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哪項屬於中國選擇馬克思的歷史背景
沒圖沒真相
⑵ 中國社會歷史和中國人民為什麼選擇了馬克思主義
網上搜來的,供參考,請採納。
中國的近代史是中國人民屈辱的血淚史,也是中華民族抗擊帝國主義侵略的抗爭史,在苦難的日子裡,中國的知識分子時時刻刻都在思考著救國之路,那麼,為什麼最後中國人民選擇了以馬克思主義思想為指導的中國共產黨呢?這是中國人民經過實踐作出的歷史性的選擇。
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的失敗證明了農民階級領導的革命不能救中國。
百日維新和戊戌變法的失敗證明了不觸動封建統治根基的改良運動不能救中國。
辛亥革命的失敗證明了資產階級的民主革命不能救中國。
最後能夠在苦難和黑暗中拯救中國的就只有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中國共產黨了,最終中國共產黨解放了全中國,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因此,中國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選擇中國共產黨是實踐和歷史必然的結果。
2.五四時期各種社會思潮紛至沓來,錯綜復雜。但百川歸海,在各種思潮的相互比較中,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廣泛傳播,進而取得了主導地位。在紀念五四運動80周年的今天,重溫這段歷史,探討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革命指導思想的歷史必然性,不僅有助於我們了解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而且對我們今天堅持以馬克思主義作指導,搞好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也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在中國廣泛傳播並迅速地紮根,是與中國知識分子的先鋒與橋梁作用分不開的。五四運動前後中國之所以能選擇馬克思主義,不僅是近代以降先進的中國人向西方探索救國救民真理的最終必然結果,而且是中國工人階級的發展壯大及其斗爭的實踐需要,更是當時國內外時代背景下中國思想界對西方資本主義制度及其弊端進行反思的正確抉擇。
3.中國共產黨在成立之初,就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寫到了自己的旗幟上,成為了一個以馬列主義理論為基礎的黨,中國共產黨靠著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的革命,經過多年的艱苦奮斗,終於贏得了革命的勝利。
然而,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是攻擊資本主義制度的,可最終卻沒能被西方的無產階級所接受。那麼,為什麼會在中國這個封建社會大展拳腳呢?
我認為可以歸那為五點:
1. 中國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必須拔除;
中國社會封建歷史過長,中國人思想里的封建意識太牢固,從1840年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人們就開始尋求中國新的出路,進行了多次革命,中國革命的根本任務就是要根除封建,不但要根除封建的社會形態,還要根除中國人的封建意識。當時的中國必須要有徹底的革命,那些沒能甚至不敢觸碰封建根基的改良運動、舊式農民起義是行不通的。因此,中國的先進分子必將繼續尋求新的革命為中國來尋找出路。
2.資本主義制度在中國行不通;
上述提到的改良運動與農民起義就是在學習西方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試圖按圖索驥,依照西方資本主義制度來改造中國,把中國富強的希望寄託於實行和發展資本主義。從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革命,到康有為、梁啟超領導的戊戌變法,以至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最後都以失敗告終。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也曾在大陸搞資本主義二十幾年,其結果大家有目共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依舊沒有改變。而且,第一次世界大戰更加證明了資本主義制度本身的弊端與矛盾。因此,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是走不通的。
3.「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
馬克思主義傳到中國來是與當時全局的客觀形式、歷史背景是分不開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十月革命爆發後,李大釗經過不斷地求索和鑒別,逐漸擺脫各種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社會思潮的影響,最終選擇了馬克思主義,率先舉起了馬克思主義旗幟,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馬克思主義者和中國共產主義的先驅者。十月革命促使了一部分的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先進分子產生了,他們對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毛澤東曾說:「一切別的東西都試過了,都失敗了。曾經留戀過別的東西的人們,有些倒下去了,有些人覺悟過來了,有些人正在換腦筋。」毛澤東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開拓者和奠基人,在這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其中最主要的貢獻,就是為中國共產黨選擇了一條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正確道路,聯系了中國當時的社會實際特性把純理論的馬克思主義運用到革命中去。
4.五四運動的進一步推動;
五四運動前,還有很多先進分子並不能對馬克思主義給予肯定,在五四運動的推動下,才在中國傳播開來的。五四」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進行了反帝反封建,同時,先進知識分子與工人群眾結合也就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使得中國工人階級第一次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
5. 社會主義制度具有其獨特的優越性;
社會主義的產生,徹底改變了人民群眾受壓迫受剝削的社會地位,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成為國家的主人;社會主義不是建立在私有制的基礎上,而主要是在公有制的基礎上發展生產力,從根本上解決了生產的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私人佔有之間的矛盾,從而為生產力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道路;社會主義提倡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分配方式,不斷擴大社會福利,實現社會平等,避免兩極分化。我們的社會主義,主要靠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實行對內改革,對外開放,通過充分利用本土資源,不斷完善和發展自己。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道路是歷史上的革命家為中國選擇的一條明智正確之路。雖然在這條道路上灑下了無數革命先驅的血淚,如今看來,那場革命已取得了完美勝利。然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道路還有很長,帶著祖先們的血淚我們新一代必將走得更遠,也必須走得更遠……
4.其一,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為中國選擇馬克思主義提供了契機。就歷史發展境遇而言,俄國和中國有著相似的特徵,雖然俄國搭上了近代工業革命的末班車。一戰期間,俄國陷入了戰爭的泥潭。列寧領導的布爾什維克把俄國從戰爭的泥潭中解放出來,從而給正在尋找「救國救民」真理的中國的志士仁人開辟了一條新路。於是,在「五四」運動後期,以李大釗和陳獨秀為代表的一部分中國人,便舉起了馬克思主義的大旗,馬克思主義的種子開始在九州大地生根發芽兒。在新文化運動中,各種救國思潮可謂風雲際會,各領風騷。然而歷史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這就和俄國革命的勝利以及中國人實用主義的思維模式是分不開的。俄國人的勝利讓中國人感到馬克思主義的可行性,盡管國人並沒有真正了解馬克思主義究竟為何物。可以說,這一時期的馬克思主義更多地帶有工具的色彩,僅僅是各種救國方案中一個而已。
其二,近代中國所面臨的現實以及中國人的「雙重超越」理想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奠定了思想基礎。近代以來,民族獨立、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是中國人民夢寐以求的理想。面對落後的實際,變法,無論大變還是小變,成了中國人的主旋律。當時,中國可參考的模式只有歐美資本主義。但是,中國的志士仁人們很快就意識到資本主義同樣面臨著許多弊病,因此中國不僅要克服傳統中的頑疾,還要超越資本主義。只有完成「雙重超越」,才能趕上世界的步伐。馬克思主義產生於資本主義社會,其對資本主義的批判不可謂不深刻、不透徹。盡管其尚未在實踐的基礎上取得成功,但是在理念領域它又描繪了一個「大同世界」。這個「大同」的理念迎合了中國人的口味兒,也使得它較其它資產階級式的救國模式更容易為國人所接受。
其三,馬克思主義的內在邏輯與中國傳統的思維模式相類似。在中西文化比較領域,這樣一個命題基本上已被學界認同,即西方文化是主客二分的,而中國文化則是渾然一體的。隨著現代化的到來,西方的「主客二分」思維模式受到了內在的挑戰。反思的結果就是從「主客二分」到「主客不分」的轉變,克爾凱克爾、尼采、柏格森等人的思想就是這種轉變的產物。馬克思運用科學的歸納方法來考察人類歷史,從而發現了歷史的規律,溝通了主客之間的鴻溝,真正凸現了人的主體意義,為人的自我實現找到了科學的道路。這種模式與中國傳統中的「知行合一」極其類似,而其現實性(表現為合科學性和規律性)和中國的「重現世」的思維模式則不謀而合。所以,在極其緊迫的年代裡,中國人迫不及待地選擇了馬克思主義。
其四,中國特色賦予馬克思主義以內在的生機與活力。中國人選擇了馬克思主義不等於把馬克思主義變成機械式的教條,也只有「活學活用」,才能發展馬克思主義,才能使馬克思主義充滿生機。在革命年代,假如沒有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領導集體對馬克思主義的「改造」,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命運就很難想像;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如果沒有馬克思主義的「與時俱進」,也就沒有當代社會主義中國的勃勃生機。在這里,就有一個馬克思主義與中國本土文化的關系問題。一方面,外來的馬克思主義只有符合本地的生活習慣、思維習慣、風俗習慣等,才有存在並發展的可能;另一方面,本土文化也只有接受馬克思主義,才能站在時代的高度來審視自己,以求得枯木開花。
其五,改革開放的實踐證明,只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才能發展中國,才能發展社會主義。隨著中國的發展,本土文化意識的回歸也越來越強烈。在這樣的歷史方位,立場決定視野,全面接軌才能實現「雙贏」。現在一部分人站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把本土文化當成沉睡的過去,或者乾脆標上「封建主義」的標簽而永不敘用。豈不知馬克思主義本身就是具體的,而在馬克思本人那裡,階級斗爭也不過是工人階級爭取權利的手段而已,並不具備目的的意義。馬克思本人也並不是有意製造階級對立,其最終目的是為了消除對立,實現階級之上的和平共處。遍觀我國當下的實際,階級斗爭已經成了歷史的一部分,轟轟烈烈的革命時代也成為過去。因此,只有摒棄斗爭思維,立足於幾千年的歷史傳統,促使馬克思主義全面與本土文化接軌,才是「雙贏」的出路。
可以看出,中國的現代化不能沒有馬克思主義。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就少了現代化的標尺,就失去了現代化的目標和方向。同樣,中國的現代化也不能沒有本土文化。拋棄本土文化,馬克思主義就失去了內在的生機和活力,中國的現代化也終將不可能實現。至於二者孰主孰副,我們大可把視野放的長遠一些,讓歷史和人民來決定。
⑶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的歷史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十月革命爆發後,李大釗經過不斷地求索和鑒別,逐漸擺脫各種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社會思潮的影響,最終選擇了馬克思主義,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馬克思主義者和中國共產主義的先驅者。
李大釗熱情地歌頌和宣傳俄國十月革命,運用無產階級的世界觀,把握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規律,以敏銳獨到的眼光發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和《新紀元》四篇光輝的文獻,揭開了我國馬克思主義宣傳的第一頁。他在文中指出,十月革命是「立於社會主義上之革命」,俄國布爾什維克黨的主義就是革命的社會主義。對於十月革命的偉大意義,他指出:「俄羅斯之革命,非獨俄羅斯人心變動之顯兆,實二十世紀全世界人類普遍心理變動之顯兆」,這一勝利「是世界革命的新紀元,是人類覺醒的新紀元」,「是二十世紀革命的先聲。」他滿懷信心地說:「由今以後,到處所見的,都是布爾什維主義戰勝的旗,到處所聞的,都是布爾什維主義凱歌聲」,「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1918年2月,李大釗先後在北京大學、女高師、師范大學講授「唯物史觀」「馬克思的歷史」「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社會發展史」「社會學」等課程,作為宣傳馬克思主義的講壇,受到進步青年的熱烈歡迎。他還參加了《新青年》雜志的編輯工作,主編《每周評論》,成為「五四」前後宣傳馬克思主義的主要陣地,為介紹和宣傳馬克思主義學說,推動反帝反封建的愛國民主運動,發揮了重大作用。
⑷ 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的歷史背景
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的歷史背景是:
第一、中國革命進程中正反兩方面的實踐經驗。
第二、抗日戰爭時期統一戰線問題上的右傾思想干擾。
第三、毛澤東在全黨實際領導地位的確立。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的過程。具體地說,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結合起來。
同中國的優秀歷史傳統和優秀文化結合起來,既堅持馬克思主義,又發展馬克思主義。一是馬克思主義在指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中實現具體化。二是把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經驗和歷史經驗上升為馬克思理論。三是把馬克思主義植根於優秀的中華文化之中。
(4)中國選擇馬克思的歷史背景是什麼擴展閱讀:
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解決中國問題的需要。馬克思主義作為科學真理,雖然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但將這些普遍真理應用於中國的具體實際卻是一項極其艱巨的任務。中國共產黨人面對著特殊的國情,在舊中國這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東方大國。
不僅革命的條件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很不一樣,而且中國社會歷史發展的道路也不可能相同;同樣,在新中國如何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如何進行社會主義改革,也不同於其他社會主義國家。要真正運用馬克思主義來指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必須實現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⑸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的歷史背景
在中國,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是從十月革命後開始的。毛澤東曾指出:「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李大釗就是當時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最早的革命先驅者。
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十月革命爆發後,李大釗經過不斷地求索和鑒別,逐漸擺脫各種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社會思潮的影響,最終選擇了馬克思主義,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馬克思主義者和中國共產主義的先驅者。
李大釗熱情地歌頌和宣傳俄國十月革命,運用無產階級的世界觀,把握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規律,以敏銳獨到的眼光發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和《新紀元》四篇光輝的文獻,揭開了我國馬克思主義宣傳的第一頁。他在文中指出,十月革命是「立於社會主義上之革命」,俄國布爾什維克黨的主義就是革命的社會主義。對於十月革命的偉大意義,他指出:「俄羅斯之革命,非獨俄羅斯人心變動之顯兆,實二十世紀全世界人類普遍心理變動之顯兆」,這一勝利「是世界革命的新紀元,是人類覺醒的新紀元」,「是二十世紀革命的先聲。」他滿懷信心地說:「由今以後,到處所見的,都是布爾什維主義戰勝的旗,到處所聞的,都是布爾什維主義凱歌聲」,「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1918年2月,李大釗先後在北京大學、女高師、師范大學講授「唯物史觀」「馬克思的歷史」「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社會發展史」「社會學」等課程,作為宣傳馬克思主義的講壇,受到進步青年的熱烈歡迎。他還參加了《新青年》雜志的編輯工作,主編《每周評論》,成為「五四」前後宣傳馬克思主義的主要陣地,為介紹和宣傳馬克思主義學說,推動反帝反封建的愛國民主運動,發揮了重大作用。
1919年5月,李大釗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五期「馬克思主義專號」上發表了全面系統地介紹馬克思主義的專著《我的馬克思主義觀》。文章對馬克思主義的三大組成部分——唯物史觀、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都有所闡明,並指出這三個部分「都有不可分割的關系,而階級競爭說恰如一條金線,把這三大原理從根本上聯絡起來。」這標志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進入比較系統的傳播階段。這期間,李大釗還在《新潮》《少年中國》《國民月刊》《新生活》《晨報》等刊物上發表了一系列文章,大力宣傳馬克思主義,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
1919年7月,胡適在《每周評論》上發表《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一文,宣揚實用主義,反對馬克思主義,挑起了「問題」與「主義」之爭。8月,李大釗發表《再論問題與主義》,系統地批駁了胡適的觀點。他首先公開表明作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對社會的告白」,光明磊落地宣布:「我是喜歡談談布爾什維克主義的」,「布爾什維克主義的流行實在是世界文化上的一大變動。我們應該研究他、介紹他,把他的實象昭布在人類社會。」他號召不僅要宣傳主義,而且要本著主義作實際的行動。他激烈抨擊改良主義的社會改造方案,運用唯物史觀,論證了中國問題必須從根本上尋求解決的革命主張。他指出,對於中國這樣一個沒有生機的社會,「必須有一個根本解決,才有把一個一個的具體問題都解決了的希望」。他強調中國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斗爭學說作指導,通過革命實現經濟結構的改造。「問題」與「主義」之爭擴大了馬克思主義的社會影響,對於推動人們進一步探索改造中國社會起了積極作用。
1920年3月,李大釗在北京發起了中國最早的一個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的團體——馬克思學說研究會,把經過五四運動鍛煉的優秀青年組織起來,進一步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學說。在他的教育和影響下,很多青年接受了馬克思主義,走上了堅決的革命道路,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更大范圍的傳播。
李大釗在「黑暗的中國」高舉起馬克思主義的火炬,如同竊來天火的「普羅米修斯」,率先在一片荒原上披荊斬棘地開出一條傳播馬克思主義的道路,哺育了一大批傑出的共產主義者,加速了中國人民的覺醒。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打破了封建專制制度一統天下的沉悶氣息,讓思想沖破牢籠,民族精神獲得極大振奮。李大釗為宣傳馬克思主義而寫的諸多熱情洋溢的文章,正如魯迅先生所說的那樣:「他的遺文都將永在,因為這是先驅者的遺產,革命史上的豐碑」。
五四運動後,中國工人運動進一步發展,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階級基礎.五四運動還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新文化運動發展為馬克思主義的思想的知識分子,認識到中國工人階級的歷史作用和偉大力量,他們到工人群眾中去進行組織工作和宣傳馬克思主義,開始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結合起來.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和工人運動的繼續發展為中國共產黨的創建准備了思想條件和幹部條件.
五四運動以後,先進的知識分子紛紛創辦刊物,編輯書籍,組織進步團體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僅在五四運動後的一年中,就出現400多種刊物.在各種學說竟起爭鳴的形勢下,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廣泛傳播,十月革命的道路為越來越多的人所了解.李大釗同志在1919年5月到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的成立這段時間內,寫下了不少戰斗性的文章.其中著名的像《我的馬克思主義觀》一文,是我國第一篇全面介紹馬克思主義的重要論文.他還通過在北京大學講課和學術講演,積極從事馬克思主義的宣傳.《新青年》等進步刊物在這期間刊載了許多宣傳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文章.許多先進青年紛紛組織進步社團.李大釗同志和鄧中夏同志在北京大學組織了"馬克思學說研究會",開展學習和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活動.周恩來,鄧穎超等同志在天津組織了"覺悟社",惲代英同志在湖北組織了"利群書社",都在宣傳新思想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毛澤東同志這時在長沙組織新民學會.他主持的《湘江評論》是當時全國最有份量,見解最深的刊物之一.由於它鮮明的革命色彩,只出了五期便被反動軍閥封刊,但卻對湖南革命運動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對全國也有影響.
在社會主義思想潮流中,馬克思主義的書籍也開始出版,《共產黨宣言》和《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的中文譯本也問世了.
經過五四運動,接受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革命知識分子,開始投身到工人運動中,馬列主義通過先進知識分子的介紹和工人運動結合起來.1920年5月1日,上海,北京等地舉行了由共產主義者組織的我國第一次群眾性的"五一"國際勞動節紀念活動.《新青年》出版了"勞動節紀念專號",北京還出現了要把土地,工廠收歸勞動者所有的傳單.這說明了馬克思主義已經開始和工人運動相結合.1920年5月,在共產國際幫助下,上海首先建立共產主義小組,同年11月上海又建立了社會主義青年團.9月間,毛澤東等同志在湖南也建立了共產主義小組,隨後又建立了社會主義青年團.與此同時,李大釗同志在北京以馬克思主義學說研究會為基礎建立了北京的共產主義小組,董必武,陳潭秋同志在湖北建立了共產主義小組,廣州,天津,杭州,濟南等地以及留學莫斯科和日本的中國學生也相繼建立了共產主義小組,留法學生周恩來,李富春等同志也於1921年2月成立了社會主義青年團.各地共產主義小組的建立,進一步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和工人運動的結合.毛澤東同志在長沙同鐵路,印刷,紡織,泥木,搬運等各行業各工廠的工人進行了廣泛的接觸,為工人辦事,辦學校,向他們宣傳馬克思主義.同一時期,上海共產主義小組的劉少奇同志等創辦了勞動補習學校,並組織了機械工人聯合會和印刷工人聯合會.北京共產主義小組的鄧中夏同志等在長辛店舉辦了勞動補習學校,組織鐵路工人開展了許多工作.當時還出版了各種以工人為對象的刊物,如上海的《勞動界》,北京的《勞動音》,廣州的《勞動者》等等,向工人進行通俗的馬克思主義宣傳,指導工人群眾的革命斗爭.在馬列主義的指導下,工人運動也蓬勃發展起來,據不完全統計,1920年工人參加罷工的有五六萬人,而1921年則達到十三萬多人.
1921年7月1日,在中國的工業中心上海召開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中國工人階級戰斗的革命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誕生了.這是中國歷史上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事件.從此以後,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經過艱苦曲折的斗爭,終於沖破各種障礙,從勝利走向勝利.
⑹ 馬克思主義是在什麼歷史背景下傳入中國的
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的歷史背景:
1、國外歷史背景: 1914年爆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內一場帝國主義國容家之間的爭奪戰爭。它是資本主義發展到帝國主義階段後各種內在的矛盾不可克服而外顯的結果。第一次世界大戰前,中國人視西方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為楷模。第一次世界大戰使中國的先進的中國人開始對西方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產生了懷疑。
2、國內歷史條件: 當時的中國已經不僅具備了接受馬克思主義傳入的社會經濟條件,而且還具備了馬克思主義傳入的階級基礎和政治思想基礎。19世紀一二十年代的中國,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發展的資本主義,同時也有了一定程度發展的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
(6)中國選擇馬克思的歷史背景是什麼擴展閱讀:
中國共產黨成立,並把馬克思主義列為黨的指導思想。年輕的中國共產黨人不僅認真汲取馬克思主義的思想精髓,而且熱情地翻譯和傳播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著作。最重要的是,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的革命實踐結合了起來,探索出了一條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道路,從而徹底改變了中國的命運。
⑺ 結合歷史背景分析為什麼中國先進分子選擇馬克思主義
從鴉片戰爭後,先進的中國人就開始探求救國救民的道路.
最早的是地主階級,如林則徐、魏源等人,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這時候,中國先進知識分子向西方學習的只是先進的「技」,指的是西方先進的軍事與科學技術;
第二次鴉片後,地主階級洋務派繼承和發展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繼續向西方學習,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思想文化主張,並且把這種主張付諸實踐,掀起了一場洋務運動,但由於沒有改變中國落後的封建社會性質,所以,最後的結局只能破產,其救國道路行不通.
中日甲午戰爭後,中國的資產階級登上歷史舞台.維新派康有為梁啟超等主張走日本式道路,在中國實行君主立憲制,革命派孫中山等主張走美國式道路,在中國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但由於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決定,中外反動勢力格外強大,因此,資產階級的道路在中國也走不通.中國何去何從?中國應該走什麼樣的道路才能擺脫外來壓迫?
1917年俄國爆發十月革命,給中國人民指明了解放的道路.因此,從1915年興起的新文化運動開始宣傳社會主義和馬克思主義.最終,先進的知識分子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開始宣傳馬克思主義,最終促使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相結合,從而贏得了中國的獨立.
選擇:最早在中國宣傳馬克思主義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李大釗.他在1918年發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分析了法國與俄國革命之不同,指明俄國的道路更適合中國;還有《庶民的勝利》,來宣傳民權思想.1919年5月,〈〈新青年〉〉出版了「馬克思研究專號」.李大釗於1919年9——11月發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第一次較為系統地介紹了馬克思主義學說.1920年,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在中國出版.
青年時代的毛澤東在湖南組織新民學會,創辦〈湘江評論〉,積極參加學生運動和驅逐軍閥運動.1919年底,熱心宣傳新文化、尋找救國救民真理的毛澤東,第二次來到北京,很快就接受了科學社會主義思想.毛澤東當時和陳獨秀討論的書籍,主要是〈共產黨宣言〉等書.他在讀了這些著作後,牢牢記住了「階級斗爭」這一馬克思主義的核心理論.
在北方吹來的馬列主義之風熏陶下,中國的先進分子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建立了中國共產黨,開展新民主主義革命,並取得了勝利.
⑻ 1、馬克思主義是怎樣成為中國人民的選擇(中國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走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背景)
鴉片戰爭來以後中國逐步淪為半殖自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人民進行了抗爭有農民階級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最後被中外反動勢力聯合絞殺,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地主階級的洋務運動也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資產階級領導的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由於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都失敗了,也沒有中國富強起來依舊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新文化運動後期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自從中國共產黨誕生以後,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艱苦卓絕的斗爭,終於打敗了日本侵略者,推翻了國民黨的反動統治,建立了新中國完成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新中國建立以後中國共產黨有領導全國人民進行現代化建設,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今人民的生活水平整體已經達到小康水平,綜合國力也進一步增強。
歷史雄辯的證明:是歷史和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道路,中國人民只有在無產階級及其政黨指導下才能完成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兩大任務。
⑼ 1921年中國先進分子選擇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背景
1.五四抄運動的影響
2.第一次世界大戰期襲間,列強無暇東顧,中國的工業有一定發展,工人的基礎開始壯大
3.新文化運動的影響,新青年等一批進步刊物的創辦;
4.十月革命的偉大勝利
5(有些勉強).巴黎和會中國的外交失利,使先進分子看到了舊有的體制並不能挽救中國積貧積弱狀況
基本上就上面了,你自己再組織下語言