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近代衰落的歷史

中國近代衰落的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22 16:41:14

Ⅰ 中國近代史堪稱中國的衰落史,具體是劃分成哪些時期呢

1、階級斗爭性質劃分

堅持1919年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史和中國現代史分界線的學者,主要以舊民主主義革命與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區別為根據。堅持主張中國近代史結束於1919年。

2、社會矛盾變化劃分

這類人主張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1840—1949年為中國近代史,因為無論是舊民主主義革命還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都是民主革命的性質,都是反帝反封建。

3、封建王朝存亡劃分

這類人主張,中國現代史從1911年辛亥革命開始。這種主張貌似重視辛亥革命,卻忽視了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較之辛亥革命具有更為重大的歷史意義

(1)中國近代衰落的歷史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近代以來中國人受侵略、受欺侮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標志著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結束,中國開始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

這就是說,這一事件標志著中國近代史的結束、中國現代史的開端,標志著舊時代的結束、新時代的開始,標志著資本主義發展道路的終結、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開端。

因此,應該將1949年作為中國近代史和中國現代史的分界線,明確中國近代史包括了1840—1949年的中國歷史,是時代前進的結果。

這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歷史實際相結合的結果,是中國近代史學者運用唯物史觀觀察全部近代中國歷史所得出的正確結論,是中國近代史學科成熟的表現。

Ⅱ 中國歷史上的哪些制度直接導致了中國近代的衰落

在中國的古代,我們創造了輝煌的文明,很長一段時間,我們都是世界上面最強的國家,可是到了近代的時候,我們國家的發展和進步卻陷入了停滯當中,這也導致了我國近代一百多年的落後,以及落後所帶來的屈辱。

但是大家可能有所不知,造就我們發達的文明和輝煌的文化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兩項制度,可是造成我們近代落後的主要原因,也是因為這兩項制度。


總而言之,中國近代如此衰落的原因主要就是重農抑商和科舉制度這兩項制度的原因!

Ⅲ 分析論述中國近代衰落的原因

首先就是中國長期閉關鎖國失去與外界的聯系。然後就是中國古代的封建思想壓迫在清中期達到頂峰綜合因素相加就會有近代中國落後西方的情況

Ⅳ 分析中國近代衰落的原因

閉關鎖國,還自以為世界第一,沒有強大的軍事理論,當時國庫已經很空虛。

Ⅳ 中國近代沒落的原因

1、從政治上看:中國的封建專制制度壓制商業經濟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在國內設置重重關卡。封建專制走向末期,政治上日益黑暗腐朽,社會動盪,生產遭到破壞。

2、從經濟上看:原始的小農經濟仍是經濟體系的主體,商業經濟的發展舉步維艱,資本主義基本上被扼殺在搖籃中。農業的發展也在清朝末期受到嚴重破壞。

3、從文化思想上看:科舉制度在其後期表現出越來越大的弊端,不能培養出優秀的人才。中國根深蒂固的重農輕商思想讓很多人不到迫不得已時不去從事商業。

4、從對外關繫上看:中國封建末期的王朝主要奉行閉關鎖國的政策,打擊阻礙對外貿易,導致中國人接觸不到外面的新東西新思想新制度,錯過了一次又一次的生產技術革命的機會。

(5)中國近代衰落的歷史擴展閱讀:

社會發展到今天,除了對過去的歷史要了解,更應該從歷史中學到教訓,要深刻認識到我國與其他發達國家間的差距,要認准形勢,抓住機遇努力發展團結,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的國家而不斷奮斗,努力縮小與世界先進國家的差距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歷史教訓:

1、實現國家獨立和人民解放,才能從容地建設現代化。 

2、生產關系必須適應生產力的發展。只有進行政治體制和 經濟體制的改革,大力發展市場經濟,進行民主法制建設,重視教育、科技的創新,才能為現代化提供堅實的基礎。

3、只有建立以現代化為導向的強有力的政治領導核心,制 訂正確的目標和策略,才能保證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

4、只有用歷史的、國際的眼光參與全球化,抓住機遇、吸 收和運用人類優秀文明成果,才能更好地推進現代化的進程。

Ⅵ 中國為什麼在近代衰落了

自2000多年前至18世紀,中國一直是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經濟規模龐大,科學技術水平處於世界前列。16世紀以前,東西方之間的的技術交流基本上都是中國傳向西方,但是到了18世紀,技術傳播的流向變為西方傳向中國。
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人們進行了探索,形成了幾種不同的觀點。第一個觀點是文化決定論。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中國在近代落後於西方的最大的原因在於,中國文化強調中庸,關注人的自身,講究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只講「天人合一」,而忽略對自然界的探索。相反,西方人注重冒險,關注自然界本身,進而在科學上有著更深的發現和創造。這種觀點部分地解釋了中國衰落的原因,但是不是很有說服力。因為這樣的觀點無法解釋中國1000多年前為什麼既受儒家文化熏陶又保持國家的強盛。另外,文化的影響根深蒂固,這種觀點意味著中國在未來難以取得科學技術上的進步。第二個觀點是國家競爭假說和專利保護說。國家競爭假說認為中國一直以來,基本上都是一個大一統的國家,而與此同時歐洲分裂為許多小國。大一統的國家沒有面臨來自其他國家的競爭壓力,因而技術發明滯後,歐洲小國時時感到周邊國家的競爭壓力,所以加快技術發明。這種假說同樣難以解釋以往1000多年裡中國既是一個大一統的國家,又保持者國力的強盛。專利保護說認為當時西方世界的專利保護制度比中國完善,因此鼓勵更多的技術發明。但是這種以現在理論猜想古代狀況的想法往往與事實不符。在古代,歐洲的專利保護制度也並不完善,即使在現代,很多專利的保護也需要投入巨大的成本,甚至有很多人因此放棄專利保護。因為一旦申請專利保護,就要公開有關專利的信息,別人在此基礎上稍作改造,就可以既不侵犯專利權,有把技術直接應用於生產。第三個觀點認為中國隨著人口的不斷增長,陷入了「高水平均衡陷阱」。這是英國學者伊懋可提出的。他認為,中國人口的增長使得人均耕地下降,經濟中剩餘減少,從而沒有財力購買新的機器設備,對技術的需求不足導致技術發明動力不足;另外,人口增長帶來了低廉的勞動力價格,勞動力價格低廉使得對機器的需求不足,也影響了技術進步。這種觀點在邏輯上是有缺陷的。因為這樣的結論是在假設中國沒有技術變遷的基礎上得出的,如果存在技術進步,經濟剩餘就不會隨著人口在增長迅速下降,如果技術進步的速度足夠快,勞動力的價格也未必一定低於技術的成本。「高水平均衡陷阱」的觀點不僅在邏輯上不自洽,也與現實不符。從歷史數據中,很容易找出與此理論相悖的史料。
中國在18世紀之後被西方國家迅速趕超,是因為西方國家通過工業革命,國力迅速增強。中國在明代已有資本主義萌芽,在14、15世紀的時候,中國的「資本主義」並不比歐洲的「資本主義」差,那麼,工業革命為什麼沒有發生在中國?這是因為工業革命需要科學革命作為基礎。工業革命在本質上不是蒸汽機的使用、鋼產量的提升等表面上的現象,而是技術變遷的速度不斷加快。技術變遷要以科學方法的革新作為基礎。在15世紀,歐洲出現了科學革命,數學的使用使知識傳播更為准確和簡單,人們通過在實驗室進行科學實驗來發明更多的技術,以此推動生產發展。為什麼中國沒有科學革命呢?中國是一個皇權集中的統一國家,統治者為了維持其統治,需要在思想上建立一套利於其政權穩固的體系,以倫理道德一系列標准約束人們的行為,因此,通過科舉考試,為人們進入上層社會提供機會,同時宣揚利用統治的價值理念。在科舉考試初期,科目有數學,但是皇帝認為數學對維護其統治沒有什麼幫助,就取消了這個內容。在這種環境之下,中國知識分子接受了倫理道德的灌輸,接受了科舉考試作為出人頭地的途徑,即使對於自然科學具有好奇心和興趣,也多半壓制下去,走入科考這個「正統」而「有用」的軌道上來。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歐洲實行貴族制度的統治形式。貴族制度不會壓制人們對科學的好奇心,還利用財力支持進行科學實驗,例如牛頓等科學巨匠皆出自有錢的貴族家庭。這樣,在中國人還為了自身前途投身於傳統倫理道德和科舉考試之中的時候,西方人在科學方法和科學理論上取得了重大的進步,並以此大力推動了生產的發展。
此時,已經解釋了為什麼中國在18世紀落後於歐洲,以及為什麼工業革命沒有發生在中國。那麼,為什麼中國在18世紀之前一直保持國力領先的地位呢?要從人口基數的角度進行解釋。相對低端的技術是通過人們在勞動實踐中不斷的摸索總結而形成的,即不斷「試錯」,改進生產勞作的方法,提高技術水平。前現代中國人口規模超過歐洲,龐大的人口基數使得「試錯」的次數相應較大,技術發明的速度也相應較大。這就是中國領先於西方的原因。然而,隨著技術水平進步到一定的階段,「試錯」這種經驗性強的推動技術進步的方法明顯顯出劣勢,科學方法的革新和科學實驗室的建立,使專門從事科學工作的人在實驗室中「試錯」次數大大增加,成功的概率也大幅提高。這時,歐洲以科學革命為基礎的技術變遷的速度就大大超過了中國的傳統經驗式的技術進步。結果,近代中國落後了。
可見,中國人並非沒有好奇心,並非從事科學發明的天賦差,而是制度因素造成了不同於西方的激勵。當今我們鼓勵發明創造,就應重視提供有利於發明創造的制度環境。

Ⅶ 中國近代為何衰敗

這和民族復性格有關,但我們不應制當就當然的把它說成是性格缺陷。
中國近代的衰敗主要是由清政府的閉關自守和腐敗統治與帝國主義的侵略。者 因為封建勢力在中國已近兩千年,在清朝發展到了頂峰,非常強大。人民要革命推翻它比其實國家比起來要難得多。而又由於清統治者對外的懦弱及對人的殘酷,使得帝國主義得以肆意掠奪中國的資源和黃金白銀,大量財物外流使得中國的生產力發展大大破壞,所以近代一直衰敗

Ⅷ 中國近代為何走向衰敗

1、在政治抄上,封建制度發展到明清已經在沒落,但明朝又束縛著資本主義的發展,並且明清政權是腐敗不堪。

2、在經濟上,封建時代輕視商業的農本思想,封建統治者的壓制和束縛,再加上苛捐雜稅,致使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極其緩慢。

3、在文化上,實行閉關鎖國拒絕與西方文化交流,為了統治人民,繼續採取儒家學說加以束縛學者的思想。

(8)中國近代衰落的歷史擴展閱讀:

中國封建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結構,雖然一方面鞏固了封建社會的穩定和延續,但是另一方面也使其前進緩慢甚至停滯,造成了不可克服的周期性的政治經濟危機。

十七世紀下半葉到十八世紀,經過清朝的康乾盛世後,封建社會也走到了末世,產生了許多危機,而且清閉關鎖國,到鴉片戰爭前夜,它已衰相盡顯,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拉開很大距離。

清朝中葉的「康乾盛世」,是古代中國逾兩千年漫長的封建社會最後的曇花一現,以後就走向下坡的不歸路了。晚清所謂的同治中興,只不過是「迴光返照」罷了。

Ⅸ 跪求中國近代衰落原因

中國封建社會由昌盛到衰落

總的來說,是封建餘毒及社會主要矛盾作為

1.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小農經濟束縛和限制生產力的發展

封建統治階級從皇帝、貴族、官僚到一般地主擁有最大部分土地,而占人口絕大多數的農民則很少或者沒有土地。農民租種地主的土地交納高額的地租。大地主往往利用政治特權和通過暴力手段兼並土地。對農民剝削的加重,必然激化階級矛盾和社會矛盾。

以個體家庭為單位並與家庭手工業牢固結合的小農經濟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基本生產結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佔主要地位。這種小農經濟曾有利於中國封建社會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但同時又束縛和限制生產力的發展,對新的生產方式具有較強的排斥力和抵抗力。中國封建政府還實行重農抑商政策,阻礙了商品經濟的發展。

在中國封建社會里,地主、商人、高利貸者這三者常常是結合在一起的。商人常常把財富轉向購買土地,從事風險更小的地租剝削。而地主也常常兼營商業或放高利貸,以獲取更多的貨幣財富。封建政府還要向農民徵收各種苛捐雜稅和攤派徭役。農民沒有任何政治權利,生活極端窮苦和落後,在社會內部,缺乏促使工業迅速發展和社會結構深刻變動的有效機制,造成封建經濟發展的遲滯。

2.高度中央集權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抑制了中國封建社會的生機和活力

中國封建社會政治的基本特徵是高度中央集權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從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帝國開始,歷朝統治者不斷加強皇權,稱皇帝為「奉天承運」的「天子」,以維護「家天下」的君主專制制度;同時不斷加強中央集權,加緊對地方官員的控制和監督。隋、唐以後通過科舉考試選拔官員,使官僚階層具有一定的開放性、流動性。這種封建中央集權君主專制體制,鞏固了封建統治,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國封建社會的生機和活力。

3.封建宗法等級制度的社會結構阻礙了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中國封建社會社會結構的特點是族權和政權相結合的封建宗法等級制度。其核心是宗族家長制,突出父權、夫權、君權。宗法等級制度在封建社會前、中期起過穩定和規范封建社會秩序的作用,但其保守性日益增強,阻礙了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4.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文化思想體系限制了人們思想的發展

中國封建社會的文化思想體系以儒家思想為核心。儒學本是孔子創立的學派,自漢武帝確立獨尊儒術的政策後,儒家思想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它以三綱五常為倫理道德規范,主張仁政,提倡經世濟民,以助君王,明教化。儒家還與佛教、道教相互吸收、融合,共同為維護封建統治服務。封建統治者同時吸收法家思想,嚴刑峻法,實行專制統治。他們還通過種種方法,籠絡和控制知識分子,並採取鎮壓異端、興文字獄等手段,實行文化專制主義。

中國封建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結構,一方面鞏固和維系了中國封建社會的穩定和延續,另一方面也使其前進緩慢甚至遲滯,並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的政治經濟危機。

在中國封建社會的歷史上出現過一些「盛世」,如漢代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貞觀之治」、「開元之治」,清代的「康雍乾盛世」等。這種局面通常出現在一個朝代的前期。當時的君主吸取歷史的教訓,能居安思危,政治較清明,輕徭薄賦,厲行改革。但是,隨著政治腐敗、土地兼並等的發展,階級矛盾日益尖銳,社會發展逐漸陷於停滯狀態,直至迫使農民不得不為求生存而舉行起義。這些起義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腐朽、黑暗的統治秩序,直接或間接地推動了社會的發展。幾乎每個封建王朝都跳不出這個從初期興起,到逐漸昌盛,再到後期腐敗、衰亡的「周期率」。

17世紀下半葉至18世紀,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時代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的鼎盛時期,但同時也走到了封建社會的末世,潛伏著許多危機,而且閉關自守,固步自封。到了鴉片戰爭前夜,它已經衰相盡顯,與新興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拉開了很大的差距。

外因:
1. 歐美國家對外推行殖民政策
2. 出現一批欲稱霸世界的西方列強
3. 各列強國為了搶占殖民地而相互爭奪

Ⅹ 中國近代史由衰敗走向興盛的事件

抗日勝利
抗日戰爭是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第一次獲得完全勝利的反侵略戰爭內,洗雪了中華民容族的百年恥辱,是中華民族由衰敗到振興的轉折點,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奠定了基礎。中國戰場是反日本法西斯侵略的重要戰場之一,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抗日戰爭的勝利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
抗日戰爭是遭受瘋狂的掠奪與蹂躪的奮起之戰。

閱讀全文

與中國近代衰落的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