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李小剛古代電視劇全集
江湖恩仇錄
⑵ 大型歷史劇秋收起義全集百度雲
我這里好像有,待會給你看看
⑶ 《Stone歷史劇》--蒙古帝國番外之元朝為啥這么短命
一、元朝是蒙古國之後的一個朝代,那麼它存在的時間是特別短的,也可以說是史上最短的一個朝代。他是蒙古人,靠著馬上的功夫,打敗了西遼金國宋國之後甚至有一段時間已經沖出了亞洲,那麼在歐洲也是很有名望的在這么火爆的情況下,但是他卻沒有生存了多長時間,就是因為他治國是沒有一定的方案的,蒙古國一開始是以養動物為生,所以說他們的經濟來源是特別單調的。
不管是國家還是一個家庭,我們必須要有好的規劃,如果沒有規劃好的話,肯定是會特別衰敗的,就沒有發展的前途。
⑷ 有什麼經典的大型歷史劇
經典大型歷史劇有:1、《大秦帝國》2、《楚漢傳奇》3.《漢武大帝》4.《三國演義》5.《貞觀之治》6.《成吉思汗》7.《朱元璋》8.《大明王朝1566》9.《康熙王朝》10.《雍正王朝》等。
1、電視劇《大秦帝國》敘述了戰國年代的秦國經變法而由弱轉強,東出與六國爭霸進而共同天下,以及終究走向消亡的進程。是一部以秦國為首要視點來展現戰國年代波瀾壯闊的史詩。
2、《楚漢傳奇》是敘述的是秦始皇猝死,奸臣弄權,秦二世繼位,殘暴不仁,濫征民力,生靈塗炭,流寇四起。恰此風雲際會之際,各英雄豪傑,烽起八荒,紛繁下海,群雄逐鹿中原。
3、《漢武大帝》敘述了漢武帝劉徹54年的控制進程。漢武帝的雄才大略使漢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壯的國家,成為世界文明無可爭議的中心,而漢武帝的年代,也成為中華民族前史上最值得驕傲和展現的巨大年代之一。
4.老版《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105年的前史風雲,以描寫戰役為主,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奮斗,終究司馬炎一統三國,樹立晉朝的故事。引薦看老版《三國演義》。
5、《貞觀之治》片長50集,是根據《唐書》、反映唐太宗貞觀之治編劇的前史劇, 《貞觀之治》不同於以往的古裝戲說劇。從劇情、台詞到修建、道具、服裝等根本復原了初唐風味,從人物簡單的頭飾、色彩偏暗但袖口廣大的服裝,乃至李世民鬍子的形狀等看出,主創們做到了以史為准。
6、《成吉思汗》十二世紀中葉,我國北方在金朝控制之下。大漠南北草原各部還各自獨立,互不統屬。金朝對其實施「分而治之」和屠殺掠取的「減丁」方針,蒙古部首領俺巴孩就曾被金熙宗殘酷地釘死在木驢上。正是這種幾代冤讎導致了草原表裡的長期征戰,孕育了以征戰為首要生活內容的一代天驕!
7、《朱元璋》再現了一個封建王朝的悲愴進程,再現了從放牛娃到行腳僧,從義軍馬夫到萬軍將領,從乞丐布衣直到開國皇帝。
8、《大明王朝1566》嘉靖三十九年,貪墨橫行、生靈塗炭。奸臣嚴嵩翅膀布滿、權傾朝野,清官海瑞不懼強權,敢於向迂腐封建的皇權建議挑戰。皇帝朱厚熜剛愎自用、練道修玄二十載,以一己之私始終把控著大明朝的軍政、經濟大權。
9、《康熙王朝》其背景故事是清朝世祖順治帝的末年和聖祖康熙帝在位時的業績。該劇從順治皇帝哀痛愛妃董鄂妃病故時講起,直至康熙在位61年駕崩而止。第一次以正劇的視點濃墨重彩描寫了清朝初期康熙皇帝充溢傳奇的終身。
10、《雍正王朝》康熙皇帝駕崩,繼位者四阿哥胤禛,在當政後呈現的「攤丁入畝、火耗歸公」、「河南罷考案」、「鐵帽子親王大殿發難逼宮」、「含淚殺親子」等一系列旨在推廣新政、抑制官紳斂財和宮殿內部黨爭、揉捏的前史事件貫穿雍正的終身和雍正王朝。
(4)stone中國歷史劇全集擴展閱讀:
大型歷史劇還有:《越王勾踐》《秦始皇》 《漢宮飛燕》《貞觀長歌》《唐明皇》《武則天》 《西夏王朝》《朱元璋》 《大明宮詞》 《江山風雨情》 《乾隆王朝》 《一生為奴》 《太平天國》 《走向共和》 《開國大典》等。
⑸ 關於戰國七雄的電視劇
1、大秦帝國
電視劇《大秦帝國》系列是根據孫皓暉同名小說改編的長篇歷史劇,目前已播出三部,分別是《大秦帝國之裂變》、《大秦帝國之縱橫》以及《大秦帝國之崛起》。
《大秦帝國》系列講述了戰國時代的秦國經變法而由弱轉強,東出與六國爭霸進而一統天下,以及最後走向滅亡的過程。是一部以秦國為主要視點來展現戰國時代波瀾壯闊的史詩。
作品注重尊重史實,只進行了適度的藝術加工,其中還融合了不少最新考古史料。
為了盡可能還原歷史真相,劇組力邀數位歷史學家擔任歷史顧問,仔細考證劇中的人物、器物、歷史事件,向觀眾展現秦始皇能統一中國的原因,那是一個積貧積弱的偏蠻小國由幾代秦國人奮發圖強,歷經磨難才實現大國夢。通過演繹撥開歷史迷霧,以電視劇的表現方式讓更多的觀眾重新認識這段歷史。
2、趙氏孤兒案
《趙氏孤兒案》是中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天禾兄弟影視投資有限公司、盛典文化影視聯合出品的歷史電視劇,由閻建鋼執導,陳文貴編劇,吳秀波、應采兒、孫淳等人主演。
該劇改編自經典歷史傳奇故事,講述了在春秋時期的晉國,圍繞趙朔之子――趙氏孤兒引發的一系列故事,彰顯了以程嬰為首的一群古代英雄堅守忠義、捨生取義、不屈不饒,勇於獻身的精神。
2013年3月17日於央視一套黃金檔播出,2014年該劇獲得第27屆中國電視金鷹獎優秀電視劇獎,並包攬第2屆中國電視劇導演工作委員會年度表彰盛典10個獎項。
2015年獲得第30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優秀電視劇獎和優秀男演員獎兩項提名。
3、東周列國
《東周列國》是一部62集的電視劇,由沈好放執導,王繪春等主演。全劇分為《東周列國·春秋篇》和《東周列國·戰國篇》。其劇情主要是根據小說《東周列國志》改編,講述了春秋戰國時期的故事。
劇情簡介
周朝是歷史上有明確紀年的開始,從周文王演易經八卦,姜太公垂釣渭水,武王伐紂滅商,歷經近300年興衰。
西周末年,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美人一笑亡周朝,中國進入了禮崩樂壞,風雲激盪的大變革時代,春秋時代開始了。
春秋300年間,諸子迭起,百家爭鳴,也正是這個滄桑巨變的年代,為後世奠定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基礎。
同時存在了兩千多年的奴隸社會成為過去。
一個全新的時代將被托舉出東方地平線。
《東周列國·春秋篇》通過精心收集考證,復原了兩千多年來廣為流傳的有關春秋時期的典故及成語故事,如:千金一笑、唇亡齒寒、趙氏孤兒、一鳴驚人、卧薪嘗膽、孔夫子高山仰止、伍子胥過昭關等——讓觀眾在回顧歷史的同時,領略中華民族古文化的深刻內涵和華夏文明的精神之根。
4、戰國
《戰國》是閻建鋼執導的電視劇,袁洪啟、郭振明主演。
該片以影視語言再現戰國,除了展現歷史流程,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外,更重要的是要極盡所能去探究一點點極其珍貴的歷史文化意蘊,發掘與張揚民族歷史上曾有過的能激發民氣的精神酵素,尋找與呼喚一種已多有失落的國氣、民氣與人氣,從戰國文化中汲取一點於今有益的原始活力,振發和強化民族精神。
5、越王勾踐
《越王勾踐》是改編自張敬同名小說,由黃健中、元彬、延藝執導,陳寶國、尤勇、鮑國安、李光潔、周揚等主演的古裝歷史劇。
該劇主要講述春秋時期吳國、越國爭霸,越王勾踐忍辱負重、卧薪嘗膽,最終復國滅吳的傳奇故事。該劇於2007年5月10日在北京電視台文藝頻道播出。
⑹ 《stone歷史劇》——大秦帝國 過把癮死觀後感
歷史劇大秦帝國過把癮史觀後感,即使說18號在全國只有經過才能統一六國,那個時候是非常繁榮昌盛的對吧?
⑺ 向大家找幾部幾千年前遠古時代的電視劇,炎帝黃帝和蚩尤時候的
1:華夏演義—— 是一部描述上古時期華夏文明的浪漫列傳。主要講的是盤古開天後,人間部落因爭斗產生瘟疫,為尋求戰勝瘟疫的辦法,玉帝之妹花神和炎帝經歷千難萬險,遠走五嶽天池,尋求凈土真水,最終用天庭的種子讓鮮花開滿人間、解救蒼生的故事。
2:開天闢地——怏怏華夏,巍巍九州。上下幾千年,數不盡的神話,道不盡的傳奇。這些千古神話、萬般傳奇,恰似一條飛龍,披著七彩霞光,馳騁於天地之間,演繹出色彩斑斕的神話故事。 伏羲與女媧的故事便是這神話中的神話,傳奇中的傳奇,堪稱神州大地上的一塊天然瑰寶。
3:天地傳奇——劇本取材於流傳在河南的伏羲、女媧神話故事,運用多種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和現代製作手段,藝術化地演繹了伏羲、女媧的創世神話傳說。圍繞著盤古開天闢地、創造八卦、女媧煉石補天等傳說展開
4伏羲女媧——
電視劇《伏羲女媧》講述了蠻荒時代,在火山、洪水、野獸肆虐的環境之中,人類的部落之間為搶奪生存環境和生活資料而相互爭斗、頻繁廝殺……
5精衛填海——
古裝神話劇《精衛填海》以精衛、後羿拯救炎帝、幫助人類、化解災難、消滅邪魔、拯救人間的故事情節為主題,演繹一曲人間真情和天界正義、人神友情和人神魔三界愛情的悲 壯之歌。本劇以中國古代神話傳說「精衛填海」為原型,取材《山海經》,熔融其他神話故事如「誇父逐日」「刑天猛志」「共工怒觸不周山」「羿射九日」等進行重新創作,讓本不相乾的故事環環相扣,緊密聯系,渾然一體,從而展現出一幕幕驚心動魄的傳奇,描繪出一個驚天動地的奇幻世界。
6傳奇.幻想殷商——大型奇幻神話劇《傳奇·幻想殷商》由2個單元故事構成。第一單元《獸人的反擊》,講述遠古時代,西方赫斯高原來的半獸人部落,與東方華夏人類的戰爭。傳說中的門神哼哈二將是故事的主角。第二單元《仙術與魔法的終極PK》,哪吒成為主角。他將與哈特魔法學校弟子展開激戰。 《傳奇·幻想殷商》最大的特點是故事構思奇特,逾越時空,將東西方古老傳說和民間文化組合在一起,演繹出一部生動緊湊,集東西方奇幻神話於一體的大戲。西方半獸人軍團與華夏文明之爭,西方暗黑魔法與東方飄逸仙術之斗的大線索,使其創造的神話題材得到成功升級。 雖然是一部古裝戲,但該劇在服飾方面卻偏向於時尚元素。除了美麗動人的神話故事,還穿插了很多類似西方的魔法,並具有很強的搞笑色彩。海岩之子侶蕭在片中出演了善良的大話王哼奇奇,該形象詼諧幽默,段子無數,受到年輕觀眾的追捧。
⑻ 有關中國歷史朝代的電視劇排名先後
有關中國歷史朝代的電視劇有《楚漢傳奇》《三國演義》《隋唐英雄傳》《大明王朝1566嘉靖與海瑞》《康熙王朝》。
1、《楚漢傳奇》
《楚漢傳奇》由高希希執導,汪海林、閻剛編劇,陳道明、何潤東、秦嵐、段奕宏、李依曉、楊立新、孫海英主演的80集史詩電視連續劇。
講述的是秦始皇猝死,奸臣弄權,秦二世繼位,殘暴不仁,濫征民力,民不聊生,流寇四起。恰此風雲際會之際,各英雄豪傑,烽起八荒,紛紛下海,群雄逐鹿中原。
2、《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根據中國古典文學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改編,由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中央電視台製作,王扶林擔任總導演,蔡曉晴、張紹林、孫光明、張中一、沈好放任分部導演,孫彥軍、唐國強、鮑國安、吳曉東、陸樹銘、李靖飛、洪宇宙、魏宗萬、張光北主演,總投資1.7億元人民幣。
該劇演述的是三國時代的故事,是魏、蜀、吳的興亡史,共分為《群雄逐鹿》(1—23集)、《赤壁鏖戰》(24—47集)、《三足鼎立》(48—64集)、《南征北戰》(65—77集)、《三分歸一》(78—84集)五大部分。中的風雲變幻。
3、《隋唐英雄傳》
《隋唐英雄傳》由黃海冰,鄭國霖,聶遠,謝君豪,林子聰,王繪春聯袂主演的一部以民間傳說及歷史故事綜合改編的古裝俠義電視劇。
該劇以南北朝時期北周楊林舉兵殲滅北齊班師後,侄兒楊堅又滅周建隋,自稱隋文帝,以秦叔寶為中心的瓦崗寨眾義士匡扶正義,輔佐李世民為歷史背景。
4、《大明王朝1566嘉靖與海瑞》
《大明王朝1566嘉靖與海瑞》由張黎執導,陳寶國、黃志忠、王慶祥、倪大紅等主演的歷史題材電視劇。
本劇講述的是嘉靖與海瑞的故事。嘉靖三十九年,貪墨橫行、民不聊生。奸臣嚴嵩黨羽密布、權傾朝野,清官海瑞不懼強權,敢於向腐朽封建的皇權發起挑戰。皇帝朱厚熜剛愎自用、練道修玄二十載,以一己之私始終把控著大明朝的軍政、經濟大權。
5、《康熙王朝》
《康熙王朝》由導演陳家林、劉大印執導,陳道明、斯琴高娃、茹萍、李建群、高蘭村、胡天鴿等主演。原名《康熙帝國》,一共50集,它是在二月河的小說《康熙大帝》的基礎上改編的,其背景故事是清朝世祖順治帝的末年和聖祖康熙帝在位時的事跡。
該劇從順治皇帝哀痛愛妃董鄂妃病故時講起,直至康熙在位61年駕崩而止。第一次以正劇的角度濃墨重彩刻畫了清朝初期康熙皇帝充滿傳奇的一生。
⑼ 風雲年代 電視劇 全集百度雲
你好,我是大魚兒不吐泡泡,用網路網盤分享給你,點開就可以保存,鏈接永久有效^_^鏈接:
--來自網路網盤超級會員v3的分享
⑽ 中國近現代歷史劇劇本
論洋務運動
中國近代處於過渡時代。從獨立國家變為半殖民地(半獨立)並向殖民地演化,這是個向下沉淪的過程;從封建社會變為半封建(半資本主義)並向資本主義演化,這是個向上發展的過程。兩個過程相互矛盾,又相互連結、相互制約,沒有國家的獨立,就不能保證社會的真正進步,而沒有社會的進步,則無法贏得國家的真正獨立。
阻止帝國主義滅亡中國和推動中國社會向前發展的根本力量在於人民,在於人民不屈不撓、再接再厲的反侵略反壓迫的英勇斗爭。反抗英國鴉片侵略和反抗英法聯軍侵略的兩次民族戰爭,反抗清朝統治的太平天國農民戰爭,就是這種人民的偉大斗爭。洋務運動不屬於人民的反抗運動。它的歷史地位、歷史作用決不能和人民的偉大斗爭相提並論。不過,從另一方面看,在洋務運動和人民斗爭之間,又存在著曲折的聯系,洋務運動可以說是民族戰爭和農民戰爭的副產品。封建統治階級中一部分有識之士,被民族戰爭的炮火所驚醒,探索戰爭勝敗的因由,利用農民戰爭所造成的新局勢,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緩慢地逐步朝資本主義方向挪動,在暗地裡或客觀上為中國的獨立和進步積累著物質力量,因此,不能以其不屬於人民的反抗運動而完全抹煞。
從林則徐、魏源的引進洋炮、仿造戰船、「師夷之長技以制夷』,到馮桂芬、李鴻章的「采西學」、"制洋器」、「師其所長,奪其所恃」,一脈相承,明顯地表現出他們在民族戰爭炮火的洗禮下,為抵禦外侮而不惜「以夷變夏」的清醒的認識。向當時先進的西方資本主義學習,是近代中國爭取獨立和謀求進步的根本道路。
在19世紀60年代,曾經一度出現過向西方資本主義學習的另一種可能的前景,那就是經過農民戰爭摧毀清朝統治。太平天國取得全國性勝利後,推行由洪仁牙設計的、全面向西方學習的《資政新篇》的方案。這種前景也許比日本的明治維新更加光輝奪目。但是,太平天國畢竟是失敗了,可能沒有成為現實,燦爛的前景只不過是某些歷史學家們一廂情願的假設.嚴峻的歷史事實卻是:農民戰爭打亂了封建統治秩序,打翻了一批腐朽的舊權貴,打破了清朝「太阿從不下移」的祖宗「家法」,但沒有把清朝推翻,只是造成一種局勢,使李鴻章等人能夠依靠鎮壓農民戰爭而嶄露頭角,成為新權貴;這些新權貴憑藉手中所掌握的有限權柄,在太平天國的廢墟上,把林則徐、魏源等人開其端緒的學習西方的主張著手付諸實施,並擴展開來,持續達數十年之久,形成了一個「圖富強」的洋務運動。對於李鴻章等人來說,鎮壓太平天國農民戰爭,自然是罪惡滔天;但鎮壓之後,他們不是全面倒退,而是有所進取,為國家富強而向西方學習,為學習西方而對當時的封建頑固勢力進行斗爭,他們的所作所為,至少在客觀上導致了資本主義幼芽的出土。因此,洋務運動表現了中國社會進步的不可逆轉的趨勢,曲折地反映了農民戰爭的偉大歷史作用。
清朝二百年極端專制主義的封建統治和閉關鎖國的反動政策,嚴重地阻得了中國商品經濟的發展,戕害了資本主義因素的成長,以至歷史進入了近代卻還沒有誕生資產階級。向西方學習的任務,在始初階段便不得不由地主階級的開明派來承擔。洋務運動既然是地主階級向西方學習的運動,也就不能不具有封建保守的性質。後來被概括為』中學為體,酉學為用」的口號,恰當地體現了洋務運動的指導思想。封建主義是地主階級安身立命的根基。洋務派並沒有破毀這個根基的意願,而只是想在這個根基上嫁接點資本主義,本意甚至還在於強化這個根基。要求地主階級不去維護封建制度乃至具有反封建思想,那是根本不切情理的。作為地主階級,企圖在封建根基上嫁接點資本主義,還應該說是一種進步的傾向,開明的表現。因此,「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口號在向西方學習的始初階段仍有其積極意義。「中學為體」,歷來如此,沒有人反對,也沒有人提出異議,並不需要特別強調或者著力捍衛,洋務派揭櫫「中學為體」,無非企圖表明他們不是離經叛道。「西學為用』則是具有實踐意義的新思想,它針對封建頑固派妄自尊大、拒絕一切外來新知識的昏庸和愚昧,因而強調必須向西方學習。如果把問題提到一定的歷史范圍內,便不難看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開始時的著眼點在於提倡和保護引進西學,只是到了後來,當資產階級維新派要求改變封建專制主義、實行西方的君主立憲制度的時候,這個口號才具有抵制維新的反動性。
洋務運動從發生、發展到政治上破產的過程,大體上反映了中國人向西方學習的認識由淺入深的過程。堂堂天朝「受制於小夷」,是對外戰爭失敗的結果,因此,首先引起人們注意並提到日程上來的,是學習西方的堅船利炮以及與軍事相聯系的科學技術。洋務派大辦造船、制炮等新式軍事工業,開始改變了中國軍隊專恃刀矛舟楫等原始武器的落後狀況,井培育了中國第一代產業工人和科技人材。隨後,洋務派進一步認識到經濟力量是軍事力量的基礎,「必先富而後能強」,於是學習西方的經濟設施被提上了日程。開礦藏、辦工廠、架電線、修鐵路,古老的中國出現了第一批大型的新式工礦交通企業,資本主義和資產階級也開始逐漸成長起來。再後,當人們認識到西方的經濟設施必須有相應的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才能獲得成效的時候,也就是資產階級在政治上逐漸成熟的時候,洋務運動也就瀕臨政治上破產之日了。洋務派的實踐證明,資本主義之苗是不能在封建主義根基之上茁壯成長的,不是苗的枯萎便是根基的破裂,而這一點,卻是封建性十分濃厚的洋務派所始終無法理解的。事與願違,恰好說明洋務運動在這方面的客觀進步作用。
洋務派不僅封建性十分濃厚,而且對外往往具有很大的妥協性,這是他們的階級屬性所決定的。他們作為地主階級開明派的代表,力量非常軟弱。和廣大人民處於對立地位,是他們本身軟弱無力的根源。上有深恐大權旁落的專制朝廷的壓力,下有盤根錯節的封建頑固勢力的牽制,洋務運動聲勢不小,成效甚微。李鴻章對比明治維新說;「日本蓋自其君主持,而臣民一心並力,則財與才日生而不窮。中土則一、二外臣持之,朝議夕遷,早作晚輾,固不敢量其所終極也。』所以中國「有貝之財,無貝之才,不獨遠遜西洋,抑實不如日本」1。在中外力量對比日益懸殊的嚴峻形勢下,李鴻章雖然企圖勉力支撐,挽回頹勢,但他鑒於朝廷內外阻力重重,所以缺乏信心,甚至感到前途茫茫,危機四伏,把當時的中國描述為「敝絮塞滑舟,腐木支大廈,稍一傾覆,遂不可知』的慘象,發出了「東西各國日益強盛,中土一無足恃」的悲鳴。軟弱必然產生妥協.每當帝國主義肆意欺凌的時候,千方百計地避免和外國兵戎相見,成為李鴻章外交政策的特色,並因此招來「賣國賊」的惡謚。但是,妥協避戰和圖強禦侮並不是絕對互相排斥的.避戰屬於外交,圖強屬於內政,兩者並不完全是一碼事。洋務運動屬於內政范圍,積極加強國防建設,增強軍事實力,努力從事經濟建設,謀求保護利權,都很明顯地具有圖強禦侮的意義。至於成效大小,則受著主客觀各種條件的制約,不能單純以成敗評論是非功過。中法戰爭和中日戰爭的失敗,豈可歸咎於洋務運動的興辦?從洋務派到資產階級維新派以至資產階級革命派,都存在一種錯誤的認識,即所謂「患之有無,不在外而在內」,以為只要國家富強了,外患就自然可以消除,並因自身的軟弱而不敢正面反對帝國主義。同盟會的〈對外宣言〉公開聲明:「所有中國前此與各國締結之條約,皆繼續有效」;「所有外人之既得權利,一體保護」(《李文忠公全集?朋僚函稿》,卷一二,第3頁)。這不正是承認一切不平等條約、承認列強在華侵略特權嗎?明白這一點,對李鴻章所說的「各國條約已定,斷難更改」、「居今日而日攘夷,日驅逐出境」,純屬「虛妄之論」,也就可以理解了。怎麼能用資產階級革命派尚且不能達到的高度去要求洋務派呢?
洋務運動時期尚處於世界「自由」資本主義時期,歐美列強還沒有完全操縱中國的財政經濟命脈和軍事政治力量,中國的官僚買辦資產階級也還沒有形成.因此,把李鴻章為代表的洋務派定性為「買辦官僚」,把洋務運動期間興辦的「官督商辦」企業定性為「官僚資本」,都是需要重新進行深入研究的。至於引用甲午戰爭以後的某些材料來證明洋務運動的買辦性,井由此肯定它是一個反動的、賣國的運動,那就更加難以令人首肯了。甲午戰爭以前,幾乎所有進步人士都支持和擁護洋務運動,即使有所批評,也屬於條陳和建議的性質,其目的是希望洋務運動搞得更好一些,而反對洋務運動的大都是封建頑固派.甲午戰爭期間,系軍事、外交大權於一身的李鴻章怯戰求和,被迫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從而聲名狼藉.但甲午戰爭以後,維新派首領康有為等雖然反對李鴻章,卻不反對張之洞,革命振首領孫中山等則直到1900年還對李鴻章抱著某種幻想。此中消息,是值得參酌的。
清朝初年,封建士大夫中有所謂「經世派」,以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等人為代表,他們有鑒於明末農民戰爭,總結明朝亡國的教訓,批判理學家的空談誤國,主張經世致用,改革時弊,講求富國強兵之道.從康熙、雍正到乾隆,清朝皇帝唯恐這個學振不利於愛新覺羅一姓的統治,採用提倡理學、獎勵考據,編纂群書以及文字獄等種種手段,斬斷了這個學振的流傳。但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中國知識分子是具有關心國家命運的優良傳統的.鴉片戰爭前後,面臨歷史的大變局,林則徐、龔自珍、魏源等人又拾起顧、黃、王的余緒,並把富國強兵之道引為向西方學習。經過太平天國農民戰爭,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人遠承顧、黃、王,近繼林、龔、魏,興起洋務運動,把向西方學習的富國強兵之道付諸實踐。他們盡管具有這樣那樣的嚴重弱點和局限性,犯過這樣那樣的錯誤乃至罪行,但比起那些不辦實事、空談禮義而且對辦事者多方掣肘、挑剔細故的封建頑固派,實在是更值得同情和肯定的。評價歷史人物,只能把他們和前人及同時代的人相比較,否則便不是科學的歷史的態度,難免流於苛求。
洋務運動當然不是成功的運動,歷史已經宣判了它的失敗。首先,外國資本主義並不願意中國富強起來,不斷地採取政治的、經濟的、外交的乃至軍事的手段進行干擾,而洋務振對於外國資本主義的壓力,往往是妥協退讓的。其次,封建頑固勢力害怕他們的根基和權勢遭到破壞,在政治上、經濟上、輿論上進行多方面的鉗制和阻難,而洋務派對於這種壓迫,往往是斗爭不力的。第三,洋務振本身的封建性窒息著洋務運動的生機,諸如企業衙門化、貪污中飽、揮霍浪費、任用私人、侵吞商股,等等,在這個意義上,可說洋務攝既是新式企業的創建者,又是這些企業的摧殘者。洋務運動失敗的經驗教訓,是很值得認真總結並引為鑒戒的。
在中華民族災難深重的年代裡,為了阻止中國向半殖民地、殖民地沉淪,不同階級的政治代表人物從事過不同形式的探索和斗爭。太平天國、洋務運動、戊戌維新、辛亥革命,是這些探索和斗爭的幾個主要表現。這些探索和斗爭統統失敗了,但也都對中國社會的進步起了不同程度的有利影響。向西方學習是近代中國社會面臨的重要課題。主張學習西方還是反對學習西方,成為評價近代中國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的重要試金石之一。洋務運動是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的必經階段,不能因為它是地主階級學習西方的運動而抹煞它的歷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