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古代歷史上,統御能力最強最高的十大統帥有哪些
周武王姬抄發,牧野之戰搞掉商紂王。
白起,秦趙長平之戰,以五萬對四十五萬,而且還將四十五萬趙軍坑殺。(後為秦始皇賜死)
王翦,滅趙。
樂毅,下齊七十餘城。(後田單火牛陣破之)
項羽,西楚霸王
李廣,飛將軍,雖然最後結局不是很好,但卻是是統帥能力很高很強。
董卓,酒池肉林似地抱負
曹操,魏武帝,鼎立天下三分
楊堅,隋文帝楊堅,被美國一個叫麥克-哈特的人所撰寫的《人類百位名人排座次》一書
中名列第八十二,尚在孟子之上。
成吉思汗,這個就不用說了吧,比拿破崙還囂張。
仔細思考了問者的問題,強調了『統御能力最高、最強』,想了想,把一些雖然名氣很大,但沒有得到實權或者沒有得到支持的一些人給排除出去了(如岳飛),有些看似沒有什麼特別出眾的地方,但就『統御能力』來說,已經超過古往今來很多人物(如董卓,雖然名氣不好,而且他的歷史短暫,但是他的統御能力確實沒得說)。綜合深思,自認為是最符合題目的答案了。
2. 中國十大軍事統帥排名
中國十大軍事天才
袁崇煥
明末最冤死的將領,在天啟、崇禎兩位皇帝任寧遠總督的時候,牢牢守住了明朝的北方門戶,曾讓努爾哈赤戰死,並讓皇太極無所適從,袁崇煥的死等於明朝的北大門失去了一把重鎖,同時由於他的以戰求和的戰略思想最終未能實施,導致了明朝了滅亡。
岳飛
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將領之一。在宋朝那個重文輕武的朝代,能出這樣的將才實屬不易。幾乎憑一己之力扭轉乾坤,破朱仙鎮,破拐子馬,破鐵浮圖,都快直搗黃龍了,其軍事領導才能已得到了歷史的認可。但最終也是死於自己人手裡,壯志未酬,也未能該寫歷史。
衛青和霍去病
他精勇武藝,善長騎射,對匈奴作戰屢立戰功,最後被拜為大將軍。衛青在抗擊匈奴的戰斗中立下赫赫戰功,是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但他不居功自傲,待人寬厚誠實,關心體貼將士,深受將士愛戴。
霍去病,開創了閃電戰的先河,一支孤軍殺敵無數,叫匈奴人心緊膽寒
白起
戰國四大名將——起翦頗牧,首推白起。白起一生領兵打仗無數,共殲滅六國軍隊一百餘萬。攻六國城池大小七十餘座,奇跡是在那個戰火連天的歲月,一生從來沒有打過敗仗,並且經常以少勝多。既是高超的戰術家又是高明的戰略家。其指揮的戰爭的規模之大,戰斗之殘酷後世鮮有能比者。
白起將趙國元氣大傷為秦國後來統一天下打好了基礎。
孫子
他不但是出類拔萃的軍事天才,助吳王稱霸於春秋時代,耕作重要的其所著的孫子的十三篇兵法,言簡意賅,歸納出戰爭的原理原則,是最有系統的軍事理論,舉凡戰前准備、策略運用、十分周嚴完備。
孫子兵法蘊含了豐富的謀略思想,跨越了時空與國界,在軍事、商戰、處世、外交及人際關系等方面,為現代人開啟了邁向成功的新思維。
直到現在,兩千五百年前的孫子兵法,仍不斷廣泛地流傳。
諸葛亮
歷史上的諸葛亮雖然並不像三國演義中那樣近乎於神,但在軍事領導才能方面也超乎常人。配合東吳赤壁大破曹操、平定蜀中使劉備三分天下、以一己之力抗北魏、七擒孟獲平南蠻。但面隊司馬懿無可奈何、六齣祁山而無功,最終未能最終魏晉一統天下,暴露了其並非無所不能,也因此對中國歷史的影響程度並不大。
項羽
一個中國歷史上近乎於神話的人物,史上第一戰神。出自將門,18歲為將,開始帶兵打仗,推翻秦朝統治的最大功臣。亦帥亦將,不僅擅用謀略,更能身先士卒,破釜沉舟的戰役不僅改變了整個大局,更被永載史冊。26歲時稱王,但最終未能保住。33歲時結束了其傳奇一生。
李陵
曾經率領五千步兵對抗匈奴十一萬人與匈奴單於親率的3萬騎兵遭遇。首仗,李陵消滅數千敵人。單於大驚失色 ,急招附近8萬騎兵馳援。見敵人越來越多,李陵命部下向南且戰且退,殺抵3000,數日後來到一個山谷里。在撤退過程中,漢軍不少戰士中了敵箭,李陵讓重傷者上車,有兩處箭傷的駕車,一處箭傷的繼續戰斗,這樣,又斬敵3000。漢軍繼續南撤,來到一山下,這里樹木茂盛,匈奴騎兵施展不開,而漢朝步兵在樹木間輾轉殺敵數千人。當時漢軍一個小官叫管敢,受上級所辱,一氣之下投降匈奴,並透露漢軍無後援、弓箭也將用盡,已無力支撐了。於是匈奴急攻,漢軍又斬敵數千人
,並殺敵堅持十多天卻無人援救,下馬投降。
韓信
楚漢戰爭期間,韓信率兵數萬,開辟北方戰場。破魏之戰,針對魏軍部署,佯作正面渡河之勢,暗從側後偷渡,攻其不備,俘獲魏王豹。井陘之戰,背水為陣,使將士死地求生,人自為戰,大破趙軍。淮水之戰,藉助河水,分割楚軍,將齊、楚聯軍各個擊滅。四年二月,被封為齊王。參與指揮垓下決戰,擊滅楚軍。韓信熟諳兵法,戰功卓著,為漢王朝的創建作出了重要貢獻。其用兵之道,為後世兵家所推崇。
毛澤東
他的戰略戰術打敗了武器裝備遠勝於我們的老美,這難道不夠格。
3. 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軍事統帥是誰
李靖,
4. 中國四大將軍是誰
白起(?—前258),也叫公孫起,號稱「人屠」,漢族,戰國四將之一(其他三人分別是李專牧、廉頗、王翦)戰國時期屬秦國名將。郿縣(今陝西郿縣東北)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統帥。
王翦,生卒年不詳,頻陽東鄉(今陝西省富平縣東北)人,秦代傑出的軍事家,是繼白起之後秦國的又一位名將。與其子王賁在輔助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戰爭中立有大功,除韓之外,其餘五國均為王翦父子所滅。
廉頗 生卒年不詳.戰國時期趙國傑出的軍事將領。主要活動在趙惠文王(前298—前266)、趙孝成王(前266—前245)、趙悼襄王(前245—前236年)時期。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
李牧(前580年—前229年),生年不詳,據推算當生於趙武靈王後期。李牧的生平活動大致可劃分為兩個階段,前一段是在趙國北部邊境,抗擊匈奴;後一段是在朝中參與政治軍事活動,以抵禦強秦為主,曾兩次大破秦軍。
5.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十大統帥都有誰
姜尚,姜子牙,鼻祖,不多說
白起:殺人無數,沒有他殺了一百六十多內萬人,王翦根本別容想滅了六國。
吳起:不解釋了,跟孫子一個級別的。
孫武:不解釋。
項羽:敗在政治上,戰神之名從不是浪得虛名的。
霍去病:飲馬翰海,封狼居胥。匈奴遠遁,漠南無王庭
劉裕:兵鋒所向,二十年縱橫間,誰人能擋?!在高手輩出的南北朝,劉裕稱王,無話可說!
陳慶之:儒將陳慶之,7000白袍打遍天下無敵手
冉閔:挽救一個民族!
李世民,隋唐英雄無數,凌煙閣文武百官,統領無敵!
岳飛,袁崇煥,韓信,衛青,鐵木真,伍子胥,李靖,周瑜等等都可算得上是名將大帥,每一個人的貢獻戰績都差不多哪去,這里說出來,只是別忘了這些神人。
6. 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十大統帥
評中國古代十大軍事家
我在選中國古代十大軍事家時,確實頗廢了一翻腦筋,因為中國出色的軍事家實在太多了。除了我選的十個外,像孫臏、吳起、李牧、劉裕、拓跋燾、李靖、阿骨打、伯顏、戚繼光等,隨便拿出一個,在世界上都是響當當的,所以只好本著以下的原則選出了十個。
1.每個人都能代表一個時代,在同時期的軍事家中,他們都是最出色的(因為同時期的人物可以相比,誰優誰劣大家一看就明白,所以很容易選。不同時期的人物只能通過他們的事跡和統帥的特點相比較);
2.每個統帥都有自己鮮明的特點;
3.按春秋、戰國、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遼金西夏、元、明、清幾個時期進行選拔。
孫武:最偉大的軍事理論家;白起:最善於野戰圍殲;韓信最善於靈活用兵,以少勝多;曹操:最善於納諫;李世民:最善於後發制人,疲敵制勝;李光弼:最善於防禦;岳飛:最為全面的統帥;成吉思汗:不用多說;朱元璋:最卓越戰略家;努爾哈赤:其事跡與成吉思汗差不多。
春秋時期
最優秀的統帥無疑是孫武,即使在世界上,他也是最偉大的軍事理論家,我曾說過,只要《孫子兵法》存在,世界上一切偉大的兵書都只能是第二流的。《孫子兵法》是無與倫比的。孫武同樣也擅長指揮,柏舉之戰就是中國戰爭史上靈活用兵,以少勝多的典型戰役。
戰國時期
戰國時期的統帥有很多是非常出色的,其中白起、孫臏、吳起、李牧、廉頗是其中的代表,好在他們都是同時期的人,很好選擇,孫臏、吳起都很優秀(孫臏指揮過馬陵、桂陵之戰,吳起指揮過陰晉之戰),但和孫武相比,還是遜色了一些。李牧、廉頗(指揮過鄗代之戰)也同樣優秀,他們和白起生活在同一時期,遺憾的是他們沒有交過手,幾次機會都擦肩而過,而且他們的戰績也都不如白起。
這里我要提一下李牧,他的軍事思想和白起非常相似,都以打殲滅戰為主,他指揮的趙破匈奴之戰、肥之戰、番吾之戰都是殲滅戰。在戰國後期李牧是唯一能與白起相抗橫的人,他們本來是可以站在一起打上一仗的,那將是無與倫比的一次會戰,但歷史卻和我們開了個玩笑,他們都能沒活到戰爭的結束,他們不是被敵人擊敗的,而是被自毀長城的。李牧如果活在別的時期,我是可以把他考慮進去的,遺憾的是他和白起活在了一個時期,他被白起巨大的光環給擋住了身影。另外李牧在軍事理論方面不如孫臏、吳起,二個皆有兵法傳世,而且吳起還進行過著名的軍事改革,所以在這里我選擇了白起。
白起征戰沙場達37年之久,戰勝攻取者七十餘城,殲敵百萬,未嘗敗績。史學家司馬遷稱贊白起「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白起用兵,善於分析敵我形勢,然後採取正確的戰略方針對敵人發起進攻。如伊闕之戰中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鄢郢之戰中的掏心戰術,並附以水攻;華陽之戰長途奔襲等。白起最突出的軍事思想是善於野戰進攻,戰必求殲,以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為主,他是戰爭史上運用圍殲戰術作戰的無與倫比的統帥。是中國戰爭史上三個最善於打殲滅戰的軍事統帥之一(另外兩人是成吉思汗和粟裕大將)。但白起能夠在二千多年前便主張打殲滅戰,這是非常難得的。其指揮的長平之戰,是中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最徹底的圍殲戰。其規模之大、戰果之輝煌,在世界戰爭史上也是罕見的。西方的漢尼拔指揮了一個以少勝多的圍殲戰——坎尼戰役,殲敵8萬人,就被西方軍史專家推崇的無以復加,但他的戰績在白起面前,簡直就是小萊,當時西方的一個國家恐怕也沒有100萬吧!長平之戰即使放在今天也豪不遜色,拿二戰來說,能超過長平之戰的(必須是圍殲戰),只有德軍的基輔戰役,像斯大林格勒戰役也只殲滅了33萬。
秦漢時期
著名的統帥有秦始皇、項羽、張良、韓信、衛青、霍去病和劉秀。
秦始皇統一天下主要靠的是他的武將和謀臣,以及前世秦國君主打下了良好基礎。就象秋天的桃子,你不去摘,他也會落下來的。
項羽的勇猛精神,的確無人能及,但項羽有勇無謀,是難成大事的。韓信在被劉邦拜大將後,曾與劉邦談論天下大勢,自己也承認論兵力的英勇、強悍、精良都不如項羽,項羽一聲怒喝,千人會嚇礙膽戰腿軟。但韓信還說,他不能放手任用賢將,這只算匹夫之勇。項羽待人恭敬慈愛,語言溫和,人有疾病,同情落淚,把自己的飲食分給他們。可是等到部下有功應當封爵時,他把官印的稜角都磨光滑了也捨不得給人家,這是婦人之仁。後來的事實證明了的確如此,唯一的謀士范增一怒而走。漢軍用計謀把耍項羽的團團轉,劉邦正面與項羽相拒,韓信千里迂迴,彭越在項羽後院打游擊,項羽沒頭蒼蠅一樣疲於奔命,按了葫蘆起了瓢,最終被漢軍合圍,其霸業以失敗而告終。在有些時候,項羽還不如張飛,張飛雖猛,但也有粗是有細的時候,項羽就象白痴一樣,只知用蠻力。
張良與項羽正好相反,因為身體不好,張良一直沒有親自統率過軍隊,作為謀士,他的確出了不少妙策,但有勇無謀不是最好的,有謀無勇同樣也不是最好的。
大將軍衛青前後七次出擊匈奴,立下不世之功,但著名的漠北之戰卻沒有參加,而且自霍去病出世後,他的戰績一直不如霍去病。
驃騎將軍霍去病前後六次出擊匈奴,作戰勇猛,果敢深入,每戰皆勝。但他所率的軍隊全部是漢軍最精銳的部隊,想打敗仗都不容易。這點他比韓信強多了,韓信訓練一批精兵,就會被劉邦要走,所以他統率的軍隊很多都是剛改編的。而且霍去病身上驕氣太重,不恤士卒。
後人一談匈奴,便會談衛青、霍去病,但是他們二人並沒有滅掉匈奴,漠北之戰後,也就結束他們的軍事生涯。
光武帝劉秀也是個傑出的統帥,曾指揮過著名的昆陽之戰,稱帝後,也曾出征過幾次,而且君臣關系相當融洽。但劉秀身上缺少像秦皇漢武那種霸氣,也許是書讀太多的原因。劉秀手下將領很多(雲台28將,還有馬援、來歙等),後期的戰爭主要由他們來指揮的。統一戰爭結束後,劉秀棄武修文,這與東漢的軍事成就不如西漢是有很大關系的。
兩漢最傑出的軍事家當屬韓信,和上述幾人相比,韓信有著非常鮮明的統帥特點:就是靈活用兵,以少勝多。他是中國戰爭史上最善於靈活用兵的將領,其指揮的井陘之戰、濰水之戰都是戰爭史上的傑作。兵法上說:「兵無常勢,水無常形。」打仗最重要的是靈活用兵。以多打少,誰都會打,以少勝多,才是最難打的,這也是林彪不如粟裕的地方,話題扯遠了。此外,韓信還為後世留下了大量的軍事典故: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背水為營,拔幟易幟,半渡而擊,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其用兵之道,為歷代兵家所推崇。作為軍事家,韓信是繼孫武、白起之後,最為卓越的將領。孫武長於理論、白起長於野戰、韓信則長於靈活用兵。作為戰略家,他在拜將時的言論,成為楚漢戰爭勝利的根本方略。作為統帥,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率軍出陳倉、定三秦、破代、滅趙、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無一敗績,天下莫敢與之相爭。作為軍事理論家,他與張良整兵書,並著有兵法三篇。韓信的缺點不是在軍事上,而是在政治上,韓信在政治上犯有嚴重的失誤,幾次關鍵時刻都優柔寡斷,最終死於婦人之手,後人評價韓信「成敗一蕭何,生死兩婦人」,實無虛言。
三國時期
三國至南北朝時期,是中國歷史上大分裂、大融合的時期。三國時期的軍事家多為知識分子,而十六國和南北朝時期則以北方少數民族為主。
三國時期最傑出的軍事家當屬曹操,諸葛亮和司馬懿等根本不能與曹操相比。特別是諸葛亮,書中都把他寫神了,但他犯了許多重大的錯誤,以後我會專門寫關於諸葛亮失誤的文章。曹操一生打了許多敗仗,在我所選的十個人中,他敗的最慘,所以讓他入選大家一定有爭議。但曹操的統帥特點也非常鮮明,他是中國戰爭史上最聽話的統率,這里的聽話不是任人擺布,而善於、敢於聽取部下的正確建議,這也是曹操手下謀士眾多的原因,像第一謀士荀彧,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此外還有郭嘉、程昱、賈詡、司馬懿、荀攸、許攸等,曹操的謀士之多,在中國歷史上找不出第二人,而曹操對他們的計謀也言聽計從。在在統一北方戰爭中,曹操深謀遠慮,善納良策;利用漢室名義,爭取民心,征撫兼施;重視戰略基地建設,實行屯田,發展經濟,減輕民賦,安定社會秩序;治軍嚴整,賞罰分明;善任將吏.兼收並蓄,用兵靈活,力爭主動,面臨危局,臨陣若定,善於捕捉戰機,抓住作戰關鍵,出奇制敵,終於取得內線作戰和戰略性決戰的勝利。特別是官渡之戰,集中體現曹操卓越的用兵謀略和指揮才能。
曹操不但是卓越的軍事家、統帥,還是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和軍事理論家,像曹操這樣全面的,在中國古代的軍事家中是找不出第二個的。
南北朝時期
兩晉南北朝時期最著名的軍事家有兩個,一個是宋武帝劉裕,一個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燾。辛棄疾在他的詞中稱劉裕北伐是「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但劉裕稱帝三年後便去世,沒能等到拓跋燾。魏太武帝拓跋燾也是雄才大略之人,承道武帝和明元帝的基業,先二次率軍進攻夏都統萬城,長途奔襲漠北,掩其不備,大破柔然,威服高車,為穩定北方創造有利條件。然後滅北燕、北涼,統一了北方,但他和曹操一樣,都被長江所阻,只能望江興嘆。如果他們二人有一個能統一中國,我會毫不猶豫地將其選中,但他們都沒能做到,而且無論和三國的曹操相比,還是和唐太宗相比,他們都有一些不如他們的地方。
隋唐時期
隋唐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最繁榮的時期,特別是唐朝,在政治、經濟、外交、文學等方面都取得了輝煌的成績,在軍事上也不例外。這一時期著名的軍事統帥有隋朝的楊素、唐朝的李世民、李靖、李績、李光弼、郭子儀、李晟、黃巢、後周的柴榮等。其中最有代表的是李世民、李靖和李光弼。
李世民不僅是卓越的政治家,而且還是卓越的軍事家、戰略家,對歷史了解不多的人,包括當初的我在內,只知道貞觀之治、敢於納諫和以史為鏡這些,很少知道李世民還是個軍事家。毛澤東在評價中國帝王時,說李世民是中國帝王中最善於用兵的。李世民最鮮明的統帥特點是:後發制人,疲敵制勝,這在中國古代的軍事家中也是最突出的。他在統一在戰爭中迫降薛仁杲的淺水原之戰,消滅劉武周的柏壁之戰,一舉擊滅王世充、竇建德兩大集團的洛陽、虎牢之戰,擊敗劉黑闥的洺水之戰,這幾個戰略決戰都是後發制人,疲敵制勝的典型戰例。六個主要集團,李世民就消滅了四個。李世民不僅善於疲敵制勝,而且敢於堅持自己正確的看法,在統一戰爭中,李世民多次拒絕了部將錯誤的建議。如淺水原之戰拒絕了竇軌的建議,率兵追擊,最終大勝。柏壁之戰中先後兩次拒絕了諸將出戰的請求,在追擊過程中,又拒絕了劉弘基提出的待後續部隊和糧草到來之後再行決戰的建議,繼續追擊,終於大獲全勝。洛陽、虎牢之戰中又拒絕了劉弘基、李淵撤兵的建議,力排眾議,並派人說服了李淵,對戰役的勝利起了重要作用。這與其善於納諫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此外,李世民還膽量過人,智謀超群。在五隴阪之戰和涇陽之戰中,都是用計謀智勝突厥軍的。李世民即位後,採取了開明的民族政策,涌現出一大批著名的少數民族將領,被各民族稱為「天可汗」。
和李世民生活在同一時期的李靖,指揮了平蕭銑和輔公祏的作戰,消滅了六大集團中另外的兩個,後來又指揮了滅東突厥之戰、擊吐谷渾之戰,他和李世民相比,他的特點就不如李世民。
李光弼是與安史之亂聯系在一起的,但一提安史之亂,人們首先想到的不是李光弼,而是郭子儀,是李光弼不比郭子儀嗎?我可以肯定地說,郭子儀是不如李光弼的,其中的原因與二人的性格有關。二人同為唐代中興名將,唐朝之所以能廷續百餘年,在某種意義上說,全靠此二人,史書上說李光弼「戰功推為中興第一」這一點都不假。郭子儀治軍寬,做人圓滑,從不得罪人。而李光弼則個性較強,治軍嚴肅,手下畏懼,經常得罪人。這就造成了一個風光、一個寂寞了。
李光弼的統帥特點也非常鮮明:他是世界戰爭史上最善於防禦的統帥,這毫不誇張。他指揮的太原之戰,是古代城邑保衛戰中以少勝多,以弱制強的一個典型戰例,在中國戰爭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李光弼智謀超群,在作戰中採用頑強堅守與不斷尋機出擊相結合的戰法,靈活運用地道、石炮等守城戰術和技術,出奇制勝,不滿萬人的兵力一舉殲敵10萬餘人。此外,像常山之戰、九門之戰、嘉山之戰、河陽之戰等,都是著名的防禦戰,像常山之戰、河陽之戰更是令人拍案叫絕的戰役。唐軍九節度使圍鄴,大敗,唯李光弼與王思禮全軍而還。李光弼在邙山之戰中,也有過失敗,但失敗的原因並不在於李光弼,唐肅宗重用宦官監軍,對他們言聽計從,在決戰時機尚未成熟時強令決戰,仆固懷恩又挾私報復,違抗軍令,因而導致了邙山之敗。
在李世民、李靖、李光弼三人,李靖的特點不如李世民和李光弼那樣鮮明,也沒能超過前面的孫武、白起、韓信和曹操,所以只能將其忍痛捨去。
宋遼金西夏時期
在宋遼金西夏這一時期中,岳飛是最出色的統帥,一般人只知道岳飛是個英雄,並不知道岳飛的軍事才能。但對軍事有一定了解的人便會知道,岳飛是古代名將中,最為全面的,善於野戰、城邑攻堅戰、山地攻堅戰、防禦戰、水戰、以步制騎等。名將宗澤稱其:「勇智才藝,古良將不能過。」岳飛不但在戰術上善於指揮,而且在戰略上更為突出,當時南宋對金國採取的是防禦戰略,唯岳飛不受當時戰略思想束縛,主張進攻戰略,並組織多次成功的反擊作戰。所以這一時期的將領在戰略、戰術上都沒有人能夠達到岳飛的成就。
蒙元時期
蒙古(元)時期最傑出的無疑是成吉思汗,這就不必細說了,此外還有一些著名的將領要提一下,比如速不台、哲別、木華黎、托雷、拔都、忽必烈、伯顏、阿術等,特別是速不台和伯顏,速不台曾兩次西征,先後在迦勒迦河、賽約河之戰中,以少勝多,大敗老毛子們,威震歐洲。伯顏蒙宋戰爭中,先後郢州之戰、鄂州之戰、丁家洲之戰、臨安之戰中,一路勢如破竹、以少勝多,殲滅了宋軍主力,從而結束了長達45年的蒙宋戰爭,統一了中國。
成吉思汗的霸業在其死後不但沒有隨之消亡,反而是剛剛開始,這與亞歷山大等西方著名的統帥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究其原因,不僅是蒙古有一批速不台和伯顏那樣的統帥,而且成吉思汗的子孫也都是善於征戰的將領。像兒子,術赤、察合台、窩闊台、托雷,孫子蒙哥、忽必烈、拔都、旭烈兀等。所以蒙古帝國才得以橫跨歐亞數百年。
明朝
明代有代表性的軍事家有朱元璋、徐達和戚繼光。
朱元璋和李世民一樣,其軍事才能鮮為人知,但他的軍事才能卻和李世民一樣出色,毛澤東說朱元璋的軍事才能在帝王中僅次於李世民。朱元璋的統帥特點非常鮮明,他是一個卓越戰略家,在這方面能與朱元璋相媲美的只有毛澤東。朱元璋在兩淮之戰,明滅元之戰,明攻山東之戰,明攻河北、大都之戰,明攻閩廣之戰,明滅夏之戰,明攻雲南之戰,明太祖北征沙漠之戰中,都親自製定作戰方針,而最終的戰爭進程和朱元璋所欲料則完全一至,每言必中,堪稱用兵如神,其駕馭戰爭的能力也堪稱無與倫比。
戚繼光的軍事才能在抗倭戰爭中已顯露無疑,台州之戰靈活用兵、以少勝多,堪稱經典,但這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戚繼光進行的改革。明代時期,火器有較大發展,中期時,火器手即佔到全員的一半以上。此時,火力戰斗已成為戰斗的首要階段;指揮使用各種性能火器的兵種協同作戰,成為指揮官的主要職責,僅僅身先士卒已難當重任。進攻時,首先充分發揚火力,再利用火力戰果實施沖擊的戰術,防禦時,誘敵至預定的火袋或火制地帶實施火力突襲的戰術,利用熾盛火力或地雷陣遲滯、阻止和殺傷敵人的戰術等,均成為常用戰法。戚繼光正是在這一時期的傑出代表,他所練的新軍(戚家軍)最為典型,以隊為基本建制單位,每隊12人,基本隊形為二路縱隊的「鴛鴦陣」;戰斗時,根據敵情、地形,可變為二等分的兩路縱隊並列的「兩儀陣」,或變為近似二列橫隊的「小三才陣」及基本上為一列橫隊的「三才陣」。可惜名額有限,無法將其列入。
相比之下徐達就要遜色一些,這並不是說徐達在軍事上不如二人,而是沒有鮮明的特點。在明滅元的戰爭中,徐達都是按著朱元璋制定的戰略方針去作戰,雖然也屢有佳作,但和朱元璋、戚繼光相比,還是遜色。
清朝
清朝和以往的時期相比,傑出的的軍事人物不多,只有努爾哈赤、多爾袞和近代的曾國藩、左宗棠很有特點。曾國藩、左宗棠因為是近代人物,所以就不多說了。多爾袞是個出色的戰略家,但和朱元璋相比,還是遜色一些。
這里主要說一說努爾哈赤,努爾哈赤與成吉思汗是中國歷史上最為著名的兩個少數民族統帥,在他們身上有很多相似之處,雖然努爾哈赤的成就不如成吉思汗,但並不代表他沒有這個才能。金庸先生曾說過,努爾哈赤是繼成吉思汗後,世界歷史上400年間最卓越的軍事天才。雖然這話有些過,但不難看出努爾哈赤的過人之處。
努爾哈赤在統一女真戰爭的戰爭中,先後在兆佳城之戰、渾河之戰、古勒山之戰、葉赫城之戰中(特別是渾河之戰,創造了以4人擊敗800人的奇跡),憑著堅強的意志、超人的智慧、卓越的軍事才能,以外交爭取與軍事進攻相結合,採用遠交近攻、分化瓦解、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等策略,僅以遺甲13副起兵,經過36年的艱苦征戰,最終由小到大,由弱變強,最終贏得了統一戰爭的勝利,堪稱奇跡(成吉思汗統一蒙古用了21年)。
努爾哈赤在明與後金的戰爭中,先後在撫順之戰、清河城之戰、薩爾滸之戰、河西之戰獲勝,取得大片土地。特別是薩爾滸之戰,努爾哈赤採取「憑爾幾路來,我只一路去」的作戰方針,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經5天激戰,明軍東、西、北三路全軍覆沒,唯南路軍逃回。損失杜松、劉綖以下將領310餘人,士卒45870餘人,馬、騾、駝28600餘匹,以及大量武器裝備。像這樣的戰役(包括台州之戰等以少勝多的戰役),在西方戰史上,只有拿破崙的奧斯特里茨戰役能與其媲美(在西方國家很少有靈活用兵、以少勝多戰役,他們認為那是不可想像的。包括二戰在內,也找不出幾個以少勝多的戰役來。所以當斯大林聽說解放軍在淮海戰役中以60萬打敗80萬,殲敵55萬的戰報後,連說奇跡)。
努爾哈赤最終在寧遠之戰中敗給了袁崇煥,主要原因並不是才能上的,而是火力上明顯不如明軍,明軍用的是西洋大炮,努爾哈赤雖然人多,但無濟於是,後來耿仲明降清,帶去了大量的紅衣大炮,清軍才得以所向無敵。努爾哈赤和成吉思汗一樣,死的時候僅僅是其霸業的開始。而且努爾哈赤的子孫也是世代為將,其子褚英、代善、阿巴泰、德格類、皇太極、阿濟格、多爾袞、多鐸,其侄阿敏、濟爾哈朗,其孫博洛、豪格、傑書、薩哈璘、尼堪、圖賴、岳樂、岳託,從孫勒克德渾、康熙,曾孫勒爾錦都是著名的將領,清朝的天下,幾乎都靠努爾哈赤的子孫打下來的。後來八旗子弟逐漸腐敗,清朝也逐漸走向沒落。
7. 中國歷史上的四大統一指的是那幾位帝王統一的
第一種說法:
第一位:唐太宗李世民(公元~649年) 作為傑出封建政治家,在貞觀(627年~649年)年間,由於比較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訓,注意與民休息,留心治道。這個時期,政治較清明,經濟得到恢復發展,社會安定,國勢強盛,民族關系融洽,被贊譽為封建社會少有的治世,史稱「貞觀之治」。開創了繁華的唐朝盛世。
第二位:秦始皇嬴政(前259~前210) 中國統一的秦王朝的開國皇帝。他統一了六國,統一了度量衡,修築了舉世聞名的長城,一生功績卓著。但另一方面,他也是一位暴君,實行暴政,秦僅二世而亡,他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第三位:漢武帝劉徹(公元前156~前87年) 西漢王朝的第六代皇帝。他在位五十四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之一。漢武帝雄才大略,頗有建樹,他當政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時代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最燦爛的時代之一。人們往往把漢武帝的功業和秦始皇相比,史稱「秦皇漢武」。
第四位: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公元1654年-1722年)在位近62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康熙精明神武,用兵西藏,新疆、蒙古、沙俄,奠定和捍衛了中國的版圖。同時崇尚節儉。開創了康乾盛世。除敖拜,平三藩,攻台灣,親征葛爾丹康熙帝的膽識、遠見、氣魄,甚至不計「萬乘之尊」與將士同甘苦,以及勇於實踐的精神,堪稱是歷代帝王的典範和楷模。
第五位:武則天(624~705) 唐高宗李治皇後,後為周則天皇帝,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在位期間舉行殿試,創武舉、自舉、試官等制,員外置官,破格用人。勸農桑、薄賦斂、息干戈、禁淫巧、省力役等進步的主張。順應了時代潮流,延續了唐朝盛世。
第六位:前秦世祖苻堅(公元338~385年) 抑制豪強,整飭軍政,強化王權,對於被征服的民族和地區的人採用懷柔政策。在思想意識上以漢化融合各族,提倡儒學,廣興學校,令公卿以下子孫入學,還親臨太學考試學生優劣。關中為前秦的根本所在,因多年混戰,生產廢弛,他「勸課農桑、賑恤窮困」,行區種法,興修水利,遂使關隴地區經濟發展,國力充實。370年苻堅攻滅前燕,次年滅仇池氐族楊氏,373年取東晉梁、益兩州,376年滅前涼和代,統一北方。382年派呂光進軍西域。前秦成為十六國中最強大的政權,其疆域東極滄海,西並龜茲,南包襄陽,北盡沙漠。他在位期間致力於修明政治,統一中國北方,政績顯著,是十六國時期許多封建帝王中最傑出君王。
第七位:元太祖孛兒只斤·鐵木真(公元1162-1227年) 蒙古開國君主,著名軍事統帥。1206年,被蒙古貴族推舉為「成吉思汗」。之後進行大規模的侵略擴張。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在歷史上起了進步作用。攻金滅夏,為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礎。他軍事才能卓越,戰略上重視聯遠攻近,力避樹敵過多。用兵注重詳探敵情、分割包圍、遠程奇襲、佯退誘敵、運動中殲敵等戰法,史稱「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為後代開創了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最大的版圖國家而奠定了基礎。
第八位:宋太祖趙匡胤(公元927—976年) 宋朝開國君主,公元960年。在「陳橋兵變」 中被擁立為帝,後採取「先南後北」的統一中國的策略,先後攻滅了南平、湖南、後蜀、南漢、南唐等割據政權,同時又加強了對北方契丹的防禦,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割據局面。
第九位:明太祖朱元璋(公元1328—1398年) 明太祖是歷史上少有的由平民得天下的皇帝,朱元璋削平群雄,統一南北的同時,吸取歷史的經驗教訓,著手穩固新建王朝的統治,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元璋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和制度影響深遠,具有一定的進步作用,並奠定了明朝200多年的統治基礎 。但他將中集權君主專制發展到空前程度,以及由此對社會經濟產生的阻礙作用。
第十位:漢光武帝劉秀(公元前6~公元57) 漢光武帝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封建皇帝之一。史稱其才兼文武,豁達有大度。他長於用兵,善於以少勝多,出奇制勝。他對待臣僚「開心見誠」,不念舊惡,但賞罰嚴明。他所開創的「光武中興」是中國封建史上著名的四大治世之一。
第二種說法:
(1)周武王姬發:西周建立者,號稱「宗周」,廟號「武王」。
(2)秦始皇贏政:(前259-前210),秦朝建立者,創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中央集權國家,始稱皇帝。
(3)漢武帝劉徹:(前156-前87),西漢皇帝,在位期間是漢朝的鼎盛時期。謚武帝。
(4)漢光武帝劉秀:(前6-後57),東漢的建立者,死後實際薄葬。
(5)魏孝文帝元宏:北魏較有作為的皇帝(467-499),即位時年僅5歲。
(6)唐太宗李世民:(599-649),唐朝皇帝,唐高祖李淵次子,大力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調制,能接受直諫,廟號「太宗」。
(7)宋太祖趙匡胤:(927-976),北宋開國皇帝,大權集中,生性孝友節儉。
(8)元世祖忽必烈:(1215-1294),元朝立國皇帝,成吉思汗之孫。滅亡南宋,統一了天下。
(9)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明王朝建立者,出身貧寒,曾投身皇覺寺為僧,後克元,統一中國。死後謚高皇帝,廟號太祖。
(10)清聖祖玄燁:(1654-1722),清代皇帝,姓愛新覺羅,清世祖福臨第三子,在位61年,廟號清聖祖。
說法還有很多,就不一一例舉了.
8. 您心中中國古代(截止清朝)「統帥級」十大人物是誰呢
評選統帥級別的十大人物?如果截止到如今的話,那麼肯定沒有古人什麼事兒了。因為近代的將領們你們也不敢不選啊。可能前一百都輪不到古代人,所以評選這十大統帥還是截止到清朝以前的好。
而且也不能按照功勞大小來說順序,否則還是會亂的,因此在我看來,這十大統帥,需要按照時間來評選。而且不能評選皇帝,否則個個皇帝都是優秀的統帥。
第五名:東晉淝水之戰擊敗苻堅的謝玄。
前秦天王苻堅,用王猛作為自己的丞相,完成了北方的大一統工作。此後他便帶著前秦大軍南下,打算滅了東晉,完成天下一統的重任。
南方的東晉是漢人碩果僅存的政權,為此這是他們背水一戰的時候了。當時東晉的謝玄在鎮江地區招募了不少從北方逃難南下的壯丁,組建成了一支戰鬥力強悍的北府兵。
北府兵在謝玄的帶領下,成為了決定淝水之戰勝負的關鍵。謝玄趁著苻堅大軍後撤慌亂之際,開始猛攻前秦軍隊,以五萬人的兵力擊垮了苻堅七十萬大軍,從而保住了東晉的江山。
第六名:隋朝破齊滅陳的越國公楊素。
楊素本來是北周人,是北周驃騎大將軍楊敷的兒子,也是正兒八經的弘農楊氏嫡系子孫。他曾經參與了北周滅北齊的戰爭,和楊堅結下了生死之交。
楊堅取代北周建立隋王朝以後,楊素表示堅決支持,此後更是帶領隋朝大軍南下,將南朝陳攻滅。幫助隋王朝完成了一統天下的大業。
9. 中國四大名將是
分別是:白起、王翦、廉頗、李牧。
1、白起
白起(?—公元前257年),《戰國策》作公孫起,戰國時期秦國郿縣(今陝西省眉縣常興鎮白家村)人,
出自羋姓。楚國白公勝後裔,唐代許多白氏墓誌銘詳言,其祖先是楚平王孫白公勝。《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白乙丙之說已考證為以誤而錯。中國戰國時代軍事家、秦國名將,兵家代表人物。
白起善於用兵,與來自楚國的秦宣太後異父同母的長弟-穰侯魏冉的關系很好。白起在秦昭王時征戰六國,為秦國統一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曾在伊闋之戰大破魏韓聯軍,攻陷楚國國都郢城,長平之戰重創趙國主力,功勛赫赫。白起擔任秦國將領30多年,攻城70餘座,殲滅近百萬敵軍,被封為武安君。
白起是繼中國歷史上自孫武、吳起之後又一個傑出的軍事家、統帥,《千字文》將他與廉頗、李牧、王翦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位列戰國四大名將之首。
2、王翦
王翦(出生和逝世時間不詳),關中頻陽東鄉(今陝西富平東北)人,戰國時期秦國名將、傑出的軍事家,主要戰績有破趙國都城邯鄲,消滅燕、趙;以秦國絕大部分兵力消滅楚國 。
與其子王賁一並成為秦始皇兼滅六國的最大功臣。傑出的軍事指揮才能使其與白起、李牧、廉頗並列為戰國四大名將。王翦是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始祖。
西漢司馬遷認為王翦作為秦國將領,平定六國,功績卓著,秦始皇尊其為師,可是他不能輔佐秦始皇建立德政,以鞏固國家根基,和白起比較可謂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3、廉頗
廉頗,生卒年不詳,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國苦陘(今保定定州市邢邑)人, 嬴姓,廉氏,名頗,戰國末期趙國的名將,與白起、王翦、李牧並稱「戰國四大名將」。
公元前283年,率兵討伐齊國,取得大勝,奪取了陽晉,趙王封他為上卿。廉頗因為勇猛果敢而聞名於諸侯各國。長平之戰前期,他以固守的方式成功抵禦了秦國軍隊。
長平之戰九年後,擊退燕國的入侵,斬殺燕軍主帥栗腹,進軍包圍燕都三月,令對方割五城求和,並因此受任為相,封信平君。至趙悼襄王時,由於不得志,他先後投奔魏國與楚國。奔魏時居於大梁,而後老死於楚地,葬於壽春。
4、李牧
李牧(?-公元前229年),嬴姓,李氏,名牧,戰國時期趙國柏仁(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堯縣)人,戰國時期的趙國名將、軍事家,與白起、王翦、廉頗並稱「戰國四大名將」。
戰國末期,李牧是趙國賴以支撐危局的唯一良將,素有「李牧死,趙國亡」之稱。
李牧生平事跡大致可劃分為兩個階段,先是在趙國北部邊境,抗擊匈奴;後以抵禦秦國為主,因在宜安之戰重創秦軍,得到武安君的封號。
公元前229年,趙王遷中了秦國的離間計,聽信讒言奪取了李牧的兵權,不久後將李牧殺害。
李牧是戰國末年東方六國最傑出的將領。深得士兵和人民的愛戴,有著崇高的威望。在一系列的作戰中,他屢次重創敵軍而未嘗敗,顯示了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
尤其是趙破匈奴之戰和肥之戰,前者是中國戰爭史中以步兵大兵團全殲騎兵大兵團的典型戰例,後者則是圍殲戰的範例。他的無辜被害,使趙國自毀長城,令後人無不扼腕嘆恨。
(9)中國歷史四大統帥擴展閱讀:
戰國四大名將的說法源自《千字文》。起翦頗牧,用軍最精。指的是秦國的白起,王翦。趙國的李牧與廉頗。四大名將讓秦趙兩國 「承包」了。由此也證明秦趙兩國是戰國後期軍事力量最強大的國家。
白起,是戰國第一名將,素有戰神之稱。別稱「人屠」。白起在秦昭王時代鵲起的,征戰六國戰功赫赫,白起就指揮能力而言,可謂全才樣樣精通。指揮伊闕之戰是陣地戰,指揮三伐強楚是運動戰,華陽之戰是閃電戰,陘城之戰是攻堅戰,長平之戰殲滅戰。
白起是一個天生一個軍事動物,就是為了戰爭而生。白起擔任秦國將領30多年,攻城略地70多座,鮮有敗績。白起作戰的最大的特點就是以消滅對方軍隊為主,不以佔地為上,用計策很絕,所以毛主席說,評價白起:「論打殲滅戰,千載之下,無人其右。
用最簡單的話說,就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但白起用計太狠,太絕。白起就是一個天生的軍事天才,為戰爭而生,是殺人機器操縱者、絕對的軍事戰略指揮家、但在政治上,在情商上就是「白痴」了。
被秦王警惕。與宰相交惡。同僚間關系也是不睦。功高何止震主而不自知。不知低調內斂。他打敗了所有人,最後卻輸給了自己,自刎而死。
王翦。戰國四大名將之一,大軍事家,大政治家,是四大名將里唯一一個善始善終的人。是秦國滅六國的最大功臣。和白起不同,王翦做人做事謹慎低調,洞悉人性,人情世故都明白,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情商頗高。
就憑攻打楚國能夠和秦王要錢財就比白起強百倍。如果僅僅認為王翦就是政治正確那就錯了,作為一代名將,王翦做戰的最的特點是從來不打無把握之仗,這一點和諸葛亮頗為類似。
戰法並不是很高明,可以說平淡無奇,但卻招招制敵,王翦是首先確保自己不犯錯,一旦發現敵方的失誤就立即給與致命一擊,看似平淡無奇卻無懈可擊。
招招制敵步步為營後發制人是王翦的特點。也就是說,王翦善於打消耗戰,但這必須建立在秦國強大的物質基礎上。在和李牧對仗時候,面對沒有任何錯誤的李牧也是老虎咬刺蝟--無從下口。但用反間計殺掉了趙國的李牧。就屬於典型上兵伐謀。
李牧,戰國時期的趙國名將、大軍事家,在戰國末期李牧是趙國乃至六國里唯一良將,是當時唯一可以抵禦秦國的武將了,但一代名將沒有輸在疆場,而被小人構陷。白起李牧都是 受封「武安君」二人都是死於政治能力低下。
李牧先是抗擊匈奴;後是與秦國做戰 ,在宜安之戰重創秦軍,得以名揚天下,李牧開創了中國戰爭史中以步兵殲滅騎兵的典型戰例,而且李牧善於打是圍殲戰。
漢文帝曾言,我要有李牧何懼匈奴「嗟乎!吾獨不得廉頗、李牧時為吾將,吾豈憂匈奴哉首先必須承認,李牧再牛逼,李牧即便不死,秦國還是會滅趙。因為其國家力量決定了一切,不是個人能力可以扭轉的。
如果說,廉頗的作戰特點是善守的話,那李牧就是能攻了,在北地20多年與匈奴作戰中,幾乎全殲敵軍。而且是擅長多兵種協同作戰。李牧首開10幾萬步兵軍團全殲10萬游牧騎兵軍團的戰例,這絕對是開創性的,給後世衛青,霍去病提供了範例與經驗。
在調回以後,李牧能夠伐燕取武遂、方城,兩次以弱聲腔大敗秦軍。顯示了高超軍事指揮才能。白起百戰百戰。相比之下,王翦面對李牧也只有使用反間計而已,但這樣的計策雖然庸俗,但往往很管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戰國四大名將
10. 中國歷史上的著名軍事統帥有哪些
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統帥有很多人,例如:袁崇煥,岳飛,衛青,白起,孫武,諸葛亮,項羽,李陵,韓信,毛澤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