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葯丸歷史

中國葯丸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22 07:53:37

中國歷史上關於葯方的歷史

葯方是醫生治病所開的方劑。《後漢書·百官志三》:「葯丞主葯,方丞主葯方。」

② 中國古代史葯物發展有哪幾個時期

中國勞動人民幾千年來在與疾病作斗爭的過程中,通過實踐,不斷認識,逐漸積累了豐富的醫葯知識。由於太古時期文學未興,這些知識只能依靠師承口授,後來有了文字,便逐漸記錄下來,出現了醫葯書籍。這些書籍起到了總結前人經驗並便於流傳和推廣的作用。中國醫葯學已有數千年的歷史,是中國人民長期同疾病作斗爭的極為豐富的經驗總結,對於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有著巨大的貢獻。
中國古代史葯物發展分下列幾個發展階段:
1.葯最先是從人類社會初期開始的。人類在與大自然作斗爭中創造了原始的醫葯,醫葯學同其它科學一樣,來源於人類的社會實踐和物質生活的需要。據考證,秦漢之際,本草流行已較多,但可惜這些本草都已亡佚,無可查考。現知的最早本草著作稱為《神農本草經》,著者不詳,根據其中記載的地名,可能是東漢醫家修訂前人著作而成。
2.《神農本草經》全書共三卷,收載葯物包括動、植、礦三類,共365種,按葯的效用分為上、中、下三品,上品120種,能補養、無毒、可久服;中品120種,能治療補虛、無毒或有小毒,應斟酌病情使用;下品125種,多為活性強的專科治療用葯、毒性大、不可多服、久服。每葯項下載有性味、功能與主治,另有序例簡要地記述了用葯的基本理論,如有毒無毒、四氣五味、配伍法度、服葯方法及丸、散、膏、酒等劑型,可說是漢以前中國葯物知識的總結,並為以後的葯學發展奠定了基礎。
3.《本草經集注》:是梁陶弘景於公元492~500年間著成,全書收載葯物730種,採集注《本經》和《名醫別錄》各365 種。陶氏把自己的補充和發揮材料,用注的形成放在書後,故稱「集注」。本書一最大特點是作者創用了「朱墨分書、大小結合」的文獻標志法。即用朱(紅字)寫《本經》、用墨(黑字)寫《名醫別錄》,陶氏把自己的注文以小字墨書。 每葯之下不但對原有的性味、功能與主治有所補充,並增加了產地、採集時間和加工方法等,大大豐富了《神農本草經》的內容。
4.《新修本草》:是由唐王朝政府出面組織蘇敬、李靜22人集體編修的。歷時3年(公元675~659年 )完稿,定名為《新修本草》(又稱《唐本草》),共54卷,載葯844種。全書分為葯圖、圖經(對葯圖的註解)和本草三部分。歸納和總結了唐以前的葯學成就。本書以圖文對照的寫法,開世界葯學著作的先例,是個創舉。書成後很快傳入日本。《新本草》是由官府組織編寫並頒布施行的,成為我國第一部國家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葯典。比1942年歐洲紐倫堡葯典還早880多年。本書在我國本草學發展史上佔有重要位置,它不僅反映了唐代葯學的成就,而且對後和國外的葯學發展也有深遠影響。
5.《證類本草》;宋代醫葯學有較大發展,這與王安石的變法,沈括的科學實踐和醫葯學家唐慎策的卓越貢獻分不開。此期的本草著述較多,如收載葯物983種的《開寶本草》、載葯1082種的《嘉佑本草》、蘇頌編撰的《圖經本草》以及《證類本草》和《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等。《證類本草》是《經史證類備急本草》的簡稱。
6.《本草綱目》明朝(公元1368~1644年):是比較重視醫葯事業發展的,朱元璋曾說過:「三皇繼天立極,開萬世教化之原,泊於葯師可乎?」其意思是說三皇以來都離不開葯師。故於1369年建御葯房,設葯典局和相應的官職。後來的幾代皇帝都比較重視葯學的發展,出現了象李時珍、劉方泰和繆希雍等著名葯學家。他們的著作《本草綱目》、《本草品匯精要》和《炮製大全》等,對後來的葯學發展影響很大。《本草品匯精要》全書42卷,載葯1815種,是劉文泰等於1505年編纂,文字簡潔精練、朱墨文書,並對以彩圖惜原稿流失。
7.《本草綱目拾遺》和《植物名實圖考》(1661~1911年):分別由趙學敏和吳共浚編寫、收載了《本草綱目》未收載的葯物716種,並對《本草綱目》中記述不詳的205種葯物予以增修糾錯。不僅拾《本草綱目》的遺漏,且多有出自作者本人收集觀察研究所得。
我國漢代至清代的本草著作有數百種,內容豐富、各具特色,是我國葯的總結,許多理論和經驗至今仍在廣泛流傳和應用。作為葯師,應當熟悉我國歷代葯學著作,繼承並發揚我們祖先遺留給我們的寶貴文化遺產,取其精化,為今所用。

③ 中國有那幾個百年歷史的葯廠

中國大陸和台灣加起來才十六家?開什麼玩笑?如果是百年以上的,光是沈陽就有二專十多家,全國的實在數屬不過來,至少是數以千計。
兩百年以上的我倒是沒有仔細數過,粗略想一想,北京的便宜坊、榮寶齋、都一處、六必居、同仁堂、柳泉居、月盛齋、王致和,上海的周虎臣,浙江的王一品齋、張小泉,沈陽的廣生堂、老龍口、馬家燒麥,江蘇的得月樓,安徽的曹素功、胡開文,這就不止十六家了吧?
而且這是幾家裡不少是四百年甚至是六百年的老店,怎麼會只有十六家呢?中國的歷史太漫長,千年以上的名勝古跡數不勝數,區區兩三百年的企業,不會太被重視的,但是不被重視不意味著沒有吧。

④ 中國醫葯發展歷史

葯行業與人的生命密切相關,只要生命不息,醫葯行業的發展就永不停止。由於人類在生存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出現疑難頑症,促使醫葯業不斷進行科學技術研究。因此,醫葯行業是一個不斷向前的朝陽行業,永遠沒有成熟期;同時也是高技術、高投資、高風險、高收益的行業。

據測算,醫療保健產品的需求彈性系數為1.37,即生活水平提高1 個百分點,醫療消費水平增加1.37個百分點。

可見醫療消費水平的增長速度高於居民生活水平的增長速度。醫葯產品是直接面向消費者的終極產品,通過醫院或醫葯商店轉移到消費者手中,馬上進入消費領域,因而直接受到居民醫療保健需要的影響,也即居民生活水準的提高會很快體現在對醫葯保健品需求的提高上,而且後者的提高大於前者,近兩三年來保健品市場的迅速擴大即是一個例子。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人口總數佔全球的20%,預計到2000年中國人口將增長到13億,2010年則將達到14億;人口的自然增長和社會的逐步老齡化,使醫葯的需求量增大。特別是佔80%的農村人口,目前僅享有20%的醫療衛生和葯品資源,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醫療保健意識不斷增強,使農村醫葯市場具有根強的擴張潛力。從人均水平看,我國居民的醫葯消費水平仍處低位。1994年我國人均用葯7美元,僅為日本的1.6%,法國的2.2%, 美國的2.3%,也遠不及波蘭、墨西哥、南非等國,在世界上處於低下水平,因此, 我國醫葯市場的增長速度必定高於國際醫葯市場的增長速度,尤其是隨著居民醫療保健知識的豐富和醫葯商業的發展,市場對非處方葯的需求會有很大增長。這是我國醫葯行業能夠持續發展的基本背景。

廣義的醫葯行業涉及化學葯品、中(成)葯、醫療器械、衛生材料、醫葯商貿等,在本文中所討論的醫葯行業和上市公司主要指生產葯品(包括中西葯)的企業。

⑤ 中國醫葯史

http://jiangwei1985.51.net/gudai/zhongguoyiyao.htm

到這里看看,很詳細專!屬

⑥ 對中國中葯歷史的感嘆

傳統中醫葯從業人員正在重塑有4000年歷史的中醫療法來提升中醫形象。他們努力使中醫更適合新一代人的口味,他們習慣去提供Spa水療的健康美容院。許多年輕中國人生病時會找西醫,但仍相信吃一些龜板、鹿鞭、蜈蚣、蠍子或海馬能治療許多病,同時也認為針灸和中草葯療法也能治病。但中葯有個問題,味道很苦,聞起來更可怕。

一家精品店主人黃昭和(音)說她曾採用傳統中醫療法減肥成功,但也承認過程很艱苦。她說,「有一次當我看到葯里有什麼時,我覺得很惡心,但現在習慣了,中葯里有些很奇怪的東西。」

上海一位學生張曉婷(音)十幾歲時就開始吃中葯,來調理經期,消滅痤瘡。她對結果很滿意,但中葯卻很難喝。「我媽晚上在家熬葯。太苦了很難下咽,但青春痘沒了我的皮膚也清潔了。」

中醫葯在中國仍很盛行,因為有證據表明傳統治療方式很有效。許多邊遠地區貧苦人家依靠中醫葯,因為他們沒機會接受西醫治療。然而即使富裕的現代中國人也喜歡西醫配合中葯的整體療法。

隨著年輕都市白領收入增長,spa水療法在北京遍地都是。許多店提供中醫葯保養療法,據說副作用比西葯少。

中風患者常常接受針灸作為治療的一部分。實際上,針灸在西醫那裡也很普遍了。大概有3000家醫院提供中醫治療,每年接診2.34億病人。整個中醫葯產業價值640億英鎊,每年仍以20%速度遞增。

位於香港的中醫葯現代化國際聯合會,提倡中醫葯做成顆粒化的現代制劑。病人只需簡單把顆粒加入熱水,而不用在廚房,把難聞的中草葯熬制幾個小時。科學家正用新科技讓葯劑量標准化,進行更嚴密的實驗來說明草葯是如何奏效的。

中醫葯理論來自一些哲學思想,包括道家陰陽理論,認為人體內部是相互關聯,和外界環境相互作用。身體不調和的跡象能幫助中醫葯專業人員了解,治療並預防疾病產生。

比如龜板能夠治療陰虛,促進身體循環,養血,蚯蚓和蜈蚣則能減少腫脹。蠍子被用來治療偏頭痛和風濕。但是使用瀕臨滅絕的動物成分則損害了中醫葯形象。一個流行的治療方法是採用熊的脾臟里提取的熊膽,現在一些中醫葯人員提倡使用替代品,比如人工虎掌。

到中醫葯店參觀仍是不錯的經歷。上百個木頭盒子靠在牆上,裡面是乾的或者炮製過的中草葯。著白衣的葯劑師按比例稱葯,混合後放入在錐形的紙質包裝內。買一小袋人工虎掌可能不那麼浪漫,但卻是更可持續的方法

⑦ 中葯的歷史

中國勞動人民幾千年來在與疾病作斗爭的過程中,通過實踐,不斷認識,逐漸積累了豐富的醫葯知識。由於太古時期文字未興,這些知識只能依靠師承口授,後來有了文字,便逐漸記錄下來,出現了醫葯書籍。這些書籍起到了總結前人經驗並便於流傳和推廣的作用。中國醫葯學已有數千年的歷史,是中國人民長期同疾病作斗爭的極為豐富的經驗總結,對於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有著巨大的貢獻。由於葯物中草類佔大多數,所以記載葯物的書籍便稱為「本草」。據考證,秦漢之際,本草流行已較多,但可惜這些本草都已亡佚,無可查考。現知的最早本草著作稱為《神農本草經》,著者不詳,根據其中記載的地名,可能是東漢醫家修訂前人著作而成。
中葯(Chinese herbology、Traditional Materia Medica),是指在中醫學理論指導下用於預防、診斷、治療或調節人體機能的葯物。中葯按加工工藝分為中成葯、中葯材。中葯主要起源於中國,除了植物葯以外,動物葯如蛇膽,熊膽,五步蛇,鹿茸,鹿角等;介殼類如珍珠,海蛤殼;礦物類如龍骨,磁石等都是用來治病的中葯。少數中葯源於外國,如西洋參。
參考鏈接:http://ke..com/view/14724.htm

⑧ 葯物制劑的歷史沿革

中國古代就創復造了許多葯制物制劑,除湯劑外,有葯酒、曲、丸、散、膏、丹等,至今已有大量中成葯產品(見彩圖)。自19世紀下半葉以來,制劑工業在葯物生產中已發展為一個獨立的領域,發展了不少新型制劑如片劑、糖衣片、腸溶片、薄膜包衣片、注射劑、膠囊劑、栓劑、氣霧劑、葯膜劑以及多種緩釋制劑和控制釋放制劑等。在制劑生產和葯品包裝方面,也逐漸從手工操作向半機械化、機械化、半自動化直至全自動化的方向發展。

⑨ 中國什麼時候有的中成葯就是葯丸子。

早在《黃帝內經》中就出現丸劑這種劑型了,但是不一定只有丸劑才算中內成葯,比如葯酒、葯膏等容都算是中成葯,在《黃帝內經》中也都可以見到。
但是這些劑型是不是《黃帝內經》首創就很難考證了。
《黃帝內經》約成書於春秋戰國時期,就是在孔老夫子的年代前後吧。

⑩ 葯學的歷史發展

文藝復興前期 (1)古典葯學;原始時代由於文化不發達,不可能有單獨記載葯學知識的專著。把現存用文字記載葯物治療的書稱為古典書,如中國的《本草綱目》、《神農本草經》,埃及的紙草書(papyrus),印度有吠佗經(veda)。巴比倫亞述的有關碑文也可列入葯學文獻中,因其中記存最早的葯學知識。埃伯斯伯比書(Ebers Papyrus)中記載葯700餘種。
(2)羅馬時期:希波克拉底(公元前460~377年)對古代醫葯學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由於他醫學成績巨大,被後人稱為醫聖,其後戴歐斯考利狄斯(Dioscorides)編著的《Demateria Medica》一書,載葯500餘種。該書被認為是數個世紀以來葯物學的主要著作。古羅馬最傑出的醫學家格林(Calen,公元130~200年)與我國醫聖張仲景同時代。他有許多著作,現存80餘種,對後世葯學發展影響很大。尤其對植物制劑技術作出了巨大貢獻。後人為紀念他,仍把用浸出方法生產出的葯劑稱為格林制劑(Calen cals)。由於其創造性的研究工作,對醫葯學的發展起著奠基作用。被稱為葯劑學的鼻祖。
2.中世紀葯學 中世紀(約3~15世紀)歐洲正處於黑暗時期,由於戰爭的破壞,古羅馬文化被摧毀,因而,醫學的中心也隨著社會的變動發生轉移,阿拉伯人繼承了古希臘羅馬的醫學遺產,博採兼收了中國、印度和波斯等國的經驗,塔吉克醫生阿底森納(Aricennna,980~103)編著的《醫典》分為5冊,總結了當時亞洲、非洲和歐洲的大部分葯物知識,對後世影響頗深、被奉為葯物學的經典著作。伊爾·阿爾――拜塔爾(1197~1248)是一位傑出的葯用植物學家,他的《葯用植物大全》描寫了1400餘種葯物。
3.現代葯學 隨著化學、物理學、生物學、解剖學和生理學的興起,大大促進了葯學的發展。其主要標志就是學科分工越來越細,尤其是20世紀以來,早期沒有分科的葯物,因科學技術的發展,已先後發展成為獨立的學科,從而使葯學分離出去。而且又與其它學科,互相滲透成為新的邊緣學科。尤其是受體學說和基因工程的創立,為葯學事業的發展產生了一個新的飛躍。

閱讀全文

與中國葯丸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