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歷史上的四大戰役是什麼

中國歷史上的四大戰役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1-02-22 07:52:09

中國歷史上的四大戰役分別是戰役,求解!

抗戰四來大關鍵戰役
1、淞滬戰役源粉碎日軍速勝夢想
2、平型關大捷顯示人民軍隊的力量
3、台兒庄戰役取得正面戰場首次大勝利
4、 百團大戰摧毀日軍的交通命脈
如果是四大以少勝多的戰役應該是:巨鹿之戰,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淝水之戰

⑵ 解放戰爭中四大戰役分別是什麼

是三大戰役,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

1、遼沈戰役

遼沈戰役從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歷時52天,東北野戰軍以傷亡6.9萬人的代價,殲滅國軍47.2萬餘人,其中斃傷國軍官兵5.68萬人,俘虜32.43萬人,俘虜國軍少將以上高級軍官186名。

國軍共損失1個東北「剿匪」總司令部,1個東北「剿總」錦州指揮所,4個兵團部、11個軍部和36個師。損失各種火炮4709門,輕重機槍13347挺和其他槍支175361支。

2、淮海戰役

淮海戰役,國民黨稱「徐蚌會戰」,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中原野戰軍在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連雲港),西至商丘,北起臨城(今棗庄市薛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地區,對國民黨軍進行的戰略性進攻戰役。

戰役於1948年11月6日開始,1949年1月10日結束,徐州剿匪總司令部劉峙指揮中華民國國軍五個兵團部、22個軍部、56個師及一個綏靖區共55.5萬人被消滅及改編,解放軍總共傷亡13.4萬人。

淮海戰役是三大戰役中解放軍犧牲最重,殲敵數量最多,政治影響最大、戰爭樣式最復雜的戰役。

淮海戰役是中國人民解放戰爭中具有決定意義的三大戰役的第二個戰役。

3、平津戰役

平津戰役(中國大陸稱作平津戰役,台灣稱作平津會戰)是國共內戰「三大戰役」之一,1948年11月29日開始,1949年1月31日結束,共64天。

林彪、羅榮桓、聶榮臻、劉亞樓指揮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和華北軍區部隊共100萬大軍,以北平、天津為中心,以傷亡3.9萬人的代價,消滅及改編中華民國國軍3個兵團,13個軍50個師共計52.1萬人,解放了北平、天津在內的華北大片地區。

平津戰役是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具有決定意義的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個戰役。

(2)中國歷史上的四大戰役是什麼擴展閱讀:

1948年,解放軍攻克擁有10萬重兵、工事堅固的山東省會城市濟南 。斃傷國民黨軍22423人,俘王耀武以下61873人。濟南戰役是人民解放軍攻克敵人重點設防的大城市的開始 。

這一戰役揭開了戰略決戰的序幕 。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歷時142天,共爭取起義、投誠、接受和平改編與殲滅國民黨正規軍144個師,非正規軍29個師,合計共154萬餘人。

國民黨賴以維持其反動統治的主要軍事力量基本上被消滅。三大戰役的勝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基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三大戰役

⑶ 中國近代的四大戰爭

一、鴉片戰爭

虎門銷煙之後,英國開始對中國發動侵略戰爭。鴉片戰爭從道光二十年五月(1840年6月)開始到道光二十二年七月(1842年8月)結束,持續了兩年多的時間。1842年8月,英國侵略者又強迫清政府簽定了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

次年,英國又強迫清政府簽定了《南京條約》的附件。鴉片戰爭剛剛結束,美法兩國以武力威脅下,迫使清政府分別和他們簽定了不平等的中美《望廈條約》和中法《黃埔條約》,擴大了侵略權益。

《南京條約》的簽訂,破壞了中國的領土完整與司法、關稅等主權,開創了以條約形式掠奪和奴役中國合法化的先例,中國從封建社會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從此,中華民族與帝國主義、人民大眾與封建主義的矛盾,成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反帝反封建成為近代中國人斗爭的雙重歷史任務。中國歷史進入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二、第二次鴉片戰爭

1856年,英法借口修約,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1858年,俄、美、英、法四國先後強迫清政府分別簽定了《天津條約》。1860年10月下旬,英法兩國又強迫清政府簽定了中英、中法《北京條約》。

經過第二次鴉片戰爭和不平等的《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的簽訂,中國領土又遭到進一步劫奪,外國侵略者進一步從中國攫得了大量權益,加緊了對中國的政治控制和經濟、文化侵略。資本主義各國通過其公使直接向清廷施加壓力,操縱、控制中國的內政和外交。

大批商埠的增開,從東南沿海一直擴大到沿海七省和長江中游,又使外國資本主義侵略更為深入。外國侵略者還直接管理中國海關,更從財政上加強控制清廷,從而便於擴大其政治影響。中國的主權喪失更多,進一步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三、甲午中日戰爭

1894年,朝鮮王室發生內亂,日本借口趁機出兵,戰火從平壤延燒中國邊境。日本為實現征服朝鮮,侵略中國,稱霸世界的夢想,准備對中國發動侵略戰爭。甲午中日戰爭爆發,北洋水師與日海軍激戰,北洋水師戰敗。

李鴻章下令不許出海,坐守山東威海衛。日軍分兩路,一面侵佔旅順、大連,一邊攻打威海衛,不久,大連、旅順相繼淪陷。在遼東大戰中,日軍在旅順進行瘋狂大屠殺,歷史稱(旅順大屠殺),殺死居民18000多人,全城僅剩36人,據說還是為了叫他們掩埋屍體才留下來的。

最後中國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李鴻章被迫在1895年4月17日同日本在馬關簽訂《馬關條約》。《馬關條約》的簽訂,使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四、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公元1900年5月28日(清光緒二十六年),以當時的大英帝國、美利堅合眾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俄羅斯帝國、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奧匈帝國為首的八個主要國家組成的對大清帝國的武裝侵略戰爭。

1900年春,義和團運動成為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導火索,以此為借口,八國聯軍以鎮壓義和團之名行瓜分和掠奪大清帝國之實。

侵華軍隊總人數前後約為5萬人,裝備精良,聲勢浩盪,1900年,8月14日,北京城徹底淪陷,八國聯軍所到之處,殺人放火、姦淫搶掠!從紫禁城、中南海、頤和園中偷竊和搶掠的珍寶更是不計其數!其中著名的萬園之園「圓明園」繼英法聯軍之後再遭劫掠,終成廢墟。

八國聯軍總司令瓦德西在後來也承認,『』所有大清帝國此次所受毀損及搶劫之損失,其詳數將永不能查出,但為數必極重大無疑。『』1901年,9月7日,以《辛丑條約》的簽訂為結果,中國自此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給當時的國家和人民帶來了空前沉痛的災難。

(3)中國歷史上的四大戰役是什麼擴展閱讀:

中國近代史是從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年到1949年南京國民黨政權遷至台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歷經清王朝晚期、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時期、北洋軍閥時期和國民政府時期,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到瓦解的歷史。

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充滿災難、落後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國人民探索救國之路,實現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華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國主義以實現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義以實現人民富強的斗爭史。

中國近代史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是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第二個階段是從1919年五四運動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

⑷ 中國古代四大戰役是什麼

這不好定義吧……規模巨大呢,還是應該是意義巨大……就意義而言,每一次大戰的意義都很大,都奠定了什麼什麼的基礎,什麼轉折點

以下一些戰役,你參考下

牧野之戰 姜尚、周武王不足10萬——17萬,一說70萬全軍覆沒

柏舉之戰 孫伍、伍員、磕閭3萬——20萬千里破楚,五戰入郢

陰晉之戰 吳起5萬——50萬大敗秦軍

伊闕之戰 白起12萬——24萬全殲

即墨之戰 田單不詳將燕軍逐出齊國

代之戰 廉頗、樂乘20萬——60萬大敗燕軍

  1. 長平之戰 秦國:白起約55萬人,趙國:趙括45萬人

  1. 巨鹿之戰 項羽2萬——40萬殲滅

彭城之戰 項羽3萬——56萬殲20萬

井陘之戰 韓信3萬——20萬滅趙,俘趙王歇

濰水之戰 韓信數萬——20萬滅齊,

  1. 昆陽之戰 劉秀不足2萬——42萬王邑僅率數千人逃回洛陽

祝阿、臨淄之戰 耿弇數萬——20多萬滅張步,平齊

赤亭之戰 虞詡3千——數萬

  1. 班超敗月氏帝國之戰 漢班昭 貴霜帝國 百來人 7萬 很牛的大漢

兗州之戰 曹操數萬——數10萬迫降30萬

官渡之戰 曹操2萬——10餘萬殲7萬餘人

  1. 赤壁之戰 周瑜5萬——20餘萬為三國鼎立奠定了基礎

合肥之戰 張遼7千——10萬大敗吳軍

夷陵之戰 陸遜5萬——數10萬蜀國從此衰落

涼州之戰 馬隆3500——數萬平定涼州

前秦滅前燕之戰 王猛6萬——30萬殲敵近20萬

  1. 淝水之戰 謝玄8萬——97萬苻堅至洛陽,僅剩10餘萬

沙苑之戰 宇文泰數萬——20萬伏擊戰,殲8萬餘人

玉壁之戰 韋孝寬不詳——15萬左右城邑保衛戰,殲7萬餘人

金鄉之戰 於仲文8千——10萬全殲敵軍

淺水原之戰 李世民不詳——10餘萬消滅薛仁杲

  1. 虎牢之戰 李世民3500——10餘萬殲滅竇建德

唐平蕭銑之戰 李靖不詳——40餘萬平蕭銑

磧口之戰 李靖3千——不詳殲數萬

蔡州之戰 李靖愬9千——不詳平淮西叛軍

奉天、靈台之戰 郭子儀不詳——30餘萬(一說數十萬)殲敵近10萬

太原之戰 李光弼不滿萬人——10萬城邑保衛戰,殲敵7萬餘人

雍丘之戰 張巡3千——數萬城邑保衛戰,不詳

睢陽之戰 張巡6800——13萬城邑保衛戰,殲12萬人

嘉山之戰 郭子儀、李光弼不詳——5萬余殲敵4萬

象牙潭之戰 周本7千——數萬俘5千

六合之戰 趙匡胤2千——2萬殲5千

西夏、吐蕃攻宋之戰 劉舜卿不詳——20多萬擊退夏蕃聯軍

達魯古城之戰 完顏阿骨打不詳——27萬大敗遼軍

  1. 護步達岡之戰 完顏阿骨打2萬——70萬大敗遼軍主力

和尚原之戰 吳絳?、吳璘數千——10餘萬俘萬余,大敗金軍

順昌之戰 劉錡1.8萬——10餘萬城邑保衛戰,大敗金軍

郾城之戰 岳飛數千——1.5大敗金軍精銳

陳家島海戰 李寶3千——10萬海戰,全殲金軍

採石之戰 虞允文1.8萬——17萬水戰,大敗金軍

海州之戰 魏勝不詳——30萬大敗金軍

六合之戰 畢再遇不詳——10萬城邑保衛戰,大敗金軍

廬州之戰 杜杲不詳——號80萬城邑保衛戰,大敗金軍

邊堡寨之戰 成吉思汗不詳——30萬大敗金軍

納忽山、不黑都兒麻之戰成吉思汗4萬——8萬全殲

迦勒迦河之戰 哲別、速不台不足3萬——8萬全殲

賽約河之戰 拔都、速不台不足5萬——10萬全殲

鄂州之戰 伯顏20萬——60萬大敗宋軍

丁家洲之戰 伯顏10萬——13萬大敗宋軍精銳

崖山海戰 張弘范、李恆數萬——20萬海戰,全殲

虎嘯山之戰 張庭瑞、焦德裕5千——數萬大敗宋軍

鄱陽湖之戰 朱元璋20萬——60萬水戰,全殲

白溝河之戰 朱棣1O余萬——60萬死傷10多萬

上峰嶺之戰 戚繼光1500——2千殲敵倭寇300餘人

  1. 料羅灣海戰 鄭芝龍--荷蘭 自己去看,很有大明強硬風格的戰爭

台州之戰 戚繼光不詳9戰9捷

渾河之戰 努爾哈赤4人——800奇跡

  1. 薩爾滸之戰 努爾哈赤4.5萬——約11萬殲敵約5萬人

寧遠之戰 袁崇煥不滿2萬—13萬(或五六萬,或10餘萬)

貴陽之戰 王三善2萬——10萬扭轉了平叛戰局

清征達瓦齊之戰 阿五錫、巴圖濟爾噶勒22——2千餘人奇跡

渾河之戰 長齡4萬——10多萬收復南疆西四城

⑸ 中國歷史上四大最著名以少勝多的戰役有哪些

官渡之戰是東漢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統軍在官渡(今中國中部河南中牟境)地區擊敗袁紹軍隊進攻的一次決戰。

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失敗後,鎮壓義軍的豪強勢力擁兵割據,逐鹿中原。北方最大的割據勢力袁紹自恃實力雄厚,圖謀相機消滅曹操集團。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整飭政務,屯田積糧,加緊准備抗擊袁紹。東漢建安五年,曹操得以集結軍隊近2萬人於官渡,待機與袁紹決戰。

到了二月,袁紹率兵卒10萬、騎兵萬多人進軍佔領黎陽。曹操採納謀士荀攸聲東擊西之計,假裝要北渡。袁紹分兵西應,曹操揮師東襲,斬袁紹大將顏良,殺文丑,大敗袁軍。

袁紹初戰失利,銳氣受挫,於是變分軍進擊為結營緊逼,企圖以優勢兵力迫曹軍決戰。曹操避免在不利條件下決戰,主動退守官渡。袁紹一再拒絕部屬分兵襲擊都城許(今中國中部河南省許昌東)的建議,企圖等曹軍糧盡敗退,乘勢攻殲。後來曹軍缺糧,士卒疲憊,後方時有反叛,曹操相持不懈,頑強堅守,不久獲得補給後,出奇兵襲燒袁軍糧車,迫使袁紹分兵護運糧草。

袁紹再次拒絕分兵襲擊許都的建議。曹操冒用袁軍旗號,詐稱援兵,乘夜從小道焚燒袁紹的屯糧(烏巢)。天明,曹操知袁軍救兵將至,督軍奮戰,大敗袁軍,共消滅袁軍主力7萬餘人,繳獲全部軍資。袁紹僅率800餘騎北逃,從此一蹶不振。

4、巨鹿之戰

秦朝末年,天下大亂,諸侯割據,軍閥混戰。公元前207年,秦軍上將軍章邯打敗楚地反秦義軍首領項梁後,認為楚地已不足憂,遂率20餘萬秦軍北上攻趙,並急調上郡的王離部20萬秦軍南下,圍困趙王歇於巨鹿(今河北平鄉),無奈之下趙王派使者向楚懷王以及各國諸侯求援。當時秦軍十分強大,救趙諸軍駐扎在巨鹿城北,沒有人敢前去迎戰。項羽為報秦軍殺叔父項梁之仇主動請纓,於是楚懷王便以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范增為末將,率軍六萬余北上以解巨鹿之困。

援趙大軍進至安陽(今山東曹陽東南)後,宋義被秦軍的氣焰所嚇倒,逗留46天不敢前進。項羽痛斥宋義的怯懦行為並殺死了他。楚懷王遂封項羽為上將軍,並令英布和蒲將軍兩支楚軍也歸其指揮。

項羽先派遣部將英布、蒲將軍率領兩萬人為先鋒,渡過黃河,切斷秦軍運糧通道。然後,項羽親率全部主力渡河,並下令全軍將士破釜沉舟,每人只攜帶三天的干糧,以示決一死戰之決心。項羽對將士們說:“我們這次出兵巨鹿,有進無退,三天之內,一定要打敗秦軍。”

項羽破釜沉舟的決心和勇氣,極大地鼓舞了將士們的士氣。楚軍個個士氣振奮,以一當十,奮勇死戰,九戰九捷,大敗秦軍。齊、燕、魏等各路救趙軍隊兼作壁上觀,待楚軍大破秦軍時,紛紛也沖出營壘助戰,最後俘獲了秦軍統帥王離,殺了其副將。巨鹿之困因而得解。

⑹ 四大戰役是哪四個

中國四大戰役包括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渡江戰役。

1、遼沈戰役:遼沈戰役是中國近代史解放戰爭的「三大戰役」之一,1948年9月12日開始,同年11月2日結束,共歷時52天。中國共產黨稱之為遼沈戰役,中國國民黨稱之為遼西會戰,又作」遼沈會戰「。

2、淮海戰役,國民黨稱「徐蚌會戰」,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中原野戰軍在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連雲港),西至商丘,北起臨城(今棗庄市薛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地區,對國民黨軍進行的戰略性進攻戰役。

3、平津戰役:平津戰役(中國大陸稱作平津戰役,台灣稱作平津會戰)是國共內戰「三大戰役」之 一,1948年11月29日開始,1949年1月31日結束,共64天。

林彪、羅榮桓、聶榮臻、劉亞樓指揮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和華北軍區部隊共100萬大軍,以 北平、天津為中心,以傷亡3.9萬人的代價,消滅及改編中華民國國軍3個兵團,13個軍50個師共計52.1萬人,解放了北平、天津在內的華北大片地區。

4、渡江戰役: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第三野戰軍和第四野戰軍一部,在長江中下游強渡長江,對國民黨軍湯恩伯、白崇禧兩集團進行的戰略性進攻戰役。

(6)中國歷史上的四大戰役是什麼擴展閱讀:

渡江戰役歷時42天,人民解放軍以木帆船為主要航渡工具,一舉突破國民黨軍的長扛防線,並以運動戰和城市攻堅戰相結合,台圍並殲滅其重兵集團。

此役,人民解放軍傷亡6萬餘人,殲滅國民黨軍11個軍部、46個師共43萬餘人,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漢等大城市,以及江蘇、安徽兩省全境和浙江省大部及江西、湖北、福建等省各一部,為爾後解放華東全境和向華南、西南地區進軍創造了重要條件。

渡江戰役,也稱京滬杭戰役,歷時42天,人民解放軍以木帆船為主要航渡工具,一舉突破國民黨軍的長江防線,並以運動戰和城市攻堅戰相結合,合圍並殲滅其重兵集團。

此役,人民解放軍傷亡6萬餘人,殲滅國民黨軍11個軍部、46個師共43萬餘人,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漢等大城市,以及江蘇、安徽兩省全境和浙江省大部及江西、湖北、福建等省各一部份,為而後解放華東全境和向華南、西南地區進軍創造了重要條件。

⑺ 中國遠古神話四大戰役

中國遠古神話四大戰役分別是:涿鹿之戰、祝融勝共工、巫妖之戰、封神之戰。

1、涿鹿之戰

黃帝姬軒轅在神農跟九黎兩部落之東南,當時這三個部落是之間最為強大的,於是爭霸戰開始了,姬軒轅怕兩面受敵,所以他採取先發制人的策略,突襲神農部落。

在阪泉郊野的大戰中擊敗了神農部落,姬軒轅乘勝揮軍,一直挺進到九黎部落的根據地涿鹿,會戰在涿鹿郊野。

這是歷史上最早和最有名的大戰之一,中國神話學者將這場黃帝戰蚩尤的大戰神化,雙方都動用了神仙法力,風伯、雨師都來參戰,最後黃帝擊敗九黎部落,殺死蚩尤。

2、祝融勝共工

水神共工與火神祝融一向不和,雙方時常發生爭斗,最大的一次更是鬧得天翻地覆,共工糾集了手下所有大臣和兵將向祝融發起進攻,一時間洪水泛濫,生靈塗炭。

火神祝融在女媧娘娘的幫助下打敗了共工,可沒想到共工竟惱羞成怒,發狠撞到了天柱不周山,導致天塌地陷,還好女媧娘娘及時斬鰲定四極,煉石補蒼天,才平息了這場災難。

3、巫妖之戰

龍漢大劫結束後,妖帝帝俊、東皇太一兩大金烏統一了洪荒眾妖族,並建立了妖族天庭,巫族則以不周山為據點,占據了大地與妖族分庭抗禮。

雙方對峙多年後,爆發了一次史詩級的戰役,即「巫妖之戰」,這一戰中,帝俊和太一與十二祖巫同歸於盡,巫妖兩族也傷亡殆盡,無力統治玄黃世界。

4、封神之戰

原本這只是一場凡間朝代變更的戰爭,然而卻將道家的闡教、截教牽扯了進來,最終爆發了誅陣和萬仙陣兩大戰役。

這兩場戰斗中,闡教損傷了部分弟子,而截教萬仙更是十去七八,名存實亡;道家總體實力大損,然而西方教卻藉此機會引渡走了道家三教近半數仙人,為後來佛教的崛起打下了基礎。

(7)中國歷史上的四大戰役是什麼擴展閱讀:

中國古代有名的四大戰役:

1、長平之戰

公元前262年,秦國和趙國為了搶奪韓國的地盤,兩國都不肯讓步,由此發生了一場特別浩大的戰爭——長平之戰。

為了贏得戰爭的勝利,趙國派出了幾十萬,而秦國派出了幾十萬人,兩國加起來都快接近一百萬人。

在戰爭結束之後,秦國竟把趙國的四十五萬人都殺了,並且有四十萬人被活埋,這次戰爭讓趙國遭到了不能恢復的打擊。

2、彭城之戰

這次戰爭是楚漢兩朝引起的,它的舊址在現在的江蘇,這是一次項羽打敗劉邦的契機,也是奔襲之戰。

元年二月,田榮正在造反反楚,而項籍也正在齊地,於是劉備就趁著這個機會攻打關中,兩個月後,齊,楚兩國軍隊戰事沒有進展,雙方一直在對峙。

楚都彭城正是沒人看守的時候,劉備就又趁機給項羽一個殺害楚懷王的口實,召集了將近六十萬大軍在洛陽集合,分別從不同方向攻打彭城,順利攻下彭城。

但是西楚霸王並沒有慌張,他帶領了三萬精兵迅速從魯南下,拿下了蕭縣,切斷了劉邦軍隊的後路。而後,從西向東進行反攻,最後打敗了劉邦的漢軍。

3、赤壁之戰

公元二零八七月十二日,曹操帶領了水路百萬大軍,發起了荊州戰役,想要攻打孫權,孫權自然是敵不過這百萬大軍,於是他就和劉備組成了聯盟軍隊,軍隊的指揮由周瑜擔任。

聯盟軍隊在長江赤壁打倒了曹操的百萬大軍,在這以後,三國三足鼎立局面形成。

4、淝水之戰

公元383年,前秦出兵要討伐晉,在淝水兩方交戰,東晉僅有很少兵力,而前秦卻有八十多萬大軍,這本是一場沒有開戰就知道結果的戰爭,但最終的結果卻讓所有人都驚訝了。

東晉竟然靠著八萬多人打敗了前秦的八十多萬人,本來有著絕對的優勢的前秦失敗了,國家也因為這次戰爭漸漸衰敗,所以北邊的好多民族都不受前秦的控制了,慢慢自己分成為好幾個政權。

而東晉也趁著這個大好的機會北伐,邊界線被推到了黃河邊緣上,從此之後的十幾年都沒有外族來攻打東晉。

⑻ 中國歷史上有那四大戰役

人民解放戰爭的四大戰役包括遼沈、淮海、平津、渡江戰役。其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是遼沈、淮海、平津三個戰略性戰役。
遼沈戰役是第一個戰役。遼沈戰役從9月12日發起,東北野戰軍先後分路奔襲北寧路。到10月1日,切斷了北寧路,一部分主力進抵錦州城下。10月10日,由華北國民黨軍組成的「東進兵團」自錦西向通往錦州的要隘塔山發起猛攻。東北野戰軍預先設置在塔山的兩個縱隊頑強阻擊,鏖戰6晝夜,打垮國民黨軍的數十次沖擊,成功地阻止了它的東進。其「西進兵團」出動後,也遭到解放軍3個縱隊的阻擊,進至彰武、新立屯一帶後,未敢繼續南進。10月9日起,東北野戰軍發起對錦州的攻擊。經過激戰,於15日攻克該城,全殲守敵10萬餘人。隨後,被長期圍困在長春的國民黨第六十軍於10月17日起義,新編第七軍也放下武器投誠。21日,長春宣告和平解放。10月26日至28日,東北野戰軍主力在新立屯、黑山地區全殲廖耀湘兵團10萬人。11月2日,直下沈陽、營口。遼沈戰役至此勝利結束。東北全境宣告解放。在遼沈戰役中,人民解放軍以傷亡6.9萬人的代價殲滅國民黨精銳部隊47.2萬餘人。
淮海戰役是第二個戰役,是在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臨城(今薛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地區進行的。淮海戰役於11月6日發起,到22日為戰役第一階段。在這個階段中,華東野戰軍在碾庄圩地區殲滅黃百韜兵團10萬人。中原野戰軍也完成對徐州的戰略包圍。11月23日到12月15日,為淮海戰役第二階段。在這個階段中,中原野戰軍及華東野戰軍一部,在宿縣西南的雙堆集地區包圍並殲滅黃維兵團11萬人。華東野戰軍主力在杜聿明指揮的徐州國民黨軍3個兵團25萬人向西突圍時,將這股敵人合圍於永城東北的陳官莊地區,並殲滅其中的孫元良兵團約4萬人。12月15日到1949年1月10日,為淮海戰役第三階段。1949年1月,華東野戰軍發起對杜聿明部的總攻,全殲邱清泉、李彌兩個兵團10個軍約20萬人,淮海戰役中,人民解放軍經過66天緊張艱苦的戰斗,以傷亡11萬餘人的代價,殲滅國民黨軍55.5萬人,使長江以北的華東、中原地區基本上獲得解放。
平津戰役是第三個戰役。平津戰役在11月29日發起。從12月22日起,人民解放軍按照中共中央軍委先打兩頭、後取中間的原則,首先攻克西線的新保安、張家口,在東線,1949年1月15日,全殲天津國民黨守軍13萬餘人,解放天津。經過解放軍和中共北平地下黨的耐心工作,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戰役勝利結束。平津戰役歷時64天,人民解放軍以3.9萬人的傷亡為代價,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52萬餘人,使華北地區除太原、大同、新鄉等少數據點及綏遠西部一隅之地外,全部獲得解放。
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歷時142天,共爭取起義、投誠、接受和平改編與殲滅國民黨正規軍144個師,非正規軍29個師,合計共154萬餘人。國民黨賴以維持其反動統治的主要軍事力量基本上被消滅。三大戰役的勝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鞏固基礎。
當然渡江戰役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其作用相對以上三個來說是比較小的,這里就不詳細介紹了。

⑼ 中國歷史的幾大戰爭

第一,二次鴉片戰爭
中法戰爭
甲午中日戰爭
八國聯軍侵華清朝末年的中日甲午戰爭是中國歷史上一場恥辱的戰爭,戰爭歷時九個月,清朝損失兵力高達六萬人,被俘3000多人,丟失了朝鮮這個重要的戰略盟友,割讓台灣給日本,並使得倭寇勢力滲透入遼東一帶。

這場戰爭的結果大大的刺激了日本侵略中國的野心,也正因如此,此後日本制定了以佔領中國為目的的戰爭國策,並做了長期的准備,終於發動了1937——1945年長達八年的侵華戰爭。說這場戰爭改變了中日兩國的相互地位以及中日關系,並導致了兩國從此兵連禍結,恐怕是一點也不過分的。

但是,今天關於甲午戰爭的主要評論,把戰爭失敗的主要原因都歸結到滿清制度的腐敗和與日本裝備的差距上,似乎在開戰以前滿清的失敗就已經成為了必然。

中央電視台十年前拍攝的電視劇《北洋水師》,更將這一觀點深入人心。然而,偶然間,當我知曉了先於此戰300年前發生明朝抗倭援朝的真實情況後,我這一想法開始有了轉變,兩次戰爭發生在同一個地點,面對的是同一個對手日本,戰爭性質同樣是抗擊日本侵略的戰爭。

然而比較滿清甲午中日戰爭的完敗,明朝卻成功的將倭寇驅逐出朝鮮半島,使日本之後200年中乖乖的蜷縮在自己的國土中,不敢越雷池一步。不同的結局發人深思,對比兩場戰爭雙方的實力對比和戰爭過程,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滿清的失敗並不是必然的,我們完全有能力贏得那場戰爭。是滿清統治者和官員的失誤葬送了大好的戰爭形勢,使我們最終輸掉了戰爭。

1、從敵人(日本)方面比較

1592年日本侵朝軍隊的軍力與1893年日本軍隊的軍力相比,有許多相同點和不同點,然而其軍事實力在國際上的地位卻是大相徑庭的。

1592年時期的日本剛剛完成了國內的統一。豐臣秀吉一直很注重軍國主義教育,從執掌大權開始,就將滅亡明朝定為國策,並制定了十年三步走的計劃:第一步,三年之內滅亡朝鮮,第二步,五年之內滅亡明朝,遷都北京,第三步,進軍安南等國,滅亡印度芝那,稱霸世界。今天很多學者都嘲笑此計劃的瘋狂弱智。

但從當時的日本軍力看,他做出這樣的決定還是有一定理由的。國家完成統一,其政權蒸蒸日上,日本軍隊其軍隊總數有三十萬人,且長年參加日本內戰,作戰經驗極其豐富,戰鬥力空前強大,可謂是虎狼之師。從陸軍看,日本陸軍裝備齊全,特別是出於贏得內戰的需要,日本高度重視火器發展,長年從葡萄牙等殖民者處購買火器,其火器的先進程度在某些方面甚至高過了明朝。

根據日本史料記載,侵朝戰爭前日本裝備火器的部隊高達六萬人,占軍隊總是的近十分之一。而日本士兵在豐臣秀吉軍國主義思想的鼓動下,士氣空前高昂。同時,日本的騎兵部隊也相當強大,部隊裝備重甲,防禦能力強大。其軍官也都是日本內戰的餘生,作戰經驗相當豐富,從海軍上看,日本擁有各種類型的戰船多達一千艘,其炮艦仿製葡萄牙戰船,載炮多,火力強大,沖擊力迅速。

從當時的世界看,日本這樣的軍事實力也是令人瞠目結舌的。當時的歐洲還是小國林立,葡萄牙,西班牙,荷蘭等國家雖然可以在東南亞地區耀武揚威,但其舉國兵力也不過四五萬人,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雄踞中東,可其全國軍力也就20萬人左右,君士坦叮堡戰役土耳其五十萬大軍多數是各國降兵,真正的土耳其人很少。

到了16世紀土耳其勢力衰落,其軍力也大為削減,遠難與同時代的日本相比。而同時期英國與西班牙進行的「無敵艦隊」與「英帝國艦隊」的大海戰,兩國動用船隻的總數還不及日本發動侵朝戰爭時動用的船隻數量多。阻止土耳其西進的由基督教國家聯合艦隊與土耳其皇家艦隊進行的勒頒多海戰,規模和火力也遠小於中日露粱海戰。因此,說當時的日本是除明朝以外的世界第二軍事強國,恐怕是一點也不過分的。

何況,明朝參戰前,日本已佔領了朝鮮北部大多數戰略要地,地利優勢明顯。明朝若要進攻日本,就必須要進行慘烈的攻堅戰,而這一點,恰恰是日本優勢火器的長處。日本侵朝戰爭開始前,明朝軍隊的最高統帥兵部尚書石星卻力主議和,其擔憂的正是日本軍隊強大的戰鬥力。

而甲午戰爭中的日本卻不可同日而語了。當時的日本經過明治維新,軍事實力已大大增強,但與同時代的歐美國家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根據日本首相伊騰博文給天皇的報告看,甲午戰爭前日本可動用的軍力海陸相加不過八萬多人。

⑽ 中國古代四大戰役的背景,內容,意義

中國古代歷史上的四大戰役:官渡之戰,赤壁之戰,淝水之戰,巨鹿之戰

1.官渡之戰
內容: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東漢獻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在此展開戰略決戰。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今河南封丘西),繼而擊潰袁軍主力。
背景:東漢末年,大大小小的割據勢力漸漸形成,主要有河北的袁紹、兗豫的曹操、徐州的呂布、揚州的袁術、江東的孫策、荊州的劉表等。在這些割據勢力的連年征戰中,袁紹、曹操兩大集團逐步發展壯大起來。
意義:官渡之戰增強了曹操的實力,為曹操擊潰袁紹,統一北方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北方僅有曹操和袁紹勢力較大,此戰擊潰了袁紹,北方就無人能和曹操抗衡。官渡之戰其實是中國政權統一和政權分立的歷史選擇。
2.赤壁之戰
內容:赤壁之戰,是指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長江赤壁一帶大破曹操大軍,奠定三國鼎立基礎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
背景:東漢末年,其時曹操於官渡擊敗袁紹,後又敗袁紹三子,袁熙袁譚袁尚及北方少數民族烏桓,黃河以北遂落入曹操之手,展望北方僅余西北馬騰。曹操挾天子令諸侯,為統一全國,舉兵南下而曹操雖然勢大,但所部大多為冀州,益州降兵,難堪重用,其本部嫡系兵馬只有十餘萬。加之北方兵馬素不善水戰,加之孫劉兩家眾志成城,精誠合作。
意義: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爭之一,也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它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標志著中國軍事政治中心不再限於黃河流域。孫劉聯軍最後以火攻大破曹軍,曹操北回,孫、劉各自奪去荊州的一部分。
3.淝水之戰
內容:淝水之戰,發生於公元383年,是東晉時期北方的統一政權前秦向南方東晉發起的侵略吞並的一系列戰役中的決定性戰役,前秦出兵伐晉,於淝水交戰,最終東晉僅以八萬軍力大勝八十餘萬前秦軍。
背景:西 晉王朝滅亡後,中國呈現南北方對峙的政治局面。在南方,司馬睿重建晉朝,史稱東晉;在北方,各少數民族上層人物紛紛起兵,建立政權,史稱十六國。各國為爭 權奪利而互相混戰
意義:使得東晉王朝的統治得到了穩定,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數民族南下侵擾,為江南地區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提供了必要的契機,
4.巨鹿之戰
內容:巨鹿之戰,是秦末大起義中,項羽率領數萬楚軍(後期各諸侯義軍也參戰),同秦名將章邯、王離所率四十萬 秦軍主力在巨鹿進行的一場重大決戰性戰役,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項羽破釜沉舟,以大無畏精神在各諸侯軍畏縮不進時率先猛攻秦軍,帶動諸侯義軍一起最終全殲王離軍,並於八個月後迫使另二十萬章邯秦軍投降。從此項羽確立了在各路義軍中的領導地位。經此一戰,秦朝主力盡喪,名存實亡。
背景:秦王朝建立後,對人民實施殘酷的剝削和壓迫,賦役繁重,刑政暴虐,項梁、項羽和劉邦相繼在吳中、沛縣聚眾起義。被秦所滅亡的六國舊貴族也乘機起兵,出現了天下反秦的形勢。
意義:巨鹿之戰是中國著名的歷史上著名的以多勝少的戰役,鐵桶般的秦朝開始搖搖欲墜,項羽經此戰役後威名遠揚,漸漸成為諸侯聯軍的統領,也為後來西楚霸業奠定了基礎。

閱讀全文

與中國歷史上的四大戰役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