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古代史大事年表
一、原始社會:採集漁獵經濟
採集漁獵經濟是一種從自然界獲取生產生活資料的攫取型經濟。
二、奴隸社會:奴隸制經濟
奴隸制經濟是奴隸主階級完全佔有生產資料(包括奴隸),強制奴隸為其勞動並最大限度佔有生活資料的一種經濟發展方式。
三、封建社會(1840年以前):小農經濟
(雖然明朝中後期出現資本主義萌芽,但還未形成獨立的經濟成分)
小農經濟是一種以農業和手工業為主的耕織結合的封閉型經濟。
(1)中國歷史經濟大事年表擴展閱讀:
中國的現代經濟史:
1、社會主義三大改造
社會主義三大改造,是指建國初期,中國共產黨在全國范圍內組織的對於農業、資本主義工商業和手工業進行的社會主義改造。其意義是,標志著我國基本上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所有制方面的社會主義革命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我國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2、大躍進時期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會議,正式通過了「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盡管這條總路線的出發點是要盡快地改變我國經濟文化落後的狀況,但由於忽視了客觀經濟規律,根本不可能迅速地改變我國經濟文化落後的狀況。總路線提出後,黨發動了「大躍進」運動。
3、文化大革命時期
在長時間的社會動亂中,國民經濟發展緩慢,主要比例關系長期失調,經濟管理體制更加僵化。這十年間,按照正常年份百元投資的應增效益推算,國民收入損失達五千億元。人民生活水平基本上沒有提高,有些方面甚至有所下降。
自七十年代起,正是國際局勢趨向緩和,許多國家經濟起飛或開始持續發展的時期。但是,由於「文化大革命」的影響,中國不僅沒能縮小與發達國家已有的差距,反而拉大了相互之間的差距,從而失去了一次發展機遇。
4、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policy )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中國開始實行的改革經濟政策、對外開放的政策。改革開放包括對內改革和對外開放。中國的對內改革首先從農村開始,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開始實行「家庭聯產土地承包責任制」,拉開了我國對內改革的大幕;對外開放是中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中國的強國之路,是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
5、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我國經濟體制的根本性創新,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途徑,它具有自身質的規定性與基本特徵。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同於傳統的計劃經濟。 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們在經濟建設上逐步採取了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
② 求中國古代史大事年表
1、商湯滅夏之戰
商湯滅夏指的是公元前1600年商湯帶領著商部落滅掉夏朝建立商朝的歷史事件。
夏王朝末期國勢日衰,江山開始搖搖欲墜。夏朝最後一任君主夏桀即位後,統治更加殘暴。
商部落因為畜牧業發展得很快,到了夏朝末年,湯做了首領的時候,已經成為一個強大的部落。商湯看到夏桀的腐敗,決心消滅夏朝。
夏此時已是眾叛親離,而商湯領導有方,所以夏桀的軍隊很快被打敗,桀也遭到了流放。於是,夏朝就被新建立的商朝代替了。
2、平王東遷
平王東遷是東周初期周王室把都城由鎬京遷到洛邑的歷史事件。
周幽王時,廢掉申後及太子宜臼,立其寵愛的褒姒為後,伯服為太子。公元前771年,申後之父申侯勾結犬戎攻破鎬京。周幽王點起烽火求援,眾諸侯因以前被烽火所戲而不加理會。
周幽王最後被殺於驪山,西周滅亡。其後眾諸侯擁立太子宜臼為王,是為周平王。因鎬京曾發生過地震受損,殘破不堪,又接近戎、狄等外患威脅之下,於是平王在即位後第二年(公元前770年),在鄭、秦、晉等諸侯的護衛下,將國都遷至洛邑,開始了東周的歷史。
平王東遷是歷史學家劃分時段的重要事件,亦是周朝國勢的轉折點。平王遷都之後的周朝被稱為東周,而由周武王立國至周幽王被殺的時期則稱為西周。
平王東遷後,周天子王權開始衰落,不能擔當共主的責任,諸侯勢力不斷坐大。因為平王是由申侯擁立的,間接犯了弒父罪名,開始得不到諸侯的尊重。
而且,周天子無力自保和抗拒外族入侵,須依賴諸侯國保護,致周天子地位不斷衰落,最終形成春秋時期群雄爭霸的局面。
3、三家分晉
從公元前633年晉文公作三軍設六卿起,六卿一直把握著晉國的軍政大權。到晉平公時,韓、趙、魏、智、范、中行氏六卿相互傾軋。
後來趙把范、中行氏滅掉後,公元前453年又聯合韓﹑魏滅掉了智氏,晉國公室名存實亡。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韓虔﹑趙籍﹑魏斯為諸侯。到公元前376年,魏武侯﹑韓哀侯﹑趙敬侯瓜分了晉國公室。
4、曹丕篡漢
曹丕篡漢又稱曹丕廢漢稱帝、曹丕代漢,指的是延康元年(220年)魏王曹丕代漢自立的事件。
漢朝末年,皇權衰落,群雄割據。曹操挾持漢獻帝,歷經數十年征戰,統一北方,被封為魏王,丞相,掌握漢末實權。220年正月,曹操病死。死後,曹丕繼位魏王和丞相,掌管大權。雖然曹操曾經挾天子以令諸侯,卻從不敢登上皇帝的寶座。
延康元年(220年)十月,漢獻帝宣布退位並將皇位「禪讓」給曹丕。 曹丕的親信華歆率領文武百官聯名上書,勸漢獻帝把帝位讓給魏王曹丕。為了保住性命,漢獻帝不得不把皇帝的玉璽交給曹丕。曹丕故作推辭,在「三讓」之後才「答允」接受。
延康元年(220年)十月二十九日,曹丕登壇受禪稱帝,立國號為大魏,史稱曹魏,改元黃初,改雒陽為「洛陽」,定都於此。曹丕是為魏文帝,並尊曹操為太祖武皇帝。
220年十一月一日,曹丕封業已退位的獻帝為山陽公。至此,歷時一百九十餘年的東漢正式結束,三國時代的魏朝正式建立。至此,歷12帝,195年的東漢王朝名實俱亡。
5、陳橋兵變
陳橋兵變又稱陳橋驛兵變,是趙匡胤發動的取代後周,建立宋朝的兵變事件,此典故又稱黃袍加身。
959年,周世宗柴榮崩,七歲的周恭帝柴宗訓即位。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與禁軍高級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掌握了軍權。
960年正月初一,傳聞契丹聯合北漢南下攻周,宰相范質等未辨真偽,急遣趙匡胤統率諸軍北上御敵。
周軍行至陳橋驛,趙匡胤和趙普等密謀策劃,發動兵變,眾將以黃袍加在趙匡胤身上,擁立他為皇帝。隨後,趙匡胤率軍回師開封,京城守將石守信、王審琦開城迎接趙匡胤入城,脅迫周恭帝禪位。
趙匡胤即位後,改國號為「宋」,仍定都開封。石守信、高懷德、張令鐸、王審錡、張光翰、趙彥徽皆得授節度使位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商湯滅夏之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平王東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三家分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曹丕篡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陳橋兵變
③ 按時間順序整理中國歷史大事年表
中國歷史大事年表
一 、原始社會(約170萬年前到約公元前世紀)
約170萬年前 元謀人生活在雲南元謀一帶
約70-20萬年前 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帶
約1.8萬年前 山頂洞人開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約0.5-0.7萬年前 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約0.4-0.5萬年前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
約4000多年前 傳說中的炎帝、黃帝、堯、舜、禹時期
二、 奴隸社會(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夏 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2070年 禹傳予啟,夏朝建立
商 公元前1600 年到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1600年 商湯滅夏,商朝建立
公元前1300年 商王盤庚遷都殷
西周 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
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滅商,西周開始
公元前841年 國人暴動
公元前771年 犬戎攻入鎬京,西周結束
春秋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遷都洛邑,東周開始
三、 封建社會(公元前475年到公元1840年)
戰國(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356年 商鞅開始變法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 秦統一,秦始皇確立郡縣制,統一貨幣、度量衡和文字
公元前209年 陳勝、吳廣起義爆發
公元前207年 巨鹿之戰
公元前206年 劉邦攻入咸陽,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楚漢之爭
西漢(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 西漢建立
公元前138年 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8年 王莽奪取西漢政權,改國號新
東漢(25年到220年)
25年 東漢建立
73年 班超出使西域
105年 蔡倫改進造紙術
132年 張衡發明地動儀
166年 大秦王安敦派使臣到中國
184年 張角領導黃巾起義
200年 官渡之戰
208年 赤避之戰
三國(220年到280年)
220年 魏國建立
221年 蜀國建立
222年 吳國建立
230年 吳派衛溫等率軍隊到台灣
263年 魏滅蜀
265年 西晉建立,魏亡
西晉(265年到316年)
280年 東晉滅吳
316年 匈奴攻佔長安,西晉結束
東晉(317年到420年)
317年 東晉建立
383年 淝水之戰
南北朝(420年到589年)
420年 南朝宋建立
494年年到 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
隋(581年到618)
581年 隋朝建立
589年 隋統一南北方
605年 開始開通大運河
611年 隋末農民起義開始,山東長白山農民起義爆發
唐(618年到907年)
618年 唐朝建立,隋朝滅亡
627年-649年 貞觀之治
713年-741年 開元盛世
755年-763年 安史之亂
875年-884年 唐末農民戰爭
五代(907年到960年)
907年 後梁建立,唐亡,五代開始
916年 阿保機建立契丹國
北宋(960年到1127年)
960年 北宋建立
1005年 宋、遼澶淵之盟
1038年 元昊建立西夏
11世紀中期 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
1069年 王安石開始變法
1115年 阿骨打建立金
1125年 金滅遼
南宋(1127年到1276年)
1127年 金滅北宋,南宋開始
1140年 宋、金郾城大戰
1206年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權
元(1271年到1368年)
1271年 忽必烈定國號元
1276年 元滅南宋
明(1368年到1644年)
1368年 明朝建立,元朝結束
1405年-1433年 鄭和七次下西洋
16世紀中期 戚繼光抗日倭
1553年 葡萄牙攫取澳門居住權
1616年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
1628年 明末農民戰爭爆發
清(1636年到1911年)
1636年 後金改國號為清
1644年 李自成建立大順政權,農民軍攻佔北京,明亡
1662年 鄭成功收復台灣
1673年 三藩叛亂開始
1684年 清朝設置台灣府
1689年 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
1771年 土爾扈特部重返祖國
1839年 林則徐虎門銷煙
1840年-1842年 鴉片戰爭
1842年 中英《南京條約》簽訂
19世紀四五十年代 中國無產階級產生
1851年 金田起義、太平天國建立
1856年-1860年 第二次鴉片戰爭
1858年 《愛琿條約》《天津條約》的簽訂
19世紀六七十年代 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產生
1860年 《北京條約》的簽訂
19世紀60到90年代 洋務運動
1864年 天京陷落、太平天國運動失敗
1883年-1885年 中法戰爭
1894年-1895年 甲午中日戰爭
1895年 中日《馬關條約》簽訂
19世紀90年代 帝國主義在中國強占「租借地」劃分「勢力范圍」
1898年 戊戌變法
1900年 義和團運動高潮,八國聯軍侵略中國
1901年 《辛丑條約》簽訂
1905年 中國同盟會成立
1911年 黃花崗起義、保路運動、武昌起義
四、 近代史
民國(1912年到1949年)
1912年 中華民國建立
1913年 二次革命
1915年 新文化運動、護國運動開始
1916年 袁世凱恢復帝制失敗
1919年 五四運動爆發
1921年 中國共產黨成立
1923年 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
1925年 五卅慘案、五卅反帝運動爆發
1926年 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
1927年 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南昌起義
1928年 井岡山會師
1931年 九·一八事變
1934年 紅軍長征開始
1936年 西安事變
1937年 盧溝橋事變,日軍南京大屠殺
1940年 百團大戰
1941年 皖南事變
1947年 發動「反飢餓、反內戰、反迫害」的愛國運動
五、 現代史
1949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50年 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徹底廢除封建剝削制度
1953年 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
1954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誕生
1966年 文化大革命開始
1976年 四五運動,文化大革命結束
1978年 改革開放
1992年 鄧小平講話,加快改革開放
1997年 香港回歸
1999年 澳門回歸
④ 中國經濟史大事年表
從秦漢開始吧
古代
漢:趙過推廣耦犁 出現代田法
北魏:實行均田制
南北朝:使用灌鋼法
隋唐:出現曲轅犁 創制了筒車
宋朝:出現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 推廣了稻麥復種制 出現高轉筒車 出現五大名窯
明朝:絲織業進入鼎盛時期 蘇州和杭州市最著名的絲織業中心
明朝中後期:江南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
近代
鴉片戰爭後:中國自然經濟開始解體,衣食住行和風俗習慣也受到西方的影響
19世紀60至90年代:洋務運動興起,以自強求富為旗號,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19世紀80年代:清政府修築從唐山到胥各庄的鐵路:外國開始在上海設立電話公司
1905:中國人自己攝制的電影《定軍山》首映成功,中國電影開始起步
1909:馮如製成了中國的第一架飛機。
1920:中國首條空中航線北京——天津航線開通
新中國
1950:中央政府制定了《婚姻法》,實行婚姻自由和一夫一妻制
1953:中國開始實行第一個五年計劃
1956:中共召開八大,制定了正確的路線。同年,三大改造完成
1978: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吧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
1980:深圳 珠海 汕頭 廈門經濟特區建立
1984:中央開始以城市為重點的經濟體制改革
1985:國務院決定開辟沿海經濟開放區
1990:中央決定開放上海浦東新區
1992: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1994:中國正式接入互聯網
2001: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2003:上海開通了世界上第一條商業性磁懸浮列車線路。
(這是我們的經濟史的大事年表)
⑤ 中國歷史年代大事年表
http://hi..com/csliming2008/blog/item/b69a3622fc7bebf7d6cae227.html
應有盡有
⑥ 中國歷史大事年表
1、秦滅六國之戰
秦滅六國之戰又稱秦朝統一之戰,指中國戰國末期七大諸侯國之一的秦國進行消滅其它六個諸侯國、完成中國統一的戰爭。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鏟除了丞相呂不韋和長信侯嫪毐集團,開始親政。秦王政在李斯、尉繚等人的協助下制定了「滅諸侯,成帝業,為天下一統」的策略。具體的措施是:籠絡燕齊,穩住魏楚,消滅韓趙;遠交近攻,逐個擊破。
從公元前230年攻打韓國到前221年滅齊國結束,共計10年的時間,先後按順序消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結束了中國自春秋以來長達500多年的諸侯割據紛爭的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君主中央集權國家,即秦朝。
2、隋滅陳之戰
隋滅陳之戰是南北朝末期的統一戰爭。580年北周宣帝去世後,權臣楊堅於隔年廢北周靜帝自立,建立隋朝,即隋文帝。
在安定內部、解決北方突厥的外患以及並吞西梁後,隋開皇八年(588年)十二月至次年二月,在隋統一戰爭中,隋文帝楊堅命令晉王楊廣統率水陸大軍50餘萬,攻滅江南陳朝的大規模渡江作戰。
此役逼降陳後主陳叔寶,陳亡。並陸續招降三吳、嶺南等地區。隋文帝完成了大一統,成功結束紛亂近400年的魏晉南北朝時期。
3、崖山海戰
崖山海戰,又稱崖門戰役、崖門之役、崖山之戰、宋元崖門海戰等,是1279年(南宋祥興二年,元至元十六年),宋朝軍隊與蒙古軍隊在崖山進行的大規模海戰,也是古代中國少見的大海戰。
崖山位於今廣東江門市新會區南約50公里的崖門鎮,銀洲湖水由此出海,也是潮汐漲退的出入口。東有崖山,西有湯瓶山,兩山之脈向南延伸入海,如門束住水口,就像一半開掩的門,故又名崖門。
崖山海戰直接關繫到南宋的存亡,因此也是宋元之間的決戰。戰爭的最後元軍以少勝多,宋軍全軍覆滅。南宋滅國時,陸秀夫背著少帝趙昺投海自盡,許多忠臣追隨其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
此次戰役之後,趙宋皇朝的隕落,同時也意味著南宋殘余勢力的徹底滅亡,蒙元最終統一整個中國。
中國第一次整體被北方游牧民族所征服。有人認為這場海戰標志著古典意義華夏文明的衰敗與隕落,提出了「崖山之後無中華」的說法。
崖山海戰使得一脈相承數千年的中華文明由此產生斷層,其影響深遠延續至今。之後明清的文明形態跟之前大不相同。宋朝的滅亡讓中國從農業帝國向商業社會轉型的一次嘗試化為泡影。
正是因為宋朝嘗試放棄集權農業帝國的形態,所以才會在軍事上持續弱勢。在冷兵器時代的東亞季風區,集權農業帝國或許是文明延續的最優選擇。
4、清兵入關
清兵入關是指明崇禎十七年(清順治元年,1644年)滿洲貴族的軍隊在明朝將領吳三桂的帶引下大舉進入山海關內,擊敗李自成、攻佔京師(今北京)開始成為統治中國的中央政府的歷史事件。
明崇禎十七年(清順治元年,1644年)四月七日,滿洲貴族調滿、蒙、漢兵,幾乎傾巢出動,由攝政王多爾袞率領南下。
此次清軍的行軍路線,仍採用過去入關侵明的者路,即繞過山海關,由長城突入。四月十五日,清軍進至翁後(今遼寧阜新附近),接到鎮守山海關的明遼東總兵吳三桂的「乞師」書,立刻改道向山海關進軍。
山海關,依山臨海,形勢險要,是明長城東部的」個重要關口。吳三桂在李自成起義軍攻入北京時,他已率精銳入山海關,李自成曾對其招降,不允,雙方發生激戰。
崇禎十七年(清順治元年,1644年)四月二十一日,大順軍數干騎兵進逼山海關西羅城下,城北翼一支明軍起義歸順李自成,山海關城陷在即。
崇禎十七年(清順治元年,1644年)四月二十二日,清軍疾馳至山海關,吳三桂開關迎入。在吳三桂與清兵兩軍合力下,李自成起義軍寡不敵眾,只好撤退,於是山海關大門洞開,清軍大批進關馳入中原。同年十月清朝定都北京,隨後逐漸建立了對全中國的統治。
5、武昌起義
武昌起義,又稱辛亥首義、武漢首義,是指1911年10月10日(農歷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發生的一場旨在推翻清朝統治的兵變,也是辛亥革命的開端。
黃花崗起義失敗後,以文學社和共進會為主的革命黨人決定把目標轉向長江流域,准備在以武漢為中心的兩湖地區發動一次新的武裝起義。
通過革命黨人的努力,終於在1911年(清宣統三年)10月10日成功地發動了具有劃時代意義武昌起義。
起義的勝利,逐步使清朝走向滅亡,並建立起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是亞洲和中國走向民主共和的開端,在中國歷史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秦滅六國之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隋滅陳之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崖山海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清兵入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武昌起義
⑦ 求中國歷史大事年表
一 、原始社會(約萬年前到約公元前21世紀)
約170萬年前 元謀人生活在雲南元謀一帶
約70-20萬年前 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帶
約1.8萬年前 山頂洞人開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約0.5-0.7萬年前 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約0.4-0.5萬年前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
約4000多年前 傳說中的炎帝、黃帝、堯、舜、禹時期
二、 奴隸社會(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夏 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2070年 禹傳予啟,夏朝建立
商 公元前1600 年到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1600年 商湯滅夏,商朝建立
公元前1300年 商王盤庚遷都殷
西周 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
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滅商,西周開始
公元前841年 國人暴動
公元前771年 犬戎攻入鎬京,西周結束
春秋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遷都洛邑,東周開始
三、 封建社會(公元前475年到公元1840年)
戰國(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356年 商鞅開始變法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 秦統一,秦始皇確立郡縣制,統一貨幣、度量衡和文字
公元前209年 陳勝、吳廣起義爆發
公元前207年 巨鹿之戰
公元前206年 劉邦攻入咸陽,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楚漢之爭
西漢(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 西漢建立
公元前138年 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8年 王莽奪取西漢政權,改國號新
東漢(25年到220年)
25年 東漢建立
73年 班超出使西域
105年 蔡倫改進造紙術
132年 張衡發明地動儀
166年 大秦王安敦派使臣到中國
184年 張角領導黃巾起義
200年 官渡之戰
208年 赤避之戰
三國(220年到280年)
220年 魏國建立
221年 蜀國建立
222年 吳國建立
230年 吳派衛溫等率軍隊到台灣
263年 魏滅蜀
265年 西晉建立,魏亡
西晉(265年到316年)
280年 東晉滅吳
316年 匈奴攻佔長安,西晉結束
東晉(317年到420年)
317年 東晉建立
383年 淝水之戰
南北朝(420年到589年)
420年 南朝宋建立
494年年到 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
隋(581年到618)
581年 隋朝建立
589年 隋統一南北方
605年 開始開通大運河
611年 隋末農民起義開始,山東長白山農民起義爆發
唐(618年到907年)
618年 唐朝建立,隋朝滅亡
627年-649年 貞觀之治
713年-741年 開元盛世
755年-763年 安史之亂
875年-884年 唐末農民戰爭
五代(907年到960年)
907年 後梁建立,唐亡,五代開始
916年 阿保機建立契丹國
北宋(960年到1127年)
960年 北宋建立
1005年 宋、遼澶淵之盟
1038年 元昊建立西夏
11世紀中期 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
1069年 王安石開始變法
1115年 阿骨打建立金
1125年 金滅遼
南宋(1127年到1276年)
1127年 金滅北宋,南宋開始
1140年 宋、金郾城大戰
1206年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權
元(1271年到1368年)
1271年 忽必烈定國號元
1276年 元滅南宋
明(1368年到1644年)
1368年 明朝建立,元朝結束
1405年-1433年 鄭和七次下西洋
16世紀中期 戚繼光抗日倭
1553年 葡萄牙攫取澳門居住權
1616年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
1628年 明末農民戰爭爆發
清(1636年到1911年)
1636年 後金改國號為清
1644年 李自成建立大順政權,農民軍攻佔北京,明亡
1662年 鄭成功收復台灣
1673年 三藩叛亂開始
1684年 清朝設置台灣府
1689年 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
1771年 土爾扈特部重返祖國
1839年 林則徐虎門銷煙
1840年-1842年 鴉片戰爭
1842年 中英《南京條約》簽訂
19世紀四五十年代 中國無產階級產生
1851年 金田起義、太平天國建立
1856年-1860年 第二次鴉片戰爭
1858年 《愛琿條約》《天津條約》的簽訂
19世紀六七十年代 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產生
1860年 《北京條約》的簽訂
19世紀60到90年代 洋務運動
1864年 天京陷落、太平天國運動失敗
1883年-1885年 中法戰爭
1894年-1895年 甲午中日戰爭
1895年 中日《馬關條約》簽訂
19世紀90年代 帝國主義在中國強占「租借地」劃分「勢力范圍」
1898年 戊戌變法
1900年 義和團運動高潮,八國聯軍侵略中國
1901年 《辛丑條約》簽訂
1905年 中國同盟會成立
1911年 黃花崗起義、保路運動、武昌起義
四、 近代史
民國(1912年到1949年)
1912年 中華民國建立
1913年 二次革命
1915年 新文化運動、護國運動開始
1916年 袁世凱恢復帝制失敗
1919年 五四運動爆發
1921年 中國共產黨成立
1923年 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
1925年 五卅慘案、五卅反帝運動爆發
1926年 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
1927年 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南昌起義
1928年 井岡山會師
1931年 九·一八事變
1934年 紅軍長征開始
1936年 西安事變
1937年 盧溝橋事變,日軍南京大屠殺
1940年 百團大戰
1941年 皖南事變
1947年 發動「反飢餓、反內戰、反迫害」的愛國運動
五、 現代史
1949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50年 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徹底廢除封建剝削制度
1953年 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
1954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誕生
1966年 文化大革命開始
1976年 四五運動,文化大革命結束
1978年 改革開放
1992年 鄧小平講話,加快改革開放
1997年 香港回歸
1999年 澳門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