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歷史陶都

中國歷史陶都

發布時間:2021-02-22 04:59:19

1. 宜興產 哪三陶 中國的陶都 是哪裡 中國的瓷都是哪裡啊

稱為瓷都的有好幾個地方,
但最富勝名的是中國的景德鎮

而陶都,則是中國宜興
宜興有7000多年的制陶歷史,紫砂、青瓷、均陶、精陶、彩陶,被譽為陶都的「五朵金花」。

2. 中國四大陶都是哪四個,

中國四大名陶,是指紫砂陶、坭興陶、建水陶、榮昌陶。1953年,在北京舉辦的全國民間工藝品展覽會上,江蘇宜興紫砂陶、廣西欽州坭興陶、雲南建水紫陶、四川榮昌陶器(榮昌縣現為重慶市管轄,故"四川榮昌陶"改稱"重慶榮昌陶")以其悠久的歷史,卓然不凡的陶瓷品相和深厚的文化內涵,被國家輕工部命名為"中國四大名陶"。

3. 中國的瓷都是在哪裡陶都是哪裡煤都是哪裡酒都是哪裡詩城都是哪裡

中國瓷都是景德鎮。
中國陶都是宜興
中國煤都山西大同市
貴州仁懷、江蘇宿遷、四川宜賓三座有著悠久的釀酒歷史的古都最終被評為「中國三大酒都」。
詩城都是洛陽

4. 中國有哪三大陶都

重慶市榮昌縣安富鎮、廣東佛山、江蘇宜興同被譽為 "中國三大陶都"。其陶器生產有千餘年歷史,所生產的傳統工藝美術陶與雲南建水陶、廣西欽州陶、江蘇宜興紫砂陶並稱為"中國四大名陶"。

5. 景德鎮以()著稱,稱為「()」。 宜興出產()聞名被稱為()。 ()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

景德鎮以瓷器著稱,被稱為瓷都
宜興以出產陶器聞名,被稱為陶都
秦始皇
造紙術
畢升

6. 中國宜興陶瓷博物館的古陶館

陶器是人類文明的起源。據考證,七年多年前的新石器時期中期宜興的先民們就從事農業耕作和製作陶器。宜興是太湖流域史前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境內山巒起伏、河渠縱橫,富有陶瓷原料資源,具有發展陶瓷生產的良好條件。至漢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時已成為江南的制陶中心,燒造釉陶、灰陶和紅陶;兩晉時期(265-420年)青瓷生產頗具規模,成為青瓷主要產地之一,窯址達十六處;宋代(960-1279年)宜興陶瓷的生產區域集中在以丁山、蜀山、湯渡(今丁蜀鎮)為中心的太湖西岸;至明清(1368-1911年)生產規模擴大,「家家捶泥聲、戶戶制陶忙」。數千年的制陶史從未中斷,生產技藝日益精湛,譽享海內外。
宜興素以「陶都」著稱於世,是我國主要的陶瓷產區之一。古陶館陳列的各個歷史時期的古陶瓷均為境內發現和出土,反映了宜興富有人文特徵的陶文化衍生的軌跡,從中我們領略到其卓越的製作意匠和濃郁的地方特色,並得到知識的啟迪和美的享受。

7. 中國歷史上三個風水最旺的龍興之地,古今王氣都聚集於此嗎

一、湖北省的蘄春縣蘄州鎮

宜興縣有“教授縣”的美稱,當代中國有548位宜興籍的高級科技人員,如物理學家周培源、化學家唐敖慶、藝術家徐悲鴻等均是該縣人。宜興縣父子同是教授的、兄弟同是教授的、一門眾都是教授的屢見不鮮。

那麼,宜興的風水地理情況怎樣呢?宜興是典型的“聚水格”,它有水龍的保佑。宜興地處長江中游彎彎曲曲的大環抱中,地理風水的氣場十分良好。它又是眾水眾湖匯合流入太湖的必經之路,而且處近終點站。它的西北形成眾星拱月般扇形水系:有宜興長漕河、渴湖、長盪湖、南猗湖,還有很多人工水庫。這些湖河源於長江,向江匯合,流經宜興,注入太湖。因此,使宜興成為典型的“水抱格”。

風水地理主論有“山主貴、水主富”之說,宜興當官的人雖然不多,但是經商富的、種養富的人的確不少,教授和高科技人員的收入也是高薪行列,他們的生活比其他的職工富裕得多,這是無可非議的。

以上三個地方都是中國風水地理最好的典型,不管什麼年代,只要它們的龍脈不遭到破壞,人才輩出絕不會受到任何影響,這是人傑地靈的象徵,完全體現了風水地理學的偉大成就。

8. 關於江蘇宜興的歷史

宜興市是一座擁有2100餘年城建史和多年制陶史的名城,素有中國「環保之鄉」、「著名陶都」、「教授之鄉」的美譽。宜興位於太湖西岸,地處蘇浙皖三省交界、長三角腹地、滬寧杭三角幾何中心,是江蘇省確定重點發展的三級I類新興中心城市。全市總面積2038.7平方公里,人口105.73萬,下轄21個鎮和1個國家級環保科技工業園。近年來,宜興經濟社會快速發展,2005年全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363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3.43萬元,財政總收入43億元。綜合實力、基本競爭力分列全國百強縣(市)第22位和第9位。宜興市創模3年,將工作重點放在建材、化工行業結構調整和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上,形成了鮮明的宜興創模工作特色。 宜興已有5000多年歷史。古稱荊邑,春秋時屬吳。周元王四年(前472)屬越。周顯五三十六年(前333)屬楚。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荊邑司會稽郡,次年改荊邑為陽羨縣。西晉懷帝永嘉四年(310),置義興郡。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廢義興郡,改稱義興縣,屬常州。宋太宗太平興國元年(976)改為宜興縣。清雍正四年(1726),分為宜興、荊溪二縣。民國元年荊溪撤消,並入宜興縣。1949年6月屬常州專區。1953年1月屬蘇州專區。1956年2月屬鎮江專區。1983年3月起,屬無錫市。1988年1月,撤銷宜興縣,建立宜興市。 2003年,宜興有21個鎮、1個環保科技工業園,95個居委會,430個行政村;總面積2038.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41萬公頃,山林4萬公頃,總人口1062363人。 文化教育 煮酒論英雄,才子贏天下。英雄輩出的陽羨山水不僅賦予了宜興人忠愛的精神,更給了這里的人們聰慧的靈氣。 「父子兄妹皆教授」,「一門七博士」,耕讀傳家,尊師重教蔚然成風。從古到今,宜興走出了4位狀元,10位宰相,385名進士,21位兩院院士,60多位大學校長,8000餘位教授副教授,「教授之鄉」名揚天下。 新中國第一次科技大會主席台上就座的10人中,就有4位宜興人。中國高教部部長、清華大學校長蔣南翔和台灣教育部次長、台灣大學校長虞兆中,出生於小鎮的同一條街……這些神奇的巧合,令世人對這片土地驚嘆不已。 宜興人聰慧的靈氣,更源於敢為天下先,開拓創新的勇氣。在繪畫、科學、社會等眾多領域,無不閃耀著宜興人高舉創新大旗的身影,成為領袖人物和開創者,為中國的進步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旅遊資源 別有洞天的陶都宜興,物產豐富,風光迷人,是陶文化、茶文化、竹文化、洞穴文化兼具的獨特旅遊勝地。 宜興地處長江三角洲太湖流域,隸屬無錫市,距太湖西64公里,與浙江、安徽兩省接壤,是江蘇省最南邊的一個縣級市;土地肥沃,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盛產大米、毛竹、茶葉、溪蟹和太湖魚蝦,是江南著名的魚米之鄉;古稱荊溪,淵遠流長,文物古跡眾多,境內山多水多,山水相依,景色秀麗。 宜興紫砂工藝始於北宋,盛於明清,繁榮於當今。集書畫、詩文、篆刻、雕塑於一體,成為獨步世界的藝術品。 2006年國務院公布了首批非物質遺產名錄,雄踞傳統手工技藝首位的,就是宜興紫砂。古往今來的工藝大師和民間藝人薪火相傳,見證著中華文明發展的源泉和永恆的魅力。 中國是茶的故鄉,世界給了宜興一把紫砂壺,並沒有忘記在裡面放一片茶葉。 宜興是江蘇省最大的茶葉產區,地處亞熱帶氣候,四季分明,溫和濕潤,生長著被茶聖陸羽稱為「芳香冠世產,可以上供朝廷」的陽羨茶。天子未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宜興陽羨紫筍茶與杭州龍井茶,蘇州碧螺春齊名。三國時代以「國山舜茶」稱雄江南,唐朝以「陽羨唐貢茶」名揚天下。 在宜興山區,茶園依山就坡,一望無際,人稱「茶的綠洲」。 在紫砂壺的天地乾坤里,清雅的茶香,滋潤著中華民族厚重的文脈。 太華山區,是江蘇最大的毛竹基地。全市竹林面積達18萬畝。翠竹連崗接坡,挺拔茂密,層巒疊翠。山風過處,竹影婆娑,綠浪起伏,有「竹海」美稱。 宜興雅稱「洞天世界」,80多個石灰岩溶洞千姿百態,遍布全市。尤以「江南第一古跡」暨「海內奇觀」善卷洞與張公洞及絢麗多彩氣勢宏偉的靈谷洞名揚天下。 今日宜興 2002年,列為中國六大考古發現之首的宜興駱駝墩遺址的發現,證明了早在 7000年前,宜興就已經成為太湖西部地區的中心部落。宜興從晉朝設置義興郡,作為太湖西線最大的城市,曾歷時千年之久。 今天的宜興,作為江蘇省重點發展的三級一類新興中心城市,名列2005年中國百強縣市競爭力第9位,長三角37個縣級市綜合競爭力第7位,在長三角浪潮的澎湃中,鄉鎮企業的異軍突起;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全國唯一的國家級環保產業科技園,以及省級宜興經濟開發區、省級陶瓷工業園和官林、高塍等5個工業集中區的建立;電線電纜、環保設備、精細化工等八大優勢產業集群的形成;繪就了宜興產業發展的燦爛星空,奠定了騰飛發展的堅實基礎。2006年,宜興市被國家環保總局認定為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 隨著國際資本產業正向長三角加快轉移,國家對長三角城市群建設的規劃啟動,杭寧城市帶崛起戰略構想的形成,宜興,將在更高層次、更廣領域顯示出不可限量的發展前景。 打造富裕宜興、活力宜興、生態宜興、文化宜興、和諧宜興,基本實現現代化,建設太湖西線第一城的宏偉藍圖已經全面鋪開。一個更加富裕、和諧、秀美的新宜興正在崛起。 宜興,熱切召喚著天下有識之士,共創人生的光榮與夢想!

9. 中國古代和景德鎮齊名的陶都是哪

中國陶都·宜興

陶器世界

宜興固然以風景秀麗著稱,但是形成它今天獨特風貌的主要因素卻是陶瓷工藝。宜興自古即以出產陶器聞名,是中國制陶業的發源地之一,向有「陶都」之稱,與瓷都景德鎮齊名。

陶都的窯場集中在宜興城東南14公里的鼎蜀鎮。鎮以鼎山和蜀山得名。這兩座山相距不過3里,一東一西,中間隔著一條罨畫溪,遙相對峙。蜀山四面都是水,它好像水中央的一個小島。山不算高,「水環之如賠嶁」。這座山原來叫做『獨山』,屹然特立,旁無附麗」。據萬曆《宜興縣志》載:蘇東坡居宜興時,「愛其風景類蜀,乃改今名。」元末畫家徐賁隱居於此,繪有《蜀山圖》,畫中遠山深秀,嵐氣郁蒼,一派江南水色山光,並有宋克、和孝思等題識,觀畫讀詩,頗能領略遠離鬧市的山居之樂。明代陳淳也有《罨畫圖》傳世,堪稱一時傑作。
提到宜興陶器,使人們很自然地聯想到中外聞名的紫砂茶壺。茶壺本來是一般的飲具,可是宜興的紫砂茶壺卻有特殊的功能,泡茶不走味,貯茶不變色,盛暑不易餿。其使用年代越久,器身色澤就越發光潤芳馨,即使在空壺里注入沸水都會有一股清淡的香味。茶壺造型一般簡練大方,淳樸古雅,例如名為「雲龍」的紫紅色茶壺,是名藝人朱可心的代表作品。滿壺浮雕著一片起伏著的雲彩,兩條巨龍在雲層里翻騰,神態矯健,其中有一條龍鑽出了壺蓋,這條龍的頭能伸縮,猶如隱現穿行在雲海之中,而從雲端下垂的龍尾又構成了壺把,真是活龍活現,既實用又美觀。所以寸柄之壺,盈握之杯,往往珍同拱壁,貴如金玉。「世間茶具稱為首」,古今中外,講究飲茶的人,都以紫砂壺為珍品。

據考古普查證明,這里燒造陶器可上溯到5000多年以前。陶都的先民在新石器時代,就發明創造了陶器。商周時期,已有精美的幾何印紋硬陶和原始青瓷。到了秦漢,陶窯密布,陶窯密布,又出現了釉陶的燒制。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鼎蜀鎮附近的均山已成為中國南方早期青瓷的重要產區。宋元時期,日用陶和軍用陶生產規模空前,出現了精美的此砂陶。明清兩代,此砂工藝大放異彩,使宜興陶器成為聞名世界的產品。

早在宋代,宜興陶器已經成為全國各地窯場的楷模,淬至今的蚌式洗和長頸瓶是可考珍寶。南宋時,宜興陶器就在國際上有了聲譽,並為西方著述家所重視。南宋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阿拉伯地理學家愛垂醵氏(Eletrisis)在一部地理書中寫道:「中國面積很大,人口極多,……藝術作品以繪畫和陶瓷器為最精美。」特別提到「蜀山建築美麗,所造陶器,質地極佳。」蜀山即今鼎蜀鎮之蜀山。
紫砂陶原料―――五色土

質性特殊的紫砂陶原料,黏中帶砂,柔中見剛,富有韌性,顏色鮮艷。有紫色的砂泥,奶色的白泥,橘色的黃泥,猩紅的原泥,黛色的綠色……斑斑斕斕,被譽為「五色土」。這些陶土燒成之後的器物,表面光挺平整之中含有小顆粒,表現著一種砂質效果,所以稱之為紫砂、紫砂器或紫砂陶,它是中國獨有的一種陶器。

閱讀全文

與中國歷史陶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