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總結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歷程對中國的影響及中國的反應
新航路開辟時,中國剛剛改朝換代,接著實行閉關鎖國政策;第一次工業革命專,屬中國被迫捲入資本主義全球化高潮,是被動的接受,被淪為半殖民半封建社會;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國實行洋務運動、維新變法,結果沒有改變現狀;兩次世界大戰期間,一戰時,西方列強無暇東顧,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有一定發展,但改變不了全球化過程中的被動地位;二戰時,中國受到戰火摧殘,但是因為二戰中國是戰勝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有提升,但是經濟上還是一個絕對的被動地位;9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已經取得很大的成效,是屬於主動融入全球化的大舉動。90年,蘇聯解體,中國繼續改革開放,97年,香港回歸,99年,澳門回歸,97年,亞洲經融危機,在亞洲金融風暴中,中國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堅持人民幣不貶值。由於中國實行比較謹慎
的金融政策和前幾年採取了的一系列防範金融風險的措施,在危機中未受到直接沖擊,金融和經濟繼續保持穩定。
89年因為海灣戰爭,歐美國家制裁中國,結果後來為了讓中國在海灣戰爭中聯合國大會上支持美國,解除制裁。。。。
2. 哪個時期史實印證中國融入經濟全球化的情況
(1)新航路開辟;火車、輪船、汽車、飛機等(任意兩點)(3分)(2)第三次科內技革命;資本全球流通;容拉大貧富差距;國際經濟秩序不合理。(4分)(3)加入亞太經合組織;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中國經濟發展;增強世界經濟活力。(4分...
3. 初三歷史。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為了順應經濟全球化我國採取了哪些重大舉措指出中國融入經濟
加入亞太經合組織,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影響:推動中國經濟發展,增強世界經濟活力
4. 歷史:中國是怎樣主動融入,並迎接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挑戰的
對經濟全球化我們應採取的政策和建議:
經濟全球化作為現代經濟發展的一種趨勢,已經被世界經濟發展的事實所證明。從人類發展的歷史來看,隨著社會交往的擴大,社會生產單靠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已不行了,須靠世界力量,建立在機器化生產和世界市場形成基礎上的世界經濟全球化,同世界歷史進程是一致的。今天,任何一個國家或民族的經濟都面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嚴峻挑戰。
當前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科技革命突飛猛進,知識與技術更新周期大大縮短,科技成果以前所未有的規模與速度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經濟全球化趨勢加快,世界市場對各國經濟的影響更加顯著,國際競爭與合作進一步加深。思想觀念不斷更新,各種文化交流日益擴大,開放意識、競爭意識和效率意識明顯增強。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指責經濟全球化本身是沒有任何作用的,因為它是一種趨勢,如果我們不融入這一發展過程,自己將永遠落後。唯一的辦法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使自己成為競爭的強者。具體來說,應採取以下對策和措施:
一、必須堅定不移、積極主動地參與經濟全球化當中去。
經濟全球化是生產力發展的客觀必然,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客觀歷史潮流,它不是某個國家或者某類國家的政策選擇,而是跨世紀國際經濟關系變化的總體趨勢。如果我們否認乃至拒絕它,既非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也會給我們經濟發展帶來極大的危害。閉門自守必然導致落後,我國在這方面有過慘痛的歷史教訓。因此,我們應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順應歷史潮流,積極主動參與經濟全球化。目前,我國已是一個舉足輕重的貿易大國,但是對外投資和跨國經營發展卻比較緩慢,對外投資量尚不到世界對外投資的1%,這既與我國經濟的總體發展和引進外資的規模不相稱,也表明我國在國際分工中處於不利地位。因此,我們應一方面要發揮現有技術優勢,擴大對有關國家的直接投資;另一方面,對發展成熟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可以考慮轉移到發展中國家去生產。我們參與經濟全球化應對它的風險保持清醒的認識,要有步驟、有計劃地推進。
二、注重科技發展和人力資源培養戰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科學技術在全球的高速發展和加速傳遞,為發展中國家經濟體制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提供了機會。發展中國家可以從發達國家那裡吸取技術發展的寶貴經驗和教訓,可以根據客觀需要和現實可能,直接從比較高的起點開始,在技術水平、生產組織形式等方面利用和借鑒一些現代化國家已有的較為成熟的文明成果?/
5. 概括中國融入全球化帶來的影響
(一)經濟上:1、中國得到全球資本市場的投資,為改革和發展獲得了充裕的資金;、獲得了國際市場,特別是發達國家市場,積累了一定的財富,藉此建立了龐大的國民經濟體系和工業體系,解決了就業問題;3、獲得了大量的高興技術,大幅度提示了生產力;4、獲得了稀缺資源,比如鐵、石油等,為國家發展保障了物質供應;5、市場經濟力量鞏固,不容易被保守勢力夭折。(二)政治上:1、經濟關系讓中國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有了緊密地共同利益,減少了發達國家的敵意和直接遏制,同發展中國家建立了穩固的關系,讓中國在外交層面游刃有餘;2、新思想和經濟利益的沖擊,讓中國政治走向開明,專——制——鐵——幕逐漸被遺棄;3、為爭奪全球市場和資源,因經濟而引發新的大國戰略對抗;4、全球化帶來的經濟利益,讓執政黨合法性搖搖欲墜的情況下,獲得了新的合法性支持。
(三)文化上:海納百川,文化多元化;科學精神得以鞏固;人泉、名著等得以深入推動;華夏文明逐漸走出去,影響力不斷加深,加速了文化復興。
(四)軍事上:武器裝備得到國際技術支持;軍事戰略和戰術同國際接軌,受到先進國家影響。
(五)環境上:得到環保技術;環保理念受國外啟發;大量開采資源和低附加值產品出口的發展模式,加劇了中國環境的污染。
總之,全球化對影響非常多,涉及到中國的各個層面。另外,中國是全球化獲益最多的國家。
6. 分析中國將來可以融入經濟全球化的途徑和過程
在經歷了長達年之久的不懈努力之後,中國終於跨入了WTO的門檻。這是中國面對經濟全球化挑戰的重大戰略舉措。當前,我們只有深刻把握WTO與經濟全球化的關系,才能真正認識隨之而來的新一輪開放的深度和廣度。
經濟全球化帶來哪些挑戰
世紀之交,經濟全球化已成為顯著的歷史趨勢與發展潮流。經濟全球化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貿易自由化,即各國間貿易障礙的減少,包括關稅的不斷降低和非關稅壁壘取消;二是金融國際化,即各類國際性金融市場的形成和各種國際性金融機構的迅速發展;三是生產跨國化,即跨國公司全球投資發展導致生產國際分工的深化,跨國化生產成為當代世界生產的主要形式。經濟全球化的意義在於,融入這一過程的國家將獲得更好的發展條件,比如市場更大、生產要素來源更加廣泛,跨國公司也會帶來更多的技術和資源。經濟全球化是發達國家擴大市場的機遇,特別是大型跨國公司在全球擴展的機遇,同時也是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機遇。因為發展中國家可以獲得更多的外來投資和更大的國際市場,實現發展的跨越。當然這種機遇只屬於實行開放型發展戰略的國家。
經濟全球化也對中國提出了嚴峻挑戰。這種挑戰包括三個方面:
首先,全球范圍資源與市場競爭的挑戰。全球化使國際生產要素的競爭更加激烈。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走上了開放型發展道路,努力吸引外資與先進技術,中國如果不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就不可能在吸引國際資本等生產要素方面繼續保持優勢地位。世界大部分國家和地區都已成為WTO的成員,各國相互開放市場,按照WTO規則相互提供最惠國待遇,如果中國不能獲得平等的待遇,就必然會在這種市場競爭中處於相對不利的地位。
其次,全球范圍體制競爭的挑戰。發展中國家普遍實行開放型發展戰略,按照國際市場競爭規則參與國際競爭;處於經濟轉型期的國家普遍採用市場經濟體制,縮小了與世界經濟的體制差異;即使是市場經濟發達的國家,也通過市場的自由化改革不斷提高經濟體系的效率。因此,當代的國際競爭在越來越大的程度上已成為國家整體的競爭,說到底是體制競爭。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四大確定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來,中國的市場經濟有了很大發展,體制競爭力大大提高。但是,市場經濟體制仍很不規范,在按市場經濟原則競爭的全球經濟中仍然顯得很弱。我國迫切需要加快市場經濟體制建設以增強我國的國際競爭力。WTO是按照發達市場經濟的體制規則建立起來的,加入WTO實質上就是採用一套規范發達的市場經濟規則來推進我國的改革,這將大大加速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建設,從而加快適應全球化背景下的體制競爭。
第三,趕上知識經濟時代的挑戰。經濟全球化加深了國際分工,特別是基於知識經濟的國際分工。知識經濟不只是導致幾個新興產業的出現,而是經濟結構的一場革命。中國必須加快發展知識經濟,才能避免在這場革命中落伍。加入WTO,開放通訊市場,加速經濟信息化,廣泛開放服務業,等等,目的都在於加速中國產業結構的進步,從而爭取在新的國際分工中處於有利地位。否則,中國將長期停留在一般製造業甚至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國際分工地位。正如當年工業革命導致世界工業國與農業國的分工,並使後者長期以來在國際分工中處於不利地位一樣,信息革命正在形成世界「新經濟」與「舊經濟」的分工,這必將導致後者處於落後地位並難以翻身。
積極融入經濟全球化進程
WTO的形成與發展集中體現了經濟全球化的歷史進程。中國加入WTO實質上就是融入經濟全球化的歷史潮流,WTO的形成與發展證明了它是經濟全球化的標志與載體。
WTO及其前身GATT(關貿總協定)是20世紀世界歷史發展的產物,也是國際合作與人類進步的標志。二戰以後,人類從戰爭的破壞中覺醒,認識到貿易保護主義對誰都不利,爭奪市場的戰爭只能導致世界的災難。GATT以「實現世界資源的充分利用以及擴大貨物的生產和交換為目的」,在47年的發展中促進了大部分國際商品貿易的自由化,促使各國關稅大幅度下降,在消除非關稅壁壘和反傾銷等方面也取得了重大進展。WTO大大擴展了貿易自由化的領域,完善了國際貿易及與其相關的各種規則,把覆蓋范圍從貨物貿易擴大到服務貿易和知識產權領域,大大完善了國際貿易爭端解決機制,形成了一個法制化的國際經濟貿易體制。WTO成員必須以一攬子方式接受協議,這一點有利於成員方在參與全球化進程中的利益平衡,因為在一些領域相對不利,但在另一些領域中相對有利,這就使得成員方能夠全面考慮參與的得失,從而大大減少全球化體制建設中的困難。
WTO是一個具有成長性的國際組織。不僅其成員不斷擴大,作為全球多邊貿易體制更有代表性,而且它還通過組織成員方的談判使其自身不斷適應經濟全球化發展的需要。在多哈啟動的新一輪多邊貿易談判就說明了這一點。已經提出的各個議題都反映了經濟全球化的新發展,如農產品與服務貿易協議完善問題、區域經濟集團、貿易與環境、貿易與投資、競爭政策、政府采購透明度、貿易便利化、葯品知識產權,等等。這些議題出自經濟全球化發展的需要,國際協議的達成將使全球化更加穩定合理地向前發展。
中國加入WTO,一方面表明中國經過艱苦的努力終於符合了經濟全球化對一個競爭參與者的資格要求,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國開始了通向全球化競爭的新的發展道路。從發展進程看,我國的對外開放先後有四個大的階段:一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以興辦經濟特區為開端的「探索試驗性階段」;二是從90年代起以浦東開發開放為標志的「區域推進型階段」;三是現在以加入WTO為標志的「全面和雙向開放階段」;四是若干年後以人民幣完全可兌換、資本市場全方位開放為標志的「高度開放階段」。
目前開始的全面和雙向開放階段有三個基本特點:第一,外貿政策從主要激勵出口向同時放開進口轉變;第二,外資政策從吸引外資流入為主向同時注重對外投資轉變;第三,國家產業政策從出口導向戰略向同時實行產業國際化轉變,企業經營從國內生產、國外銷售向生產經營國際化轉變。總起來也可以說,我國的發展戰略從立足於國內實行對外開放向立足於整個世界、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轉變。
利用WTO體制條件趨利避害
WTO是在經濟全球化中發展起來的,也創造了各國參與全球化的規則與條件。中國是在開放中發展起來的,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中國需要進一步利用全球化的條件發展自己,其中既包括利用國際資金與世界市場,也包括利用國際的體制條件。加入WTO有利於中國更好地利用國際性的體制條件在經濟全球化中趨利避害,從而贏得經濟全球化的挑戰。
WTO的宗旨在於促進經濟發展,這完全符合中國的根本利益。WTO協定指出,這一組織的目的在於「提高生活水平、保證充分就業、保證實際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大幅穩定增長以及擴大貨物和服務的生產和貿易」,「通過互惠互利安排,實質性削減關稅和其他貿易壁壘,消除國際貿易關系中的歧視待遇,從而為實現這些目標作出貢獻」。這表明,中國加入WTO後可以獲得更有利的經濟增長與發展的外部環境。我們不僅要堅持履行我們在協議中所作的各項承諾,而且要充分利用WTO所創造的有利的國際環境,為我國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服務。
WTO建立的是一個可監督的自由化競爭體系,它提供了成員方既能通過自由化獲益,又能在必要時採取行動的風險防範機制。成員方可以針對貿易夥伴的傾銷行為啟動反傾銷程序,針對貿易夥伴的補貼行為實行反補貼稅,為保障國內產業而暫時採取某些限制進口的緊急措施等。中國也完全可能充分利用這種風險防範機制,在贏得經濟全球化利益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可能的沖擊與風險。
有效的爭端解決機制是WTO的一個重要特點,這一機制確保了國際貿易摩擦可能得到及時和公平的解決,是經濟全球化走向法制化的表現。WTO確定了國際貿易爭端的解決程序、每一程序的時限和當事方的權利義務等各個方面,並且確保了這一機制的效率和權威性,這是一個公平而公正的競爭體制。加入WTO不能僅僅理解為市場開放、履行義務,同時也包括作為成員應該享受自己相應的權利。中國應當加快熟悉這一體制,以更有效地維護自己在這一組織中的合法權益。中國需要掌握國際市場競爭規則。20多年來,中國較好地利用了全球市場,出口迅速增長,在一大批製成品上成為世界有力的競爭者。但是一些國家以單方面的反傾銷行為實施保護主義,以致中國出口越是擴大,與國際市場的矛盾就越大。為了在各種矛盾中維護我國企業的合法權利,我國需要利用WTO的規則,以使貿易摩擦得到公正、合理、及時的解決。
WTO的透明度原則對我國行政管理體制形成了巨大的挑戰。這一原則一方面要求成員政府經常性地向其他成員通知各自的具體措施、政策和法律,另一方面規定由WTO對各成員的貿易政策進行定期審議。這種貿易政策審議機制通過經常性的監督來增強各國貿易政策及做法的透明度,鼓勵各成員更嚴格地遵守WTO的規則並履行其承諾。這種審議機制的作用在於,一成員方制訂的政策和出現的情況,可使其他成員方更加理解,而其本身又能及時得到其他成員對其貿易體製表現的反饋。這種透明度原則創造了全球化經濟運行中的可預見性。中國既要按照這種透明度原則來改革和完善自己的法制與行政管理體制,加快經濟管理方式與國際接軌,又要充分注意藉助這種透明性和可預見性去關注其他成員方,把握世界市場,制訂企業的競爭戰略和政府的發展戰略,不斷擴大出口市場。
經濟全球化所形成的是一個以自由競爭為本質特徵的世界經濟體系,對弱者的不利性是無疑的。但是WTO的積極作用在於,它既維護了經濟全球化的競爭規則從而強化了其競爭性,又通過對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的優惠安排以減少其相對不利性。WTO協議中包含了對發展中國家較為有利的特殊安排,如可以進行與發達國家的非互惠安排;可以獲得其他成員的特殊的差別待遇;各成員要通過擴大市場准入增加發展中國家的貿易機會;在採取國內或國際措施時保障發展中國家的利益;發展中國家實施各項協議有更長的寬限期;還可以得到各種履行義務培訓性質的技術援助。中國加入WTO的協議不同程度地有發展中國家的特點,這對於中國減少全球化的沖擊具有積極的意義。我們需要充分利用這些特殊安排加快提高我國的競爭力,同時還要深入研究WTO的各種例外條款,維護我國的經濟安全,以最大程度地利用WTO規則,減少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沖擊。(作者繫上海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7. 30年來中國是怎樣踩著三個歷史節奏,全面融入經濟全球化潮流的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
1991年,中國正式加入亞太經濟合作組織。
2001年12月,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8. (14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19世紀中國被迫融入經濟全球化。1840年的鴉片戰爭,以清政府屈辱地
(14分)
(1)中國被迫捲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開放沿海通商口岸;資本主義國家傾銷商品,掠奪原料;自然經濟開始解體;殖民地、半殖民地城市的出現;鴉片走私有增無減。(任答4點4分) (2)資本在全球新一輪的擴張;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經濟相互依存以達到一個高度;貧富懸殊加大;發展中國家工業落後,缺乏競爭力。(每點2分,共6分) (3)跨國公司的出現;科學技術的不斷更新;布雷頓森林體系;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世界貿易組織;新型交通工具和信息化。(任答4點4分) 9. 新中國成立後融入經濟全球化的表現 加人WTO,現在更是推動一帶一路還有自貿區建設等 10. 上世紀70到90年代。近30多年來,中國是怎樣踩著歷史節奏,全面融入經濟全球化潮流的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實行改革開放;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專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屬;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與中國融入經濟全球化的歷史結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