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歷史性成就帶來了中國社會全方位變革

歷史性成就帶來了中國社會全方位變革

發布時間:2021-02-21 23:21:33

❶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達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這次社會主義進入新時期,取得了歷史申請的計劃,歷史鑒變更主要是指政治經濟法

❷ 論述題: 結合《十九大報告》,談一談你對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發展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的理解。

五年來的成就是全方位的、開創性的,五年來的變革是深層次的、根本性版的。五年來,我們黨權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推進一系列重大工作,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這些歷史性變革,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五年來,我們勇於面對黨面臨的重大風險考驗和黨內存在的突出問題,以頑強意志品質正風肅紀、反腐懲惡,消除了黨和國家內部存在的嚴重隱患,黨內政治生活氣象更新,黨內政治生態明顯好轉,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顯著增強,黨的團結統一更加鞏固,黨群關系明顯改善,黨在革命性鍛造中更加堅強,煥發出新的強大生機活力,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了堅強政治保證。

❸ 如何理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轉化及其影響

文/張敏
社會主要矛盾是一個國家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社會發展階段的客觀反映。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是一個自然的歷史過程,人們不可能主觀選擇;但對其判斷必須及時准確,認識超前或滯後都會干擾社會發展進步,甚至會阻礙社會生產力發展。

1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理解
必須認識到,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系全局的歷史性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了許多新要求。我們要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

必須認識到,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沒有改變我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歷史階段的判斷,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全黨要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牢牢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牢牢堅持黨的基本路線這個黨和國家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斗。

關於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新表述,是根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個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作出的,有充分的現實依據。原來關於「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的表述,不管是從社會生產方面還是社會需要方面,都已經不能准確反映這種變化了的客觀實際,理所當然需要作出新的概括。這一論斷是極為深刻的,要求我們從我國社會發展的歷史方位上進行思考,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大局出發進行思考,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進行思考,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作出新的判斷和表述。

❹ 如何理解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和變革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科學把握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的發展大勢,順應實踐要求和人民願望,縱覽全局、開拓創新,推出一系列重大戰略舉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進一系列重大工作,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五年來,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出發,立足於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熱切期待,著眼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勝利實現,通過實施「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五位一體」總體布局與五大發展理念等一系列新思路、新戰略、新舉措,使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使我國發展站到了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為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規劃的宏偉藍圖和戰略布局的一部分,是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繼續前進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是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工作方向和奮斗目標。為了實現這一宏偉目標和宏大歷史性任務,總書記多次強調,一定要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解決好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突出問題。2015年,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新發展理念,旨在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激活發展活力,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各方面保障。
五年來,在發展思想和新發展理念的指導與引領下,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按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各項要求,突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特別是要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的攻堅戰,堅定不移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了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的重大成就: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明顯加大;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加快提高;農業現代化取得明顯進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我國現行標准下農村貧困人口不斷脫貧,貧困縣數量不斷減少,區域性整體貧困問題明顯得到解決或改善;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取得重大進展,「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統籌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領域的突出問題得到解決,進入到發展的新階段。在2017年7月26日至27日舉行的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上,總書記向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發出了為決勝全面小康社會實現中國夢而奮斗的動員令。在中央的領導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了決勝階段的良好開局,相信2020年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一定會如期實現,我們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庄嚴承諾一定會實現。
全面深化改革:朝著縱深多點方向深入推進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十八大以來,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全面深化改革」作為「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之一不斷深入推進;總書記親自擔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組長,前後召開37次會議,審議通過300多份有關全面深化改革的文件;將全面深化改革作為一個重大議題,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就為什麼要全面深化改革、怎樣全面深化改革等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專門做了深入、系統的研究與探討,特別是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對全面深化改革做出全面部署;同時站在時代高度,對改革進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理論思考,將中國共產黨對改革理論的系統探索推向了新的高度。
五年來,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扎實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推動改革呈現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的嶄新局面:主要領域「四梁八柱」的改革主體框架基本形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補」邁出實質性步伐;簡政放權的「自我革命」取得實質性進展,「放管服」改革深入推進,2013年以來,共有600多項行政審批等事項被取消和下放,減少行政審批事項1/3的改革目標提前完成,非行政許可審批被徹底終結;放管結合,服務不斷優化,政府與市場互補關系得到進一步協調;「五證合一、一照一碼」的商事制度改革、「雙隨機、一公開」的市場監管體制改革、負面清單管理的外商投資監管體制改革普遍推行,公開化、規范化、透明化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央企薪酬制度改革、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價格機制改革等重要領域的體制機制改革向縱深推進,財稅金融、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領域的改革穩步開展,國防和軍隊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顯著提升,國家發展的新動力體系正在形成。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意識形態宣傳工作,鞏固了全黨全社會思想上的團結統一。正是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全面深化改革不斷朝著縱深多點方向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黨和國家事業發生了歷史性變革,我國發展站到了新的歷史起點上。
全面依法治國:顯著增強黨的領導及治國能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顯著增強了我們黨運用法律手段領導和治理國家的能力。黨的十八大提出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新方針,對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2014 年召開的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對全面依法治國作出了深刻闡述,這是黨的全會第一次以依法治國為核心專題進行探討,《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了六大任務、180 多項具體措施,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進行了深入闡述和系統部署。
五年來,圍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總目標,一系列重大舉措密集出台,取得了豐碩成果。在科學立法方面,十八大以來,共制定或修改法律48部、行政法規42部、地方性法規2926部、規章3162部,修訂法律57部、行政法規130部,啟動編纂民法典,頒布和出台了民法總則等一系列重要法律法規;在嚴格執法方面,法治政府建設穩步推進,結合「放管服」改革,省市縣三級政府部門權力和責任清單基本落實,政府法律顧問制度普遍建立,法治政府的考核評價體系正在形成,地方政府依法行政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執法體制改革路徑清晰、落實有力;司法體制改革深入推進,司法公正進一步彰顯,刑事訴訟制度改革、司法責任制改革穩步落實,司法職權配置進一步優化,巡迴法庭、跨區域檢察院成效顯著,司法管理更加嚴格規范,人財物統一管理更加明確,廢止了勞教制度,實行了立案登記制,執法司法規范化建設進一步加強;全面守法建設不斷深化落實,憲法日、憲法宣誓制度建立並落實,誠信獎懲機制不斷完善,社會矛盾調解機制更加普遍化、規范化,法治力量進一步彰顯,法治觀念進一步深入人心。依法治國的全面推進與落實,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進一步納入法治化軌道,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制度保障。
全面從嚴治黨:夯實黨的執政和群眾基礎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保證。十八大以來,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把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緊密結合,標本兼治、從嚴從細,堅定了信念、純潔了黨性,形成了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鞏固了黨的執政基礎和群眾基礎,為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發展提供了堅強的政治保證。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連續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從作風建設突破,凈化政治生態、規范政治生活、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黨風政風明顯好轉;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了《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則》和《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為進一步全面從嚴治黨、深入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提供了行動指南;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常抓不懈,堅持反腐敗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十八大以來中紀委派駐紀檢組實現了對中央一級黨和國家機關派駐監督全覆蓋,中央巡視完成了對中央及地方國有骨幹企業、金融單位和中管高校的巡視全覆蓋。十八大以來的全面從嚴治黨,增強了各級組織管黨治黨主體責任,落實了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全面加強了黨的紀律建設,有效遏制了腐敗勢頭的蔓延,黨內政治生活呈現新的氣象,人民群眾給予了很高評價。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要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始終擁有堅強的領導核心。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人民進行偉大斗爭、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斷取得新的重大成就,使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使社會主義在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並不斷開辟發展新境界,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提供了中國方案,為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並制定新的更高層次的發展目標和發展戰略打下了堅實基礎。

❺ 中國社會20世紀四次歷史性巨變是什麼

20世紀中國有三次歷史性巨變:

辛亥革命、 新中國成立和社會主義建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

1、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自1911年10月10日(農歷八月十九)夜武昌起義爆發,至1912年元旦孫中山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前後這一段時間中國所發生的革命事件。廣義上辛亥革命指自十九世紀末(一般從1894年興中會成立開始,但也有學者認為從1905年中國同盟會成立算起)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清朝統治在中國出現的連場革命運動。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比較完全意義上的民族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給中國人民帶來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辛亥革命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體,結束君主專制制度。

2、新中國成立:

1949年10月1日下午2時,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選舉產生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在勤政殿舉行第一次會議。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副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以及周恩來等56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委員宣布就職。會議一致決議,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向全世界庄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向世界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3、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是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兩個基本點之一。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方針、總政策,是強國之路,是黨和國家發展進步的活力源泉。

改革,即對內改革,就是在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的前提下,自覺地調整和改革生產關系同生產力、上層建築同經濟基礎之間不相適應的方面和環節,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和各項事業的全面進步,更好地實現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5)歷史性成就帶來了中國社會全方位變革擴展閱讀:

辛亥革命的影響:

辛亥革命對中國社會的影響並不如想像中那麼大,辛亥革命雖然被稱作中國的資產階級革命,但當時中國缺乏一個強大的資產階級,參與革命者也並非以資產階級為主,而革命的成果也未直接促進資產階級的進一步發展。

在傳統社會的改變上,辛亥革命只打倒了社會頂層的權貴,但中國傳統地方社會居領導地位的各省士紳及官僚,大多在辛亥革命大風浪中,隨機轉投向了革命而獲得了地位和利益,反而更加鞏固了他們的地位。

辛亥革命並沒有像西方資產階級革命那樣,重新構建社會結構。參加辛亥革命的大多數人是軍人、舊式官僚、各地士紳,這些人在辛亥革命後仍然掌握權力;雖然其主要領袖孫中山出身平民知識分子,但中國貧窮的平民階層沒有參加辛亥革命,因此辛亥革命後生存條件沒有發生根本性的改變,未給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根本利益。

❻ 新時代,中國取得了全方位的、開創性的歷史性成就,也發生了深層次的、根本性的

要是你再年輕十歲我可以說你『

❼ 十八大以來中國取得歷史性成 就有十個方面,你對哪個方面成就 感受最深,聯系實

述題: 結合《十九大報告》,談一談你對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發展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的理回解。
寫回答有獎勵共答1個回答

匿名用戶
2019-01-06

五年來的成就是全方位的、開創性的,五年來的變革是深層次的、根本性的。五年來,我們黨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推進一系列重大工作,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這些歷史性變革,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五年來,我們勇於面對黨面臨的重大風險考驗和黨內存在的突出問題,以頑強意志品質正風肅紀、反腐懲惡,消除了黨和國家內部存在的嚴重隱患,黨內政治生活氣象更新,黨內政治生態明顯好轉,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顯著增強,黨的團結統一更加鞏固,黨群關系明顯改善,黨在革命性鍛造中更加堅強,煥發出新的強大生機活力,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了堅強政治保證。

❽ 20世紀以來,中國經歷的三次歷史性的巨大變化是什麼這些變化說明了什麼

一.通過辛抄亥革命,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專制統治,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
二.1949年,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推翻了三座大山,贏得了國家的獨立,建立了新中國.
三.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進行改革開放,我國的面貌發生巨大變化,經濟發展迅速,綜合國力飛速提高.

這是中國共產黨成立後完成的、堅持改革**,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國共產黨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完成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社會主義在中國顯示出蓬勃的生機和活力,但為中國的進步打開了閘門、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開辟了廣闊的前景,蝕動統治秩序再也無法穩定下來,成功地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❾ 十八大以來,五年的成就是全方位的,開創性的,五年的變革是深層次的什麼

黨的十八大以來五年的歷史性成就是全方位的、開創性的,五年來的變革是深層次的、根本性的。

❿ 新中國成立以來取得了哪些歷史性成就這些成就說明了什麼

祖國成立至今碩果累累,有很多世界級的典範,下面我就給大家簡單地介紹其中幾個:

第一個是港珠澳大橋。港珠澳大橋東起香港國際機場附近的香港口岸人工島,向西橫跨南海伶仃洋水域接珠海和澳門人工島,止於珠海洪灣立交;橋隧全長55千米,其中主橋29.6千米、香港口岸至珠澳口岸41.6千米;橋面為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設計速度100千米/小時,工程項目總投資額1269億元。被譽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觀之一」的港珠澳大橋曾一度被認為是不可能完成的工程。這座橋的設計使其能夠承受地震和台風,橋梁中的一部分還有一段連接著兩座人工島的海底隧道,便於船隻通行。

第四個是南水北調工程。南水北調工程主要解決我國北方地區,尤其是黃淮海流域的水資源短缺問題,規劃區人口4.38億人。共有東線、中線和西線三條調水線路,通過三條調水線路與長江、黃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聯系,構成以「四橫三縱」為主體的總體布局,以利於實現中國水資源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合理配置格局。到目前為止,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已經安全輸水2000天,累計向北輸水300億立方米,已使沿線6000萬人口受益。

總而言之,在過去這些年裡,中國取得了很多世界性的成就。

閱讀全文

與歷史性成就帶來了中國社會全方位變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