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有聲中國詩展侃歷史

有聲中國詩展侃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21 12:46:05

1. 關於中國古詩文的讀後感的演講稿,就是贊美中國古詩文化,要700字左右,重點格式是演講稿!

古詩詞,中國的國粹 演講稿【By Kaiser3344】
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詩歌如是。無論新詩與古詩,其實質都是源於人們社會實踐生活中的思維和感受,都是生活與勞動(勞動也是生活或者說是生活的一部分)的產物,是思想靈感的火花。因此,詩歌應該是作者出自內心,反應自己及其社會實踐生活中的真實感受並且通俗易懂,接近大眾而又高雅含蓄的一種文字記錄或憧憬,如樂如歌,給人一種輕松自然的樂趣和享受。無論是作者和讀者,如果寫詩和讀詩成了如果有沉重的負擔和累贅感,那就很難說有人喜歡和愛好詩了。即使對於作者來說盡管寫作過程要精心構思、遣詞造句相對要花一定的精力或說有一定的難度,那也是與之興趣、文化素養和學習習慣相匹配的結果。
詩歌尤其是古詩,給人留下難以訴說的想像空間,是人們喜歡它的一個主要原因。古詩的內容主要就是田園的、邊塞的、詠史的、懷古的、詠物的、行旅的、閨怨的、送別的等等。無論哪樣的體裁,其中飽含的深情、隱含的詩意卻都是一致的。就像一幅水墨山水,神韻是凌駕於畫幅本身之外的。詩歌也一樣,甚至這方面要大於國畫。詩歌從古至今,從中到外,都不是用來吃的東西。它是一種形而上的東西,和精神有關。古代的士大夫、讀書人借物言己、詠詩明志,這真是一種最好的選擇,一種最能抒發心情的藝術表達形式。而對現代人來講,古詩里那種流水潺潺的不絕詩意就好似一個遙遠的夢一樣,點綴在我們曾經的記憶里。這也許是古詩今用的一個重要原因。正因為人們不再可能過以前那種枕戈待旦時、蜀道難於上青天、悠然見南山、可憐無定河邊骨、國破山河在、唯見長江天際流的生活,而內心裡還依依不捨,古詩的雄奇壯美、幽咽悲聲就成了人們最好的心理寄託。所以,古詩的內容和韻味在現實生活中一去不返,但它留給後人的精神影響還是隨處可見。
從語言上看,古詩盡管是古人所創,古人的文字古人的「清規」,尚能讓今人讀來朗朗上口,清新流暢(如唐詩),這很關鍵。據傳,唐代大文豪白居易寫詩常常送給老翁、老嫗讀,並認為如果他們能讀懂才是好詩。這里尚不考究此說的史實真偽,單從唐人流傳至今的作品就足以證明之,無論是李白、杜甫等名家名人之作,凡是好詩,歷史生命較長的詩,無一不是膾炙人口之作。古人尚且如此,今人就更更應該注重這一點了。
從格律上看,古詩並不是要用那些生僻與晦澀的文字才是古詩。古詩之所以成其為古詩,是因為它有其特有的詩律,包括平仄對仗和押韻等。而這種詩律不但不是多餘的,從古人的生活習慣和文化潮流而言是必要的、也是理所當然的;它不但不針對讀者,而是針對作者和那個時期的文化需求的;不但不是用了詩律就增加了古詩的晦澀和讀者的難度,而是增加了古詩的抑揚爽口和清新流暢之美,更加便於朗誦和流唱(古人唱詩啊)。
從起源上看,古詩更是勞動的產物。如最古老的詩經作品,相當部分都是勞作的人們所發出的勞動號子及其當時吟唱所記錄的內心呼號和哼頌。這就使詩歌形成了從勞動中來,到勞動中去,反過來供人們以鑒賞和娛樂,給人們以激勵和鼓舞。
從古詩作品本身來看也的確是如此。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日照香爐生紫煙……」、「朝辭白帝彩雲間……」等等隨舉幾例,人皆盡知。盡管這些膾炙人口的詩句是唐宋時期的作品,作者所生活的環境及其語言尚在文言時代,而他們的詩句尚能如此通俗易懂而含義深遠,何況我們現在說當今語言的人寫詩呢?
確實看古詩有很多時候像是在看一幅山水或風俗畫,古詩的神韻很多都表現得像用色彩和技法勾勒出來的。邊塞田園山水的不用說,就是《長恨歌》這樣的作品,甚至都可以畫出來。這好似《清明上河圖》可以用詩歌寫出來一樣。古詩確實已經不再是詩歌乃至文學的重要部分,它餘音裊裊的韻味卻依舊纏繞在有數千年歷史和文化底蘊的中國人的心靈深處。畢竟,古詩曾是我們的精神家園。
【樓主】完全按照您的要求來的,適合您當前水平演講,若您覺得滿意,望多多支持哈!!!

2. 詩展侃歷史的結尾有哪些

  1. 他不再記得到這里來進行這次偉大的遠征,連自己的名字也不記得了,他感到自己想一個新生的嬰兒。

  2. 原來那個小白點就是天真女皇乘坐的,由四個大力士抬著。玻璃轎子像塊冰,她的衣服像周圍冰雪一樣,一點也不引人注目。

  3. 我的孩子,有許多門可以通向幻想國。還有更多這樣的魔書。好多人並沒有覺察到這一點。這取決於誰拿到了這樣的書。

  4. 可是,當它們目不轉睛盯著山下的那個小白點,正沿著曲折的小道向上攀登,越過刀刃般的山脊,穿過深邃的峽谷裂縫,離頂峰越來越近的時候,它們反倒越來越不知所措了。

  5. 「有的人無法去幻想國,」科里亞恩德先生說,「有的人能去,可是他們永遠呆在那兒了。還有一些人,他們到幻想國去了,又回來了,就像你這樣。他們使兩個世界都變得健康了。」

  6. 人的愛好是個謎,不管是孩子的還是成人的都一樣。有愛好的人自己無法解釋,而沒有同樣經歷的人是無法理解的。有的人冒著生命危險去征服一座山峰。

  7. 有的人毀了自己,為的是要獲得一個人的心,而這個人卻對他不屑一顧。還有一些人把自己搞垮了,其原因是他們無法抵禦吃的享受和杯中之物。

  8. 有的人傾其所有,為的是在賭博中獲勝。還有的人為了某種無法實現的固執念頭而犧牲了一切。有一些人相信,只有離開他們所居住的地方,到其他地方去才會幸福,所以他們一輩子浪跡天涯。

  9. 現在他慢慢地走著,看到馬路的盡頭便是學校。他一點也沒有意識到,他所走的是平常上學的路。盡管到處有人在走動。可是,在他的感覺中,馬路上空盪盪的。

  10. 從那時候起那個小男孩開始了漫長的旅行,從一個願望到另一個願望,每一個願望都得到了實現。每一個願望的實現都引導他走向新的願望。這中間不僅有好的願望,也有環的願望,但是童女皇對此不加區別。

  11. 他對此不以為然,因為他反正是不想回到那兒去了。於是,他不斷地產生願望,現在他幾乎快把他所有的記憶都用完了,沒有記憶便不會再有願望。

  12. 他說,「我不太喜歡多說話,我更願意沉默,可這一次我說給你聽。你在尋找生命之泉,為了能回到你那個世界上去,你想學會愛。

  13. 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你屬於那種要找到生命之水的噴泉才能回去的人。這是幻想國中最神秘的地方,通往那兒的路是不平坦的。」

  14. 這對於這個小男孩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迄今為止,盡管他總是希望成為另一個人,但是,他並不想改變他自己。

  15. 他總覺得,學校就像是漫長而無止境的牢獄。在他長大成人之前他必須默默地、順從地蹲完這個牢獄。

3. 詩能表意,詩的起源與發展是怎樣的

詩歌的由來

在我們這個詩的國度,幾千年來,詩歌一直是文學史的主流。
詩是怎麼樣產生的呢?原來在文學還沒形成之前,我們的祖先為把生產斗爭中的經驗傳授給別人或下一代,以便記憶、傳播,就將其編成了順口溜式的韻文。據聞一多先生考證.[詩]與[志]原是同一個字,[志]上從[士],下從[心],表示停止在心上,實際就是記憶。文字產生以後,有了文學的幫助,不必再死記了,這時把一切文字的記載叫[志]。志就是詩。在心為志,發言為詩。
歌的稱謂又是怎樣來的呢?詩和歌原不是一個東西,歌是人類的勞動同時產生的,它的產生遠在文學形成之前,比詩早得多。考察歌的產生,最初只在用感嘆來表示情緒,如啊、兮、哦、唉等,這些字當時都讀同一個音:"啊"。歌是形聲字,由"可"得聲。在古代[歌]與[啊]是一個字,人們就在勞動中發出的[啊]叫作歌。因此歌的名字就這樣沿用下來。
既然詩與歌不是一回事,後來為什麼又把二者連在一起以[詩歌]並稱呢?這只要弄清楚它們的關系就明白了。歌,最初只用簡單的感嘆字來表示情緒,在語言產生之扣,人類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逐步深化,情緒更加豐富,用幾個感嘆字表達遠遠不夠用了。於是在歌里加進實詞,以滿足需要。在文字產生之後,詩與歌的結合又進了一步,用文字書寫的歌詞出現。這時,一支歌包括兩個部分:一是音樂,二是歌詞,音樂是抒情的,歌詞即詩,是記事的。這就是說,詩配上音樂就是歌,不配音樂就是詩。最初的詩都能配上音樂唱,歌就是詩,詩就是歌。關於詩與歌的結合,我國古籍中很早就有論述。
《毛詩序》:"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尚書》:"詩言志,歌永言"這便形象地指出了詩與歌的內在聯系。由於這種情況,後來人們就把詩與歌並列,稱為[詩歌],目前,詩歌已經成為詩的代名詞了。

v詩歌何時稱之首

在古代,詩歌最初稱"篇"或"章",而不稱"首"。例如我國最早的《詩經》,叫"三百篇",屈原的詩叫"九章",詩歌稱"首",最早出現於東晉初年。當時有個名叫孫綽的詩人,在《悲哀詩序》中寫道:"不勝哀號,作詩一首。"一個名叫支通的人,在《詠禪道人詩序》中寫道:"聊箸詩一首。"從此,人們普遍稱詩為首。

v詩人的來源

詩人一詞,戰國時就有了,何以為證,《楚辭.九辯》注釋說:"竊慕詩人之遺風兮,願托志乎素餐。"《正字通》注釋說:"屈原作離騷,言遭憂也,今謂詩人為騷人。"這便是詩人後一詞的最早提法,從此以後,詩人便成為兩漢人慣用的名詞。辭賦興起之後,又產生辭人一詞。楊子雲《法言.吾子篇》說:"詩人之賦以則,辭人之賦麗以淫。"用"則"和"淫"來劃分詩人與辭人的區別,足見現漢代是把詩人看得很高貴,把辭人看得比較低賤。
六朝以後,社會上很看重辭賦,認為上不類詩,下不類賦,以此又創立了"騷人"一詞。從戰國而至盛唐,詩人、騷人的稱號受人尊敬。

v古詩二言至十一言之始

中國是詩歌的王國,從遠古至近代詩歌不知其幾千萬萬,因種種原因失傳了的除外,保存下來的仍可說是浩如煙海。詩歌也和其他任何事物一樣,有一個萌牙、產生、發展變化的過程。《彈歌》"斷竹、續竹,飛士、逐肉"據說是黃帝時代的歌謠,公認是原始社會詩歌,是二言詩之始。《詩經·有駢》"振振鷺、鷺於飛、鼓咽咽、醉言歸"是三言詩之始。《周易》"其亡其亡,系於苞桑"四言詩之始。卜辭"其自西來雨,其自東來雨,其自北來雨,其自南來雨"五言詩之始。《詩經·卷耳》"我姑酌彼金(三個田字上面,下加缶字),我姑酌彼凹觥"六言詩之始。《詩經·鹿鳴》"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七言詩之始,《詩經·十月之交》"我不敢效我友自逸"八言詩之始。《詩經·昊天有成命》"二後受之成王不敢康"九言詩這始。杜甫詩"男兒生不成名身已老"也是九言詩。李白"黃帝鑄鼎於荊山煉丹砂,丹砂成騎龍飛上太清家"十言詩之始。蘇東坡"山中故人應有招我歸來篇"十一言詩之始。

v題畫詩之考

我國題畫詩的產生、歷來被認為始於唐代,創始者為杜甫。
這里首先應該說明什麼是題畫詩?如若說題畫詩專指題在畫面上的詩,以現有的資料看,那是唐代才有的事。若不是專指題在畫面上的詩,而是把不直接題在畫面上的吟畫、題畫、論畫以及題扇畫、題壁畫、題屏風畫都看作是題畫詩的話,那麼,從現有資料看,在六朝時已經有了題畫詩。
如《全漢三國兩晉南北朝詩》中,就收有東晉桃葉的《答王團扇歌》三首,其一是:"七寶畫團扇,燦爛明月光。與郎卻喧暑,相憶莫相忘。"雖說比較簡單,但確實是對畫扇的歌詠。
特別是由梁至北周的傑出詩人庾信,在梁朝時,曾作《詠畫屏風》詩二十五首,生動地描繪了屏風上的各優美畫面,在題畫詩創作的發展中,佔有重要地位,由此可見,我國的題畫詩,六朝時已經產生。

詩歌的起源 [原創 2006-01-26 16:13:46 | 發表者: 俺樣]

關於文學藝術的起源,說法眾多,如模仿說、游戲說、巫術說、勞動說、心理表現說等等。其中勞動說最為人們所認可。而詩歌又可以算是一切文學作品的開路先鋒。在人類社會出現文字之前,就已經有了口頭創作的歌謠了。魯迅先生認為詩歌起源於勞動和宗教,原因有二:其一,勞動時一面工作一面唱歌,可以忘卻勞苦;其二,原始民族對於神明由畏懼而生敬仰,於是歌頌其威靈,贊嘆其功烈。

詩歌起源於人類的生產勞動,在《淮南子》里有過比較具體的描述:
今夫舉大木者,前呼『邪許』,後亦應之。此舉重勸力之歌也。
當然,由於那時生產還處於原始階段,語言也不發達,人們在勞動中發出的「邪許」的聲音還比較單調,既沒有歌詞,自然也沒有表達具體的思想內容,因此我們還不能認為它是真正的詩歌,只能算是原始的歌謠。

從僅僅有表聲的歌謠發展到同時也表意的詩歌,這中間經過了一個漫長的發展階段。《呂氏春秋》的《音初》篇記載了一首《候人歌》,歌詞是:
候人兮猗!
可以看作是表意詩歌的一種最簡單的雛形。這里的兮猗二字,如同「邪許」一樣,只起表音的作用,而侯人二字,就表達了作者的一定意願,而具有雖然簡單卻比較具體的思想內容了。

隨著生產的進一步發展,社會生活也越來越多樣化,詩歌的表現形式自然也更加完善,內容也更加豐富。這時期,詩歌不僅可以表達個人的的某種願望,而且能夠反映一定的社會生活了。《吳越春秋》里記載了一首《彈歌》,歌詞是:
斷竹,續竹,飛土,逐宍。
在這短短的八個字中,反映了原始時代我們祖先打獵的全過程和生動的場面。這首歌謠不僅內容完備,情節生動,而且句式整齊,逢雙句押韻,大體具備了詩歌的一般要求。

其次,談談詩歌起源於宗教.在原始的歌謠,我們能找到很多祈天一類的作品,例如《禮記·郊特牲》里就記載了一篇相傳是神農時伊耆氏的《蠟辭》:
土反其宅。水歸其壑。
昆蟲勿作。草木歸其宅。
照字面意思看來,這首歌謠顯然是當時勞動人民因無力戰勝水旱蟲災而向「天帝」發出的祈求,希望不要降災禍來危害莊稼,讓大家能過上安逸的生活。

卜辭是刻在甲骨上的殷商時代的文字,因為它是通過宗教巫術占卜吉凶禍福的,所以叫「卜辭」。在已經整理出來的卜辭中,也有酷似詩歌一類的記錄:
今日雨,其自西來雨?其自東來雨?其自北來雨?其自南來雨?
這幾句卜辭,從內容看,不僅文字完整,而且意義非常明顯。從表現形式上看,也基本上具備詩歌的形式了。如果對照一下漢代的樂府民歌《采蓮曲》,就更有理由說它是一首詩了: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應當注意的是,我們說詩歌起源於生產勞動,起源於宗教,並不是說這二者是相互脫離、各不相關的;恰恰相反,它們之間的關系是十分密切的。《呂氏春秋·古樂篇》有這樣的記載:
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闋:一曰《載民》,二曰《玄鳥》,三曰《遂草木》,四曰《奮五穀》,五曰《敬天常》,六曰《達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總禽獸之極》。
這里所提的八闋詩歌,具體內容已經失傳,但是從這八部詩歌的名稱來看,既直接與生產勞動有關,又跟當時的宗教迷信關系密切。 特別是「敬天常」、「依地德」這類名稱的歌詞,很明顯既反映了人們對自然條件(如氣候、土壤等)的重視,又具有濃厚的宗教迷信色彩。

4. 有關中國夢的古詩句

七律《夢回中國》

秦漢豪邁無雄關,唐宋風流李杜傳。
千年風華逶迤史,萬里江山磅礴瀾。
西域風情已不在,南沙秀美尚貪羨。
若我中國少年強,何懼夢遠不難圓。
最暗的夜,才會看見最美的星光,人生亦是如此。

5. 詩的起源與發展是怎樣的

一、詩的起源

原始人類對許許多多的自然現象,如風、電、雷、雨等無法理解,於是統統把這一切歸於神明。出於敬畏,原始人類唱歌跳舞地對神明唱出頌歌,表達了人們的期望——風調雨順,獲得豐收等等。這便是詩的起源。

二、詩的發展

早在西周和春秋時期,就有大量的精美的民歌出現了,大部分都與勞動生產男女愛情有關。當時的統治者為了了解民間的風土人情主動收集這些民歌匯編成集,就產生了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

轉而到了魏晉時期,撐起當時詩歌文化的就是三曹,建安七子,也就是所謂的建安風骨,他們表達的多是人生短暫壯志難酬悲涼幽怨意境比較宏大,具有非常鮮明的個人魅力特徵。

到了隋唐時期,詩風達到新的一個鼎盛時期。出現了初唐四傑等等天才,後面到了武則天時期,宋之問沈佺期通過不斷的研究發現如果詩歌按一定的音階規律進行創作,會取得更好的聲音效果,所以他們奠定了絕句律詩的格律問題。

唐朝的中晚期也有很多詩人開始寫詞,為宋詞做了一些鋪墊。

五代十國時候,好的詩基本沒有,但卻出現了唐後主李煜,馮延已這樣的詞藝術宗師級人物。後面過渡到宋時期,歐陽修,蘇東坡,柳永,李清照,辛棄疾等等再次把宋詞推向了一個藝術最頂峰。

(5)有聲中國詩展侃歷史擴展閱讀:

唐朝是詩的國度,詩人輩出。如被稱為「初唐四傑」的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以邊塞詩稱著的岑參、高適、王之渙;以風景詩著稱的孟浩然;特別是被譽為詩仙的李白、詩聖的杜甫以及民眾詩人白居易等等,如同燦爛的群星,光輝千秋。

唐朝詩歌發展達到了頂峰。五言詩、七言詩、雜言詩,如同萬芳園中的百花,競相鬥艷。特別是又涌現出一種新的詩體--格律詩,更加光彩奪目。

律詩是一種有嚴格格律要求的詩體。它對詩篇的字數、句數、用韻、聲調的平仄、詞語的對仗等等,都有嚴格的規定。這種詩體是以前所未有的。為了表示與古體詩的不同,唐代稱之為近體詩或今體詩。律詩是唐詩的代表,它被以後歷代詩人所承襲。唐以後之詩,雖然也有許多佳作名篇,但基本上沒有重大的新突破。

6. 求有關中國夢、教育夢的現代詩

《中國夢,龍圖騰》

這是一個人的夢想

這是兩個人的夢想
這是十三億炎黃
五千年積蓄的力量
這是小家的希望
這是不同階層的希望
這是同根同文同脈的華夏兒女
溫文爾雅魅力的張揚
一個以龍為圖騰的民族
一個擁有綿延不絕文明的民族
一個生產了孔子孟子和孫子兵法的民族
一個手拿鋤頭的老農都可以和您侃侃哲學的民族
她的夢的顏色已經超越了這個星球
她的夢的顏色是太陽溫暖的光芒
她的夢的顏色
是宇宙間

一切一切的正能量
我的成吉思汗
我的項羽劉邦
我的烏騅馬的嘶鳴
我的大風歌的唱響
我的一統天下的秦始皇
我的溢滿詩歌和酒香的盛唐
我的宋詞元曲
我的錦綉文章
我的兩萬五千里長征
我的改革開放的輝煌
我的追求卓越海納百川的胸膛
我的寶劍無需出鞘
手指一指
就是一道必勝的寒光
我原諒你的無知
包括你的猖狂
太平洋上的巡警莫要輕易充當
在我的領土我的海洋
鮮艷的紅旗
是我無畏的鮮血獵獵地飄揚
歷史不會忘記
我的小米加步槍
歷史不會忘記
那些刀劍的鋒芒
歷史不會忘記
那顫抖的筆
你寫下的只有投降
今天

我高擎和平仁愛的旗幟
為人類為宇宙
無私奉獻偉大的哲學思想
我的崛起
崛起的是一支和平的力量
我的發展
發展的是我中華民族千年的夢想
各美其美
美美與共
這是我泱泱大國智慧的擔當
龍是我的圖騰
騰飛
是我的本能
就像牡丹需要綻放
就像鯤鵬需要飛翔
就像我的黃河長江
畢竟東流去
夢系太平洋
我的夢
你的夢
他的夢

匯成一個偉大的夢想
中國雄起
這是我們共同的夢想

《中國夢 中國情》
一輪圓月懸掛夜空的頂端
金光普照在大地的每一個角落
響徹雲霄的哨聲
打破夜的寂靜
集合,向幸福出發
歡聲笑語談祖國十八大前的進步
載歌載舞迎十八大後的飛躍
復興,光澤中華
中國崛起
一代代中國人的夢
敘說著
心繫祖國的不老情
中國人,做中國夢
抒寫千百年來
中國人的中國情,幸福夢
夢,在前方召喚
路,在腳下延伸
東方地平線上太陽升起的地方
中國人的夢
綻放成鮮艷的花朵
腳踏祥雲奔向夢的方向

7. 陶淵明在中國詩歌史上的貢獻

田園詩人最傑出的代表,建立了田園詩新的里程碑。是後世田園詩人效法的典範。

8. 詩展侃歷史的結尾rap

往事斑斑堆在書案重如覆水難收
世間百態編在口腳何止生旦凈末丑
說破回了古今彷彿一池答春水被吹皺
有怎問曾久候是否海棠依舊
滾滾長江東逝水你有我有全都有
敢問路在何方一切都在腳下
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爭鳴
是誰在你的耳邊描繪這鮮活的面容
海闊天空評說是非功過
方寸之地演繹風生水起
打開廣播鎖定100.1
這是我在說話這是詩展侃歷史

9. 我想聽(詩展侃歷史節目,但我的電話沒有收音機。請問怎麼辦)

看電視啊

10. 求詩一首

1、
河海江湖波浪涌,
東西南北我居中。
梁才巨石成砥柱,
士為知己向從容。
鵬程萬里懷大志,
強者定將是英雄!

2、
河寬水流急,
東海浪拍堤。
梁材作砥柱,
士願為知己。
鵬飛萬里志,
好漢險能夷!

閱讀全文

與有聲中國詩展侃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