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請問一下、歷史上黃國存在了多少時間
黃國:春秋時期嬴姓諸侯國,侯爵國,《竹書紀年》載:「(夏)後相即位,二年,征黃夷。」卜辭中有「伐於黃尹二羌」的記載,講述了商人祭祀,是黃夷(尹)最早的記載。周人滅商後,黃人歸服,得以保留。從出土的東周時期黃國及相關的青銅器看,嬴姓黃國與娰姓曾國等一直保持婚姻關系。黃國故城位於河南省潢川縣城西北6公里隆古鄉境內,遺址至今保存完好,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竹書記年》文獻載,黃國源於黃帝公孫姓軒轅氏,崛起於中國南方,是古代淮河流域的霸主。早期稱為黃夷,是東夷集團的後代,九夷的一支。春秋時期,楚國稱霸,黃國不服,借地域優勢,近與江、道、柏、弦乃至隨國結盟,遠與齊、宋、鄭、衛、魯等修好,曾一度與楚抗衡,至公元前648年為楚所滅。
黃國,史實見於《左傳》,始於魯桓公八年(公元前704年)。這時楚國方興,在楚地約會諸侯,黃、隨二國都沒參加,結果,漢陽的隨國受到討伐,淮水的黃國由於相距較遠,躲過一劫,但也遭到楚國的斥責。魯庄公十九年(公元前675年),楚文王首次伐黃。公元前675年,楚文王"伐黃,敗黃師於踖陵,遂還" 。可能是感動黃國的抵抗精神和強大武力,楚軍並沒有一鼓作氣滅亡黃國,在慘勝之後匆匆回國。而面對勢力已擴張到淮河中上游的楚國,黃國採取了依靠強齊抵禦強楚的策略。魯僖公二年(公元前658年),黃國參加了在宋地舉行的謀劃伐楚的齊國、宋國、江國、黃國等四國會盟。第二年,四國又在山東陽谷盟會。前655年秋天,黃、江二國伐陳。隨著齊國霸主地位的形成,淮域諸國紛紛叛楚附齊。極力北上爭霸的楚國當然不甘示弱,前655年就將黃國的姻親小國弦國滅掉,弦國國君逃到了黃國。6年後,即前649年冬,楚國借口"黃人不歸楚貢",出師由伐黃。半年後,即前648年夏,黃國終於被楚成王帶兵滅國了。
據《史記》與《黃國故城志》所載黃國建國創始人為贏姓伯益長子大廉字太康,建立於公元前2148年春光州定城西十二里故城隆古鄉。黃夷南下中原,東夷少昊的後裔--黃夷的後代贏姓伯益長子大廉字太康建立了黃國。黃國為贏姓黃氏。但卜辭中有"伐於黃尹二羌"的記載,是黃夷(尹)最早的記載。從黃姓最原始的族源少昊氏的黃夷來說,黃氏無疑起源於少昊嬴姓。原始社會晚期至夏朝商朝和西周時期稱黃夷,東周列國時期稱黃國。周襄王四年癸酉(公元前648年)約傳衍五十代黃國裔孫,春秋末年被楚國吞並,地名依然稱黃邑。國君贏姓黃氏。進入封建社會以後稱光州。
黃國的後代黃歇後仕於楚,被封為春申君,地位僅次於楚考烈王,是戰國四公子之一。楚考烈王沒有兒子,黃歇為這件事發愁,就尋找宜於生育兒子的婦女進獻給楚王,雖然進獻了不少,卻始終沒生兒子。後來趙國李園把他的妹妹獻給黃歇,並立即得到黃歇的寵幸,並有孕。後來黃歇將李園的妹妹進獻給楚王。楚王把李園的妹妹召進宮來很是寵幸她,生了兩個兒子,一個是楚幽王,另一個楚哀王,把李園妹妹封為王後。楚考烈王去世,李園搶先入宮,並在棘門埋伏下刺客。春申君進入棘門,李園豢養的刺客從兩側夾住刺殺了黃歇,斬下他的頭,扔到棘門外邊。同時就派官吏把春申君家滿門抄斬。而李園的妹妹原先受春申君寵幸懷了孕又入宮得寵於楚考烈王後所生的長子便立為楚王,這就是楚幽王。
古黃國處於江淮之間,守東方諸國西入淮河上游的門戶,當南楚北進中原之要沖,地理位置非常重要。魯僖公十二年(前648)黃為楚所滅。黃國屬東夷之國,處於楚與中原之間,在其發展過程中,有機地融合了中原文化、東夷文化、江淮文化與楚文化。
黃國先民即夏商時期的黃夷。因黃國所處的特殊地理位置,被楚所亡是在情理之中。黃國文化在保留東夷本土文化因子的基礎上,深受中原文化的影響,並在器物製造技術、紡織技術、雕刻與繪畫技術方面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有些甚至超過當時的中原文化水準。其墓葬制度、生活習俗等方面自成一格,並對周邊地區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它既是一個文化的傳播區域,又是東西、南北文化的交匯與融合區域。
2. 中國歷史上有哪幾為姓黃的名人
【黃姓歷史名人】
黃 歇:戰國時楚之貴族,曾為楚相,因有功,被封為春申君,為戰國著名四大公子之一。
黃 霸:西漢淮陽陽夏(今河南省太康)人,歷任刺史、御史和丞相,與龔遂同為封建「循史」的代表,合稱為「龔黃」。
黃 忠:南陽(今屬河南省)人,三國蜀名將,官至後將軍,賜爵關內侯。
黃 蓋:三國時代零陵泉陵(今湖南省零陵)人,為孫氏宿將,成名於赤壁之戰,官至偏將軍。
黃 巢:曹州冤句(今山東省荷澤)人,唐末農民起義領袖。出身鹽商,積財聚眾,尤好收留亡命之徒。唐懿宗以來,因皇室奢侈過度,賦稅沈重,加上連年發生水、旱災,遂致民不聊生,盜匪群起。僖宗乾符元年(公元874年),王仙芝率盜匪起事,翌年黃巢起兵響應,乾符五年王仙芝敗死於湖北,黃巢被推舉為沖天大將軍,率眾攻掠江、浙、閩、粵等地,廣明元年(880年)陷洛陽、長安,僖宗逃奔成都,巢自號為帝,在長安稱帝建立大齊政權,年號金統。唐以官爵籠絡李克用相援,大敗黃巢,巢自刎身亡。
黃 筌:五代後蜀成都(今屬四川省)人,精於禽鳥、人物、山水、墨竹等繪畫,與江南徐熙並稱「黃徐」,形成五代花鳥畫兩大主要派別。
黃 興:湖南長沙人,民主革命家,早年參加民主革命運動,是著名領導人之一。
黃庭堅:北宋洪州分寧(今江西省修水縣)人,其詩與蘇軾並稱「蘇黃」,開創了江西詩派,為宋代四大書法家之一。
黃公望:元代平江常熟(今屬江蘇省)人,工書法,通音律,善散曲,尤精於山水畫,為「元四家」之一。著有《寫山水訣》。
黃道婆:今上海縣華涇鎮人,學習並傳播了紡織等技術,推動了當時棉紡織業的繁榮與發展。
黃宗羲:浙江省餘姚人,明清之際傑出思想家、史學家,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著有《明儒學案》、《宋元學案》。
黃遵憲:廣東省嘉應(今梅縣)人。清末詩人,其創作的詩歌被稱為「詩史」,著有《日本國志》、《人境廬詩草》。
3. 歷史上真的有黃道國嗎
黃道國,男,漢族,1964年7月生,重慶城口人,中央黨校研究生學歷,1984年6月參加工作,1986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12年2月當選中共城口縣第十二屆委員會常委。
4. 黃國歷史為什麼電視上沒有演過呢
黃國文獻黃國文獻:嬴姓侯國,東夷少昊的後裔,是黃夷的後代。《竹書紀年》載:"(夏)後相即位,二年,征黃夷。"商代黃夷已在淮水之濱建立國家,與商王的關系不是十分和諧,卜辭中有"伐於黃尹"的記載。周人滅商後,黃人歸服,得以保留。從出土的東周時期黃國及相關的青銅器看,嬴姓黃國與姬姓曾國等一直保持婚姻關系。 [編輯本段]地理位置黃國故城位於河南潢川縣西北6公里處的隆古鄉。城址長方形,周長6700米,城牆殘高5米-7米,時代為西周到春秋時期。在黃國故城西南約20公里的光山縣寶相寺一帶,發現黃國貴族墓地。1983年發掘出黃君孟夫婦墓,1988年發掘出黃季佗父墓。在黃國疆域內的羅山、光山、潢川等地都出土不少珍貴的黃國文物,時代多為春秋早期。
黃國史實見於《左傳》者,始於桓公八年(前704年)。這時楚國方興,在楚地約會諸侯,黃、隨二國都沒參加,結果,漢陽的隨國受到討伐,淮水的黃國由於相距較遠,躲過一劫,但也遭到楚國的斥責。魯庄公十九年(前675年),楚文王首次伐黃。面對勢力已擴張到淮河中上游的楚國,黃國採取了依靠強齊抵禦強楚的策略。魯僖公二年(前658 年),黃國參加了在宋地舉行的謀劃伐楚的齊國、宋國、江國、黃國等四國會盟。第二年,四國又在山東陽谷盟會。前655年秋天,黃、江二國伐陳。隨著齊國霸主地位的形成,淮域諸國紛紛叛楚附齊。極力北上爭霸的楚國當然不甘示弱,前655年就將黃國的姻親小國弦國滅掉,弦子逃奔黃國。6年後,即前649年冬,楚國借口"黃人不歸楚貢",出師由伐黃。半年後,即前648年夏,黃國終於被楚成王消 [編輯本段]黃國歷史黃國歷史[夏朝公元前2148年—春秋末年公元前648年],據《史記》與《黃國故城志》所載黃國建國創始人為贏姓伯益長子大廉字太康,建於公元前2148年春光州定城西十二里故城古隆鄉。黃夷南下中原,東夷少昊的後裔--黃夷的後代贏姓伯益長子大廉字太康建立了黃國。《原始社會晚期至夏朝商朝和西周時期稱黃邑,東周列國時期稱黃國。夏襄王四年癸酉(公元前648年)約傳衍五十代黃國裔孫,春秋末年被楚國吞並,地名依然稱黃邑。進入封建社會以後稱光州,地理位置在今河南省潢州川縣隆古鄉境內,黃國都城的遺址成了河南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據《黃氏族譜》記載,黃帝的第八代孫,顓頊帝的曾孫南陸公受封黃邑,食邑黃城,以地為姓,成了黃氏的肇基始祖,成為黃邑的統治者。黃氏宗族就是以貴族的地位在黃國的土地上一代傳一代地繁衍分支,發展起來的。黃國從夏朝2148公元前—春秋末年公元前648年存在了1500年黃國國君大廉字太康約延續繁衍50代子民。到周襄王四年(公元前648年)被楚國吞並以後,黃氏宗族存在了一千五百年整的貴族地位,變成了中華民族中的平民百姓,變成了自食其力的勞動者,融合在中華民族的大家庭之中,走上新的生活旅程。
黃國都城舊址建在今河南潢川縣城以西約十公里的隆古鄉南面,故城略呈長方形,周長為6720米,城牆用灰沙夯土築成,牆高5-7米,基寬5.9米,現尚存三處城門豁口,是目前河南省東南地區發現的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古城遺址。由於它在公元前648年被楚國所滅,迄今經過2650多年的改朝換代和災荒戰亂,時過境遷,古城荒廢倒塌,今天的黃國都城已經盪然無存,已經掩埋在一片田野百植之中。今天到黃國都城能夠看到的古跡,只有黃國宮殿池和1996年潢川縣黃氏宗親會重修的春申君歇公祖墓。
在黃國都城故址的一個小山崗上有一個小水池,池邊豎著一塊石碑,石碑上邊刻著「歷史文物重點保護單位,黃國宮殿天池,潢川人民政府立」。在黃國都城的西面,有戰國四君子春申君黃歇公的墳墓,是公元1996年潢川縣黃氏宗親會重修的,其餘的古跡盪然無存。解放後發掘黃國都城時的700多件青銅器的歷史文物,被中國歷史博物館珍藏。今天黃國都城舊址的土地上,只是一片田野百植,小汽車才能在田野間的機耕路行馳,轉彎掉頭時還要開足馬力上天池的小山崗上面掉轉車頭回家。近年國內新編的族譜和有關黃姓書籍所描寫的美境和什麼「黃國出土文物博物館」之類的言詞都是廢話,都是導誤黃氏宗親的不實之詞。
以黃國都城的潢川縣為中心的黃邑地區,地處河南、湖北、安徽三省邊界,沃野千里,山清水秀,水陸交通方便,農業發達,人民豐衣足食。當地農田盛產水稻、小麥、棉花等農作物和經濟作物,是長江以北,黃河以南的魚米之鄉。看今朝潢川縣的農業生產的優勢環境條件和當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可以聯想起四千多年前顓頊帝為什麼要分封自己的曾孫黃邑來的一片苦心。黃氏宗族就是在黃邑生根、開花結果,在黃國的土地上繁衍、分支和發展的。黃國是黃氏宗族的第一故鄉。
據歷史資料記載,顓頊帝的都城在今河南省濮陽一帶。當時還處於原始社會後期階段,社會總人口少,社會生產力低下,人民所繳的賦稅和貢品不足於統治者的特殊生活費用。帝王的子孫人數太多,必須分封一大批王子王孫到全國各地為小王侯,食邑當地,由當地人民的賦稅和貢品,供給王子王孫的特權階層的生活。黃氏宗族就是在這種歷史背景之下來到黃國當統治者,過著統治者的貴族生活。夏、商、周歷代王朝,遵循先祖帝王分封制度,承認黃國的王侯地位,世襲相傳至公元前648年被楚國所滅之後,黃氏宗族結束了統治者的地位,與當地人民和睦相處,共謀生存,共謀發展。
隨年代的向前推移和黃氏宗族人口的增長,人口的增多,歷代分支繁衍,必須採取分支遷居的方式,來維持宗族的繁衍與發展的局面。因此,黃氏宗族根據中華民族的留長遷幼的方式,各房留長子往黃國繼承祖業,次子以下的兄弟外遷移居他鄉,另創基業,各自立自強,興旺發達。經過四千多年的歷代遷移傳播,大江南北,黃河之濱,長城內外,海內國外,五洲四海,處處都有黃氏宗親在居住,在創業,在發展。黃氏子孫,勤勞智慧,遵紀守法,艱苦創業,處處繁榮昌盛,丁財日熾,人文蔚起,形勢喜人。
黃國是黃氏宗族的發祥地,是黃氏宗族的祖宗鄉。黃國人民勤勞朴實,民風民俗清雅,令海內外每一個到潢川縣尋根訪祖的遊子十分佩服。潢川縣當地政府和人民正在積極發掘黃氏的文化品牌,正在籌建黃都古跡旅遊景點和相應的旅遊設施,吸引海內外黃氏宗親到祖宗鄉投資置業,觀光拜祖,為黃都增添光彩。
由於黃國被楚國所滅和都城的倒塌,黃氏宗族地位的改變,黃氏宗族逐步遷居外地他鄉,另謀發展。今天的黃國都城舊址,幾里路內盡是田野,沒有鄉村,更沒有一戶黃姓人家,十幾里路內的鄉村,黃氏鄉親少之又少。國內外新編的有關黃姓的志書族譜中,對黃國都城的美好描寫提請改寫,不要盲人說瞎話,不要舞蹈海內外鄉親。等到海內外鄉親同心協力,共建黃都旅遊勝地完成之日,我們黃氏宗族開心之時。
潢川縣城地處中原腹地,城市規模不大,城市布局合理,城市規劃恰當,街道縱橫有序,街路清潔整齊,令人心曠神怡。潢川縣的父母官,對於尋根訪祖的黃氏鄉親十分熱情,帶領你到黃國都城實地參觀。隆古鄉是黃都所在地,鄉政府官員每年接待著一批又一批的海內外黃氏宗親,黃國的父母官的行為令人欽佩,黃國的人民令人可敬。 [編輯本段]國君列表1、黃熙侯 黃石
2、黃惠侯 黃宜(庄)
3、黃文侯 黃孟(泰)
4、黃昭侯 黃顯
5、黃惠侯 黃寬(庄)
6、黃景侯 黃亮(春)
7、黃成侯 黃安民(達)
8、黃武侯 黃前(簡)
9、黃穆侯 黃企生(遠)
括弧中為周天子所賜名。
5. 歷史中黃國是指什麼
黃國文獻黃國文獻:嬴姓侯國,東夷少昊的後裔,是黃夷的後代。《竹書紀年》載:"(夏)後相即位,二年,征黃夷。"商代黃夷已在淮水之濱建立國家,與商王的關系不是十分和諧,卜辭中有"伐於黃尹"的記載。周人滅商後,黃人歸服,得以保留。從出土的東周時期黃國及相關的青銅器看,嬴姓黃國與姬姓曾國等一直保持婚姻關系。 [編輯本段]地理位置黃國故城位於河南潢川縣西北6公里處的隆古鄉。城址長方形,周長6700米,城牆殘高5米-7米,時代為西周到春秋時期。在黃國故城西南約20公里的光山縣寶相寺一帶,發現黃國貴族墓地。1983年發掘出黃君孟夫婦墓,1988年發掘出黃季佗父墓。在黃國疆域內的羅山、光山、潢川等地都出土不少珍貴的黃國文物,時代多為春秋早期。
黃國史實見於《左傳》者,始於桓公八年(前704年)。這時楚國方興,在楚地約會諸侯,黃、隨二國都沒參加,結果,漢陽的隨國受到討伐,淮水的黃國由於相距較遠,躲過一劫,但也遭到楚國的斥責。魯庄公十九年(前675年),楚文王首次伐黃。面對勢力已擴張到淮河中上游的楚國,黃國採取了依靠強齊抵禦強楚的策略。魯僖公二年(前658 年),黃國參加了在宋地舉行的謀劃伐楚的齊國、宋國、江國、黃國等四國會盟。第二年,四國又在山東陽谷盟會。前655年秋天,黃、江二國伐陳。隨著齊國霸主地位的形成,淮域諸國紛紛叛楚附齊。極力北上爭霸的楚國當然不甘示弱,前655年就將黃國的姻親小國弦國滅掉,弦子逃奔黃國。6年後,即前649年冬,楚國借口"黃人不歸楚貢",出師由伐黃。半年後,即前648年夏,黃國終於被楚成王消 [編輯本段]黃國歷史黃國歷史[夏朝公元前2148年—春秋末年公元前648年],據《史記》與《黃國故城志》所載黃國建國創始人為贏姓伯益長子大廉字太康,建於公元前2148年春光州定城西十二里故城古隆鄉。黃夷南下中原,東夷少昊的後裔--黃夷的後代贏姓伯益長子大廉字太康建立了黃國。《原始社會晚期至夏朝商朝和西周時期稱黃邑,東周列國時期稱黃國。夏襄王四年癸酉(公元前648年)約傳衍五十代黃國裔孫,春秋末年被楚國吞並,地名依然稱黃邑。進入封建社會以後稱光州,地理位置在今河南省潢州川縣隆古鄉境內,黃國都城的遺址成了河南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據《黃氏族譜》記載,黃帝的第八代孫,顓頊帝的曾孫南陸公受封黃邑,食邑黃城,以地為姓,成了黃氏的肇基始祖,成為黃邑的統治者。黃氏宗族就是以貴族的地位在黃國的土地上一代傳一代地繁衍分支,發展起來的。黃國從夏朝2148公元前—春秋末年公元前648年存在了1500年黃國國君大廉字太康約延續繁衍50代子民。到周襄王四年(公元前648年)被楚國吞並以後,黃氏宗族存在了一千五百年整的貴族地位,變成了中華民族中的平民百姓,變成了自食其力的勞動者,融合在中華民族的大家庭之中,走上新的生活旅程。
黃國都城舊址建在今河南潢川縣城以西約十公里的隆古鄉南面,故城略呈長方形,周長為6720米,城牆用灰沙夯土築成,牆高5-7米,基寬5.9米,現尚存三處城門豁口,是目前河南省東南地區發現的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古城遺址。由於它在公元前648年被楚國所滅,迄今經過2650多年的改朝換代和災荒戰亂,時過境遷,古城荒廢倒塌,今天的黃國都城已經盪然無存,已經掩埋在一片田野百植之中。今天到黃國都城能夠看到的古跡,只有黃國宮殿池和1996年潢川縣黃氏宗親會重修的春申君歇公祖墓。
在黃國都城故址的一個小山崗上有一個小水池,池邊豎著一塊石碑,石碑上邊刻著「歷史文物重點保護單位,黃國宮殿天池,潢川人民政府立」。在黃國都城的西面,有戰國四君子春申君黃歇公的墳墓,是公元1996年潢川縣黃氏宗親會重修的,其餘的古跡盪然無存。解放後發掘黃國都城時的700多件青銅器的歷史文物,被中國歷史博物館珍藏。今天黃國都城舊址的土地上,只是一片田野百植,小汽車才能在田野間的機耕路行馳,轉彎掉頭時還要開足馬力上天池的小山崗上面掉轉車頭回家。近年國內新編的族譜和有關黃姓書籍所描寫的美境和什麼「黃國出土文物博物館」之類的言詞都是廢話,都是導誤黃氏宗親的不實之詞。
以黃國都城的潢川縣為中心的黃邑地區,地處河南、湖北、安徽三省邊界,沃野千里,山清水秀,水陸交通方便,農業發達,人民豐衣足食。當地農田盛產水稻、小麥、棉花等農作物和經濟作物,是長江以北,黃河以南的魚米之鄉。看今朝潢川縣的農業生產的優勢環境條件和當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可以聯想起四千多年前顓頊帝為什麼要分封自己的曾孫黃邑來的一片苦心。黃氏宗族就是在黃邑生根、開花結果,在黃國的土地上繁衍、分支和發展的。黃國是黃氏宗族的第一故鄉。
據歷史資料記載,顓頊帝的都城在今河南省濮陽一帶。當時還處於原始社會後期階段,社會總人口少,社會生產力低下,人民所繳的賦稅和貢品不足於統治者的特殊生活費用。帝王的子孫人數太多,必須分封一大批王子王孫到全國各地為小王侯,食邑當地,由當地人民的賦稅和貢品,供給王子王孫的特權階層的生活。黃氏宗族就是在這種歷史背景之下來到黃國當統治者,過著統治者的貴族生活。夏、商、周歷代王朝,遵循先祖帝王分封制度,承認黃國的王侯地位,世襲相傳至公元前648年被楚國所滅之後,黃氏宗族結束了統治者的地位,與當地人民和睦相處,共謀生存,共謀發展。
隨年代的向前推移和黃氏宗族人口的增長,人口的增多,歷代分支繁衍,必須採取分支遷居的方式,來維持宗族的繁衍與發展的局面。因此,黃氏宗族根據中華民族的留長遷幼的方式,各房留長子往黃國繼承祖業,次子以下的兄弟外遷移居他鄉,另創基業,各自立自強,興旺發達。經過四千多年的歷代遷移傳播,大江南北,黃河之濱,長城內外,海內國外,五洲四海,處處都有黃氏宗親在居住,在創業,在發展。黃氏子孫,勤勞智慧,遵紀守法,艱苦創業,處處繁榮昌盛,丁財日熾,人文蔚起,形勢喜人。
黃國是黃氏宗族的發祥地,是黃氏宗族的祖宗鄉。黃國人民勤勞朴實,民風民俗清雅,令海內外每一個到潢川縣尋根訪祖的遊子十分佩服。潢川縣當地政府和人民正在積極發掘黃氏的文化品牌,正在籌建黃都古跡旅遊景點和相應的旅遊設施,吸引海內外黃氏宗親到祖宗鄉投資置業,觀光拜祖,為黃都增添光彩。
由於黃國被楚國所滅和都城的倒塌,黃氏宗族地位的改變,黃氏宗族逐步遷居外地他鄉,另謀發展。今天的黃國都城舊址,幾里路內盡是田野,沒有鄉村,更沒有一戶黃姓人家,十幾里路內的鄉村,黃氏鄉親少之又少。國內外新編的有關黃姓的志書族譜中,對黃國都城的美好描寫提請改寫,不要盲人說瞎話,不要舞蹈海內外鄉親。等到海內外鄉親同心協力,共建黃都旅遊勝地完成之日,我們黃氏宗族開心之時。
潢川縣城地處中原腹地,城市規模不大,城市布局合理,城市規劃恰當,街道縱橫有序,街路清潔整齊,令人心曠神怡。潢川縣的父母官,對於尋根訪祖的黃氏鄉親十分熱情,帶領你到黃國都城實地參觀。隆古鄉是黃都所在地,鄉政府官員每年接待著一批又一批的海內外黃氏宗親,黃國的父母官的行為令人欽佩,黃國的人民令人可敬。 [編輯本段]國君列表1、黃熙侯 黃石
2、黃惠侯 黃宜(庄)
3、黃文侯 黃孟(泰)
4、黃昭侯 黃顯
5、黃惠侯 黃寬(庄)
6、黃景侯 黃亮(春)
7、黃成侯 黃安民(達)
8、黃武侯 黃前(簡)
9、黃穆侯 黃企生(遠)
括弧中為周天子所賜名。
6. 中國歷史上有姓黃的皇帝嗎
中國歷史上姓黃的皇帝是黃巢
唐曹州人,廣明元年(公元880)陷洛陽、長安,僖宗逃奔成都,巢自號為帝,國號大齊。唐以官爵籠絡李克用相援,大敗黃巢,巢自刎身亡,為害十年的黃巢之亂始告結束,史稱為黃巢之亂。
黃巢(820年~884年)唐曹州人。出身鹽商,積財聚眾,尤好收留亡命之徒。唐懿宗以來,因皇室奢侈過度,賦稅沉重,加上連年發生水﹑旱災,遂致民不聊生,盜匪群起。唐僖宗乾符元年(公元874年),王仙芝率盜匪起事,翌年黃巢起兵響應,乾符五年王仙芝敗死於湖北,黃巢被推舉為沖天大將軍,率眾攻掠江﹑浙﹑閩﹑粵等地,廣明元年(公元880年)陷洛陽、長安,僖宗逃奔成都,巢自號為帝,國號大齊。唐以官爵籠絡李克用相援,大敗黃巢,巢自刎身亡,為害十年的黃巢之亂始告結束,史稱為黃巢之亂。 乾符二年 (875年)初,王仙芝﹑尚讓等在長垣(今河南長垣東北)發動起義,唐末農民起義爆發。五月,黃巢與同族兄弟﹑子侄黃揆和黃恩鄴等八人募眾數千響應。接著王﹑黃兩軍會合,協同作戰,東攻沂州(今山東臨沂)不克,就西向進攻洛陽周圍地區。唐統治者急調大軍夾擊。王﹑黃乃於干符三年十月間南趨唐州(今河南泌陽)﹑鄧州(今河南鄧州市),以後又活動於今河南﹑湖北﹑安徽等地,反復沖擊敵人。同年底,蘄州(今湖北蘄春東北)刺史對王仙芝進行誘降,仙芝動搖,欲受唐官職。黃巢指斥他說:起初我們共立大誓,橫行天下,現在你獨自取官降敵,廣大群眾何所歸宿!因怒擊傷仙芝首。仙芝畏眾怒,不敢受唐命,遂與黃巢分兵作戰。黃巢率軍北上,攻克鄆州(今山東東平北)﹑沂州等地。以後王﹑黃雖曾一度合攻宋州(今河南商丘南),不久又分兵。 干符五年,王仙芝在黃梅(今湖北黃梅西北)戰死,尚讓率余部奔亳州(今安徽亳縣)與黃巢所部會合,推黃巢為黃王,號沖天大將軍,建元王霸,署置官屬。 從此,黃巢成為起義軍的最高領導人。兩支義軍會合後,勢力又見壯大。黃巢再度北上,克沂﹑濮等州,然後沿黃河南岸西進,「欲窺東都(洛陽)」,唐朝急調軍隊增援東都。黃巢知攻東都無望,於是引兵南下,渡過長江,東趨下游。在越州(今浙江紹興),遭到鎮海(今江蘇鎮江)節度使高駢部將張璘﹑梁纘的阻擊,義軍乃轉由浙江南進,開山路七百里,進入福建,攻克福州(今屬福建)。黃巢在福州大力打擊官僚﹑地主,殺了頑固不化的「處士」周朴。 後率大軍沿海岸南進,於六年九月攻佔嶺南重鎮廣州。經過大約兩個月的休整,黃巢在這年冬又率領大軍北伐,自號「義軍都統」,並發表文告,宣布即將打入關中,指斥唐朝以宦官掌握朝政,綱紀紊亂,朝臣與宦官勾結,賄賂公行;還宣布義軍禁令,禁止刺史廣殖財產,縣令犯贓者全族處斬。他所指責的都是當時極弊,深得群眾擁護。義軍擁眾數十萬,從桂州(今廣西桂林)出發,乘大筏沿湘江順流北上,攻克潭州(今湖南長沙),又下江陵(今屬湖北)。本欲乘勝進兵中原,直趨關中,但至荊門(今屬湖北)為唐將領劉巨容所敗,乃轉而東進。於廣明元年 (880年)五月在信州(今江西上饒)擊斃淮南(今江蘇揚州北)節度使高駢的驍將張璘。七月,自採石(今安徽馬鞍山西南長江東岸)飛渡長江。高駢與唐廷有矛盾,又懾於義軍聲威,雖擁兵十餘萬,但保境而已,不敢出戰。黃巢渡江後以破竹之勢跨越淮河,於十一月佔領東都洛陽進軍途中,義軍「整眾而行﹐不剽財貨」,沿途群眾紛紛參加義軍,眾達百萬。入洛陽城後,義軍勞問居民,閭里晏然。黃巢北攻時,還特意轉牒唐朝各鎮兵將;你們各宜守壘,勿犯我兵鋒。我將入東都,到京師向皇帝問罪,與你們無涉。這些話分化了敵人營壘,所以兵行無阻。黃巢在東都並未久留,隨即轉旗西指,於年底突破潼關(今陝西潼關東北)天險,最後攻下了京師長安。唐僖宗和大宦官田令孜南逃成都。義軍入城之日,向貧民散發財物,並由大將軍尚讓向群眾宣布:「黃王起兵,本為百姓,非如李氏不愛汝曹。汝曹但安居無恐!」 十二月十三日(881年1月16日)黃巢即位於含元殿,國號大齊,改元金統。原唐朝官員,四品以下酌情留用,三品以上全部罷官。其中樞主要官員有:尚讓為太尉兼中書令,趙璋為侍中;原唐官崔和,楊希古並同平章事(即宰相);孟楷﹑蓋洪為尚書左﹑右僕射,兼軍容使(掌管近衛軍隊);翰林學士中還有著名詩人皮日休。黃巢在長安執行嚴懲皇族﹑公卿的政策,唐宗室留長安者幾無遺類,義軍查獲降官張直方夾壁中隱藏的高官顯貴百餘人後,全部處死。大齊政權還沒收富豪的財產,號稱「淘物」。富室皆赤腳而行。次年,唐軍曾一度攻入長安,義軍暫時撤出,當夜反攻,將唐軍驅逐出城。 但黃巢既未派大軍追擊唐僖宗,也沒有首先全力殲滅分鎮關中的唐朝禁軍,大齊政權也缺乏必要的經濟政策,生產﹑財政均無著落。這樣,敵我力量對比就逐漸發生了不利於義軍的變化。關中地主堅壁清野,使大齊政權陷入嚴重的缺糧困境;中和二年 (882年)大齊的同州(今陝西大荔)防禦使朱溫叛變降敵;沙陀族李克用應唐朝的乞援,率勁旅一萬七千人南下;敵方軍力大大增強。這時,黃巢發現困守關中已很不利,乃於三年四月東撤,攻逼蔡州(今河南汝南),唐節度使秦宗權戰敗,投降黃巢。 六月間,義軍開始圍攻陳州(今河南淮陽)。守將頑抗,義軍久攻不克,朱溫和李克用又先後前來增援,黃巢遂於四年四月解圍,逾汴而北,又遇到唐徐州節度使時溥的阻擊,作戰不利,最後退至狼虎谷(今山東萊蕪西南),於六月十七日兵敗自殺(一作為甥林言所殺)。歷時九年余的農民戰爭至此結束。 不久後,唐王朝即告滅亡,歷史進入五代十國時期。
7. 中國黃氏歷史
黃姓從總體上分為「黃姓概況 、黃姓源騰、黃國歷史、黃氏精神、黃姓史料 、黃姓遷徙、黃氏名人、郡望堂號、黃姓祠聯、宗祠世系」十大內容。
黃姓概況
黃帝-舜時代,東夷部落的首領叫伯益,因幫助禹治水有功,又因"佐舜調馴鳥獸,鳥獸多馴服",被帝舜賜姓嬴氏。傳說伯益的後裔有14支。其中的黃氏,大約於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黃國。春秋時期,南方的楚國稱霸,只有黃國和隨國敢於抗衡。公元前648年,楚成王責備黃國不向楚國進貢,黃國國君錯誤地分析形勢,既不理會楚國的責問,又不進行任何防備,結果於當年夏天被楚國滅掉。黃國(夏朝公元前2148年—春秋末年公元前648年)據《史記》與《黃國故城志》所載黃國建國創始人為贏姓伯益長子大廉,建於公元前2148年春光州定城西十二里故城古隆鄉。亡國後的黃國子孫,以國名為姓氏,就是黃氏。無論是黃姓出自伯益,還是陸終,總起來說是帝顓頊的後代,屬於以國為氏之類。 關於黃姓的起源,還有一種說法是出身於少昊之後。這一支黃人,是顓頊時從河南黃水西遷到山西汾水下游的,所建的黃國,於春秋早期為晉國所滅,這也是黃氏姓源之一。 在歷史上多次民族大融合中,黃氏有一些人融入壯、瑤、侗、水、布依等少數民族。亡國後的黃氏遺民,有的逃至今河南中部,大批被遷到今湖北境內,有的在楚國做了官。據說今黃岡、黃陂、黃梅等地,都是因為黃人遷來而得名的。 漢代以後,黃氏因任官等原因分別向大江南北遷徙,南至湖南、江西、四川等地,北至河南固始、南陽。江夏黃元方字彥豐又名黃允入居福建,始於晉代。宋元之際,黃氏稱盛於閩粵,至明末清初,開始移居到台灣,後又有不少人移至海外。 黃姓為當今中國8大姓。另外,黃姓在台灣人中更為常見,與鄭姓共同享有"黃鄭排滿街"之美譽。
資料很多具體請參考
http://ke..com/view/33123.html?wtp=tt
8. 上古中國歷史,三黃五帝時期
中國上古時代傳說的帝王有:炎帝,黃帝,少昊,顓頊,帝嚳,帝摯,堯和舜
9. 中國歷史上有沒有黃氏皇後啊
有,五代十國閩王王審知的側室夫人黃惠姑,其子王延鈞稱帝,母以子貴被尊內為太後,又被孫子閩康宗王容繼鵬尊為太皇太後;還有南明弘光皇帝明安宗朱由崧為德昌王時納的正妃黃氏,最終被追封為孝哲懿庄溫正仁靖儀天昭聖簡皇後,簡稱孝哲簡皇後
10. 中國歷史上有什麼姓黃的皇帝嗎
有,但是是自立為皇。而且很快就瓦解了
黃巢 (?~884)唐曹州人。出身鹽商,積財聚眾專,尤好收留亡屬命之徒。唐懿宗以來,因皇室奢侈過度,賦稅沉重,加上連年發生水、旱災,遂致民不聊生,盜匪群起。僖宗干符元年(公元874),王仙芝率盜匪起事,翌年黃巢起兵響應,干符五年王仙芝敗死於湖北,黃巢被推舉為沖天大將軍,率眾攻掠江、浙、閩、粵等地,廣明元年(公元880)陷洛陽、長安,僖宗逃奔成都,巢自號為帝,國號大齊。唐以官爵籠絡李克用相援,大敗黃巢,巢自刎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