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歷史造船量

中國歷史造船量

發布時間:2021-02-22 10:48:55

㈠ 新中國船舶發展歷史...

新中國成立後,船舶工業有了很大發展,50年代建成一批沿海客貨船、貨船和油船。60年代以後,中國的造船能力提高得很快,陸續建成多型海洋運輸船舶、長江運輸船舶、海洋石油開發船舶、海洋調查船舶和軍用艦艇,大型海洋船舶的噸位已達30萬以上載重噸。除少數特殊船舶外,中國已能設計製造各種軍用艦艇和民用船舶。

解放初期——51年成立重工業部船舶工業局,52年劃歸一級部,任務是搶修改裝軍船支援解放戰爭(45-50年)和朝鮮戰爭;打撈沉船、修造民船、建造小炮艇;接管和改造舊中國的修造船廠;集中力量建造蘇聯轉讓的艦艇;組建船舶科技機構;著手研製萬噸輪等。

1961至1978年,是新中國船舶工業曲折前進的18年。63年正是成立六機部。主要任務調整方針任務,組建國產化協作機制,立足國內配套,調整生產方向以軍品為主,造船從仿製改進到自行研製(研製出核潛艇、遠洋探測船、萬噸輪等),貫徹戰略部署重點建設三線。文革中遭到創傷。

1979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保軍轉民再次調整生產方針,實行軍民結合、軍品優先,民用船舶迅猛發展。以五種軍船(導彈驅逐艦、核潛艇、常規潛艇、導彈快艇、護衛艦)為重點,研製完成兩項重大工程(彈道導彈核潛艇和遠洋測量船隊),造船業穩步全面發展。1982年改為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以後又分為中國船舶北方重工集團和中國船舶南方重工集團。

㈡ 誰知道中國歷年造船量

給個網址你看專看屬:
http://www.soosteel.com/Book/ShowArt.aspx?id=614

㈢ 中國造船水平

由於國際貿易形勢不佳,占據中國造船業出口約七成比例的遠洋輪船,現在卻面臨全球遠洋輪船進入集中拆船期的嚴峻挑戰。據世界造船、海運行情分析機構克拉克松(Clarkson)上周發布的數據,今年第一季度,全球新船訂單僅有26艘、130萬DWT(載重噸位:船舶可裝載的所有物貨的重量)。與此相比,作為廢鐵被拆解的船舶有237艘、750萬DWT。 對此,大通證券研發中心研究員肖江峰5月4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一季度拆船以遠洋輪船為主,因為前幾年國際貿易形勢較好,很多遠洋輪船延期拆,該拆的船沒有拆。」 「新船生產量減少,並不是短期內的現象,從去年11月以來就一直持續減少。」肖江峰進一步對記者分析,「反映全球航運市場景氣程度的BDI指數(波羅的海乾散貨運價指數)雖然近期有所反彈,達到1772點(4月29日發布的數據),但是和2008年5月曾達到的11793點已經不能相提並論。」為幫助造船業度過危機,國家已出台了《船舶產業調整振興規劃》,調整振興規劃期為2009年至2011年,主要從信貸財政支持、供給和需求三方面對船舶工業進行方向性和政策性的調整。目前國家發改委正會同有關部門積極研究船舶行業振興規劃的實施細則。「在短期內對船舶製造業起有效支持的主要是信貸財政支持。在加大信貸融資支持力度方面,規劃有兩項政策,其一是各相關銀行對船舶企業在建船舶和有效合同所需的流動資金貸款;對在建船舶實施抵押融資,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上市和發行債券,加快建立船舶產業基金等;其二,鼓勵金融機構增加船舶出口買方信貸資金投放,幫助兩大船舶集團(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和其他骨幹造船企業穩定現有船舶訂單。」肖江峰分析認為。雖然有國家政策支持,但是肖江峰認為,「遭遇撤單已經成為今明兩年全球船舶行業繞不開的一道坎,造船業復甦歸根結底還是取決於外需。」

㈣ 近代中國船舶工業發展史

中國船舶工業發展歷程簡述 2005年6月16日上午10時,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請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副主任張廣欽介紹中國船舶工業發展等方面情況,並答記者問。發布會開始,張廣欽主任就我國船舶工業發展的歷程作了簡單介紹:
今年7月11日,是著名的鄭和下西洋600周年紀念日,6月3日,是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先驅——江南造船廠建廠140周年紀念日。中國造船業源遠流長,曾經創造了輝煌的歷史,開創了近代民族工業的先河。經過新中國五十多年的發展,船舶工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造船業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紀元以來的兩千年中,有一千五百年左右領先世界。600年前,中國的造船技術達到了鼎盛,為鄭和下西洋提供了強大的物質保障。 造船業是中國最早的民族工業,1865年江南造船廠的前身——江南機器製造總局的創建,揭開了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歷史。但是,由於政治腐敗,外敵入侵,到新中國建立前夕,中國造船業已是奄奄一息。
新中國成立後,在國民經濟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國家集中人力、物力、財力發展船舶工業。經過近30年的艱苦奮斗,基本建成了門類齊全的船舶工業體系,奠定了中國現代船舶工業的基礎。 改革開放以來,船舶工業遵照小平同志的指示,積極開拓國際市場,走出了一條投資省、見效快的自強振興之路。經過20多年的奮力拚搏,中國已發展成為舉足輕重的世界第三造船大國。
新世紀以來,船舶工業步入快速發展時期,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 從2000年到2004年的五年間,中國的造船產量年均增長26%。2004年,造船產量達到880萬載重噸,佔世界造船份額達到14%,連續10年列世界第三位。預計今年的造船產量將超過1000萬載重噸,約佔世界造船份額的18%。 中國已能夠自主設計建造30萬噸級超大型原油船和8000箱級超大型集裝箱船,並已成功進入液化天然氣船建造市場,打破了少數國家的壟斷。目前,除豪華遊船等少數船型外,中國已經能夠建造符合各種國際規范,航行於任何海域的船舶。
船用柴油機、甲板機械等產品的製造水平已達到或接近當代世界先進水平,並大量為出口船和國內遠洋船配套。在海洋工程裝備方面,已開發和建造了20萬噸級以上的浮式生產儲油輪和多型海洋平台。 中國建造船舶中有70%以上是出口船舶,已經出口到了包括美、日、德、法、加等發達國家在內的世界110多個國家和地區。船舶工業已成為中國機電行業中重要的出口支柱產業。2004年出口船舶達到560萬載重噸,出口金額達到31.6億美元。目前中國手持船舶訂單中有85%以上是出口船訂單。
1998年國務院機構改革後,國防科工委負責船舶工業行業管理工作。船舶工業行業管理實行中央和省(市、區)兩級管理方式,國防科工委設有全國船舶工業行業管理辦公室,省、自治區、直轄市設有船舶工業行業主管部門。
中國高度重視船舶工業的對外合作。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先後引進了100多項船舶和船用設備設計製造技術。除了民間的經濟技術合作與交流外,中國與歐盟、韓國、日本已建立了造船領域的政府間對話機制。2002年,經國務院授權,我委與外交部、商務部組成中國代表團參加了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發起的新國際造船協定談判,為建立公平、規范的世界船舶市場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中國船舶工業用30年的時間,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基本建立了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又用了20餘年的時間,發展成為舉足輕重的世界第三造船大國。當前,中國船舶工業正面臨良好的發展機遇,我們相信,再用10餘年的時間,中國船舶工業一定會躍上一個新的台階,為國民經濟建設和國防現代化建設,為世界造船與航運業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㈤ 古代造船,以料計,請問六百料是多大排水量

古代造船,以料計,大約300料等同於現在的100噸排水量。因此,六百料大約相當於現在200噸的排水量吧。

中國歷史上造船業最大的噸位是多大

三十萬噸級的『VLCC』(『VLCC』是超大型油輪「Very Large Crude Carrier」的英文縮寫)。

目前國內己投入使用的『版VLCC』都是三十萬噸權級的,國產的第一艘『VLCC』應屬大連遠洋運輸公司使用的我國第一艘30萬噸超級油輪「遠大湖」號(MTCOSGREAT LAKE)。(註:國內己有幾十艘三十萬噸級油輪投入營運)。

「遠大湖」號超級油輪總長333米,型寬60米,型深29.3米,最高處達71.2米,相當於層高2.6米的24層高樓,船體自重40651噸。船艙總容量相當於裝載200萬桶原油。服務航速15.9節,續航能力2萬多海里,其自動化航海系統可實現一人駕駛操作和無人機艙,在空載情況下能抵禦9級大風。

「遠大湖」號超級油輪由南通中遠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建造,2002年12月20日投入使用。

㈦ 我國古代造船業在什麼朝代達到高峰

秦漢時期,我國造船業的發展出現了第一個高峰。秦始皇在統一中國南方的戰爭中組織過一支能運輸50萬石糧食的大船隊。據古書記載,秦始皇曾派大將率領用樓船組成的艦隊攻打楚國。統一中國後,他又幾次大規模巡行,乘船在內河游弋或到海上航行。

唐宋時期為我國古代造船史上的第二個高峰時期。我國古代造船業的發展自此進入了成熟時期。秦漢時期出現的造船技術,如船尾舵、高效率推進工具櫓以及風帆的有效利用等等,到了這個時期得到了充分發展和進一步的完善,而且創造了許多更加先進的造船技術。隋朝是這一時期的開端,雖然時間不長,但造船業很發達,甚至建造了特大型龍舟。隋朝的大龍舟採用的是榫接結合鐵釘釘聯的方法。用鐵釘比用木釘、竹釘聯結要堅固牢靠得多。隋朝已廣泛採用了這種先進方法。

到了唐宋時期,無論從船舶的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體現出我國造船事業的高度發展。具體來說,這一時期造船業的特點和變化。

㈧ 中國古代造船的歷史發展

新石器的獨木舟和筏

早在新石器時代(約10000年--4000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廣泛使用了獨木舟和筏,並以其非凡的勇氣和智慧走向海洋,為我國的航海業奠定了基礎。據考證,筏,舟船發明以前出現的第一種水上運載工具,就是新石器時期我國東南部的百越人發明的。
秦漢時期的造船高峰
秦漢時期,我國造船業的發展出現了第一個高峰。秦始皇在統一中國南方的戰爭中組織過一支能運輸50萬石糧食的大船隊。據古書記載,秦始皇曾派大將率領用樓船組成的艦隊攻打楚國。統一中國後,他又幾次大規模巡行,乘船在內河游弋或到海上航行。
漢朝樓船

到了漢朝,以樓船為主力的水師已經十分強大。據說打一次戰役,漢朝中央政府就能出動樓船2000多艘,水軍20萬人。艦隊中配備有各種作戰艦只,有在艦隊最前列的沖鋒船先登,有用來沖擊敵船的狹長戰船蒙沖,有快如奔馬的快船赤馬,還有上下都用雙層板的重武裝船檻。當然,樓船是最重要的船艦,是水師的主力。樓船是漢朝有名的船型,它的建造和發展也是造船技術高超的標志。
三國造船業發達之地
秦漢造船業的發展,為後世造船技術的進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三國時期孫吳所據之江東,歷史上就是造船業發達的吳越之地。吳國造的戰船,最大的上下五層,可載3000名戰士。以造船業見長的吳國在滅亡時,被晉朝俘獲的官船就有5000多艘,可見造船業之盛。到南朝時,江南已發展到能建造1000噸的大船。為了提高航行速度,南齊大科學家祖沖之(公元429年-500年)又造千里船,於新亭江試之,日行百餘里(《南齊書》卷五二)。它是裝有槳輪的船舶,稱為車船。這種船利用人力以腳踏車輪的方式推動船的前進。雖然沒有風帆利用自然力那樣經濟,但是這也是一項偉大的發明,為後來船舶動力的改進提供了新的思路,在造船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唐宋時期的造船高峰
唐宋時期為我國古代造船史上的第二個高峰時期。我國古代造船業的發展自此進入了成熟時期。秦漢時期出現的造船技術,如船尾舵、高效率推進工具櫓以及風帆的有效利用等等,到了這個時期得到了充分發展和進一步的完善,而且創造了許多更加先進的造船技術。隋朝是這一時期的開端,雖然時間不長,但造船業很發達,甚至建造了特大型龍舟。隋朝的大龍舟採用的是榫接結合鐵釘釘聯的方法。用鐵釘比用木釘、竹釘聯結要堅固牢靠得多。隋朝已廣泛採用了這種先進方法。
到了唐宋時期,無論從船舶的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體現出我國造船事業的高度發展。具體來說,這一時期造船業的特點和變化。
大龍舟
公元640年,隋煬帝楊廣為了要到揚州一游,命官吏督造龍舟及雜船數十艘。楊廣乘坐的大龍舟,高45尺,長200尺,上層有正殿、內殿,東西朝堂,中間兩層有120個房間,全部用金玉裝飾,還有高三層的龍舟九艘.
大龍舟高數層,船體要用很多大木料。木料的長度有限,這就要求把許多較小較短的木料連結起來。同時,船體的骨架與板之間,船體與上層建築物之間的連結技術要求很高,連結不好就不堅固,所以在龍舟的結構強度中,連結是極重要的。隋代大龍舟的連結方法是採用榫接結合鐵釘釘連。用鐵釘比用木釘、竹釘連結要堅固牢靠多了。隋代已廣泛採用了這種先進的方法。
鄭和寶船
鄭和下西洋船隊的主要船舶叫寶船,它採用的是中國古代適於遠洋航行優秀船型--福船型。它高大如樓,底尖面闊,首尾高昂,首尖尾方,兩側有護板,船艙為水密隔艙結構。底尖利於破浪,吃水深,穩定性好,安全舒適,是航行於南海和西洋航線最先進的海船,也是古代世界最大的木帆船。

㈨ 中國船舶發展史

六機部沿革及任務:

解放初期——51年成立重工業部船舶工業局,52年劃歸一級部,任務回是搶修改裝軍船支援答解放戰爭(45-50年)和朝鮮戰爭;打撈沉船、修造民船、建造小炮艇;接管和改造舊中國的修造船廠;集中力量建造蘇聯轉讓的艦艇;組建船舶科技機構;著手研製萬噸輪等。

1961至1978年,是新中國船舶工業曲折前進的18年。63年正是成立六機部。主要任務調整方針任務,組建國產化協作機制,立足國內配套,調整生產方向以軍品為主,造船從仿製改進到自行研製(研製出核潛艇、遠洋探測船、萬噸輪等),貫徹戰略部署重點建設三線。文革中遭到創傷。

1979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保軍轉民再次調整生產方針,實行軍民結合、軍品優先,民用船舶迅猛發展。以五種軍船(導彈驅逐艦、核潛艇、常規潛艇、導彈快艇、護衛艦)為重點,研製完成兩項重大工程(彈道導彈核潛艇和遠洋測量船隊),造船業穩步全面發展。1982年改為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以後又分為中國船舶北方重工集團和中國船舶南方重工集團。

㈩ 古代宋朝的樓船是不是代表中國造船最高科技這種船排水量多少能否橫渡太平洋

第一,中國現在的造船技術世界一流,古代的樓船怎麼可能代表中國造船最高科技;第二,這種船橫渡太平洋?你想多了
樓船,中國古代戰船,因船高首寬,外觀似樓,而得名。因其船大樓高,遠攻近戰皆合宜,故為古代水戰之主力。但亦因船隻過高,常致重心不穩,不適遠航,故多隻在內河及沿海的水戰中擔任主力。
樓船之名始出現於春秋戰國時期之越國,其設有樓船軍。而真正於大戰爭中出現則是於吳國,吳王僚二年(前525年),於吳楚長岸之戰中,吳國即以大型樓船「余皇」,作為指揮艦。
西漢時期,樓船開始成為主力戰艦,為主帥所乘,船上可容兵員數十至數百名,因此漢代將軍中有統帥水軍的樓船將軍,水軍亦稱樓船士。在漢武帝發兵滅南越、朝鮮等戰爭中,樓船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三國至南北朝時期,樓船仍普遍運用在水戰中,其中東吳所造的樓船如:「飛雲」、「蓋海」等,皆有五層,可載3,000名士兵。西晉泰始八年(272年)晉武帝升王濬為益州刺史,並密命其於四川組建樓船,以滅東吳,其所造之船,最大的可載2,000多人,且能在船上馳馬往來。五代十國時期,南方諸國,設有樓船指揮使一職,閩王王延鈞從子王仁達即曾任此職。至宋代,樓船仍為軍事裝備,但重要性已大不如前。

閱讀全文

與中國歷史造船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