東。 (近東 (Near East),通常指地中海東部沿岸地區。包括非洲東北部和亞洲西南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此稱已為「中東」取代,但兩者常通用。)[the Near East] 歐洲人指亞洲西南部和非洲東北部地區,但伊朗除外。遠東:西方國家開始向東方擴張時對亞洲最東部地區的通稱。通常包括中國東部、朝鮮、韓國、日本、菲律賓和俄羅斯太平洋沿岸地區。) 中東大部分為西亞,但與西亞的區別是: 1.中東不包括西亞的阿富汗,包括地處外高加索的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 2.中東包括非洲國家埃及。 3.中東包括了土耳其的歐洲部分。
中東地形
中東是兩洋三洲五海之地,其處在聯系亞歐非三大洲,溝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樞紐地位。其三洲具體指亞歐非三大洲,五海具體指裏海,
中東的國家與地區
黑海,地中海,紅海,阿拉伯海。其中裏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也是最大的內陸鹹水湖。交通便利,海陸空的路線,可順利運送石油到各國。位於「五海三洲」之地的中東,是溝通大西洋和印度洋、連接西方和東方的要道,也是歐洲經北非到西亞的樞紐和咽喉。中東在世界政治、經濟和軍事上的重要地位,使其成為世界歷史上列強逐鹿、兵家必爭之地。 「中東」一般說來包括巴林、 埃及、 伊朗、伊拉克(專題,圖庫)、 以色列、 約旦、 科威特、 黎巴嫩、 阿曼、 卡達、 沙特、敘利亞、阿聯酋和葉門,巴勒斯坦、馬格裡布國家(阿爾及利亞、利比亞、摩洛哥、突尼西亞)以及蘇丹、茅利塔尼亞和索馬里,由於其歷史文化原因一般認為屬於中東國家,土耳其和塞普勒斯盡管地理上屬於中東地區的一部分,但是他們自身認為屬於歐洲;北邊的阿富汗有時也與中東聯系密切。 中東是當今世界政治、經濟和軍事最敏感的地區之一。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到20世紀90年代初,中東一直是美國和蘇聯兩個超級大國爭奪的焦點。中東的重要海灣——波斯灣蘊藏著豐富的石油資源。石油資源在世界能源中的地位逐漸上升,更增加了中東地區的重要性。另外,領土、淡水、宗教和運河的爭執,也使中東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地區。 政治概念上的中東問題系指阿拉伯國家(包括巴勒斯坦)與以色列之間的沖突問題,也稱巴以沖突。中東問題是列強爭奪的歷史產物,也是世界上持續時間最長的地區熱點問題,至今已半個多世紀。中東問題的核心是巴勒斯坦問題。 關於中東問題的歷史沿革,不妨以「一、二、三、四」概而言之,那就是:一個祖先,兩個民族,三次流散,四次戰爭。 一個祖先,兩個民族。巴勒斯坦古稱迦南,其居民稱迦南人,原是阿拉伯半島閃族的一支。約公元前11世紀,愛琴海沿岸的腓力斯丁人移居迦南。公元前5世紀,希臘史學家希羅多德首次稱該地區為「巴勒斯坦」,即希臘語「腓力斯丁人的土地」之意,一直沿用至今。 約公元前1900年,閃族的另一支在族長亞伯拉罕(即基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共同的先知)率領下,由兩河流域的烏爾遷徙到迦南。據《聖經》所說,亞伯拉罕與其妻撒拉生子以撒,他們便是猶太人的祖先。後猶太人逃亡埃及,摩西率眾出埃及返迦南,一直到二戰後建立以色列國,都是源於這一支系。亞伯拉罕與其妾埃及人夏甲生子以實瑪利,因被撒拉所不容,被趕至半島,繁衍生息,他們便是半島北阿拉伯人的祖先,伊斯蘭教的先知穆罕默德即是其後裔。2002年11月,阿拉法特在會見中國中東特使後,針對以色列外長內塔尼亞胡威脅要把他趕走,激動地對記者說:「我是阿拉法特,我也是亞伯拉罕的子孫。」 自古以來,中東就是東西方交通要道,備受關注。中東地區的地形,大部分是高原,高原的邊緣有較高的山嶺聳立。平原面積狹小,主要分布在埃及的尼羅河谷地和河口三角洲、伊拉克境內的兩河流域,它們分別是古代埃及文化和古巴比倫文化的搖籃。此外,地中海沿岸也有狹窄平原。在巴勒斯坦和約旦交界處,還有一個由於斷裂陷落而成的死海。死海湖面海拔為﹣415米,是世界陸地表面的最低點。 編輯本段中東民族生活在西亞地區的穆斯林主要屬於四個民族,即阿拉伯人、土耳其人、庫爾德人、波斯人。 在這四個民族中,阿拉伯人、土耳其人和波斯人都有自己的國家,分別是阿拉伯國家、土耳其和伊朗。 土耳其人只有一個國家土耳其,波斯人只有一個國家伊朗。 阿拉伯人有很多國家,如伊拉克、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敘利亞、約旦、葉門、阿曼、埃及、卡達、巴林等很多國家。 作為阿拉伯民族英雄的薩拉丁的直系後代族人庫爾德人,其人口現在約有3000多萬,分布在許多國家,其中土耳其1800萬、伊朗700萬、伊拉克500萬、敘利亞100萬、黎巴嫩10萬、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10萬。 另外還有猶太族(信猶太教),黎巴嫩的阿拉伯人信天主教與基督教的佔多數。 「阿拉伯人」的分類 對於阿拉伯人,劃分的標准不同,結果也自然不同。 根據史實,最廣義上的「阿拉伯人」可以分為阿拉伯人、阿拉伯化的科普特人、阿拉伯化的柏柏爾人

Ⅳ 古阿拉伯國家的歷史

公元前8世紀,阿拉伯半島南部就出現了早期的阿拉伯國家。 7世紀,穆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統一了阿拉伯半島。隨後,阿拉伯統治者逐步建立了橫跨亞、非、歐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國。阿拉伯帝國於11世紀初解體,此後歷經突厥塞爾柱人(11-12世紀)、蒙古人(13-14世紀)、奧斯曼土耳其人(14-20世紀初)的統治。 17世紀起,阿拉伯世界逐漸淪為西方資本主義列強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奧斯曼帝國瓦解,埃及、沙特、伊拉克、阿曼等少數國家獲得形式上的獨立。二戰後,阿拉伯國家民族解放運動興起,阿拉伯國家相繼取得民族獨立。1988年,巴勒斯坦宣布建國,定都耶路撒冷,成為最後一個建國的阿拉伯國家。 阿拉伯帝國(630年—1258年)是中世紀時阿拉伯人建立的伊斯蘭教國家。唐代以來的中國史書,均稱之為大食國,而西歐則習慣將其稱作薩拉森帝國。八世紀初的712年兵取西班牙被認為其鼎盛時期的開端,疆域東起印度;西臨大西洋及與法蘭西接壤。南至莫三比克蘇丹國北迄高加索山,形成橫跨亞、非、歐三洲的封建大帝國。帝國的政治宗教中心原在麥加—麥地那,倭馬亞王朝時移至大馬士革,阿拔斯王朝時又遷至巴格達。八至九世紀為極盛時期,後因民族矛盾和內部分裂等原因,逐漸衰弱。1055年,塞爾柱突厥人曾攻陷巴格達。1258年,被蒙古帝國所滅。 四大哈里發時期 四大哈里發時期(632~661) 穆罕默德之後,阿拉伯國家的首腦稱為哈里發,意為真主使者的繼承人。最初的四大哈里發由穆斯林公社選舉產生 。第一任哈里發是先知的岳父艾布·伯克爾,兩年後去世,任內平定先知去世後叛亂的各部落,恢復了阿拉伯半島的統一。第二任哈里發歐麥爾( 634 ~ 644在位 )先後收復拜占庭帝國統治下的敘利亞(636)、巴勒斯坦(637);同時派4000騎兵攻入埃及,佔領了整個中東。從伊拉克到波斯本土的廣大地區,為阿拉伯帝國的建立奠定了基礎。歐麥爾還在遼闊的領土上建立了行政管理體制。第三任哈里發奧斯曼(644~656)率4萬阿拉伯鐵騎主力軍隊消滅薩珊王朝數十萬大軍。西至北非利比亞。在位期間,阿拉伯統治階級奧斯曼本人由於腐化,重用親近、貪圖享樂,引起穆斯林的不滿,被擁護阿里而倒戈的士兵殺死。哈里發阿里(656~661在位)即位,因為倒戈的士兵支持阿里,奧斯曼重用的親戚穆阿維葉逼迫阿里殺死弒哈里發者,阿里不能殺死自己的支持者,故雙方決戰,但是在穆阿維葉將要戰敗的時候,他的手下施詭計使穆阿維葉也獲得了哈里發的頭銜。阿里後來被哈瓦利吉派的人暗殺。661年敘利亞總督穆阿維亞即位哈里發,以大馬士革為首都,建立了倭馬亞王朝。哈里發改為世襲,實際上是帝國的君主。[1] 倭馬亞王朝時期 倭馬亞王朝時期(661~750) 8世紀初,倭馬亞王朝的政權鞏固以後,阿拉伯貴族又發動了大規模的對外戰爭 。在東線,征服了布哈拉、撒馬爾罕、信德及部分旁遮普地區。在西線,攻佔埃及以西的北非地區後,於 711年越過直布羅陀海峽,佔領了安達盧西亞。後在入侵法蘭克王國的普瓦提埃戰役(732)中戰敗,退回西班牙。至8世紀中葉倭馬亞王朝後期,阿拉伯帝國的版圖西臨大西洋,東至中亞河外地區,成為地跨亞、非、歐三大洲的龐大封建軍事帝國。倭馬亞王朝共有14位哈里發。 倭馬亞王朝仿效拜占庭帝國的政體,設置了政府機構 ,並繼續實行由阿拉伯軍事貴族執政的政策。封建土地制度逐漸完備,被稱為伊克塔的封建采邑日益增多。阿拉伯語成為帝國的正式語言,政府的一切文件必須用阿拉伯文書寫。 8世紀20 年代以後,阿拉伯統治集團之間的矛盾激化,內訌不止。一直受歧視、受壓迫的非阿拉伯穆斯林紛紛揭竿而起。阿拔斯的後裔阿布·阿拔斯(750 ~ 754 在位)利用波斯籍釋奴阿布·穆斯利姆在呼羅珊的力量,聯合什葉派,於750年推翻了倭馬亞家族的統治,建立了阿拔斯王朝 。曼蘇爾(754~775在位)時遷都巴格達(762)。中國史書稱該王朝為黑衣大食。 阿拔斯王朝時期 阿拔斯王朝時期(750~1258) 阿克薩清真寺 阿拔斯王朝建立後,特別是哈倫·拉西德和麥蒙執政時期,降服吐蕃。此時是阿拉伯帝國的極盛時代 ,750年,阿拉伯人佔領坦尚尼亞的桑格幾布群島。751年阿拉伯帝國軍隊在中亞怛羅斯戰役中,擊敗中國唐朝安西節度使高仙芝的軍隊,控制了中亞的大部分地區。在這時期,帝國仿效波斯舊制,建立起完整的行政體制,進一步強化了中央集權。重視興修水利,使肥沃的新月地帶、中亞的阿姆河和錫爾河流域、埃及的尼羅河流域等地區的農業得到恢復和發展。帝國境內的豐富資源和過境貿易,為商業的發展創造了條件。阿拉伯商人的足跡遍布亞、非、歐三大洲。巴格達成為著名的世界商業和貿易中心之一。經濟的發展促進了科學文化的進步與繁榮。在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創造出光輝燦爛的阿拉伯文化,為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了偉大貢獻。伊斯蘭教已成為埃及、敘利亞、伊拉克、波斯、北非等地大部分居民共同信仰的宗教。 9世紀中葉後,為了鞏固邊防,阿巴斯帝國先後冊封藩王駐守邊疆。突厥蘇丹逐漸取得權勢,阿拔斯王朝進入分封制時期。由於重用突厥將領,阿拉伯帝國中央政府成為他們手中的傀儡。各地封建主擁兵割據,獨霸一方。如阿拉伯人在北非冊封了伊德里斯王朝(789~956)和艾格萊卜王朝(800~908);在摩蘇爾封了哈姆丹王朝王朝 蘇丹929~1003);冊封波斯人藩王薩曼王國伽色尼王朝、布韋希王朝、塞爾柱帝國,以及在埃及、敘利亞和阿尤布王朝1171~1250)。909年,什葉派的法蒂瑪王朝在北非建立,與建都科爾多瓦的後倭馬亞王朝(929~1031),建都巴格達的阿拔斯王朝鼎足而三,爭奪哈里發的正統地位。以致十世紀在伊斯蘭史上有什葉派世紀之稱。 8世紀70~80年代的蒙面者起義、816~837年的巴貝克起義和869~883年的辛吉起義,給阿拔斯王朝以沉重的打擊。到10世紀中葉,王朝實際統治區域僅限於巴格達及其周圍地區。1055年塞爾柱突厥人佔領巴格達,哈里發失去了一切世俗權力,只保留了宗教領袖的地位。實際上阿拔斯帝國已名存實亡,西方史學家把這個時期的哈里發稱為「巴格達教皇國」。1258年,蒙古大將旭烈兀率軍攻陷巴格達,殺死哈里發,阿拔斯帝國遂亡。阿拔斯王朝共有37位哈里發。

Ⅳ 阿拉伯國家是指哪幾個

【地理位置】阿拉伯國家聯盟成員國共22個,主要分布在西亞,北非地區,包括巴勒斯坦、約旦、敘利亞、黎巴嫩、沙特、伊拉克、葉門、科威特、阿聯酋、卡 阿拉伯國家版圖塔爾、巴林、阿曼等12個西亞國家;阿爾及利亞、摩洛哥、突尼西亞、利比亞、蘇丹、茅利塔尼亞、埃及等7個北非國家;非洲東部的吉布地和索馬里以及印度洋西部島國葛摩。
【面積】阿拉伯世界總面積約1426萬平方公里,約佔世界總面積的9.5%。
【人口】約3.39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5%,其中埃及人口最多(8171萬),吉布地人口最少(51萬)。(截至2007年7月,根據CIA WORLD FACTBOOK 2008數據統計)
【民族】主要為阿拉伯民族。另有庫爾德、柏柏爾、土庫曼、努比亞等民族。
【語言】通用阿拉伯語。
【宗教】伊斯蘭教是阿拉伯國家的國教。阿拉伯國家均為伊斯蘭會議組織成員國。[1] [編輯本段]阿拉伯國家歷史公元前8世紀,阿拉伯半島南部就出現了早期的阿拉伯國家。
7世紀,穆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統一了阿拉伯半島。隨後,阿拉伯統治者逐步建立了橫跨亞、非、歐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國。阿拉伯帝國於11世紀初解體,此後歷經突厥塞爾柱人(11-12世紀)、蒙古人(13-14世紀)、奧斯曼土耳其人(14-20世紀初)的統治。
17世紀起,阿拉伯世界逐漸淪為西方資本主義列強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奧斯曼帝國瓦解,埃及、沙特、伊拉克、阿曼等少數國家獲得形式上的獨立。二戰後,阿拉伯國家民族解放運動興起,阿拉伯國家相繼取得民族獨立。1988年,巴勒斯坦宣布建國,定都耶路撒冷,成為最後一個建國的阿拉伯國家。 [編輯本段]阿拉伯國家政治阿拉伯國家政治體制各異。現有7個君主制國家,其中沙特和阿曼實行君主專制,約旦、科威特、巴林、卡達和摩洛哥實行君主立憲制。其餘15個阿拉伯國家實行共和制,均為總統制,其中多數國家建立了領導社會政治生活的政黨和集權的國家政治體制,如埃及、敘利亞、葉門等;黎巴嫩實行分權制總統制;伊拉克、阿聯酋實行聯邦制。

Ⅵ 阿拉伯國家總共有多少個國家分別是哪些

阿拉伯來世界幅員廣大自,國家眾多,它共有23個國家和地區,即亞洲部分的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阿曼、阿聯酋、卡達、巴林、敘利亞、伊拉克、約旦、黎巴嫩、阿拉伯葉門共和國、葉門人民民主共和國和巴勒斯坦、以色列;非洲部分的埃及、利比亞、蘇丹、阿爾及利亞、摩洛哥、突尼西亞、茅利塔尼亞、索馬里和吉布地,其人口以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民族為主。因此,被稱為「阿拉伯世界」。阿拉伯世界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它是人類文明發祥地之一,有6000-7000年的歷史,尼羅河畔的古埃及文化和兩河流域的文化在人類文化寶庫中放射出奇光異彩,被譽為世界七大奇跡之首的金字塔及巴比倫「空中花園」就出自阿拉伯世界。在歷史上,阿拉伯人在幾何、代數、醫學、文學、天文、地理、歷法、水利方面都對人類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位於西亞的耶路撒冷(Jerusalem)是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發祥地,沙烏地阿拉伯的麥加城是伊斯蘭教的第一聖城,也是伊斯蘭教的中心。面積最大的阿拉伯國家是沙烏地阿拉伯,有軍事和地理常識的都知道,在整個西亞和阿拉伯地區除了以色列,就是伊朗最拽!沙烏地阿拉伯與埃及也具有一定的實力.

Ⅶ 世界歷史中的中東所指的范圍

中東或中東地區是指地中海東部與南部區域,從地中海東部到波斯灣的大片地區,「中回東」地理上也是亞洲西部與答非洲東北部的地區。 它包括部分西亞和非洲埃及。「中東」不屬於正式的地理術語。中東地區的氣候類型主要為熱帶沙漠氣候、地中海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 其中熱帶沙漠氣候分布最廣。聯系亞、歐、非三大洲,溝通大西洋和印度洋,歐洲和亞洲,中東自古以來是東西方交通樞紐,位於「兩洋三洲五海」之地,戰略位置極其重要,為爭奪寶貴的淡水資源和石油資源,常年戰爭不斷。
「中東」不屬於正式的地理術語。一般說來包括巴林、埃及、伊朗、伊拉克、以色列、約旦、科威特、黎巴嫩、阿曼、卡達、沙特、敘利亞、巴勒斯坦、阿聯酋、葉門、土耳其和塞普勒斯(盡管地理上屬於中東地區的一部分,但是他們自身認為屬於歐洲。),共18個國家和地區。

Ⅷ 關於阿拉伯世界的歷史都有哪些國家

巴勒斯坦、約旦、敘利亞、黎巴嫩、沙特、伊拉克、葉門、科威特、阿聯酋、卡達、巴林、阿曼,阿爾及利亞、摩洛哥、突尼西亞、利比亞、蘇丹、埃及,茅利塔尼亞、吉布地和索馬里以及葛摩,這些屬於阿拉伯人的國家。

Ⅸ 阿拉伯國家的歷史

公元前8世紀,阿拉伯半島南部就出現了早期的阿拉伯國家。
7世紀,穆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內統一了阿拉伯容半島。隨後,阿拉伯統治者逐步建立了橫跨亞、非、歐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國。阿拉伯帝國於11世紀初解體,此後歷經塞爾柱土克曼人(11-12世紀)、蒙古人(13-14世紀)、奧斯曼土耳其人(14-20世紀初)的統治。
17世紀起,阿拉伯世界逐漸淪為西方資本主義列強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奧斯曼帝國瓦解,埃及、沙特、伊拉克、阿曼等少數國家獲得形式上的獨立。二戰後,阿拉伯國家民族解放運動興起,阿拉伯國家相繼取得民族獨立。1988年,巴勒斯坦宣布建國,定都耶路撒冷,成為倒數第二個建國的阿拉伯國家。

閱讀全文

與世界歷史阿拉伯國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