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九州的順序
1、九州朝代更替表
燹()—晁(chao)—胤(yin)—賁(ben—晟(sheng)—徵()—昕(xin)
第一個王朝是燹,由於年代久遠史料缺乏,具體情況不詳,存續約350年。
第二個王朝是晁,存續約540年,是九州信史的開始。晁高帝將全部領土分為九個州,這是這個世界被稱為「九州」的由來。晁朝末期,由於雲望運河開鑿引起海水倒灌,原本連在一起的九州大陸被內海分隔為東陸、西陸和北陸。《朱顏記》、《青蘅傳》故事發生在晁朝初期。
第三個王朝是賁,存續約400年。
第四個王朝是胤,存續約770年。胤朝帝姓為白姓,開國皇帝為胤始帝白胤。《白雀神龜》故事發生在胤朝中晚期,《縹緲錄》《旅人》《羽傳說》《風起雲落》故事發生在胤末。
第五個王朝是燮,存續約120年。燮朝帝姓為姬姓,開國皇帝為羽烈王姬野。傳說中的《九州·捭闔錄》發生在燮末。
第六個王朝是晟,存續約300年。晟朝帝姓亦為姬姓,開國皇帝為姬野的後人姬雲烈(因姬野將皇位傳給其弟姬昌夜,所以燮朝皇位是由昌夜一支繼承的,至姬雲烈,姬野一支重新奪回帝位),故晟亦稱「後燮」。《鎖河山》故事發生在晟末。
第七個王朝是端,存續約300年。端朝帝姓為牧雲,開國皇帝為端太祖牧雲雄疆。《海上牧雲記》故事發生在端末。
第八個王朝是徵,存續時間超過600年。徵朝帝姓為褚姓,開國皇帝為褚荊。《斛珠夫人》、《纈羅》故事發生在徵中後期。
第九個王朝是昕?好像是在多事的《跋涉》中有提到,具體未知。
lz,歷史裡面8就是書名么?至於九州志那是雜志~
『貳』 歷史上的九州指現在的哪些地方
九州,目前有三種主要含義,一是中國古代的稱呼;二是中國近年來推出的一個奇幻世界設定;三是指日本九州島。古代為: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
『叄』 九州設定的幾個朝代分別以哪些朝代為原型
主要是亂世 借鑒北魏和五代十國的情節更多
第一個王朝是燹,由於年代久遠史料缺乏,具體情況不詳,存續約350年。
第二個王朝是晁,存續約540年,是九州信史的開始。晁高帝將全部領土分為九個州,這是這個世界被稱為「九州」的由來。晁朝末期,由於雲望運河開鑿引起海水倒灌,原本連在一起的九州大陸被內海分隔為東陸、西陸和北陸。《朱顏記》、《青蘅傳》故事發生在晁朝初期。
第三個王朝是賁,存續約400年。
第四個王朝是胤,存續約770年。胤朝帝姓為白姓,開國皇帝為胤始帝白胤。《白雀神龜》故事發生在胤朝中晚期,《縹緲錄》《旅人》《羽傳說》《風起雲落》故事發生在胤末。
第五個王朝是燮,存續約120年。燮朝帝姓為姬姓,開國皇帝為羽烈王姬野。傳說中的《九州·捭闔錄》發生在燮末。
第六個王朝是晟,存續約300年。晟朝帝姓亦為姬姓,開國皇帝為姬野的後人姬雲烈(因姬野將皇位傳給其弟姬昌夜,所以燮朝皇位是由昌夜一支繼承的,至姬雲烈,姬野一支重新奪回帝位),故晟亦稱「後燮」。《鎖河山》故事發生在晟末。
第七個王朝是端,存續約300年。端朝帝姓為牧雲,開國皇帝為端太祖牧雲雄疆。《海上牧雲記》故事發生在端末。
第八個王朝是徵,存續時間超過600年。徵朝帝姓為褚姓,開國皇帝為褚荊。《斛珠夫人》、《纈羅》故事發生在徵中後期。
第九個王朝是昕?好像是在多事的《跋涉》中有提到,具體未知。
『肆』 求九州的設定……人物歷史啥的都好
大禹治水後,鑄造九鼎鎮壓氣運,分天下為九州:冀州(河北山西及以北)、青州(山東)、揚州(吳越一帶)、豫州(中原)、荊州(湖北及以南)、徐州(江蘇)、梁州(青海一帶)、雍州(關中等地)、兗州(安徽)
『伍』 九州世界的設定,詳細點!
創世傳說
是神創立了世界?還是星辰大地皆自蒼茫中化育而來?沒有人知道,因為沒有人能證明神的存在,它們只存在於這片大地各種族的傳說之中。
蒼茫九州世界的六大種族,各自的傳說都是不同的,卻又有著共性。
人族神話:天地原來是一個蛋,蛋中巨人盤古開天,女媧造人,但是女媧用細泥捏塑了人族,用石頭刻的誇父,用黑泥燒制了河絡,用草葉編了羽族,最後制的材料散落四方,形成了其他生靈,比如沖進海中的被魚食後,魚便半化人形成為了鮫族。
誇父神話:盤古開天,盤古倒下後,身體骨肉化成山脈,血變為江河,毛發變成森林,眼齒耳鼻口化作大地的五大奇觀。從盤古的口中跳出了誇父族,從手中走出了人族,頭發間飛出了羽族,腳心中走出了河絡。因為與大海的隔絕,他們的神話中忽略了鮫族的存在。
河絡神話:大地是女神的爐子,地心有熊熊烈火,諸族皆是爐中燒制而出。河絡自然是第一爐產生的,所以女神賜給他們以火。而賜人族以土,賜羽族以風,賜鮫人以水。而魅,則是爐子冒出的煙氣而化。
羽族神話:大地原來是一個蛋,突然某個時刻天開地辟,清氣上升,濁氣下降,上升的風與星辰結合誕生了羽族,而地面的人離星辰太遠,所以註定沒有飛行的力量。但羽族也因此而升去了大地的庇護,要飄泊流浪。
魅:因為是虛無中凝聚而來,非種族沒有血緣,不能繁衍無傳承,所以無文化可言。但它們認為自己是大地的靈氣所在。凝聚只是為了體驗感覺和認識世界。
鮫人神話:以前世界上全是水,那是鮫人的世界,忽然有一天天空破了,落下了巨石與土,露出水面的便成為大地。一些鮫人好奇,走上了大地,越走越遠,甚至忘了回家。久而久之,尾鰭就變成了腿,再也無法回到大海故園了。
占星理論
一、天空景觀
九州所在的蒼茫世界是一個球面,然而這個球面有些不同尋常,因為沒有任何人能證明人們可以向西一直走回東方,大地幾乎是無限伸展的。你不回頭,就永遠回不到起點,前方是永遠的長路。九州的大地對其上的生物來說幾乎是無限廣大的。
當九州上的人們抬頭仰望天空,在白晝,他們會看見太陽,但不僅僅是太陽,其他除了谷玄之外的雙月及九主星就會按當時力量的不同時隱時現,在晝夜都是這樣。各星辰散發著獨特色彩的光輝,因為不同主星的影響,所以九州的天空並不總是藍或白色的,當人們看到幻化的天色和主星們的明暗光暈形狀,他們會知道星辰力可能又給這大地帶來什麼變化,或許是雨季,或許是風暴,或許是一個氣候宜和,安定繁育的時代。
而在夜晚,當谷玄主宰了天空,諸星雲的光芒被吸收減弱,除了主星們仍有巨大的飄逸光暈之外,其他星雲(星象、星環和星簇)就象被隨意揮散在黑布上的大小鑽石,星雲是流動的,時時受到其他星雲移過時的引力,和主星們的斥力,他們象風中的雲,不停的改變著形狀,聚散著。有時一夜晚就能改變得面目全非,有的卻幾千年來一直未曾變過。正如白晝一樣,九州的夜晚也不是純黑色的,不僅星辰的顏色不同,光暈不同,主星也隨著互相力量的消長給夜晚映出暗淡的基色。
古帝國按天空星辰映射劃分九州,將天空劃分為九個星域:殤闕(主極寒)、瀚闕(主博大)、寧闕(主高遠)、中闕(主繁衍)、瀾闕(主山海)、宛闕(主財富)、越闕(主生長)、雲闕(主熱旱)、雷闕(主水力)。
各州按星辰也有不同的氣候與生態地理特徵。神話中認為九星辰在天空各有一座宮殿,內各有一自動運行的星儀,上面星球的移動與偏向,主宰著九州的禍福。所以星術師們也在大地上仿製這樣的星儀,並演化出不同流派。
另人們將天空中最影響大地的十二顆星辰稱為十二主星:
太陽、明月、暗月、密羅、印池、歲正、亘白、谷玄、裂章、填盍、寰化、郁非。
一、太陽
在精神界中首先為地上生物所知的星辰是太陽。太陽自東向西圍繞大地運行,所到之處即帶來無盡的光芒與純正熾烈的精神。太陽代表光明,生長,建立。
在星象者還未作為一種職業而出現的年代,人類已經用太陽來計算時間的流逝。太陽運行的周期被稱為一日。太陽處於地平線上的時間段被稱為日,處於地平線下的時間段被稱為夜。
沒有人能說出太陽是什麼顏色,因為他的光芒似乎包含了所有的色彩。普通人只是籠統地把它稱為金色。
太陽的直徑為周天的三百六十分之一,是最大的星辰之一。有的星象家也以太陽在天空中移動一個直徑長度的時間作為相對較短的時間單位,稱為度。
即使是在日間仍能看見除太陽外的其他一些星辰,太陽的光芒並不能淹蓋其他所有星辰的光芒。主星的光芒在日間也能被看見,但那些較小的星辰,也稱次星,就隱沒在天空的光輝中,較難分辨。只有極少數目力極好的人才能勉強看見其中相對較亮的一些。
----------------------------------------------
二、谷玄
作為太陽的對立面,谷玄的存在幾乎不為人所知,只有星象家們才通過古老書卷的記載而對他略知一二。這位黑暗的神祗和太陽處於大地的兩頭,以近乎相同的周期和軌道圍繞大地轉動,但並非永遠位於太陽的對頂點。
當太陽以光芒將半個周天照亮時,谷玄隱匿在另半個周天的黑夜中。沒有人知道谷玄的顏色和大小,因為任何人都看不見這位在黑夜中默默運行的神祗。星象家們只能通過他對其他神祗光芒的掩蓋來確定他的運行。
谷玄代表黑暗,終結,消亡。
在有些民族的傳說中,谷玄是天空中的一個深不見底的窟窿,光芒從太陽溢出,淌滿天空,最後流入這個洞中。但也有的宗教認為谷玄是比太陽還要真實的存在,他仁慈地以一塊黑布為地上的生靈擋去天空中灼熱的火焰,而所謂的太陽只不過是這塊布上一個透出光來的小洞。
----------------------------------------------
三、四、雙月(明月、暗月)
這是在天空中的一組引人注目的星象。兩位神祗的大小和運行軌跡差不多,但顏色有著明顯的區別。灰白色的被稱為明月,灰黑色的被稱為影月。雙月的大小幾乎與太陽相當,也是主神墟的意識分裂時最大的碎片之一。
雙月相互環繞旋轉,定期發生相互遮掩。這個遮掩的周期被稱為一個「月」,長度介於日和年之間。但年月日三者相互間並非整數倍,這使得任何同時包括這三者的歷法都十分復雜。
雙月作為一個星象整體圍繞大地運行,其周期約為兩天左右。這個周期對普通人的意義沒有雙月相互掩映周期的意義大,因此沒有特定的名稱來稱呼它。
明月是代表愛情和魅惑的神祗,暗月是代表怨恨和衰老的神祗。她們的掩映周期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地上生物的情感。這是純精神體對於人類精神殘片所起的共鳴,幾乎沒有人能抗拒她的力量。後世的星象家曾感慨這兩顆星的明暗交替是人間喜怒哀樂紛紛擾擾的源頭。
雙月在人們的繁殖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明月代表了兩性的結合生殖,而暗月則代表了貫穿家族的血緣。
----------------------------------------------
五、郁非:
火紅色的郁非,大小約為歲正的一半。他的紅色光芒將其附近的天空都染上一層同樣的色彩。
郁非的運行周期很長,約為二十年。他的運行軌跡並不象太陽那樣是一個環繞大地的圓弧,而是走一條曲折的路線。
郁非代表雄心與志向。
星象學家們猜想這位神祗給世界帶來各種沖突,但很難說是郁非直接參與其中,還是他加強了地上種族無可抑制的熾熱心志,才是各種爭端的肇因。
有人猜測在諸神創造世界之時,就是郁非使一切智慧生物都或多或少產生了高傲的心志,但也有人認為自我與獨立本來就是精神體的特徵,當諸神為了封印洪荒大地而將精神注入物質的碎片,這個特性在肉體的束縛下反而更加凸顯出來。
----------------------------------------------
六、亘白
亘白的顏色正如其名一樣,為純正的白色。其直徑與郁非相仿。
亘白的運行周期為半年左右。每年兩次,這位神祗從西方的地平線升起,從東方落下,其間軌跡並不通過天頂正中。他的軌跡與天頂的距離經常變化,也是星象學中的一個重要參量。
亘白所代表的是沉靜,鎮定,和堅毅的精神。在諸神中,他以嚴格的約束而聞名。
因為世界創始之時,精神之主神墟代表秩序的力量,物質之主神荒則代表無序的力量,因此也有人認為亘白所秉承的是最為強大的精神意志。但事實上,當某個圖紋中的秩序越來越多,越來越繁復,所謂的秩序也將表現得開始類似於混亂。
----------------------------------------------
七、印池
印池是一顆暗藍色的星辰,比郁非略大。其光芒在日間容易被太陽的光芒掩蓋,夜間又不能很清楚地顯現在天幕上,唯有清晨和黃昏才最為明顯。
其運行軌跡在粗看下彷彿沒有規律,某些時刻可能駐留於北方星天,某些時刻又可能在地平線附近作環形運動。但實際上印池的規律隱藏在復雜的運行軌跡下:他有兩種不同的運行模式,周期分別為七天和二十三天。印池根據自身的運行歷史和其他星辰的影響,選擇處於不同的運行模式。
印池代表思考和冥想。對星象家來說具有獨特的意義。這位神祗的精神引導大地上的智者探索未知和神秘的事物,由此得到無盡的智慧,但嚴格來說,印池並不代表智慧本身。
----------------------------------------------
八、填盍
土黃色的填盍是一顆大小介於郁非和歲正之間的星辰,但由於其顏色的關系,並不如比他小的郁非那樣引人注目。
他的運行周期不象其他諸星一般具有明顯規律,變化較大,短的時候約為二十四年,長的時候約為三十年,可能是諸神中最長的。
填盍代表謹慎、細致、周密。
或許是因為周期長且不定的關系,普通人往往很難將這位神祗和他對物質界的影響作精確聯系,這導致很多人對他所代表的精神和秩序缺乏了解。商人們因為他的色彩而認為他能帶來金錢財富,從某種意義上說,細致周密的精神的確是商人所必需的。
----------------------------------------------
九、歲正
青色的歲正,其直徑略小於太陽,因此勤於稼穡的農人早就觀察到了她的存在。他們發現當她照耀在天空的時候萬物生長,當她隱沒於地平線下則萬物蕭條。農夫們按照她的運行來安排作物的栽種和收割。她圍繞大地的運行周期被稱為年。
人們談論自己的年齡時習慣用自己經過了多少個歲正的運行周期,因此年齡的計算單位被稱為歲。
詩人們認為歲正有被稱作春夏秋冬的四個女兒,但星象家們對此嗤之以鼻,因為他們知道所有的星辰都不過是純凈的精神體,四季的區別只來源於歲正在天空中的位置不同。
歲正從地平線上升起落下的方位是變化不定的,在某些年份她可能從東北方升起,另一些年份則從西南方。在大地上,歲正升起的那個方向,春天來得最早。星象家們可以通過上一年歲正以及其他星辰的運行,推算出下一年這位神祗從何處升起。
歲正代表平衡,循環往復的變化。
----------------------------------------------
十、密羅
湖綠色的密羅是由四顆星組成的三角錐形星象。四顆星大致環繞公共的中心以復雜的方式旋轉,其中心又按自己的軌道沿地平線附近波浪形運動,沒有周期。
密羅代表的是結構和組織。他在大地上星象家眼中所顯現的不同形狀具有不同的涵意。
當數個個體間產生一定的聯系,它們作為一個整體表現出原本不存在的嶄新特徵。比如,連續排列的點會在人的意識中產生線的概念。這類錯覺就是因密羅的影響所致。密羅促使人們在萬物中尋找結構,將思維集中於這些由形式和結構所帶來的整體性質,因此導致了各種幻相的產生。
十一、寰化
這顆橙黃色的星辰具有橢圓的形狀,因為他實質上不象絕大多數星象家認為的那樣是一顆大星,而是兩顆靠得極近,難以分辨的星辰。
寰化的運行似乎是沒有軌跡的,可能出現在天空的任何一個位置,當然也包括地平線以下。
寰化代表游盪、偏離和旁觀。
少數星象家觀察到了寰化中細微的暗縫,他們把它稱為神祗之眼。寰化所引導的精神遊盪偏離於主流之外,保持著距離,默默觀察世間一切。
----------------------------------------------
十二、裂章
紫紅色的裂章由三顆緊密相繞的小星組成。他們的關系是如此緊密,以至於星象家們從未觀察到他們之間的距離超過一度。這三顆星的相互作用使得裂章的光芒形成一個三角形。
裂章始終在地平線附近運行,自東向南到西再到北,周期在四個月和六個月之間變化。
裂章代表合作。
與密羅不同,裂章注重群體中個體本身,而非由結構產生的新意義。
從一方面來說,他象徵群體中的個體緊密聯系在一起,因而有綜合分析作出決定的意義。那些遇到疑難的人會求助於這三位神祗。另一方面,裂章光芒中的三叉暗線也代表群體中的分歧。分與合,明與暗,是合作中的固有旋律。
————————————————
九州的季節一般為春夏秋冬四季,但受星值的影響極大。
星值指一些次星的運動對大地氣候及動植物的影響,這影響與大地自身的氣候變化是並行疊加的。有的星值很長可達數年,有的星值很短只有數天,某一星值中天氣呈現相應的特徵,如大雪,暴雨,久霧,冰凍以及某種動植物生長習性變活躍或受抑制等。
星值以發生影響的星辰而命名,如星值瓊寒,星值古辰等等。星值的排列沒有規律性,只可能發現即將來到的星值,而無法推演確定之後的情況。
星值之間相接,往往由星象學會宣布某一星值的終止而新一星值的到來,由於星象的唯一性,各星象學會發布的星值一般是不會沖突的,除非有特異天象而帶來爭議的情況出現。
星值對不同地域的影響不同,雖然由星象觀察演算得來的星值是各地域一致的,但受影響現象明顯的地域可能只是某處,也並沒有什麼規律可循。星辰運行與特定地域間的關系也是學者們的課題之一。
並不是所有民眾都能得到關於星值的信息,絕大多數人不知道氣候為什麼會反常。絕大部分星值的影響難以被察覺,越產生重大的影響的星值出現的機率越小,能帶來大洪水或是長久乾旱等反常氣候的星值往往要數百年一遇,但卻有時影響了王朝與民族的命運,所以星值也帶上了神秘的宿命色彩,星象學也因此為王者們所需要。
由於多數星值對氣候的影響微弱,大部分的歲月里,春夏秋冬四季受主星們的影響平穩的輪替著。
相關名詞:
星雲:大型的群星密集帶,沒有固定形狀,由許多星象星團組成。也有一組星象跨越二個或幾個星雲的情況。
星象:相互有力的影響,形成一定組合關系的星辰組。比如主星中的明月暗月是一對星象,裂章三星也是一組星象,密羅是四星星象。其他星辰中組成星象的現象更常見。
星團:星辰較多,構成形狀較不穩定,模糊變動的星象。星團中又形成組合的小形星團被稱為子星團。
星環:子星團的一種叫法。指環狀星團。
星簇:子星團的另一種叫法。指簇狀星團。
二、星相三定律
在九州范圍內擁有數千年歷史的星相學是九州算學、基礎力學和邏輯學的發源。不同於人們對星相學的一般認識,九州范圍內的星相學是一門非常嚴肅而且建立在各種公理和定律上的復雜學科。
在所有占星知識中,有四條定律被所有星相學家公認為星相學基礎,無論星辰算家應用什麼樣的方式去模擬星天運動,但是這四條定律被證明是無可撼動的:
(一)第一定律:星辰運動的可推算性
星辰被認為是天空中至高的精神力量的代表,這也意味著它們是擁有獨立意識的。但是這卻並不意味著星辰的運動完全無法被九州世界的智慧種族所掌握。
多年的觀察證明星辰的軌道偏移相當的緩慢,和諸種族的生命相比幾乎可以忽略。古代羽族著名星相家古風塵從這種現象上歸納出了所謂的「神的慣性思維理論」。這個理論也包括了對思維本質的探索,古風塵認為無論什麼樣的精神活動,本質上是一種有序的表現,區別在於人的精神虛弱而神的精神強大。但是同時,強大的有序也說明這種有序帶有強大的慣性,不確定的因素就小得多。所以人或許會很快的轉變想法,但是神的思想在漫長時間內幾乎是固定的。所以通過細致的觀察,人是可以洞察神的思維慣性的。
(二)第二定律:星空的守衡量原則
這個定律直接導致了九州范圍內最科學的創世解釋,荒墟創世說。
早期人類秘術師中流傳的創世理論認為世界存在唯一的最高大神,被稱為墟。因為秘術家運用自己強大的精神能力去和星辰共鳴,發覺滿天星辰的精神頻率中有某種共性。這導致了他們的神話信仰中存在唯一的大神,墟。墟被稱為星辰諸神的發源,世界的締造者。
不過很遺憾的是,秘術家們這次卻未必正確。羽族的星相學家通過計算發現事實上如果整合所有星辰的軌道,並且通過某種方式把它們的運行軌道加合,那麼存在一個恆定的數值。這個守衡量表明星辰的運行還在和某種未知的力量相抗衡,那麼直接導致了世界二元推論。這個重要的推論說明世界不是從唯一神起源,必然有一個隱藏在所有種族視野外的神秘神祉。這個神祉用他不可推測的力量在和星辰諸神守衡,這個神秘的沒有任何意義的守衡量則代表了二神間的平衡。
第二位主神被稱為荒。這個理論在晁王朝初期才流傳到其他各族的秘術家中。
(三)第三定律:星相家的不可自算準則
這條定律直接導致到前兩條定律的總結者,星相學一代大師古風塵自殺身亡,雖然它在星相三定律中可以說最不起眼,可是足以讓古風塵對自己的生命徹底絕望。古風塵過世後,星相第三定律才終於出籠。星相的三定律排行方式取決於它們被確立的時間。
星相第三定律在否定了星相師對未來的無窮預測可能後,也充份肯定了人對自己未來的影響。這個定律意味著作為觀察點的星相師自己無法把自己的精神活動納入自己的計算中,所謂星相師是獨立在自己計算體系外的一個異數。
假設存在一個智慧無限的完美星相師,那麼他在計算出未來後,唯一能夠改變這個結果的是他自己。
(四)星相學第零定律
我們說過星相三定律其實有四條,因為第零定律的存在。
這條定律是在燮朝建立前的八百三十四年被發現的,但是那時候星相的第一和第二定律已經確立了相當長的時間。但是這條定律的重要性使得人們不忍心把它至於前兩條以下,所以這條定律被破格定名為「星相第零定律」。
它另外一個名字則是眾所周知的,「星流溯源」。
在當時,胤王朝的極盛時期,胤王召集了九州范圍內所有種族的所有著名星相家,制定了「星流逆算」的項目。這個項目不是為了推算未來,卻是為了反推過去的歷史,綜合歷史文獻和星相學典籍,在它們的矯正下從當前星空逆推回去,以推想過去的真實歷史。
也許這個項目太成功了,星相家們在窮推星空超過四千年以後,終於得到了一個可敬畏的結論──在遠古的過去,四千三百多年前,所有的星辰匯聚在同一個空間點上!
雖然現有的計算精度遠無法把軌道推演精確到一個奇點,不過星相家們相信歷史的最初有一個諸星匯聚的奇點存在。這個點被稱為星流之源,也就是那個點的爆裂,造就了時間和空間,世界和歷史。
這個定律被確認的當天,星相家們中開始流傳一種特殊的紀年方式,稱為星流紀年。最初時間誕生的那一年為星流元年。這種紀年不隨王朝更替而變化,只為了紀念該定律的發現。若干年後,星流紀年僅僅在星辰算家們中流傳,卻是九州大陸上最准確的絕對紀年方式。
三、元極道
元極道是羽人的宗教,而非單純的星相流派。在元極道的星相理論中,十二主星佔有特殊的地位,他們組成循環轉動的巨輪,大地上的萬物都受這個星輪的影響表現出循環的變化。
元極道所使用的星輪,按順時針方向,依次是:
太陽、明月、密羅、印池、歲正、亘白、谷玄、暗月、裂章、填盍、寰化、郁非。
其中:位於相對位置的星辰,構成相對的關系,共六組。
這六組是九州中各種精神意志的基本沖突:
太陽<==>谷玄。[生長<==>死亡]
明月<==>暗月。[愛戀<==>仇恨]
密羅<==>裂章。[總體<==>個體]
印池<==>填盍。[精神<==>物質]
歲正<==>寰化。[規律<==>無序]
亘白<==>郁非。[平靜<==>沖突]
然後,相鄰的星辰構成比鄰關系,比鄰的星辰存在共同點。
一共十二組比鄰:
太陽----明月。[生命----愛情]
明月----密羅。[魅惑----幻相]
密羅----印池。[萬相----思索]
印池----歲正。[思考----規律]
歲正----亘白。[平衡----平靜]
亘白----谷玄。[靜止----死亡]
谷玄----暗月。[死亡----仇恨]
暗月----裂章。[仇恨----分裂]
裂章----填盍。[分裂----細節]
填盍----寰化。[細致----觀察]
寰化----郁非。[偏離----沖突]
郁非----太陽。[雄心----生命]
另外,相隔120度的三顆星構成轉化關系,共有四組:
太陽~~~~歲正~~~~裂章。
明月~~~~亘白~~~~填盍。
密羅~~~~谷玄~~~~寰化。
印池~~~~暗月~~~~郁非。
最後,按照逆時針,得到萬事萬物的演化順序。
亘白-->歲正-->印池-->密羅-->太陽-->郁非-->寰化-->填盍-->裂章-->暗月-->明月-->谷玄-->亘白
時間與歷法
此為2004年04月05日 9z9z.com網站發布版本
一、時間單位
時間單位:紀、年、月、日、時、度、分
日:太陽的周期。
年:歲正的周期。一年為360日。
月:雙月互掩的周期。一月為30日。
紀:一紀為1000年。(註:僅為星相學單位,日常不會使用。)
度:太陽運行一度的時間(天空直徑的1/180)。
時辰:一天為十二時辰
----------------------------------------------
二、時間判斷
在天氣晴朗的室外,判斷時間最方便的方法是觀查太陽的仰角。九州世界中,太陽的軌跡距天頂的垂直距離不超過六度,因此太陽的仰角可以大致確定時間。普通人以此方法判斷時間,誤差不超過40分。受過訓練的人以此方法判斷時間,誤差不超過20分。
室外用的計時工具通常為日晷,將長條形的刻度板東西向放置,中央豎立一根長針,使用長針在太陽下的投影來確認時間。大型日晷精度可達到4分。
在室內,常用的計時工具包括砂漏和滴水器等。典型的砂漏按照分、度、時等不同時間單位分配標準的漏砂量,用來計量一段時間而非用來獲知當前時間。小型的計分砂漏或計度砂漏可隨身攜帶。滴水器一般為一人高的成套組合,可根據刻度讀出時間,精度和日晷相當。滴水器必須有專人每天管理,無人看管的情況下最長工作時間不超過一天半至兩天。
修行太陽法術的秘術士,因為與太陽之間可建立起精神感應,故可以隨時感應到太陽的位置,從而知道當前時間。精確度依秘術士的強弱而定,在40分到4分之間。
夜間普通人無法根據星辰知道時間。唯有受過訓練的星相師可以根據星辰位置推算出時間。
除一天內的時間外,在沒有日歷的情況下判斷當前的確切年月日均需星相學知識,
此外,寰化系某些法術可用來了解當前星辰的位置,從而推算出時間。
----------------------------------------------
三、歷法
一年十二個月,在正式場合以數字命名。文學作品中有時也使用借代的修辭手法,以當月的特徵來作為月名。
在沒有星辰外力影響的情況下,一年分為四季:春季為三、四、五月,夏季為六、七、八月,秋季為九、十、十一月,冬季為十二、一、二月。
但九州另有星值的概念,因為十二主星之外星辰運行的影響,氣候可能出現不確定性的變化,於是星象學家會根據觀星的結果預告發布將要到來的星值。
星值指一些次星的運動對大地氣候及動植物的影響,這影響與大地自身的氣候變化是並行疊加的。有的星值很長可達數年,有的星值很短只有數天,某一星值中天氣呈現相應的特徵,如大雪,暴雨,久霧,冰凍以及某種動植物生長習性變活躍或受抑制等。
星值以發生影響的星辰而命名,如星值瓊寒,星值古辰等等。星值的排列沒有規律性,只可能發現即將來到的星值,而無法推演確定之後的情況。
星值之間相接,往往由星象學會宣布某一星值的終止而新一星值的到來,由於星象的唯一性,各星象學會發布的星值一般是不會沖突的,除非有特異天象而帶來爭議的情況出現。
星值對不同地域的影響不同,雖然由星象觀察演算得來的星值是各地域一致的,但受影響現象明顯的地域可能只是某處,也並沒有什麼規律可循。星辰運行與特定地域間的關系也是學者們的課題之一。
並不是所有民眾都能得到關於星值的信息,絕大多數人不知道氣候為什麼會反常。絕大部分星值的影響難以被察覺,越產生重大的影響的星值出現的機率越小,能帶來大洪水或是長久乾旱等反常氣候的星值往往要數百年一遇,但卻有時影響了王朝與民族的命運,所以星值也帶上了神秘的宿命色彩,星象學也因此為王者們所需要。
由於多數星值對氣候的影響微弱,大部分的歲月里,春夏秋冬四季受主星們的影響平穩的輪替著。
每年歲正升起和落下的時間,以及方位、角度,都是不確定的。大致在三月或四月升起,十月或十一月落下。
『陸』 歷史上的九州指現在的哪些地方
古代中國有哪九州? 1.古代分 中國 為九州。說法不一。《書·禹貢》作冀、袞、青、徐、揚、荊、豫、梁、雍;《爾雅·釋地》有幽、營 州而無 青、梁州;《周禮·夏官·職方》有幽、並 州而無 徐、梁州。後以「九州」泛指天下,全 中國 。《楚辭·離騷》:「思九州之博大兮,豈惟是其有女?」宋 陸游 《示兒》詩:「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一二五:「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瘖究可哀。」 郭沫若 《贊雷鋒》詩:「二十二年成永久,九州萬姓仰英烈。」 2.指大九州。 中國 僅其中之一州。 戰國 時 鄒衍 稱 中國 為 赤縣神州 ,謂「 中國 外如 赤縣神州 者九,乃所謂九州也」。見《史記·孟子荀卿列傳》。《淮南子·地形訓》:「何謂九州?東南 神州 曰農土,正南 次州 曰沃土,西南 戎州 曰滔土,正西 弇州 曰並土,正中 冀州 曰中土,西北 台州 曰肥土,正北 泲州 曰成土,東北 薄州 曰隱土,正東 陽州 曰申土。」 楊樹達 以為所舉九州,自正中 冀州 與《禹貢》九州之 冀州 偶同外,餘皆名號差異;其稱東南 神州 ,與 鄒衍 所稱 中國 名曰 赤縣神州 者相合;疑該篇乃取自 鄒衍 之書,所舉九州之名即 鄒衍 所稱之九州。見《積微居小學述林·鄒衍九州考》。 漢代劉向在《說苑·辨物》中說:「八荒之內有四海,四海之內有九州。」據唐代訓詁學家顏師古解釋:「八荒,乃八方荒蕪極遠之地也。」那麼,四海呢?《爾雅·釋地》說:「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海。」也有人認為,「四海」是圍繞「九州」四面的海。《禮記·祭義》則具體提到了「東海」、「西海」、「南海」、「北海」為「四海」,只是沒有明確海域。宋代洪邁在《容齋隨筆》中則說「四海一也」,認為「四海」是連為一體的。 「五湖」的說法也很多。《水經注·沔水》認為「五湖乃長盪湖、太湖、射湖、貴湖、滆湖」。而唐司馬貞則認為「具區(即太湖)、洮滆、彭蠡、青草、洞庭湖」是為「五湖」。不過,近代人卻把「洞庭湖」、「鄱陽湖」、「巢湖」、「洪澤湖」、「太湖」稱做「五湖」。 另一說 九州分別為: 荊州(佔有南陽,南郡,江夏,零陵,桂陽,長沙,武陵,章陵八郡,治在襄陽;在今兩湖,兩廣部分,河南,貴州一帶) 兗州(今河北省東南部、山東省西北部和河南省的東北部) 雍州(今陝西中部北部,甘肅東南部除外,青海東南部,寧夏一帶) 青州(東至海而西至泰山,在今山東的東部一帶) 冀州(今山西省和河北省的西部和北部,還有太行山南的河南省一部分土地) 徐州(今山東省東南部和江蘇省的北部) 豫州(今河南省的大部,兼有山東省的西部和安徽省的北部) 揚州(北起淮水,東南到海濱,在今江蘇和安徽兩省淮水以南,兼有浙江、江西兩省的土地) 梁州(自華山之陽起,直到黑水,應包括今陝西南部和四川省,或者還包括四川省以南的一些地方)
『柒』 中國歷史上的九州指什麼,四海是哪四海,五洲又是哪五洲
九州,相傳禹治水後,分中國為九州:冀、兗、青、徐、荊、陽、豫、梁、雍。
一、冀州,起專自黃河壺口,涉及屬今山西、河北、河南等省部分地區,地為白壤。二、兗州,起自黃河下游、濟水,涉及河北、河南、山東,地為黑壤。三、青州,起自渤海、泰山,涉及河北、山東半島,地為肥沃白壤。四、徐州,起自黃海、泰山、淮河,涉及山東、江蘇、安徽,地為紅色粘土。五、揚州,起自淮河、黃海,涉及江蘇、安徽、江西及其以南的地方,地為潮濕泥土。六、荊州,起自荊山、衡山,涉及河南、湖北、湖南,地為潮濕泥土。七、豫州,起自荊山、黃河下游,涉及河南、湖北、山東,地為柔軟的土,下層為肥沃而硬的黑色。八、梁州,起自華山、黑水,涉及陝西、四川、甘肅、青海,地為黑色鬆散的土。九、雍州,起自黑水、西河,涉及陝西、內蒙古、寧夏、甘肅、新疆,地為最上等的黃壤。
其中地處西北的雍州最大
四海: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捌』 有誰知道九州賁朝的詳細歷史設定
去九州幻想官網看看吧。
現在有關賁朝的歷史主要集中在塔巴塔巴和莫雨笙的文章里,比如星命如玄系列和有關「紋面羽」「白鳥團」等瀾州人羽戰爭的小說。老天神貌似還沒有關注賁朝的……
『玖』 九州的歷史
《尚書》中的《夏書·禹貢》記載,大禹的時候,天下分為「九州」,分別為豫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梁州、雍州、冀州、兗州。
《禹貢》所敘述的九州的范圍,北有燕山山脈、渤海灣和遼東,南至南海,西至甘肅接西域,東至東海。九州也是當時學者對未來統一國家的一種規劃,反映了他們的一種政治理想
九州之稱,由來已久。從字面上看,「州」字金文中寫作「A」,正像河流環繞的高地(山丘)之形,《說文解字》第十一下曰:「水中可居曰州。」
可知其本意當與《詩經·王風·關雎》中「在河之洲」中的「洲」字略同,與行政區劃無關。古時降水豐沛,人們往往居於傍水的高丘之上。因而「州」又成為居住區域的名稱,遂有「夏州」、「戎州」、「平州」、「陽州」、「外州」、「瓜州」、「舒州」、「作州兵」之說,猶如「商丘」、「雍丘」、「作丘甲」之類。
「九」字之意有二:一是確指,如「八年之中,九合諸侯」之「九」;一是虛指,表示很多,如「九山」、「九川」、「九澤」、「九藪」、「九原」等之「九」。既然「州」是很小的地理存在,「茫茫禹跡,畫為九州」。
而「九」可能是確指,而不是虛指。所以從本意上講,「九州」是指九個大型的地理人文區劃的總稱,也是眾多有河流環繞的高地(山丘)的總稱;由人之故,又引申為「全國」的代稱,猶「天下」、「四海」之謂。
到後來,「九州」終於具體化為九個大型的行政區劃。因在現有流傳下來的文獻中,具體的「九州」只見於戰國,而未見於春秋,所以其時間可能在戰國初期。《禹貢》雖然託名為大禹所作,其實卻是戰國後期的作品。具體的證據很多,最主要的理由是《禹貢》中所記的不少地理狀況都是戰國時的現象。
(9)九州世界歷史擴展閱讀:
「九州」最早見於《禹貢》,相傳古代大禹治水時,把"天下"分為九州(又有 一說,為黃帝始創「九州」之說),於是九州就成了古代漢地的代名詞。九州區域范圍劃分也不同。古人認為天圓地方,「方圓」是指范圍。因此,「九州方圓」,即「中國這塊地方」。 即九州方圓、地大物博、氣勢磅礴的一種景象。
其中冀州的范圍極大,按馬融曰:「禹平水土,置九州。舜以冀州之北廣大,分置並州。燕、齊遼遠,分燕置幽州,分齊為營州。於是為十二州也。」即並州、幽州、營州是由冀州所分出來的,加上原來的九州,是以九州有時又被稱為十二州。
《周禮》派各家雖然也略有差異,但「九州」所包括的地域基本符合周朝的統治范圍,並且各州分布亦與漢晉分布大致相同,易於理解,並無多少疑點,疑點最多的是《河圖》派。
《河圖》派既曰「正西弇州」,而弇州就在山東西部(或曰濟、河之間),古來如此,至今仍然,那「九州」范圍豈不只限山東地區了嗎?並且《河圖》派有八個州均按以東南西北確定的八個方位分布著,正中則是冀州。
『拾』 九州年表
原始社會
五帝 約前26世紀-前21世紀
奴隸社會
夏
商
西周
東周
春秋
前21世紀-前17世紀
前17世紀-前11世紀
前11世紀-前771年
前770年 -前256年
前770年 -前476年
禹
湯
武王
周平王
陽城
亳→殷
鎬
洛邑
封建社會
戰國
秦
西漢
新
東漢
三國 魏
三國 蜀
三國 吳
西晉
東晉
十六國
南朝 宋
南朝 齊
南朝 梁
南朝 陳
北朝 北魏
北朝 東魏
北朝 西魏
北朝 北齊
北朝 北周
隋
唐
五代十國
北宋
南宋
遼
西夏
金
元
明
清
前475年 -前221年
前221年-前206年
前206年-公元8年
公元8年-23年
25 年-220年
220年-265年
221年-263年
229年-280年
265年-316年
317年-420年
304年-439年
420年-479年
479年-502年
502年-557年
557年-589年
386年-534年
534年-550年
535年-557年
550年-577年
557年-581年
581年-618年
618年-907年
907年-960年
960年-1127年
1127年-1279年
916 年-1125年
1038年-1227年
1115年-1234年
1271年-1368年
1368年-1644年
1644年-1840年
始皇(嬴政)
高祖(劉邦)
王莽
光武帝(劉秀)
曹丕
劉備
孫權
武帝(司馬炎)
元帝(司馬睿)
劉裕
蕭道成
蕭衍
陳霸先
拓跋珪
元善見(高歡立)
元寶炬(宇文泰立)
高洋
宇文覺
文帝(楊堅)
高祖(李淵)
太祖(趙匡胤)
高宗(趙構)
耶律阿保機
李元昊
完顏阿骨打
世祖(忽必烈)
太祖(朱元璋)
(努爾哈赤)世祖(福臨)
咸陽
長安
長安
洛陽
洛陽
成都
建業
洛陽
建康
建康
建康
建康
建康
平城→洛陽
鄴
長安
鄴
長安
大興
長安
開封
臨安
上京
興慶
中都
大都
南京→北京
北京
半封建半殖
民地社會
清末
中華民國
1840年-1911年
1912年-1949年
孫中山(臨時大總統) 北京
南京(曾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