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百萬人口的城市是哪一座
世界上第一座人口達百萬的城市是南朝梁(502年-557年)的建康,即現在的南京.當時的建康城是內全世界最大的城市容,亦是當時東方的中心,最繁華的城市.
據《金陵記》記載:梁建康「城中二十八萬余戶」,「東西南北各四十里」.每戶平均四口人,全城便達百萬人口;每戶平均壩口人,全城即有二百萬人口.
而中國第二座人口過百萬的城市也不是長安(今西安),而是隋煬帝時的洛陽.長安人口首次過百萬時在唐朝武則天時期(武周),並在唐明皇的開元盛世時達到古代的頂峰.
所以,人類歷史上第一個達到百萬人口的城市是南京(建康).
B.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城市始於何時
中國最早出現的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城市為商湯建國都城毫都
C. 歷史上中國的第一個直轄市是哪裡現在發展的怎麼樣
提到直轄市,我們都會下意識想到北京、天津、重慶以及上海。直轄市是我國經濟發展、對外交流以及城市規劃的重要城市,享受政策傾斜。他們作為市,卻與省為同一行政單位,由中央政府直接管理。其實,我國的直轄市曾多達12個;而我國的第一個直轄市,很多人都不知道。
D. 中國歷史上最古老的城市是哪個城市
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應該從考察中國的城邦開始計算,具體資料沒有找到,追專根溯源,原始社會末屬期有部落過渡到部落聯盟,之後應該就逐漸出現了現代意義上的城市,比較久遠的有夏朝(公元前21世紀到公元前16世紀)都城陽城,今河南登封東,後到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 註:夏禹治水有功,被禪位為天子,約公元前2070年,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夏朝,都城相傳在陽城,即今河南登封東。<禹即帝位後,都於陽翟(音「敵」,今河南禹縣),又曾都安邑(今山西安逸)或平陽。他一再會合諸侯,並將中國分為九州島島(歷來說法不一,有禹貢九州島島、爾雅九州島島、周禮九州島島等分別。一般乃指周禮九州島島,為揚、荊、豫、青、兗、雍、幽、冀、並),定貢賦的制度。 此外,中國古代名城有:洛陽,安陽,鄭州,西安。
E. 近代史上第一個建制市是哪個城市
近復代史上第一個建制市制是廣州市。
民國九年(1920年),在地方自治運動蓬勃興起的大背景下,廣東省長陳炯明欲使廣州成為不受舊行政區劃管轄的城市,因此委託孫科起草有關條例,組織現代化市政系統。於是孫科撰成《廣州市暫行條例》並在2月被省署公議通過。這是我國首次以市為行政單位一訂立法規,超出了地方自治的范圍。《條例》第三條規定:「廣州市為地方行政區域,直接隸屬於省政府,不入縣行政范圍。」這條規定宣告了中國第一個城市型政區的誕生。因為在此之前,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哪一個城市能成為與縣平等的行政區域,廣州市是第一個。汕頭市緊隨其後,於3月成為第二個城市型政區。
F. 中國歷史中第一座城市是哪裡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城市是夏朝的二里頭,二里頭擁有完整的夏朝宮殿,以及龐大的百姓民房,以及城牆城門.城裡經濟狀況良好,百姓和睦.建築高超
G.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直轄市是哪個城市
中國第一個直轄市是上海市。
直轄市的制度源於中華民國政府於1921年《市回自治制》中所稱的「特別答市」,指由國民政府直接管轄的"市"。1930年國民政府公布《市組織法》後,改稱院轄市,受行政院管轄。1948年《中華民國憲法》公布後,又改稱直轄市。
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後,國民政府頒布《特別市組織法》,宣布上海設立「特別市」,隸屬於國民政府,任命黃郛為第一任市長,這是上海設市之始,也是全國第一批建市的城市。
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政府建立的直轄市,最早是2個同時設立,分別是石家莊市和陽泉市,它們是在1948年7月28日,由華北聯合行政委員會(中央人民政府前身)決定設立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第一批同時設立的直轄市一共有12個。那是在1949年10月1日,除了北平改稱北京,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中心之外,另有11個直轄市為:天津、上海、南京、西安、重慶、廣州、武漢(漢口)、沈陽、鞍山、撫順、本溪。
H. 中國歷史上第一座城市是哪個在今天的什麼地方
夏朝的都城陽城
禹在確立王權後,就在有崇部落所在地——嵩山之陽建立了陽城(河南登封縣告成鎮)作為都城。後又遷往陽翟(河南禹州)。
I. 有史料記載的中國大地上出現的第一座城市是哪裡
西周的豐鎬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規模宏大、布局整齊的城市,位於西安西南灃河的兩岸,豐京在西,鎬京在東。具體來說,豐京在灃河西岸的馬王鎮一帶,鎬京在灃河東岸的斗門鎮一帶。盡管經過考古發掘,尚未發現豐鎬的城牆,但豐京和鎬京的具體范圍已經確定,證明豐、鎬二京相距甚近,實際上一橋相通,是一個城市的兩個不同功能的分區,完全可以以豐鎬相稱。
關於豐鎬的平面布局,雖然考古上尚未證實,但文獻記載的卻十分具體,可以看作是對中國城市平面布局的最早、最完整的記載,有非常重大的歷史意義,因為它一直指導著中國都城的平面布局,被視作中國都城平面布局的經典。這就是《周禮·考工記》。關於《周禮》的成書時代,一般認為在戰國,但這並不否認它記載了西周以來最完整的典章制度,開創了中國典章制度的先河。《考工記》說:「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塗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後市,市朝一夫。」這里的國也就是國都。它是一座方形的城,即方方九里之城。其總體布局為城的每面有3個城門,即都城12門。有南北向的街道9條,東西向的街道9條,即九經九緯。也就是說,通向每個城門的有3條平行的街道,構成左出右入,車從中央的街道格局。經塗9軌,指經緯之途皆「容方九軌,軌謂轍廣……凡八尺……積七十二尺,則此塗十二步也」①。一步按1.4米計,則每條街道的寬度為16米左右,也是相當寬暢的。左祖右社,指祖廟建在東邊,社稷壇建在西邊,左右對稱。面朝後市,指朝廷要建在王宮南面,或指宮殿大門向南,市場要建在王宮北面,即朝廷在前,市場在後。市朝一夫,指市場的大小如一夫之地,即方百步,東西、南北各長140米左右。由此證明,周代對市場的設置已極為重視,劃出一定區域作為交易市場,面積達0.02平方千米左右。據說這種布局是最理想的制度,即「左者人道所親,故立祖廟於王宮之左;右者地道所尊,故立國社於王宮之右;朝者義之所在,必面而向之,故立朝於王宮之南;市者利之所在,必後而背之,故立市於王宮之北」①。除上述街道、祖廟、社稷壇、王宮、市場外,其餘的地區應該就是居民區。對居民區如何稱呼,怎樣劃分,《周禮》並未提及。按照方形城市的慣例和周原考古所挖掘的早周的房屋遺址看,應該是方形的小區,可能以里相稱,因為閭里是中國人居住區的最早稱謂。《說文解字》:「閭,里門也,從門,呂聲。《周禮》,五家為比,五比為閭。閭,侶也,二十五家相群侶也。」就是指居住單元而言。秦末,二世盡發「閭左」,以戍漁陽②,漢長安城的居住區以閭里相稱③,都可以證明這一點。司馬貞《索隱》,閭左,謂居閭里之左也,可見閭里是最早的居住區的名稱。
豐鎬的平面布局是否如此整齊,還有待於考古發掘來證實。不過,從東周王城的平面布局和後來中國都城總體布局的特點看,《周禮》的記載應該是可信的。東周王城遺址位於洛陽市中州路王城公園一帶,南臨洛河,西跨澗河(古名谷水),呈不規則方形。城西南部地勢較高,可能為宮殿區,其總體布局與齊國首都臨淄比較接近。④也就是說宮殿位於西南,市場、手工業和居民區都在全城的北部,符合「面朝後市」的原則。西漢長安城、元明清的北京城也都是「面朝後市」,尤其是元代的大都城,就是完全按照《周禮》的原則設計的,證明《周禮》記載的中國古代城市平面布局的原則影響十分深遠。事實上,豐鎬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規模宏大、布局整齊的大城市,開創了中國城市平面布局方整、寬暢、宏偉的先河,樹立了中國城市平面布局的總規制,一直是後來城市總體布局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