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歷史近代論文600字

中國歷史近代論文600字

發布時間:2021-02-22 01:14:26

1. 求一篇關於中國近代史上一件重大歷史事件的小論文,500-800字,急!

論抗美援朝戰爭對現代國防建設的指導意義 內容摘要:此篇文章主要講述的是二十世紀中葉我國人民為了保家衛國,中國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的跨過鴨綠江,進行了對中國戰史上的新篇章的書寫。文章藉助有關史料對此次戰爭進行簡單描述,主要對戰爭的原因,經過,及對當時的意義進行記錄。再談談此戰對我國國防現代化建設的指導意義。同時,我也想讓大家銘記歷史,銘記那些為了我們的國家,為了我們的人民而不息犧牲生命的勇士,銘記那些在敵人的鋼槍炮火下與敵人殊死抗爭的人,銘記那些用拳頭牙齒與敵血戰的最可愛的人。 關鍵字: 抗美援朝、志願軍、美軍、戰役 一 抗美援朝的原因: (一)、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越過三八線入侵朝鮮,並向朝中邊境推進、轟炸中國丹東地區,嚴重威脅新中國的安全 。這是中國出兵朝鮮最主要的原因。 ( 二)、美國第七艦隊開進台灣海峽,對中國的國內統一戰爭進行武力干涉。 1950年6月七日杜魯門再度命令美第七艦隊駛入基隆、高雄兩個港口,在台灣海峽巡邏,阻止中國解放軍渡海進攻台灣。另外,美國對中國國內進行各方面的滲透和破壞。大有要將我新中國顛覆的企圖。因此,我們不得不戰。 ( 三)、朝鮮政府請求中國出兵援助。 美軍方面,由於擔心朝鮮情報人員及破壞分子混入南逃難民,因此對成群的難民進行掃射。經公開的美軍屠殺平民行為有老根里事件,以及信川郡大屠殺。此外美國飛機還對城市及平民目標進行了轟炸。韓國軍隊方面,在韓國軍隊收復的本國領土以及隨後佔領的朝鮮城市及鄉村中組織「治安隊」、「滅共團」等組織,對朝鮮勞動黨黨員和被懷疑為親共人士的平民進行了大規模的清查和處決。 (四)、美國妄圖借朝鮮為跳板,對新中國進行更嚴重的破壞和侵略。我國領導人深悟唇亡齒寒的道理,因此決定出兵。 二:抗美援朝的經過: 二)抗美援朝期間我軍歷次的大戰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 。 第一次戰役 1950年10月25日發起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 該次戰役也 標志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抗美援朝戰爭」正式開始。其中著名的戰役 「雲山戰斗」中重創美軍"開國元勛師" 此戰,殲滅美騎兵第1師第8團和南朝鮮軍15團大部,斃傷敵2000餘人,其中美軍1800餘人,繳獲飛機4架,擊落3架,擊毀和繳獲坦克28輛、汽車170餘輛、各種火炮119門,極大地打擊了美軍的囂張氣焰,進一步堅定了志願軍的戰斗信心。第一次戰役以中國軍隊的全面告捷結束。 第二次戰役 清川江圍殲戰:最可愛的人美譽神州 魏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這篇教育了幾代人的文章所講述的故事,就發生在著名的清川江圍殲戰中。清川江圍殲戰給予美第9軍以重創,粉碎了聯合國軍意在聖誕節前結束戰爭的狂言,在志願軍戰史上寫下了輝煌的一頁。 雖然第一次戰役慘敗,麥克阿瑟依然堅持中國出兵只是象徵性的,但同時他也承認「聯合國軍面臨全部被殲的危險」, 可是一次失利並不能將美國嚇倒。 11月24日,麥克阿瑟發動了對清川江以北朝軍隊的進攻,並宣稱要讓美軍士兵「回家過聖誕節」。志願軍發動了第二次戰役。 激戰中,112 師335團3連進至松骨峰後,與敵遭遇,該連立即佔領路旁高地,在毫無工事依託的陣地上,與蜂擁而至的美軍激戰5個多小時,始終未讓美軍前進一步。美軍在屢攻不下的情況下,集中數十門火炮和近20輛坦克對該連陣地猛烈轟擊,並以飛機投下了凝固汽油彈,將高地打成一片火海,步兵隨後一擁而上。3連在人員傷亡較大、糧彈殆盡的嚴峻情況下,毫不畏懼,所有能戰斗的人員,包括傷員,帶著滿身的火焰,奮勇撲向敵軍,用槍托、刺刀、石頭,甚至用牙齒與敵人展開了殊死肉搏,譜寫了一曲革命英雄主義的贊歌。後來,著名作家魏巍主要依據3連的英雄事跡,寫成了通訊《誰是最可愛的人》,於1951年4月11日在《人民日報》上發表。3連的英雄壯舉迅速傳遍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從此,祖國人民把一個崇高的稱號---最可愛的人,送給了志願軍全體將士。 第三次戰役 此戰著名戰役 「高陽追擊戰」 1950年12月31日黃昏,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發起第三次戰役,向聯合國軍的三八線既設防禦陣地發起猛烈進攻,並很快突破其防線向縱深發展。 此時,已連續遭受志願軍兩次戰役打擊的聯合國軍已成驚弓之鳥,對志願軍和人民軍的攻勢稍作抵抗,就倉惶逃跑,像決了堤的洪水一般„„聯合國軍被迫於1951年1月2日開始實施全線撤退,只留一部兵力在漢城以北進行掩護,繼續阻止志願軍進攻。志願軍乘勝追擊,直逼漢城,1月4日下午,志願軍攻佔漢城。 而此時杜魯門政府的另一個心患竟是自己的前方指揮官。麥克阿瑟將軍在朝鮮半島的行動很多都未得到華府的首肯,有些甚至違背了華盛頓的決策。4月11日,杜魯門最定免除麥克阿瑟的最高司令官職務,由馬修·李奇微將軍接任。 4 第四次戰役 著名戰役 「橫城反擊戰」:天兵天將敵膽寒 李奇微,在他的回憶錄中談到一次作戰時曾說過這樣一段話:南朝鮮軍隊在中國軍隊打擊下損失慘重,往往對中共士兵懷有非常畏懼的心理,幾乎把這些人看成了天兵天將„„腳踏膠底鞋的中共士兵如果突然出現在南朝鮮軍隊的陣地上,總是把許多南朝鮮士兵嚇得頭也不回地飛快逃命。他所說的這次戰斗,就是志願軍第四次戰役中著名的橫城反擊作戰。 聯合國軍重整旗鼓,於1951年1月 25日開始,集中其所有地面部隊23萬人,在空軍支援配合下,全線發起了反攻。 此時,志願軍已連續打了三次戰役,部隊減員嚴重,物資補給十分困難,剛剛進入休整。鑒於美軍的猖狂進攻,志願軍總部根據毛澤東的指示,決定發起第四次戰役,命令各部隊停止休整,採取西頂東反的方針,轉入防禦作戰。由於缺空現代化空軍編制,使得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沒有所謂前線與後勤的區別,整個戰線幾乎曝露於美軍的狂轟濫炸,空襲猛烈之下,只能利用夜戰突擊。戰場上缺乏新鮮果蔬,我們的志願軍普遍患有夜盲症,更不利於作戰。由於我們的後勤供應落後,志願軍的士兵只能背負五天的糧食,到了第七天彈盡糧絕,不得 不停止進攻,聯軍趁機發動「屠夫作戰」和「撕裂作戰」,志願軍在聯合國軍的立體作戰的炮火下挨打,損失異常慘重,士兵經常整營的戰死。51年3月14日,志願軍放棄漢城。 第四次戰役以失敗告終,但是志願軍仍然將聯合國軍阻滯在三八線附近,消滅聯合國軍78000多人。 第五次戰役 此戰役中著名的「 雪馬里圍殲戰」:全殲英皇家陸軍雙徽營 1951年4月22日黃昏,志願軍發起第五次戰役, 24日4時,187師將雪馬里英29旅 格羅斯特營和配屬的皇家炮兵第70連、170迫擊炮連C排和部分坦克分隊共1000餘人團團包圍。24日拂曉,雪馬里圍殲戰打響。 此時已接替麥克阿瑟升任聯合國軍司令官的李奇微,聞訊急忙飛到朝鮮前線,組織救援。 25日8時,擔負主攻任務的560團發起最後攻擊,全殲被圍之敵。至29日「禮拜攻勢」結束,聯合國軍開始發動「第二次春季攻勢」,逼進鐵原、漣川。志願軍被迫全線後撤退約40公里以勉強阻止住聯軍的進攻,美軍的彈葯量是平常五倍,被稱為「范弗 里特的彈葯量」,中國人民志願軍損失慘重。第五次戰役聯合國軍也損失了8萬多人。從此之後,雙方轉入戰略對峙。 7月10日雙方終於同意停火,坐到了談判桌前。 上甘嶺戰役:迫使美軍最後認輸 黃繼光,一個值得中國軍人驕傲的英雄。這位用胸膛堵槍眼的特級戰斗英雄,就產生於 上甘嶺戰役。為了挽救戰場上的被動局面,提高談判桌上的要價,同時給參加聯合國軍 的其它國家一點勝利刺激,以便讓他們投入更多的金錢和生命,聯合國軍決定發動金化攻勢。為粉碎金化攻勢,志願軍進行了著名的上甘嶺堅守防禦作戰。 在上甘嶺這塊僅3.7平方公里的陣地上,聯合國軍先後投入了3個多師6 萬餘人、300 余門火炮、近200輛坦克,出動飛機3000餘架次,發射炮彈190多萬發,投擲炸彈 5000多枚,山石被炸成1米多厚的粉末。然而,志願軍的陣地屹然未動。這次戰役,共斃傷敵2.5萬餘人,擊落擊傷敵機274架。參與策劃這次進攻的美國軍事專家哀嘆:即使用原子彈也不能把上甘嶺的志願軍部隊全部消滅。 (一) 金城戰役:抗美援朝最後一戰 金城戰役是抗美援朝戰爭的最後一次戰役,也是抗美援朝戰爭中和我軍歷史上惟一一次 向堅固陣地之敵發起的進攻戰役,創造了陣地進攻戰的經驗。此次戰役,志願軍火炮 和炮火的密度達到了抗美援朝戰爭的最高水平,整個戰役消耗彈葯1.9萬噸,相當於志願軍前五次戰役消耗彈葯總和的2.2倍,充分表明志願軍的作戰能力大大增強。 1953年7月13日黃昏,志願軍撼天動地的大炮轟鳴聲拉開了戰役帷幕。西集團203師穿 插分隊先頭偵察班在副排長楊育才率領下,化裝成南朝鮮軍,通過了重重哨卡,摸到了南朝鮮首都師第1團(白虎團)團部。偵察班立即發起突然襲擊,打毀了該團的指揮系統。部署於周圍的南朝鮮軍失去了指揮,迅速潰亂。這就是後來在國內廣泛流傳的 奇襲白虎團。 志願軍的攻勢震驚了聯合國軍。聯合國軍第三任司令官克拉克親自飛臨前線督戰,並調 集了8個師的兵力,在飛機、大炮支援下全力反攻,企圖奪回失地。志願軍遂轉入防禦,與敵展開了反復的陣地爭奪戰,共擊退敵軍反撲1000 余次。7月27日,朝鮮停 戰協定簽字,金城戰役勝利結束。此戰,共殲敵5.3萬人,收復陣地160餘平方公里,有力地配合了停戰談判。 三 抗美援朝的意義 (一)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粉碎了美國妄圖干涉朝鮮內政、並吞全朝鮮的企圖,保衛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獨立; 二)捍衛了新中國的安 全,美國妄圖以朝鮮為跳板來對新中國進行侵略的想法得以灰飛煙滅,保障了新中國經濟恢復和建設工作的順利進行;保衛了亞洲和世界的和平,戳穿了美帝國主義「紙老虎」的面目,增強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尊心, 鼓舞了世界人民保衛世界和平反對侵略的意志和決心; 三)打出了中國的國威和軍威,提高了新中國的國際地位;使中國軍隊取得了以劣勢裝備戰勝現代化裝備的敵人的寶貴經驗,加速了人民軍隊的建設。更是我們意識到要想獨立與世界民族之林必須要有強大的 國防,堅強的現代化軍隊。這對我國軍隊建設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五)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有力地向世人證明了一個真理,就是毛主席所說的:「外國帝國主義欺負中國人民的時代,已隨著新中國的建立而不復存在了。」不僅如此,此戰也彰顯了中華民族的強大凝聚力和愛國情懷,是我們每個中國人應該自豪的事情。 六)建立鞏固的國防。富國和強軍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1:繼續發揚我軍優良的傳統: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不畏強敵,作戰英勇,始終跟黨走,始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2:按照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相統一的原則加強軍隊全面建設。 3:貫徹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我國始終奉行防禦戰略永遠不稱霸,永遠不侵略他國,我們的國防現代化始終為了服務人民,保障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捍衛國家主權,保衛國家領土完整,堅決打擊一切破壞國家安全和領土完整的行為。 4:堅持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的方針。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是我們的第一要務,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努力發展經濟,將我國建設成為民富、軍強、文明、開放的國度。 5:積極進行中國特色軍事變革。按信息化的要求,積極創建發展新軍事理論,大力施人才強軍的戰略工程,培養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繼續對我軍的體制進行改革,走中國特色的精兵之路,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為目標。

2. 中國近代史論文

中國近代史論文
無論是農民階級自發的反帝反封建斗爭,地主階級的洋務運動,還是資產階級建立西方式資產階級共和國的努力,都無法實現中國的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對近代中國出路的早期探索都沒有結合中國國情,因為近代對中國出路的探索都是想把中國發展成為英國式的資本主義的君主立憲制國家,而沒有考慮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是走不通資本主義路線的,所以註定要失敗.
在1919年五四運動至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前這個時期,中國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中國人民同外過帝國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後來又有官僚資本主義)的矛盾;農民仍然是反帝反封建斗爭的主力,工人階級、學生群眾和民族資產階級這些新的社會力量發展了起來;而工人階級則代替資產階級成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領導力量。歷史經驗表明,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方案在中國是行不通的。中國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的絕大多數人,經過實踐的教育,確認了中國共產黨關於通過建立人民共和國、走向社會主義的政治主張的確定性;認識到只有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才能在中國政治生活中有效地發揮積極作用,才有光明的前途。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在這個基礎上形成的。中國這種嶄新的政黨制度的確立,符合中國歷史發展的規律和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也符合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的意願。
中國革命之所以能夠走上勝利發展的道路,是由於有了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中國共產黨。在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經過長期、艱苦、曲折的斗爭,推翻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制度,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創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上完成了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任務,從而為實現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共同富裕創造了前提,開辟了道路。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的創建,標志著近代以來中國面臨的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這個歷史任務的基本完成,這就為中國人民集中力量進行建設,以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創造了前提,開辟了道路。
歷史證明,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武裝下走社會主義道路,中國人民追求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的目標才能夠真正實現.
第一節 第三黨對中國出路的反思與探索

鄧演達領導的第三黨,正式名稱是「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是大革命失敗後出現的一個異於國共又介乎國共之間的政派。它對中國出路的探索主要體現在鄧演達發表的《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政治主張》、《中國到哪裡去》等一系列文章中。

關於第三黨的具體政治主張,以下幾點應當注意:第一,第三黨的政治主張,是在總結、反思大革命失敗的經驗教訓及大革命失敗後中國革命形勢基礎上提出的。這從它對國民黨政府性質的分析及對中共革命活動的看法上可以看出。它認為南京國民政府已經成為「舊勢力之化身,軍閥之工具,民眾之仇敵」①,是「買辦資產階級與豪紳地主的聯合政權」。這是正確的。同時,它對中共也作了批評,認為:「共產黨以為中國現時的經濟組織已經主要的是資本主義的組織,因此它要用共產主義革命的方式去解決中國問題;……我們反對用不對症的葯方——共產主義革命——去破壞一切現存的經濟組織。……共產黨只是想利用農民威劫農民,去建立一部分的工人獨裁政權,我們卻是要……建立平民的政權。」①它不同意共產黨主張的根本理由,是通過觀察大革命的實踐,認定「共產主義革命」不適合中國革命的情況。這些批評有正確的成分,也有錯誤的成分。

第二,第三黨對中國革命的許多根本問題都進行了探討,並取得了重大成果。它認為,中國社會「還滯留在封建勢力支配階段,還是前資本主義時代。同時又因為帝國主義勢力支配著中國的緣故,使中國社會益呈復雜的狀況」②。因此,中國革命「必然的要以農工為核心,而其他一切被軍閥官僚地主壓迫剝削的成分都會圍繞在農工的周圍,構成廣大的革命群眾」,「對外負著對抗帝國主義得到民族解放的任務」,「對內要掃清中古時代的遺骸,造成新社會秩序的任務」。中國革命是資產階級性質的民族的平民革命;革命的對象是「帝國主義者、封建軍閥地主以及依附前兩者為生的高利盤剝的、反動的資產階級」;革命的動力是「平民群眾」;革命的直接目標是奪取政權,「建立以工農為基礎的平民政權」;革命的方式「必然的要以武力抗爭的形式展開出來」;中國革命應分兩步走,首先建立平民政權,然後實現社會主義。

以鄧演達為首的第三黨關於中國革命根本問題的認識是十分深刻的。鄧接受了馬列主義暴力革命、階級斗爭學說,但又不照搬俄國革命經驗和模式,而是主張獨立自主地依照中國革命的具體情況來解決中國革命的實際問題,形成了系統的「平民革命」理論。

第三,第三黨的理論的確深刻、系統和精闢,但在實踐中卻遭到挫折,有兩個原因是不容忽視的:一是關於革命的領導權問題。鄧演達把「平民革命」的領導責任託付給小資產階級及其政黨(第三黨),這是致命的缺陷,也是與新民主主義理論根本差異之所在。二是第三黨的探索成果還停留在理論(書面)上,尚未完全付諸實際行動,同時,在理論上也有許多缺陷。鄧演達充分認識到了武裝斗爭的重要性,但反對在農村建立根據地,把希望寄託於具有投機性質的「策反」上。這便決定了「建立平民革命軍」的落空。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是農民土地問題,鄧演達也主張實行「耕者有其田」,但卻不同意中共用強力手段解決土地的辦法。

這樣,國民革命失敗後出現了十分奇特的現象:中共的反思和探索具有極大的盲動性,犯了嚴重的「左」傾錯誤;但由於堅決搞土地革命和武裝斗爭,革命力量不斷壯大。第三黨在探索中提出了一套系統的理論,並且很多是正確的;但由於沒有注重或沒有來得及搞土地革命和武裝斗爭,它進行的「平民革命」遭到挫折。隨著鄧演達的不幸遇難,第三黨受到極大挫折,它的一套正確的理論和主張更難付諸行動。
近代中國人民的探索史
中國近代史,既是資本主義列強侵略中國,勾結中國封建統治者把中國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屈辱史;也是中國人民不斷反抗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和反抗本國的封建統治的抗爭史;同時更是中國社會各階級、各階層、各政治派別探索國家出路的探索史。這種抗爭與探索,對外以反侵略、捍衛民族獨立為旗幟;對內以反專制獨裁、爭取社會進步為核心,抗爭與探索互相交織,推動中國社會不斷向前發展.
1.地主階級抵抗派(改革派)
背景和主張:鴉片戰爭的失敗,使一些地主階級的愛國知識分子從「天朝上國」的夢幻中驚醒,開始注目世界、關心時局、尋求強國禦侮之道其主張是「師夷長技以制夷」。
結果:因清政府腐敗、閉關政策和地主階級的局限性而沒明顯實效
評價:地主階級抵抗派主張的提出使中國萌發了一股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潮,激勵著中國人為挽救民族危亡積極探索強國禦侮之道。由於實踐有限,沒有產生實際的效果。
2.地主階級洋務派
背景和主張:在兩次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運動的雙重打擊下,面對內憂外患,清政府統治集團在如何解決內政外交上的眾多危機時發生分歧,形成了洋務派和頑固派。洋務派主張利用西方先進技術維護清朝統治,即「師夷長技以自強」。
結果:由於外國阻撓,封建頑固勢力的破壞、力量分散等導致洋務運動破產。
評價:洋務運動由於以維護清朝的封建統治為目的,沒有從政治制度上學習西方,決定了它不可能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是地主階級的自救運動。但是洋務運動是中國歷史第一次把學習西方的思想主張具體實踐化。它引進了西方近代科學和生產技術,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並誘導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舉辦新式學堂,開始了中國的近代教育;促進了西方政治學說、民主思想的傳播;民用企業的創辦對外國經濟侵略起了一定的抵製作用。
3.農民階級
背景和主張:太平天國定都天京之後,為了調動農民革命的積極性和把革命推向深入,頒布《天朝田畝制度》。通過這一方案,想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理想社會。
結果:由於農民階級的局限性、戰爭環境的緊張和平均分配土地與生產、生活資料統歸聖庫等規定,違背了社會發展規律而使這一方案沒有真正實行過。
評價:廢除封建地主階級的土地所有制,具有反封建的革命性;主張小私有制,廢除商品經濟,具有違背社會發展規律的落後性;平均分配土地與生產、生活資料統歸聖庫等都是無法實施的,有空想性。
4.資產階級維新派(改良派)
背景和主張:早期維新思想提供了理論基礎;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和民族資產階級的壯大提供了經濟基礎和階級基礎;民族危機的加深刺激了這一思想的產生。主張君主立憲來救國,具體為:要求抵抗帝國主義的侵略,擺脫民族危機;反對封建專制統治,主張興民權,實行君主立憲;發展資本主義經濟;學習和傳播西方科學文化。
實踐效果:從「公車上書」演化為社會政治運動到百日維新失敗,說明資本主義改良道路在中國行不通。其最大功績在於起了資產階級思想啟蒙作用,使更多的知識分子接受了資產階級政治學說和思想。
評價:維新變法思想是當時中國社會最進步的思想,因為它要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也是愛國的,因為它把維新思想與挽救民族危亡結合起來。但是其思想主張沒有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內容,沒有明確的反帝綱領,這必然導致沒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推行維新變法主張依靠的階級基礎是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和開明紳士,失敗是必然的。
5.資產階級革命派(民主派)
背景:19世紀末20世紀初,帝國主義為了加緊對中國進行經濟侵略,展開了激烈的爭奪和角逐,民族危機更加嚴重;《辛丑條約》的簽訂使清政府成為「洋人的朝廷";此時民族資本主義又有所發展,但受到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的限制和阻礙。
主張:資產階級革命派以西方資產階級的天賦人權、自由平等學說作為革命的思想武器,結合中國國情,提出了三民主義的理論綱領。其基本主張是用暴力推翻了清政府,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
結果:由於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妥協性和中外反動勢力勾結,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清朝統治和封建帝制,但果實最終被袁世凱所篡奪。
評價:三民主義是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綱領。它表達了資產階級在政治上和經濟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國人民要求民族獨立和民主權利的共同願望。但是三民主義沒有明確提出反對帝國主義的要求,也沒有徹底的土地綱領。辛亥革命的最終失敗表明,資產階級共和國方案在中國行不通。
6.資產階級激進派
背景:辛亥革命前,維新派和革命派沒有徹底批判封建思想;北洋軍閥政府在思想領域推行尊孔復古逆流;一戰期間,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資產階級要求實行民主政治。主張方案為「民主"「科學"。具體為:資產階級激進的民主主義者以西方的民權、平等思想和達爾文進化論為指導思想,大力宣傳資產階級的新文化,主要內容包括提倡民主和科學。
辛亥革命失敗雖然失敗了,但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袁世凱的尊孔復古的逆流為民主知識分子所不容,於是爆發了新文化運動。
新文化運動是由資產階級激進民主主義者發動的。它有偉大的功勞,也有嚴重的缺點。運動的倡導者忽視人民群眾,沒有把新文化運動同廣大群眾相結合,使文化運動局限在知識分子的圈子裡。他們還迴避當時對軍閥政府的實際斗爭,也沒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務。
啟示三
中國資產階級沒有科學的革命理論武裝,缺乏革命政黨和武裝力量的支持,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天生的軟弱性導致他們不可能徹底地反對封建主義和帝國主義。由於缺少一個深入的啟蒙過程,人們不了解民主共和的精神,因而也無法建立組織嚴密、團結戰斗、堅強無比的革命政黨。他們也不敢深入地發動群眾,因而始終缺少廣大群眾的支持。辛亥革命時期和民國初年移植西方民主共和制度失敗的實踐表明,資產階級的共和國方案不能夠救中國,先進的中國人仍需進行新的探索。
無產階級
1919年的五四運動是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它同時引發了各種新思潮進入中國,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新中國成立以後,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圍繞如何在中國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問題進行了29年的艱苦探索,直到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鄧小平同志指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後,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創立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黨的十七大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 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繼往開來, 與時俱進,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 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而奮斗。進一步深化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繼續大踏步前進。
啟示四
正是在中國共產黨這一新的革命政黨的領導下,在馬克思主義這一新的革命理論的武裝下,在社會主義這一新的中國發展道路的指引下,中國人民追求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的目標才得以真正實現。
在四川大地震的救援工作中,中國共產黨再一次向世人展示了以人為本的理念,始終堅持把搶救人員放在第一位的方針, 「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盡100%的努力」,不惜一切代價搶救震災中的每一位倖存者,切實反映了尊重所有生命、注重心理關懷的人文思想和仁者態度。
結語
通過學習中國近代仁人志士對國家出路的探索,我深刻地了解了國情,堅定了信念: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為了國家富強做出了不朽的犧牲,使我深感肩負的重任。當代社會要求我們有開闊的眼界和博大的胸襟,又要求我們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不迷惘,不惶惑。這就要求我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便是這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相信年輕的我們在黨中央的領導下,通過不斷完善自己,一定能能夠肩負起歷史賦予振興中華的神聖使命。

3. 求一份關於中國近代史的論文(600字左右)或是一篇大約兩分鍾的中國近代史的演講稿 急~

中國近現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質來說,是中國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眾為救亡圖存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英勇奮斗、艱苦探索的歷史;尤其是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偉大艱苦的斗爭,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贏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經過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把一個極度貧弱的中國逐步變成一個初步繁榮昌盛、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新中國的歷史。
近代,西方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不僅從軍事、經濟對中國進行侵略,還從政治文化加以侵略控制,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民不聊生,經濟凋敝,一片國將不國的慘狀。壓迫侵略,必然導致反抗,中國人民積極開展了各中形式的反抗斗爭。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爭,台灣高山族人民的英勇抵抗等,無不體現了在民族存亡的危機關頭,中國人民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尤其是太平天國起義,極大地打擊了清王朝的封建統治,使得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受到了極大的沖擊,加速了清王朝的滅亡。同時它提出了均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先進性。更重要的是在太平天國並不承認清政府簽訂的喪權辱國的賣國條約,在面對列強的侵略與壓迫時,並沒有採取像清政府一樣懦弱的外交政策,而是積極同外國侵略者展開了斗爭,並取得了巨大的勝利,這是極其鼓舞人心的。雖然太平天國由於內部的種種原因失敗了,但它卻對中國近代史的發展產生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它是中國農民起義戰爭史的最高峰,它建立了屬於自己的政權,曾經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廣大農民群眾的利益。
帝國主義的侵略給中華民族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但是,列強發動的侵略戰爭以及中國反侵略戰爭的失敗從反面教育了中國人民,極大地促進了中國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奮起。鴉片戰爭以後,先進的中國人開始睜眼看世界了;他們翻譯外國書籍,學習西方先進的現代科學知識,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中國的現代化。
甲午中日戰爭以後,中國的民族意識開始普遍覺醒,開始有了較為強烈的民族危機感。於是出現了早期的維新思想,出現了一大批以救亡圖存和振興中華為己任的仁人志士。甲午戰爭以後的戊戌維新、辛亥革命,都是在救亡圖存、振興中華這面愛國主義大旗下發生的。這些斗爭和探索,使中華民族燃燒起了新的希望,標志著中華民族的進一步覺醒。
五四運動是在新的社會力量成長壯大的基礎上,在新文化運動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的思想基礎之上發生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這次運動表現了反帝反封建的徹底性,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群眾運動,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及其與工人運動的結合。它標志著工人階級作為一支獨立的力量登上了歷史的舞台。從此中國革命真正找到了它所必須依賴的力量基礎,五四運動具有劃時代的歷史意義。在「五四」以後,中國產生了完全嶄新的文化生力軍,即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共產主義的文化思想,即共產主義的宇宙觀和社會革命論。五四運動發生在一九一九年,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和勞動運動的真正開始是在一九二一年,均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十月革命之後,即民族問題和殖民地革命運動在世界范圍內改變了過去面貌之時,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以及其在世界歷史中的的地位都是十分明顯的。
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是被歷史證明了的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典範。取得了巨大的勝利!
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佔有中要的地位,是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在殘酷的戰爭中,全國各族人民緊緊團結在一起,戰勝一切艱難困苦,中華民族形成了廣泛的統一戰線,顯示了空前的大團結,形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全民族抗戰。沒有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就沒有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是中國人民團結奮進的精神動力。抗日戰爭大大豐富和升華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這正是抗日戰爭得以堅持和勝利的重要思想保證。同時使中國人民認識到提高綜合國力是中華民族屹立於民族之林的根本保證。一個國家只有首先自強,才能在世界上自立。在反法西斯戰爭中同時也體現了中國人民熱愛和平,反對侵略戰爭,同時又不懼怕戰爭的可貴品質,中國人民進行反侵略戰爭,是為了捍衛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權利,是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和人類和平進步事業的重大貢獻。
通過艱苦卓絕的奮斗和幾代人的不懈努力,最終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為祖國的繁榮打下了堅定的基石。同時積極開展了各領域的改革並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國民經濟飛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無不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尤其是近代以來,科技文化事業飛速發展,值得一提的是航天領域的重大突破——神州系列成功升空,嫦娥一號的成功發射——圓了華夏民族幾千年來的飛天夢。看著一個個舉世矚目的成就,國人無不倍感自豪與驕傲。我們的國家強大了,我們的經濟繁榮了,我們不會在屈於強權,不會再忍受屈辱,我們以我們的祖國為榮。
當然,放眼今朝,停滯不前便是落後,因此,我們更應發揚艱苦奮斗的作風,努力不懈,使我國保持飛速發展。尤其作為年輕一代,作為大學生,我們更應使強國富民為己任,認清我們在新時期的責任和使命對於我們每一個大學生都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因為,我們的民族正在騰飛!

4. 寫一篇關於中國古代,近代歷史的一篇論文500字左右

巍巍中華, 雄踞亞陸, 山河壯麗, 人傑地靈。她不僅以悠久的歷史文明著稱於世, 而且又是一個富有深厚愛國主義傳統的國家。在漫長的中國歷史上, 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 一直作為我們民族的一種偉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綿延不斷, 與時常新。從鴉片戰爭起, 中國遭受資本主義列強的侵略, 中國社會在被動依附的狀態下開始了近代歷史進程, 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得到了傳承和發展, 煥發
著新的歷史特點, 激勵和啟迪中國人民去譜寫民族獨立、社會進步和中華振興的歷史新篇章。
第一, 反對侵略, 維護獨立中華民族是一個酷愛獨立、自由的民族, 從不甘屈服於外來的侵略和奴役。鴉片戰爭是資本主義英國發動的侵略戰爭, 也是中國人民為捍衛民族獨立和民族尊嚴而進行的反侵略戰爭。當有「 世界的工場」之稱的英國憑借近代的武力發動侵略後, 中國人民無所畏俱、不甘屈服、英勇抗敵、反對投降, 成了鴉片戰爭時期愛國主義的中心內容。「 上公聲望懾蠻夷, 一檄賢於十萬師」 。在偉大的禁煙運動和抗英斗爭中, 具有愛國重民思想的林則徐成了近代中國第一個民族英雄。他受命赴廣東查禁鴉片, 「 原知此役乃蹈湯火, 早已置禍福榮辱於度外」 , 決心「 為中原除此巨
患』, 向全世界表示了中國人民純潔的道德心和反侵略的堅決性。六三虎門銷煙的壯麗畫面雕刻在夭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上, 它作為近代愛國史詩的第一章永遠銘勒在炎黃子孫的心中。
「 因義生憤憤生勇」 , 「 家室田廬須保衛」 。面對英軍的野蠻入侵, 三元里人民義聲如雷, 手
持犁鋤和簡陋武器, 齊心合力把「 強徒摧』, 。「 奉命剿賊, 有進無退」 , 不惜「 為國捐軀』, 。這
就是關夭培、陳化成等愛國官兵們的精忠報國思想。「 守士之義, 不可以不死。」 富有報國情
操的姚懷祥等愛國文官亦能同赴國盪。乍浦、鎮江駐防旗兵的血戰, 隆福兵敗自刻, 海齡合家殉
難, 則充分表現了少數民族官兵的高度的愛國主義精神。「 子隨父死不顧身, 母聞子死數點
首』 。葛雲飛的老母稱贊兒子死得忠勇, 陳連升、朱桂都是父子同殉國難。大學士王鼎甚至以屍諫反對投降。這種反侵略的斗爭精神是何等的可歌可泣和感人肺腑不.甘屈服的頑強的斗爭精神, 是一個民族求生存、求發展的一種可貴的品格。鴉片戰爭後, 中國人民不斷繼承和發揚這種英勇頑強的斗爭精神, 通過歷次民族保衛戰爭、邊疆自衛反擊戰爭、反洋教斗爭、反帝愛國運動以及其他各種反侵略斗爭形式, 為反對外國侵峰, 捍衛民族獨立, 進行了不屈不撓、再接再厲的斗爭。所以資本帝國主義永遠不能實現滅亡中國、變中國為其殖民地的目的。
第二, 面向世界, 善師人長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文明的國家, 中國人民在世界文明發展史上曾作出過巨大的貢獻。但自明清以降, 由於封建經濟的停滯, 中國日漸落後於世界歷史的行程。從中外關系來說, 鴉片戰爭是中國在歷史上第一次遭受比自己先進的外來勢力的侵略並被其打敗的戰爭。這次戰爭的結果簽訂了《南京條約》等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 給我們民族帶來了歷史厄運, 但也因此促使她逐漸從閉塞、自滿、愚昧、落後的狀態中覺醒。在鴉片戰爭後的一個很長時期內, 中國有識之士稱中國
社會狀況和中外關系所發生的變化為「 古今之變局」 , 從中總結出落後挨打的教訓, 多維地認識西方世界, 多維地反省中國自身, 在憂憤、求索和抗爭中探尋民族獨立和民族振興的道路。鴉片戰爭時期, 林則徐以求實的態度正對現實, 不斷自我克服陳舊觀念, 注意「 洞悉夷情」 , 組織翻譯西洋書報, 編撰《四洲志》, 首先開眼看世界。魏源心懷戰敗的「 積感」 , 發憤作《聖武記》和《海國圖志》, 要求「 過時而悔」 , 主張通過「 以夷款夷」 開門通商, 「 師夷之長技以制夷』。林、魏的「 師夷制夷」主張是一種包容「 知夷」和「 師夷」兩方面內涵的完整的反侵略思想。但當時除林、魏主張「 師夷」外, 大多數愛國者,包括疾呼「 欲中國稍習夷事」的姚瑩在內, 仍只是停留在要求「 知夷」的層次上, 而對「 師夷」還缺乏明確的認識。這表明, 近代中國的民族覺醒在其起始時就具有艱難曲折的性質。只是到第二次鴉片戰爭所受的打擊更加嚴重, 教訓更加深刻, 「 師夷長技」的主張才被付諸實踐。追到甲午中日戰爭失敗, 中國人又從對洋務運動理性偏誤的檢討中提高了認識, 近代中國學習外國的潮流被推進到一個更新的階段。
鴉片戰爭以後的歷史表明, 中國由於落後一再挨打, 這又激發人們要求向外國學習。近代中國民族覺醒始終包含反對外國侵略和學習外國先進兩方面的內涵。鴉片戰爭時期, 魏源提出「 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 最先體現了這兩個方面不可分割的關系。魏源徵引古語說過「 善師四夷者, 能制四夷不善師外夷者, 外夷制之」。鴉片戰爭後中國長期不能扭轉落後挨打的局面, 除了由於帝國主義的貪婪和兇殘外, 從中國自身的因素考慮, 這與「 不善師外夷」有關。再之, 近代世界自資本主義產生後, 逐漸形成了世界市場, 從而使世界各國的發展出現了某種一體化的趨向。從此, 任何一國的存在和發展都
離不開世界, 離不開世界市場。不管你願意與不願意, 自覺與不自覺, 都必須以某種方式進入世界市場, 參與國際交往和國際競爭。鴉片戰爭時期, 林則徐堅決反對「 封關禁海」。張際亮也說「 今日之勢, 既不能閉關絕市以清其流, 則唯有因勢補救而已」 ⑩ 。魏源則從對英國「 專行賈,且佐商賈以行兵』。的認識出發, 提出通過「款夷」通商以實現「 自修自強」 。自魏源的《海國圖志>獎勵國民對外之觀念氣「 國人亦因有是書略知求知識於世界』, , 中國人的世界觀念和世界市場意識逐漸明朗和開闊起來。王韜盛贊魏源的「 『師長夕一說, 實倡先聲」 。並認定「 中外通商之舉, 將與地球相終始』, 。, 不可逆轉。為此,鄭觀應闡發「 商戰」思想。及至孫中山則更高倡「 行開放主義, 「 舉西人之文明而盡有之」 。可見, 從鴉片戰爭起, 面向世界, 善師人長, 積極參與世界市場和國際競爭, 是近代愛國主義潮流的又一重要內涵。
第三, 注重「 內治」 , 致力富強中華民族是一個富有內省意識傳統和自強不息精神的民族。鴉片戰爭時期的愛國者充滿反求諸己的憤發圖強精神。他們懷有強烈的社會危機感和歷史責任感, 批判現實, 呼籲改革。鴉片戰爭前夕,龔自珍強調「 夭地, 人自造, 眾人自造, 非聖人所造」 ⑩ , 慨慷悲辛, 呼喚風雷, 憧憬「 更法」 。鴉片戰爭後, 魏源及時總結了戰爭失敗的教訓, 提出了「 自修自強」和「 富國強兵」的口號。他從「 御夷」 、「 善後」的角度, 強調「 治內詳於治外」 、「 以治內為治外」 。他從外御強敵必先革除弊政這種重視「 內治」的思想出發, 要求克服「 人心之寐」即愚昧昏庸和「 人才之虛」 即虛驕浮誇的中國政治的這「 兩大積患」 ⑩ , 使中國政治清明, 社會充滿生機, 從而藉以轉弱為強, 使外國侵略勢力折服。他非常重視和強調當政者在開啟「 人心」 、轉移「 風氣」 、「 自修自強」方面的作用。他用彼得大帝向「 西洋」「 學習工藝」使俄國稱雄歐洲的故事, 勸諫清廷「 厲精淬志」 , 「 足國而足兵」。, 使中國臻致富強。這種注重「 內治」 , 致力富強, 把反對侵略和學習西方、外御強敵和內革弊政結合起來的愛國主張, 代表了近代愛國主義新潮流。
鴉片戰爭時期, 林則徐、魏源為代表的愛國者還有一個突出的可貴之處, 這就是他們富有重民思想。他們相信民眾有愛國心, 愛國群眾中蘊藏著巨大的反侵略力量。他們高度相信中國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魏源在提出學習西方造炮製船時, 主張除官辦外, 應允許商辦和從事民用產品的製造。並說「 風氣日開, 智慧日出, 方見東海之民猶西海之民, 。他相信中國人民能像西方各國人民那樣使國家臻致富強。民族自信是一個民族能夠振興的希望所在。一個民族如果失掉必要的自信, 那就很難振作, 就會喪失前途。鴉片戰爭時期, 以林則徐、魏源為代表的愛國者, 充滿發憤圖強精神, 重視「 內治」 , 呼籲改革, 高度相信中國人民的力量和智慧, 這種愛國與重民相結合的情思, 彌為珍貴。他們無愧是近代愛國主義的「 前驅先路」總之, 自從鴉片戰爭揭開中國近代歷史帷幕後, 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開始以反對侵略、維護獨立、面向世界、善師人長、注重「 內治」 、致力富強等為主要內涵, 這就把優患與發憤、求索與開拓、愛國與重民、御外和治內、民族精神與世界觀念結合起來, 從而開拓了近代中國愛國主
義潮流的新方向。當年, 國勢砧危, 人民苦難, 從林則徐、魏源到康有為、孫中山等近代愛國者不斷發揚這種愛國主義精神, 使近代中國民族振興之路逐漸明亮。今天, 中華國運已經回轉, 香港已經回歸, 只要我們不斷繼承和發揚鴉片戰爭以來的近代愛國主義精神, 沿著立足祖國、放眼世界、振興中華的道路奮勇前進, 中國的二十一世紀前景和現代化事業必將更加燦爛和輝煌

5. 中國近現代歷史的論文、600字左右、只要求是原創是論文、知道的話發郵件給我、只要留下號就可以了、謝謝啊

給郵箱

6. 歷史論文600字

仰望歷史
抬頭仰望歷史的天空,那無數顆或明或暗,或大或小的星辰如
寶石般鑲嵌在夜幕中。
1911年10月10日,這顆積蓄已久,迫不及待想要沖破
黑暗的太陽終於在這一天爆發了。它的升起,標志著兩千多年的專
制統治結束了;它的升起,也標志著一場席捲中國大地的變革開始
了;它的升起,標志著一個民族的偉大復興由此開端。它,使中國
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它,拯救了祖國母親,華夏子孫;它,在
世界的東方孕育出了一頭雄師——中國。
追溯舊中國的歷史,經濟落後,思想沉悶,閉關鎖國,軍事廢
弛,列強入侵,山河破碎,人民在苦難中無助地掙扎,人民在深淵
里痛苦的呻吟。一條條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熄滅了人們的希望
;一場場血腥殘忍的斗爭,沖擊著人民的心靈;一幅幅戰亂頻繁的
畫面,燃燒了心頭的怒火與悲憤……這一切的一切終於激發了中國
人的鬥志,終於使頹廢的中國人覺醒,於是,「世人未為我敢為,
天下未發我首發」的創新精神令人們打響了武昌起義的第一qiā
ng。於是,涌現出的一批批視死如歸,不畏艱險的革命志士給人
們帶來了一個又一個功績。
在這顆太陽不斷成熟的過程中,無數有志之士追求真理,捨生
忘死。他們那種救國救民、振興中華的精神使華夏從落後衰敗到繁
榮富強,從戰亂不斷到國泰民安。
歲月更迭,滄桑巨變。昔日的太陽如今已經長大。那些事,那
些人,那些物以及那種精神促使了一顆太陽的成長,它們伴隨著太
陽的光芒,給人溫暖,給人光明,射進每個人的心中。事已去,人
已走,可那種精神將永遠懸掛於藍天之上,將永遠照耀我們前進。

7. 本人高中生 急需一篇800字左右中國近代史小論文 1. 近代史即可 通順較好即可 內容無其

我眼中的中國近現代史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東方古國,勤勞勇敢的華夏兒女創造了燦爛的五千年中華文明。 在漫長的歲月里,曾經走在世界的前列。19 世紀開始,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協工業革命的雄 風,蒸蒸日上;而中國卻依舊在封建主義道路上徘徊,清王朝的統治風雨飄搖,江河日下, 日落西山。 1840 年,外國資本主義用堅船利炮打開了古老中國的大門。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 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一場場強加給中華民族的災難。近百年來世界上幾乎所有的資本 主義國家都對中國發動過一次甚至多次侵略戰爭。 有公然入侵, 也有不宣而戰; 有單獨入侵, 更有合夥劫掠,強迫中國簽訂了數以千計的不平等條約。通過這些不平等條約,資本主義列 強扶植封建勢力作為統治中國的工具; 蠶食和鯨吞中國領土; 出兵控制, 竊取中國軍事要地; 劃分勢力范圍;控制重要通商口岸和建立租界;施行領事裁判權和片面最惠國待遇;通過戰 爭勒索巨額賠款;在中國進行商品傾銷和資本輸出。外國資本主義列強推行的殖民主義,引 起中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巨烈動盪,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從此,中國 人民為擺脫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的壓迫, 進行了長時期的、 不屈不撓的斗爭。 1840 年以來,亡國滅種的危機一直威脅著千年古國。在中華民族危難之際,一代民族精英覺醒: 林則徐、魏源的「師夷之長技以制夷」;洪秀全領導的反清農民起義;康有為、梁啟超的「變 法圖強」;孫中山的國民革命。正是他們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挺身而出,為反對外 來侵略,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同仇敵愾,英勇奮斗,前赴後繼,拼搏不息,譜寫了中國近 代史上可歌可泣的悲壯篇章...... 以上歷史事件均是我在書本上看到的,以前對歷史很是喜愛,是歷史讓我了解了我們國 家的發展, 了解了我們國家的文化和民族, 同時也是歷史讓我彷彿看到了各位英雄人物的精 彩事跡, 我們的祖先用他們的智慧創造了我們炎黃子孫的未來, 給予了我們至高無上的權利, 這是我從歷史書里所感悟到的。 在史書里我們也許會憎恨某些歷史人物,要不是因為他也不會有有我們國家的衰落,就 拿李鴻章來說吧,他是簽過賣國條約最多的一位官員,在史書里,說他是不折不扣的賣國奴 也不回過。但是,別的書籍上有記載說,其實李鴻章做這些都不是自己的意願,而卻他到死 都不願閉眼,不像自己一生都活在別人的憤恨中,他死不瞑目啊。 對於史書, 我不會過分的去相信, 因為我覺得史書也是某位歷史人物在閑暇時候的消遣, 每件歷史事件的發生他不會總是在場,所以難免出現錯誤。 歷史, 何謂歷史?以我的理解大概就是把已經發生的事經過某人加工記載下來。不過老師 說只有已經發生過的並且是具有重大意義的才能成其為歷史。 不過不管如何, 歷史已經成為 歷史,我們不用再去追究誰的對與錯。我認為現在的某些人總是拽著過去不放,其實我很鄙 視的。 我們學習《中國近現代史》的目的主要是了解自己的國家的過去,每個人總得先了解自己 的過去才能更好的紮根於未來, 才會有民族自豪感。 我就是我這學期學習近現代史所受所感。有600字左右不過你總得加點自己的吧,不然容易穿幫行的話就採納了吧!

8. 歷史小論文600字

走出中世紀的西歐 提起中世紀的歐洲,尤其是西歐,對歐洲史略微了解一些的朋友腦海里的第一印象大概就是宗教勢力,也就是基督教勢力的權勢熏天.的確,自從羅馬帝國建立和鞏固其政權後,基督教作為其壓制人民思想、鞏固政權統治的工具,越來越與世俗政權緊密結合,從思想上麻醉人民、從政治上鉗制人民、從經濟上壓榨人民.中世紀的西歐經濟發展緩慢,文化陷於停頓,這與基督教的精神統治關系極大.然而,就像黑暗總是出現在黎明前一樣,經過了若干個世紀的艱難的世事變遷,歐洲,尤其是西歐最終走出了中世紀各種因素的羈絆,迎來了其令後世無數學者和史學者仍對其原因探求不已的飛速發展時期.那麼,邁過中世紀這道門檻的西歐,其發展狀況和其帶給我們的歷史經驗教訓又有哪些呢?突破中世紀桎梏的歷史標志性事件應該就是舉世聞名的文藝復興運動.中世紀的後期,資本主義萌芽在多種條件的促生下,於歐洲的義大利首先出現.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為這場思想運動的興起提供了可能.城市經濟的繁榮,使事業成功財富巨大的富商、作坊主和銀行家等更加相信個人的價值和力量,更加充滿創新進取、冒險求勝的精神,多才多藝、高雅博學之士受到人們的普遍尊重.這為文藝復興的發生提
供了深厚的物質基礎和適宜的社會環境.14世紀末,由於信仰伊斯蘭教的奧斯曼帝國的入侵,東羅馬的許多學者,帶著大批的古希臘和羅馬的藝術珍品和文學、歷史、哲學等書籍,紛紛逃往西歐避難.(亦有一說是十字軍3次東征(盡管第三次半途而廢)帶回來的紀念品,他們在路上發現了這些書,就搬了回來藏在教堂的地下室,後被人發現,驚嘆古羅馬的藝術,文學等,就開始極力傳播,意圖達到古羅馬那時的成就)一些東羅馬的學者在義大利的佛羅倫薩辦了一所叫「希臘學院」的學校,講授希臘輝煌的歷史文明和文化等.這種輝煌的成績與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後,人們追求的精神境界是一致的.於是,許多西歐的學者要求恢復古希臘和羅馬的文化和藝術.這種要求就像春風,慢慢吹遍整個西歐.文藝復興運動由此興起.在文藝復興的背景下,西歐在文學、美術、自然科學、航海和建築等各個領域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西歐也以此為契機,從此大踏步地向資本主義時期邁進.並在此之後,憑借其制度上和經濟技術上的巨大優勢,領先於世界上其他國家,並把這種領先的程度一路保持到近現代.直到現在,西歐仍然是世界上少數幾個經濟、文化發達的地區之一,這與西歐的文藝復興有因和果的關系.

9. 中國近代史歷史論文

各個時期人們對洋務運動的評價不一,從最早的一味否定到如今的正確認識.(內如果是應付考試,一樓的答案容是很好的,我這個只是為了提高你的課外閱讀量.)

洋務運動發軔於1861年初。當時留守北京議和的欽差大臣恭親王奕欣,領銜上奏《統籌全局折》,經過王公大臣會商同意和咸豐批准,正式設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從此,洋務運動便正式開場。1894年9月,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洋務派苦心經營十餘載的新式陸軍和北洋艦隊一敗塗地,清政府被迫於次年4月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洋務運動從此而宣告破產。

洋務運動持續的時間長達35年,作為中國近代化的開端,受到史學界的普遍重視。洋務運動可謂中國近代化的第一炮,可是這第一炮並沒有放響,基本上是失敗了,沒有把中國改變成為獨立的近代資本主義社會,因而引起了對洋務運動不同評價的持續論爭。

這一論爭從洋務運動開始起,歷經舊中國近90年,新中國48年,仍未能論爭出一個「定論」來,可以說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以下僅就我所了解的洋務運動評價與研究的情況,做一概略的回顧,聊供史學界同仁討論批評,以期推動有關研究工作進一步深入。

10. 要一篇中國近代史的論文

《「回眸」中國近現代史》
中國近現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質來說,是中國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眾為救亡圖存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英勇奮斗、艱苦探索的歷史;尤其是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偉大艱苦的斗爭,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贏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經過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把一個極度貧弱的中國逐步變成一個初步繁榮昌盛、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新中國的歷史。
近代,西方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不僅從軍事、經濟對中國進行侵略,還從政治文化加以侵略控制,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民不聊生,經濟凋敝,一片國將不國的慘狀。壓迫侵略,必然導致反抗,中國人民積極開展了各中形式的反抗斗爭。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爭,台灣高山族人民的英勇抵抗等,無不體現了在民族存亡的危機關頭,中國人民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尤其是太平天國起義,極大地打擊了清王朝的封建統治,使得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受到了極大的沖擊,加速了清王朝的滅亡。同時它提出了均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先進性。更重要的是在太平天國並不承認清政府簽訂的喪權辱國的賣國條約,在面對列強的侵略與壓迫時,並沒有採取像清政府一樣懦弱的外交政策,而是積極同外國侵略者展開了斗爭,並取得了巨大的勝利,這是極其鼓舞人心的。雖然太平天國由於內部的種種原因失敗了,但它卻對中國近代史的發展產生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它是中國農民起義戰爭史的最高峰,它建立了屬於自己的政權,曾經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廣大農民群眾的利益。
帝國主義的侵略給中華民族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但是,列強發動的侵略戰爭以及中國反侵略戰爭的失敗從反面教育了中國人民,極大地促進了中國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奮起。鴉片戰爭以後,先進的中國人開始睜眼看世界了;他們翻譯外國書籍,學習西方先進的現代科學知識,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中國的現代化。
甲午中日戰爭以後,中國的民族意識開始普遍覺醒,開始有了較為強烈的民族危機感。於是出現了早期的維新思想,出現了一大批以救亡圖存和振興中華為己任的仁人志士。甲午戰爭以後的戊戌維新、辛亥革命,都是在救亡圖存、振興中華這面愛國主義大旗下發生的。這些斗爭和探索,使中華民族燃燒起了新的希望,標志著中華民族的進一步覺醒。
五四運動是在新的社會力量成長壯大的基礎上,在新文化運動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的思想基礎之上發生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這次運動表現了反帝反封建的徹底性,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群眾運動,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及其與工人運動的結合。它標志著工人階級作為一支獨立的力量登上了歷史的舞台。從此中國革命真正找到了它所必須依賴的力量基礎,五四運動具有劃時代的歷史意義。在「五四」以後,中國產生了完全嶄新的文化生力軍,即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共產主義的文化思想,即共產主義的宇宙觀和社會革命論。五四運動發生在一九一九年,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和勞動運動的真正開始是在一九二一年,均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十月革命之後,即民族問題和殖民地革命運動在世界范圍內改變了過去面貌之時,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以及其在世界歷史中的的地位都是十分明顯的。
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是被歷史證明了的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典範。取得了巨大的勝利!
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佔有中要的地位,是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在殘酷的戰爭中,全國各族人民緊緊團結在一起,戰勝一切艱難困苦,中華民族形成了廣泛的統一戰線,顯示了空前的大團結,形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全民族抗戰。沒有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就沒有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是中國人民團結奮進的精神動力。抗日戰爭大大豐富和升華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這正是抗日戰爭得以堅持和勝利的重要思想保證。同時使中國人民認識到提高綜合國力是中華民族屹立於民族之林的根本保證。一個國家只有首先自強,才能在世界上自立。在反法西斯戰爭中同時也體現了中國人民熱愛和平,反對侵略戰爭,同時又不懼怕戰爭的可貴品質,中國人民進行反侵略戰爭,是為了捍衛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權利,是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和人類和平進步事業的重大貢獻。
通過艱苦卓絕的奮斗和幾代人的不懈努力,最終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為祖國的繁榮打下了堅定的基石。同時積極開展了各領域的改革並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國民經濟飛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無不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尤其是近代以來,科技文化事業飛速發展,值得一提的是航天領域的重大突破——神州系列成功升空,嫦娥一號的成功發射——圓了華夏民族幾千年來的飛天夢。看著一個個舉世矚目的成就,國人無不倍感自豪與驕傲。我們的國家強大了,我們的經濟繁榮了,我們不會在屈於強權,不會再忍受屈辱,我們以我們的祖國為榮。
當然,放眼今朝,停滯不前便是落後,因此,我們更應發揚艱苦奮斗的作風,努力不懈,使我國保持飛速發展。尤其作為年輕一代,作為大學生,我們更應使強國富民為己任,認清我們在新時期的責任和使命對於我們每一個大學生都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因為,我們的民族正在騰飛!

閱讀全文

與中國歷史近代論文600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