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空間的歷史

中國空間的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04 08:25:35

1. 中國航天發展史(從古至今)

1960年2月19日,中國自行設計製造的試驗型液體燃料探空火箭首次發射成功。

1970年4月24日,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在酒泉發射成功,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發射衛星的國家。

1975年11月26日,中國首顆返回式衛星發射成功,3天後順利返回,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星返回技術的國家

1985年10月長征火箭開始走向國際市場

1999年11月20日,中國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神舟」一號試驗飛船在酒泉起飛,21小時後在內蒙古中部回收場成功著陸。

2001年1月10日1時0分,中國自行研製的「神舟」二號無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升入太空。4月1日,「神舟」三號成功降落於內蒙古中部地區

2002年12月30日至2003年1月5日,神舟四號無人飛船在零下20多攝氏度的嚴寒中成功發射,並在飛行7天後平安返回。

2003年1月5日晚上7時許,「神舟」四號飛船在內蒙古中部預定區域著陸,順利回收。2002年12月30日零時40分,「神舟」四號無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2003年10月15日,中國第一位航天員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飛船進入太空,實現了中華民族千年飛天夢想。

2005年10月12日,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乘坐神舟六號飛船再次飛上太空,並在遨遊太空5天、完成一系列太空實驗後安全返回地面。

神舟七號 2008年09月25日 首次承載三名宇航員進入太空,承載的宇航員是翟志剛、劉伯明和景海鵬, 成功進行出艙活動(又稱太空行走)。

神舟八號 2011年11月01日 由改進型「長征二號」F遙八火箭順利發射升空。2011年11月3日凌晨,與組合天宮一號成功實施首次交會對接任務,成為中國空間實驗室的一部分。

神舟九號 2012年6月16日下午 首次載人交會對接任務3名航天員進入太空,景海鵬、劉旺和劉洋(中國首位女航天員)。6月18日下午,神舟九號成功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實現自動交會對接。6月24日,航天員劉旺操作飛船順利完成於天宮一號的手控交會對接。標志著中國完全掌握了載人交會對接技術。

神舟十號 2013年6月11日17時38分搭載三位航天員飛向太空, 將在軌飛行15天,並首次開展我國航天員太空授課活動。飛行乘組由男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和女航天員王亞平組成,聶海勝擔任指令長

總結:從1999年到2005年,六年時間,六艘飛船,六次飛躍,我國載人航天的速度和效率,令世界稱奇,令億萬中國人民備受鼓舞、倍感自豪。 六年時間,六艘飛船,六次突破,中國航天人以他們的智慧與努力,彌補了物質技術基礎的不足,創造了中國載人航天的一次次快速躍升。

2. 中國航天的發展歷程

1956年10月8日,中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製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錢學森任院長。
1964年7月19日,中國第一枚內載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廣德發射成功,中國空間科學探測邁出了第一步。
1968年4月1日,中國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成立,開始選訓宇航員和進行載人航天醫學工程研究。
1970年4月24日,隨著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在酒泉發射成功,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發射衛星的國家。
1975年11月26日,首顆返回式衛星發射成功,3天後順利返回,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星返回技術的國家。
1988年9月7日,長征4號運載火箭在太原成功發射了風雲1號a氣象衛星。
1990年4月7日,「長征3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美國研製的「亞洲1號」衛星,中國在國際商業衛星發射服務市場中佔有了一席之地。
1990年7月16日,「長征」2號捆綁式火箭首次在西昌發射成功,為發射載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礎。
1992年,中國載人飛船正式列入國家計劃進行研製,這項工程後來被定名為「神舟」號飛船載人航天工程。
1999年11月20日,中國成功發射第一艘宇宙飛船--「神舟」試驗飛船,飛船返回艙於次日在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地區成功著陸。
2001年1月10日,中國成功發射「神舟」2號試驗飛船,按照預定計劃在太空完成空間科學和技術試驗任務後,於1月16日在內蒙古中部地區准確返回。
2002年3月25日,中國成功發射「神舟」3號試驗飛船,環繞地球飛行了108圈後,於4月1日准確降落在內蒙古中部地區。
2002年12月30日,中國成功發射「神舟」4號飛船。
載人航天工程又稱「921工程」,是黨中央國務院1992年1月做出決策並開始實施的重大工程。1999年月11月成功發射了第一艘無人飛船,隨後又成功發射了3艘無人飛船,2003年10月15日,航天英雄楊利偉乘坐神舟5號飛船勝利完成了我國首次載人飛行,實現了中華民族「飛天」的千年夢想。
2005年10月12~17日,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圓滿完成神舟六號飛行任務,中國載人航天實現了2人5天、航天員直接參與空間科學實驗活動的新跨越,中國成為繼俄羅斯和美國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

3. 中國衛星發展史

956年10月8日,中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製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錢學森任院長。
1964年7月19日,中國第一枚內載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廣德發射成功,中國空間科學探測邁出了第一步。
1968年4月1日,中國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成立,開始選訓宇航員和進行載人航天醫學工程研究。
1970年4月24日,隨著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在酒泉發射成功,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發射衛星的國家。
1975年11月26日,首顆返回式衛星發射成功,3天後順利返回,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星返回技術的國家。
1988年9月7日,長征4號運載火箭在太原成功發射了風雲1號A氣象衛星。
1990年4月7日,「長征3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美國研製的「亞洲1號」衛星,中國在國際商業衛星發射服務市場中佔有了一席之地。
1990年7月16日,「長征」2號捆綁式火箭首次在西昌發射成功,為發射載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礎。
1992年,中國載人飛船正式列入國家計劃進行研製,這項工程後來被定名為「神舟」號飛船載人航天工程。
1999年11月20日,中國成功發射第一艘宇宙飛船--「神舟」試驗飛船,飛船返回艙於次日在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地區成功著陸。
2001年1月10日,中國成功發射「神舟」2號試驗飛船,按照預定計劃在太空完成空間科學和技術試驗任務後,於1月16日在內蒙古中部地區准確返回。
2002年3月25日,中國成功發射「神舟」3號試驗飛船,環繞地球飛行了108圈後,於4月1日准確降落在內蒙古中部地區。
2002年12月30日,中國成功發射「神舟」4號飛船。
載人航天工程又稱「921工程」,是黨中央國務院1992年1月做出決策並開始實施的重大工程。1999年月11月成功發射了第一艘無人飛船,隨後又成功發射了3艘無人飛船,2003年10月15日,航天英雄楊利偉乘坐神舟5號飛船勝利完成了我國首次載人飛行,實現了中華民族「飛天」的千年夢想。
2005年10月12~17日,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圓滿完成神舟六號飛行任務,中國載人航天實現了2人5天、航天員直接參與空間科學實驗活動的新跨越,中國成為繼俄羅斯和美國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

4. 中國太空探索歷程

我國航天事業起步於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1956年10月8日,我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製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錢學森任院長。1958年4月,開始興建我國第一個運載火箭發射場。

1964年7月19日,我國第一枚內載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廣德發射成功,我國的空間科學探測邁出了第一步。

1968年4月1日,我國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成立,開始選訓宇航員和進行載人航天醫學工程研究。

1970年4月24日,隨著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在酒泉發射成功,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發射衛星的國家。1975年11月26日,首顆返回式衛星發射成功,3天後順利返回,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星返回技術的國家。

1979年,「遠望」1號航天測量船建成並投入使用,我國成為世界上第四個擁有遠洋航天測量船的國家。目前我國已形成先進的陸海基航天測控網,由北京航天指揮控制中心、西安衛星測控中心、陸地測控站、4艘「遠望」號遠洋航天測量船以及連接它們的通信網組成,技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1985年,我國正式宣布將「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投入國際商業發射市場。1990年4月7日,「長征三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美國研製的「亞洲一號」衛星。

1990年7月16日,「長征」2號捆綁式火箭首次在西昌發射成功,其低軌道運載能力達9.2噸,為發射載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礎。

2003年10月15日,中國自行研製的「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後,准確進入預定軌道,中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被順利送上太空。這是楊利偉在「神舟」

五號飛船上與家人通話。

1992年,我國載人飛船正式列入國家計劃進行研製,這項工程後來被定名為「神舟」號飛船載人航天工程。「神舟」號飛船載人航天工程由「神舟」號載人飛船系統、「長征」運載火箭系統、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飛船發射場系統、飛船測控與通信系統、航天員系統、科學研究和技術試驗系統等組成,是我國在20世紀末期至21世紀初期規模最龐大、技術最復雜的航天工程。2002年12月,"神舟"四號無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這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第四次飛行試驗,第一次是在1999年11月,第二次在2001年1月,第三次在2002年3月。第四次在2002年12月。

2003年10月15日9時整,我國自行研製的「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9時9分50秒,「神舟」五號准確進入預定軌道。這是中國首次進行載人航天飛行。乘坐「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執行任務的航天員是38歲的楊利偉。他是我國自己培養的第一代航天員。在太空中圍繞地球飛行14圈,經過21小時23分、60萬公里的安全飛行後,他於16日6時23分在內蒙古主著陸場成功著陸返回。

2003年12月30日凌晨3時6分18秒,「長征」二號丙/SM型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地將中國與歐洲空間局合作項目「地球空間雙星探測計劃」中的第一顆衛星——「探測一號」赤道星送上太空。這是中國第一次發射高軌道衛星。這次發射成功標志著中國高水平的空間物理與環境探測進入實質性發展階段。

2004年北京時間4月18日23時59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地將 「試驗衛星一號」和搭載的「納星一號」科學實驗小衛星送入太空,這標志著我國小衛星研製技術取得了重要突破。>>

2004年7月25日15時05分,「探測二號」衛星成功地從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30分鍾後准確進入預定軌道。至此,我國科學家於1997年提出的「地球空間雙星探測計劃」得以真正實現。這一計劃與歐洲空間局「星簇計劃」組成的聯合觀測項目,將在人類歷史上首次對地球空間進行六點立體探測。>>

2004年8月11日,國防科學工業委員會副主任、國家航天局局長孫來燕說,中國計劃2005年發射「神舟」六號飛船,航天員將在太空中操作儀器,開展空間科學實驗,但目前還沒有確定搭乘航天員的人數。>>

2005年10月12至17日,我國成功進行了第二次載人航天飛行,也是第一次將我國兩名航天員同時送上太空。>>

2008年9月25日21時10分,載有三位中國航天員的神舟七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9月27日16時41分00秒,航天員翟志剛首度實施空間出艙活動,中國也隨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空間出艙活動技術的國家。

5. 中國探索宇宙的發展歷程

中國進行載人航天研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70年代初。

在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上天之後,當時的國防部五院院長錢學森就提出,中國要搞載人航天。國家當時將這個項目命名為「714工程」(即於1971年4月提出),並將飛船命名為「曙光一號」。

然而,中國在開展了一段時間的工作之後,認為無論是在研製隊伍、經驗方面,還是在綜合國力、工業基礎方面搞載人航天都存在一定的困難,這個項目就擱到了一邊。

20世紀70年代初,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上天之後,開始了東方紅二號、東方紅二號甲、東方紅三號等多顆通信衛星的研製工作。

進入80年代後,中國的空間技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具備了返回式衛星、氣象衛星、資源衛星、通信衛星等各種應用衛星的研製和發射能力。

特別是1975年,中國成功地發射並回收了第一顆返回式衛星,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繼美國和前蘇聯之後第三個掌握了衛星回收技術的國家,這為中國開展載人航天技術的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92年1月,中國政府批准載人航天工程正式上馬,並命名為「921工程」。在「921工程」的七大系統中,核心是載人飛船,載人飛船則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為主來進行研製。

「921工程」正式上馬時中央就提出了「爭8保9」的奮斗目標, 即1998年要在技術上有一個大的突破,1999年要爭取飛船上天。中國唐家嶺航天城,為中國的載人航天工程完成載人航天的任務做了物質條件的保證。

(5)中國空間的歷史擴展閱讀

世界探索宇宙的發展歷程:

二戰後,美國和前蘇聯在德國的研究基礎上繼續從事火箭及其他航天技術的研究工作。到20世紀50年代,美國和前蘇聯研製的各種類型導彈武器相繼問世,形成了導彈武器系統,同時也積累了研製運載火箭的經驗,建立了與之配套且初具規模的工業設施。

1957年10月4日,前蘇聯採用改裝的P-7洲際導彈把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送入太空。 人類要實現上天的願望必須滿足三個條件:

第一要有強大的運載工具,第二要有乘坐宇航員的先進的航天器,第三必須弄清高空環境和飛行環境對人體的影響,並找到防護措施。

到20世紀50年代,美國和前蘇聯在這幾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為載人航天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1961年4月12日,前蘇聯首先將載有世界上第一名宇航員尤里·加加林的「東方1號」宇宙飛船送入離地面181~327千米的空間軌道。尤里·加加林的航天飛行,實現了人類夢寐以求的飛天願望,開創了載人航天的新時代。

美國也緊隨其後,1969年7月20日,「阿波羅Ⅱ號」登月艙在月球「靜海」區安全著陸,美國宇航員N·A·阿姆斯特朗和E·E·奧爾德林登上月球,實現了人類幾千年的夢想,使嫦娥奔月的神話變成了現實,人類探索太空的成就達到了新的高峰。

自第一顆人造衛星成功發射後,在短短不到半個世紀的時間里,人類對太空的探索已取得了飛速發展。

從人造衛星的應用到星際探索,從月球探險到火星、土星勘探計劃再到彗星「深度撞擊」。截至2004年底,世界各國共進行了航天發射4000多次,把5500多個各類航天器送入太空,目前,仍在軌道上或宇宙中運行的航天器大約有1300多個。

迄今為止,人類已經研製成功了載人飛船、空間站、太空梭等三種不同的載人航天器,將500多人送入太空,有12人登上月球,並已開始建造永久性載人空間站。

6. 中國航天歷史

1956年10月8日,中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製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錢學森任院長。

1964年7月19日,中國第一枚內載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廣德發射成功,中國空間科學探測邁出了第一步。

1968年4月1日,中國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成立,開始選訓宇航員和進行載人航天醫學工程研究。

1970年4月24日,隨著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在酒泉發射成功,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發射衛星的國家。

1975年11月26日,首顆返回式衛星發射成功,3天後順利返回,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星返回技術的國家。

1988年9月7日,長征4號運載火箭在太原成功發射了風雲1號A氣象衛星。

1990年4月7日,「長征3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美國研製的「亞洲1號」衛星,中國在國際商業衛星發射服務市場中佔有了一席之地。

1990年7月16日,「長征」2號捆綁式火箭首次在西昌發射成功,為發射載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礎。

1992年,中國載人飛船正式列入國家計劃進行研製,這項工程後來被定名為「神舟」號飛船載人航天工程。

1999年11月20日,中國成功發射第一艘宇宙飛船--「神舟」試驗飛船,飛船返回艙於次日在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地區成功著陸。

2001年1月10日,中國成功發射「神舟」2號試驗飛船,按照預定計劃在太空完成空間科學和技術試驗任務後,於1月16日在內蒙古中部地區准確返回。

2002年3月25日,中國成功發射「神舟」3號試驗飛船,環繞地球飛行了108圈後,於4月1日准確降落在內蒙古中部地區。

2002年12月30日,中國成功發射「神舟」4號飛船。

載人航天工程又稱「921工程」,是黨中央國務院1992年1月做出決策並開始實施的重大工程。1999年月11月成功發射了第一艘無人飛船,隨後又成功發射了3艘無人飛船,2003年10月15日,航天英雄楊利偉乘坐神舟5號飛船勝利完成了我國首次載人飛行,實現了中華民族「飛天」的千年夢想。

2005年10月12~17日,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圓滿完成神舟六號飛行任務,中國載人航天實現了2人5天、航天員直接參與空間科學實驗活動的新跨越,中國成為繼俄羅斯和美國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

7. 中國歷史上疆域的空間分布特徵

古代中原地區的王朝,從先秦時期開始,疆域大概范圍是現在除新疆西藏地區外的以東區域,都是統治疆域。
秦朝以後的漢朝及其他朝代,打通河西走廊,疆域擴展到現在的新疆全境一直到西邊的哈沙克斯坦大部分疆界。
隋唐時期,西藏收歸中原王朝的統治。

8. 中國的航天有什麼歷史

公元年3月22日凌晨,當長征二號F」捆綁式大推力運載火箭運載著「神舟三號」 發射升空成功時,每一個中國人都無不為之自豪。「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中國的發展終歸依靠科技的進步。中國的航天事業,是中國科技事業的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一代又一代中國科技人員智慧和汗水的結晶。現在讓我們來簡單的回顧一下中國航天事業半個世紀以來所走過的曲折之路:

公元1000年,中國製造出世界上第一枚火箭;直到公元13世紀,歐洲人才從中國人手中得到這份稀世厚禮-- 火箭術。

公元1840年,英國用大炮轟開了中國的大門。當英軍的火箭落在了清皇們的頭上時,

火箭的子孫們才恍然大悟:「火箭!中國的火箭呢?」。

中國,本是在這個世界上最先發明了火箭的國家,但由於長期的閉關鎖國加上苦不堪言的百年挨打史,最終卻落得個火箭幾乎要斷子絕孫的下場。

多少人在著急:丟了火箭,等於丟了打狗棍!

多少人在渴盼:火箭,你何時才能重返故鄉?

終於,1960年,啃白菜幫子,吃麥糊糊,卻精神飽滿;中國的火箭將士們,忍著飢餓的肚子,開始了從仿製蘇聯導彈到自己設計導彈的艱難跋涉。

1962年3月21日,中國第一枚自行設計的火箭在酒泉發射場升空10秒後,一個跟頭栽下來。

1966年10月27日,寫了遺書又交了「最後一次」黨費的「戈壁七雄」走進地下控制室;當中國宣布導彈核武器發射成功的消息時,全世界都被震動了。

1970年4月24日,「長征一號」運載火箭第一次亮相。

1970年,我國用長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第一顆東方紅衛星;此後,我國用洲際運載火箭改造而成的長征二號運載火箭連續發射幾十顆科學實驗、返回式科學實驗衛星,全部成功。

八十年代初,中國自行研製的運載火箭日趨成熟。1980年5月18日,我國的第一枚洲際彈道導彈向太平洋海區發射成功;1982年10月中旬,我國自行研製的核潛艇從水下發射的戰略火箭准確命中目標。

1984年4月8日,「長征三號」運載火箭將第一顆同步通信衛星送人地球靜止軌道集中體現了我國現代火箭技術的最新成就。......

1984年,我國用自己研製的長征三號運載火箭將我國自己研製的第一顆通訊衛星送上了距地球3萬6千公里的地球同步軌。

20世紀80年代後期,我國的運載火箭開始進入國際衛星發射市場。

自亞星一號發射成功之後,便一發而不可收。伴隨著衛星發射的需要,我國的運載火箭的種類逐步增多。長征三號甲、長征三號乙、長二捆、長三捆相繼問世,並發射國際衛星成功。

1999年11月20日,我國第一艘試驗飛船「神舟一號」遨遊太空,掀開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飛行試驗史上的第一頁。

2001年10月9日國家航天局局長欒恩傑在正在此間舉行的中國工業高科技論壇上做報告時指出,隨著航天三大領域的逐漸統一,我國將加強在這一高技術領域的宏觀管理和政策引導,走有中國特色的航天發展道路,推動中國航天跨越式發展。

2001年11月,我國政府首次發表《中國的航天》白皮書,向世人展示了在21世紀前期中國和平利用外層空間、造福於人類的航天活動的發展前景和奮斗目標。

2001年1月10日凌晨,在西北戈壁灘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神舟二號」無人飛船搭載著動物和微生物細胞組織實驗樣本由「長征二號F」捆綁式大推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成功。宇宙飛船的升空,將是建國以來繼原子彈、氫彈爆炸成功和人造地球衛星升空後,中國最大的一次科學實驗。這是中國航天新世紀獻給祖國母親的一份厚禮。

2002年3月22日22時15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了「神舟三號」飛船。這是一艘正樣無人飛船,除航天員沒有上之外,飛船技術狀態與載人狀態完全一致。它標志著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要進展,為不久的將來把中國航天員送上太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02年4月1日16時51分在內蒙古中部地區成功著陸。飛船順利完成原定的空間科學和技術試驗任務。我國載人航天第三次飛行試驗獲得圓滿成功。

「神舟」三號無人飛船的成功發射和返回,表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技術日臻成熟,為最終實現載人飛行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利用飛船開展的對地觀測,空間材料科學、生命科學及空間環境探測等一系列空間科學實驗,進行多學科、大規模和前沿性的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標志?中國空間科學研究和空間資源的開發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目前,我國發射衛星的運載火箭品種已呈系列化,小到幾十公斤,大到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五噸重的衛星,都可以准確地送入預定軌道。

中國的航天技術目前在世界上已處於一定的領先地位。

在運載火箭迅速發展的同時,我國用於軍事領域的導彈家族,如空對空、艦對艦、地對空、岸對艦、地對地等近、中、遠程的各種導彈已全都具備。總之,用中國導彈專家的話來說,目前,世界上現有的幾乎所有的導彈,我國都有研製和生產的能力。不久前,我國試驗發射成功的新式遠程地對地導彈以及剛剛試驗發射成功的可同時迎擊多枚來襲導彈的地空導彈,就是這個導彈家族的新成員。

9. 中國航天的歷史

中國航天事業發展記事
神舟五號飛船的順利返回,標志著我國突破和掌握了載人航天的基本技術,完成和實現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一步的計劃和目標,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也是發展中國家第一個能夠獨立開展載人活動的國家。
·2003年10月15日 「神舟五號」飛船發射升空
·2002年12月30日 「神舟四號」飛船發射升空
·2002年3月25日 「神舟三號」飛船發射升空
·2001年1月10日 「神舟二號」飛船發射升空
·1999年11月20日 「神舟一號」飛船發射升空

86年神舟計劃啟動,92年彈射倉第一次實驗,99年神舟一號發射,03年神舟5號第一次載人上天,05年神舟6號第一次進行多人多天飛行任務,第一次有人參與的空間實驗和第一次進入軌道倉。

公元2002年3月22日凌晨,當長征二號F」捆綁式大推力運載火箭運載著「神舟三號」 發射升空成功時,每一個中國人都無不為之自豪。「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中國的發展終歸依靠科技的進步。中國的航天事業,是中國科技事業的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一代又一代中國科技人員智慧和汗水的結晶。現在讓我們來簡單的回顧一下中國航天事業半個世紀以來所走過的曲折之路:

公元1000年,中國製造出世界上第一枚火箭;直到公元13世紀,歐洲人才從中國人手中得到這份稀世厚禮-- 火箭術。

公元1840年,英國用大炮轟開了中國的大門。當英軍的火箭落在了清皇們的頭上時,

火箭的子孫們才恍然大悟:「火箭!中國的火箭呢?」。

中國,本是在這個世界上最先發明了火箭的國家,但由於長期的閉關鎖國加上苦不堪言的百年挨打史,最終卻落得個火箭幾乎要斷子絕孫的下場。

多少人在著急:丟了火箭,等於丟了打狗棍!

多少人在渴盼:火箭,你何時才能重返故鄉?

終於,1960年,啃白菜幫子,吃麥糊糊,卻精神飽滿;中國的火箭將士們,忍著飢餓的肚子,開始了從仿製蘇聯導彈到自己設計導彈的艱難跋涉。

1962年3月21日,中國第一枚自行設計的火箭在酒泉發射場升空10秒後,一個跟頭栽下來。

1966年10月27日,寫了遺書又交了「最後一次」黨費的「戈壁七雄」走進地下控制室;當中國宣布導彈核武器發射成功的消息時,全世界都被震動了。

1970年4月24日,「長征一號」運載火箭第一次亮相。

1970年,我國用長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第一顆東方紅衛星;此後,我國用洲際運載火箭改造而成的長征二號運載火箭連續發射幾十顆科學實驗、返回式科學實驗衛星,全部成功。

八十年代初,中國自行研製的運載火箭日趨成熟。1980年5月18日,我國的第一枚洲際彈道導彈向太平洋海區發射成功;1982年10月中旬,我國自行研製的核潛艇從水下發射的戰略火箭准確命中目標。

1984年4月8日,「長征三號」運載火箭將第一顆同步通信衛星送人地球靜止軌道集中體現了我國現代火箭技術的最新成就。......

1984年,我國用自己研製的長征三號運載火箭將我國自己研製的第一顆通訊衛星送上了距地球3萬6千公里的地球同步軌。

20世紀80年代後期,我國的運載火箭開始進入國際衛星發射市場。

自亞星一號發射成功之後,便一發而不可收。伴隨著衛星發射的需要,我國的運載火箭的種類逐步增多。長征三號甲、長征三號乙、長二捆、長三捆相繼問世,並發射國際衛星成功。

1999年11月20日,我國第一艘試驗飛船「神舟一號」遨遊太空,掀開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飛行試驗史上的第一頁。

2001年10月9日國家航天局局長欒恩傑在正在此間舉行的中國工業高科技論壇上做報告時指出,隨著航天三大領域的逐漸統一,我國將加強在這一高技術領域的宏觀管理和政策引導,走有中國特色的航天發展道路,推動中國航天跨越式發展。

2001年11月,我國政府首次發表《中國的航天》白皮書,向世人展示了在21世紀前期中國和平利用外層空間、造福於人類的航天活動的發展前景和奮斗目標。

2001年1月10日凌晨,在西北戈壁灘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神舟二號」無人飛船搭載著動物和微生物細胞組織實驗樣本由「長征二號F」捆綁式大推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成功。宇宙飛船的升空,將是建國以來繼原子彈、氫彈爆炸成功和人造地球衛星升空後,中國最大的一次科學實驗。這是中國航天新世紀獻給祖國母親的一份厚禮。

2002年3月22日22時15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了「神舟三號」飛船。這是一艘正樣無人飛船,除航天員沒有上之外,飛船技術狀態與載人狀態完全一致。它標志著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要進展,為不久的將來把中國航天員送上太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02年4月1日16時51分在內蒙古中部地區成功著陸。飛船順利完成原定的空間科學和技術試驗任務。我國載人航天第三次飛行試驗獲得圓滿成功。

「神舟」三號無人飛船的成功發射和返回,表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技術日臻成熟,為最終實現載人飛行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利用飛船開展的對地觀測,空間材料科學、生命科學及空間環境探測等一系列空間科學實驗,進行多學科、大規模和前沿性的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標志

閱讀全文

與中國空間的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