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歷史的起源

中國歷史的起源

發布時間:2021-02-21 14:31:43

『壹』 中國古代文明起源

中國文明:亦稱華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文明。一般認為,中華文明的直接源頭有三個,即黃河文明、長江文明和北方草原文明,中華文明是三種區域文明交流、融合、升華的燦爛果實。產生中華文明的重要因素非黃河和長江莫屬了。在黃河流域產生的農業文明,受到歷史時期自然地理因素的影響,不斷向長江流域農業文明過渡、發展。長江流域農業文明是黃河流域農業文明的繼承和發展。黃河流域早期農業一般主要是種植粟,長江流域農業主要是種植水稻。

基本信息
中文名
中國文明起源

別名
華夏文明

外文名
Chinese culture

特點
持續時間最長、最古老

起源
8000年前

內容簡介
中國文明起源

中國文明產生的地點和時間。根據考古發掘研究,有仰韶文化晚期至龍山文化早期等幾種不同觀點。

文明的概念和要素 文明指人類在物質、精神和社會結構方面所達到的進步狀態。文明起源的實質,就是原始氏族制度衰落解體,在物質生產和精神生產達到一定水平的基礎上進入對抗性階級社會、建立起國家組織這一歷史進程。文明起源以生產力提高、社會財富增長為前提,是原始公有制向私有制生產方式和奴隸制社會形態的整體轉變。文明起源的時限,應包括構成文明諸因素的孕育、發展,直到文明時代最終誕生(或稱文明社會形成)。

在考古學上探討文明時代的形成,有些學者簡明地提出了文明要素的概念。對「文明要素」的概括雖不完全一致,但基本是城市、文字、冶金術和禮儀中心四項。其中,居首位的是已有城市作為政治(表現為宮殿和官署)、經濟(手工業商業)和文化(包括宗教)的中心,這一要素集中體現了由平等的氏族社會演變為有階級的國家社會的歷史轉折。有的學者為突出城市在文明形成中的關鍵作用,把文明時代的開始徑稱為城市革命,這是繼新石器時代「農業革命」後人類社會的又一次劃時代事件。

結合中國古文明的特點和個性,有人綜合提出了中國早期文明時代5個方面標志的看法 :①與人民大眾分離的國家公共權力的確立。其重要的物化形態為出現了都、邑(國都、城邑),作為統治階級建立和實施政治權力的基地,有大面積夯土基址的宮殿建築等。②以階級對抗為核心的社會分層現象。常常從墓地布局和墓葬規格(如棺槨、隨葬品)等反映出來,並伴隨著出現人殉和人牲制度等。③較復雜的禮儀制度和為王權服務的宗教力量的形成。系列化的玉禮器可視為這方面的指示物之一;同時出現禮儀中心建築物,特別是宗廟成為王都所在地的重要標記,還產生了崇奉主神的大型祭禮場所。④文字系統的出現。因早期文明社會掌握和使用文字的范圍甚窄,只能從散見的個別文字發現其所透露的信息。⑤青銅鑄造和玉雕業的興盛。這在中國既代表了物質文化的時代性尖端成就,又具有為社會政治服務而滲透著強烈觀念形態的性質。

無論世界和中國,早期文明社會還有高低層次的差別,都經歷了由初創到繁盛的階段。最初文明的發端,既是多源的,又是有中心(核心)的,多源交匯和中心崛起兩者相輔

『貳』 中國古代文明起源於什麼時間

中國古代文明起源於公元前3000年。

中國古代文明探源的重點在文獻記載的「五帝」時期至秦王朝的建立,即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221年。

初步擬訂的課題包括:黃帝、炎帝和堯舜禹時期的文化與社會、漢字的起源、夏商周時期環境的變遷、農業和牧業起源、手工業的發展、城市起源、戰爭與文明起源及王權形成的關系、宗教信仰的起源、中國古代文明與世界其他古代文明的比較等。

相關課題還包括:史前至夏商周時期音樂、繪畫、雕刻藝術、天文與歷法、數學和金屬礦產開采等。

考古學家將在傳說中炎黃集團主要活動區域內,提取五千年前古人類遺傳基因,將其與夏商周、秦漢以至現代中國各地人類基因對比,以研究中華民族的形成過程。

(2)中國歷史的起源擴展閱讀:

中國古代文明的兩個重要發祥地:

河南濮陽和陝西。

濮陽古稱帝丘,據傳五帝之一的顓頊曾以此為都,故有帝都之譽。濮陽之名始於戰國時期,因位於濮水(黃河與濟水支流,後因黃河泛濫淤沒)之陽而得名,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

在中國歷史上最為輝煌的周、秦、漢、唐等十四個王朝都定格於陝西。

中國大地原點所在地的陝西,既是當代中國的地理中心,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和古文化的中心。特別是建都陝西的周秦漢唐四個王朝譜寫了中華文明最華彩的樂章,為世界文明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並跨越時空影響著現代中國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和社會生活。

『叄』 誰知道中國歷史的起源

補充說明:
中國歷史的起源
1-1 史前時代(文獻傳說與考古實物合觀;舊石器早期、舊石器晚期)
一、 文獻傳說:
1.盤古開天闢地;女媧煉石補天;
2.三皇傳說(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代表遠古社會生活演進三階段(漁獵、畜牧、農耕),約在考古學中所謂舊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早期階段。
二、 舊石器時代(約距今200萬至1萬年前):考古挖掘提供地下遺物、遺跡。
1. 早期:猿人(巫山人、元謀人、藍田人、北京人)
2. 晚期:真人(山頂洞人)(左鎮人:台灣最早的人類化石)參見課本p.7演進表

1-2 新石器革命(8000B.C.起):距今約一萬年至四千年前
一、文化變革的指標—-
j農業與畜牧業發明(北:小米;南:稻米、沿海:根莖作物)、k村落出現(仰韶文化半坡村遺址為代表)、l陶器製作、m社群專業化分工、n磨製石器
二、中國文化的起源-
本土色彩
聚落所在:1.近水的高地(與埃及、西亞氾濫平原不同);2.北粟南稻(中國原生植物);3.以豬為家畜(而非中亞、北亞民族畜養的牛、羊)
多元發展 (並非由中原文化核心區向外擴散,而是分區同時發展)
1. 黃河流域-小米文化區
(1)中原區:磁山、裴李崗文化(6000~5000B.C.);仰韶文化(5000~3000B.C.);
龍山文化(3000~2000B.C.)
(2)東部區:大汶口文化(山東);紅山文化(遼河流域)
住屋:半穴居
2. 長江流域-水稻文化區
(1)長江下游:河姆渡文化(5100~3200B.C.)、良渚文化(3300~2200B.C.)
(2)長江中游:大溪文化(4400~3300B.C.)
住屋:干欄式建築
3. 東南沿海:根莖作物區(福建、廣東及台灣西海岸地區)
代表:大坌坑文化(5000~3000B.C.);圓山文化;卑南文化等
三、新石器時代的社會組織與生活狀況:以仰韶文化半坡村為例
1. 聚落分布:半地穴住屋、地窖、壕溝、公共墓地、窯場、大型聚會場所
2. 社會分化較復雜,富有組織秩序,具生命共同體特色(有聚會儀式)
3. 動植物圖騰崇拜:此時應為氏族部落的原始社會
4. 半坡陶文(彩陶上的刻畫符號):可說是中國文字的先驅
1-3 城市革命:
距今約四千年前發生,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從村落邁向國家的階段),約當中國傳說五帝時代(文明的萌芽階段à黃帝:部落共主時代)
一、新石器時代晚期國家的形成:以龍山文化為代表(氏族村落→部落聯盟→城邦國家)
1.文明特徵:
城牆的出現、人口增加、專業分工、財富集中、階層分化、強而有力的統治者具宗教神權(禮器)和軍事權(兵器)。代表:北方龍山文化;南方良渚文化
2.具體發現:
* 龍山文化--早期銅器、大型夯土城堡、男性中心、社會階層分化所呈現的墓
葬方式、卜骨、原始鼉鼓、大型石磬等
* 良渚文化--絲織品、大型玉器(玉琮、玉璧)
二、五帝傳說(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相當於新石器時代晚期
1.黃帝(有熊氏、軒轅氏)的功業:
(1)中國文明之祖--此階段產生許多重要文物和發明,如衣冠、宮室、舟車、文字、天文、音律、指南車等。
(2)戰爭時代的來臨-部落聯盟的征戰(如黃帝在阪泉之戰擊敗炎帝神農氏;並在諑鹿之戰擊敗蚩尤,遂成為部落聯盟共主)
2.堯、舜禪讓政治:禪讓傳賢應為部落聯盟制下推舉領袖的方式,日後經過儒家美化,
而成為一種理想的政治典範。
3.夏代:
(1)歷史地位:原本被質疑,日後才受考古出土肯定(即河南偃師二里頭文化的挖掘)。
(2)二里頭文化:
j范圍-山西南部、河南西部
k意義-其時代與范圍,大致與文獻中記載的夏代相符。
l內容-大型宮殿基址、青銅器(禮器、兵器為多)、玉器等,代表了強大的統治權力和階級身分的分化,顯示已進入了早期國家階段。
(3)早期國家出現代表的政治意義--
j 王權提高:從傳統共主變為權威國王(已具備天子威儀);
如啟伐有扈氏、少康中興。
k 世襲繼承:從禪讓變為世襲;從公天下變為家天下(禹→啟);
l 「諸夏」的我群文明意識逐漸形成

* 河南地區考古學文化發展的序列(由地表底層從下至上排序,愈上層表示文化發展越晚):
殷商早期文化 ↑
夏代二里頭文化 ↑
河南龍山文化 ↑
仰韶文化 ↑

『肆』 中國歷史的來源誰知道

中國古代的朝代被稱為中國三古朝代,這中國三古是指:上古皇朝,中古帝朝,下古王朝!

一、中國上古六皇朝(約400萬年前-約1萬5000年前):盤古朝、天皇朝、地皇朝、人皇朝、大巢朝、燧明朝。

1、盤古朝:君主盤古氏般瓠,立都混沌城(盤古氏令混沌氏尋城),遠古時期約400萬年前-約300萬年前,紀元為開天闢地元年。見古史記載有三萬二百六十七萬年前天地沒有形成,直至約400萬年前才有天地之說。盤古朝的人民擁有能辨識天地的能力,開創了天地陰陽文化,盤古朝時期自然形成了適合人類生活的江河、森林、山川平原、草原,人類自由繁殖。此朝人類已別獸類,具有初微的立體辨識能力,以群體勞動為生存條件,並誕生了信仰。(神話中的盤古族時代,混沌與盤古的由來)

2、天皇朝:君主天皇氏望獲,立都天都城(太乙氏為天皇造城),遠古時期約300萬年前-約170萬年前,紀元為天靈元年,天皇朝分有十三子朝。發明了數字、天干、地支,開創了土運、金運、水運、木運、火運的五行文化,使人們有了最早的年歷。天皇朝為舊石器時代早期,婚姻為血緣群婚,用天然火。此朝人類後世稱為可以熟練使用工具勞動的能人。(神話中的金族時代,天人金貴的由來)

3、地皇朝:君主地皇氏岳鑒,立都龍門城(地鏗氏造城),遠古時期約170萬年前-約70萬年前,紀元為地皇元年,地皇朝分有十一子朝。人皇朝古史記載地皇朝貢獻有三,一定三辰,二分晝夜,三有歲月,以三十日為一月,十一月為冬至,一年十二月,一月三十天;白天十二時,一夜十二時。白天與黑夜,從此對半分。又分春與夏,再分秋與冬,一年為四季,四季都分明,日子長與短,年月與節令,都出自地皇朝時期,使人們有了最初的時間概念。地皇朝為舊石器時代早期,以群居洞穴血緣群婚,隨意交合而赤裸身體,獵取動物、採集野果野菜為生。此朝人類為直立人,具有初步的智能和成熟的語言。(神話中的土族時代,幽冥後土的由來)

4、人皇朝:君主人皇氏愷胡洮,立都九皇城(良渚城),遠古時期約70萬年前-約20萬年前,紀元為九皇元年,人皇朝分有九大子朝,是一個城鎮時代。古史記載人皇朝依據暘谷為中心來以九條河流劃分了九大行政區域,這是九州最早的由來,人皇朝還誕生了以《九頭紀》為首的最早的非文字史書。人皇朝第一次誕生了以樹皮為材料製作的原始華服。人皇朝時代天災橫行,地裂山崩,洪水泛濫,為舊石器時代的中期,分布的居住區周圍有河流、沼澤、森林、草原、沙漠等,以幾十個人群居為一戶,狩獵、捕魚、採集為生活方式。此朝人類為直立人的延續,具有更進步的智能。(神話中的水族時代,神州生水的由來)

5、大巢朝:君主有巢氏巢居,前期立都蒼梧城,後期立都石樓城,遠古時期約20萬年-約5萬年前,紀元為巢皇元年,因氣候變異受禽獸攻擊,從九嶷山以南的蒼梧開始北遷,到達黃土高原山坡處後實行打洞、用石頭、樹枝擋住洞口的群居方式。大巢朝初期始將會打居住洞穴的有巢氏推舉為皇,以洞穴群居為一戶。大巢朝為舊石器時期的中期,大巢朝為母系社會時期,男子以打獵和捕魚為主,女子以採集野菜和挖掘塊根為主,禁止同族同輩男女通婚,群婚。大巢朝第一次誕生了以獸皮為材料製作的原始華服。此朝人類為早期智人,具有成熟的智能。(神話中的木族時代,蒼梧巢居的由來)

6、燧明朝:君主燧人氏燧允婼,立都燧明城(燧人氏築城),遠古時期約5萬年前-約1萬5000年前,紀元為燧皇元年,約1萬5000年前燧明朝分裂出弇茲朝後仍然存在。古史稱燧明朝的人民知天文,識地理,為離禽命名,立傳教之台,興交易之道等。燧明朝時期為舊石器時期晚期,燧明朝有十大發明(後期包含弇茲朝):一是木石取火,二是扶木紀歷,三是結繩記事,四是圖騰徽銘,五是榑木陽歷,六是河圖洛書,七是陶符文字,八是八索圭表,九是太極渦旋,十是天道文明。燧明朝的服飾是獸皮為主樹皮為輔的原始華服。燧明朝的婚姻制以母糸氏族族外群婚制,立土台傳教知識,師道之興始於燧明朝燧人氏。此朝人類可以稱之為史前文明。(神話中的火族時代,天道誕生的由來)

二、中國中古九帝朝(約1萬5000年前-約公元前2071年):弇茲朝、伏羲女媧朝、神農朝、軒轅朝、少昊朝、顓頊朝、高辛朝、青陽朝、陶唐朝。

1、弇茲朝:君主織女氏風織女,立都天墉城(昆侖氏築城),約1萬5000年前-公元前7724年,紀元為女帝元年,以鳳為圖騰,弇茲朝為燧明朝分裂後燧人氏與弇茲氏合婚後建立的中古文明時代第一朝。弇茲朝分弇茲氏朝和弇茲帝朝,弇茲氏朝時間約1萬5000年前-約公元前8000年,弇茲帝朝時間約公元前8000年-公元前7724年。織女氏自立姓氏為「風」,共分風姓十部。弇茲朝約距今一萬五千年至一萬三千年時把北極星命名為織女星(全稱太乙織女星)。弇茲朝與燧明朝一起研創了十大發明,弇茲朝第一次誕生了以薴麻為材料製作的原始華服。弇茲朝的婚姻制度禁止人與獸通婚,始建「人道」的血緣婚姻制度。有文字元號記載始於弇茲朝末期,距今約九千年的文字文明記載由此開始。此朝人類可以稱為新人類。(神話中的鳳族時代,火生鳳鳥的由來)

2、伏羲女媧朝:第一任君主青帝風伏羲,立都陳倉城,公元前7724年-公元前5008年,紀元為羅奉元年。第二任君主鳳女媧,紀元為女皇元年,以青龍和白蛇為圖騰,立朝78位帝王。女皇二年(丙申,公元前7705),共工氏不肯聽命於女媧,欲自立為帝,女媧怒而命火正祝融率南方部族北伐擊敗共工氏,此戰中女媧被尊稱為聖母。女媧氏與伏羲氏同屬於伏羲族團,為兩個世代聯姻的族系,兩族相互交替,共同執政,形成了伏羲女媧政權。伏羲女媧朝最先發明了飼養牲畜和栽培牧草的技術,把原始的農業實施於隴西的黃土高原。創造圭表八卦太陽歷,觀察天象,掌握日月星辰運行的規律,開天文學之先。建寅為正,頒行上元太初歷,開歷法之先。發明琴瑟,用琴、瑟演奏音樂,開禮樂之先。創造文字,以文記事,開典史之先。首創牧草栽培,引種野生萊麥,開農業之先。發明魚網,教人結網打魚,開漁業之先。馴化和飼養家畜,開牧業之先。發明測試風雨的石晷,開氣象預測之先。發明用樹皮編織蓑衣,開雨具製作之先。首創人工養蠶,化繭抽絲織布,開絲織業之先,第一次誕生了蠶絲為材料的絲織古典華服,是古典華服的前身。女皇十年(甲辰,公元前7697),女媧宣布廢除舊的群婚制度,施行以女人為主體的對偶婚姻,首創一夫一妻婚姻,開婚姻法之先,以獸皮為婚姻信物,開婚禮之先。伏羲女媧朝主要貢獻有:1、團結統一了華夏各個部落,定都在陳地。將其統治地域分而治之,任命官員進行社會管理。2、創造八卦,「龍」圖騰。3、創造文字,用於記事,結束了「結繩記事」的形式。4、漁獵,馴化動物。5、變革婚姻習俗,倡導男聘女嫁的婚俗禮節,使血緣婚改為族外婚,結束了長期以來,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原始群婚狀態。6、發明陶塤、琴瑟等樂器,創作樂曲歌謠,將音樂帶入人們的生活。此朝人類文化顯著成熟,此朝開始人類為現代人類,智力幾乎和西元2000年的人類沒有區別。(神話中的龍族時代,龍蛇合擊的由來)

3、神農朝:君主炎帝姜魁隗,立都陳倉城,公元前5008年-公元前4405年,紀元魁隗元年,以羊為神農朝的圖騰(人民幣上就有這個標志),立朝22位帝王。神農朝主要活動區域在今陝西、甘肅、寧夏、四川、貴州等地,而中原和華北的大部分地區仍由伏羲女媧後裔統治和管理著,只是臣服於炎帝政權而已。當時雖然四方各氏族聯盟共尊炎帝,但各族團的管理方式仍各行其道。神農朝的發明和貢獻,除繼承了先朝所創立的一切德政外,在天文觀測方面又有了新的發展。在不周山首創六合歷法,使人們能夠准確地掌握季節交替的變化,適時安排生產和生活。神農朝第一次誕生了以棉毛為材料的古典華服,第一次被身著獸皮的外來民族稱為服部。神農朝不僅創造了農業和醫葯業,還創造了音樂業和商業等行業。神農朝發明了用犁耕地,把土地打成壠,在壠上種莊稼,使原始農業又跨上了一個新台階,伴隨著農業的發展,男人和女人的分工逐漸明顯起來,女人逐漸退居二線,專門從事體力較輕的手工業和飼養業。隨著家畜飼養業的增長,又出現了骨器加工業和陶器工藝作坊,在北方還出現了冶煉青銅武器的技術。神農朝採納了中原伏羲氏對婚姻制度進行改革的做法,規定本部落男子可以迎娶異部落女子,本部落女子也可以嫁給異部落的男子,家庭以男人為主體,男主外,女主內,男女地位平等,這一男婚女嫁的新制度打破了數千年走婚的格局,男人的地位逐漸提高,女人的地位逐漸下降,社會制度開始由母系氏族制向父系氏族制轉化,族中後代一律從父計算世系,女人居從屬地位。女人結婚必須嫁到男方去,死後與夫同葬在男方墓地。神農朝最初的治國原則是:勞動者「各盡所能按需分配」,不分尊卑貴賤天下人人平等。可是到了第三任炎帝姜承時性質完全變了,族民開始兩極分化,有職有權者逐漸演變成貴族,許多普通族民漸漸淪落為窮人,於是階級出現了。神農朝首次出現了專門負責帝都和宮廷安全保衛工作的宮廷禁衛軍和部落自衛軍。神農朝的鼎盛時期統轄區域南至交趾(今越南中、北部地區),北至幽都(今北京市一帶),西至三危(今甘肅敦煌市東南三危山),東至暘谷(今東海沿岸地區),是遠古時代有文字記載的第一次大統一,東西南北大小數千個部落共尊炎帝神農氏,史稱「萬國共朝」。此朝人類政治文明顯著成熟。(神話中的麒麟族時代,仁和萬物的由來)

4、軒轅朝:君主黃帝姬邦卉,立都涿鹿城,公元前4513年-公元前4053年,紀元帝芒元年,立朝前以熊為圖騰,立朝後以黃龍為軒轅朝的圖騰,立朝16位帝王,軒轅朝有十二姓子朝。軒轅朝的貢獻有統一華夏部落與征服東夷、九黎族;播百穀草木,大力發展生產,始制衣冠、建舟車、制音律、創醫學、修房屋、演陣法、分井田、定算數、鑄鼎鑊,發明了圖形文字。當時神農朝的陶書是符號文字,這種符號文字至軒轅朝時期便明令廢除了,黃帝推廣和使用象形文字和甲骨文,禁止使用前朝文字,符號文字便逐漸失傳了。軒轅朝發展了薴麻、蠶絲、棉毛華服的基礎上第一次誕生了古典華服制度,並為普及這種衣冠服飾制度而四處征戰那些身著獸皮、樹皮甚至不要臉皮的人,征服一詞首次出現在軒轅朝。軒轅朝的人們擁有一百零八個姓氏,所以被稱為百姓,由於每個百姓都有九黎僕人,這些九黎僕人又稱為黎民,百姓是公民有參政權和參軍權,黎民是外籍公民只有參軍權,鬲人是最下層的奴隸只有勞動權,這是黎民百姓最早的由來。軒轅朝人民分為三個階層,上等階層的百姓為公民,下等階層的黎民為庶民,末等階層的鬲人為奴隸即高級財產不算公民,百姓參政,黎民參軍,鬲人參役。此朝人類軍事文明顯著成熟。(神話中的龍鳳麒麟三族時代,黃帝龍、炎帝麒麟、蚩尤鳳凰三族逐鹿中原的由來)

5、少昊朝:君主白帝已鷙,立都空桑城,公元前4053年-公元前3790年,紀元鳳凰元年,以白鳳和赤凰為少昊朝的圖騰,立朝7位帝王。少昊朝自稱「鳳凰的傳人」為東夷族建立的政權,其圖騰由鳥圖騰發展為「鳳圖騰」,與「龍圖騰」相互對應,形成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龍鳳文化」。鳳凰白帝已鷙總管百鳥(百鳥即百官),然後再有燕子掌管春天,伯勞掌管夏天,鸚雀掌管秋天,錦雞掌管冬天。除此之外,白帝已鷙又派了五種鳥來管理日常事務,孝順的鵓鴣掌管教育,兇猛的鷙鳥掌管軍事,公平的布穀掌管建築,威嚴的雄鷹掌管法律,善辯的斑鳩掌管言論。另外有九種扈鳥掌管農業,使人民不至於淫佚放盪。五種野雞分別掌管木工、漆工、陶工、染工、皮工等五個工種。少昊朝第一次誕生了用蠶絲包裹鳥的羽毛的羽絨華服。「鳳圖騰」的性質也與「龍圖騰」一樣,均為少昊朝時的大部落兼並原始小部落之後、抽取各小部落原始圖騰特徵而合成的大圖騰。「龍鳳圖騰」的出現,是歷史的必然,原始部落時期,部落首領靠血緣關系維持統治,而到了少昊朝時代,部落聯盟或邦國形成,僅靠血緣關系已不能維持統治,於是超脫血緣關系的文化象徵——圖騰標志,便顯示出巨大的凝聚作用了。華夏鳳文化先於龍文化存在和發展,在鳳文化的基礎上誕生和發展了龍文化,鳳文化和龍文化是華夏族兩大文化支柱。此朝人類經濟文明顯著成熟。(神話中的鳳族凰族時代,鳳凰重生的由來)

6、顓頊朝:君主黑帝姬乾荒,立都空桑城,公元前3790年-公元前3380年,紀元高陽元年,以黑龍和玄鳳為顓頊朝的圖騰,立朝12位帝王。顓頊朝在姬乾荒登基帝位後,進行了宗教、歷法、民事、農業等一系列改革。顓頊朝進行的「宗教改革」,涉及到少昊、九黎、蚩尤、三苗等族團,族團的分化以及各族之間斗爭和居地的遷徙等,導致了關系的復雜化。宗教意識領域發生的混亂與社會的急劇變革相適應,各族團之間的斗爭和融合,對意識形態產生了深刻影響。當時社會處於一個極度的變革時期,被軒轅朝征服的九黎族,到顓頊朝時,仍信奉巫教,雜拜鬼神,民神雜糅、信仰混亂,無論大小事務,都要用占卜來決定;家家都供養著巫師,社會財富大都耗用在祭祀上;有頭腦的能人得不到重用,即所謂「九黎亂德」。
黑帝姬乾荒毅然採取革命行動,禁絕巫教,戰勝和征服了九黎,強令他們順從顓頊朝的教化。顓頊朝最大的歷史貢獻,是以科學手段戰勝社會上的迷信觀念,《周書》稱之為「絕地天通」。姬乾荒取得盟主地位以後,便讓兩個兒子掌握大權:老大「重」擔任南正,管理觀天事務,把巫史們的權力奪過來;老二「黎」擔任火正,管理地面事務,特別是核定歷法,宣布農時。天上事與地上事分開以後,許多落後的迷信活動,就失去了市場,全國經濟生活和社會生活開始走向正規。這次宗教改革加速了社會分化,巫師階層出現,神權成為特權,宗教信仰規范化,促進了社會進步。促進了族與族之間的融合。此朝人類宗教文明顯著成熟。(神話中的巫族時代,祖巫文化的由來)

7、高辛朝:君主帝嚳姬俊,立都居亳城,公元前3380年-公元前2799年,紀元帝嚳元年,以青龍和赤鳳為高辛朝的圖騰,立朝21位帝王。帝嚳以他的聰明才智治理國家,順天應民,仁而有威,惠而有信,修身而天下服。從大量考古信息中所見,帝嚳政權時期,中國的農業、漁牧業、手工業已經比較發達,社會活動的分工也日益明顯,出現了許多不同的勞動群體,如農民、漁民、牧民、陶工、木工、石工、冶金工、紡織工、士兵、藝人等等。隨著社會生活復雜化,上層建築的管理就顯得極為必要。帝嚳執政時,經常深入民間了解下情,解決人民最關心的一些實際問題,並十分重視尋找和重用那些有才華的人。他在位時先後任用了伯奮、仲堪、叔獻、季仲、虎伯、仲熊、叔豹、季狸等八名才子,號稱「八元」。這八位賢臣都是他治國的好幫手,他們根據不同的行業設立不同的管理機構,使社會各界井然有序。帝嚳執政時期,社會人群的階級分化更加明顯,家庭奴隸已經在社會上普遍存在,不僅「天子」家中有大量的家奴,許多部落酋長和貴族家庭也都擁有數量不等的家奴。這些家奴多數都是來自貧困的平民家庭,他們為了生存而賣身於貴族,已經基本上喪失了人身自由。社會上家奴的大量出現,為進一步向奴隸制社會過渡奠定了基礎。此朝人類科技文明顯著成熟。(神話中的妖族時代,天庭帝俊文化的由來)

8、青陽朝:君主帝摯姜角,立都沁陽城,公元前2799年-公元前2357年,紀元帝摯元年(癸巳年),以蒼鳳(青鸞)為青陽朝的圖騰,立朝17位帝王。青陽朝政權的首任君主帝摯姜角是高辛朝帝嚳姬俊的十九世孫,所以青陽朝實際上是高辛朝的延續,但又與高辛朝有著本質的差別。青陽朝的先祖父系雖然是高辛朝黃帝族系,但其母系血統卻完全是少昊朝東夷族系,因此,其所建政權稱青陽朝。帝摯氏代表帝嚳氏父系的下傳,青陽朝代表母系少昊朝東夷族血統。公元前2800年前後,海水在逐漸回落的情況下突然反彈,水位再次上漲,海水迅速向內陸推進,山東半島除了山地和丘陵外,平原窪地幾乎全被洪水吞沒。居住在山東半島和渤海灣地區的東夷各大族團被洪水所困紛紛向華北平原的冀北、冀東、冀西逃亡,向山東半島的海陽、萊陽、膠州、諸城、莒邑、臨沂等山地集聚。青陽朝的君主姜角就是在這個時候挺身而出,組織東夷各族抗洪救災,有計劃地向丘陵和山地轉移,重新劃分氏族領地,正式建立青陽朝成為天下共主。此朝人類社會文明顯著成熟。(神話中的仙族時代,神仙修道文化的由來)

9、陶唐朝:君主帝堯伊祁放勛,立都蒲阪城,公元前2357年-公元前2071年,紀元帝堯元年,以赤龍為陶唐朝的圖騰,立朝8位帝王。陶唐朝開創禪讓制;設立誹謗木;治理水患;頒授農耕時令;制定四時成歲。陶唐朝非常重視農業生產,關心群眾生活。帝堯伊祁放勛設置諫言之鼓,讓天下百姓盡其言;立誹謗之木,讓天下百姓攻擊他的過錯。傳說陶唐朝時期,十日並出,萬物枯焦,伊祁放勛為救民於水火,命後羿射日,消除災患。陶唐朝的羲氏、和氏推求歷法,測定出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制定四時成歲,為百姓頒授農耕時令。故有伊祁放勛始為萬象之制的說法,使人們懂得春播、夏長、秋收、冬藏的生產規律,促使華夏民族由愚昧走向文明。陶唐朝晚期,洪水泛濫,威脅著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末代帝堯(舜)先用鯀治水,九年無功而返,又啟用鯀的兒子禹,使洪水得以治理。此朝人類制度文明顯著成熟。(神話中的人族時代,人教文化的由來)

三、中國下古十三王朝(公元前2070年-公元1912年):夏朝、商朝、周朝、秦朝、漢朝、晉朝、南北朝、隋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神話中的三教時代,傳統儒釋道的由來)附華服歷史:1、原始華服一(人皇朝,樹皮),原始華服二(大巢朝,獸皮),原始華服三(弇茲朝,薴麻)。2、古典華服一(伏羲女媧朝,蠶絲),古典華服二(神農朝,棉毛),古典華服三(軒轅朝,真絲)。3、禮儀華服(周王朝,綢布)。4、現代華服(共和國,纖維)。

上古、中古時期沒有中外一說,到了下古才分為中外史。中國古代的三古是指:上古皇朝,中古帝朝,下古王朝!中國古代的朝代史總共分為兩部分,復興朝代史和亡國朝代史,前者被稱為上朝史,後者被稱為下朝史,如上下五千年(由於九千多年前誕生了文字,故中國歷史有一萬年,上5000年為獨立史,下5000年為聯盟史)。

『伍』 中國的歷史由來

大致有五個來由:由部族、部落聯盟的名稱而來,來自創建者原有卦號、爵位;源於創建者原始政權統治的區域;源於宗族關系;寓意吉祥。

夏:據傳禹曾受封於夏伯,因用以稱其政權為「夏」。另據歷史學家範文瀾先生說,禹的兒子啟西遷大夏(山西南部汾澮一帶)後,才稱「夏」,姒少康在綸城(今河南商丘虞城西)中興夏朝,恢復夏朝的統治,史稱「少康中興」。

商:相傳商族的始祖契曾幫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於商(今河南商丘南),以後就以「商」來稱其部落(或部族)。湯滅夏後,就以「商」作為國名,定都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鎮)。後盤庚遷殷(今河南安陽)後,又以「殷」或「殷商」並稱。

(5)中國歷史的起源擴展閱讀

在數千年的古代歷史上,中華民族以不屈不撓的頑強意志和勇於探索的聰明才智,譜寫了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創造了同期世界歷史上極其燦爛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

萬里長城、大運河、明清故宮以及多姿多彩的各種出土文物,無不反映出大膽、高超的生產技術;同時在思想文化、科學技術領域產生了無數傑出的人物,創造出無比博大、深厚的業績;而包括指南針、造紙術、火葯和印刷術這四大發明在內的無數科技成就,更使全人類受益匪淺。

歷史王朝簡記: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三分魏蜀吳,兩晉前後延。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後,王朝就此完。

西周是中國奴隸社會經濟高度發展的時期。農業是社會經濟的主要部門,土地制度是以井田制為主的奴隸主貴族國家所有制。井田制在西周以前已產生,到了西周有了較大的發展。在農業生產中,青銅工具逐漸增多。青銅器製造業也比商朝更加發達。

『陸』 中國歷史源於何時歷史怎麼來的

現在學的歷史,是人類文明的歷史
所以要從中國的文明開始算了,就是從有直立人開始,南方古猿在450萬年前生活在中國江南一帶,是中國境內現發現的最早的直立人

『柒』 中國歷史的來歷

中等學校和高等學校中學生自己的群眾組織。1919年「五四」運動時期,中國中等學校和高等學校學生成立了進步的學生團體,名叫學生自治會,對學生運動起了積極作用。1930年,國民黨政府為了控制學生運動,曾公布過《學生團體組織原則》和《學生自治會組織大綱》,把學生自治會的活動限制在一所學校的范圍以內,並且規定它的職權「以不侵犯學校行政為限」。但是,進步的青年學生為了爭取民主,爭取自由,利用學生自治會同國民黨政府的反動統治進行了尖銳的斗爭。同時,在革命根據地,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學校里,學生自治會成為名副其實的學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的組織,是學生學習民主管理、鍛煉自己成長的熔爐,也是學校教育學生的得力助手。新中國成立後,改名學生會。凡是在校學生都是學生會的當然成員。學生會的幹部經全體學生民主協商,選舉產生。中等學校學生機構一般是兩級:校學生委員會和班學生委員會(班委會)。高等學校又有系(科)一級的學生委員會。全國高等學校建立的學生會聯合組織為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簡稱全國學聯。學生會的任務是在學校共產黨組織的領導和共青團組織的指導和幫助下,團結全體同學,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積極地開展學習、科技、文體、公益勞動等各種活動,引導同學努力做到身體好、學習好、工作好,使同學在德、智、體諸方面生動活潑和主動地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科學文化知識的、身體健康的勞動者。學生會的主要工作內容:①配合學校教育學生努力學習,組織有關學習活動,介紹學習方法,交流學習經驗,幫助同學解決學習中的困難,提高學習質量。②協助學校和教師教育學生增強組織性紀律性,遵守學生守則,保證學校各項規定和措施的順利執行。③鼓勵同學關心國家大事,協助學校和教師組織同學參加社會活動、生產勞動和公益活動,提高同學的政治覺悟和道德水平,增強勞動觀念。④領導同學開展文娛體育活動,活躍同學課餘生活,增進身心健康。⑤經常關心同學生活,協助學校改善生活。⑥維護同學正當權益,反映同學的建議、意見和要求;促進同學之間,同學與教職員工之間的團結,協助學校創造良好的教學秩序和學習、生活的環境

『捌』 關於中國古代文明發展起源

華夏文明

古代中華民族創造的文化。華夏是中國和漢族的古稱 。「華」意為榮,「夏」意為中國之人,即中原之人。
新石器時期,在黃河中、下游地區,出現了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前者是以手制泥質紅陶和夾砂紅陶上具有彩繪和繩紋為特色,稱為彩陶文化;後者以輪制黑陶為特色,稱之為黑陶文化。一個是代表原始農業的母系氏族社會,一個是代表農業、手工業、建築業和冶銅業已有明顯發展和開始的奴隸社會 。它們分別出現於公元前5000 ~ 前3000年與公元前2900 ~ 前2000年 。傳說中的黃帝、堯、舜是該階段後期的代表人物,表示已轉入父系氏族部落和部落聯盟的初期國家階段。傳說人物來源不一,反映各氏族部落的融合過程 。它代表華夏文化核心區的出現。
從公元前21世紀以後、相繼出現了夏、商、西周幾個王朝。它使黃河支流的汾、伊、洛、渭至河濟之間及附近地區不同部落經過接近、交往、斗爭、融合,形成華夏文化的核心區,並作為凝聚核向長江中、下游的大溪文化、河姆渡文化地區與北方的紅山文化地區擴散並逐漸進行整合,最終納入華夏文化。
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兼並封建諸侯造成的長期紛爭而留下的六國 ,統 一 了諸夏 ,開創了以後延續了2000 多年的封建王朝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由於秦採取了車同軌、書同文、立郡縣和確定度量衡的標准等政策,對華夏文化擴散與華夏文化圈的形成起著關鍵性作用。
從秦把嶺南收入版圖以後,漢民多次大規模地向長江 、珠江以及雲貴地區移民,不僅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而且也帶去了中原的華夏文化。當地的土著民族,由於與漢族混居,除西南的山區以外,大多接受中原文化,經過長期的融合過程,成為華夏文化的組成部分。
在北方,由於北面與西北都是乾旱的草原與沙漠,當地居民以游牧為主。其南面的漢族則以農為業。由於人口壓力、氣候變化以及征戰和防守的需要,漢人向北墾殖、北方少數民族南下牧馬,往往產生邊境地區的相互斗爭與掠奪。但是,雙方經濟上的互補產生的往來卻是基本的。由於游牧民族善騎射、機動性強,往往越長城,進入中原。在東晉、南北朝、五代以及宋代時,游牧民族大量進入邊境與北方,並且建立一些不同地域的政權。元、清兩代,蒙古與滿族還建立全國性的政權。在這種民族與文化的大融合過程中,給華夏文化注入新的血液、賦予新的動力、形成新的整合。此外,與新疆、西藏地區,從漢、唐以後,由於民族遷移、政治與經濟等原因,不僅彼此文化上有密切聯系,而且使華夏文化有所擴大。
華夏文化的發展與擴大是在漢族與周邊民族不斷交流 、融合和整合過程中得以實現的。它不僅成為中國范圍內的主體文化,而且對周邊國家如日本、朝鮮、越南等國文化有深遠影響,其共同所在地域被稱為儒家文化圈,而且還通過華人的海外移民而帶到世界各地。它的造紙術、指南針、火葯、印刷術四大發明,對世界文化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盡管春秋戰國時有諸子百家,後來有儒釋道,但是從漢時董仲舒「獨尊儒術,罷黜百家」以後,儒家思想居於統治地位。它的以「仁」為中心,對個人要求「一日三省吾身」,「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對周圍的人,要「孝、悌、忠 、信」;對個人、家庭、國家和社會,則要求「格物、致知 、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一套完整的思想和行為准則成為華夏文化核心,也是與世界上其他文化的重要差別。
漢語和文字亦是華夏文化的重要特徵。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其中包括的方言有北方方言、吳方言 、湘方言、贛方言、客家方言、閩方言和粵方言。盡管彼此互通性較差,但文字的統一卻彌補了此缺點,對華夏文化的統一作出了貢獻。漢字的方塊具有特殊的筆畫,而且一字一義、一字一音節、加上聲調不同、同音多字使其文學形式豐富多采,在書寫上也成為一種藝術。
由於華夏文化包括的地域遼闊,各地環境差異較大,戲曲、飲食、建築等都在具有共同特徵基礎上出現各種唱腔與樂器調合的地方戲,酸、甜、咸、辣、風味不同的菜系以及各具地方特色的民居。在節日上,春節是其文化區內的共同節日。

華夏文明史的六個起源性問題:第一是中國北方旱作農業的起源;第二是中國彩陶的起源;第三是中國傳統建築和宮殿建築的起源;第四是中國繪畫的起源;第五是中國文字的起源;第六是中國古城的起源。其中旱作農業、彩陶和文字的起源都可以追溯到七八千年前。

『玖』 中國的歷史起源

中國起源於華夏文明,中國一詞最早見於西周初年的青銅器「何尊」銘文中的「余其宅茲中國,自之辟民」,同時又以「華夏」、「中華」、「中夏」、「中原」、「諸夏」、「諸華」、「神州」、「九州」、「海內」等的代稱出現。

「華夏」一詞最早見於周朝《尚書·周書·武成》,「華夏蠻貊,罔不率俾」。 《書經》曰:「冕服采裝曰華,大國曰夏」。


(9)中國歷史的起源擴展閱讀:

發展歷程

中國的原始社會,起自大約170萬年前的元謀人,止於公元前21世紀夏王朝的建立。原始社會經歷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兩個時期。氏族公社又經歷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兩個階段。

元謀人是已知的中國境內最早的人類。北京人是原始人群時期的典型。山頂洞人已經過著氏族公社的生活。長江流域的河姆渡氏族和黃河流域的半坡氏族是母系氏族公社的繁榮時期。

從公元前21世紀夏朝建立開始,到公元前476年春秋時期結束,是中國的奴隸社會。

禹的兒子啟建立的夏,是中國最早的奴隸制國家。公元前16世紀,夏王桀在位時,被商湯率兵滅亡。

從公元前475年戰國時期開始,到公元220年東漢滅亡,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確立和初步發展時期。戰國時期,新興地主階級推動了各諸侯國的變法運動。其中秦國商鞅變法比較徹底,使秦國逐漸成為諸侯國中實力最強的國家。

閱讀全文

與中國歷史的起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