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歷史上的皇帝人數
494人。
在我國,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稱「皇帝」始,到1912年最後一個封建皇帝溥儀在辛亥革命的槍聲中宣布退位止,經歷了2132年。 在這期間:
封建王朝皇帝總數為494人。其中未在位、死後被追尊帝者73人。
邊疆少數民族政權君主(單於、可汗、贊普)總數為251人。
歷代農民起義建元、立國、稱帝(王)者,約100人。
封建割據稱帝者(如安祿山)。約有60人,還有一個「中華帝國皇帝」袁世凱。
(1)中國歷史上皇帝擴展閱讀:
我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趙氏,名政,又名趙正(政)、秦政,或稱祖龍,秦莊襄王之子。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完成華夏大一統的鐵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
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39歲時完成了統一中國大業,建立起一個以漢族為主體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強大國家——秦朝,並奠定中國本土的疆域。
滅六國後,嬴政自認為這是亘古未有的功業,甚至連三皇五帝也比不上他,如果不改變「王」的稱號,就「無以稱成功,傳後世」,於是讓李斯等人研究一下怎麼才能改變自己的稱號,以顯示自己的「豐功偉績」。
李斯等人商議後報告秦王說,上古有天皇、地皇、泰皇,泰皇最貴,可改「王」為「泰皇」。嬴政反復考慮,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決定兼采「皇」、「帝」之號,將這兩個稱呼結合起來稱為「皇帝」,成為帝制時代最高統治者的稱號。嬴政自稱「始皇帝」。
同時在中央實行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同時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築萬里長城,修築靈渠,溝通水系。
但是到了後期,求仙夢想長生,苛政虐民,扼殺民智,動搖了秦朝統治的根基,前210年,秦始皇東巡途中駕崩於邢台沙丘。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皇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秦始皇
㈡ 中國歷史上有多少個皇帝
從秦始皇到清末溥儀,在漫長的2132年間,中國歷史上先後出現了332個皇帝。
中國歷史上到底有多少皇帝,學者認定的數字不一。這主要是各自取捨的標准和斷限上的差異造成的。從時間斷限上,只計入公元前221年到公元1911年之間確有"皇帝"名號的專制王朝的君主,那些曾稱"皇帝"的農民起義領袖,不在其列。
拓展資料
中國歷代皇帝:
1、秦朝兩位:
嬴政、胡亥。
2、東西漢:
劉邦、劉盈、劉恭、劉弘、劉恆、劉啟、劉徹、劉弗陵、劉賀、劉詢、劉奭、劉驁、劉欣、劉箕子、
3、三國時期:
袁術、曹操、曹丕、曹睿、曹方、曹髦、曹奐、劉備、劉禪、孫權、孫亮、孫休、孫皓。
4、西晉六位:
司馬懿 司馬昭(學曹操,讓兒子稱帝追認) 司馬炎(不是那個寫鋼筆字書法的) 司馬衷 司馬熾
司馬鄴。
5、東晉:
司馬睿、司馬紹 、司馬衍 、司馬岳 、 司馬聃 、司馬丕 、司馬奕、 司馬昱 、 司馬曜 、司馬德宗 、 司馬德文
南北朝
北魏 拓跋圭 、拓跋嗣 拓跋燾 、拓跋余、拓跋浚 、拓跋弘、元宏、元恪
元詡、 元釗、元子攸、元曄
元恭 、元朗、元脩。
東魏:元善見
西魏:元寶炬、元欽、拓跋廓。
北齊: 高洋、 高殷、高演、高湛、
高緯、高延宗、高恆。
北周:宇文覺、 宇文毓、宇文邕、 宇文贇 、宇文闡。
南朝:
宋: 劉裕、劉義符 、劉義隆、劉劭、 劉駿、 劉子業、劉彧 、劉昱、劉准。
齊:蕭道成、蕭賾 、蕭長懋、蕭昭業、 蕭昭文、 蕭鸞 、蕭寶卷、蕭寶融
梁七位
後梁三位
陳五位
隋朝三位 楊堅 楊廣
楊侑
唐朝二十位
五代十四位
十國四十二位
宋朝十八位
元朝十七位
清朝十二位(清十二帝)
努爾哈赤、皇太極、福臨、
玄燁、胤禛、弘歷、
顒琰、旻寧、奕詝、
載淳、載恬、溥儁、溥儀。
㈢ 中國歷史上的皇帝有哪些從古至今開始按順序排列
中國歷史上總共出現過494位皇帝:
秦朝
秦始皇帝嬴政
二世皇帝嬴胡亥
秦王嬴子嬰
西漢
太祖/高皇帝(世稱漢高祖)劉邦
孝惠皇帝劉盈
前少帝劉恭
後少帝劉弘
太宗/孝文皇帝劉恆
孝景皇帝劉啟
世宗/孝武皇帝劉徹
孝昭皇帝劉弗陵
漢廢帝/昌邑王劉賀
中宗/孝宣皇帝劉詢
(高宗)/孝元皇帝劉奭
(統宗)/孝成皇帝劉驁
孝哀皇帝劉欣
(元宗)/孝平皇帝劉衎
孺子嬰劉嬰(王莽攝政。劉嬰未稱帝,僅為傀儡皇太子)
新朝
新皇帝王莽
玄漢
更始帝劉玄
赤眉漢
建世帝劉盆子
趙漢
漢嗣帝王郎
成家
成家公孫述
東漢
世祖/光武皇帝劉秀
顯宗/孝明皇帝劉庄
肅宗/孝章皇帝劉炟
(穆宗)/孝和皇帝劉肇
孝殤皇帝劉隆
(恭宗)/孝安皇帝劉祜
前少帝北鄉侯劉懿
(敬宗)/孝順皇帝劉保
孝沖皇帝劉炳
孝質皇帝劉纘
(威宗)/孝桓皇帝劉志
孝靈皇帝劉宏
後少帝/弘農懷王劉辯
孝獻(孝愍)皇帝劉協
三國魏
高皇帝曹騰
太皇帝曹嵩
太祖武皇帝曹操
高祖/文皇帝曹丕(資治通鑒記載為世祖)
烈祖/明皇帝曹睿
齊王曹芳
高貴鄉公曹髦
元皇帝/陳留王曹奐
三國蜀
烈祖/昭烈皇帝/先主劉備
仁宗/孝懷皇帝/後主劉禪
三國吳
始祖武烈皇帝孫堅
太祖/大皇帝孫權
廢皇帝/會稽王孫亮
太宗景皇帝孫休
末帝/烏程侯孫晧
西晉
高祖/宣皇帝司馬懿
世宗/景皇帝司馬師
太祖/文皇帝司馬昭
世祖/武皇帝司馬炎
孝惠皇帝司馬衷
趙王司馬倫(篡位)
孝懷皇帝司馬熾
孝愍皇帝司馬鄴
東晉
中宗/元皇帝司馬睿
肅宗/明皇帝司馬紹
顯宗/成皇帝司馬衍
康皇帝司馬岳
孝宗/穆皇帝司馬聃
哀皇帝司馬丕
廢帝/海西公司馬奕
太宗/簡文皇帝司馬昱
烈宗/孝武皇帝司馬曜
安皇帝司馬德宗
恭皇帝司馬德文
前涼
恆王張重華
哀王張曜靈
威王張祚
沖王張玄靚
悼王張天錫
後涼
太祖/懿武帝呂光
隱王呂紹
靈帝呂纂
末主呂隆
南涼
烈祖/武王禿發烏孤
康王禿發利鹿孤
景王禿發傉檀
西涼
太祖/武昭王李暠
北涼
文王段業
太祖/武宣王沮渠蒙遜
哀王沮渠牧犍
前趙
高祖/光文帝劉淵
廢帝劉和
烈宗/昭武帝劉聰
隱帝劉璨
襄宗劉曜
後趙
高祖/明帝石勒
太祖/武帝石弘
正帝石虎
成帝石世
仁武帝石遵
興武帝石鑒
末帝石袛
前秦
高祖景明帝苻健
越厲王苻生
世祖/宣昭帝苻堅
哀平帝苻丕
太宗/高帝苻登
越厲王苻生
後秦
太祖/武昭皇帝姚萇
高祖/文桓皇帝姚興
末主姚泓
西秦
高祖/武元王乞伏乾歸
太祖/文昭王乞伏熾磐
厲武王乞伏暮末
前燕
高祖/武宣帝慕容皝
烈祖/景昭帝慕容雋
隱宗/幽帝慕容暐
後燕
世祖/成武皇帝慕容垂
烈宗/惠愍皇帝慕容寶
開封公慕容詳
趙王慕容麟
中宗/昭武皇帝慕容盛
高宗/昭文皇帝慕容熙
景宗/惠懿皇帝慕容雲
南燕
世宗/獻武帝慕容德
太祖/穆帝慕容納
文帝慕容超
北燕
太祖/文成皇帝馮跋
昭成皇帝馮弘
成漢
太宗/武帝李雄
哀帝李班
幽公李期
昭文帝李壽
歸義侯李勢
南朝宋
高祖/武皇帝劉裕
少帝劉義符
太祖/文皇帝劉義隆
廢帝劉劭(史稱「元兇」)
世祖/孝武皇帝劉駿
前廢帝劉子業
太宗/明皇帝劉彧
後廢帝劉昱
順皇帝劉准
南朝齊
太祖/高皇帝蕭道成
世祖/武皇帝蕭賾
前廢帝/鬱林王蕭昭業
後廢帝/海陵恭王蕭昭文
高宗/明皇帝蕭鸞
煬皇帝東昏侯蕭寶卷
和皇帝蕭寶融
南朝梁
高祖/武皇帝蕭衍
臨賀王蕭正德
太宗/簡文皇帝蕭綱
豫章王蕭棟
武陵王蕭紀
世祖/孝元皇帝蕭繹
閔皇帝/貞陽侯蕭淵明
敬皇帝蕭方智
廢帝蕭庄
西梁
中宗宣皇帝蕭詧
世宗孝明皇帝蕭巋
惠宗孝靖皇帝蕭琮
南朝陳
高祖/武皇帝陳霸先
世祖/文皇帝陳蒨
廢帝陳伯宗
高宗/孝宣皇帝陳頊
長城煬公/後主陳叔寶
北朝北魏
太祖/道武皇帝拓跋珪
太宗/明元皇帝拓跋嗣
世祖/太武皇帝拓跋燾
南安隱王拓跋余
高宗/文成皇帝拓跋濬
顯祖/獻文皇帝拓跋弘
高祖/孝文皇帝元宏(原名拓跋宏)
世宗/宣武皇帝元恪
肅宗/孝明皇帝元詡
殤皇帝元姑娘(元詡之女)
幼主元釗
敬宗/孝庄皇帝元子攸
廢帝/長廣王元曄
烈宗/節閔皇帝元恭
安定王元朗
顯宗/孝武皇帝/出皇帝元修
北朝東魏
孝靜皇帝元善見
北朝西魏
文皇帝元寶炬
廢帝元欽
恭皇帝元廓(拓跋廓)
北朝齊
高祖/神武皇帝高歡
世宗/文襄皇帝高澄
顯祖/文宣皇帝高洋
廢帝高殷
孝昭皇帝高演
世祖/武成皇帝高湛
後主高緯
安德王高延宗
幼主高恆
北朝周
太祖/文皇帝宇文泰
孝閔皇帝宇文覺
世宗/明皇帝宇文毓
高祖/武皇帝宇文邕
宣皇帝宇文贇
靜皇帝宇文闡
隋朝
高祖/文皇帝楊堅
世祖/明皇帝/煬皇帝楊廣
恭皇帝楊侑
皇泰帝楊侗
秦王楊浩
唐朝
高祖/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李淵
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李世民
高宗/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李治
則天順聖皇後/則天大聖皇帝武曌/武則天(武周代唐)
中宗/大和大聖大昭孝皇帝李顯
殤皇帝李重茂
睿宗/玄真大聖大興孝皇帝李旦
玄宗/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李隆基
肅宗/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李亨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李豫
德宗/神武聖文皇帝李適[kuo]
順宗/至德弘道大聖大安孝皇帝李誦
憲宗/昭文章武大聖至神孝皇帝李純
穆宗/睿聖文惠孝皇帝李恆
敬宗/睿武昭湣孝皇帝李湛
文宗/元聖昭獻孝皇帝李昂
武宗/至道昭肅孝皇帝李炎
宣宗/聖武獻文孝皇帝李忱
懿宗/昭聖恭惠孝皇帝李漼
僖宗/惠聖恭定孝皇帝李儇
昭宗/聖穆景文孝皇帝李曄
景宗/昭宣光烈孝皇帝/哀帝李柷[zhù]
大齊
承天應運啟聖睿文宣武皇帝黃巢
五代後梁
太祖 神武元聖孝皇帝朱溫(朱全忠、朱晃)
廢帝/郢王朱友圭
末帝朱友貞(朱友瑱、朱瑱、朱友鍠)
五代後唐
太祖 武皇帝李克用
庄宗 光聖神閔孝皇帝李存勖
明宗 聖德和武欽孝皇帝李亶(李嗣源)
閔皇帝李從厚
末帝李從珂(本名王從珂)
五代後晉
高祖 聖文章武明德孝皇帝石敬瑭
出皇帝/少帝石重貴
五代後漢
高祖 睿文聖武昭肅孝皇帝劉暠(劉知遠)
隱皇帝劉承佑
五代後周
太祖 聖神恭肅文武孝皇帝郭威
世宗 睿武孝文皇帝柴榮
恭皇帝柴宗訓
遼朝
太祖 大聖大明神烈天皇帝耶律億(耶律阿保機)
太宗 孝武惠文皇帝耶律德光
世宗 孝和庄憲皇帝耶律阮
穆宗 孝安敬正皇帝耶律璟
景宗 孝成康靖皇帝耶律賢
聖宗 文武大孝宣皇帝耶律隆緒
興宗 神聖孝章皇帝耶律宗真
道宗 仁聖大孝文皇帝耶律洪基
恭宗 恭懷皇帝/天祚帝耶律延禧
北遼
宣宗 孝康皇帝耶律淳
德妃(蕭普賢女,為皇太後,稱制;期間遙奉耶律定為帝)
神宗(梁王)耶律雅里
英宗耶律術烈
西遼
德宗耶律大石
感天皇後蕭塔不煙
仁宗耶律夷列
承天皇帝耶律普速完
末帝耶律直魯古
恭帝屈出律
北宋
太祖 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聖功至明大孝皇帝趙匡胤
太宗 至仁應道神功聖德文武睿烈大明廣孝皇帝趙炅(趙匡義、趙光義)
真宗 贗符稽古神功讓德文明武定章聖元孝皇帝趙恆
仁宗 體天法道極功全德神文聖武睿哲明孝皇帝趙禎
英宗 體乾應歷隆功盛德憲文肅武睿聖宣孝皇帝趙曙
神宗 紹天法古運德建功英文烈武欽仁聖孝皇帝趙頊
哲宗 憲元繼道顯德定功欽文睿武齊聖昭孝皇帝趙煦
徽宗 體神合道駿烈遜功聖文仁德憲慈顯孝皇帝趙佶
欽宗 恭文順德仁孝皇帝趙桓
南宋
高宗 受命中興全功至德聖神武文昭仁憲孝皇帝趙構
簡宗 靖文元懿殤孝皇帝趙旉
孝宗 紹統同道冠德昭功哲文聖武明聖成孝皇帝趙昚
光宗 循道憲仁明功茂德溫文順武聖哲慈孝皇帝趙惇
寧宗 法天備道純德茂功仁文哲武聖睿恭孝皇帝趙擴
理宗 建道備德大功復興烈文仁武聖明安孝皇帝趙昀
度宗 端文明武景孝皇帝趙禥
恭宗 孝恭懿聖皇帝趙顯
端宗 裕文昭武湣孝皇帝趙昰
懷宗 恭文寧武哀孝皇帝趙昺
西夏
太祖 神武皇帝李繼遷
太宗 光聖皇帝李德明
景宗 武烈皇帝李元昊
毅宗 昭英皇帝李諒祚
惠宗 康靖皇帝李秉常
崇宗 聖文皇帝李乾順
仁宗 聖德皇帝李仁孝
桓宗 昭簡皇帝李純佑
襄宗 敬穆皇帝李安全
神宗 英文皇帝李遵頊
獻宗李德旺
末帝李睍
大理
太祖 神聖文武帝段思平
文經帝段思英
聖慈文武帝段思良
至道廣慈帝段思聰
應道帝段素順
昭明帝段素英
宣肅帝段素廉
秉義帝段素隆
聖德帝段素真
天明帝段素興
興宗孝德帝段思廉
上德帝段廉義
廣安帝楊義貞
上明帝段壽輝
保定帝段正明
大中帝高升泰
中宗文安帝段正淳
憲宗宣仁帝段正嚴
景宗正康帝段正興
宣宗功極帝段智興
享天帝段智廉
神宗天開帝段智祥
孝義帝段祥興
天定賢王段興智
金朝
太祖 應乾興運昭德定功仁明庄孝大聖武元皇帝完顏旻(完顏阿骨打)
太宗 體元應運世德昭功哲惠仁聖文烈皇帝完顏晟
熙宗 弘基纘武庄靖孝成帝完顏亶
廢帝/海陵煬王完顏亮
世宗 光天興運文德武功聖明仁孝帝完顏雍
章宗 憲天光運仁文義武神聖仁孝帝完顏璟
衛紹王完顏允濟
宣宗 繼天興統述道勤仁英武聖孝帝完顏珣
哀宗 敬天德運忠文靖武天聖烈孝庄皇帝完顏守緒
昭宗 定文匡武閔懷皇帝/末帝/後主完顏承麟
元朝
烈祖 神元皇帝孛兒只斤·也速該
太祖 法天啟運聖武皇帝成吉思汗/孛兒只斤·鐵木真
睿宗監國仁聖景襄皇帝孛兒只斤·拖雷
太宗 英文皇帝孛兒只斤·窩闊台
定宗 簡平皇帝孛兒只斤·貴由
憲宗 桓肅皇帝孛兒只斤·蒙哥
世祖 聖德神功文武皇帝孛兒只斤·忽必烈
成宗 欽明廣孝皇帝/完澤篤汗孛兒只斤·鐵穆耳
武宗 仁惠宣孝皇帝孛兒只斤·海山
仁宗 聖文欽孝皇帝孛兒只斤·愛育黎拔力八達
英宗 睿聖文孝皇帝孛兒只斤·碩德八剌
晉宗 致孝皇帝/泰定帝孛兒只斤·也孫鐵木兒
興宗 德孝皇帝/天順帝孛兒只斤·阿刺吉八
文宗 聖明元孝皇帝孛兒只斤·圖帖睦爾
明宗 翼獻景孝皇帝孛兒只斤·和世琜
寧宗 沖聖嗣孝皇帝孛兒只斤·懿璘質班
惠宗 宣仁普孝皇帝/順帝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
昭宗 武承和孝皇帝孛兒只斤·愛猷識理答臘
明朝
太祖 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朱元璋
惠宗 嗣天章道誠懿淵功觀文揚武克仁篤孝讓皇帝恭閔惠皇帝朱允炆
成祖 啟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朱棣
仁宗 敬天體道純誠至德弘文欽武章聖達孝昭皇帝朱高熾
宣宗 憲天崇道英明神聖欽文昭武寬仁純孝章皇帝朱瞻基
英宗 法天立道仁明誠敬昭文憲武至德廣孝睿皇帝朱祁鎮
代宗 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顯德崇孝景皇帝朱祁鈺
憲宗 繼天凝道誠明仁敬崇文肅武宏德聖孝純皇帝朱見深
孝宗 達天明道純誠中正聖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朱祐樘
武宗 承天達道英肅睿哲昭德顯功弘文思孝毅皇帝朱厚照
世宗 欽天履道英毅神聖宣文廣武洪仁大孝肅皇帝朱厚熜
穆宗 契天隆道淵懿寬仁顯文光武純德弘孝庄皇帝朱載垕
神宗 范天合道哲肅敦簡光文章武安仁止孝顯皇帝朱翊鈞
光宗 崇天契道英睿恭純憲文景武淵仁懿孝貞皇帝朱常洛
熹宗 達天闡道敦孝篤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朱由校
思宗 紹天繹道剛明恪儉揆文奮武敦仁懋孝烈皇帝朱由檢
南明
安宗 處天承道誠敬英哲纘文備武宣仁度孝簡皇帝朱由崧
紹宗 配天至道弘毅肅穆思文烈武敏仁廣孝襄皇帝朱聿鍵
文宗 貞天應道昭崇德毅寧文宏武達仁閔孝節皇帝朱聿鐭
昭宗 應天推道敏毅恭儉經文緯武禮仁克孝匡皇帝朱由榔
清朝
太祖 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弘文定業高皇帝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太宗 應天興國弘德彰武寬溫仁聖睿孝敬敏昭定隆道顯功文皇帝愛新覺羅·皇太極
世祖 體天隆運定統建極英睿欽文顯武大德弘功至仁純孝章皇帝愛新覺羅·福臨
聖祖 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愛新覺羅·玄燁
世宗 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愛新覺羅·胤禛
高宗 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欽明孝慈神聖純皇帝愛新覺羅·弘歷
仁宗 受天興運敷化綏猷崇文經武光裕孝恭勤儉端敏英哲睿皇帝愛新覺羅·顒琰
宣宗 效天符運立中體正至文聖武智勇仁慈儉勤孝敏寬定成皇帝愛新覺羅·旻寧
文宗 協天翊運執中垂謨懋德振武聖孝淵恭端仁寬敏庄儉顯皇帝愛新覺羅·奕詝
穆宗 繼天開運受中居正保大定功聖智誠孝信敏恭寬明肅毅皇帝愛新覺羅·載淳
德宗 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愛新覺羅·載湉
廢帝(宣統皇帝)愛新覺羅·溥儀
(3)中國歷史上皇帝擴展閱讀:
皇帝是中國帝制時期最高統治者的稱號。
上古三皇五帝,如羲皇伏羲、媧皇女媧、黃帝軒轅、炎帝神農等都不是真正帝王,僅為部落首領或部落聯盟首領,其「皇」或「帝」號,為後人所追加。夏朝君主稱「後」,商朝君主稱「帝」,周天子稱「王」。戰國諸侯大多僭越稱王,尊周天子為「天王」。
秦王嬴政統一中國,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創「皇帝」一詞作為華夏最高統治者的正式稱號。所以,秦始皇嬴政是中國首位皇帝,自稱「始皇帝」。從此「皇帝」取代了「帝」與「王」,成為中國兩千年多來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的稱呼。
㈣ 中國歷史上一共有多少位皇帝
在我國,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稱「皇帝」始,到1912年最後一個封建皇帝溥儀在辛亥革命的槍聲中宣布退位止,經歷了2132年。 在這期間:
封建王朝皇帝總數為494人。其中未在位、死後被追尊帝者73人。
邊疆少數民族政權君主(單於、可汗、贊普)總數為251人。
歷代農民起義建元、立國、稱帝(王)者,約100人。
封建割據稱帝者(如安祿山)。約有60人,還有一個「中華帝國皇帝」袁世凱。
上古三皇五帝,如羲皇伏羲、媧皇女媧、黃帝軒轅、炎帝神農等都不是真正帝王,僅為部落首領或部落聯盟首領,其「皇」或「帝」號,為後人所追加。
夏朝君主稱「後」,商朝君主稱「帝」,周天子稱「王」。戰國諸侯大多僭越稱王,尊周天子為「天王」。
秦王嬴政統一中國,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創「皇帝」一詞作為華夏最高統治者的正式稱號。所以,秦始皇嬴政是中國首位皇帝,自稱「始皇帝」。從此「皇帝」取代了「帝」與「王」,成為中國兩千年多來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的稱呼。
中國最早所謂的「皇帝」,是對「三皇五帝」的統稱。
三皇指天皇、地皇和人皇,是傳說中的三個古代帝王;「帝」原指宇宙萬物至高無上的主宰者,即天帝,後來許多國家混戰,各自稱帝,出現西帝、東帝、中帝、北帝等,使天上的「帝」來到人間,成為超越「王」的人間尊號(也有說是部落時期的黃帝、炎帝、蚩尤等)。
㈤ 中國歷史上所有朝代及皇帝
一、朝代
華夏族(皇帝)--4000多年前 :堯 、舜、 禹
夏朝:約公元前2029年-約公元前1559年,共計:471年
商朝:約公元前1559年-約公元前1046年,共計:438年
周朝:約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為西周、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戰國,共計:867年
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首稱皇帝,共計:16年
西楚: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項羽,共計:5年
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漢高祖劉邦,共計:210年
新朝:公元8年臘月-公元23年10月6日,新太祖建興帝王莽,共計:16年
玄漢:公元23-25年,漢更始帝劉玄,共計:3年
東漢:公元25-220年,漢光武帝劉秀,共計:196年
三國:公元220-280年,魏、蜀、吳三足鼎立,共計:61年
晉朝:公元265-420年,分為西晉(265-316年)、東晉(317-420年) ,共計:156年
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計:170年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楊堅,共計:38年
唐朝:公元618-907年,唐高祖李淵,共計:290年
五代:公元907-960年,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共計:54年
十國:公元891-979年,共計:89年
宋朝:公元960-1279年,分為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計:320年
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元太祖孛兒只斤·鐵木真,共計:98年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明太祖朱元璋,共計:277年
清朝:公元1644-1912年,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共計:268年
二、帝王列表
1、秦 -秦始皇(贏政)、秦二世(胡亥)
2、漢 :西漢:長陵(劉邦)、安陵(劉盈)、霸陵(劉恆)、陽陵(劉啟)、茂陵(劉徹)、杜陵(劉_)、延陵(劉騫)、義陵(劉欣)、康陵(劉_); 東漢:原陵(劉秀)、顯節陵(劉庄)、敬陵(劉_)、慎陵(劉肇)、禪陵(劉協)
3、三國
蜀:蜀昭烈帝(劉備)、蜀後主(劉禪)
魏:魏太武帝(曹操)、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睿)、高貴鄉公(曹髦)、魏元帝(曹奐)
吳:吳武烈帝(孫堅)、吳大帝(孫權)、吳會稽王(孫亮)、吳景帝(孫休)、吳末帝(孫皓)
4、兩晉
西晉:晉武帝(司馬炎)、晉惠帝(司馬衷)、晉懷帝(司馬熾)、晉愍帝(司馬鄴)
東晉:晉元帝(司馬睿)、晉明帝(司馬紹)、晉成帝(司馬衍)、晉康帝(司馬岳)
晉穆帝(司馬蚺)、晉哀帝(司馬丕)、晉廢帝(司馬奕)、晉簡文帝(司馬昱)
晉孝武帝(司馬曜)、晉安帝(司馬德宗)、晉恭帝(司馬德文)
5、十六國
安都陵(李雄)、苻堅墓、嘉平陵(赫連勃勃)
6、隋
泰陵(楊堅)、煬帝陵(楊廣)、恭帝陵(楊侑)
7、唐朝
高祖(李 淵)、 太宗(李世民)、 高宗(李治)、中宗(李顯)、 睿宗(李旦)
玄宗(李隆基)、 肅宗(李 亨)、 代宗(李豫)、德宗(李適)、 順宗(李誦)
憲宗(李 純)、 穆宗(李 恆)、 敬宗(李湛)、文宗(李昂)、 武宗(李炎)
宣宗(李 忱)、 懿宗(李 溫)、 僖宗(李儇)、哀帝(李拀) 武則天
8、元
元太祖(鐵木真)、元世祖(忽必烈)
9、明
太祖(朱元璋)、(朱允文)、成祖(朱 棣)、仁宗(朱高熾)、宣宗(朱瞻基)
英宗(朱祁鎮)、代宗( 祁鈺)、英宗(朱祁鎮)、憲宗(朱見深)、孝宗(朱右樘)
武宗(朱厚照)、世宗(朱厚囪)、穆宗(朱載後)、神宗(朱翊鈞)、光宗(朱常洛)
嘉宗(朱由校)、思宗(朱由檢)
10、清
順治(世祖-福臨)、康熙(聖祖-玄燁)、雍正(世宗-胤禎)、乾隆(高宗-弘歷)
嘉慶(仁宗-禺琰)、道光(宣宗-文寧)、咸豐(文宗-奕寧)、同治(穆宗-載淳)
光緒(德宗-載恬)、宣統(溥儀)
(5)中國歷史上皇帝擴展閱讀:
一、速記口訣:
夏商和西周,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延,
南北朝並列,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後,民國再共和。
二、朝代名稱有五個來由:
1、由部族、部落聯盟的名稱而來;
2、來自創建者原有卦號、爵位;
3、源於創建者原始政權統治的區域;
4、源於宗族關系;
5、寓意吉祥。
三、皇帝
1、在中國兩千多年漫長的帝制社會里,皇帝是國家的最高統治者;
2、皇帝是專制統治的象徵與代表;
3、皇帝一手掌握國家的立法、行政、司法等全部大權,獨斷乾坤,決定著國家的命運與臣民的生死榮辱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中國歷史朝代
網路-中國皇帝
㈥ 中國歷史上共有多少位皇帝
中國皇帝共有多位。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稱「皇帝」始,到1912年最後一個封建皇帝溥儀在辛亥革命的槍聲中宣布退位止,經歷了2132年。
1、封建王朝皇帝總數為494人。其中未在位、死後被追尊帝者73人。
2、邊疆少數民族政權君主(單於、可汗、贊普)總數為251人。
3、歷代農民起義建元、立國、稱帝(王)者,約100人。
4、封建割據稱帝者(如安祿山)。約有60人,還有一個「中華帝國皇帝」袁世凱。
(6)中國歷史上皇帝擴展閱讀:
中國最後一個皇帝
愛新覺羅·溥儀,清朝最後一位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個皇帝。縱觀中國歷朝歷代,末代皇帝很難得到善終。然而溥儀卻是一個例外,愛新覺羅·溥儀,1906年出生,字耀之,號浩然,也就是我們常稱的清廢帝或者宣統帝。溥儀的一生充滿了戲劇性,似乎都在別人的導引下生活。
1908年,3歲的溥儀在太和殿登基,由光緒皇後、隆裕太後和載灃共同攝政。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動搖了清朝的統治。
1912年2月12日,6歲的溥儀在隆裕太後的監護下宣布退位,由隆裕太後臨朝稱制,頒布《退位詔書》。至此,清朝對中國267年的封建統治正式告終,溥儀的退位是大清皇朝的終結,也是中國帝制的終結。
㈦ 中國歷史上的皇帝
歷代皇帝到底有幾位?各說不一,如果只從秦始皇開始算起,秦朝2位,漢朝31位,三國11位,晉朝16位,五代十六國78位,南北朝59位,隋朝3位,唐朝22位,五代十國55位,宋朝18位,金遼西夏35位,元朝18位,明朝16位,清朝12位,還有南明、北元,其它諸如李自成、張獻忠,以及太平天國洪秀全父子、甚至稱洪憲帝僅兩個月的袁世凱,加起來一共408位。 但如果把秦始皇以前歷時840年的東、西周朝和春秋、戰國時代之王、公、侯加進去,就更多了,這些君王總共121位,公217位,侯23位。若再把周朝以前的商朝、夏朝60帝也算進去,中國帝王應該有829位。 嘗試從廿五史等工具書中搜集大量帝王資料,編制一覽表,包括朝代、稱號、生歿年代、在位年代、登基歲數、年號等,並在備注中列出死因。試將這四百多位帝王之資料濃縮在此文中。 中國皇帝雖然自命天子,被稱萬歲,但長壽者不多,短命者不少,五十歲以下的佔一半以上(秦始皇以前的不算在內。其餘約卅位生卒年份不可考)。 超過八十歲的只有五位,即最長壽的乾隆皇帝(88)、梁武帝蕭衍(85)、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81)、宋高宗趙構(80)和五代吳越武肅王錢□(80)。 超過七十歲的有十位,包括元世祖忽必烈(79)、唐玄宗李隆基(77)、明太祖朱元璋(70)和三國吳大帝孫權(70)等。 超過六十歲的有38位,包括漢武帝劉徹(69)、康熙皇帝(68)、元太祖成吉思汗(65)、隋文帝楊堅(63)和漢高祖劉邦(61)等。 超過五十歲的有60位,包括雍正皇帝(57)、唐太宗李世民(50)等。 40歲到49歲的有55位,包括秦始皇贏政(49)、宋太祖趙匡胤(49)、南唐後主李煜(41)、清太宗皇太極(41)等。 30歲到39歲的有62位,包括魏文帝曹丕(39)、光緒皇帝(37)、咸豐皇帝(30)等。 20歲到29歲的有50位,包括秦二世贏胡亥(23)、順治皇帝(23)等。 10歲到19歲的有28位。 而十歲以下的娃娃皇帝有29位,包括八歲的漢質帝劉纘,六歲的元寧宗、兩歲的漢沖帝劉炳和才生下100天就登基、不滿周歲就死去的漢殤帝劉隆。 這些未成年就夭折的小皇帝,不可能有所作為。然而,有些皇帝才這些未成年就夭折的小皇帝,不可能有所作為。然而,有些皇帝才幾歲就登上皇位,一坐就是幾十年,而且影響相當深遠。 在位最久的皇帝是康熙(61年)和乾隆(60年)。 漢武帝和西夏仁宗都是54年, 西夏崇宗53年。 在位超過40年的有11位, 包括遼聖宗(49年)、明神宗萬曆帝(48年)、梁武帝(47年)、遼道宗(46年)、元順帝(46年)、明世宗嘉靖帝(45年)、唐玄宗(44年)、宋仁宗(41年)、宋理宗(40年)和劉備的兒子阿斗、蜀後主劉禪(40年)。 在位超過30年的有19位, 包括:秦始皇(36年)、宋高宗(35年)、宋徽宗(35年)、唐高宗(34年)、光緒皇帝(33年)、道光皇帝(30年)和明太祖朱元璋(30年)等。 在位超過20年的有31位, 包括宋孝宗(27年)、唐太宗(23年)和元太祖成吉思汗(21年)等。 在位10至20年的有103位, 包括遼太宗(20年)、順治皇帝(18年)、明思宗崇禎帝(17年)、宋太祖(16年)、武則天(15年)、同治皇帝(14年)、南唐李後主(13年)、雍正皇帝(13年)、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13年)和咸豐皇帝(10年)等。 在位不滿十年的皇帝超過240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