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歷史時間軸
公元元年之前是夏商周秦西漢,公元之後是西漢末年至今
夏:約前22世紀末至約前21世紀初~約前17世紀初(400餘年)
商:約前17世紀初~約前11世紀(600年左右)
周:約前11世紀~256年(800餘年)
西周:約前11世紀~前771年(300餘年)
東周:前770年~前256年(400餘年)
秦:前221年~前206年(15年)
漢:前206年~公元220年(400餘年)
西漢:前206年~公元25年(包括王莽與更始帝)(200餘年)
東漢:25~220(100餘年)
三國:220~280(60年,不過三國時代一般從184年黃巾之亂算起)
魏:220~265(45年)
蜀:221~263(42年)
吳:222~280(58年)
晉:265~420(100餘年)
西晉:265~317(52年)
東晉:317~420(103年)
南北朝:420~589年(169年)
南朝:宋(420~479)
齊(479~502)
梁(502~557)
陳(557~589)
北朝:北魏(386~534)
東魏(534~550)西魏(535~556)
北齊(550~557)北周(557~581)
隨:581~618(37年)
唐:618~907(200餘年)
五代:907~960(53年)
後梁(907~923)
後唐(923~936)
後晉(936~947)
後周(920~960)
宋:960~1279(300餘年)
北宋:960~1127(100餘年)
南宋:1127~1279(100餘年)
與宋同時期
遼:907~1125(200餘年)
金:1115~1234(100餘年)
元:1206~1368(1206鐵木真建國,1271年正是定國號為元,97年)
明:1368~1644(200餘年)
清:1616~1911(200餘年)
中華民國:1912~1949(37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至今
中國歷史悠久,自黃帝部落的姬軒轅(也稱公孫軒轅)時期算起約有5000年;從三皇五帝算起約有4600年。
自夏朝算起約有近4100年;從中國第一次大統一的中央集權制的秦朝算起約有2240年。
中國歷經多次政權演變和朝代更迭,也曾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經濟、文化、科技世界矚目。
中國史前時期炎黃二帝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公元前21世紀,中國最早的國家夏朝出現。東周推進了生產力發展和社會變革,思想上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帝國—秦朝,西漢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了大一統的局面。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中國陷入分裂割據局面,五胡亂華期間,異族融於中國趨勢加強,諸多民族在分立政權的沖突中逐漸匯聚。隋唐時期,中央與邊疆少數民族聯系更為密切,經濟繁榮、科技文化高度發展。
宋元時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經濟、科技發展到新的高度。明朝鼎盛時期,社會經濟高度發展,明末在江南地區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19世紀中期,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確立了共和政體。
袁世凱死後,中國進入軍閥割據混亂時期。後經國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以及解放戰爭,終於在1949年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
又經1966年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1978年後中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中國經濟快速發展,2011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已知的在中國境內生活的最古老的原始人類,是「元謀猿人」。在中國雲南省元謀盆地發現的顆古人類牙齒化石,經科學鑒定,距今約有170多萬年了。一直到現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國古代歷史時間軸
中國古代(奴隸社會、封建社會)歷代政權的政治制度,可以分為中央政治制度、地方政治制度和選官用官政治制度。
中國政治歷史的3大主線是:中央集權不斷加強、君主專制不斷加強、人才選拔不斷公正規范化。王朝興衰歷史主要規律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時勢造英雄、英雄出少年。
中央集權脈絡: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郡縣制)——西漢(推恩令、刺史制)——唐(節度使)——宋(收精兵、文官制)——元(行省制)——明清沿用(明廢行中書省、設三司、廠衛制)。
君主專制脈絡:西周(分封制)——秦(三公九卿制)——西漢(內朝尚書制)——魏晉南北朝(三長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宋(二府三司制)——元(中書省制)——明(廢宰相、設內閣、司禮監)——清(南書房、軍機處)。
選官用官制度脈絡:西周(世卿世祿制)——秦(軍功爵制)——漢(察舉制、徵辟制)——魏晉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科舉制)——唐至清沿用(唐武則天首創武舉、殿試,明朝開始限定考試內容為四書五經,採取八股取士)。
歷史總是在曲折中發展,歷朝制度既相互繼承,又各有發展。
㈡ 中國近現代史大事年表
1、鴉片戰爭
鴉片戰爭(Opium War),即第一次鴉片戰爭(The First Anglo-Chinese war)。英國經常稱其為第一次中英戰爭或「通商戰爭」,是1840年至1842年英國對中國發動的一場侵略戰爭,也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國政府以林則徐虎門銷煙等為借口,決定派出遠征軍侵華。
1840年6月,英軍艦船47艘、陸軍4000人在海軍少將懿律(George Elliot)、駐華商務監督義律(Charles Elliot)率領下,陸續抵達廣東珠江口外,封鎖海口,鴉片戰爭開始。
鴉片戰爭以中國失敗並賠款割地告終。中英雙方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中國開始向外國割地、賠款、商定關稅,嚴重危害中國主權,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並促進了自然經濟的解體。同時,鴉片戰爭也揭開了近代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歷史新篇章。
2、武昌起義
武昌起義,又稱辛亥首義、武漢首義,是指1911年10月10日(農歷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發生的一場旨在推翻清朝統治的兵變,也是辛亥革命的開端。
黃花崗起義失敗後,以文學社和共進會為主的革命黨人決定把目標轉向長江流域,准備在以武漢為中心的兩湖地區發動一次新的武裝起義。
通過革命黨人的努力,終於在1911年(清宣統三年)10月10日成功地發動了具有劃時代意義武昌起義。
起義的勝利,逐步使清朝走向滅亡,並建立起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是亞洲和中國走向民主共和的開端,在中國歷史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3、五四運動
五四運動,是1919年5月4日發生在北京的一場以青年學生為主,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階層共同參與的,通過示威遊行、請願、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種形式進行的愛國運動,是中國人民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又稱「五四風雷」。
起因,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列強無暇東顧,日本乘機加強對中國的侵略,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中國人民的反日情緒日漸增長。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引發了偉大的五四運動。
從1918年11月的「公理戰勝強權」慶典,到次年1月的巴黎會議,短短兩個月時間,當時的中國充分詮釋了「自古弱國無外交」的定律,所謂的「公理戰勝強權」不過是一個美麗的童話。
面對這樣屈辱的局面,從5月4日開始,北京的學生紛紛罷課,組織演講、宣傳,隨後天津、上海、廣州、南京、杭州、武漢、濟南的學生、工人也給予支持。
五四運動直接影響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和發展,中國共產黨黨史一般將其定義為「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注意這里的「封建」一詞是泛化的封建觀),並以此運動作為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分水嶺。
4、八一南昌起義
八一南昌起義常簡稱南昌起義或者八一起義,指在1927年8月1日中共聯合國民黨左派,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揭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序幕。
1927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領導部分國民革命軍在江西省南昌市舉行的武裝起義。
起義由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譚平山領導。1933年7月11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根據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6月30日的建議,決定8月1日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從此,8月1日成為中國工農紅軍和後來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節。
5、新中國成立
1949年10月1日下午2時,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選舉產生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在勤政殿舉行第一次會議。
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副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以及周恩來等56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委員宣布就職。
會議一致決議,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接受《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為施政方針,向各國政府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為中國唯一合法政府,願與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領土主權原則的任何外國政府建立外交關系。
會議結束後,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及各位委員集體出發,乘車出中南海東門,前往天安門城樓出席開國大典。下午3時,北京30萬群眾齊集天安門廣場,舉行隆重的開國大典。
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向全世界庄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向世界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鴉片戰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武昌起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五四運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八一南昌起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新中國成立
㈢ 中國近現代史年表
中國近現代史大事年表(1840-1999)
1839年 林則徐虎門銷煙
1840—1842年 鴉片戰爭
1842年 中英《南京條約》簽訂
1844年 中美《望廈條約》、中法《黃埔條約》簽訂
19世紀40—50年代 中國無產階級產生
1851年 金田起義、太平天國建立
1856—1860年 第二次鴉片戰爭
1858年 中俄《天津條約》、中美《天津條約》、中英《天津條約》、中法《天津條約》簽訂
1860年 中英《北京條約》、中法《北京條約》、中俄《北京條約》簽訂
1861年 總理衙門建立
1864年 太平天國運動失敗
19世紀60—70年代 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產生
60—90年代 洋務運動
1883—1885年 中法戰爭
1894.7—1895.4年 中日甲午戰爭
1895年 中日《馬關條約》簽訂
19世紀90年代 帝國主義國家掀起瓜分中國狂潮
1898年(6.11—9.21) 戊戌變法
1900年 義和團運動高潮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901年 《辛丑條約》簽訂
1905年8月 中國同盟會成立
1911年4月 黃花崗起義
保路運動
10月10日 武昌起義
1912年(民國元年) 中華民國成立
2月12日 清帝退位
1913年 二次革命
1915年 護國運動開始
新文化運動開始
1916年 袁世凱恢復帝制失敗
1917年 張勛復辟失敗
護法運動開始
1919年5月4日 五四愛國運動爆發
1921年7月 中國共產黨成立
1922年7月 中共二大召開
1924年1月 中國國民黨一大召開、國共第一次合作實現
1924年 孫中山逝世黃埔軍校成立(5月)
五卅慘案、五卅反帝愛國運動爆發
1925年 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
197年3月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勝利
毛澤東《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
1927年 4月12日 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28日 李大釗就義
7月15日 汪精衛發動「七一五」反革命政變
國民革命失敗
8月1日 南昌起義
8月7日 八七會議
9月 三灣改編
9日 湘贛邊秋收起義
10月 秋收起義部隊到達井岡山
12月 廣州起義
1928年4月 朱毛井岡山會師
12月 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
改訂新約運動
1930年 工農武裝割據形成
(--31年)粉碎三次「圍剿」
1931年春 制定土地革命路線
9月18日 九一八事變
11月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
1932年 一二八事變,十九路軍抗戰
3月9日 長春偽滿州國成立
1933年春 粉碎第四次「圍剿」
察哈爾抗日同盟軍收復多倫
11月 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成立
1934年10月 中央紅軍開始長征
1935年 華北事變
1月 遵義會議
6月 何梅協定
8月1日 中共發表八一宣言「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10月 紅一方面軍到達陝北
11月 華北五省自治運動
12月 一二九運動
9日 瓦窯堡會議
1936年1月 東北抗聯成立
10月 紅二、四方面軍長徵到甘肅會寧等地,長征結束
12月12日 西安事變
1937年7月7日 盧溝橋事變
8日 中共發表抗日通電
8月13日 八一三事變
凇滬會戰(--11月)
洛川會議:全民族抗戰
9月 國共合作實現
25日 平型關大捷
12月13日 南京大屠殺
1938年 台兒庄戰役:李宗仁
5月 毛澤東《論持久戰》
10月 廣州武漢失守,抗戰進入防禦階段
1940年3月 汪偽政府在南京成立
下半年 百團大戰
1941年1月 皖南事變
1942年 中共開始整風、大生產運動
1943年 敵後根據地局部反攻
豫湘桂戰役(--45年)
1945年4—6月 中共七大召開
8月8日 蘇聯出兵東北
9日 毛澤東《對日寇的最後一戰》
8月15日 日本宣布投降
8-10月 中共和談代表毛澤東等飛抵重慶,談判開始
9月2日 日本在投降書上簽字
1946年1月 政協會議召開
6月26日 國民黨發動全面內戰,人民解放戰爭開始
1947年春 國民黨重點進攻解放區
2月 台灣二二八起義
5月 「三反」運動開始
6月 解放軍開始全國規模反攻
10月 中國土地法大綱頒布
1948年 遼沈戰役開始
淮海戰役開始
平津戰役開始
1949年 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召開
毛澤東、朱德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
4月 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國民政府覆亡
9月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開幕
10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50年 土地改革運動開始
鎮壓反革命運動開始
10月 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土地改革完成
1953年 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實行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
1954年 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頒布
1956年 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我國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
1957年 中國共產黨進行整風,反右派斗爭開始
1958年 「大躍進」運動、人民公社化運動
1959年 「反右傾」斗爭
1964年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6年 「文化大革命」開始
1971年 林彪反革命集團被粉碎
聯合國恢復我國合法席位
1972年 中美、中日關系開始正常化
1976年 四五運動
江青反革命集團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結束
1978年底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1982年 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87年 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92年 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97年7月1日 香港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
9月 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99年12月20日 澳門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
㈣ 中國近代史時間軸和詳細事件
1、1839年6月:林則徐虎門銷煙。
2、1840年:英軍發動第一次鴉片戰爭。
3、1841年:三元里人民抗英中國近代史上中國人民第一次自發的大規模抵抗外國侵略斗爭。農民階級,抗英但是不反封建。發生在鴉片戰爭時期。
4、1842年8月:《南京條約》。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近代史第一個不平等條約。1843年:中英《虎門條約》。1844年:中美《望廈條約》。中法《黃埔條約》。
5、1851年1月11日:金田起義洪秀全建立太平天國,農民階級,提出《天朝田畝制度》、《資政新篇》。
6、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簽《天津條約》。英法聯軍攻佔北京,火燒圓明園,簽《北京條約》。
7、19世紀60年代:洋務運動。
8、19世紀70至80年代:"邊疆危機":英國從印度侵人西藏,又從緬甸入侵雲南;法國則從越南侵犯廣西;俄國從中亞人侵新疆;日本吞並琉球、侵犯中國台灣。
9、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9月黃海海戰(鄧世昌)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標志著洋務運動的失敗。簽《馬關條約》,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0、1894年:孫中山創立「興中會」。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
11、1895年:康有為「公車上書」。
12、1898年:百日維新/戊戌變法。
13、1899年:義和團起義。農民階級。口號:「扶清滅洋」。遭到中外聯合絞殺。
14、1900—1901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簽《辛丑條約》,中國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5、1904—1905年:日俄戰爭,爭奪中國東北但清政府局外中立。
16、1905年:中國同盟會成立,近代中國第一個領導資產階級革命的全國性政黨。資產階級革命派。
17、1906年:萍瀏醴起義,同盟會第一次武裝起義。
18、1911年:黃興、孫中山,廣州起義/黃花崗起義。同盟會影響最大的一次起義。
19、1911年5月:保路運動。
20、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
21、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成立定都南京。
22、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頒布,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法典。《告友邦書》企圖承認清政府與列強簽訂的一切不平等條約、外債。
23、1912年2月:清帝退位,帝制的終結,標志著清王朝的統治結束。
24、1912年3月: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建立了大地主和買辦資產階級利益的北洋軍閥反動政權。
25、1913年:袁世凱刺殺宋教仁,掀起「二次革命」。
26、1914年:孫中山建立「中華革命黨」,但具有很強的宗派性、脫離群眾。
27、1915年1月:「二十一條」。
28、1915年9月:新文化運動。
29、1915年12月:袁世凱稱帝。
30、1915年12月:護國(中華民國)運動。
31、1918年:護法(《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運動。不僅是孫中山個人的失敗,還標志著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終結。
㈤ 中國近現代歷史年表
10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50年 土地改革運動開始
鎮壓反革命運動開始
10月 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土地改革完成
1953年 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實行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
1954年 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頒布
1956年 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我國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
1957年 中國共產黨進行整風,反右派斗爭開始
1958年 「大躍進」運動、人民公社化運動
1959年 「反右傾」斗爭
1964年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6年 「文化大革命」開始
1971年 林彪反革命集團被粉碎
聯合國恢復我國合法席位
1972年 中美、中日關系開始正常化
1976年 四五運動
江青反革命集團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結束
1978年底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1982年 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87年 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92年 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97年7月1日 香港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
9月 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99年12月20日 澳門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
㈥ 中國近代史時間軸
中國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爆發,止於1949年南京國民黨政權覆亡,歷經清王朝晚期、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時期、北洋軍閥時期和國民政府時期,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到瓦解的歷史。
19世紀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強接連發動了侵略中國的戰爭,中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不斷遭到破壞,西方列強與中華民族的矛盾激化。70年代以後,列強對華侵略加劇,中華民族危機日益深重。
中國人民為反抗列強侵略,爭取民族獨立,進行著英勇的斗爭,開始了救亡圖存的探索。以「自強」「求富」為目的的洋務運動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資產階級維新派為了挽救民族危亡,發展資本主義,進行了維新變法運動。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新文化運動沖擊了封建主義的思想、道德和文化,開啟了思想解放的閘門。中國在飽受列強欺凌、被迫開放的環境中不斷進行著經濟、政治和思想文化的變革,中國的近代化艱難起步,社會結構開始逐步從傳統社會向近代社會轉型。
1919年爆發的五四愛國運動,標志著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和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第一次國共合作推動了國民革命運動的高漲。國共合作破裂後,中國共產黨為反抗國民黨統治,進行工農武裝革命,開始了中國革命道路的艱難探索。
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中華民族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全國抗日救亡運動不斷高漲。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七七事變,中華民族全面抗戰從此開始。中國人民經過八年浴血奮戰,終於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來反侵略戰爭的徹底勝利。
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面臨著兩種命運、兩個前途的決戰。中國共產黨為爭取和平民主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國民黨政府在美帝國主義支持下悍然發動內戰。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戰爭,推翻了國民黨在中國大陸的統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
㈦ 中國近代史時間軸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
1842年,《南京條約》簽訂,中國開始淪為半封建半殖專民地國家
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屬
1860年,《中英北京條約》、《中俄北京條約》、《中法北京條約》分別簽訂;洋務運動開始。
(7)中國近現代史歷史時間軸擴展閱讀:
中國近代史一般指的是1840年到1949年的歷史。
中國近代史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是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第二個階段是從1919年五四運動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
㈧ 中國近代史的大事年表(1840年至1949年)
1、第一次鴉片戰爭
第一次鴉片戰爭是1840年至1842年英國對中國發動的一場戰爭,也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國政府以林則徐虎門銷煙等為借口,決定派出遠征軍侵華。
1840年6月,英軍艦船47艘、陸軍4000人在海軍少將懿律(Anthony Blaxland Stransham)、駐華商務監督義律(Charles Elliott)率領下,陸續抵達廣東珠江口外,封鎖海口,鴉片戰爭開始。
鴉片戰爭以中國失敗並賠款割地告終。中英雙方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中國開始向外國割地、賠款、商定關稅,嚴重危害中國主權,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並促進了自然經濟的解體。同時,鴉片戰爭也揭開了近代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歷史新篇章。
2、中日甲午戰爭
中日甲午戰爭是19世紀末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爭。按中國干支紀年,戰爭爆發的1894年為甲午年,故稱甲午戰爭。
明治維新的日本開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對外積極侵略擴張,確定了以中國為中心的「大陸政策」;
此時的清朝是一個通過洋務運動迴光返照的帝國,政治腐敗,人民生活困苦,官場中各派系明爭暗鬥、爾虞我詐,國防軍事外強中干,紀律鬆弛;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逐步向帝國主義過渡,日本的侵略行徑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強的支持。
1894年,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朝鮮政府軍節節敗退,被迫向宗主國清朝乞援,日本乘機也派兵到朝鮮,蓄意挑起戰爭。
1894年(光緒二十年)7月25日豐島海戰爆發,甲午戰爭開始,由於日本蓄謀已久,而清朝倉皇迎戰,這場戰爭以中國戰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告終。中國清朝政府迫於日本軍國主義的軍事壓力,1895年4月17日簽訂了《馬關條約》。
甲午戰爭的結果給中華民族帶來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則使日本國力更為強大,為其躋身列強奠定了重要基礎。
3、武昌起義
武昌起義,又稱辛亥首義、武漢首義,是指1911年10月10日(農歷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發生的一場旨在推翻清朝統治的兵變,也是辛亥革命的開端。
黃花崗起義失敗後,以文學社和共進會為主的革命黨人決定把目標轉向長江流域,准備在以武漢為中心的兩湖地區發動一次新的武裝起義。
通過革命黨人的努力,終於在1911年(清宣統三年)10月10日成功地發動了具有劃時代意義武昌起義。
起義的勝利,逐步使清朝走向滅亡,並建立起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是亞洲和中國走向民主共和的開端,在中國歷史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4、五四運動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列強無暇東顧,日本乘機加強對中國的侵略,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中國人民的反日情緒日漸增長。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引發了偉大的五四運動。
1919年5月4日發生在北京的一場以青年學生為主,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階層共同參與的,通過示威遊行、請願、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種形式進行的愛國運動,是中國人民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又稱「五四風雷」。
從1918年11月的「公理戰勝強權」慶典,到次年1月的巴黎會議,短短兩個月時間,當時的中國充分詮釋了「自古弱國無外交」的定律,所謂的「公理戰勝強權」不過是一個美麗的童話。
面對這樣屈辱的局面,從5月4日開始,北京的學生紛紛罷課,組織演講、宣傳,隨後天津、上海、廣州、南京、杭州、武漢、濟南的學生、工人也給予支持。
五四運動直接影響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和發展,中國共產黨黨史一般將其定義為「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注意這里的「封建」一詞是泛化的封建觀),並以此運動作為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分水嶺。
5、南昌起義
八一南昌起義常簡稱南昌起義或者八一起義,指在1927年8月1日中共聯合國民黨左派,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揭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序幕。
1927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領導部分國民革命軍在江西省南昌市舉行的武裝起義。
南昌起義,由於客觀上敵人力量過於強大,主觀指導上缺乏經驗,沒有和湘、鄂、贛地區的農民運動相結合,開展土地革命戰爭,而是孤軍南下廣東,企圖打開海口,爭取外援,重建革命根據地,再次舉行北伐,加之兩次分兵,不能集中兵力殲敵,成為敵人各個擊破等原因,最後遭至失敗。
但這次起義的偉大歷史功績是不可磨滅的。它在全黨和全國人民面前樹立了一面鮮明的武裝斗爭旗幟,充分地表現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不畏強敵、前仆後繼的革命精神。
它以實際行動批評了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沉重地打擊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囂張氣焰,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革命鬥志。它對創建偉大的人民軍隊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八一南昌起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五四運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武昌起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日甲午戰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第一次鴉片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