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辣歷史

中國辣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22 15:55:54

㈠ 辣椒是什麼年代進入中國的

辣椒原產於中、南美洲,它本是印第安人最重要的一種調味品。大約在15世紀末期,被西班牙人傳到歐洲

16世紀末,辣椒傳入中國,名曰「番椒」,明《草花譜》記載了一種外國傳來的草花,名叫「番椒」。1591年,此時辣椒已作為一種觀賞的花卉被中國人引進栽培,但尚未應用於飲食。清乾隆年間,辣椒始作為一種蔬菜被中國人食用。據載最初吃辣椒的中國人都在長江下游,即所謂「下江人」。因為辣椒最初從海外傳來,下江地區首當其沖,下江人先嘗試這些時新食品也在情理之中。下江人群嗜辣椒之時,四川人尚不知辣椒為何物。乾隆年間李化楠撰寫、其子李調元整理付梓的《醒園錄》,是目前能見到的反映川菜歷史的最早的專門著作,然而全書絲毫不見使用辣椒的影子。遲至清嘉慶年間,四川縣志始見栽種辣椒的記載

嘉道年間,川西地區已普遍栽種辣椒這種蔬菜。川西人常說的「海椒」,正如明朝人稱之「番椒」一樣,道出此物來自外國。嘉慶年間以重慶為中心的川東地區,辣椒已作為商品進入流通領域。四川大學歷史系和四川省檔案館主編的《清乾嘉道巴縣檔案選編》載:地處川黔交界處的南川盛產辣椒,咸豐元年增修刻本《道光南川縣志》卷五「土產·蔬菜類」有「地辣子」一名,應該是當地百姓對辣椒的稱謂。與南川毗鄰的貴州遵義地區道光年間也受川人影響,普遍栽種辣椒。但專家結論:辣椒不是從陸路而是從海道傳入中國的,難怪四川人叫「海椒」!

㈡ 關於辣椒有哪些有趣的歷史或故事嗎

辣椒的原產國是墨西哥,最早馴化辣椒的,就是墨西哥的印第安人。15世紀末,哥倫布發現美洲之後把辣椒帶回歐洲,並由此傳播到世界其他地方,之後於明代傳入中國。四川人把辣椒叫做「海椒」,正如明朝人稱之「番椒」一樣,道出了辣椒是來自外國。在辣椒傳入中國前,中國民間三大辛辣調料是花椒、姜和茱萸(是的,茱萸是辣的)。

由於葉綠果紅,非常美觀,所以辣椒在傳入我國之初是被當作觀賞植物的。到了乾隆年間,貴州地區才開始大量食用辣椒,緊接著與貴州相鄰的雲南鎮雄和湖南辰州府也開始食用辣椒。嘉慶以後,有記載說,黔、湘、川、贛四省也已開始 「種(辣椒)以為蔬」了。再往後,辣椒便成為這些地區主要的做菜作料之一,也難怪今天食辣成為這幾個省飲食的重要特色。

關於辣椒的歷史,金庸還鬧過個小笑話:

《天龍八部》第11回:「自此一路向東,又行了二十餘日,段譽聽著途人的口音,漸覺清雅綿軟,菜餚中也沒了辣椒。」

顯然金庸認為雲南、貴州四川、湖南一帶食物都嗜好辣椒,但辣椒卻也和玉米、花生、南瓜、煙草等一樣,是美洲農產品,明末才傳入中國。史料記載貴州、湖南一帶最早開始吃辣椒的時間在清乾隆年間,而普遍開始吃辣椒更遲至道光以後。

《天龍八部》小說寫的是宋哲宗時代的事,所以段譽在一路東下時,不是菜餚里「也沒了辣椒」,而是當地人從來就沒見過辣椒,當然更沒吃到過辣椒。

㈢ 辣椒是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

辣椒是在明末從美洲傳入我國的,起初只是作為觀賞作物和葯物。到清朝時,辣椒已在貴州、湖南、四川、陝西等地普遍種植和食用。

㈣ 中國人吃辣椒的歷史有多少年

中國人吃辣椒的歷史已經有多年。

辣椒是在明末從美洲傳入中國的,但起初只是作為觀賞作物和葯物,進入中國。清初,最先開始食用辣椒的是貴州及其相鄰地區。在鹽缺乏的貴州,康熙年間1662年—1722年)「土苗用以代鹽」,辣椒起了代鹽的作用,可見與生活之密切。dpd

從乾隆年間(1736年—1795年)開始,貴州地區大量食用辣椒了。乾隆年間與貴州相鄰的雲南鎮雄和貴州東部的湖南辰州府也開始食辣子。嘉慶(1796年—1820年)以後,黔、湘、川、贛幾省辣椒種植普遍起來,嘉慶時有記載說,江西、湖南、貴州、四川等地已經開始「種以為蔬」了。

道光年間(1821年—1850年)貴州北部已經是「頓頓之食每物必蕃椒」,同治時盛行的包穀飯,其菜多用豆花,便是用水泡鹽塊加海椒,用作蘸水,有點像今天四川富順豆花的海椒蘸水。

湖南一些地區在嘉慶年間食辣並不十分普遍,但道光、咸豐、同治、光緒之間,湖南食用辣椒已較普遍了。據清代末年《清稗類鈔》記載:「滇、黔、湘、蜀人嗜辛辣品」、「(湘鄂人)喜辛辣品」,「無椒芥不下箸也,湯則多有之」,說明清代末年湖南、湖北人食辣已經成性,連湯都要放辣椒了。

(4)中國辣歷史擴展閱讀:

中國人吃辣椒的八種味道

1、湖南菜

四川是麻辣。重慶也是四川,不單列。辣椒、花椒、大蔥、生薑,是川菜的四味主調。沒了哪一樣,菜都沒法做。其中花椒又最能代表川菜的特色。麻婆豆腐回鍋肉,川北涼粉毛血旺,夫妻肺片豆瓣魚,重慶火鍋麻辣燙。

麻辣的讓人嚮往。我在成都生活了四年半,基本泡在麻辣中,感到很幸福。川菜中最能代表麻辣精髓的是陳麻婆。麻婆豆腐名揚天下。豆腐如白玉方,牛肉蓋頭如琥魄丁,紅椒麻椒豆瓣青蒜一汪油。

2、川菜

貴州是酸辣。其實不止貴州,廣西的桂柳地區,湖南的湘西南,也可劃入。貴州是一個多民族的省份,人口多的少數民族有布依、苗、侗、水、仡佬。加上彝、瑤、壯,佔了人口大半。盡管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但在食俗上卻驚人的一致,都嗜酸嗜辣。

據說布依族與壯族實際是一個民族,在解放初期定民族成分時,兩省各定各的,人為化成兩個民族。到現在,廣西桂北的壯族和貴州的布依族都自稱是「布儂」,可見其真。如此,桂北食俗與貴州同,便不奇怪。貴州的酸辣深入到貴州人的骨髓里。

3、貴州酸湯魚

雲南是甜辣。雲南是甘蔗大省,糖多,甜辣不奇怪。但很多外省人對甜辣不習慣,覺得不可思議。別處的醬油都是鹹的,唯獨雲南有甜醬油。別處的鹹菜是鹹的,即使是辣,也是咸辣或酸辣。或者也甜,但甜中帶咸,並不辣。

只有雲南的鹹菜大多又甜又辣。涼拌米線,涼拌卷粉,鹽放不了多少,糖肯定少放不了。雲南與四川接壤,但雲南人對麻辣敬而遠之。川菜館子在北方都能開的火爆,但在雲南屈居街頭巷尾,登不了大雅之堂。

4、江西菜

廣西是醬辣,廣西人對辣椒的態度是很地域化的,廣西人總體按語言來說分為白話區和桂柳州話區。其中桂柳話區主要在廣西的北部、中部和西部,這些地方的人吃辣椒也是相當厲害的,幾乎不比貴州人差,廣西人對「酸辣」情有獨衷。

在廣西,腌制的酸辣食品很多,無論是普通的蔬菜還是野菜,廣西人都能把它們腌製成酸辣食品。「桂林辣椒醬」這個名號在南方也非常有名氣,連香港和東南亞都大規模進口呢。對於純辣椒,廣西人也不差,桂林和天等的辣椒醬等等,無一不辣得驚人。

5、川菜

貴州是酸辣。其實不止貴州,廣西的桂柳地區,湖南的湘西南,也可劃入。貴州是一個多民族的省份,人口多的少數民族有布依、苗、侗、水、仡佬。加上彝、瑤、壯,佔了人口大半。盡管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但在食俗上卻驚人的一致,都嗜酸嗜辣。

據說布依族與壯族實際是一個民族,在解放初期定民族成分時,兩省各定各的,人為化成兩個民族。到現在,廣西桂北的壯族和貴州的布依族都自稱是「布儂」,可見其真。如此,桂北食俗與貴州同,便不奇怪。貴州的酸辣深入到貴州人的骨髓里。

6、雲南菜

江西是鮮辣。江西地處華東,卻偏於華中。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荊蠻而引甌越,在飲食上也吸納南北,綜合東西,有不少好東西。浙閩崇鮮,贛人隨之,湘地喜辣,贛人亦隨之。無論是南昌、九江還是吉安,菜餚均以善烹山珍和水產見長。

江西人善用筍,善用菇,十分講究清鮮,這一點,近浙閩而遠湘,但與浙閩不同,贛菜菜品色重,重以辣椒入菜,又與湘同。與湖南爭「辣不怕」的人裡面,就有江西人。尤其萍鄉,因為毗鄰湖南,在吃辣上更是生猛,有人形容,連水蒸蛋都要放辣椒末。

7、陝西菜

陝西是油辣。陝西人不太講究鮮,但十分講究香。怎麼才能香?油大才能香。說起油,川菜也油,棒棒雞里,一小半是雞,一大半是油。湘菜也油,老臘肉肥的咬一口油都要滋出來。但陝西人的油辣,油的純粹,辣的純粹。

最具代表性的是油潑辣子面。細細的辣子面潑入滾油,炸的辣子香氣直冒。一半辣子一半油,趁熱澆入一根面條盛一碗的扯麵中,無湯無水,只有油辣。所以我想,陝西辣的特點定為油辣,大約不錯。

8、東北菜

東北是生辣。東北人吃辣,最有特色。其他地方的人吃辣,大多是把辣椒當作調料,很少直接當菜吃。即使有肉餡釀尖椒這類菜,也星星點點。直接入菜,得先處理,泡椒、剁椒、干椒。生吃的是蘸醬菜,生炒的是地三鮮和尖椒肉絲。

用辣椒熗鍋炒菜的,在東北找不著。這就是東北的特點:生辣。換句話說,就是不辣。不過,由於靠近朝鮮和本身有很多朝鮮族的緣故,韓國的「甜辣」也很流行。

㈤ 干辣椒的國內歷史

辣椒被四川人稱為海椒,說明它是從海外傳進來的。考據學告訴我們,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都沒有辣椒的影子。辣椒是在明末從美洲傳入中國的,名曰「番椒」,最初只是作為觀賞作物,就像其他生物入侵一樣的過程。明《草花譜》記載了「番椒」,最初吃辣椒的中國人都在長江下游,即所謂「下江人」。下江人嘗試辣椒之時,四川人尚不知辣椒為何物。有趣的是,辣椒最先從江浙、兩廣傳進來,但是沒有在那些地方被充分利用,卻在長江上游、西南地區泛濫起來。這也是四川人在飲食上吸取天下之長,不斷推陳出新的典型事例。到了清代嘉慶以後,黔、湘、川、贛幾省已經「種以為蔬」,「無椒芥不下箸也,湯則多有之」,「擇其極辣者,且每飯每菜,非辣不可。」說明川人吃海椒的歷史也就約四百來年。吃花椒可是咱們中國人的老傳統了,更是四川人的老傳統。距今1600多年晉朝的《華陽國志·蜀志》稱:蜀人「尚滋味,好辛香」。花椒原產地是中國,是中國特有的香料,西餐至今還不用它。早在《詩經》中便多處提到「椒」這種東西,《詩經·周頌》中曰:「有椒其馨,胡考之寧」。歷史上又稱川椒、漢椒、巴椒、秦椒、蜀椒等,您看,有多少種稱呼都和四川有關!我大膽推測,明朝末年從外國引進的那種新植物被命名為辣椒、海椒,可能也是參考了川椒之名。胡椒的命名可能也是如此。

㈥ 辣椒是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古代辣味食材的演變

辣椒原產於中美洲熱帶地區,主要產地是墨西哥。在近代著名植物學家蔡希陶與吳征鎰、裴鑒、曾呈奎編譯的《農藝植物考源》中介紹:「在我國南方和熱帶地區就有原生態的野辣椒,如雲南西雙版納、思茅、瀾滄一帶分布有一年生的『涮辣椒』及多年生的『小米辣』……只是南美洲栽培普遍些,我國古代沒有普遍栽培而已。」

也就是說,我國雖然有辣椒,但是這些地方都比較偏僻,而且范圍小,沒有對我國形成大范圍的影響。直到明代時期辣椒傳入中國,才開始進行大范圍的種植。最初的時候辣椒還只是作為觀賞,直到後來才作為食用物。史料記載貴州、湖南一帶最早開始吃辣椒的時間在清乾隆年間,而普遍開始吃辣椒更遲至道光以後。 後中國各地普遍栽培,是中國境內最晚傳入卻用量最大且最廣泛的香辛料。明《草花譜》記載了「番椒」,最初吃辣椒的中國人都在長江下游,即所謂「下江人」。下江人嘗試辣椒之時,四川人尚不知辣椒為何物。有趣的是,辣椒最先從江浙、兩廣傳進來,但是沒有在那些地方被充分利用,卻在長江上游、西南地區泛濫起來。到了清代嘉慶以後,黔、湘、川、贛幾省已經「種以為蔬」、「無椒芥不下箸也,湯則多有之」、「擇其極辣者,且每飯每菜,非辣不可」。說明川人吃辣椒的歷史也就約四百多年。

㈦ 辣椒的相關歷史

美索亞美利加:考古學家估計,早在公元前5000年美索亞美利加人(瑪雅人)就開始吃辣椒了,而在公元前7000年的時候就在此生長了,所以辣椒可以說是人類種植的最古老的農作物之一。最初發現於美索亞美利加的一年生辣椒,包括了番椒、甜椒和墨西哥胡椒。南美洲:在哥倫布去美洲途中發現辣椒的味道之前很久,辣椒就一直在美洲了。實際上,由於哥倫布把辣椒與印度發現的胡椒混淆了起來,後來哥倫布把辣椒帶回了西班牙,說它是一種香料,雖然它是茄屬類植物,但哥倫布的錯誤並沒有妨礙辣椒幾乎立刻就傳遍了全世界。而很有名的風鈴椒最早就是發現於南美洲的。非洲:非洲人對有姜味和辣味的「天堂穀物」很喜愛,這使他們非常容易把開胃的辣椒吸納到自己的食譜中。僅僅幾年的功夫,藉由葡萄牙人的引薦,辣椒便一直傳播到了非洲大陸東邊的莫三比克。當時,葡萄牙人撒下了購買非洲奴隸的大網,而他們在哪裡買奴隸,他們就把辣椒帶到哪裡,這樣辣椒也就迅速在非洲大陸傳播開來。歐洲:最初歐洲人不大接受辣椒。辣椒從西班牙進入安特衛普,然後在1526年來到義大利,1548年又來到英國。許多理論都認為,是穆斯林商人把辣椒從印度經由波斯灣帶到阿勒頗(敘利亞西北部)或亞歷山大城(埃及),然後再往北進入東歐的。另一種說法認為,是土耳其人把辣椒從亞洲帶入東歐的:經由波斯灣和小亞細亞和黑海進入土耳其在1526年所征服的匈牙利。接著,辣椒從匈牙利又進入德國。第三種可能性是葡萄牙人從它的殖民地之一霍爾木茲把辣椒出口到東歐,與來自印度的黑胡椒競爭。
北美洲:雖然在墨西哥種植辣椒已有數個世紀,但是直到奴隸貿易全面盛行後辣椒才在北美出現。辣椒在非洲人食品中的盛行促成了它向新大陸的傳播。非洲人非常喜歡吃辣椒,以至於奴隸販子在跨越大西洋的航行中不得不攜帶大量辣椒。而且,為了讓非洲奴隸在北美生活時保持他們的飲食習慣,種植園主也不得不種植辣椒。結果,17世紀以後,辣椒在北美安頓了下來。亞洲:明代時期辣椒傳入中國。史料記載貴州、湖南一帶最早開始吃辣椒的時間在清乾隆年間,而普遍開始吃辣椒更遲至道光以後。 後中國各地普遍栽培,是中國境內最晚傳入卻用量最大且最廣泛的香辛料。明《草花譜》記載了「番椒」,最初吃辣椒的中國人都在長江下游,即所謂「下江人」。下江人嘗試辣椒之時,四川人尚不知辣椒為何物。有趣的是,辣椒最先從江浙、兩廣傳進來,但是沒有在那些地方被充分利用,卻在長江上游、西南地區泛濫起來。到了清代嘉慶以後,黔、湘、川、贛幾省已經「種以為蔬」、「無椒芥不下箸也,湯則多有之」、「擇其極辣者,且每飯每菜,非辣不可」。說明川人吃辣椒的歷史也就約四百多年。
辣椒原來生長在中南美洲熱帶地區。
歐洲殖民主義到達美洲以後,辣椒1493年率先傳入歐洲,大約1583年-1598年傳入日本。傳入我國的年代未見具體的記載,但是比較公認的中國最早關於辣椒的記載是明代高濂撰《遵生八箋》(1591年),曰:「番椒叢生,白花,果儼似禿筆頭,味辣色紅,甚可觀」的描述。據此記載,通常認為,辣椒即是明朝末年傳入中國。
辣椒傳入中國有兩條路徑,一是聲名遠揚的絲綢之路,從西亞進入新疆、甘肅、陝西等地,率先在西北栽培;一是經過馬六甲海峽進入南中國,在南方的雲南、廣西和湖南等地栽培,然後逐漸向全國擴展,幾乎是沒有辣椒的空白地帶了。
至乾隆年間,貴州地區開始大量食用辣椒,緊接著與貴州相鄰的雲南鎮雄和湖南辰州府也開始食用辣椒。在乾隆十二年(1747年)的《台灣府志》中,有了台灣島食用辣椒的記載。嘉慶(1796年-1820年)以後,有記載說,黔、湘、川、贛四省已開始「種(辣椒)以為蔬」了。道光年間(1821年-1850年),貴州北部已 「頓頓之食每物必蕃椒」。同治時(1862年-1874年)貴州人則「四時以食」海椒。清代末年貴州地區盛行的苞谷飯,其菜多用豆花,便是用水泡鹽塊加海椒,用作蘸水,有點像今天四川富順豆花的海椒蘸水。
湖南一些地區在嘉慶年間食辣還不多,但道光以後,食用辣椒便較普遍了。據清代末年《清稗類鈔》記載:「滇、黔、湘、蜀人嗜辛辣品」、「(湘鄂人)喜辛辣品」,「無椒芥不下箸也,湯則多有之」,說明清代末年湖南、湖北人食辣已經成性,連湯里都要放辣椒了。
相較之下,四川地區食用辣椒的記載稍晚。雍正《四川通志》、嘉慶《四川通志》都沒有種植和食用辣椒的記載。目前見於記載的最早可能是在嘉慶末期,當時種植和食用辣椒的主要區域是成都平原、川南、川西南,以及川、鄂、陝交界的大巴山區。同治以後,四川食用辣椒才普遍起來,以至「山野遍種之」。據清代末年傅崇矩的《成都通覽》,光緒以後成都各色菜餚達1328種之多,而辣椒已經成為川菜中主要的作料之一,食辣已經成為四川人飲食的重要特色。與傅崇矩同一時代的徐心餘在《蜀游聞見錄》中也有類似記載:「惟川人食椒,須擇其極辣者,且每飯每菜,非辣不可。」
雲南在什麼時候開始食辣?其鄰近貴州的鎮雄在乾隆時起食辣,但直至光緒時期的著述《雲南通志》中仍無辣椒的蹤影,其時辣椒已經湧入了雲南——徐心餘在《蜀游聞見錄》中寫到,他的父親在雅安發現每年經四川雅安運入雲南的辣椒「價值數十萬,似滇人食椒之量,不弱於川人也」。

㈧ 辣椒是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

大約16世紀末,辣椒傳入中國,當時被人們稱為「番椒」,番,就是「海外」的意思。回據明《草花譜答》記載:有一種外國傳來的草花——「番椒」,證明此時辣椒已引進中國並且栽培成功,但尚未應用於飲食,僅作觀賞之用。清乾隆年間,辣椒始作為一種蔬菜被中國人食用。據載最初吃辣椒的中國人都在長江下游,即所謂「下江人」。因為辣椒最初從海外傳來,下江人成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8)中國辣歷史擴展閱讀:

辣椒原產於中拉丁美洲熱帶地區,原產國是墨西哥。在中國主要分布在四川,貴州,湖南,雲南,陝西、河南(淅川縣)、河北省雞澤縣和內蒙古托克托縣。

本種原來的分布區在墨西哥到哥侖比亞;現在世界各國普遍栽培。

抗菌及殺蟲作用辣椒鹼對蠟樣芽胞桿菌及枯草桿菌有顯著抑製作用,但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及大腸桿菌無效。其枝、葉並無抗菌作用,僅對結核桿菌有很輕微的抑制。10-20%辣椒煎荊有殺滅臭蟲的功效。

外用作為塗擦劑對皮膚有發蘇作用,使皮膚局部血管起反射性擴張,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的旺盛。酊劑可用於凍瘡;但也有人認為,辣椒僅強烈刺激感覺神經末梢,引起溫暖感,對血管則很少影響,高濃度也不發泡,故不能視為發赤劑。

辣椒_網路

㈨ 辣椒是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

辣椒原來生長在中南美洲熱帶地區,明代時期辣椒傳入中國。

貴州、湖南一帶版最早開始吃辣椒的時間權在清乾隆年間,而普遍開始吃辣椒更遲至道光以後。後中國各地普遍栽培,是中國境內最晚傳入卻用量最大且最廣泛的香辛料。

最初吃辣椒的中國人都在長江下游,即所謂「下江人」。下江人嘗試辣椒之時,四川人尚不知辣椒為何物。有趣的是,辣椒最先從江浙、兩廣傳進來,但是沒有在那些地方被充分利用,卻在長江上游、西南地區泛濫起來。

到了清代嘉慶以後,黔、湘、川、贛幾省已經「種以為蔬」、「擇其極辣者,且每飯每菜,非辣不可」,說明川人吃辣椒的歷史也就約四百多年。

(9)中國辣歷史擴展閱讀:

生長習性

辣椒生育初為發芽期,催芽播種後一般5-8天左右出土,15天左右出現第一片真葉,到花蕾顯露為幼苗期。第一花穗到門椒坐主為開花期。坐果後到拔秧為結果期。

辣椒適宜的溫度在15-34度之間。種子發芽適宜溫度25-30度,發芽需要5-7天,低於15度或高於35度時種子不發芽。苗期要求溫度較高,白天25-30度,夜晚15-18度最好,幼苗不耐低溫,要注意防寒。

辣椒對條件水分要求嚴格,它既不耐旱也不耐澇。喜歡比較乾爽的空氣條件。

㈩ 辣椒的歷史

歷史

辣椒傳入中國有兩條路徑,一是聲名遠揚的絲綢之路,從西亞進入新疆、甘肅、陝西等地,率先在西北栽培;一是經過馬六甲海峽進入南中國,在南方的雲南、廣西和湖南等地栽培,然後逐漸向全國擴展,幾乎是沒有辣椒的空白地帶了。

至乾隆年間,貴州地區開始大量食用辣椒,緊接著與貴州相鄰的雲南鎮雄和湖南辰州府也開始食用辣椒。在乾隆十二年(1747年)的《台灣府志》中,有了台灣島食用辣椒的記載。

嘉慶(1796年-1820年)以後,有記載說,黔、湘、川、贛四省已開始「種(辣椒)以為蔬」了。道光年間(1821年-1850年),貴州北部已 「頓頓之食每物必蕃椒」。

同治時(1862年-1874年)貴州人則「四時以食」海椒。清代末年貴州地區盛行的苞谷飯,其菜多用豆花,便是用水泡鹽塊加海椒,用作蘸水,有點像今天四川富順豆花的海椒蘸水。

湖南一些地區在嘉慶年間食辣還不多,但道光以後,食用辣椒便較普遍了。據清代末年《清稗類鈔》記載:「滇、黔、湘、蜀人嗜辛辣品」、「(湘鄂人)喜辛辣品」,「無椒芥不下箸也,湯則多有之」,說明清代末年湖南、湖北人食辣已經成性,連湯里都要放辣椒了。

相較之下,四川地區食用辣椒的記載稍晚。雍正《四川通志》、嘉慶《四川通志》都沒有種植和食用辣椒的記載。目前見於記載的最早可能是在嘉慶末期,當時種植和食用辣椒的主要區域是成都平原、川南、川西南,以及川、鄂、陝交界的大巴山區。

同治以後,四川食用辣椒才普遍起來,以至「山野遍種之」。據清代末年傅崇矩的《成都通覽》,光緒以後成都各色菜餚達1328種之多,而辣椒已經成為川菜中主要的作料之一,食辣已經成為四川人飲食的重要特色。

與傅崇矩同一時代的徐心餘在《蜀游聞見錄》中也有類似記載:「惟川人食椒,須擇其極辣者,且每飯每菜,非辣不可。」

雲南在什麼時候開始食辣?其鄰近貴州的鎮雄在乾隆時起食辣,但直至光緒時期的著述《雲南通志》中仍無辣椒的蹤影,其時辣椒已經湧入了雲南——徐心餘在《蜀游聞見錄》中寫到,他的父親在雅安發現每年經四川雅安運入雲南的辣椒「價值數十萬,似滇人食椒之量,不弱於川人也」。

(10)中國辣歷史擴展閱讀

1、地理分布

辣椒原產於中拉丁美洲熱帶地區,原產國是墨西哥。在中國主要分布在四川,貴州,湖南,雲南,陝西、河南(淅川縣)、河北省雞澤縣和內蒙古托克托縣

本種原來的分布區在墨西哥到哥侖比亞;現在世界各國普遍栽培。

2、生長習性

辣椒生育初為發芽期,催芽播種後一般5-8天左右出土,15天左右出現第一片真葉,到花蕾顯露為幼苗期。第一花穗到門椒坐主為開花期。坐果後到拔秧為結果期。辣椒適宜的溫度在15-34度之間。種子發芽適宜溫度25-30度,發芽需要5-7天,低於15度或高於35度時種子不發芽。

苗期要求溫度較高,白天25-30度,夜晚15-18度最好,幼苗不耐低溫,要注意防寒。辣椒如果在35度時會造成落花落果。

辣椒對條件水份要求嚴格,它即不耐旱也不耐澇。喜歡比較乾爽的空氣條件。

閱讀全文

與中國辣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