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歷史上從什麼朝代開始有內務府
內務府是清朝管理宮廷事務的機構。為清代特有,始設於順治初年。至順治十一年(1654)仿明制改內務府為十三衙門;十八年,裁十三衙門,復設內務府。自此遂為定製。
㈡ 中國為什麼沒內政部內政部是干什麼的
現如今政府並未設立「內政部」,是因為「內政部」的業務過多,它包括:社內會治安與容公共安全、警察隊伍管理、出入境管理、婚姻喪葬事務、徵兵事務、社會福利、救災與賑濟、宗教管理、人口、計劃生育、公共衛生等方面。
「內政部」業務內容過多,涉及方方面面,且各項業務之間聯系並不是十分緊密,業務彼此之間的相似點並不多,而且政府為了讓各項業務「精益求精」,就設立專門的機關各自處理各項業務。所以就取消了內政部。
內政部是主管社會治安和警察隊伍的部門。
㈢ 新中國第一任民政部部長是誰
謝覺哉。
謝覺哉(1884年4月27日——1971年6月15日),字煥南,別號覺哉,亦作覺齋。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延安五老」之一、著名的法學家和教育家、傑出的社會活動家、法學界的先導、人民司法制度的奠基者。1884年出生湖南寧鄉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3年,他在中央蘇區任內務部長時,主持和參加起草了中國紅色革命政權最早的《勞動法》、 《土地法》等法令和條例。1934年參加長征。新中國成立後,曾任內務部部長、最高人民法院院長、中國政法大學校長等職。
歷任部長
謝覺哉(1949年10月19日-1959年4月28日),內務部部長
錢瑛(1959年4月28日-1960年11月19日),內務部部長
曾山(1960年11月19日-1970年6月),內務部部長
程子華(1978年3月5日-1982年5月4日)
崔乃夫(1982年5月4日-1993年3月29日)
多吉才讓(1993年3月29日-2003年3月17日)
李學舉(2003年3月17日-2010年6月25日)
李立國(2010年6月25日至今)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前身是成立於1949年的「中央人民政府內務部」,1954年改稱「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務部」,1969年撤消,1978年設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並延續至今。)
㈣ 警局內務部是什麼部門負責什麼的
香港警局內務部由政治部發展而來,政治部原來主要負責港府高官的警衛以及警局內內部人員的政容治調查(政治調查的內容因不同歷史時段變化很大,最早有政治傾向的調查,後來逐漸轉為腐敗預防,後來腐敗預防轉給廉政公署後,主要為涉黑)和紀律約束。
㈤ 請問中國歷史上的內務府大總管是太監嗎算幾品呢和大內侍衛是一樣級別嗎
是太監,內務府總管為內務府之主官,品等為正二品。而內務府即清朝管理皇家大小事務的總機構。內務府總管通常為宦官擔任,下設如會計等七個司,功能職務為管理出納,財務收支,祭祀禮儀等。
和侍衛級別不同
㈥ 俄羅斯內務部的歷史
俄羅斯內衛部隊創建於蘇俄的蘇維埃政權成立初期。當時,負責在全蘇境內肅清回反革命的「契卡」組建了第一答支內衛部隊,與各種各樣敵對勢力展開英勇斗爭。在蘇俄國內戰爭和蘇聯衛國戰爭期間,這支部隊又擔負起保衛領導機關、鐵路、重要工業目標以及紅軍後方基地安全的重任。
前蘇聯解體後,這支在世界武裝警察和憲兵部隊中享有很高聲譽的部隊也被獨聯體國家分割。俄羅斯聯邦作為前蘇聯的主要繼承者,接管了這支部隊的大部分兵力。21世紀,俄羅斯內衛部隊先後被派到外高加索、中亞細亞等17個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的不同地區執行作戰、戒嚴、制止武裝沖突的任務,取得了顯赫的戰績。
㈦ 內務人民委員部的二戰後
1946年,蘇聯內務人民委員會再次分割為由貝利亞任部長的蘇聯內務部(MVD)和先後回由阿巴庫莫夫、伊格納答季耶夫任部長的蘇聯國家安全部(MGB)。隨著1953年赫魯曉夫上台國家安全部不復存在。次年「國家安全委員會(KGB)」,即「克格勃」成立,接過了國家安全情報工作的職責。國際警察術語中,內務部這個詞一般是被用來指一些國家負責國內執法行動的部門,因為這些國家的「公安部」就叫做「內務部」(theInterior Ministry)。在內務部系統內,再往下的建制里還有內務總局,內務局等機構。這類內務機關還往往管轄著大量的准軍事部隊,一般叫做內務部隊(Interior Troops),中國大陸的武警部隊實際上就是參照前蘇聯內務部隊的模式建立的。
㈧ 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者的各自結局,包括中共一大的代表
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者的各自結局各不相同,中共早期黨員的人生道路分為三種:第一種是矢志不渝地捍衛信仰;第二種是對信仰產生懷疑,游移不定;第三種是背叛信仰,站在正義的對立面。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法租界貝勒路樹德里3號(後稱望志路106號,現改興業路76號)和浙江嘉興南湖召開。出席大會的各地代表共13人。13人之後的人生道路完全不同:
一、矢志不渝地捍衛信仰(毛澤東、董必武、陳潭秋、鄧恩銘、何叔衡)
1、毛澤東、董必武,後來成為中共領袖、歷史巨人。
2、何叔衡血灑疆場,壯烈犧牲;鄧恩銘、陳潭秋慘遭殺害,英勇就義。
二、對信仰產生懷疑,游移不定(李漢俊、李達)
1、李漢俊
李漢俊是中共一大代表,後來血染刑場,被敵人所害。但此時他已不是中共黨員。
二大後,李漢俊與張國燾和陳獨秀發生矛盾,就漸漸脫離了黨的活動。李漢俊不在黨組織中活動,但並沒有放棄馬克思主義信仰和革命工作。大革命失敗後,他利用「合法」職位,掩護了一批尚未暴露的共產黨員、共青團員和進步人士,為革命做了大量工作。
1927年12月17日下午,李漢俊在寓所被新上台的桂系軍閥胡宗鐸抓走,在未審訊的情況下,當晚被槍決。
2、李達
1920年李達啟程回國,很快與陳獨秀、李漢俊等人共同成立共產黨上海發起組。
1922年,李達攜家返湘,同毛澤東等合作辦湖南自修大學去了。李的這次返湘,既有毛澤東所邀,也因他與陳獨秀和張國燾的矛盾所致。是年,李達憤然宣布脫黨,犯下他一生「最大的錯誤」。
1949年12月,毛澤東作為歷史見證人,劉少奇作為介紹人,李達重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三、背叛信仰,站在正義的對立面(陳公博、周佛海、張國燾、包惠僧、劉仁靜)
陳公博、周佛海、張國燾背棄信仰,叛變投敵;包惠僧、劉仁靜歷經曲折,迷途知返。
1、二號巨奸陳公博
以參加中共一大為轉折點,陳公博對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熱情急劇下降,以至於在幾個月時間內,對共產主義學說產生了懷疑和困惑,後來竟產生出國留學的念頭,以逃脫黨的工作和轟轟烈烈的大革命。
1925年4月,陳公博從美國回到廣州,隨即加入國民黨,再度登上政治舞台。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陳公博與已叛國投敵的汪精衛、周佛海狼狽為奸。1946年4月12日,陳公博被以「通謀敵國、圖謀反抗本國」罪判處死刑。
2、投機能手周佛海
中共一大閉幕後,周佛海准備同楊淑慧結婚。後因楊父反對,他帶著楊淑慧於1921年11月再度前往日本就讀。返回日本後,他實際上與黨組織脫離了關系,不再從事黨的任何工作。
不久,他應邀來到廣州出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秘書,同時兼任廣東大學教授。隨著地位的變化,他與黨的離心傾向日益加重,並散布對黨的不滿情緒。
中共廣州支部負責人對他進行了耐心批評和教育,幫助他認識錯誤。但他毫無悔改之意,後來竟公開聲明與共產黨脫離關系。中共中央為純潔黨的組織,准其脫黨。從此,周佛海走向了反共反人民的道路,成為國民黨右派營壘中的干將和蔣介石的心腹。
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後,周佛海基於抗日必敗的論調,與汪精衛出於共同的利益需要和政治主張而「物以類聚」了。周佛海抱著強烈的政治野心投靠汪精衛,奉汪精衛為「精神領袖」。
1946年11月7日,國民黨南京高等法院判處周佛海死刑。由於蔣介石念其為重慶方面做過「貢獻」,出面干預,才被減為無期徒刑,保住了腦袋。1948年2月28日,周佛海因心臟病發作暴死在南京老虎橋監獄。
3、分裂元兇張國燾
在中共一大上,張國燾被選為中央組織主任,後來由於激烈反對黨的國共合作戰略,並在黨內組織小集團,受到中共中央的尖銳批評。
1931年4月,張國燾進入鄂豫皖革命根據地,擔任該根據地中央分局書記兼軍委主席。在這里,他積極推行王明「左」傾路線,大搞肅反擴大化,錯整了不少好同志。在長征期間,張國燾反對中央北上抗日方針,妄圖用武力挾持黨中央,分裂紅軍。
1938年4月4日即清明節前一天,張國燾以陝甘寧邊區政府代主席的身份去陝西祭掃黃帝陵。正值國民黨西北行營主任蔣鼎文也在拜祭。祭畢,他便一頭鑽進蔣鼎文的轎車去了西安。
自此,張國燾投入了蔣介石的懷抱,死心塌地地在國民黨營壘里幹了長達十年的特務勾當。
1948年冬,隨著國民黨政權的垮台,張國燾已無利用的價值,被國民黨當局踢出局,他只好攜帶家眷逃到台灣。
4、落伍之人包惠僧
中共一大後的頭幾年,包惠僧先是在上海參與編輯《勞動周刊》,後來歷任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長江支部主任、中共武漢區委委員長。
1924年,他奉黨組織之命加入國民黨。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國民黨「清黨」,包惠僧被清洗了出來。此後,他輾轉於湖北老家、江蘇、上海等地避難。不久,他因看不到中國共產黨的前途,便脫離了共產黨。
1949年11月,包惠僧回到北京。周恩來與包惠僧作了長談,並將他安排到華北人民革命大學學習,後分配到內務部研究室任研究員,不久在國務院參事室任參事。「文革」中,包惠僧受到沖擊。1979年7月2日,包惠僧因腹主動脈瘤破裂大量失血而離開人世。
5、托派分子劉仁靜
中共一大閉幕後,劉仁靜回到北京。1926年,劉仁靜受黨中央派遣,再度赴莫斯科,進入國際列寧主義學院學習。學習期間,蘇共爆發了斯大林與托洛茨基的尖銳斗爭。斗爭的結果,托洛茨基被開除黨籍,並被驅逐出境。得知這一消息後,劉仁靜十分震驚,且與托氏產生了思想上的共鳴。
1929年12月29日,黨中央在《紅旗》上刊出《給劉仁靜的一封公開信》,限他三日內說清問題。可劉仁靜置若罔聞,依然我行我素,最終自行脫黨被除名。劉仁靜一心要當托派的首領,自稱「中國托派天字第一號人物」,在托派組織里搞得烏煙瘴氣。
1948年,他跑到南京擔任國民黨中央政治研究室研究員。上海解放不久,劉仁靜來到北京。劉少奇親自找到他,嚴厲地批評了他的錯誤,責其進行深刻反省。劉仁靜終於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決心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四、英年早逝(王盡美)
王盡美是濟南代表。1921年6月,王盡美接到一大通知後,乘輪船到上海。
一大結束後,他與瞿秋白、鄧恩銘等同志一道,代表中共參加了共產國際在莫斯科召開的遠東會議,並會見了列寧。1925年1月11日至22日,王盡美帶病到上海參加了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1925年8月19日,年僅27歲的王盡美因肺病逝世。
(8)中國內務部的歷史擴展閱讀
中共一大的歷史意義
中共一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綱領,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規定黨的綱領是:
革命軍隊必須與無產階級一起推翻資本家階級的政權;承認無產階級專政,直到階級斗爭結束,即直到消滅社會的階級區分;消滅資本家私有制,沒收機器、土地、廠房和半成品等生產資料,歸社會公有;聯合共產國際。綱領明確提出要把工人、農民和士兵組織起來,並確定黨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實行社會革命。
中共一大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正式成立,猶如一輪紅日在東方冉冉升起,照亮了中國革命的前程。這是近代中國社會進步和革命發展的客觀要求,是開天闢地的大事變。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目就煥然一新了 。
㈨ 外國政府部門中的內務部或內政部與中國的民政部或公安部職責和許可權是否相同或相似
正常國家的警察機構只能是司法或者內政部下的一個執法部門,不可能成為部門與其他部門平起平坐,甚至凌駕司法之上。
㈩ 中國近現代史的幾個問題
1 1912--1928年間,北洋政府的更迭情況
北洋政府最高領導層更迭概況
北洋政府最高領導層更迭概況<上>
(我可是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整理出來的。可能存在疏忽,見諒)
1912年3月13日 唐紹儀受命組閣
閣員如下:
外交總長:陸征祥(胡惟德暫署)
內務總長:趙秉鈞
陸軍總長:段祺瑞
海軍總長:劉冠雄
財政總長;熊希齡
司法總長:王寵惠
教育總長:蔡元培
農林總長:宋教仁
工商總長:陳其美(王正廷暫署)
交通總長:唐紹儀兼署後有施肇基代理
6月27日唐去職
1912年6月27日袁世凱提名陸征祥組閣即「超然內閣」
7月29日閣員敲定如下:
內務總長:趙秉鈞
陸軍總長:段祺瑞
海軍總長:劉冠雄
財政總長;周學熙
司法總長:許世英
教育總長:范源濂
農林總長:陳振先
工商總長:劉揆一
交通總長:朱啟鈐
9月22日陸辭職
1912年8月20日趙秉鈞代理總理
1913年4 月30 日因「宋案」袁世凱給趙「15日假」 段祺瑞代理總理,即「戰時內閣」
1913年8月熊希齡受命組閣,即「第一流人才內閣」
9月11日袁世凱提交內閣名單如下:
內務總長:朱啟鈐
陸軍總長:段祺瑞
海軍總長:劉冠雄
財政總長;熊希齡兼署
司法總長:梁啟超
教育總長:汪大燮
農林總長:陳振先
工商總長:張謇
交通總長:周自齊
外交總長:孫寶琦
1913年10月6日袁世凱就任民國第一任大總統
1914年2月熊希齡內閣解散
1914年北洋政府廢止國務院,設政事堂於總統府,徐世昌任國務卿,成員如下:
內務:朱啟鈐
陸軍:段祺瑞(1915年5月改8改王士珍)
海軍:劉冠雄
財政:周自齊(1915年4 月改周學熙)
司法:章宗祥
教育:湯化龍(1915年改張一 麟 )`
農商:張謇(1915年改周自齊)
交通:梁敦彥
外交:孫寶琦(1915年1月,改陸征祥)
1915年12月13日袁世凱正式登上中華帝國皇帝的寶座,於民國五年即1916年1月1 日起改中華民國為中華帝國年號
1916年3月22日 政事堂宣布恢復中華民國
1916年4月21日袁世凱恢復內閣制
1916年6月6日內閣宣告「黎元洪行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之職」
1916年6月29日黎元洪特任段祺瑞為內閣總理
6月30日段祺瑞正式出面組閣,閣員如下:
內務總長:許世英
陸軍總長:段祺瑞兼署
海軍總長:程壁光
財政總長;陳錦濤
司法總長:張耀曾
教育總長:孫洪伊
農商總長:張國淦
工商總長:張謇
交通總長:汪大燮
外交總長:唐紹儀
1916年10月31日國會正式選舉馮國璋為副大總統
1917年3月4日段祺瑞辭職出走
3月6日段祺瑞復出
1917年5月23日總統府免除段祺瑞職務
5月25日黎元洪任伍廷芳代理國務總理,後遭免除,黎元洪又將國務總理一職交於前清遺臣李經羲
1917年6月3日張勛入京
6月24日李經羲正式組閣,閣員如下:
內務總長:許世英
陸軍總長:王士珍
海軍總長:薩鎮冰
財政總長;李經羲兼署
司法總長:任江庸
教育總長:孫洪伊
農商總長:李盛鐸
工商總長:張謇
交通總長:龍建章
1917年7月1日清室復辟,國號中華帝國,是年為宣統九年,特設內閣議政大臣,具體人員如下:
閣丞:萬繩拭 胡嗣瑗
內閣議政大臣:張勛 王士珍 張鎮芳 陳寶琛 梁敦彥 劉廷琛 袁大化 張鎮芳
外務部尚書:梁敦彥
度支部尚書:張鎮芳
參謀部尚書:王士珍
陸軍部尚書:雷震春
民政部尚書:朱家寶
弼德院正副院長:徐世昌 康有為
1917年7月12日復辟拉下帷幕
1917年7月3日北洋政府准予李經羲辭職,特任段祺瑞為國務總理,一周後馮國璋發布了代理大總統的就職通電
7月17日段祺瑞公布內閣人員,閣員如下:
內務總長:湯化龍
陸軍總長:段祺瑞兼署
海軍總長:劉冠雄
財政總長;梁啟超(兼鹽務署督辦)
司法總長:林長民
教育總長:范源濂
農商總長:張國淦(兼全國水利總裁)
交通總長:曹汝霖
外交總長:汪大燮
8月6日馮國璋通電就任代理大總統
1917年8月31日中華民國軍政府在廣州成立
成員如下:
海陸軍大元帥:孫中山
元帥:陸榮廷和唐繼堯
外交:伍廷芳
財政:唐紹儀
陸軍:張開儒
海軍:程璧光
內政:孫洪伊
交通:胡漢民
軍政府參謀總長:李烈鈞
大元帥府秘書長:章太炎
1917年11月19日馮國璋准予段祺瑞辭職,同時下令以汪大燮暫時代理國務總理,10天後汪大燮辭職,馮國璋改任王士珍署理國務總理,同時任命新內閣成員,閣員如下:
內務總長:財政總長
陸軍總長:王士珍
海軍總長:劉冠雄
財政總長;王克敏
司法總長:江庸
教育總長:孫洪伊
農商總長:田文烈
交通總長:曹汝霖
參謀總長:蔭昌
1918年2月20日王士珍稱病請假,馮國璋以錢能訓代理國務總理,
3月9日王士珍化裝出逃,至此王士珍內閣解散
1918年3月23日北洋政府下令段祺瑞為內閣總理,閣員如下:
內務總長:錢能訓
陸軍總長:段芝貴
海軍總長:劉冠雄
財政總長;曹汝霖(兼署交通總長)
司法總長:朱深
教育總長:傅增湘
農商總長:田文烈
外交總長:陸征祥
1918年9月4 日新國會選舉徐世昌為中華民國第二屆正式大總統,即「文治總統」
10月10日徐世昌就職,並准予段祺瑞辭職,特任錢能訓暫行代理國務總理
12月14日18 日新國會以優勢通過了「錢能訓就任北洋政府內閣總理」一案
(1)唐紹儀內閣(1912.3.13-6.29)
總 理:唐紹儀
外交部:陸徵祥 內務部:趙秉鈞
財政部:熊希齡 陸軍部:段祺瑞
海軍部:劉冠雄 司法部:王寵惠
教育部:蔡元培 農林部:宋教仁
工商部:陳其美(未就) 交通部:唐紹儀(兼)。施肇基(4.8)
參謀部:黃 興(未就)。徐紹楨(未就)
(2)陸徵祥內閣(1912.6.29-9.22)
總 理:陸徵祥
外交部:陸徵祥(兼)。梁如浩(9.16) 內務部:趙秉鈞
財政部:熊希齡。周學熙(7.26) 陸軍部:段祺瑞
海軍部:劉冠雄 司法部:王寵惠。許世英(7.26)
教育部:蔡元培。范源濂(7.26) 農林部:宋教仁。陳振先(7.26)
工商部:陳其美。劉揆一(8.2) 交通部:劉冠雄(代)。朱啟鈐(7.26)
參謀部:黎元洪
(3)趙秉鈞內閣(1912.9.25-1913.7.16)
總 理:趙秉鈞
外交部:梁如浩。陸徵祥(11.15) 內務部:趙秉鈞
財政部:周學熙 陸軍部:段祺瑞
海軍部:劉冠雄 司法部:許世英
教育部:范源濂 農林部:陳振先
工商部:劉揆一 交通部:朱啟鈐
參謀部:黎元洪
(4)段祺瑞臨時內閣(1913.7.19-7.31)
總 理:段祺瑞(兼)
外交部:陸徵祥 內務部:王治馨(代)
財政部:周學熙 陸軍部:段祺瑞
海軍部:劉冠雄 司法部:許世英
教育部:董鴻煒(代) 農林部:陳振先
工商部:劉揆一 交通部:朱啟鈐
參謀部:黎元洪
(5)熊希齡內閣(1913.7.31-1914.2.12)
總 理:熊希齡
外交部:陸徵祥。孫寶崎(9.11) 內務部:王治馨(代)。朱啟鈐(9.11)
財政部:周學熙 陸軍部:段祺瑞
海軍部:劉冠雄 司法部:許世英。梁啟超(9.11)
教育部:董鴻煒(代)。汪大燮(9.1) 農林部:陳振先
工商部:向瑞琨(代)。張 謇(9.11) 交通部:朱啟鈐。周自齊(9.11)
參謀部:黎元洪
註:1913.12.24,農林和工商兩部合為農商部。
(6)孫寶崎臨時內閣(1914.2.12-5.1)
總 理:孫寶崎(代)
外交部:孫寶崎 內務部:朱啟鈐
財政部:周自齊 陸軍部:段祺瑞
海軍部:劉冠雄 司法部:梁啟超。章宗祥(2.20)
教育部:汪大燮。嚴 修(2.20) 農商部:張 謇
交通部:朱啟鈐 參謀部:黎元洪
(7)徐世昌內閣(1914.5.1-1916.4.22)
國務卿:徐世昌
外交部:孫寶崎。陸徵祥(1.27) 內務部:朱啟鈐
財政部:周自齊。周學熙(4.27) 陸軍部:段祺瑞。王士珍(8.29)
海軍部:劉冠雄 司法部:章宗祥
教育部:湯化龍。張一麟(10.5) 農商部:張 謇。周自齊(4.27)
交通部:梁敦彥 參謀部:黎元洪。段祺瑞(3.23)
(8)段祺瑞內閣(1916.6.29-1917.5.23)
國務卿:段祺瑞
總 理:段祺瑞(1916.4.21政事堂改組,5.8國務卿復稱總理。)
外交部:陸徵祥 內務部:朱啟鈐。王揖唐(4.23)
財政部:周學熙。孫寶崎(4.23)。陳錦濤(6.23) 陸軍部:王士珍
海軍部:劉冠雄 司法部:章宗祥
教育部:張一麟。張國淦(4.23) 農商部:周自齊。金邦平(4.23)
交通部:梁敦彥。曹汝霖(4.23) 參謀部:王士珍
(9)段祺瑞內閣(1916.6.29-1917.5.23)
總 理:段祺瑞
外交部:曹汝霖。唐紹儀(6.30)。伍廷芳(11.13) 內務部:王揖唐。許世英(6.30)。孫洪伊(7.12)
財政部:陳錦濤。李經羲(5.2) 陸軍部:段祺瑞
海軍部:劉冠雄。程璧光(6.30) 司法部:章宗祥。張耀曾(6.30)
教育部:張國淦。孫洪伊(6.30)。范源濂(7.12) 農商部:章宗祥。谷鍾秀(7.31)
交通部:曹汝霖。汪大燮(6.30)。許世英(7.12) 參謀部:王士珍
2.南京十年期間,國民黨政權對內的政策
反共 反人命的政策
3
抗日戰爭是中國歷史上空前的一次反侵略戰爭和全民族解放戰爭,無論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還是在中國歷史上都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抗日戰爭的勝利,具有著偉大意義,從此中華民族由衰落走向振興。
(一)抗日戰爭的勝利,結束了近代中國在外敵入侵時屢戰屢敗的歷史,是一百多年來第一次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從1840年開始,帝國主義列強紛紛入侵中國,由於清政府腐敗軟弱,最後都以割地賠款而告終。抗日戰爭的勝利,洗雪了百年來的民族恥辱。中國人民經過浴血奮戰,終於徹底打敗了日本這個世界第二號法西斯強國。這是中華民族的勝利,是世界和平民主力量和人類進步事業的勝利。
(二)抗日戰爭的勝利,從根本上改變了戰前世界政治格局,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抗戰以前,中國在世界上毫無地位可言。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中國的國際地位大大提高,成了世界反法西斯陣營中四大國之一。
中國國際地位的變化,是由中國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重要地位所決定的。美國總統羅斯福曾說:「假如沒有中國,假如中國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個師團的日本兵,可以調到其它方面來作戰,他們可以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們可以毫不費力地把這些地方打下來,他們並可以一直沖向中東。」蘇聯領導人斯大林說:「只有當日本侵略者的手腳被捆住的時候,我們才能在德國侵略者一旦進攻我國的時候避免兩面作戰。」英國首相丘吉爾說:「如果日軍進軍西印度洋,必然導致我方在中東的全部陣地崩潰。而能防止上述局勢出現的只有中國。」因此,1942年1月,26個反法西斯國家的《聯合國家共同宣言》,中國作為四大國之一在宣言上領銜簽字。1945年4月籌建聯合國,會議在美、英、蘇、中四大國首席代表輪流主持下進行。中國是聯合國創始國之一,也是安理會擁有一票否決權的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這種國際地位的變化,在中國近代史上是有重要意義的。
(三)抗日戰爭的勝利,使中國掙脫了大部分束縛在自己身上的枷鎖,廢除了帝國列強強迫中國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日益提高,在1942年以前,蘇聯宣布放棄沙俄在中國的特權;美、英兩國政府也於1942年10月通知中國,表示願意廢除領事裁判權及其他特權(九龍租借權除外)。中國還收回了被日本侵佔達半個世紀的台灣、澎湖列島等中國領土,為國家的獨立、民族的解放邁出了至關重要的一步。
(四)抗日戰爭促進了中華民族的空前覺醒,中華民族從此由衰落轉向振興。
在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最危急時刻,被人稱為「東亞病夫」的中華民族終於覺醒了。中國抗日戰爭是在中國共產黨倡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原來「一盤散沙」、四分五裂的中華各界各族人民和海外僑胞、港澳台同胞廣泛參加的一次全民抗戰。海外赤子心繫祖國,泰國1000多名華僑司機回國參加軍事運輸,美國華僑飛行員回國參戰……抗戰的勝利鼓舞了中國人民,振奮了民族精神,增強了民族自信心。
(五)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歷史的一個根本轉折,為國家的獨立、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礎,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由此走向勝利。
抗日戰爭對中國革命的發展有著扭轉乾坤的偉大意義,經過抗戰,改變了中國內部政治力量對比,大大加速了中國革命的發展過程,為新中國代替舊中國准備了精神和物質條件。鄧小平同志說:「在這場以劣勝優的戰爭中,我們成功的主要秘訣是因為有一個毛澤東的戰略戰術指導原則。」正是在毛澤東思想指導下,開創了一條半封建半殖民地人民打敗帝國主義侵略的道路,打下了建立新中國的基礎。
4
他代表的大地主大資產階級,而不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所以他的失敗是必然的結果 剛好與共產黨勝利相反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