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哪裡可以買到台灣版中國歷史地圖
這個在大陸很難哦。
㈡ 求一份《中國歷史地圖集》PDF版
某寶上有
這里找沒意義
㈢ 求 完整版的《中國歷史地圖》【台灣中國文化大學1980年出版 發郵箱 [email protected]
絕塵穿來雲行源,歷史地圖大全
http://muxiang37.blog.163.com
㈣ 本人誠意跪求《中國歷史地圖》(1980台灣編)圖片完整版
手上有郭沫若版的,估計和你的一樣,沒這么全~
㈤ 中國歷史地圖詳細版version2.0有超清版的么
開優酷會員才能看1080p的
㈥ 哪裡可以找到中國歷史地圖
最有名的: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
可以在這些網站在線看:中華文明之時空基礎版架構中國歷史地圖
在線分圖:權
清朝地圖 明朝地圖 元朝地圖元朝地圖 南宋地圖 北宋地圖 唐朝地圖 隋朝地圖 三國地圖 東漢地圖 西漢地圖 秦朝地圖 戰國地圖 春秋地圖
其他的:
郭沫若《中國史稿地圖集》
台灣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歷史地圖》
中國社科院《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歷史地圖集》
在線的:
哈佛大學中國歷史地圖系統
㈦ 中國歷史地圖集的1996年版
定價:¥482.00
作者:譚其驤主編
出 版 社:中國地圖出版社
出版時間:1982-10-1
版次:1
頁數:共八冊
字數:
印刷時間:1996-6-1
開本:`紙張:膠版紙
印次:1
包裝:平裝 上海市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特等獎(1984年)
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1979-1985) 特等獎(1986年)
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首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 一等獎(1995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成果獎 特別獎
《中國歷史地圖集(1-8)》出版後在國內外均受到關注和好評,其理論創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1.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兩千多年前就出現了疆域遼闊的統一政權,但由於封建正統觀念和大漢族主義的影響,也由於少數民族的歷史大多未得到足夠的記載和研究,以往的歷史地圖集只畫中原王朝或漢族政權,抹煞了少數民族的歷史地位和作用。《圖集》以充分反映幾十個民族共同締造偉大祖國的歷史事實為目的,確定以19世紀40年代帝國主義入侵中國以前的清朝版圖為歷史上中國的基本范圍,各歷史時期所有在此范圍中的民族建立的政權,無論是漢族或其他民族,都得到了顯示。一些邊疆少數民族政權如突厥、吐蕃等也盡量選用它們的極盛疆域的年代。《圖集》既反對只承認漢族政權、中原王朝為主的謬論,也否定了把少數民族政權、邊疆地區政權都當作中原王朝附庸的錯誤觀點,有利於正確了解歷史,增強愛國主義、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的觀點。2.以前的歷史地圖集大多以文獻資料為定點上圖的依據,而歷史記載極為浩繁,編者精力有限,錯漏很多。在文獻記載本身錯誤的情況下,地圖上的差異更難避免。《圖集》盡量吸收了80年代中期以前的考古學、地理學及相關學科的研究成果,用於核實校正文獻記載。邊區圖的編繪還吸收少數民族文獻資料,參考國外研究成果,因而內容更加精確完整。對基本靠文獻確定的點線,也組織認真研究,盡可能糾正前人的錯誤。3.中國以往的歷史地圖,一般都以一個朝代為一幅全圖,內容非常簡略,地名位置也不準確。楊守敬《歷代輿地圖》才採用了將全國分解為數十幅圖的方法,但因所有圖幅採用同一比例尺,而歷史時期各地區開發程度和記載的詳略極不均衡,因此中原地區往往地名過密,幾乎難以辨認,而邊疆地區卻顯得空白過多。同時這種平均分割往往將同一政區分屬不同圖幅,查閱十分不便。《圖集》在總結了楊圖經驗的基礎上,採用以各歷史時期大行政區(或監察區、地理區)分幅,按內容密度確定不同比例尺,徹底解決了問題。由於採用高精度地圖為底圖,古今對照更為精確,科學性強,便於查閱。4.歷史上疆域、政區、地名變化很大,大多在同一政權時期內屢有改易,而各正史《地理志》對時間斷限一般不夠重視,往往混淆一朝不同年代的建置,前後相差數十、百餘年。《圖集》無論總圖或分幅圖,都確定標准年代(個別無法確定的,盡量確定一較短的標准時期),各時期盡量顯示同一年代的政權疆域和政區建置。對時間較長的朝代,使用多幅總圖顯示不同年代的形勢。5.《圖集》編者在河流、湖泊、海岸線等歷史上變化較大的自然要素的處理上,進行了一系列專題研究,吸收了最新研究成果,改正了不少傳統的錯誤說法,如雲夢澤、洞庭湖、郡陽湖、黃河、長江、海河的變遷過程都在經過深入研究的基礎上,採用了新結論。這對於正確認識自然環境變化的規律,進行國土整治的長遠規劃都具有積極意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
原始社會時期
原始社會遺址圖
原始社會早期遺址圖
黃河注域原始社會晚期遺址圖
夏時期
夏時期全圖
安邑、帝丘附近
商時期
商時期全圖
商時期中心區域圖
西周時期
西周時期全圖
西周時期中心區域圖
宗周、成周附近
春秋時期
春秋時期全圖
晉秦
成周、新田附近
鄭宋衛
齊魯
北燕
楚吳越
戰國時期
戰國時期全圖
諸候稱雄形勢圖
韓魏
趙中山
齊魯宋
燕
秦蜀
楚越
索引
秦·西漢·東漢時期
三國·西晉時期
東晉十六國·南北朝時期
宋·遼·金時期
隋·唐五代十國時期
元·明時期
清時期
㈧ b站上的中國歷史地圖詳細版是怎麼做出來的
其實歷史書上都有相關圖片。應該是根據地方誌、地理書籍等文獻資料大概的畫出來的。專
不過需要屬聲明的是古代沒有現代國界的概念,而且這些圖有的是看佔領的城池來描繪出來的,有時候會因為自然條件等因數,有的會主動放棄城池。就好像三國裡面的蜀國,諸葛亮六齣祁山,每次都是要佔領陳倉城,當時撤退就會放棄這一座城池,哪怕之前費了很大力氣去攻打,原因很簡單,如果距離太遠,而且補給困難的城,與其死守,犧牲掉可能上萬士兵還不一定守得住,不如保存實力等下次再算賬
還有因為地理因素,如羅布泊等地方,古代有非常繁華的古城,但是一些不解之謎,有的人說是沙塵暴等原因,這些城池會被人一夜拋棄。。。
所以歷史地圖指示描繪大概的輪廓,或者是當時的帝國最強盛時期的疆域圖,有的老師說可能維持只有幾年。。。
㈨ 中國最早的一套歷史地圖是
公元3世紀西晉裴秀用「制圖六體」繪成的《禹貢地域圖》,是見於記載的內最早的中國歷史地圖。它是容一部普通歷史地圖集,表示從傳說中的大禹時代至西晉初年的歷史地理概貌。
成圖略晚的杜預《春秋盟會圖》,則是最早的古今對照的專門歷史地圖。
唐貞元十七年(801)賈耽製成的《海內華夷圖》廣三丈、高三丈三尺,內容上溯《尚書·禹貢》、下及當代,范圍包括唐朝版圖及其鄰國。它是首創「古墨今朱」雙色注記法的歷史地圖。上述地圖惜已失傳。
北宋稅安禮繪成的《歷代地理指掌圖》44幅,始於帝嚳,迄於北宋,至今尚有宋、明刊本流傳。這是中國現存的最早的歷史地圖集。
㈩ 中國古代歷史專業地圖應該買那個版本的
中國地圖出版社版 譚其驤主編的《中國歷史地圖集》
獲得獎項:
上海市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特等獎(1984?)
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1979-1985) 特等獎(1986年)
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首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 一等獎(1995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成果獎 特別獎
《中國歷史地圖集》(全八冊),出版後在國外均受到關注和好評,其理論創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兩千多年前就出現了疆域遼闊的統一政權,但由於封建正統 觀念和大漢族主義的影響,也由於少數民族的歷史大多未得到足夠的記載和研究,以往的歷史地圖集只畫中原王朝或漢族政權,抹煞了少數民族的歷史地位和作用。 《圖集》以充分反映幾十個民族共同締造偉大祖國的歷史事實為目的,確定以19世紀40年代帝國主義入侵中國以前的清朝版圖為歷史上中國的基本范圍,各歷史 時期所有在此范圍中的民族建立的政權,無論是漢族或其他民族,都得到了顯示。一些?疆少數民族政權如突厥、吐蕃等也盡量選用它們的極盛疆域的年代。《圖 集》既反對只承認漢族政權、中原王朝為主的謬論,也否定了把少數民族政權、邊疆地區政權都當作中原王朝附庸的錯誤觀點,有利於正確了解歷史,增強愛國主 義、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的觀點。
2.以前的歷史地圖集大多以文獻資料為定點上圖的依據,而歷史記載極為浩繁,編者精力有限,錯漏很多。在文獻記載本身 錯誤的情況下,地圖上的差異更難避免。《圖集》盡量吸收了80年代中期以前的考古學、地理學及相關學科的研究成果,用於核實校正文獻記載。邊區圖的編繪還 吸收少數民族?獻資料,參考國外研究成果,因而內容更加精確完整。對基本靠文獻確定的點線,也組織認真研究,盡可能糾正前人的錯誤。
3.我國以往的歷 史地圖,一般都以一個朝代為一幅全圖,內容非常簡略,地名位置也不準確。楊守敬《歷代輿地圖》才採用了將全國分解為數十幅圖的方法,但因所有圖幅採用同一 比例尺,而歷史時期各地區開發程度和記載的詳略極不均衡,因此中原地區往往地名過密,幾乎難以辨認,而邊疆地區卻顯得空白過多。同時這種平均分割往往將同 一政區分屬不同圖幅,查閱十分不便。《圖集》在總結了楊圖經驗的基礎上,採用以各歷史時期大?政區(或監察區、地理區)分幅,按內容密度確定不同比例尺, 徹底?決了問題。由於採用高精度地圖為底圖,古今對照更為精確,科學性強,便於查閱。
4.歷史上疆域、政區、地名變化很大,大多在同一政權時期內屢有 改易,而各正史《地理志》對時間斷限一般不夠重視,往往混淆一朝不同年代的建置,前後相差數十、百餘年。《圖集》無論總圖或分幅圖,都?定標准年代(個別 無法確定的,盡量確定一較短的標准時期),各時期盡量顯示同一年代的政權疆域和政區建置。對時間較長的朝代,使用多幅總圖顯示不同年代的形勢。
5. 《圖集》編者在河流、?泊、海岸線等歷史上變化較大的自然要素的處理上,進行了一系列專題研究,吸收了最新研究成果,改正了不少傳統的錯誤說法,如雲夢 澤、洞庭湖、郡陽湖、黃河、長江、海河的變遷過程都在經過深入研究的基礎上,採用了新結論。這對於正確認識自然環境變化的規律,進行國土整治的長遠規劃都 具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