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歷史上比較多的移民方式爾雅

中國歷史上比較多的移民方式爾雅

發布時間:2021-02-21 23:50:50

❶ 下面哪一項是中國歷史上比較多的移民方式

<單選題>中國歷史上的移民方式不包括()。

A. 災害移民
B. 軍事移民
C. 商業移民
D. 行政性移民
答案是B

❷ 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移民是哪次當時的移民方式是怎樣的

據《明太祖實錄》卷一九三記載古者狹鄉之民遷於寬鄉,蓋欲地不失利,民有恆業,今河北諸處,自兵後,田多荒蕪,居民鮮少。山東、西之民自入國朝,生齒目繁,宜令分丁徙居寬閑之地,開種田畝,如此則國賦增而民生遂矣。朱元璋一統天下後,因為常年戰爭,河南河北以及山東一帶大部分都沒人住,朱元璋為了均衡人口、恢復生產,便採取了移民政策。那時有百萬多人經洪洞縣大槐樹處遷往全國各地。 這次遷徙涉及大半個中國,波及范圍之大、影響之遠,在世界上都是罕見。這一次遷移被稱為山西洪洞大槐樹人口大遷移 。

❸ 中國歷史上比較多的移民方式是那個

躲避戰亂,飢荒,如晉朝南渡,闖關東

❹ 中國歷史上有哪三種移民方式

中國歷史上的移復民大致有這幾制種(前三種是國內移民,後一種是移居海外):
一是時局動盪,避戰移民。這種情況比較多,遠有衣冠南渡,近有明末的湖北、四川的大遷徙,我家就是明末從湖北麻城遷移到重慶的一個偏遠山村的(結果搖搖晃晃,跑了一千多里,光想著往山裡逃,又到了四川,四川真大啊!)。
二是當權者在立國後的移民。比如朱元璋在洪武三年發起的大移民。史載元末以來,山東、河南、河北一帶多是無人之地,於是朱元璋下令蘇、松、嘉、湖、杭一帶的人口按「四家之口留一、六家之口留二、八家之口留三」的比例遷移至人口匱乏的中原一帶。
三是晉商和陝北居民的走西口(走西口電視劇值得推薦)。走西口大概從明代的中期開始,截止到清朝末年。走西口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就是由於山西當時人口比較多,所以生活比較困難;另一部分是晉商們到口外去發展商業,發展貿易。所以走西口這個現象,實際上就是中國移民的一個部分。
四是粵、閩等沿海居民及前朝貴族下南洋。這是個長期性的移民,主要是中國歷代不堪戰亂的普通百姓和權力失落的前朝貴族為避免殺身之禍移居海外。(不是有傳聞說虯髯客和建文皇帝就是逃到海外的嘛,而且傳說虯髯客還在海外以一個島立了一個國…)

❺ 下面哪一項是中國歷史上比較多的移民方式

1.投資移民
這邊的要求是1000萬紐幣 是4個移民國家中最高的
而且不是你給了錢就一定能批下來

2.技術移民
首先樓主你需要去紐西蘭 並且上學
畢業之後找到工作這一系列都過了之後
才有資格談技術移民

3.創業移民
這個說實話 可行性極低
具體不好解釋
紐西蘭政府不傻的

4.家庭團聚
這個需要你在紐西蘭有人
而且有PR 才有可能幫助你
但是你們必須有血緣關系或者法律認定的近親關系
我有個同學 阿姨是NZ的國籍 但是對他一點幫助都沒有

5.難民
根本沒戲

所以 樓主你連你現在的基本情況都沒有透露
學歷 年齡 在NZ有沒有直系親屬 這些都不知道
怎麼能告訴你哪個最快呢?

而且另外一點
從你拿到紐西蘭PR的那一刻起
兩年後 你才能拿到永久回頭
之後再過5年
你才有資格去申請紐西蘭國籍

❻ 中國歷史上共有幾次大規模的移民

1.漢武帝時從元朔二年間(前127年)到元封元年(前110年)的20多年的時間里,完全由政府實施的移民不下120萬。絕大部分移民從遷移到定居的費用完全由官方負擔,沿途有大批官吏和士卒監護。移民遷移的距離最遠的有二三千公里。當時漢朝的總人口大約是3600萬,移民占總人口的三十分之一。
2.明朝初年實施大規模移民,一部分是通過行政手段強制實行,或通過軍事駐防的方式安置,大部分是通過官方給予優惠政策的方式引導實行的。如:將江南的富戶和無地農民遷至今安徽鳳陽一帶;通過設立衛、所的方式將軍人及家屬遷往全國各地駐防;將從塞外投降或被俘的蒙古軍民安置到北方各地等。軍民移民總數達1100萬,約占總人口的16%。
3.清初康熙、雍正、乾隆年間制訂優惠政策,鼓勵移民遷入四川,至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由湖南、湖北、廣東等地遷入四川的移民及其後裔達到600多萬,占當地總人口60%以上。1860年起清朝開放東北的「封禁地」,以後又採取鼓勵政策,山東、河北及北方各地的移民大批遷入東北,至清末,移民累計超過1000萬。

❼ 中國的三次移民方式有哪三個

在中國近代史上,有三次大的移民潮,分別是闖關東,走西口,下南洋。這三次移民不分先後,從清朝乾隆年間,幾乎是同時開展。闖關東是以山東和直隸人為主,目的地是東三省一帶;走西口是以河南和安徽人為主,目的地是新疆及河西走廊一帶;下南洋是以廣東和福建人為主,目的地是東南亞一帶。

這三次大移民是民間的自發組織,不是官方有目的組織的,相反,一開始官方政府還是強烈反對的,如闖關東,就是因為東北是清政府的龍興之地,不許漢人居住的,怕是破壞了龍脈。所以山東河北的農民們就想方設法一闖而過,闖關東,就是山海關以東。在當時這也是一件極其凶險的事。

1、闖關東:關,指山海關。具體指吉林、遼寧、黑龍江三省。因東三省位於山海關以東,故得名。舊中國,山東人口稠密,災害頻發;關東則地廣人稀,沃野千里,史書說:「有自然之大利三,曰荒,曰礦,曰鹽。」歷史上兩地有緊密地緣人緣聯系,一是逃荒農民闖關東成為主流。

2、走西口:「西口」指河北張家口以西的長城沿線關隘。因為中原地區人口眾多,而且經常鬧災荒,所以,流民走過西口,過長城,就可到達蒙古草原和河套一帶謀求生計。走西口流民來自華北各地,而以山西人為主流。

3、下南洋:南洋包括新加坡、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緬甸等地。指流民漂洋過海到東南亞謀生。下南洋的流民來自全國大部分省區,但福建、廣東人占絕對多數。

闖關東、走西口、下南洋都是貧苦民眾抗爭命運、艱難創業生存的歷史,都是一段段苦難與艱辛、血汗與淚水交織而成的回憶。

移民,在中國的歷史上是不鮮見的,幾乎每次王朝更替的時候,都會隨著戰亂而涌現出大批的難民,不堪忍受戰爭的蹂躝而成群結隊的,整個家族的,整個村子的,甚至是整個地區的大量外遷。如兩晉時期的客家人南遷,北宋末年的中原人南遷,還有民國末年國民黨兵敗如山倒,在大陸混不下去了,被趕到幾個小島上,這也是遷,是被動的遷。因逃避戰亂而背井離鄉的人們,倍嘗了流離失所的逃亡之苦。他們往往發出了「寧做太平犬,莫做亂離人」的感嘆。

和在官方戰爭的壓力下而四散奔逃的難民相比,闖關東、走西口、下南洋,是屬於民間的自發運動,因為他們不是為了逃避戰亂,所以也就沒有那種逼不得已,象驚弓之鳥一樣的哀怨情緒。沒有那種失敗、絕望,聽天由命,跑到那裡算那裡的亡命天涯心態。在這三次的大遷徙中,人們都是懷著一個美好的夢出發的。他們有理想,有目標,有勇氣,帶著開創新生活,打造新天地,追求幸福富裕生活的嚮往而走上了漫漫的遷徙之路。
望採納

與中國歷史上比較多的移民方式爾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