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歷史上有幾次潤一月

中國歷史上有幾次潤一月

發布時間:2021-02-22 14:05:03

中國歷史上有幾次大一統

中國歷史上有九次大一統。

1、秦朝
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完全全國統一。從公元前356年商鞅變法開始,秦國經過130多年的努力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王朝。

2、西漢
公元前202年漢王劉邦消滅西楚霸王項羽完成全國統一。從公元前206年劉邦被楚霸王項羽以義帝楚懷王名義冊封為漢王開始,劉邦經過不足5年的努力完成了全國統一,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二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王朝。

3、東漢
公元36年光武帝劉秀消滅最後的割據政權公孫述完成全國統一。從公元23年更始帝劉玄讓劉秀以破虜將軍行大司馬事的身份去河北招撫開始,劉秀經過13年的努力完成全國統一。

4、西晉
公元280年晉武帝司馬炎消滅東吳完成全國統一。從公元249年高平陵之變司馬懿篡奪曹魏朝政開始,司馬氏經過30多年努力結束了東漢末年以來長期分類割據局面。

5、隋朝
公元589年隋文帝楊堅消滅陳朝完成全國統一。從公元前581年隋文帝篡奪外孫皇位開始,隋朝通過8年時間完成全國統一。

6、唐朝
公元624年唐高祖李淵消滅杜伏威部將輔公祏江淮割據力量完成全國統一(留下樑師都殘部)。從公元617年李淵太原起兵反隋開始,李淵經過7年努力完成全國統一。

7、元朝
公元1279年元世祖在崖山之戰消滅南宋最後一隻抵抗力量完全全國統一。從1206年鐵木真被推舉為蒙古大汗開始,孛兒只斤家族經過70多年的努力完成全國統一,創造了匈奴、鮮卑、突厥、契丹、女真所沒有的歷史奇跡。

8、明朝
公元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第一次北伐深入內蒙古草原攻佔北元首都應昌府,元惠帝在逃亡中病故,北元正規抵抗結束。從1353年朱元璋奉郭子興之命回鄉募兵獨成體系起,朱元璋通過17年的努力完成了全國統一,創造了唐朝以來漢人軍隊深入塞北的軍事奇跡。
鑒於塞北苦寒地帶難以農耕,明朝深入蒙古大漠不能持久,中國的版圖在明朝只能退縮到適於農耕的長城一線以南地區。

9、清朝
公元1658年清聖祖福臨派大將吳三桂深入雲南,南明永曆皇帝逃往境外緬甸,清朝完成全國統一(還剩下孤懸海外的台灣鄭經政權)。從1644年清軍入關開始,清朝在14年的時間里先後擊敗李自成大順政權、張獻忠大西政權、南明政權,完成了元世祖忽必烈以來少數民族第二次統一全國。

② 中國歷史上黨的幾次重大會議

1、中共一大(1921年7月)

①內容:確立黨的奮斗目標是用無產階級軍隊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實現共產主義。中心任務是組織工人階級,領導工人運動

②意義: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之後出現了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

2、中共二大(1922年7月)

①內容:制定了黨的民主革命綱領:打倒軍閥,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統一中國 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

②意義: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綱領,為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

3、中共三大(1923年)

①內容:決定國共合作,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改組國民黨

②結果:與國民黨進行了合作,國民大革命興起,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但由於中共放棄領導權及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而失敗

4、八七會議(1927年8月)

①內容:糾正了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確定了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決定秋收時發動武裝起義,毛澤東提出「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思想

②意義:給正處在思想混亂和組織渙散的中共產黨指明了新的出路,為挽救黨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貢獻

5、遵義會議(1935年1月)

①內容:

a、糾正了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左傾」錯誤,取消其軍事最高指揮權。

b、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軍事主張,選舉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

②意義:在事實上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新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是中國共產黨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標志,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成為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6、瓦窯堡會議(1935年底)

①內容:確立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方針

②影響:促進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發展,奠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基礎,推動了全民族的抗戰

7、洛川會議(1937年秋):

①內容:制定了全面抗戰路線

②影響:八路軍、新四軍挺進敵後,廣泛開展獨立自主的游擊戰,建立抗日根據地,把敵人的後方變為抗日的前線

8、中共七大(1945年春)

①內容:毛澤東作《論聯合政府》的報告,指出當前形勢下黨的任務是: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領導人民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獨立、自由、民主、統一、富強的新民主主義國家。確立毛澤東思想為我黨的指導思想

②意義:為爭取抗日的最後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作了重要准備

9、中共七屆二中全會(1949年春)

①背景:人民解放戰爭取得戰略決戰的勝利,全國即將解放

②內容:

a、黨今後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移到城市,以恢復和發展生產為一切工作的中心

b、提出促進革命取得全國勝利的方針

c、規定了革命勝利後黨的基本政策和總任務: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由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為社會主義革命

d、告誡全黨要警惕資產階級「糖衣炮彈」的襲擊

③意義:解決了中國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轉變的問題

10、中共八大(1956年秋)

①內容:

a、正確分析了國內形勢和主要矛盾的變化,指出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後國內的主要主要矛盾是人民建立先進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後的農業國現實之間的矛盾。

b、確定當前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盡快把我國從落後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

c、確定今後的總任務為建設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中國而奮斗

d、確定經濟建設方針是既反冒進又反保守,在綜合平衡中穩步前進

意義:八大路線是正確的,提出的方針和設想富有創造性,是對我國對建設社會主義道路一次成功的探索

11、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年12月)

①內容:a、確定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

b、果斷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口號,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

c、決定撥亂反正,審查和解決黨內一批重大冤假錯案,以及一些重要領導人的功過是非問題

②意義: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它完成了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的撥亂反正,是改革開放的開端,從此,中國歷史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新時期黨的基本路線的思想是在這次會上開始形成的

12、十二大(1982年)

內容: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為整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指導思想

13、十三大(1987年)

內容:a、闡明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b、提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分三步走的戰略部署

14、十四大(1992年)

①內容:a、提出90年代改革和建設的主要任務: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加快改革開放,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

b、提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②意義:為我國規劃了本世紀前進航程,確立了邁向21世紀的行動綱領,大會形成了以江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

15、十五大(1997年)

內容:

a、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並寫入黨章

b、提出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

c、對我國經濟、政治、文化領域改革和發展作出跨世紀的戰略部署

16、十六大(2002年)

主題:

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繼往開來,與時俱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而奮斗

主要內容:

把三個代表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並寫入黨章。

①三個代表進一步回答了怎麼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建設怎麼樣的黨。

②當前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是「三個代表」

17、十七大(2007年)

十七大提出了三個基礎、三個重點和二個補充的發展新思路。

它們是:「要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為基礎,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重點,以慈善事業、商業保險為補充,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18.十八大(2012年)

科學發展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系最新成果

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徵相結合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對新形勢下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作出了新的科學回答。科學發展觀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18.十九大(2017年)

主要考點(點擊右側題目進入新的文章查看):十九大報告期中考怎樣命題? 歷史、思品老師"鎖定"了這些考點!

會議總結性考點

1、中共從幼稚走向成熟的表現和原因

(1)表現:①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了明確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

②1923年中共三大,提出了統一革命戰線,並在大革命中得到了實踐。

③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及時糾正了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錯誤,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開始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向農村進軍,開展土地革命,創立了「工農武裝割據」的理論,為中國革命開辟了一條正確道路。

④1935年遵義會議上,糾正了王明的「左」傾錯誤,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主義原則解決自己的路線、方針、政策問題,是中共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標志。

⑤1936年,中共又根據國情和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調整政策,由「反蔣抗日」改為「逼蔣抗日」促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為實現全民族抗戰奠定了基礎。

(2)逐漸走向成熟的原因:

①中共能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明確了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

②中共經過長期革命斗爭實踐,總結了正反兩方面經驗。

③中共排除了共產國際「左」傾錯誤的干擾,獨立自主地解決自己的問題

2、中共三次工作重心轉移

①第一次:由城市轉向農村 (八七會議)

原因:

a、由於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敵我力量的懸殊

b、三次武裝起義受挫表明城市暴動的革命方式不符合中國當時的實際情況

c、中國革命的中心問題是農民問題,因此,只有開展土地革命,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才是革命取得勝利的基礎和保證

d、文家市會議決定進軍井岡山,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從此,黨的工作重心逐漸由城市轉向農村

②由農村轉向城市(中共七屆二中全會)

原因:a、1949年,解放戰爭即將勝利、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已成定局

b、中共七屆二中全會提出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移到了城市,以恢復和發展生產為一切工作的中心,開始了城市領導農村的革命時期。

③由階級斗爭轉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十一屆三中全會)

原因:「文革」十年動亂給黨和人民造成極大損失。1978年底,中共中央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果斷地停止「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方針;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從此,中國歷史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3.中共三次轉折點

第一次:、八七會議(1927年8月)

①內容:糾正了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確定了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決定秋收時發動武裝起義,毛澤東提出「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思想

②意義:給正處在思想混亂和組織渙散的中共產黨指明了新的出路,為挽救黨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貢獻

第二次:遵義會議(1935年1月)

①內容:a、糾正了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左傾」錯誤,取消其軍事最高指揮權。b、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軍事主張,選舉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

②意義:在事實上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新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是中國共產黨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標志,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成為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第三次: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年12月)

①內容:a、確定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

b、果斷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口號,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

c、決定撥亂反正,審查和解決黨內一批重大冤假錯案,以及一些重要領導人的功過是非問題

②意義: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它完成了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的撥亂反正,是改革開放的開端,從此,中國歷史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新時期黨的基本路線的思想是在這次會上開始形成的

③ 中國歷史上有幾次人口大遷徙

有七次的人口大遷徙。

1、「永嘉喪亂」時期發生在西晉永嘉年間,腐朽的統治者對各族人民進行殘酷的剝削和壓迫,從而使黃河流域廣大人民流離失所,被迫大規模遷移到江淮流域(主要是流入江蘇、安徽、湖北、四川等地)。這次南遷人口約90萬,使秦漢以來人口分布顯著的北多南少格局開始發生變化,南方人口得到較快增加,促進南方經濟的迅速發展,這是中國人口分布中心向長江流域轉移的一個標志性事件。故稱為「衣冠南下」。

大概就是在西晉永嘉年間,匈奴人攻破首都洛陽,西晉政權被迫南遷至江東健康(南京),史稱東晉.這一時期,大量北方漢人中的精英不堪忍受異族的非人統治,紛紛南遷,形成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人口大遷徙. 使得江南與南下的中原人士有了更多的交流機會,促進了社會文化的發展。閩南話,閩北話,客家話,甚至南通話,基本上都是在這一歷史時期形成的。

2、「安史之亂」時期

發生在唐代,約有100萬人南遷,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口分布以黃河流域為重心的格局,我國南北人口分布比例第一次達到均衡。

3、「靖康之亂」時期

發生在北宋,1125年金滅遼開始南下攻打北宋,黃河流域成為主要戰場,每次大的戰爭都造成黃河流域大量居民向長江流域遷移,主要遷移浙江、江蘇、湖北、四川,這是北宋末年人口遷移規模最大的階段。

4、「金完顏亮」時期

1161年金撕毀了與宋的合約,大舉南侵,淮河流域成為主要戰場,迫使淮河流域的居民南遷到長江流域,主要遷移浙江、江蘇、湖南、江西等地。

5、「蒙古兵南侵」時期

忽必烈等上汗位後,於1273年出動大批蒙古兵南侵,發動了消滅南宋的戰爭,主要戰場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當地居民為躲避戰亂大量向珠江流域遷徙,主要遷入廣東、廣西、福建等地。

6、「走西口、闖關東」時期

19世紀後期的舊中國,俄國和日本帝國主義侵入後,兩國競相在東北擴張勢力,修築鐵路、掠奪資源,需大批勞動力,迫使華北破產,農民移入東北,尤以山東、河北兩省農民最多.1923年-1930年間移入東北達300萬人,1937年一年就達到70萬人。此外,西北地區的甘肅、青海、新疆等地,也有很多來自河南、陝西等省的農民。

7、「東南沿海下南洋」時期

歐美資本主義侵入東南亞後,為掠奪東南亞資源,招收中國破產農民作為開發殖民地的勞動力資源,並販賣中國勞工,致使東南亞人口激增。

黃河中下游平原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從秦漢時期開始,我國人口就由黃河中下游平原向四周擴散,重點是向南方的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擴散。由「安史之亂」而引發的人口大遷移,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口地理分布的格局,使南方人口第一次超過了北方人口,中國人口地區分布的中心首次由黃河流域移到了長江流域。

引起我國歷史上人口遷移的原因,其中最直接的就是移民支邊、戰爭和自然災害。如我國歷史上,每發生一場戰亂或者災荒,就會引起一次較大規模的人口遷移。

(3)中國歷史上有幾次潤一月擴展閱讀:

對於那些背井離鄉的人們來說,遷徙的目的其實很簡單:為了更好地生存。而從大的歷史社會背景來看,人口大遷徙主要有以下三種原因:一是為戰亂、天災所迫;二是因為政治原因及人口膨脹的壓力,政府有組織的移民;三是由於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逐。

④ 中國歷史上出現過多少次血月亮

那實在是太多了

實際上「紅月亮」隨時都可能發生,在平時月亮很低、在地平線版附近的時權候,它所反射的太陽光受到地球大氣層的影響,從而有一定幾率產生「紅月亮」,只不過這時候月亮並不一定是「圓」的,或者發生的時間人們沒有注意到。
至於月全食時產生的「紅月亮」則主要是因為,月全食的時候,地球擋住了太陽的光輝,只有部分太陽光經過地球大氣層折射後打到了月亮上,因此呈現了「紅月亮」的情況。

⑤ 中國歷史上有幾次大的思想論戰

20世紀前後,中國近代歷史上發生了三次大的思想論戰。具體介紹如下:

一、維新派與封建頑固勢力的論戰(19世紀末)

19世紀70年代以後,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在從自由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過渡的過程中,加劇了對中國的侵略。各國還紛紛在中國強占「租界地」,劃分「勢力范圍」,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隨著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民族資產階級為了挽救民族危亡和發展資本主義積極奔走呼號,以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維新派以飽滿的熱情宣傳維新思想,同以榮祿、李鴻章和徐桐為代表的封建頑固派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

1898年維新派與頑固勢力的論戰內容有:要不要變法,要不要興民權,實行君主立憲,要不要提倡西學,改變教育制度。

作為新的經濟力量和政治力量代表的資產階級維新派第一次給封建頑固派以異常沉重的打擊,猛烈抨擊了封建的舊制度、舊思想和舊文化,廣泛傳播了西方資產階級的自由平等學說和興民權、實行君主立憲等進步主張,形成了近代以來中國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二、保皇派與革命派的論戰(1905—1907年)

20世紀初,隨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統治秩序的完全確立,清政府變成了「洋人的朝庭」,資產階級革命運動已經成為中國歷史發展的主流。

當時流亡海外的康有為、梁啟超等為清政府的假立憲所迷惑,繼續鼓吹改良,抵制日益高漲的革命運動,對革命派進行了惡毒攻擊,這種倒行逆施不可避免地遭到了以孫中山、章炳麟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的有力還擊。

革命派與保皇派的論戰內容有:要不要用暴力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實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變封建土地剝削制度。

通過論戰,資產階級革命派徹底揭穿了改良派企圖通過改良來遏製革命的真面目,辯明了革命道理,受到了普遍的擁護,使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得到了廣泛傳播,形成了近代以來中國的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

三、新文化運動(1915—1917年)

辛亥革命失敗後,北洋軍閥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在思想領域里掀起了一股尊孔復古的逆流。受辛亥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影響,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出現了「短暫的春天」資產階級隊伍一度壯大起來。

為了啟迪廣大人民的覺悟,以陳獨秀、李大釗、魯迅和胡適為代表的激進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以《新青年》為陸地,在思想文化領域里同封建勢力展開了十分激烈的斗爭。

新文化運動內容有:提倡民主,反對專制;提倡科學,反對愚昧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新文化運動是資產階級在思想文化領域里的一次偉大戰斗,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給封建勢力以沉重的打擊,喚醒了中國人民尤其是廣大青年知識分子,形成了近代以來中國的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5)中國歷史上有幾次潤一月擴展閱讀

五四運動後,馬克思主義得到進一步傳播,從根本上改造中國社會的呼聲日益高漲。這引起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者的反對。

1919年7月,胡適在《每周評論》31期上發表《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一文。他主張「少談些主義」,是反對宣傳馬克思主義,否認馬克思主義對中國革命的指導作用。胡適主張「多研究些問題」,是反對「根本解決」中國的社會問題。

李大釗在《每周評論》35期上發表《再論問題與主義》,指出問題與主義是不可分割的關系。他針對胡適反對「根本解決」的觀點,指出「必須有一個根本的解決,才有把一個一個的具體問題都解決了的希望」。

「問題與主義之爭」標志著新文化運動中統一戰線的內部馬克思主義與改良主義的公開分裂。

⑥ 中國歷史上有幾次大一統分別依次是那些朝代

.秦:統一六國。
2.漢:結束秦末的混亂局面。
3.曹孟德在東漢末年將北方統一。
4.晉:統專一魏、蜀屬漢、吳三國。
5.隋:統一南北朝中的南朝。
6.唐:大一統,也是西藏第一次與中原統一。
7.元:元帝國的擴張最北到北冰洋,南到東南亞,東有庫頁島,西至今日的巴格達,這960萬平方千米的地更不用說了。
8.明:推翻元朝,本土仍是統一狀態,但失去了大部分成吉思汗擴張得來的地,不過也夠大,向北也能延伸到北冰洋。
9.清:本土統一,但版圖進一步縮小,失去明朝擁有的今日的俄羅斯東部。為我們現在的版圖奠定雛形,盛世時期比現在版圖略大,超過1000萬平方千米,衰世時期主要丟掉東北、西北、西南約200萬平方千米的土地,外蒙古獨立後剩餘的領土大約是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領土。
P.S.宋朝從來未統一中國,只統一了南方,當時宋+遼+金+西夏才是統一的版圖。因為它在唐的統一後又不是大一統,故不算統一。我上面說的曹孟德、晉和隋,雖沒有全部統一,但相對於東漢末年、三國和南北朝統一了很多,故算統一。

⑦ 中國歷史上有幾次大統一

秦,漢,晉,隋,元。秦第一次統一中國。秦後期,全國爆發戰專爭,諸侯紛爭,最後屬漢勝楚,統一全國。晉滅三國,統一全國。隋結束南北朝,統一全國,宋那時候處於混戰的五代十國,不算統一。元朝結束五代十國,大面積統一中國

⑧ 中國歷史上有幾次變法運動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變法事件有:魏國的李悝變法、楚國的吳起變法、齊國鄒忌的改革、韓國的申不害變法、秦國的商鞅變法、宋朝的王安石變法、清朝的戊戌變法等

⑨ 中國歷史上出現過幾次大一統

也就九次吧復!第一次大一統秦制滅六國,華夏第一次大一統建立第一個帝國秦朝!第二次西漢滅七國殘余勢力完成第二次大一統!第三次西晉滅東吳完成大一統!第四次則要追溯到隋滅陳,統一了各民族,結束了幾百年的混亂局面!第五次唐滅鄭夏等割據勢力,完成國家統一!第六次由於唐滅亡之後的五代十國也好宋遼夏金也吧都不是一個大一統國家所以要追溯到元滅宋,元朝建立第七次明滅掉各地起義軍,北伐元廷,完成大一統!第八次清軍入關滅李自成張獻忠及南明,中國第八次完成大一統!第九次自1840年以來中國戰爭不斷,即使到民國還是軍閥混戰不休,直到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出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九次大一統!!

閱讀全文

與中國歷史上有幾次潤一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